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
MRI同层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a n a l y s i s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p i t u i t a r y m i c r o a d e n o m a s w i t h i s o - X a y e r d y n a m i c g a d o i l n i u m - e n h a n c e d M R i m a g —
W E I W e i - w e i , X UW e i - l i a n g , G A NJ / e , L I UP i n , Q I NW e i 1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R a d o i l o y, g T h e S e c o n d H o s p i t a l o fS h o  ̄ g d o n g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l a U n i t e r s ,J / n a n 2 5 0 0 0 1 , P. R. C h i n a 2 . D e p a r t m e t n fR o a d o i l o g y , A f d o i t e d n g 如H o s p i t l a fS o o u t h e a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i f n g 2 1 0 0 0 9 , P . R.C hi n a
i n g .M e t h o d s : I s o - l a y e r d y n a mi c g a d o l i n i u m— e n h a n c e d MR i ma g i n g w a s a p p l i e d t o 6 0 p a t i e n t s it w hd o u b f t u l p i t u i t a r y mi c r o a d e n o ma s h i
MR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附36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 6 11 R 5 .3
垂 体微腺 瘤起 源 于垂体 前 叶 .是 临 床常 见 的鞍
区肿瘤 .一般 根据 临床 症状 和血 中有 关激 素 水平 的 异 常 可作 出初 步诊 断 。MR检 查 的 目的在 于 定 位 诊 断 , 临床 手术 或 刀 治疗 提 供 依 据 。本 研 究 收 为
体 微 腺 瘤 MR资 料 。 果 常规 增 强 组 l 结 6例 , 扫 时 显 示 病 灶 l 例 (88 , 强后 显 示 病 灶 l 平 1 6 .%) 增 3例 ( 1 % )动 态 增 强 组 2 8. 。 3 0例 , 平扫时显示病灶 l 3例 (5 )增强 后 显 示 病 灶 l 6% . 9例 (5 。 9 %) 结论 MR 对 诊 断垂 体 微 腺 瘤 有 较 高 的敏 感 性 , 强 扫 描 , I 增 尤其 是 动
乳 等 内分 泌 症 状 ; 清 泌 乳 素 1 ~ 7 n / l 正 常 < 血 5 2 9 gm ( 2 n / 1 ,2例 高于正 常 。 0 gm ) 3 ‘ 1 . 2检查 方 法 : 用 SE N O US03 T永 磁 C 采 I ME SN V .5 型 开放式 磁共振 。平 扫采用 冠状 位 、 矢状 位 t— 3 — lf d l ti hn序列 和冠状 位 t一s—hn序列 ; l 扫 描参 数 : 2 t ti e TwI
膨 隆 、 体高 径> O 垂 lmm, 向鞍底 突入 , 2例 1例突 向右
集 我 院于 2 0 0 4年 1 2月~ 0 7年 1 20 2月期 间 . 明确 诊 断的3 6例垂 体 微腺 瘤 MR检 查 资料 .回顾 分 析其
MRI同层动态增强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MRI同层动态增强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敖振杰;杨兴贵【期刊名称】《海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15)2【摘要】目的:观察脑垂体微腺瘤患者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垂体微腺瘤血PRL均>40 ng/mL的患者23例.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 EXCITE HD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行垂体动态增强扫描时,用对比剂钆喷酸葡胺,其剂量为0.1 mmol/kg,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结果:常规平扫23例中,有15例可见异常信号改变,占66%;而动态增强扫描后有21例可见正常垂体腺、漏斗、海绵窦逐一明显强化,微腺瘤则尚未强化仍呈低信号区,形成鲜明对比的图像特征,占92%.平扫垂体一侧饱满或T1、T2未见异常信号者并不干扰此特征的出现.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征象,在冠状位上对垂体微腺瘤最具有诊断意义.【总页数】3页(P136-137,140)【作者】敖振杰;杨兴贵【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放射科,广东,东莞,523000;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放射科,广东,东莞,5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6.4;R445.2【相关文献】1.MRI半量动态增强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周航2.MRI同层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 [J], 魏巍巍;许维亮;甘洁;刘平;秦伟3.MRI同层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 [J], 秦伟;储成凤;杨小庆;麦筱莉;金琴娣;张琳琴;孟爱芳4.MRI半量动态增强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周航5.分析动态增强MRI联合DWI在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岳毅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态增强MRI检查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
满月脸及皮肤紫纹 2例 。垂体激素 检查:催乳素 P L增高 2 R O 例 ,P L腺瘤平均 为 l. m l L R 4 4n o / ;生长激素 G H增 高 8例 。术
后病理分型 :催乳素型 1 ,生长激素型 8例,促 甲状 腺激 2例 素型 2 ,生长激素型 3例,促 性腺激素型 2例 ,多激 素混合 例 型微腺瘤 3 。 例 动态增强 M I扫拙 方法 :采用 P i i . R h lp I 5 T双梯度 M R
社交的恐怖中解 脱出来,像健康人一样快乐生活 。 参考 文献
【】森a f马,主编. 1 L_ 神经症的实质 与治疗 【】 j 京:人 民卫 M.匕
生 出版 社 , 1 9 . —1 。 2 8 9 0
【】 中华 医学会精 神科 分会. 2 中国精 神 障碍分类 与诊 断标准
【】 济南: 山东科技 出版社 ,2 、 1 M. 0 】 18—1 9 0 1.
