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学》教学大纲
江西科技职业学院《大学生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学学分: 2 总学时: 32适用专业:各专业专科生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校本科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的心理学应用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一、心理与心里二、心理学三、心理学的发展与现状第二节心理的结构一、心理过程二、心理状态三、个性心理第三节大学生心理学一、大学生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大学生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三、学习大学生心理学的重要意义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理解运用一、健康概念的演化二、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理解运用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二、大学生常见心理矛盾与问题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自评第三节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个人心理健康调适第三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第一节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定义二、自我意识的内容三、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与类型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类型第三节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塑造一、正确认识自我,全面评价自我二、欣然接纳自我,恰当展示自我三、努力塑造自我,积极超越自我第四章大学生的人格第一节人格一、人格的涵义二、人格的内容三、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第二节气质一、气质的涵义与特征二、气质类型说三、气质与实践活动第三节性格一、性格的涵义二、性格的结构三、大学生性格的类型与特征第四节完善人格一、健全人格的标准二、积极塑造健全的人格第五章大学生的能力第一节智力一、智力的涵义二、智力理论三、大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第二节能力一、能力的涵义二、能力的特点三、大学生的能力结构第三节创造力一、创造力的涵义二、影响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三、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第四节大学生的潜能开发一、潜能开发的必要性二、大学生如何进行潜能开发第六章大学生的情绪第一节情绪一、情绪的涵义二、情绪的心理结构三、情绪的类别第二节情绪与大学生一、大学生的情绪特点二、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第三节情绪的调节一、做自己情绪的主宰二、建立积极的自我意像三、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第七章大学生的意志第一节意志一、意志的涵义与特征二、意志的一般规律性三、意志的品质第二节意志品质对大学生的健康和成才的影响一、意志对健康的影响二、意志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第三节大学生意志品质的提高一、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二、大学生常见不良品质与调节三、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锻炼第八章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第一节学习一、学习的涵义二、学习的过程三、大学生学习的特点第二节认知学习一、认知与认知学习二、知识的掌握三、认知学习心理调适第三节大学生学习心理分析一、学习动机分析二、学习态度分析三、应试心理分析第九章大学生的适应心理第一节适应一、适应的涵义二、适应的类别第二节大学生活适应中的心理问题一、大学生活适应中的应激源二、大学生活适应中的心理问题第三节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一、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二、坚持“珍惜既有的、追求更高的”原则三、确定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四、坚定信心、迎接挑战第十章大学生的挫折心理第一节需要一、需要的种类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第二节动机一、动机的涵义二、动机的功能三、动机的冲突第三节挫折一、挫折的内涵二、挫折承受力三、积极有效地应对挫折第十一章大学生的交往心理第一节人际交往一、人际交往的涵义二、人际交往的功能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第二节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的涵义二、人际关系的内容三、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第三节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一、环境因素二、心理因素第四节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一、遵守人际交往的规范二、遵循人际吸引的规律三、培养良好的交往心理四、运用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第十二章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第一节爱情一、爱情的心理学视角二、爱情的几种类型第二节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及困扰一、大学生恋爱心理二、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困扰三、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障碍四、恋爱对大学生的意义第三节如何培养爱的能力一、爱的能力的含义二、爱的能力的培养第十三章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第一节职业内涵的心理学阐释一、职业、专业和事业二、职业的功能第二节职业心理测验与分析一、气质与职业二、性格与职业三、兴趣与职业四、能力与职业五、价值观与职业第三节大学生择业中的心理问题一、大学生择业的心理矛盾二、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三、大学生择业的情绪困扰第四节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一、做好择业前心理准备二、消极情绪的调适三、掌握择业的方法和技巧三、课程学时分配。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 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心理学的整体认识,并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 教学目标1. 理解心理学的定义、历史和分支学科;2.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3. 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理论;4. 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 教学内容1. 导论: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分支学科;2. 研究方法:实验方法、观察方法、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3. 感知与知觉:感知过程、视听感知、注意力和意识;4. 研究与记忆: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记忆过程;5. 思维与智力:问题解决、概念形成、推理和判断;6. 情绪与动机:情绪的概念、产生机制和调节方式;7. 人格与社会心理:人格特质、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8. 心理障碍与治疗:精神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9. 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
四. 教学方法1. 授课: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结合案例和实例进行解读;2. 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3. 实验和实践:组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心理学知识;4. 小组活动:设立小组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 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2.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3. 项目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组项目报告,展示相关心理学实践应用。
