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滇云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

合集下载

清代文人马毓林诗集《万里吟》价值与流传考略

清代文人马毓林诗集《万里吟》价值与流传考略
第 36 卷第 4 期 2021 年 7 月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Vol.36 No.4
清代文人马毓林诗集 《万里吟》 价值与流传考略
①②③
马银行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学与传媒学院,云南 丽江 674100)
摘 要:马毓林于道光四年出仕云南,道光九年离滇,前后在滇六载。在滇期间著笔记体游记 《鸿泥 杂志》 和诗集 《万里吟》。《万里吟》 共收录作者出京至滇及在滇活动期间诗歌 130 余首,反映出诗人的活动 轨迹、风物歌咏、政治抱负、士人交往以及对历史事件的评判等,是一部了解清代云南政治生活、滇西北 社会风貌、地理交通、丽江风俗等不可多得的诗集。
在镇远舍舟登陆,作沅水之行的总结性之作 《滩河行》。
至此,诗人开始了贵州山路之行。贵州山 重水复,关隘甚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 重,五光十色的自然风光常常使人流连忘返, 而浓厚的历史人文更令人陶醉不已。贵州喀什 特地貌发育,可观赏岩洞甚多,多为文人雅士 探幽索胜之地,常为诗人歌咏。诗人在镇远探 访中元洞,在玉屏县访名胜,作 《万卷书崖》。 离开镇远时,途经文德关,作 《雨中过文德 关》。又探寻施秉县西黄平州东飞云洞、黄平 州大风洞、龙里县牟珠洞等。至省城贵阳,作 诗 《图云关》,离开时,作 《溪山一曲亭》。诗 人途经安平县,夜宿石版房,“居民百家,住 屋皆以石片代瓦,店内题壁诗甚多”,作 《宿 石版房,见店壁题咏甚多,戏题三绝》。此后 踏上了翻越关岭,到达滇南胜境坊的历程。途 经镇宁州,吟 《安庄坡即景》;过郎岱石龙关, 赋 《石龙关》;越永宁州老鹰岩,并赋诗一首; 过崧岿塘,又爬南车坡至杨松驿,作 《杨松旅 次偶成》。过亦资孔 35 里到达云南界,即滇南 胜境坊。经过十余天的黔西之行,诗人感触颇 多,由于恰逢阴雨连绵,诗人吟 《山行苦雨》, 以记此次艰辛的行程。

清代滇云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

清代滇云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

清代滇云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在繁盛的明代滇云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清代滇云文学,更是人才辈出,著述甚丰,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所产生的文学作品数量之多自不必说,袁氏兄弟于清乾隆年间撰《滇南诗略》,清代部分从十五卷到四十七卷,在四十七卷中据三十二卷,占诗作的一半以上。

在《滇南诗选》八卷中,清代诗占六卷,居三分之二强。

此外,清道光年间黄琮编次的《滇诗嗣音集》二十一卷,收录了《滇南诗略》和《滇南诗选》所遗漏的诗作以及嘉庆以后的诗,如刘大绅的《五华五子诗钞》、《五华诗存》,徐敏的《太华山诗纪》,赵联元的《丽郡诗征》以及许多别集散篇。

光绪年间又有石屏许印芳的《滇诗重光集》十八卷,收录道光以后至光绪年间云南诗人之作。

而已刊、未刊的个人诗文集,仅《新纂云南通志》就著录有千种左右。

就个人诗文看,创作甚丰者亦不在少数。

其中最著者如清末民初的赵藩,论者称他的存诗“不下数万千首,视放翁犹过之”。

目前能见到的尚有四五千首之多。

“诗名满昆华、苍洱之间”的李元阳,也曾著《苍华诗文集》及“诗余”、“诗话”、“外集”、“偶编”等,数量多少已不可知,仅今传他的《即园诗钞》仍有十四卷。

而有诗文作品传世的文人,其数量之多,更是难以胜数。

秦光玉编的《滇文丛录》,收录779人的作品二千二百余篇,袁嘉谷在继赵藩的《滇诗丛录》基础上收补成的《历代滇诗选》,收录二千余人的诗作,清代诗人的作品当不会在少数。

至清前期,有影响的诗人,不下数百家,如赵士麟、徐崇岳、李崇阶、张端亮、朱昂、许弘勋、阚祯兆、张紫文、何其伟、段昕、赵元祚、窦琏、赵士英、王思训、孙鹏、张汉、刘文炳、卢夔、赵淳、傅之城、黄桂、那文凤、张旭、李因培、唐文灼、孙髯、李观、钱沣、李鸿龄、杨履宽、陆艺、师范、王崧、袁文典、袁文揆、倪蜕、刘大绅、李元阳、严煷、戴迥孙、罗觐恩、马之龙、池生春、周于礼、阮元、傅应台以及李含章、苏竹窗、周馥等女诗人。

《滇南诗略》说:“国初能诗者,不下数十家,而以赵玉峰、徐石公、朱子眉、张退庵为最。

清代滇籍学人许印芳批评《文心雕龙·乐府》篇论析

清代滇籍学人许印芳批评《文心雕龙·乐府》篇论析
对诗歌理论 进 行 探 幽 发 微;对 中 国 文 学 史 上
许多作家、作品 的 评 论 精 辟 而 允 当”[5]46。 其
中,“《文 心 雕 龙》选 编 跋 ”部 分,是 许 印 芳 对
《文心 雕 龙》十 二 个 篇 目 ,在 末 尾 写 有 表 达

自己评价的跋语,理论色彩很浓,所探讨的问
题与中国传统 诗 话 一 般 无 二。 这 些 关 于 《文
层 次、多 角 度 开 掘、研 究 乐 府 开 启 了 源
的研究属于薄弱 环 节 ① ,相 较 于“‘乐 府 学’是
古代文论的 民 族 特 色,还 要 做 许 多 深 入 细 致
充分的发掘 和 讨 论”[1]25,《文 心 雕 龙 · 乐 府》
受牟先生论 断 的 启 发,笔 者 以 清 代 滇 籍 学 人
值的龙学史专题,对整个《文心雕龙》的研究,
将产生良 好 的 借 鉴 作 用。 行 文 至 此,在 对 许
印芳批评《文心雕龙·乐府》篇跋文展开分析
之前,我们首先对许印芳先生本人,以及保存
在《诗法萃编》中的相关资料———“《文心雕龙
选》编跋”,及相关研究成果稍加介绍、回顾。
(一)许印 芳《诗 法 萃 编》及 “《文 心 雕 龙》
而 知 者,唯 周 而 已 ”[16]1,已 大 多 沦 散 消 亡,
荣的一种标志,且 与 受 ‘前 乐 府’的 影 响 不 无
“秦 汉 以 还,古 乐 沦 缺,代 之 所 存,韶 武 而
后 ⑨ ,指出:“(
1)歌 诗 约 问 世 于 西 周 前 后;(
2)
名无实,聊备一格而已”[18]29。“天 壤”,天 地,
篇受到学界 越 来 越 多 的 关 注 是 进 入 21 世 纪