深入研究 ,提高对社交恐怖症 的治疗 效果。
采用森 田疗法治疗 社交恐怖症 ,就 是让患者 重视现 实生 活,通过实际生活获得健康 的体验 ,肩 发患者从现 在开始, 像健康人一样生活 ,以获得正常的社交 ,同时让患者领悟情 绪 和 生理功能不可能 由自己的力量所左右 , 而行动可 由 自己的意 志支配 , 即通过行动改变患者的社交恐怖症 , 最终促使 患者 从
例 ,阳性率 9 . 3 %。结论 动态增 强 MRI 3 检查有诊断率高,定位明确的优点 ,应作为垂体微腺 瘤首选的影像 学诊断方法。
中图 分 类 号 : R 3 3 7— 文 章编 号 :10 — 0 9 (0 8 - 0 3 0 0 5 0 1 2 0 )4 0 6 - 2 T E D n ,T / E 5 / O S - y ) R T 3 0 l ,3 个层 面 , 扫描 平面 与垂 体 柄 平
垂体微腺瘤36例MRI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分析
使 用 开放 式 永 磁 磁 共 振 仪 进 行 M RI 动态 扫描。 头颅 线圈, 自 旋 回波 ( S E ) 序 列 成像 , 常规行垂体平扫, 包 括 轴 位 T1 WI 、 T 2 WI , 矢状 位 TI WI , 冠 状 位Tl wI , 层厚 3 mm, 层 间 距0 . 5 mm。 所有 患 者 首 先 接 受 常 规 M RI 扫描。 采 用 矢 位 状 扫描 时, 扫 描 平 面 要 与长 轴 例 扫 描 时 扫 描 面 要 垂 直 于 垂 体 的长 轴 。 增 强 扫 描 要 在 常 规 扫 描 的
高 的情 况 。 所 有患 者 都 要 接 受 相 应 的NRI 动态扫描, 有8 例 患 者 接 3讨 论
受延迟扫面。
1 . 2扫 描 方 法
垂 体 微 腺 瘤 是 一 种 比较 常 见 的鞍 区 病 变 , 多发于女性 【 2 】 。 占
原 发 性 颅 内肿 瘤 的 1 0 %~ l 5 %, 占鞍 区 肿 瘤 1 / 3 — 1 / 2 。 垂 体 腺 瘤 多 起 源 于 垂 体 前 叶, 系脑外肿瘤 。 依 据 肿 瘤 的大 小 , 将 垂 体 腺 瘤 分 为微 腺 瘤 与 大 腺 瘤 。 直径 < 1 0 mm者 称 为 微 腺 瘤 , 直径 > l 0 mm
者 中男性 患者 有 2 例, 女 性 患 者有 3 4 例; 年 龄在 1 5 ~ 5 6 岁之 间, 平 均 及T 2 WI 状态下都是等信号。 8 例 患 者 的垂 体 高度 受 到 改 变 , 8 例 患 年龄 为 3 6 . 2 3 岁; 患者的病程 4 个月~ 2 年; 临床症状主要有 : 月经 不 者 出现 冠状 位 置 垂 体 上 缘 不 对 称 以及 膨 胀 , 5 例 患者 的垂 体 柄 出 调、 过度肥胖 、 闭经 以及 身 体 四肢 过 度 肥 胖 等 。 这些患者中1 O 例 患 现偏移向健侧 , 2 例患者出现鞍底骨质局部下 陷。 在平 扫中有3 1 例
高压注射器应用于垂体微腺瘤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的护理
异较 大 ,而 其 中以 动 态 增 强 扫描 病 灶 的 检 出率 最 为 显 著”l。在 增 强 过 程 中 ,高 压 注 射 器 的 应 用 大 大 提 高 了注 射 速 度 及 精 度 ,确 保 了 成 像 质 量 。本 组 对 59例患 者 使 用 高压 注 射 器 行 垂 体 微 腺 瘤磁 共 振
现 代 护 理
高 压 注 射 器 应 用 于 垂 体 微 腺 瘤 磁 共 振 动 态 增 强 扫 描 中 的 护 理
文 叶雪 林焕 杰 欧 卫谦 (佛 山市 第二 人 民 医 院影像 中心 广 东佛 山 528000)
【摘 要 l 目的 探 讨 高压 注射 器在垂 体微 腺 瘤磁 共振 动态增 强扫 描 中的应 用和 护理 。方 法 59例垂体 微 腺瘤 患者 使 用高压 注射 器
齐全 。打 开 高压 注 射 器 ,A筒 内 吸对 比剂 钆 喷 酸 胺 注 射 液 15mL,B
1 资 料 与方 法
筒 内吸0.9%生 理 盐 水20mL。分 别 安 装针 筒 及A筒 和B筒 ,连 接 Y形
1.1 一般 资 料
。
连 接 管并 排 气 。先 排 A筒 内的 空 气于 针 栓 处 于 Y形 连 接 管 的 短 管
动态增 强 扫描 ,对 比 剂为钆喷 酸 葡胺 注射液 。结果 59例患者 ,静 脉 穿刺处 均无渗 漏 ,无药物不 良反应 :所有 患者都 能积极 配合 顺利 完
成检查 。结论 高压注射 器正 确的使 用和 护理 ,可给 核磁 动态增 强扫 描检 查 带来查 中值
查 。协 助 患 者 去 掉 身 上 所 有 可 能 影 响 检 查 的 物 品 ,如 手 机 、假 牙 、 项 链 、磁 卡 、钥 匙 、硬 币及 打 火 机等 。签订 注 射 对 比剂 知 情 同意 书 。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分析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
方法系统回顾分析38例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均使用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以总结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
