探讨磁共振fl3D_cor_dynamic 序列在鼻咽癌动态增强扫描中的意义
MR检查技术
第一页,共39页。
• MRI适用于人体任何部位检查: • 除了胸部、腹部空腔脏器(较大肿瘤性病变
除外) • MRI在脊髓、后颅窝、腹部实质脏器、关节
及四肢软组织病变明显由于CT • 判断是否为新鲜骨折
第二页,共39页。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第二十四页,共39页。
MR胆胰管成像(MRCP)
1、线圈选择、患者体位 同肝、胆、脾MRI。 2、相关准备 ①空腹8小时,检查前三天素食;②检查前20分钟,口服葡萄
糖酸铁500毫升(葡萄糖酸铁5支/10ml+450ml葡萄糖=500ml)或500ml硫酸钡 糊50%(V/W),其目的是利用使T2信号减弱的性质作为胃肠道阴性对比剂, 抑制胃肠道内液体信号,突出胆胰管信号,达到良好的胆胰管造影效果。 3、扫描技术规范(MRCP) • ①T2_haste_fs_thick_sl_p2(单次屏气单激发3D块重T2-TSE序列,采集时间 仅5s/幅); • ②T2_tse3d_rst_cor_p2_trig(多层薄层3D扫描+MIP重建)。 4、图像后处理 多层扫描序列的原始图像需经MIP重建,根据需要剪切、删 除与胆道重叠结构,如胃肠、脊髓,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多视角旋转观察 胰胆管树。 5、照相规格 重组VR胆管树图1张(规格4x5)。
方位VR图)。
PC法适用于静脉、狭窄动脉及动脉瘤的评估(慢血流),成像 复杂。
CE-MRA
更准确,需对比剂。
3、技术要求:一定要传原始图像于pcs系统
4、照相规格 拍重建VR像1张片。
第十五页,共39页。
脊椎与脊髓的MR检查
共同点: 1、线圈选择 脊柱表面线圈。 2、扫描中心:人体正中矢状位。 3、扫描要求:一般按照椎间盘扫描,遇外伤需加T2-STIR压脂序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27·大 医 生D O C T O R2020年第8期磁共振弥散成像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潘丹丹 汪东葵(湖北省枝江市人民医院,湖北宜昌 443299)摘要: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成像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湖北省枝江市人民医院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2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观察,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中每周、治疗后对患者行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
根据患者异常颈部淋巴结大小分为<10 mm(22个淋巴管)和≥10 mm(34个淋巴结)两个组别,对比两组异常淋巴结治疗前的弥散系数,观察治疗过程中其弥散系数变化情况,治疗结束后,对比残留异常颈部淋巴结和正常舌肌的弥散系数。
结果 治疗前两组异常淋巴结的弥散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的前2周,异常颈部淋巴结的弥散系数逐渐升高,之后趋于稳定;治疗前颈部淋巴结的弥散系数显著低于正常舌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残留异常淋巴结的弥散系数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正常舌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工作中,利用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患者进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监测,能给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成像;调强放射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鼻咽癌析Application of Diffusion MR Imaging in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for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PAN Dandan WANG Dongkui(People's Hospital of Zhijiang City,Hubei Province,Yichang,Hubei 443299,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treatment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Methods Totally 20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ho receive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from August 2018 to August 2019 in People's Hospital of Zhijiang City,Hubei Province were selected for observation. The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imaging before,during and after treatment,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patients with abnormal cervical lymph node size is divided into<10 mm(22 lymphatic)and 10 mm or lymph nodes(34)two categories,compared two groups of abnormal dispersion coefficient of lymph node before treatment,observation of treatm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change of the dispersion coefficient,after the treatment,compare the residual abnormal cervical lymph nodes and normal dispersion coefficient of tongue muscle.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spersion coefficient of abnormal lymph nod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 >0.05). In the first 2 weeks of treatment,the dispersion coefficient of abnormal neck lymph nodes increased gradually and then stabilized.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cervical lymph nod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ormal tongue muscle,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After treatment,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residual abnormal lymph node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but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rom that of normal tongue muscle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work of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the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by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imaging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up treatment.Keywords: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imaging;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nasopharyngeal carcinoma作者简介:潘丹丹,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放射。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平台型曲线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caj