空灵俊雅,彰领滇中古韵——清代滇中文人管灏及其诗歌创作

空灵俊雅,彰领滇中古韵——清代滇中文人管灏及其诗歌创作

空灵俊雅,彰领滇中古韵——清代滇中文人管灏及其诗歌创作赵锦华;谭云华;刘洁【摘要】管灏是玉溪康熙年间进士,为滇中玉溪名人文士之一.其一生为官正直廉洁,一心为国为民.其诗意境空灵,多宁静之美,清新淡雅,纯朴恬淡,或抒写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及赞美之情;或表明个人心志,报国为民,不与世俗合污,气质高雅;或描绘隐逸生活的惬意安然,表达自己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向往.清代诗歌创作继承发扬了古诗缘事而发的特点,既不乏传统精神,也不缺现世美感,管灏诗极为深刻的体现了这一特点,无论模山范水或吊古抒情,反映社会矛盾的精神趋于淡漠,但善于融情入景,神韵悠然,更传神体写滇中情韵.【期刊名称】《玉溪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0)007【总页数】6页(P7-12)【关键词】滇中文人;管灏;诗歌创作;艺术特点【作者】赵锦华;谭云华;刘洁【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云南玉溪6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22玉溪是一个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地方,除了闻名遐迩的聂耳外,历代名人文士留下了丰厚的精神、文化、物质财富。

管灏是玉溪康熙年间的进士,其为家乡文化教育事业及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究其一生及其创作,既可深入了解文人的思想情感、人生体悟,也可深切感受玉溪文化的形成过程,更好的感悟玉溪文化底蕴及滇中文学魅力。

管灏(1673~1729),字希洛,号若梁,云南澄江府新兴州桃源村(今玉溪市红塔区北城镇桃园村)人,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1694)进士,选庶常,官至翰林院检讨,吏部掌印给事中。

管灏在云南、滇中、玉溪是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清代人物大事纪年》、《翰学三书·词林典故》、《云南史料丛刊》、《新纂云南通志》、《玉溪市红塔区文史资料》、《玉溪市志》、《志鉴文集》、《云南民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目提要》、《玉溪市民间文学集成》等正史、民间故事中记有管灏或详或略、或真实或传奇的人生轨迹。

杨慎滇海曲十二首解释

杨慎滇海曲十二首解释

杨慎滇海曲十二首解释杨慎滇海曲十二首被公认为是杨慎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它以高度浪漫主义的抒情曲调,点明中国古典文学中梦幻景象的引人入胜之处。

十二首述说的是“细雨初歇,天朗气清,一望如端,海曲波仍旧涟漪”的场景,使观者感受到大海凉风清凉的特质。

这首诗有其特殊的文学格调,探究了一种内心的冥想,提供了一个梦话般的景象,令人神往。

第一首《细雨初歇》,这首诗描写了细雨初歇、天朗气清、一望如端的美景。

杨慎将清静的天气形容成婉转的曲调,将凉风送进人们的心中,带来一种内心宁静的情感体验。

第二首《晴空一色》则描绘了一张写晴空的景象,杨慎用优美的文字抒发了他对这种难以拒绝的海洋景观的惊艳之情,这使听者沉浸在海洋的风光之中,感受到深沉激昂的情绪碰撞。

第三首《海角相望》,诗中描述了“海上风光绵绵,水面滔滔”的景象,人们看到了海洋的壮阔和神秘,海角见处这片变化多端的景色,引起人们感怀落日西山的收尽,也激起了人们对未来的遐想,探寻人生的意义,抒发出人生的滋味。

第四首《秋风翻波》,以秋风吹拂下的海洋引发了杨慎深厚的情感,他将海洋的景象比喻成一种内心的追求,这是一种深深的情感,是对美好的永恒追求,抒发出他对宁静与无尽的洪流的憧憬。

第五首《海上波光》,这首诗以抒情的语言表达了海洋的绚烂,诗人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描写出晴朗的天空和波光闪烁的海面,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美好的期望,以及对未来的不断向往。

第六首《海日晨起》,它描述了海日晨起时的景象,将“海潮深处,清风轻轻”的景象浓缩为一种神秘而又灵动的氛围。

诗人将日出的美景描绘得多么的迷人,以及朝阳落日时的悲凉,这种抒情笔调传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勾勒出命运的变迁。

第七首《波涛卷浪》,杨慎将自然风貌与人类命运联系起来,从海洋的景象观察人生的意义,激发出一种内心的情感。

海洋的涛涛拍打所引发的水波涟漪,形象地表达出人生的波澜不断,以及为了梦想,不驻足的精神。

第八首《遥望海涛》,以远处海岸的景观,述说内心的渴求和追求,热切期盼着前方的希望,唤起了诗人心中美好的愿景。

滇中地区的诗人诗作代表

滇中地区的诗人诗作代表

滇中地区的诗人诗作代表滇中地区的诗人诗作代表滇中地区曾为汉益州郡所在地,唐时凤伽异建东都于此,元代云南行省立治所于中庆路,工商云集,四方辐辏,文化发达,为滇云之首。

明踵元事,昆明的政治、经济地位已牢不可动,更是滇云的文化首善之区,文人荟萃,有诗文传世的人不少。

如:安宁的张惟、张素、杨靖、杨景、施均裕、杨一清、陈孟章、杨绍芳、张琮、赵日亨、朱化孚、杨师程、杨泰等;晋宁的王宗、赵端、萧文亮、朱玑、谭景、王昱、王懋、萧景时、唐佐、黄琮、李仁、黄明良、段承恩、唐尧官、耿希哲等;呈贡的缪白、李萃、文祖尧、李伯春等;昆阳的马负图、陈琏、李茂阳、李云举等;昆明的郭文、张淑、李宗泗、李宗儒、施昱、孙继鲁、叶泰、严清、郭斗、施于聘、杨庆元、王来仪、傅宗龙、胡廷禄、高应雷、唐琦、倪辂、刘文征等等。