结果38例垂体微腺瘤经平扫检出25例,检出率为65.8%,经动态增强扫描检出36例,检出率为94.7%,其中11例为磁共振平扫正常患者。
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正常垂体组织的强化信号高于肿瘤区,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
延时扫描,垂体微腺瘤组织可有缓慢强化的表现,其中7例延时扫描见肿瘤区信号增强,但仍低于正常垂体组织,4例延时扫描肿瘤区信号高于正常垂体组织。
结论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检出信号,同时能够显著的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提高诊断的可靠性,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手段。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垂体微腺瘤垂体微腺瘤是一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及常规的影像检查手段特异性较差,导致漏诊发生,报道显示其发生率在尸检病例中占6.1%~27.0%[1]。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检查已经成为垂体微腺瘤的最佳诊断方法,而动态增强扫描较常规扫描具有更佳的临床检出率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重视[2]。
现对2010年1月~2015年1月本院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38例使用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以总结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以2010年1月~2015年1月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26.5±10.4)岁;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泌乳、闭经、月经不调、不孕以及Cushing 综合征等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泌乳素均>40 ng/ml。
手推半剂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
V0 I . 3 9 No .1
现
代
临
床
医
学
2 0 1 3年 2月
J OUR NAL OF MO DE RN CL I NI C AL ME DI C I NE
第3 9卷
第 l期
[ 文章编 号 ] 1 6 7 3—1 5 5 7 ( 2 0 1 3 ) 0 1 — 0 0 6 6— 0 2
r e s o n a n c e i ma g i n g d a t a i n 53 p a t i e n t s wi t h p i t u i t a r y a d e n o ma c o n f i r me d b y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c l i n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Co nc l us i o n: Ha n d p u s h h a l f—do s e d y n a mi c e n h a n c e d s c a n i n p i t u i t a r y mi c r o a d e n o ma d e t e c t i o n ha v e a g o o d s e n s i t i v i t y a n d s p e c i ic f i t y,c a n b e u s e d a s t he f i r s t c h o i c e o f i ma g i n g e x a mi n a t i o n me t ho d.
[ Ke y wo r d s ] p i t u i t a r y m i c r o a d e n o ma ; MR I ; d i a g n o s i s 垂 体微 腺瘤是 指直 径 ≤1 0 m l n并 局 限于鞍 内的垂 疗 后复 查 内分 泌 结 果 正 常 的 3 4例 。5 3例 中 : 女 4 9 例, 男 4例 ; 年龄 1 9~ 4 5岁 , 平均 3 1岁 。患 者 临床 表
MR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分析
醉 深 度 监 测 仪 。 转 流 过程 中不 需 要 加 用 过 多 的 麻 醉 药 物 . 有
利 于 减 少 医 疗 费用 。
与 相 比 ,, .5” < . 与 1 相 比 , O0 艮 001 n ‘ O0 ,尸 0O1; .5, .