16
新疆医学 2013 年第 43 卷
影像学技术是诊断乳腺疾病的有效而且常用 的检查手段。目前很多研究已经证实磁共振动态增 强扫描的时间 - 信号强度曲线(TIC)可以直观的、 准确的反映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为良恶性病变 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1],研究表明乳腺良性 病变时间 - 信号曲线 I 型占多数,恶性病变多表现 为 III 型曲线,II 型曲线在良恶性病变中多有重叠[2]。 本研究通过乳腺磁共振增强扫描后获得的时间 - 信号曲线,并结合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及 数据系统(BI-RADS)评分标准探讨 II 型曲线在诊 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Key words: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s type II
基金项目:克拉玛依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K2011-38 作者单位:833600 新疆 克拉玛依 独山子石化医院影像中心(赵骐,杨明慧,周辉)
305 mm×200mm;(5)DCE—MRI 层厚 =1.25mm,层
数 =125 层 ,TE=4.0 ms, 矩 阵 =256 ×256, 视 野
(FOV)=320 mm×320 mm×156 mm。
1.3 图像质量分析及图像后处理
MRI 评分标准:由 2 名高年资影像医师对图像
采用盲法进行评阅,按照美国放射学会乳腺 MRI 影
磁共振检查采用飞利浦 1.5T 双梯度的成像系 统,乳腺专用相控阵表面线圈。扫描范围:双乳房及 腋窝区。常规扫描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三平面定 位像确定后,采用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hort time in- version recovery,STIR) 获得双乳横断位脂肪抑制图 象,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urbo spin echo,TSE)获 得双乳横断位 T1WI 及矢状位 T2WI 图像,同时进 行 DWI 扫描 (SE-EPI,spin echo-echoplanner imag- ing)及 3D 快速梯度回波序列(FLASH-3D)+ 脂肪抑 制序列的动态扫描(DCE-MRI)。扫描参数如下:① TSE T1WI 层厚 =4 mm,层数 =40 层,TE=8 ms,矩阵 =288×288,视野 (FOV)=360 mm×360 mm×174 mm; ② TSE T2WI 层 厚 =4 mm, 层 数 =40 层 ,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分析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
方法系统回顾分析38例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均使用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以总结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
结果38例垂体微腺瘤经平扫检出25例,检出率为65.8%,经动态增强扫描检出36例,检出率为94.7%,其中11例为磁共振平扫正常患者。
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正常垂体组织的强化信号高于肿瘤区,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
延时扫描,垂体微腺瘤组织可有缓慢强化的表现,其中7例延时扫描见肿瘤区信号增强,但仍低于正常垂体组织,4例延时扫描肿瘤区信号高于正常垂体组织。
结论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检出信号,同时能够显著的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提高诊断的可靠性,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手段。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垂体微腺瘤垂体微腺瘤是一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及常规的影像检查手段特异性较差,导致漏诊发生,报道显示其发生率在尸检病例中占6.1%~27.0%[1]。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检查已经成为垂体微腺瘤的最佳诊断方法,而动态增强扫描较常规扫描具有更佳的临床检出率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重视[2]。
现对2010年1月~2015年1月本院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38例使用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以总结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以2010年1月~2015年1月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26.5±10.4)岁;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泌乳、闭经、月经不调、不孕以及Cushing 综合征等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泌乳素均>40 ng/ml。
磁共振dwi序列原理与临床意义
磁共振dwi序列原理与临床意义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简称MR)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通过利用原子核自旋共振现象,获取人体内部组织的高分辨率图像。
其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简称DWI)序列是磁共振成像中的一种特殊序列,具有独特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DWI序列利用了水分子在组织内部的自由扩散现象,通过测量水分子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扩散程度,可以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的信息。
具体而言,DWI序列在成像过程中引入了梯度脉冲,使得水分子沿特定方向扩散时,其自旋相位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自旋相位的变化,可以推断出水分子的扩散方向和速率,从而获取组织的扩散加权图像。
DWI序列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DWI序列对于早期脑卒中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脑卒中引起的缺血或梗死区域的水分子扩散受限,DWI序列可以直观地显示出这些异常区域,提供了早期诊断的依据。
此外,DWI序列还可以评估脑卒中后的组织恢复情况,监测治疗效果。
DWI序列在肿瘤诊断与评估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其细胞排列更加紧密,导致水分子的扩散受限。
因此,在DWI序列中,肿瘤区域呈现出高信号强度,有助于肿瘤的定性和定位。
此外,通过测量肿瘤区域的扩散系数,还可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治疗效果。
DWI序列在其他疾病的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DWI序列可以帮助鉴别良性和恶性病变,如乳腺肿瘤、前列腺癌等。
磁共振DWI序列作为一种特殊的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测量水分子的扩散情况,DWI序列可以提供组织微观结构的信息,帮助早期诊断脑卒中、评估肿瘤性病变以及鉴别其他疾病。
相较于传统的磁共振成像技术,DWI序列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对于病变的早期发现和定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DWI序列在临床应用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MRI对比增强FLIAR序列与T1WI增强对脑转移瘤的诊断差异性