而根据戴炯孙《昆明县志》、《续修昆明县志》、《新纂云南通志》记载所列,明代滇中人士的著述主要有郭文的《舟屋集》,施铨的《东轩集》,赵璧的《赵璧诗文集》、《茶花谱》,李宗儒的《退食漫吟一卷》,毛玉的《毛给事奏议十卷》、孙继鲁的《破碗集》、王来仪的《晴垂集》、高应雷的《高澹生诗文钞》、呈贡文祖尧的《明阳山房诗文六卷》及《离忧集四卷》、安宁杨师程的《疏草》等四十余人的诗文集六十余种。

明初的滇中诗人却以兰茂和郭文二公最为杰出。

此外,贾惟孝、文祖尧、唐尧官等人也较负时名。

兰茂兰茂(公元1397—1476年),字廷秀,号止庵。

嵩明杨林镇人。

生活在明洪武至成化年间。

家道小康,自幼聪颖,勤奋读书,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对“濂洛关闽之学”有所研究,又学通经史,精于医术,且善丹青,是昆明(嵩明)一位很有才华的“布衣”艺术家,他的诗作甚多,《玄壶集》、《止庵吟稿》为其代表作。

今存诗词约二百首。

历史上,兰茂并不以诗著称,而诗却自然静雅,多写家乡田园般的自然风光,其“何人舟一叶,撑破碧琉璃”,“晴岚宜晚照,倒映入清波”,描绘出滇中秀色。

“济时心在惜无才”,“往事悲欢谈笑里”是他70岁的诗句。

论滇云名士钱南园的“学杜诗”

论滇云名士钱南园的“学杜诗”

论滇云名士钱南园的“学杜诗”郑升【摘要】钱南园是清中期滇籍著名政治家、书画家和诗人,其所处的时代正是“学杜甫、注杜诗”蔚为大观的时期.受时代风尚影响,钱南园的诗作在题材、体裁和诗风方面颇具杜甫、韩愈等前贤遗风.对这一类诗作进行比较、解读,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清中叶诗坛的特征以及中原诗学传统与来自边地的诗人之间的交融情况及其历史经验.【期刊名称】《楚雄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1)005【总页数】8页(P59-65,71)【关键词】清诗;钱南园;学杜诗;比较【作者】郑升【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云南玉溪653100;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1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钱南园,名沣,字东注,一字约甫,乳名正贵,南园是其号,是清代滇籍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诗人和画家。

乾隆三十六年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历任国史馆纂修官、江南道御史、通政司副使、湘南学政、湖广道察御史等职,曾当面指责权臣和珅,上疏弹劾陕西巡抚毕沅、山东巡抚国泰等人的贪污营私案,《清史稿》称其“以直声震海内”。

其诗文题材多样,风格沉郁;其书法取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米芾等家之长而自成一体;其绘画工山水以及马,尤擅画瘦马,有“瘦马御史”之称,所画“风鬃雾鬣,使人不敢逼视”,时人“珍之为壁”。

袁嘉谷在《南园书序》中评钱南园为“近百余年来,海内人士之谈道德、气节、本于慎独,不待赘词矣。

文章之美,可列为诗文书画四者。

书一,诗二,画三,文四,纵横千古,卓然成家。

”钱南园现有传世诗歌作品200余首(不含补遗诗)。

*依据余嘉华主编的《钱南园诗文集校注》,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以下同,不再一一注明。

总的来看,这些诗作题材丰富,风格沉郁,情思浓郁,有很强的时代性、现实性和地域性;叙事、言志、抒情、咏怀诗居多;抒写亲情、友情、纪行以及关心国计民生的诗篇居多;多用典故,常有警句,篇幅宏大的长诗、组诗较多,在颇具文学性的同时显示出浓郁才学化的特色,既有属于云南以及钱南园自己的特色与风格,也有属于中原和当时“尚实、叙事、尊杜、学问化、唐宋互参”等清诗主流风尚的特色与风貌,特别是诗风极似杜甫、李白、韩愈、苏轼、黄庭坚。

清代中期云南诗人袁文揆生平述略

清代中期云南诗人袁文揆生平述略

清代中期云南诗人袁文揆生平述略袁文揆,清代中期云南地区的著名诗人,曾被誉为“滇中第一才子”。

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含蓄典雅而闻名于世。

生平袁文揆,字家琳,号芝田,祖籍山东省济南,出生于云南省巍山彝族苗族自治县。

他自幼聪颖过人,有才情,获“书识呈神童”之名。

后来,他考中进士,曾在四川、湖南等地任职,但他最终选择回到云南。

在云南,他担任过昆明府推官,后任云南巡抚府中书,最终升任云南布政使。

袁文揆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

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卓越的成就,为当时的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学成就袁文揆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含蓄典雅而著称。

他的诗风清韵俊逸,格调高远,充满了墨客的意味,被誉为“滇中第一才子”。

袁文揆的诗歌结构严谨,形式多变,既有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等传统形式,也有新体诗、古体诗等创新形式。

他的诗作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想象力丰富,对于大自然的描写尤为生动传神,展现出一种抒情、舒适和平淡人情。

袁文揆的代表作品之一是《春怨》:红楼夜哭芙蓉田,金粉梧桐夜渺然。

一声吴娘泪先坠,几处扶桑云暗然。

这首诗写出了一个悲剧的故事,是一首慷慨悲歌,对于人生的感慨、对于爱情的赞美和无奈的描写。

极富诗意,朴素而新鲜。

袁文揆还善于创新,创作大量新体诗,有别于传统。

例如《立秋》:虹出朝霞端,澄清凉气全。

蝉声隔松烟,菊入露尖拳。

这首诗将立秋的自然景象描绘得深刻而生动。

它采用新体诗的写作方式,充满了现代气息,让人们能够重新认识和了解这个节气。

总结袁文揆作为清代中期的杰出文学家,他的作品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诗意,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海纳百川的思想。

他的诗歌开创了一种清新、自然、含蓄、典雅的文学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时期和风格。

袁文揆的诗歌作品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赞誉,对于当时的文化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和贡献。

品无罅隙议 文有琳琅篇——清代名士刘大绅归滇诗文创作

品无罅隙议 文有琳琅篇——清代名士刘大绅归滇诗文创作

品无罅隙议文有琳琅篇——清代名士刘大绅归滇诗文创作朱红华【摘要】刘大绅在仕途、诗文、教育、书法等方面均有建树,一生勤于著述,诗歌理论《诗论》享誉滇中,被称为“一代文宗”,其归滇诗文内容上体恤民生疾苦,描摹家乡山水和日常生活,风格上以陶为宗,不拘一格,兼取诸家.【期刊名称】《玉溪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0)011【总页数】5页(P43-47)【关键词】云南文学;诗文;刘大绅;诗歌理论【作者】朱红华【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云南玉溪6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刘大绅,字寄庵,云南宁州(今华宁县)人。