【 考文献 】 参
(】K ee ,BelrA L re ' t 1T eNact n - e E 1 ru rS i e , asnR e a. h ror d an w E G d e
、
6 波 的 功 率谱 变化 情 况 和趋 势 。有 研 究 显 示 NI 脑 电 双 、 与
频指 数 ( I ) 关 性 甚 好 【 , 显 示 患 者 麻 醉 和镇 静深 度 , BS 相 l 可 】 指
导个 体 化 麻 醉 药 / 静药 用量 调节 。 镇
步 受 抑制 。 似 乎 也 可 以解 释 为 什 么 体 外循 环后 脑 功 能 损 这
本 研 究 显 示 ,复 温 后 N 不 但 没 有 升 高 反 而 出 现 突 然 降 I
低 . 一 现象 可 以持 续 至 主 动脉 开 放 后 。这 一 现象 与 既 往 的 这
一
些研 究不完全相 同 . 陈斌 等同 究 发 现 听 觉 诱 发 电 位 指 数 研
在 复 温 后 上 升 , 脑 电双 频 指 数 在 复 温 后 下 降 。 论 上 讲 , 而 理 此
既往 临床 麻 醉 医师 多 根 据 患 者 心 率 、 压 的变 化 以及 是 血 否 出汗 、 泪 等 情 况 来 评 估 麻 醉 深 度 , 法 直 接 量 化 评 估 患 流 无 者 术 中 的意 识 状 况 。 脏 手 术 中 , 别 是 体 外 循 环 过 程 中 , 心 特 血 压 、 率 受 转 流 和 药 物 等 影 响 , 以反 映 患者 的 麻 醉 深 度 . 心 难 因 此 需要 相 应 的仪 器 来 评 估 麻 醉 深 度 。 本 研 究 使 用 N ro e d ac t n r 脑 电监 测 仪 观 察 体 外 循 环 过 程 中麻 醉 深 度 的变 化 , 现 即使 发 没有追加麻醉药物 , 患者 仍 处 于 良好 的 麻 醉 深 度 。这 可能 是 因 为体 外 循 环 过 程 中 的 低 体 温 抑 制 了 患 者 的 脑 电 活 动 。 统 传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评价
582学术交流M R I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评价那蕴杰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58201临床所见之垂体微腺瘤大多数为功能性腺瘤,其直径小于10r am,肿瘤较小时M R]平扫可以没有阳性发现。
近年来M R J应用更加广泛,随着其高对比度、高分辨率、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等优越性使诊断率不断提高,经过与手术结果对照垂体微腺瘤的真阳率颇有差异,本文主要探讨M R j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上的表现及价值。
1资料与方法我院从2004年至2006年间对34例脑垂体微腺瘤病人行M R I 动态增强扫描,年龄16--50岁,平均33岁.其中女29例,均有停经,月经紊乱,泌乳史,其中l O例(10/29)有头痛,头晕史,男5例均为成人,3人有性功能低下,不育史,2例为乳房发育。
血PR L均40ng/r nl,M R I检查采用G E公司1.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颅脑表面线圈,头颅位置一定要摆正.自旋回波成像序列,常规做垂体冠状位T1W I、T2W I和矢状位T l W I扫描,然后行垂体动态增强扫描。
对比剂选用G d—D TD A(马根维显),其剂量为O.1m m ol/kg,选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2序列应用技术与技巧2.1垂体成像时的薄层扫描:垂体微腺瘤为3m m以下无间隔还要采用高分辨力,所以信噪比较低,须增加采集次数以弥补信噪比的不足,但成像时间相对增加.应尽量减少层次,缩短TR 成像时间,注意在颅颈交界区使用饱和技术,以消除颅内动脉搏动伪影.2.2垂体成像后处理:垂体结构小,在照相时一定注意放大以使垂体得到突出显示。
2.3微腺瘤动态增强扫描:以7’或矿头皮针建立肘静脉通道,先行冠、矢、轴三方位定位图,在矢状位或轴位像上设垂体冠状位5~7层行垂体冠状面T,W I成像,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R300r m,TEl2rm,Fl i p A ngl el80。
GE 1.5T MR 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
GE 1.5T MR 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垂体微腺瘤是垂体病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位于腺垂体内,直径≤1 cm。
目前MRI 是最具诊断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
垂体局限性病灶是垂体微腺瘤重要的直接图像。
就MRI而言,不同扫描方法,对诊断垂体微腺瘤差异较大。