六. 参考教材1. 《心理学导论》(作者:David G. Myers,译者:李筱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 《心理学》(作者:Ciccarelli & White,译者:陈宝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上是《心理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和教学要点,希望能带给学生们对心理学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1. 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派2. 介绍普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目标2.1 认知心理学2.2 发展心理学2.3 社会心理学2.4 个体差异心理学2.5 应用心理学第二部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法1.1 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1.2 随机分配和控制变量的重要性1.3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控制方法2. 观察法2.1 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的比较 2.2 行为观察和目标观察的重要性2.3 观察法的优势和局限性3. 问卷调查法3.1 构建问卷的原则和技巧3.2 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方法3.3 问卷调查的优势和局限性第三部分:普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1. 感觉与知觉1.1 感觉器官和感觉神经传导1.2 感觉的阈值和注意力1.3 知觉的组织和意义建构2. 学习与记忆2.1 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2.2 记忆的存储和提取2.3 遗忘和记忆误差3. 情绪与动机3.1 情绪的定义和表达3.2 情绪的生理基础和神经机制3.3 动机的类型和满足机制4. 思维与解决问题4.1 概念形成和推理4.2 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4.3 创造性思维和决策第四部分:普通心理学的应用1. 心理评估与测量1.1 心理评估的概念和流程1.2 常用心理测量工具的介绍1.3 测量的可信度和效度2. 心理干预与治疗2.1 心理干预的理论基础和方法2.2 常见心理问题的治疗策略2.3 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价和伦理问题3.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3.1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维护3.2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3 心理咨询的适用范围和限制结论部分:在整个课程中,学生将了解到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学生将具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过程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和问题解决能力。
附注部分:本大纲可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需求进行适当调整,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掌握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的概念,重点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2.了解心理学研究的意义,理解心理学的任务,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性质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的实质1.掌握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掌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了解心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3.理解劳动中人类意识产生中的作用,掌握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心理是人脑的机能第二节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动物心理的发展——人的心理第三节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知心理过程1社会错觉的内容;23注意的概念、类型。
第一节感觉与知觉第二节思维与想像第三节记忆与注意情感、意志心理过程1绪、情感的作用;23第一节情绪和情感过程第二节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1与发展;2实践意义;3的形成与发展;4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重点掌握能力的培养与应用。
第一节个性概述第二节气质第三节性格第四节能力个性倾向性1234567掌握改变态度与价值观的途径。
第一节需要、需要的作用第二节动机第三节态度与价值观群体心理12群体凝聚力、群体士气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3人际交往的因素、影响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如何提高信息沟通的有效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方式与沟通网络,明确人际交往的作用;4确人际关系基本的倾向分析。
第一节群体的类型和结构第二节群体动力第三节人际交往交往的作用第四节人际关系领导心理1x理论与y理论,重点掌握雪恩的四种人性假设;23观点及其代表人物,重点掌握管理方格理论和管理系统理论,重点掌握领导环境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费德勒模式。
第一节人性假设X、Y理论雪恩的四种人性的假设第二节领导概述第三节领导理论组织心理与行为12织设计的作用,明确提高组织效率的方法;3组织开发的含义、方法。
第一节组织概述、什么是组织第二节组织结构第三节组织变革与开发激励1明确激励的作用,理解激励的基本模式;2ERG论;34方式;56应,掌握如何预防挫折和正确对待受挫折的人。
心理学 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心理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目标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学习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心理学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将学习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人类行为。
通过实践和案例研究,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3.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并了解人类行为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内容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心理学教学应该包括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
学生将学习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并了解它们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解释。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教学应该涵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观察研究和问卷调查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执行心理学实验,并了解如何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
3.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教学应该介绍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如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组织心理学等。
学生将了解心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和促进个人发展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授课和讲解教师可以通过授课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
2.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和分享观点。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关于心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深入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研究心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分支。
2. 掌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流派。
3. 熟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
4. 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应用领域2. 行为主义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强化和惩罚的原理3. 认知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和思维过程- 研究和记忆的认知过程4. 发展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发展- 成年人发展和衰老5. 人格心理学- 定义和主要理论- 个体差异和人格特质- 人格心理学的应用6. 社会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 社会行为和群体心理7. 心理评估- 评估方法和工具- 个体和群体心理评估- 应用和限制8. 心理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和理论- 心理治疗的应用范围- 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估四、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系统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框架。
2. 讨论:安排案例分析和主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开展实验、观察和调研,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小组项目:分组完成心理学课题研究或实践项目,体验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
五、课程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表现。
2. 作业和报告:根据课程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和实践报告。
3. 期中考试: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论文:根据学生选择的课题撰写一篇心理学研究报告。