清代滇中文化学者,在仕途、诗文、教育、书法等方面均有建树,一生勤于著述,有《寄庵诗钞》三十卷,《寄庵文钞》三卷传世,生前共选刻诗歌二千五百多首,《清史稿》收其《哑孝子传》,诗歌理论《诗论》享誉滇中,被称为“一代文宗”(玉溪地区地方志办公室《滇中纪胜》 )。

目前对刘大绅归滇诗文研究者不多,《历代诗人咏昆明》(蒋翼坤、张文璞编)、《云南古代诗文论著辑要》(张国庆著)、《齐鲁历代诗文词曲鉴赏》(善行主编)、《晋宁历代诗歌楹联选》(李飞鸿主编)等著作因选辑刘大绅的诗文而提及他。

本文主要分析刘大绅归滇诗文的内容、风格、诗论等艺术特色,挖掘其诗文在清代滇中的价值和影响。

一、儒官逸情恤乡民——归滇诗文内容体恤民生多疾苦,好官可用情为道刘大绅考中进士后在山东多地为官十余年,清廉恤民,有“好官可用”为证,在此不赘述。

刘大绅辞官归滇后,创作了大量体恤百姓清苦的诗文,如《午后行田间》摹写逼真,“河水东流不复回,老夫彻夜自悲哀。

日长莫枕锄头睡,门外催租吏早来。

”东流河水不知愁,老夫独自悲伤,无法入睡,天亮官吏又要来收租了,怎么睡得着呢?农人真是清苦!又如《农家》:“不惜为农苦,私田冀有收。

北来风得意,晚种稻生愁。

一夜成枯草,全家泣老牛。

忽闻鸿雁到,问汝向谁谋?”农人清苦,却不惜力,勤勉劳作,一丁点私田也认真耕耘,但晚种,错过最佳时令,寒风又来得太早太得意猖狂,一夜大风,稻穗未长饱满却被狂风吹倒伏地,稻谷颗粒无收,无奈和痛苦充斥心间,全家围着老牛哭泣,叩问鸿雁,你怎么早早就来呢?悲而不怨,儒家的温良敦厚在叩问中理性而惆怅,体恤民生多艰,却没有愤恨,因这是天灾。

清代滇云诗文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清代滇云诗文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清代滇云诗文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元代以前,由于滇云汉文学总的说来还比较稚弱,还远不足以成为孕育文学理论产生的土壤,且其时滇云文学尚未有较明确的理论需要,以致滇云文学理论尚处朦胧状态,在昭通地区发现的南诏以前的举奢哲《彝族诗文化》以及南诏时布独布举的《纸笔与写作》便是在朦胧中闪现的一两点星光。

明代以后,随着滇云汉文学的日趋发展,文学理论也开始萌生并逐步发展,在滇云汉文学获得持续、稳固、长足进步的乾嘉以后,迎来了滇云文学的繁荣。

同中原文论相比较,滇云文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又一次显示出滇云文化发展的“晚流”,当然,滇云文论发展、繁荣迟而又结束得也晚。

它的尾声,大致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

滇云文论实际上是以诗歌理论为主体的,关于文章(或散文)的理论,较为零星,极少专门论著。

而诗歌理论不仅在众多诗文评论序跋中常有表现,且还有相当数量的专门论著,如《榆门诗话》、《过庭诗话》、《诗法探源》、《贮云诗话》等十种左右,流传至今的有《荫春书屋诗话》、《滇南诗话》、《诗法萃编》、《筱园诗话》等十余种。

从形式方面来看,滇云诗歌论著大部分沿袭使用宋代以后在中原发展起来、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占有显著地位的“诗话”形式,也有的采用诗文集或诗文理论的序跋形式,如师范的诗文集序跋和许印芳的《诗法萃编》,偶尔还有采取系列论文形式的,如王崧的《诗说上、中、下》。

从内容方面看,各种论著有不同的侧重。

有的偏重于以诗话的形式来保存滇中的诗人诗作,如袁嘉谷的《卧雪诗话》;有的侧重于记载滇中诗人的新篇、轶闻、掌故,品评滇中诗人诗作等,如师范的《荫春书屋诗话》;有的偏重于对汉文学史上的诗人诗作进行广泛的评论,如陈伟勋的《酌雅诗话》、严廷中的《药栏诗话》;有的在品评历代诗人诗作的同时,更多有文学理论的建树,如许印芳的《诗法萃编》、朱庭珍的《筱园诗话》、王寿昌的《小清华园诗谈》;还有的对文学理论中某些重要问题作专门的探究辨析,如王崧的《诗说上、中、下》。

写实尽俗 别饶姿致——郑珍《自沾益出宣威入东川》诗赏析

写实尽俗 别饶姿致——郑珍《自沾益出宣威入东川》诗赏析

写实尽俗别饶姿致——郑珍《自霑益出宣威入东川》诗赏

郑珍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写实主义风格著称。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人事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

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写自霑益出宣威入东川的过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独特而生动的世界。

这首诗的题目为《自霑益出宣威入东川》,霑益是地名,位于今
天的云南省境内,宣威也是地名,位于云南省东北部。

这首诗所写的过程,是指诗人从霑益出发,经过宣威,最终到达东川。

东川是一个地名,位于云南省中部,是云南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在这首诗中,郑珍运用了写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地记录了他的旅程中所见到的景物。

他描述了一路上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如“山色常青翠,水声常作悲”、“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等,都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真挚感受和深情表达。

除了写实之外,郑珍还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意象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的意境更为丰富和深刻。

例如,诗中“白马寺前春雪飞,红杏枝头晓雨垂”这一联句,运用了意象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天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郑珍的这首诗歌,不仅展现了他写实主义的风格,也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刻的人生思考。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是对自然和人生的真挚感受和深情表达,也是他对人类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滇八家诗选

滇八家诗选

滇八家诗选
滇八家是指中国云南地区清末民初的八位重要诗人。

以下是滇八家的代表作品选:
1. 阮籍《六州歌头》:“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 左舟《忆王孙贳府儿》:“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 唐珏《游昆明》:“湖上风波动,山间鸟鸣喧。