但常规MRI 检出率较低,因为正常垂体组织与垂体微腺瘤组织达到强化峰值时间不同[1],因此采用动态对比增强MRI 可改变垂体微腺瘤与正常垂体组织间的对比,有利于垂体微腺瘤的检测及γ 刀定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92 例患者中女86 例,男6 例;年龄21~58岁,平均35 岁。
女性主要症状为头痛12 例,头晕6 例,闭经10 例,月经失调14 例,不孕18 例,泌乳26 例。
实验室检查血清泌乳素明显增高,23 例经γ 刀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
月经恢复正常,泌乳素水平正常。
男性主要症状为肢端肥大症和性功能减退。
1.2 检查方法采用GE 1.5T MR 磁共振扫描仪,用头颅线圈扫描。
所有92例在注射造影剂前行鞍区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薄层扫描(TR300msTE9.8ms、层厚3.0mm、层距1.0mm,FOV153mm×200mm),检查时间219s,矢状位扫描平面与垂体柄平行,冠状位扫描平面应与垂体长轴垂直。
增强扫描造影剂为马根维显,剂量0.1mmol/kg,流率2.5ml/s。
同时应用10~15ml生理盐水将留在导管内的造影剂冲入静脉。
开始注射6s后行冠状位薄层动态扫描,TR350ms、TE14.0ms,层厚、层间距、FOV与增强前冠状位T1WI相同,连续扫描7次,每次扫描时间为18s,间隔2s,共得7组同层面不同增强期的图像。
后行冠状位常规延迟扫描(扫描参数同平扫)。
2 结果根据垂体内不同的信号特点将结果分为三级。
0 级:垂体内未见异常信号;1 级:垂体内信号不均匀;2 级:垂体内见结节状或者片状异常信号区。
2.1 垂体微腺瘤的直接图像垂体微腺瘤MRI 诊断的直接图像是肿瘤组织和正常垂体组织之间的信号对比。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动态 增强 扫描 是相 对 简单 、 易行 、 功 率高 的检查 方 法 , 以显 著 提高 垂 体微 腺 瘤 的检 出 率 , 作 为 MRI 断 垂体 成 可 可 诊
V le 0 y a ccnrs n a cmetM R h ig oi o i i r au fd n mi o tateh n e n Ii teda n s fpt t y n s ua
m lr C Oade n0m a S C /h i T A u a2 HU NG S e G N h n h 2 G Ho g io L X bn AI n e, I N G o i J c , A h n , o G S e c , 1 AN n ba 2 I  ̄ , s  ̄
2 6 0 . hn) 2 0 1 C ia 【 s a t Ob et e T v ut eea ia o a q a t a dtev u so ya i o t s e hn e n nte Ab t c] jci : oea aet x m n t nl u i n h a e f n m ccnr t n a cme t r v l h i ly l d a MRI h i
t n o li i fpan MRISa .Gd o C n —Dr I 甲A y a c e h c d M RIa d c n e t n ea e n a e d MR1we ea aye .Re d n mi n a e n n o v ni a d ly d e h ol n e r l zd n ・ s i :T e rt fS c e s i ut s h ae o u c s n Gd— m d n i n a c d MRIWa 0 .% .t e p st e rt fd a n ssfrp ti r D y a c eh n e m s 1 00 h o i v ae o ig oi o i t y i u a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价值
的检 出率可 提 高 5 1 ,若 行 动 了 显著 提 高 ,但 为使 准 确 率更 高 , ~ 0 R d o , 0 2 4 2 : 1 1 5 a i l 2 0 , 1() 1 — . 3 3 4 王秀河, . 黄耀 熊, 黄力, 动态增强M I 等. R 态增 强 扫描 还 能提 高 5 1 % 。崔 有必 要与 下 列情 况进 行 鉴别 诊 断 。 ~ 0 海 燕 等 l研 究认 为 ,注 射 G — T A e d D P
CHI S OURNAL NE E J OF CT AND M RI J , UN 0 2V 1 0, . T t l .4 2 1 ,o . 1 No3 oa 4 No
问的信 号强度 的差别 最大 程度地 显 问的信 号差 异 ,显 示微 小病 灶 ,本 接近 脑 脊液 ,动 态增 强扫 描各 期均 平 扫 垂 体信 号及 形态 均 正 无 强化 。 5例 示 出来 。在 动 态增 强扫 描早 期 ,垂 组 l 4 体微腺 瘤 表现 为低 信 号 ,随着 时 间 常 ,而在 动态 增强 早 期 ,1 例 垂体 () 区淋 巴瘤 与无 内分 泌 功 5鞍
20 ,0) 46 0 8 (2 : - .