MRI对比增强FLIAR序列与T1WI增强对脑转移瘤的诊断差异性目的探讨MRI对比增强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IAR)序列与T1WI增强对脑转移瘤的诊断差异性。
方法30例患有原发性恶性肿瘤且临床怀疑有脑转移的患者,在静脉注射双倍量Gd-DTPA(0.2 mo1/kg)前、后行T1WI和FLAIR序列扫描。
比较增强前、后T1WI和FLAIR显示脑转移病变的数目大小和位置,并分析两者间偏差的原因。
结果30例中有25例出现异常强化病灶,增强后T1WI显示78个病灶,增强后FLAIR显示70个病灶。
3例增强后FLAIR较增强后T1WI显示的病灶多,21例两者相同,6例增强后FLAIR显示的病灶少于增强后T1WI。
结论增强FLAIR对浅表皮质及软脑膜转移灶的检出和诊断更具优势,与T1WI增强结合可有效提高检出率。
标签:脑转移瘤;磁共振成像;对比增强;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脑转移瘤为临床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20%。
单发转移瘤可行外科手术治疗,而多发者一般只行保守治疗。
随着r刀、X刀以及光子刀等放射治疗方法的出现,使对多发性肿瘤的控制成为可能。
如何采用一种准确的诊断方法对转移瘤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其数目、大小以及边界(肿瘤与瘤周水肿)等,对治疗方案制定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分析30例脑转移瘤在低场MRI对比增强FLAIR序列与增强T1WI中的影像表现,探讨其在诊断中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可靠信息。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06~2009年经MR检查的30例脑转移瘤患者,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42~77岁。
临床主要症状为头痛、呕吐、偏瘫及共济失调等。
病例的原发病灶为肺癌19例,乳腺癌5例,胶质瘤2例,卵巢癌、黑色素细胞瘤、结肠癌及肝癌各1 例。
其中26例在发现脑转移前已确诊原发肿瘤,4例在脑转移后才发现原发肿瘤。
1.2 方法采用美国匹克Out Look Proview 0.23T开放式扫描仪,本组病例均行增强前、后T1WI及FLAIR扫描,行轴位(T1WI加行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采用经静脉快速注射GD-DTPA,剂量0.2 mmol/kg。
3D LAVA-FLEX和2D T_(1)WI-IDEAL序列在鼻咽癌MRI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对比
3D LAVA-FLEX和2D T_(1)WI-IDEAL序列在鼻咽癌MRI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对比彭莉;陈韵彬;郑德春;钟婧;肖友平;林怡菲【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22(35)8【摘要】目的:通过对比鼻咽癌患者3D LAVA-FLEX和2D T1WI-IDEAL MRI增强扫描序列的图像质量、对病灶的显示能力以及序列的诊断价值,评估3D LAVA-FLEX序列在分期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20年7—11月连续对30例就诊于我院的鼻咽癌初诊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
鼻咽颈部平扫后,注射0.2mmol/kg的钆喷酸葡胺,进行2D T_(1)WI-IDEAL序列和3D LAVA-FLEX序列增强扫描。
比较两个增强序列的总体图像质量等主客观指标。
结果:2D T_(1)WI-IDEAL与3D LAVA-FLEX总体图像质量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366),LAVA-FLEX(3.1分)的伪影少于T_(1)WI-IDEAL(2.57分)(P<0.001),LAVA-FLEX(3分)的肿瘤显示效果优于T_(1)WI-IDEAL(2分)(P<0.001),LAVA-FLEX肌肉脂肪对比度、原发灶脂肪对比度及转移淋巴结脂肪对比度(0.69、0.83、0.81)均优于T_(1)WI-IDEAL(0.42、0.62、0.58)(P<0.001),两序列的信噪比(SNR)肿瘤及SNR肌肉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926,P=0.141),但是对于两个序列脂肪抑制均匀度的评价,主观和客观评价都表明T_(1)WI-IDEAL优于LAVA-FLEX(P<0.001)。
结论:3D LAVA-FLEX序列可以作为鼻咽癌分期磁共振扫描的首选增强序列。
【总页数】5页(P1280-1283)【作者】彭莉;陈韵彬;郑德春;钟婧;肖友平;林怡菲【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R739.6【相关文献】1.胰腺MRI:2D与3D FS-FLASH增强扫描序列的对比研究2.探讨磁共振fl3D_cor_dynamic序列在鼻咽癌动态增强扫描中的意义3.MRI常规序列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4.3D LAVA-FLEX序列在喉癌和下咽癌MR增强扫描中的应用5.T_(1)FLAIR增强序列在脑膜结核MRI扫描中的参数优化及应用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咽癌放疗术后MRI征象分析
■圆隐目嘧回鼻咽癌放疗术后M R I征象分析吕晓波1牛汝朴2(1I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I临汾041000)(2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太原030012)【摘要】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术后的M R I征象,并初步探讨咽臆窝变浅或消失与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关系。
方法搜集44例鼻咽癌放疗术后患者,分别行冠状位、轴位T1与T2快速自旋回波和T2W 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其中15例患者行增强M R I检查。
随机选择20例正常人,分别测量其两侧咽隐窝深度,行t检验分析。
42例患者分别测量双侧咽隐窝深度,并与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进行r栓验,分析两者阃有无相关性。
结果44例鼻咽癌放疗后M K I征象:①局部黏膜明显增厚复发3例,黏膜萎缩2例;②鼻窦炎39例,乳突炎23例;③邻近结构侵犯5例,主要侵犯斜坡、翼内外肌、中颅窝底、咽旁间隙及颈前软组织;④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6例。
结论鼻咽癌放疗术后M R I复查,不仅可清楚显示放疗后改变,同时如一侧咽E急窝仍变浅或消失,高度提示肿瘤存在复发可能,有利于早期诊断,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M R IA n al y si s of M R I f-e at l l res af t er r a di ot her a py of nas op har yn ge al carci no m aL v X i a obo1,N i u R upu2(1The Fou r t h Pe opl e台Ho印i t a l,L i nfe n,Sha nxi041000,2The P e opl e j H ospi t al of Sh a nx i,T a i yua n,Shanx i030012J【A bst r ac t】O bj ec t i ve T o anal yZe M R I f eat u r es aft er r adi ot h er apy of nas opha r ynge al c ar ci nom a,a nd expl or e t hecor rel at i on bet w e en shoa l or di sapp ear i n pha r ynge al r e c e s s a nd r ec ur r en ces aft er r a di ot hem py of nas opha r ynge alca rc i nom a.M e t hods44cas es aft er r adi ot h er apy of naq opha r ynge al ca r c i nom a w e r e exa m i ne d by M R I,a m ong w hi ch15ea—aes r ecei ved enhanc e d m a nni ng.Bi-l at e r al de pt h of pha r ynge al r e C es$i n20per sons w h o have n o na soph ar y ngea lca r c i nom a w er e anal yzed by t est.I t w a B expl or ed t he corr cl at i on be t w ee n shoal or di s appear i n pha r