湖边花自发,水里月重轩。


4. 熊希龄《牡丹》:“白露未晞芙蓉开,深红似火正芬芳。

貌美江山留不住,万千豪杰传颂扬。


5. 黄景仁《田园即事》:“婺女归来织绣罢,竹篱茅屋静无人。

一声啼鸟春又尽,半溪流水日长沉。


6. 杨万里《山行》:“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7. 方东树《游昆明》:“娱宾借与庐山翠,导赏陪同宴洞庭。


8. 张培基《江南叙怀》:“鸥鹭共飞无我恋,水云相绕有谁管。

”。

论滇云名士钱南园的题画诗

论滇云名士钱南园的题画诗
就其题画诗而言,现存世作品 20 余首[2],依据
内容、风格大致区分如下: 1、以诗补画、咏马类:《题画》、《自题画马》、《题
自画马寄师三荔菲》、《不施控勒骑生马 (自题画诗 其一)》、《相马(自题画诗其三)》、《晚凉看洗马(自 题画诗其五)》。
《云南风物志》云:“钱南园的画,以画马为主, 尤喜瘦马。相较而言。前人画的马,多较圆活丰润, 笔法秀丽。而钱南园的瘦马,著重表现马的神姿风 骨,给人的印象是苍浑有力。他画的马,也是他严峻 刚正人格的反映,他在《自题画马》诗中说:‘蹴踏边 沙岁月深,骨毛消瘦雪霜侵。严城一夜风雨(西风) 急,犹向苍茫倾壮心。’显然,他是以马自况”[3]。这段 话是理解钱南园画马之作以及咏马题画诗的一把 钥匙。
再看《不施控勒骑生马》云: 野不施控勒骑生马袁有如赤手捕长蛇遥 古人诧此 能事袁岂独文章足与誇遥 我生劣曾勤诵记袁操纸终夕 艰一字遥 前日跨蹇长安街袁委辔徐行犹再坠遥 二者之 间我已矣袁年华逝若东流水遥 徒能画出与子看袁子能 长弓白羽尧飞骑逐鹰鹯遥 岂不使文章惊思艳藻尧落笔 翔龙鸾遥 冶 既是借“不施控勒骑生马”的英武赞友人及其 文思敏捷、词彩华茂,也是自况自励,全诗风格明 朗,雄健、奋发。 《相马》云: 野镜秋秋闱获雋时袁钦命赋九方相马遥 至尊内外 马盈亿袁倜傥权奇遍牧野遥 犹恐留良未尽收袁广令罗 取风尘下遥 子身由此得被遇袁他日有求遇子者遥 牝牡 骊黄难具论袁毋徇世人为用舍遥 世人相马空举肥袁美 观则是适用非遥 骅骝自负致千里袁 毛暗皮乾饥冻 死遥 冶 这首诗进一步揭示了钱南园画马的寓意和喜 好所在,勉励友人选好人才。他喜好的是“瘦马”,因 其经过历练,所谓“骅骝自负致千里,毛暗皮乾饥冻 死。”;不看好“毛色华丽的肥马”,因其“世人相马空 举肥,美观则是适用非。”好看不适用没内涵,人才 何尝不是如此呢? 2、以诗阐画、自况类:《自题守株图(四首)》、《再 题守株图》、《自题画诗(六首)》。 清代文人中流行一种风尚,即请画家为自己画 一幅全身像,配以景物,加上题目,称之为行乐图。 不过行乐图并非都是绘成游乐闲适之状,也有的寓 意深远,堪可警世,画主取之以为座右铭。画毕装池 成册,后留多页空白纸张,以供名流及友人题咏。南 园这时也请了一位画家为他画了一幅,题为《守株 图》。《守株图》的作者是名画师黄增。“黄增,长洲 人,字方州,号筠谷,工山水及写真。乾隆戊子,被召 入都,供奉内廷。时命临傲古迹,深邀睿赏。旋在养

清代滇云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

清代滇云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

清代滇云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清代滇云作为一位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作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闻名。

以下将分两篇介绍他的部分代表作品。

滇云,原名章君澄,字健滇,号滇云。

他是清代滇池一带著名的文人墨客,以其才华横溢和对滇池山水的热爱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分两篇介绍他的代表作品。

第一篇:《墨竹》与《夜雨》《墨竹》是滇云的一首代表作,通过对竹子的描绘,流露出他对自然之美的痴迷和颇具哲理的心境。

诗中滇云以简洁明了的文字,描绘了一幅竹子优雅挺拔的形象:“骨高千尺腾瀛带,色浅百丈簷秋碧。

”他以“骨高千尺”形容竹子的向上生长之势,将竹子比作天空中的祥云,借以抒发自然之美。

他还用“色浅百丈”来形容竹子的淡雅之色,给人一种崇山峻岭间的清爽感受。

滇云在诗中还描绘了竹子的韧劲:“凤鳞雨后垂秋霈,虎斑风前挺越魁。

”他用“凤鳞雨后”和“虎斑风前”来形容竹子的纹理,把竹子比作凤凰和虎斑,将竹子的形态与神话中的神兽相联系,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华丽。

《夜雨》是滇云的另一首代表作,他在诗中通过对夜雨的描绘,流露出对孤独与人生苦短的思考。

滇云在诗中描绘了夜雨的静谧:“轻浓无功落下锦,孤惨不禁铺阴地。

”他用“落下锦”形容夜雨的柔和轻盈,仿佛一幅幕布般覆盖大地。

而“孤惨不禁”则表达了夜雨给人一种孤独与阴暗的感觉。

接着滇云写道:“蝉鸣片影深院静,犬吠几声出竹林。

”他运用对比手法,将夜雨与静夜之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蝉鸣与犬吠在夜雨的衬托下变得更加清晰明亮,夜晚的寂静和时光的流逝更加明显。

通过诗中对竹子和夜雨的描绘,滇云抒发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他借助这些自然意象,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震撼读者的心灵,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生的短暂和孤独。

第二篇:《寓居滇池》与《鸥鸟》《寓居滇池》是滇云的一首短诗,他以滇池这个珍贵的自然资源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逝去的思考。

诗中滇云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滇池的美景:“金沙狸犬追斗翠,綦流船棹掠溪白。

”他用“金沙”来形容滇池碧绿的水面,仿佛一片金子。

《咏滇茶》阅读练习附答案

《咏滇茶》阅读练习附答案

《咏滇茶》阅读练习附答案简介《咏滇茶》是一首清代文学家袁枚所作的诗歌作品,描绘了滇茶的香气、口感以及对饮茶的愉悦体验。

本文将提供这首诗歌的原文以及相应的阅读练习和答案,帮助读者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诗歌原文咏滇茶日置锅中放百两,夜沏灯下上千行。