3 R n , L p i z P K n E e 1 . ad T i p t , i k , ta .
E al at o f pi ui a y mi r a e mas v u in o t t r c o d n
2 0, 5: - 0 0 9 7() 8 1 .
两侧 海 绵窦 的关 系 ,及清 楚 显示 肿 好 高 压 注 射 器 ,在 动 态 增 强 扫 描 2 .钱银锋, 余长亮, 王万勤, 鞍 区 等. 胶质 瘤 与两 侧颈 内动 脉 的关系 ,可弥 补 时 就 不 需 要 再 次 移 动 患 者 , 减 少
磁共振垂体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原理
磁共振垂体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原理
磁共振垂体动态增强扫描技术是一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用于评估垂体腺的结构和功能。
它基于磁共振成像(MRI)原理,并结合了对比剂的使用来增强图像的可见度和对垂体的动态观察。
下面是磁共振垂体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
1. 磁共振成像(MRI):MRI利用强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人体组织图像。
在垂体动态增强扫描中,磁场会对垂体产生作用,使其发出信号。
2. 对比剂注射:在动态增强扫描中,患者会在注射对比剂之前进行一系列基础扫描。
然后,对比剂(通常是一种叫作磁共振造影剂的物质)会通过静脉注射进入患者体内。
3. 动态观察:注射对比剂后,磁场中的无线电波会激发垂体组织产生信号。
通过连续进行多个快速图像采集,可以动态观察对比剂在垂体中的分布和动态变化。
4. 时间-强度曲线分析:从动态图像中获得的数据可以用来生成时间-强度曲线。
这些曲线显示了对比剂在垂体中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曲线分析垂体的血液供应和功能。
磁共振垂体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检测垂体病变、评估垂体功能和血供情况,如垂体腺瘤、垂体功能亢进或功能减退等。
这项技术的原理使医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垂体状况,
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制定。
MRI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作用研究
MRI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作用研究储成凤;秦伟;杨明;杨小庆;金琴娣;张琳琴;孟爱芳【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05(016)003【摘要】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疑诊为垂体微腺瘤患者,行MRI平扫与同层动态增强扫描(Gd-DTPA)研究.分析垂体微腺瘤动态增强前后的MRI表现,并绘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结果:本组垂体微腺瘤可分为两个类型,即偏心型34例(垂体左前叶18例、右前叶14例及垂体左、右后叶各1例)和中心型2例(垂体柄基部偏前及后叶中央区各1例).同层动态增强后,33例垂体微腺瘤的MRI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或稍低信号,似"充盈缺损";垂体微腺瘤的最大信号强度,多出现在注入造影剂后32~96s,以64s最明显.另3例垂体微腺瘤,由于其病灶于T1WI已呈高信号,与正常垂体间分界不清.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较高.【总页数】3页(P125-127)【作者】储成凤;秦伟;杨明;杨小庆;金琴娣;张琳琴;孟爱芳【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09;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09;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09;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09;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09;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09;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R445.2【相关文献】1.MRI半剂量动态增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临床研究 [J], 陈惠;冷桂香;钟福兴;李荣芳2.动态低场MRI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作用 [J], 范远娴3.低磁场MRI动态增强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J], 张怡璐;陆亚萍;钱大雁;王寿立4.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临床研究 [J], 陈方宏;袁建华;李玉梅;丁忠祥5.动态增强MRI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J], 王秀河;黄耀熊;黄力;刘斯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场磁共振成像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与临床分析
所有患者均行 MR 平扫 、 I 钆喷酸二 甲葡胺 ( d D P 快速动 G — T A)
态增强扫描 及延迟增强扫描 ,剂量 为 01m o k . m l g体质量 , / 采 用经足背动脉注射 , 于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开始 的最初 1 0s内
志 , 0 9 2 (0 :14 — 4 4 : 2 0 , 5 1 ) 4 1 14 .