ynge al r e c e s s a ndr∞.urr ences aft er r adi ot h er apy of nas opha r ynge al ca r c i nom a by r t est.R esul t s44cas es aft er r adi ot h er apy ofna soph ar y ngea l ca r c i nom a i m a ge f eatur es w er e f ol l ow i ng:(D l ocal m u c osa i ner as s at ion r ecu r r ences i n3ca ses,m u cosaat r oph y i n2cas es;②na sosi nusi t i s i n39cas es,m as t oi di t i s i n23c鹊e s;③a dj ace nt s t r uc t ur e des t r uct i on i n5c as es,i nv ol ve m ent i n el l vus,m us cl e pt er yg oi deus l at er a li sor m edi a l i s,m i ddl ecr ani al bas e,pa r apha r ynge al cl ear ance,sof tt i ss ues bef or e cer v i x ve rt e br a;④m et a st asi s of cervi x l ym ph nodes i n6ca s船.Conc l us i on M R I exa m i na t i on f orpat ient s aft er r adi ot h er apy of nas opha r ynge alcarci nom a no t onl y C a l l show cl ear l y ch an ges aft er r adi ot her apy and pm m p thi曲l y r ec ur r enc es i n pat i ent w it h s hoal o r di sapp ear i n pha r ynge al r ece$8,but pr o vi de ev i den ces t o t re at ear l y di agnos i sof r ecur r ence of nas opha r ynge al car ci nom a.【K ey W or ds】N asophar yngeal ca r c i nom a R adi ot h e m py M a gnet i c rGⅪona l'l Ce i m a ge鼻咽癌(na sopharynge al car ci nom a,N P C)因其组织学特征,放射治疗是其最佳治疗措施。
T2-FLAIR增强联合T1WI-3D-TFE增强序列对癌
T2-FLAIR增强联合T1WI-3D-TFE增强序列对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黄钻明① 王开福① 徐谢生① 李兴① 【摘要】 目的:探讨T2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T2-FLAIR)增强联合T1WI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T1WI-3D-TFE)增强序列对癌性脑膜炎(neoplastic meningitis,NM)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月茂名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NM患者为试验对象。
所有患者给予MRI平扫、T2-FLAIR增强序列(T2检查)、T1WI-3D-TFE增强序列(T1检查)和T2-FLAIR增强联合T1WI-3D-TFE增强序列(联合检查)。
以临床确诊结果作为金标准,收集NM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T1、T2、联合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性。
比较T1、T2、联合检查对NM的诊断价值。
结果:60例患者中27例确诊为非肿瘤性疾病,33例经临床确诊为NM。
NM平均病程为(4.52±0.62)周。
60例患者中肺癌15例(25.00%),黑色素瘤8例(13.33%),乳腺癌4例(6.67%),甲状腺癌3例(5.00%),胃癌3例(5.00%);头痛23例(38.33%),癫痫15例(25.00%),视力减退18例(30.00%),其他症状4例(6.67%,根性痛、听力下降、声音嘶哑等);视神经受损18例(30.00%),动眼神经受损12例(20.00%),滑车神经受损15例(25.00%),外展神经受损10例(16.67%),其他神经根受损5例(8.33%),NM患者原发疾病肺癌和黑色素瘤最为常见。
T2检查与金标准一致性良好(Kappa=0.538,P<0.05);T1检查与金标准一致性良好(Kappa=0.636,P<0.05);联合检查与金标准一致性较高(Kappa=0.933,P<0.05)。
联合检查诊断NM的敏感度及诊断符合率高于T1、T2检查,假阴性率明显低于T1、T2检查(P<0.05)。
磁共振3D-FIESTA-C序列在诊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中的价值
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9月 第3卷第17期声检测[4]。
本文探讨给予异位妊娠患者经腹超声和经阴超声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异位妊娠的治疗较为困难,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有效治疗,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育能力甚至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异位妊娠的情况发生概率占据妊娠整体的4%到20%且比例不断上升[5]。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误诊率和漏诊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诊断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统计意义;观察组检查出83.3%、囊影70.0%以及胎心胎芽93.3%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统计意义。
原因分析可能是,阴道超声检测具有、简单、高效、无痛等特点,阴道超声检测省去膀胱充盈的时间,有效减少了等待和检查的时间;阴道超声探头的频率和分辨率高于腹部超声探头,确保图像的完整和清楚,而且阴道超声诊断几乎不受腹壁脂肪和肠内气体的干扰,对患者体内的包块、子宫等成像更加清晰。
阴道超声检测能够更加清晰、准确的表现出患者的病情,阴道超声检测,能够清楚的显示出患者体内的混合型包块、囊影和胎心,有利于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发的制定;同时,给予患者阴道超声检测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发生的几率。
综上所述,阴道超声诊断能够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和漏诊,阴道超声能够有效检查出体内的混合性包块、囊影、胎心以及胚芽等病情,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刘梅存.经阴道超声与经腹超声对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比较[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6):2031-2032.[2]孙红.经腹与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3):373-374.[3]戴香,李飞.经腹超声检查与经阴道超声检查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0):187-188.[4]门晓玉.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探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3):519-520.[5]庞小娇.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5):87-88.三叉神经痛在脑神经疾病中是比较常见的,其临床表现严重的单侧短暂性刺痛,在发病人群中,女性占比略多。
MSCT及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应用