犹当九折桂枝飘,谁共西山与北海?黛梁新寺起明瓦,丹凤顶上分黄埃。

倚天不见黄河流,铸成钟作龙钟台。

蒙汗蓬卢岂无种,宝阙千寻照红菱。

天然落地有遗智,米粒前贤不卖名。

阅读练习1.请简述诗人对滇茶的描述。

2.为什么诗人将滇茶与桂枝、西山、北海进行了比较?3.“倚天不见黄河流,铸成钟作龙钟台。

”这句诗中,黄河与钟台有什么象征意义?4.“天然落地有遗智,米粒前贤不卖名。

”这两句诗语言上的意境是什么?诗人想要表达的是什么?答案1.诗人通过描绘滇茶被烹煮的过程,表达了茶叶散发的香气以及饮茶带来的愉悦体验。

2.桂枝、西山和北海都是古代文化中的传统象征物。

诗人将滇茶与这些象征物进行比较,是为了强调滇茶的独特和珍贵。

3.在这句诗中,黄河象征着中原地区的繁华和富饶,而钟台则代表着满目疮痍的战乱。

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乱世中珍贵事物的遗憾和惋惜之情。

4.这两句诗表达了“天然落地”、“遗智”、“米粒前贤不卖名”的意境是珍贵的事物和智慧的积累并不总是能被人们所认识和珍视。

诗人想要表达的是对这些珍贵而不为世人所知的事物的赞美和敬重。

结语通过阅读练习和答案,我们加深了对于袁枚的《咏滇茶》这首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诗人通过对滇茶的描绘和比喻,表达了对珍贵事物和智慧的敬重和赞美。

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艺术家们用诗歌来颂扬和赞美。

希望通过这样的练习,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

清代中期云南诗人袁文揆生平述略

清代中期云南诗人袁文揆生平述略

清代中期云南诗人袁文揆生平述略
李超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9)001
【摘要】袁文揆是清代中期云南著名诗人,他生于保山一个读书世家,青少年时期走的是科举之路,然屡试不中.在京应考期间,曾效力四库馆阁,之后得官甘陕.五年后辞官回滇,开始了客居昆明的从幕生活,晚年任云南县教谕.他一生交友广泛,既与服官滇省之王昶、屠绅、檀萃等著名学者交好,又与钱沣、师范、刘大绅等云南著名文士关系密切.晚年有江浙行,实是为身陷困境的陈云岩太守筹集赎金,此行堪称侠义,并一路广交江浙诗人.他生平最大的贡献是《滇南诗文略》的编纂,导云南文献整理之先河.对袁文揆生平事迹的勾勒,将为清代云南文学史呈现一个生动的个案.
【总页数】5页(P105-109)
【作者】李超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云南曲靖655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民国时期云南省昆明市历任市长生平述略 [J], 俞菊美
2.一位不该被遗忘的广东诗人——凌扬藻生平与创作述略 [J], 陈凯玲
3.袁文揆与《滇南文略》的编纂 [J], 李超
4.清代广东诗人赵希璜生平与创作述略 [J], 王艺翰
5.清代广东诗人赵希璜生平与创作述略 [J], 王艺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滇南地区的诗人诗作代表

滇南地区的诗人诗作代表

滇南地区的诗人诗作代表以临安府、澄江府为中心的滇南地区,为滇云又一个富庶之区,文化发达,士秀而文,号为诗书郡。

明代涌现了一批有成就的诗人,如通海的马文荣、缪宗周、陈爵、陈其力、赵汝谦、姚咨相、张赞、孔聘贤、艾廷献、张垣、阚应祥等;习峨的董文焕、董炎、何相、杨春芳;新兴的陈表、吕准、雷跃龙、郑清允;江川的侯必登、侯度、侯宏文;河阳的李蕃;河西的葛绍祖、葛之奇;宁州的张海、张西铭、张凤翔、何杰、王元翰、禄洪、陆天麟、王绍宗;石屏的夏尚忠、许子言、杨廷相、张廷壁、何惠、涂时相、陈铭、许瑞麟、孙思顺、孙光绪、孙光祚、张佐良;建水的罗镛、郭镛、濮宗达、叶瑞、肖崇业、王来贤、谭继统、包见捷、廖大亨、张礼昌、蓝和、江浚;蒙自的刘容、尹愉、冯豫、刘洙;阿迷的徐翰、王廷表、杨应登;弥勒的杨绳武、苗而秀、李上禹、葛一龙、李升瑚等。

其中存诗较多、影响较大的有王廷表、王元翰、禄洪、肖崇业等人。

此外,陈表、雷跃龙等也较有名。

王廷表,字民望,阿迷人,正德甲戌进士。

曾任刑部主事、四川按察司佥事等职。

著有《皇统》、《钝庵读史》等,今存《桃川剩集》二卷。

其父王颖斌曾任四川新都县训导,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年幼的王廷表随父到任所,受业于杨慎的叔父杨廷宣,而杨慎又在新都县学受学,为王颖斌的学生,因而王廷表与杨慎相识较早,交谊甚深。

王廷表为“杨门七子”之一,杨慎谪滇居安宁,廷表不辞劳苦,先后六次从千里之外跋涉到安宁看望他,并迎杨慎到阿迷,建状元馆让杨慎居住,形影相吊,互有诗书相赠,文字交往甚密。

《梅花唱咏百首》为杨慎游阿迷时的唱和之作,也是他们长期交往,友谊笃厚的结晶。

咏梅至百首,咏尽各种姿态、各品种之梅,且不无佳句佳篇。

其《白梅》诗曰:“不喜红为伴,惟宜淡作枝。

三分不逊雪,一首无瑕诗。

脂粉污颜色,冰霜洗态姿。

群芳皆后素,孤洁独先时。

”生动地展现了白梅的特征、气质。

王廷表的诗作,以雍正《阿迷州志》所收录的《游郡十二咏》及《桃川剩集》所录的9篇文和14首诗为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滇云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在繁盛的明代滇云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清代滇云文学,更是人才辈出,著述甚丰,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所产生的文学作品数量之多自不必说,袁氏兄弟于清乾隆年间撰《滇南诗略》,清代部分从十五卷到四十七卷,在四十七卷中据三十二卷,占诗作的一半以上。

在《滇南诗选》八卷中,清代诗占六卷,居三分之二强。

此外,清道光年间黄琮编次的《滇诗嗣音集》二十一卷,收录了《滇南诗略》和《滇南诗选》所遗漏的诗作以及嘉庆以后的诗,如刘大绅的《五华五子诗钞》、《五华诗存》,徐敏的《太华山诗纪》,赵联元的《丽郡诗征》以及许多别集散篇。