【 王巍 , 5 】 刘志兰 , 刘鹏飞 , M I 态增 强扫描在肝脏炎性 假 等. R 动
瘤诊 断中的应用. 哈尔滨 医科大 学学报 , 07 4 5 : 6— 20 , 1() 45
( 稿 日期 :0 10 — 3 收 2 1- 7 1 )
T WI 1 上多呈低信号。 T WI 在 2 图像 上垂体微腺瘤信号强度表
现多样 , 多数与脑 白 质或脑灰质信号强度相仿 , 可表现为高 亦
信号或低信号 , T WI 即 2 显示垂体微腺瘤的敏感性不及 T WI 1 者高【 l 1 。少数情况下垂体微腺瘤 的信号强度在 T WI T WI 1 和 2 图像上 均与正常垂体信号近似相 同,此时间接征象对垂体微 腺瘤的诊断具有更大帮助。间接征象主要包括垂体上缘不对 称性局限隆起 、 鞍底倾 斜 、 体高度异常及垂体柄偏 移等 , 垂 这 些征象对 于生长在侧方的微腺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且 间 接征象比直接征象更具有诊断敏感性嘲 。 3 垂体微腺瘤动态增强扫描 MR 表现 : . 2 I 动态增强扫描对垂 体微腺瘤检 出的优势与垂体血供有关 。 在正常情况下 , 垂体后 叶由垂体下 动脉直接供血 , 漏斗干由垂体上 动脉供血 , 而垂体 前叶则 由垂体 门静脉供血。相对于供应漏斗干的垂体上动脉 而言 , 垂体下动脉的发 出部位在颈内动脉的近心端 , 因此垂体 后叶强化先 于漏斗干 ,而 由垂体 门静脉供血的垂体前 叶强化
MRI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
HU A Y u - q i , C A I C h e n g - j u n , L I U- z h e , Y A N G L a i - h u a , C A O- l a n
De p a r t me n t o f Ra d i o l o g y , Da n Ya n g TCM Ho s p i t a l , Da n Ya ng 2 1 2 3 0 0
d y n a mi c c o n t r a s t - e n h a n c e d s c a n 3 4 c a s e s o f a b n o ma r l s i na g l ,n o a b n o m a r l s i na g l i n t wo c & s e s ,d e l a y e d s c a n 3 1 c a s e s o f a b n o ma r l s i na g l,5
【 Ab s t ac r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d y n a mi c c o n t r a s t — e n h a n c e d MR I a n d a h a l f d o s e s c a n n i n g a n d d e l a y e d e n h a n c e d MR I o f t h e p i t u i t a r y
p a t i e n t s s h o we d n o a b no m a r l s i g n l,b a u t l c a s e o f MRI d e ay l e d e n ha n c e me n t s c a n t o s e e l o w s i na g l c h a n g e ,p l ai n a n d h a l f - do s e d y n a mi c
3.0T MRI多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检出中的应用
V I 的概 念 的 提 出 , 年 C C 的认 知 障 碍 应 属 无 痴 呆 的 血 C) 老 C I 管 性 认 识 障 碍 ( ac l o nt ei ar n odmet , v sua cg iv mp i r i metn e ni a V N 范 畴 , 应 属 轻 度 认 知 障 碍 ( l cg iv mp i CI D) 即 mi o nt ei a — d i r metMC ) n, I的一 种类 型 [ 1 Mo A 是 一 种 针 对 MC 进 行 快 。 C I 速 筛 查 的评 定 工 具 , 以其 简 洁 、 用 方 便 适 用 于 区 分 MC 与 使 I 无 认 知 障碍 的患 者 。 对 C C 认 知 功 能 的 研 究 将 有 助 于 加 深 CI
u e e t o e e a l o l w n t b l m n a r t c r n c r m n fc r br lb o d fo a d me a o i i a h o i s
h p p ruinmo e[] Ci pP amao h s l2 0 ,0 y o efs dlJ . l Ex hr cl yi ,0 3 3 o n P o
( ): 6 - 7 . 4 2 6 2 2
[ ] 胡 纪 源 .慢 性脑 供 血不 足 的 诊 断 与 治 疗 r] 4 J .安 徽 医 学 ,0 2 20 ,
2 3 7 8 3( ): - .