MSCT及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应用李丰章;胡含明;巫启恒;王爱华;廖延亮;刘小红;万红【摘要】目的探讨CT及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经病理证实的FNH结节,分析其CT及MRI影像资料.结果 9例FNH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共有10个病灶,其中肝右叶6枚,跨左右叶2枚,肝左叶2枚.5例患者CT及MRI资料完善,1年轻女孩仅行MRI检查,3例患者仅行CT检查.CT表现:8例FNH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影,5个见裂隙状、星芒状低密度中央或偏心瘢痕.动脉期7例明显均匀强化,1例中度强化,所有病灶中心瘢痕均未见强化,4例肝门侧见增粗迂曲血管影.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均不均匀降低,呈相对高和等密度,强化特点呈"快进慢出"强化模式.5例肿块中央或偏心裂隙状瘢痕呈缓慢渐进性强化.MRI表现:T1WI示5个病灶呈稍低信号,1个病灶呈等信号;T2WI示6例患者均呈稍高信号.MRI增强扫描示,6例患者均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稍高信号及等信号,5个病灶出现中央瘢痕,瘢痕组织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表现为延迟强化.结论 FNH多见于青中年患者,多数无明显症状,靠近肝包膜下,CT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全面、准确显示FNH的血供特点.病灶明显富血供高强化及裂隙状纤维瘢痕延迟性强化是其特征性影像表现,病灶多无包膜,两者均能对其做出准确诊断.二者结合可提高FNH的诊断准确性及特异性.【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7(023)026【总页数】3页(P69-71)【关键词】肝肿瘤;局灶性结节增生;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作者】李丰章;胡含明;巫启恒;王爱华;廖延亮;刘小红;万红【作者单位】萍乡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西萍乡 337055;萍乡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西萍乡 337055;萍乡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西萍乡 337055;萍乡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西萍乡 337055;萍乡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西萍乡 337055;萍乡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西萍乡 337055;萍乡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西萍乡 337055【正文语种】中文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增生性非肿瘤病变,在肝脏良性病变中发病率仅次于肝血管瘤,居第二位。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学术论著中国医学装备2023年6月第20卷第6期 China Medical Equipment 2023 June V ol.20 No.6[文章编号] 1672-8270(2023)06-0053-05 [中图分类号] R445.2 [文献标识码] AAnalysis on th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3D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A technique in the diagnosis of thoracic and abdominal macro vascular diseases/ZHU Hong-xian, FENG Rui, LI Xiang-sheng, et al//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23,20(6):53-57.[Abstract] Objective: T 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ree-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CE-MRA) in thoracic and abdominal macro vascular diseases. Methods: A total of twenty-eight patients with thoracic and abdominal aortic disease were selected to undergo 3DCE-MRA examination with conventional T 1-weighted image (T 1WI) and T 2-weighted image(T 2WI) of plain scanning axis position. Low-dose contrast agent was adopted to undergo single layer dynamic scanning of axial position so as to obtain the delay time of scan. And then, the plain scan collected coronary images of target blood vessels as the mask of post subtraction. The obtained delay time in the last step was used to undergo 3DCE-MRA. After contrast agent was injected, the coronary images of target blood vessels and the subtraction of mask pre enhancement were respectively collected at arterial and venous phases. At the last, the axial fast spin echo (FSE) T 1WI post enhancement was collected, and the signal performances of vascular lesions of thoracic and abdominal aorta were observed. Results: In the 28 patients, 5 cases were aorto-arteritis (17.90%), and 1 case was lilac artery aneurysm (3.6%), and 3 cases were atherosclerosis (10.7%), and 6 cases were renal artery stenosis (21.4%) and 13 cases were aortic aneurysm (46.4%). The display effect of 3DCE-MRA technique was favorable for the aortic vessels and branches of chest and abdomen of 28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diagnosis of 3DCE-MRA technique is definite,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accurate, rapid and non-invasive diagnosis.[Key words] 3D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3DCE);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 technique; Thoracic and abdominal aortic disease; Axial fast spin echo (FSE) sequence of T 1-weighted image (T 1WI):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Medical Imaging,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Air Force Medical Center, Beijing 100142, China.[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技术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
DCE-MRI、DWI联合检查对三阴型乳腺癌诊断效能的影响