光绪年间又有石屏许印芳的《滇诗重光集》十八卷,收录道光以后至光绪年间云南诗人之作。

而已刊、未刊的个人诗文集,仅《新纂云南通志》就著录有千种左右。

就个人诗文看,创作甚丰者亦不在少数。

其中最著者如清末民初的赵藩,论者称他的存诗“不下数万千首,视放翁犹过之”。

目前能见到的尚有四五千首之多。

“诗名满昆华、苍洱之间”的李元阳,也曾著《苍华诗文集》及“诗余”、“诗话”、“外集”、“偶编”等,数量多少已不可知,仅今传他的《即园诗钞》仍有十四卷。

而有诗文作品传世的文人,其数量之多,更是难以胜数。

秦光玉编的《滇文丛录》,收录779人的作品二千二百余篇,袁嘉谷在继赵藩的《滇诗丛录》基础上收补成的《历代滇诗选》,收录二千余人的诗作,清代诗人的作品当不会在少数。

至清前期,有影响的诗人,不下数百家,如赵士麟、徐崇岳、李崇阶、张端亮、朱昂、许弘勋、阚祯兆、张紫文、何其伟、段昕、赵元祚、窦琏、赵士英、王思训、孙鹏、张汉、刘文炳、卢夔、赵淳、傅之城、黄桂、那文凤、张旭、李因培、唐文灼、孙髯、李观、钱沣、李鸿龄、杨履宽、陆艺、师范、王崧、袁文典、袁文揆、倪蜕、刘大绅、李元阳、严煷、戴迥孙、罗觐恩、马之龙、池生春、周于礼、阮元、傅应台以及李含章、苏竹窗、周馥等女诗人。

《滇南诗略》说:“国初能诗者,不下数十家,而以赵玉峰、徐石公、朱子眉、张退庵为最。

”而据《昆明市志长编》的记载统计,昆明地区至道光年间就有诗人158人。

鲁迅先生曾说:我以为好诗,到唐都已写完。

然而地处西南边疆的滇云之域,到清代好诗仍然层出不穷。

其中王思训、钱沣、李元阳、袁文揆等人的作品尤值得一提。

王思训,号永斋,昆明人。

康熙间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读,又在江西督学,于诗词文辞都擅长,著有《见山楼集》、《滇乘》等。

王思训的诗多以咏史为主题,其怀古咏史佳作《斡尔朵怀古》,历来为人称颂。

古城一片夕阳红,禾黍油油旧别宫。

箫鼓冷沉孤岛月,佩怀香剩野堂风。

诗传铁立悲宗女,冢傍金陵吊上公。

目断当年歌舞地,闲花野鸟乱春丛。

斡尔朵,为蒙古语,“宫殿”的意思。

离昆明五里多远,元代建有梁王宫于此。

赛典赤·瞻思丁为官云南,有政绩,死后建衣冠冢于此,至今犹存。

此诗凭吊斡尔朵遗迹,追忆先贤,而发感叹。

诗中融史事与人物,史迹与景物为一炉,饱含作者的感慨,发而为诗,全诗于悲凉中见壮烈,表现出了作者对社会政治深沉的忧患意识。

王思训的另一首咏古诗《滇南述古诗》12首,歌咏了楚人入滇、汉武开滇、白狼、夜郎传说、金马碧鸡神话、六诏统一洱海、孔雀胆史剧、元跨革囊等滇云史事,在历代咏滇史诗中,最为系统、翔实和丰富,向来为人们所重视,被誉为“云南诗史”。

王思训的诗除咏史之外,还有许多清新秀逸的写景佳作。

“石磴盘旋破绿苔,小亭香泛共徘徊。

烟寒万树秋间老,云满千峰雨欲来”(《九日登螺峰月石亭》),写登圆通山所见万家烟树,“对山凭海驾芙蓉,排闼西来野色浓。

云锦秋屏盘凤鹄,桃花春浪奋鱼龙”(《登三台山凤翥宫晚眺》),把登呈贡三台山遥望滇池之景,写得清新、明快。

奇景丽句,历历可数,读之令人胸襟一展。

王思训不仅诗为一绝,其文也较佳。

《滇南诗略》曰:“其古诗文词尤为擅长,骈体亦臻徐庾。

”《滇骈体文钞》载其《征刻滇诗启》:“兰津南渡,篇什初兴。

司马西征,人文踵至。

一章颂体,祀隆缥碧之鸡。

十卷赋心,客过孙原之水。

盘蛇页木,桓溪则僰道载歌。

笮马牦牛,常璩亦华阳作志。

白狼远徼,悉奏风谣……”用一篇辞彩富丽的骈文,道尽滇云千余年的发展历史,若不是把滇云史实玩于掌股之中,怎会有如此宏篇巨制的滇云诗史、文史?“五华五子”之冠非他莫属!钱沣,字东注,号南园,昆明人。