实践教学大纲心理学(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 课程背景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教育、医疗、企业管理等。
实践教学是心理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1. 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课程:包括心理学基本实验、心理测量实验、心理统计实验等;(2)实习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测评等;(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心理现象,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5)课外活动:组织心理学知识竞赛、心理讲座、心理沙龙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2. 实践教学内容(1)实验课程1)心理学基本实验: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等;2)心理测量实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等;3)心理统计实验: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2)实习课程1)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辅导技巧、心理危机干预等;2)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理论、咨询技巧、咨询案例分析等;3)心理测评:心理测评理论、测评方法、测评案例分析等。
(3)案例分析1)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2)心理咨询与治疗案例分析;3)企业员工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4)社会调查1)心理健康状况调查;2)青少年心理问题调查;3)企业员工心理健康调查。
(5)课外活动1)心理学知识竞赛;2)心理讲座;3)心理沙龙。
三、实践教学实施方法1. 教师指导: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习、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2. 学生自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相关机构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5.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
1.2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会掌握心理学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史、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大纲2.1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理解心理学的定义和范畴- 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2.2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 认知过程的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和思维模式的研究2.3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成人和老年人的心理变化2.4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 个体与群体的相互关系- 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学现象的研究2.5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维护方法- 常见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第三部分:教学方法3.1 教学策略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2 评估方式学生的评估将主要通过考试、作业、论文等形式完成,以检验学生对于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提升。
第四部分:教学要求4.1 学习态度学生应认真对待本门课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并勤于思考、探讨。
4.2 知识要求学生应熟悉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理论,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学习效果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心理学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更好的提升,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本质和规律。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培养学生对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心理学及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理论和研究方法。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动机等。
熟悉心理学在不同领域(如教育、临床、工业等)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人类心理和行为现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对他人心理和情感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发展。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的历史与流派介绍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结构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主要流派的观点和贡献。
探讨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和当代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2、研究方法讲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等。
3、感觉与知觉阐述感觉的生理机制和基本特性,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分析知觉的组织原则和影响因素,以及知觉与错觉的关系。
4、意识与注意探讨意识的层次和状态,如清醒意识、睡眠与梦、催眠等。
介绍注意的种类、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注意在信息加工中的作用。
5、学习与记忆讲解学习的基本理论,如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认知学习理论等。
分析记忆的过程、类型和遗忘规律,以及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6、思维与语言探讨思维的形式、过程和策略,如概念形成、推理、问题解决等。
研究语言的结构、发展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7、动机与情绪分析动机的产生机制和类型,如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等。
2024版《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目录•课程概述与目标•认知发展与教育•情感、动机与意志品质培养•学习过程与策略•智力、创造力与特殊才能培养•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技巧01课程概述与目标教育心理学定义及研究领域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与心理发展之间关系的科学。
研究领域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发展、情感与动机、个体差异、特殊教育需求、评估与测量、教师心理学等。
课程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教育问题,具备初步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观和学生观。
参考书目《教育心理学导论》(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学习心理学》(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教材:《教育心理学》(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教材及参考书目02认知发展与教育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认知发展涉及人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智力等方面种种功能的发展变化。