DCE-MRI、DWI联合检查对三阴型乳腺癌诊断效能的影响孙立衡【期刊名称】《四川生理科学杂志》【年(卷),期】2024(46)3【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检查对三阴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8例我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就诊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三阴型乳腺癌组(52例)和非三阴型乳腺癌组(76例).两组入院后均行DCE-MRI、DWI检查,比较两组DCE-MRI、DWI检查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olume of extracellular space per unit volume of tissue,Ve)]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统计比较DCE-MRI、DWI单独、联合检查对三阴型乳腺癌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并分析DCE-MRI、DWI单独、联合检查对乳腺癌分期的评估价值.结果:与非三阴型乳腺癌组比较,三阴型乳腺癌组Kep较高,Ve、ADC较低(P<0.05);DCE-MRI、DWI联合诊断阳性患者数量高于单一检测;与DCE-MRI、DWI单独诊断相比,二者联合诊断对于三阴型乳腺癌诊断灵敏度、准确度较高,漏诊率较低(P<0.05);DCE-MRI、DWI联合分期诊断结果与手术或病理活检分期诊断结果一致性Kappa值大于单一方案诊断,具有较高一致性.结论:DCE-MRI、DWI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度、灵敏度,降低漏诊率,诊断效能较高.【总页数】4页(P669-671)【作者】孙立衡【作者单位】潢川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DCE-MRI联合DWI对腮腺肿瘤患者良恶性鉴别诊断效能的影响2.DCE-MRI联合DWI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3.DCE-MRI联合DWI对早期宫颈癌诊断效能的影响价值4.DCE-MRI联合DWI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5.DCE-MRI联合DWI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咽癌的新型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鼻咽癌的新型影像学检查与诊断近年来,鼻咽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对于鼻咽癌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鼻咽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新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并探讨其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一、MRI(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优异的软组织对比度和解剖性分辨力。
对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病程监测非常有价值。
通过对鼻咽部进行高清晰度的影像学观察,可以观察到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
此外,MRI还可以对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进行评估,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二、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是一种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技术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该方法不仅可以提供肿瘤组织的代谢信息,还可以提供准确定位的解剖学信息。
对于鼻咽癌的诊断以及治疗反应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示踪剂,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肿瘤的活动程度,同时还能检测到远处转移灶,提高鼻咽癌的诊断准确性。
三、纤维喉镜检查纤维喉镜检查是一种简单、无创且可重复的检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鼻咽部的病变情况。
通过将纤维喉镜插入鼻腔进入咽喉部进行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鼻咽癌的形态、位置和范围。
纤维喉镜检查的优势在于可以进行多次复查和随访,对于鼻咽癌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效果的评估非常有帮助。
四、超声内镜检查超声内镜检查是一种通过将超声探头插入鼻咽部进行检查的方法。
与传统的超声检查相比,超声内镜检查具有更高的解剖分辨率和更好的可视化效果。
通过超声内镜的引导,可以精确观察到鼻咽癌的部位、大小以及侵袭范围,对于术前评估和手术引导起到了关键作用。
综上所述,鼻咽癌的新型影像学检查方法为其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提供了重要的辅助手段。
MRI、PET-CT、纤维喉镜检查和超声内镜检查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并在不同的临床情况下发挥着重要作用。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非特异性乳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非特异性乳腺炎的诊断价值发布时间:2022-10-20T08:07:47.73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4期作者:焦中华1 曹成铁2 [导读]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非特异性乳腺炎的诊断价值。
焦中华1 曹成铁21双鸭山双矿医院有限公司 155100;2双鸭山市人民医院 155100【摘要】目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非特异性乳腺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将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确诊的DCIS及非特异性乳腺炎患者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总数为60。
60例患者均接受DCE-MRI单独检查以及DCE-MRI联合DWI检查,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诊断价值。
结果在诊断准确度上,联合诊断和病例结果接近(P>0.05),单独接受DCE-MRI检查准确度低于病理诊断(P<0.05),和联合诊断相比,DCE-MRI检查准确度较低(P>0.05);非特异性乳腺炎TIC多为Ⅰ型,DCIS多为Ⅲ型。
两者在Ⅱ型上差异较小。
非特异性乳腺炎ADC界值高于DCIS(P<0.05)。
结论 DCIS及非特异性乳腺炎利用DCE-MRI检查可准确了解疾病情况,联合DWI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为详实的资料,值得重视及推广运用。
【关键词】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乳腺导管原位癌;非特异性乳腺炎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CE-MRI) and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and nonspecific mastitis. Methods patients with DCIS and nonspecific mastitis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0 were studied. The total number of cases was 60. All 60 patients underwent DCE-MRI alone and DCE-MRI combined with DWI.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o judge the diagnostic value. Result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ombined diagnosis was close to that of cases (P > 0.05). The accuracy of DCE-MRI alon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P < 0.05). Compared with combined diagnosis, the accuracy of DCE-MRI was lower (P > 0.05); Nonspecific mastitis tic is mostly type I and DCIS is mostly type III. There i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n type ⅱ. The ADC threshold of nonspecific mastiti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DCIS (P < 0.05). Conclusion DCIS and nonspecific mastitis can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disease situation by using DCE-MRI. Combined with DWI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provide more detailed data for clinical practice, which is worthy of attention and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dynamic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Nonspecific mastitis 随着人们生存环境和社会压力不断地增加,女性罹患乳腺疾病的概率也在不断地增加。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咽颅底筋膜