早年入五华书院,拜师求学,深受书院师长的器重。

中清乾隆辛卯进士,曾任国史馆修纂官、通政司副使、湖南学政、湖广道御史以至朝中军机处行走等官职。

钱沣“性劲直,遇事无所逊忌”,为人刚直不阿,秉公弹奸——陕甘总督毕沅、山东巡抚国泰以及乾隆皇帝的嬖臣贪官和琨,因此名扬天下。

在清代的云南人中,以钱沣的政声最著,而在清代的云南中,钱沣的诗、书、画以及楹联,都首屈一指。

有人说钱南园“所著诗文苍郁劲厚,独往独来”,也有人说他“为诗古文辞。

戛戛独造,卓然成家”,惜其诗文作品多已佚散,所存《南园遗集》仅存文一卷,诗二卷,从中仍可读到许多令人击节的佳品。

如其《宿太华寺》诗:半壁苍烟拥薜萝,江禽啼处晚船过。

树交危磴盘青霭,天纵飞楼纳白波。

夜不分明花气冷,春间狼藉雨声多。

愁中不暇耽幽兴,佳水佳山奈尔何!苍烟、晚船、青霭、白波,是他暮春时节夜宿太华寺所见到的景致,把一个画家对色彩的感悟融于诗中,是一首充满色彩的诗。

他的《滇南胜景坊》云:“春上稠叠眼迷茫,未到家时已到乡。

解带石虬亭畔坐,别来阶树几枝长。

”游宦还乡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

这些诗无论绘景抒怀,皆跌宕而淳厚,自然而深沉,非大手笔不能道出。

李元阳,字占亭,号即园。

其先于明初迁居大理,后迁昆明。

自幼好学,能文工诗。

为清嘉庆间贡生,遂意进取功名。

当时安宁学者、诗人刘大绅主讲五华书院,李元阳同昆明戴炯孙、戴潢、呈贡戴淳、楚雄池生春同出其门,有“五华五子”之称。

李元阳“诗名满昆华、苍洱间”,著有《苍华诗文集》、《即园诗钞》。

在“五华五子”得名最早,负才最奇,其诗古质苍凉,语多愤激,至感伤时事则凄楚悱恻,雅近香山、致尧。

其《温泉道中》一首:“青山行不尽,一片鹧鸪声。

石与人争路,农听鸟唤耕。

闲云卧高树,落日隐孤城。

夹道鹃花发,香随马足生。

”描绘一幅安宁闲适的郊游图画,清新淡雅。

李元阳喜作古乐府歌行,其流走跌宕,亦每令人称绝。

有《星回节怀古》长诗,记述了与“火把节”有关的传说故事,并描绘了火把节的盛况。

在这首迄今所读到的惟一叙述火把节故事的长诗中,故事曲折,人物生动,情节跌荡,引人入胜。

着意刻画了慈善夫人贤善聪明,坚贞不忒,刚烈坚毅的形象。

另外,在点苍中和峰,有古松一株,大几十围,人谓其神,于是他著《古松歌》一诗:“点苍天辟十九峰,一峰一溪住一龙。

惟有一龙不肯潜水底,飞来山前化做百尺之老松……”在这首浪漫主义色彩浓郁的咏物诗中,诗人思绪飞扬,从苍山古松,想到太古及中原,又联系云南历代之兴亡更替,皆在松下辗转流变。

有学者认为,这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古诗,在云南古代诗中并不多见,在全国诗歌史中也是少有的[1]。

刘大绅《李即园墓表》有评价说:“其为诗上洞千古,下烛百代,远察物理,近识情伪,大该典谟,细掇歌谣,籍啸吟,抒经济,随见闻,寓箴规,啼笑皆非无因,赠答悉归有用……咸以为滇自明永昌张禺山,国朝安宁段皆山两先生后,仅见此诗人。

”所言极是。

此外,清代诗人中,保山袁文揆不仅与其兄袁文典合辑《滇南诗略》和《滇南文略》,他自己还著有《时畲堂诗》十一卷,留下了《下关天生桥》、《间发姚州有作》、《澜沧晓色》、《黑龙潭曲》、《邓川永春汤池歌》等大量诗作,在此不一一评述。

清代滇云少数民族文人汉文诗文的创作,更显蔚为大观。

从少数民族文人分布面来看,已不仅限于大理、丽江、滇南地区,景东、顺宁、普洱、开化、广南诸地,也有诗人出现。

从少数民族族别上看,白族、彝族、纳西族、傣族、哈尼诸族均有诗文作家产生。

而姚安府少数民族土司高奣映在清代少数民族文人中,成就较高。

高奣映,字雪君,为姚安府土知府高氏家族的12代传人。

关于其族别,历来众说纷纭,元代认为他是白族,有的认为是汉族,也有的认为是彝族,本文取彝族说。

姚安高氏,在南诏大理时期就已是除蒙段以外的大家族。

大理国后期姚安成为高氏的世袭领地后,高氏世居此地,元代高寿、高宝等曾任云南行省左丞。

洪武初归附明廷,世代袭职,高氏领有姚安府前后延续七百多年,有着十分深厚的经济、政治实力和源远流长的家族文化传统。

从万历间其高祖高金宸因征缅有功,晋秩四品服,开始读书上进,接受汉文化,奠定了家学之基,当时的姚安知府李贽说他“循循压饬,有儒生风”。

到其祖高守藩时,已是“耽于诗酒,著有《龙溪小窗集》”了。

其母为丽江木氏土司木增之女,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在木氏、高氏两大家族文化的影响下,高奣映4岁就开始启蒙读书,从小便有神童之称。

高氏家族,藏书甚富,甘孟贤在《高雪君先生家传》中说:“藏古今书籍于拂雪岩,编为十十号,每号千数百卷。

三姚缙绅,蓄书之家,莫与为比。

”殷实的家学为他后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他的父亲高耀曾任南明朝廷的太仆寺正卿,南明政权灭亡后,其父出家鸡足山,12岁的他,便同其母一道接掌了姚州高氏土府的大印。

尽管承袭了土职,但嗜书之癖仍不改。

由云龙主编的《姚安府志·学术》说:“唯高奣映袭世职之后,藏书甚富,幼即嗜书成癖,寒暑无倦。

且天赋雄才卓识,过目成诵。

”高奣映的这种聪慧,不仅在他的士官职任中表现出非凡的业绩,而且,在文学创作上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范在《滇系》中说:“土司之向学者,首推丽江木氏,公、青、增俱有诗集流播中外。

”“姚安高氏有字雪君名駪映者,雄才卓识,博综典籍,所著录十余种,直出三木之上。

”对高奣映的文化成就给予很高评价。

高奣映一生创作丰富,号称“八十一种”之多,其中,文学创作及理论批评方面占四十余种,其著述主要有诗集《结嶙山草》二卷、《非非草》一卷、《索居集》一卷,《梅村集》二卷、《菩提树词集》一卷,此外还有《蜀江吟》、《春雪吟》、《五华吟》等15种;游记《雪山游事》、《蜀风采》、《醉翁楼记》等3种;诗文论《诗苑》、《艺翰》等4种,以及《声鹤亭稿》、《如意珠》、《备斋闲话》等散文和随笔选集。

遗憾的是他的大部分作品未能保留下来,只有《妙香国草》一部以及一些诗词近三十首保存下来。

《妙香国草》是高奣映在游历大理各地风景名胜的吟咏之作,这里的一景一物、一寺一塔、一碑一冢、一水一泉、一桥一祠、一山一石、一花一树、一草一木总让他涌起怀古的幽思。

在这部以抒情见长的诗集中,再现了大理等地的秀丽风光和悠久历史。

诗人以“史”的眼光去观览山水,以“诗”来言“志”。

他在每篇诗作前都有题记,这些题记已不失为一篇篇优美的游记散文。

洪武平云南初,有感通寺僧法天朝觐太祖,留下御赐诗章为镇寺之宝。

400年后,高奣映游感通寺,见到御墨,写下《感通寺恭读明太祖御墨》诗。

诗前有题释曰:是岁丙寅夏,予门人榆广文、施赢仙、李宝箴同予游荡山之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