病 等 关 系 密 切 , 些 疾 病 都 以认 知 功 能 障 碍 为 主 要 特 征 , 这 且 脑 血 流 下 降 程 度 与 痴 呆 的严 重 程 度 呈 正 相 关 [ 。 尚需 更 多 1 病例的积累探讨 二者的相关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MRI动态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48例临床怀疑垂体瘤、手术或临床动态治疗追踪证实垂体微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使用Philips1.5T超导磁共振仪,48例患者均先行平扫,再行动态增强扫描。
分析动态增强扫描的结果。
结果48例均呈阳性结果,其中20例平扫垂体内未发现异常信号,5例垂体形态正常,动态增强后均可见垂体内直径10 mm以下低信号灶。
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很敏感,是检出垂体微腺瘤极有价值的扫描方法。
关键词垂体微腺瘤;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直径30 ng/ml,促生长素升高7例,促甲状腺素升高6例。
本组病例γ刀治疗35例复查磁共振明显好转,10例药物治疗6个月~1年,复查泌乳素明显降低,手术病例证实7例。
1. 2 设备和检查技术使用Philips1.5T超导磁共振仪,头部正交线圈,平扫TSE/T1WI T2WI矢状位、冠状位,主要技术参数,T2WI/TSE:TR 3000 ms;TE120 ms;FOV180 mm;RFOV100%;层厚3 mm;无间隔扫描;矩阵256×256;NSA6次。
T1WI/TSE:TR550 ms;TE15 ms;FOV180 mm;RFOV100%;层厚3 mm;无间隔扫描;矩阵256×256;NSA 6次。
动态增强采用冠状位扫描,造影剂为马根维显,用药剂量0.1 mmol/kg,注射速度1.5 ml/s,5层3 mm层厚包括全垂体,设20个动态期,扫描参数:TR 419 ms;TE 10 ms;FOV 180 mm;RFOV 80%;deg 90°。
2 结果
48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呈点状、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均<10 mm,单发46例,多发2例,38例位于垂体右侧,10例位于垂体左侧,40例垂体上缘膨隆,8例鞍底局限性下陷。
35例垂体柄略偏移,13例垂体柄无明显偏移。
MR表现:30例呈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15例呈等T1长T2信号,3例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动态增强:由于垂体组织无血脑屏障,因此,垂体微腺瘤与垂体在增强后强化速度上明显不同。
动态增强早期,垂体首先明显强化,垂体微腺瘤强化速度较慢,因此增强早期垂体微腺瘤表现为类圆形低信号。
增强扫描后期,垂体微腺瘤强化逐渐达到高峰,而与垂体强化幅度达成一致,此时垂体微腺瘤难以发现。
因此发现垂体微腺瘤的关键是很好地把握垂体与垂体微腺瘤强化峰值时间。
本组病例中,35例微腺瘤在动态增强中呈低信号,40例在动态增强扫描90~140 s与周围正常垂体组织信号对比度高。
3 讨论
垂体微腺瘤好发于女性,占颅内肿瘤的10%~15%,本组病例均为女性,年龄30~55岁。
首发症状为泌乳、头痛,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表现相结合。
MRI对垂体微腺瘤诊断价值最高。
MRI诊断微腺瘤直接征象是垂体内发现异常信号[2],间接征象是垂体上缘隆起、垂体柄偏移、鞍底局限性下陷。
以冠状位显示最佳。
垂体动态增强扫描是发现和确诊垂体微腺瘤的最可靠方法。
但就MRI而言,因受扫描方法、肿瘤种类及设备功能影响,诊断垂体微腺瘤准确性差异很大。
本组病例中20例平扫垂体内未发现异常信号,5例垂体形态正常,动态增强后均可见垂体内直径10 mm以下低信号灶。
垂体血供比较复杂,垂体前叶由垂体门脉系统供血,后叶由颈内动脉分支供血。
垂体微腺瘤供血也来源于垂体门脉系统,但肿瘤血管通透性与正常垂体有差异,肿瘤血流缓慢,因此,动态增强后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信号差异是诊断垂体微腺瘤的重要依据[3]。
因此推注造影剂后早期肿瘤强化缓慢低于垂体强化幅度,后期造影剂进入肿瘤内,与垂体信号差别减小,但有证据证明少数垂体微腺瘤由颈内动脉直接供血,故动脉早期强化,表现为高信号。
有学者认为微腺瘤强化峰值时间多为140~210 s,而正常垂体强化高峰早于微腺瘤35 s,两者最高对比度在动态扫描105 s时。
有学者认为肿瘤与正常垂体组织的信号对比在145~300 s之间最高。
李新军[4]认为直径<5 mm垂体微腺瘤在33.5 s 之前最敏感。
也有认为动态增强扫描48~72 s时病灶检出效果最佳。
作者认为各家报道垂体微腺瘤强化峰值之所以不同,可能与造影剂用量、注射速率、肿瘤组织类型、磁共振仪场强高低有关。
本组病例中,35例微腺瘤在动态增强中呈低信号,40例在动态增强扫描90~140 s与周围正常垂体组织信号对比度高,因此,作者认为动态增强时90~140 s垂体微腺瘤显示最佳。
综上所述,动态增强在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临床高度怀疑垂体微腺瘤时,尽管平扫未发现垂体内异常信号,垂体形态显示正常,为明确诊断,实行垂体动态增强检查很有必要,是目前诊断垂体微腺瘤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尹建华,肖新兰,袁爱梅,等.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22(4):296-299.
[2] 史智勇,祚波,李文波. 手推半剂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 现代临床医学,2013,39(1):66-67.
[3] 刘兰祥,刘德丰,崔玉杰.动态增强MRI定量诊断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9(1):22-23.
[4] 李新军.脑垂体微腺瘤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探讨.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4):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