▪ 致密结缔组织膜 ▪ 横断面:
- 起于:翼内板后缘 - 包绕:腭帆提肌(后内方) - 绕行:咽鼓管软骨 - 向后:颈动脉孔前方 - 向内:咽后壁、椎前肌前方
枕鳞
眶下裂 翼腭窝
卵圆孔 棘孔
破裂孔
颈动脉管 颈静脉孔衍化为乙状窦
枕骨颈静脉结节(舌下神经管顶)
Image 8
颧蝶缝 圆孔
蝶鳞缝 鼓鳞裂
岩枕裂
眶下裂 下颌窝(顶)
中耳 颈动脉管
枕骨颈静脉结节
Image 9
眶上裂和眶下裂移行处 颈动脉管
耳蜗基底转 中耳
Image 10
眶上裂和眶下裂移行处
内听道
耳蜗 中耳
乳突
枕髁
Image 2
翼上颌裂 翼突 翼板
茎突
翼腭窝
下颌骨髁突
枕髁
乳突
Image 3
翼突 翼板
茎突 枕乳缝
颧骨 翼腭窝
(左)蝶棘 乳突 枕骨(基底部和枕髁)
Image 4
颧面孔 颧弓 蝶骨大翼
翼突
舌下神经管 枕鳞
蝶腭孔 翼腭窝 翼板 蝶棘 茎突基底部 枕乳缝
枕骨基底部(后斜坡)
• 斜坡由枕骨基底部和蝶骨体共同构成,向前上约呈45°角倾斜 • 上界为鞍背,下界为枕骨大孔前缘,两侧毗邻破裂孔、岩枕裂、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口等结构 • 与垂体、脑干、第3~8对脑神经、基底动脉、颈静脉球及海绵窦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
通连:
经8个通道与周围相交通
1.前:眶下裂---眼眶 2.后内:翼管---破裂孔 3.后上:圆孔---颅中窝 4.后下:腭咽管---鼻咽 5.内:蝶腭孔---鼻腔 6.外:翼上颌裂---颞下窝 7.下:翼腭管---腭大、小孔---口腔
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21.02.074--临床研究--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作用分析文鹏(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影像科,湖南长沙410000)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的作用,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经临床病理诊断为早期乳腺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核磁共振成像(MRI)及DCE-MRI诊断,用时间-信号曲线分析病灶情况,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病理证实良性乳腺癌10例、恶性乳腺癌40例,MRI及DCE-MRI检查发现:良性乳腺癌影像学多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弥漫性或均匀强化,时间-信号曲线证实多为Ⅰ型或Ⅱ型;恶性乳腺癌影像学多为毛刺征或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信号不均或边缘强化,邻近肿物的血管有增多、增粗表现,时间-曲线证实为Ⅱ型或Ⅲ型。
DCE-MRI诊断早期乳腺癌敏感性为95.00%(38/40),特异性为70.00%(7/10);DEC-MRI联合时间-信号曲线诊断早期乳腺癌敏感性为97.50%(39/40),特异性为90.00%(9/10)。
结论DCE-MRI应用在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诊断敏感性高,且可提供乳腺癌形态学与功能学信息,结合时间-信号曲线诊断,可进一步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结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核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诊断作用乳腺癌(breast cancer,BC)属于女性常见的多发性疾病,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习惯、行为习惯、饮食结构等改变,乳腺癌发病率有所升高,严重影响女性的正常生活与工作[1],需引起重视。
此外,有报道[2]指出,乳腺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而年轻患者有生育需求,同时对美观也有较高要求,使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占据主要地位。
但是,对于部分晚期乳腺癌患者,无法接受保乳手术治疗,只能采取切除术,对患者无疑是巨大的身心伤害[3]。
磁共振DWI、PWI联合应用对鼻咽癌放疗效果的评价
不受 限、 血容量 B V下降 ( P <0 . 0 5 ) 。结论 在 反应鼻 咽癌 放疗 前后 形态 及生 物学 变化 方面 , 常 规 MR I 检 查结 合 M R —
D WI 、 MR . P WI 成像 更准确 ; 在评价 鼻咽癌放疗 的敏感性 , 鉴别肿瘤 放疗后复发 、 坏死 或纤维化 中 , 弥散 A D C值 、 灌注血容 量 B V参数均具有较 重要 的参考价值 。
【 关键词 】 磁共振成像 ; 弥散 ; 灌注 ; 鼻 咽癌 ; 放疗 ; 评 价
中图分类号 : R 4 4 5 . 2; R 7 3 9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6 - 9 0 1 1 ( 2 0 1 7 ) 0 4 - 0 6 0 4 - 0 4
J o i n t a p p i f c a i f o n o f d i f u s i o n - w e i g h t e d i ma g i n g a n d p e r f u s i o n - w e i ht g e d i ma g i n g i n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e f e c t e v a l u a t i o n o n n a -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d i f f u s i o n — w e i g h t e d i ma g i n g a n d p e r f u s i o n — w e i g h t e d i m a g i n g i n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技术在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月 第3卷第3期前列腺疾病分为良性及恶性,前者常见前列腺增生,后者常见的是前列腺癌。
不同性质的前列腺疾病,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因此鉴别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技术,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以及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优势,是前列腺疾病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1]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41例男性患者,年龄53~87岁,前列腺癌16例,前列腺增生 25例。
1.2 设备、扫描序列及参数1.2.1设备机型 Skyra 3.0T静音磁共振,具备Tim 全景矩阵技术,软件版本:NUMARIS/4。
扫描安全无辐射、高舒适度,更高质量、更为细腻的临床图像。
高扫描速度,可进行大范围全身检查,多种特殊磁共振成像技术。
1.2.2平扫序列T2_SAG_FH T2_FS_COR T2_TSE_TRA_P2 T1_TSE_ TRA T2_FS_TRA T1_vibe_dixon_ tra ep2d_diff_b50_1000_tra1.2.3增强序列T1_VIBE_TRA_DYN T1_VIBE_TRA_+C T1_ VIBE_COR_+C T1_VIBE_SAG_+C1.2.4参数T2:TR=3070ms TE=108ms FOV read=260mm FOV phase =100% Slice thickness=3.5mm Averages=2 Phase oversampling=90%T1:TR=450ms TE=9.5ms FOVread=360mm FOV phase =100% Slice thickness=5mm Averages=1 Phase oversampling=100%DWI:TR=4200ms TE=57ms FOVread=350mm FOV phase =63.2% Slice thickness=3.5mm b-Value=50-1000 Averages=2-51.3 方法盆腔平扫后行动态增强扫描,采用横断位四期动态扫描,造影剂为钆喷酸葡胺,用药计量0.1mmol/kg,注射速度2.5ml/s,TR:5.08mm TE:1.77mm FOVphase:100% FOV:260mm Averages:1 Slice thickness:3.5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磁共振fl3D_cor_dynamic 序列在鼻咽癌动态增强扫描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磁共振fl3D_cor_dynamic 序列在鼻咽癌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80例鼻咽癌患者采用fl3D_cor_dynamic 序列行MRI动态扫描,分析扫描参数的设置,并利用西门子公司所提供的图像分析后处理软件包,对动态增强MRI图像进行后处理、观察及测量各种动态参数。
结果用fl3D_cor_dynamic 序列进行鼻咽癌动态扫描比传统动态扫描方法更有优势。
结论用fl3D_cor_dynamic 序列鼻咽癌MRI 动态扫描技术对鼻咽癌的诊断、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标签:脉冲序列;鼻咽癌;动态扫描;磁共振成像
MRI作为目前鼻咽癌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常规T2WI,T1WI平扫及T1WI增强扫描是普遍应用的检查方法。
其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在鼻咽癌的诊断及鑒别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
但常规的MRI图像不能动态地观察鼻咽癌微循环情况,对鼻咽癌新生血管情况检测更具局限性。
本文旨在探讨fl3D_cor_dynamic 序列在鼻咽癌MRI动态扫描的方法及其动态强化特征分析,评价其在鼻咽癌诊断中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患者80例,初诊59例,放疗后21例(男60例,女20例),中位年龄54岁。
1.2 检查设备及MRI扫描方法MRI扫描采用西门子公司Siemens Magnetom Espree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线圈采用头颈联合线圈。
使用MR专用高压注射器(medrad injector system,Pittsburgh),用顺磁性对比剂Gd-DTPA。
患者采取仰卧位,头先进,检查时静止不动。
在动态扫描前进行常规鼻咽部T2WI横断面及T1 WI横断、冠状、和矢状面平扫,平扫后按照以下统一标准行MRI动态增强扫描:①经肘静脉团注对比剂,剂量为0.1mmol/kg,速度为4ml/s,注射完对比剂后,以4ml/s的速度注射生理盐水10ml;②先扫描一个周期后开始注射对比剂,延时5s后行冠状位动态扫描,采用fl3D_cor_dynamic 序列(TR/TE =2.51/1.06ms,Flip Angle=25°,FOV=384mm,Slice thickness=4mm,Matrix=320×203),每个时相扫描20层,每个时相约2.4s,共扫描30个时相(phase),整个动态扫描用时为1min12s。
动态增强扫描后按常规用SE序列行T1WI 横断、冠状、矢状面增强扫描。
1.3分析方法利用磁共振成像系统提供的图像分析后处理软件包,对动态增强MRI图像进行后处理、观察及测量各种动态参数。
具体如下:①将动态扫描图像资料输入工作站,工作站对同一位置的系列图像逐一相素的计算最大上升斜率,其值相当于时间信号曲线一个周期时间间隔内上升最陡段的起始两点所表示
的信号强度之差。
②分别选择肿瘤部位、肌肉、正常鼻粘膜、脑组织、大血管为感兴趣区(ROI),ROI的面积为20mm2。
分别获得该ROI的最大上升斜率平均值(MMSlop)和时间信号曲线。
根据时间信号曲线测得最大信号强度值和曲线的起点信号强。
然后选择肿瘤实质内信号最强的区域为感兴趣区(ROI),法获得该点的MMSlop、PH、SSlope和S1%等动态参数值。
1.4观察肿瘤的强化特征,包括①各个时相肿瘤强化动态变化特征;②最大上升斜率图像特征;③肿瘤不同区域的时间信号曲线特征。
2 结果
2.1各时相肿瘤MRI信号强度动态变化过程在注射造影剂后第5周期(约第17s)可见头颈部血管显影,肿瘤组织这时可以不强化或轻度强化。
在第7周期肿瘤明显强化,并在第9或第10周期(23~28s)达到最高峰,肿瘤明显染色。
其后肿瘤强化程度降低,密度不均匀,但仍保持强化状态。
因而可将鼻咽癌MRI 动态增强过程分为显著强化期和强化期。
2.2 强化类型根据对最大上升斜率图及动态增强原始图像的观察,按肿瘤强化形态特征将鼻咽癌强化类型分为3种:①边缘强化型1例,表现为边缘强化明显,而中央强化程度较低;②线样强化型1例,表现为鼻咽粘膜线样强化;③团块样强化型78例,表现为在显著强化期病灶大部分区域明显强化,但肿瘤中央区域强化程度较边缘高,最大上升斜率图像显示中央区域斜率值较边缘高,强化的肿瘤没有明显的边界。
2.3时间信号曲线特征反映鼻咽癌肿瘤组织强化的时间信号曲线特征与正常鼻咽粘膜、头颈肌肉、脑实质及血管有显著区别。
鼻咽癌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的共同特征是在增强的早期都有一个陡然上升的阶段,即在肿瘤开始强化后1~2个周期(约5~10s)内达到曲线的顶点。
但紧接其后的曲线下降方式确有区别,根据曲线走势可将时间信号曲线分为Ⅰ、Ⅱ、Ⅲ3型:①Ⅰ型也称速升-速降-缓降型;②Ⅱ型也称速升-速降-平台型;③Ⅲ型也称速升-平台型。
同一肿瘤,不同ROI的曲线类型可以不同,通常强化明显区域其曲线类型为Ⅰ型或Ⅱ型,相反为Ⅲ型。
3 讨论
fl3D_cor_dynamic 序列是小角度激发的三维采集的快速梯度回波序列的一种,其技术特点是,小角度激发,TR和TE时间短,同时可兼容并行采集技术,因而使扫描时间大幅缩短,而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均比传统的动态扫描序列有明显改善。
对鼻咽癌CT动态增强特征早有报道。
李贻卓等[1]应用螺旋CT动态增强的方法对鼻咽癌进行研究发现,鼻咽癌的动态增强CT曲线特征为速升缓降型,注射造影剂后60s左右病变强化最明显,肿物呈明显强化,且迅速强化,以团块状或均匀性强化为主。
而刘立志[2]等采用MRI 3D FAST TOP SPGR 序列对鼻咽癌
CT动态增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同李贻卓的研究有相似。
但也发现一些不同的特点。
本研究采用fl3D_cor_dynamic 序列进行鼻咽癌动态扫描,结果与刘立志等的研究结果相吻合,如①肿瘤强化的高峰位于23~28s;②在肿瘤强化的形态上,也发现了早期肿瘤的粘膜线样强化,和肿瘤边缘强化这两种较少见的强化类型;③时间信号曲线上升段较CT动态增强曲线更陡,而且不同肿瘤区域曲线走势也有差别,强化明显的区域的曲线为Ⅰ型或Ⅱ型,有一个和血管内时间信号曲线相类似的造影剂首过峰。
而也有不同的表现:①时间分辨率更高,我们是每个时相时间是2.4s,而他们是5.7s,我们在72s完成30个时相的扫描,而他们完成15个时相就得1min25s;②图像质量更高,层厚由8mm降到4mm,矩阵由128×128上升到320×203所以图像的清晰度和空间分辨率均有很大的提高;③图像资料更多,由于扫描速度快了,在更短的时间内可完成的图像比他们更多,更利于诊断;④由于图像质量的大幅提高,可选择合适时相经过三维重建的到动静脉血管造影图像,有利于对肿瘤组织与其周围血管关系的判断。
采用西门子磁共振的fl3D_cor_dynamic 序列对鼻咽癌进行动态扫描,发现鼻咽癌肿瘤组织强化的时间信号曲线特征与正常鼻咽粘膜、头颈肌肉、脑实质及血管有显著区别。
鼻咽癌的动态增强特征,特别是动态参数和时间信号曲线特征,对鼻咽癌的诊断、鉴别诊断、预测预后和疗效评价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应用动态MRI增强扫描,获取MRI动态参数和反映信号强度变化的时间-信号曲线,为无创伤地显示鼻咽癌血管生成活性、肿瘤微循环特点、肿瘤血液灌注等功能性特征提供了新的手段[3]。
采用西门子磁共振的fl3D_cor_dynamic 序列对鼻咽癌进行动态扫描,比传统的脉冲序列具有时间分辨率更高,图像质量更好,资料更丰富,功能更多等优势,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贻卓,吴沛宏.鼻咽癌动态CT增强的研究[J].中国计算机成像杂志,1999;5(3)163-165.
[2]刘立志,李立,刘学文,等.鼻咽癌MR动态增强特征[J].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2003:439.
[3]田丽,刘立志,范卫军.鼻咽癌MRI动态增强参数与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30):336-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