认知发展的研究包括发展的阶段、过程、条件、机制、个体差异等各个方面。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皮亚杰认为,每个阶段的儿童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结构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强调了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我调节作用。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学习、教学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语言和文化工具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普通心理学是一门介绍人类心理活动的学科,通过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探索人类认知、情感、意识、学习、记忆等领域的规律和原理。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理解个人和集体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3. 能够分析和解释个人和集体心理活动的原因和规律。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第一单元: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 不同心理学学派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第二单元: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1. 神经元和神经传递2.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感觉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感知过程第三单元:意识与认知1. 注意与意识2. 认知过程和信息加工模型3. 学习与记忆的基本原理第四单元:情感与动机1. 情感的类型和表达2. 动机的概念和分类3. 情绪与动机对行为的影响第五单元:个体心理发展1. 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发展2. 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的心理变化3. 老年期的心理特点和挑战第六单元:社会心理学1. 人际关系与社会认知2. 社会行为与群体心理3.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与研究领域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 授课讲解法: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配以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2.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验演示法:在合适的时间安排心理学实验的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现象和研究方法。
4. 书面作业和小组报告:布置相关阅读和研究任务,要求学生撰写心理学实验报告或小组讨论报告。
5. 考试评估:定期进行知识点测试和综合能力考核。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1. 《心理学导论》(作者:某某)2. 《心理学引论》(作者:某某)参考书目:1. 《心理学原理》(作者:某某)2. 《心理学:一门科学的发展史》(作者:某某)3. 《社会心理学导论》(作者:某某)六、课堂要求与学生责任1. 准时出席课堂,并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适用于_____专业的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心理学的主要领域,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各主要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最新成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2、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和神经活动3、感觉和知觉感觉的基本概念和种类知觉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感知觉规律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4、意识和注意意识的层次和状态注意的种类和特征注意的品质和影响因素5、记忆记忆的过程和种类遗忘的规律和原因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6、思维和想象思维的种类和过程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影响因素想象的种类和作用7、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和种类情绪的生理反应和表达情绪调节的方法和策略8、意志意志的概念和特征意志行动的过程和阶段意志品质的培养9、动机动机的概念和种类动机的理论和应用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10、能力能力的概念和种类能力的测量和评价能力的发展和影响因素11、人格人格的概念和特征人格的理论和流派人格的测评和培养12、社会心理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社会影响和社会行为四、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课程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对象。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
3、分析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包括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方面。
4、理解心理学在日常生活、教育、工作等领域的应用。
5、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导论: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历史、研究范围和方法。
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介绍神经元、大脑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3、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情感、动机和情绪,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和情感调节等。
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和社会行为,包括人格理论、群体行为和人际关系等。
6、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包括胎儿期到老年的心理发展。
7、心理病理学:介绍心理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8、心理学应用:介绍心理学在教育、工作、咨询等领域的应用。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总计36学时,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
理论授课部分每周安排两次,每次2学时;实践操作部分每周安排一次,每次2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心理学导论(4学时)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4学时)3、认知心理学(6学时)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6学时)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6学时)6、发展心理学(4学时)7、心理病理学(4学时)8、心理学应用(4学时)五、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讨论、阅读论文和完成课后习题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具体考核标准如下:1、平时作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表现和阅读论文质量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教学大纲学时:64学时学分:4学分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学时:0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普通心理学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初步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系统地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研究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普通心理学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在内容的安排方面,注意到本学科的知识经验,同时又尽量避免与后面课程的重复。
大纲包括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共包括13章,其中的重点是心理的实质、想象与思维、记忆、需要与情感、需要与动机、人格(气质与性格)等。
并且在授课中补充了一些国内外有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发展趋向等内容。
三、授课基本思路本课程的学时分配情况:总学时为48学时,课时较紧,再加上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与自学的能力,因此,对本课程中容易看懂的部分章节,如心理的生理基础、记忆、保持与遗忘,再认和回忆及意志品质等采取以学生自学为重,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来归纳教材内容。
授课的重点是教材中的关键内容和难点。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普通心理学,孟昭兰,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1 .张履祥,葛明贵.《普通心理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
2 .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 .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五、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本章重点与难点](一)本章重点1 .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 .心理现象及其结构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二)本章难点1 .心理学的概念2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一、情绪、情感的内涵二、情绪、情感的结构三、情绪、情感的关系第二节情绪情感的类别•、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二、情绪状态的分类三、情感的分类四、情绪与情感的功能第三节情绪理论与情绪调节一、情绪的理论二、情绪的调节[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情绪、情感?它们有哪些区别与联系?2 .举例说明情绪状态和情感种类。
3 .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
4 .试述几种情绪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十二章人格[本章的重点与难点](一)本章重点1 .人格的概念与特征2 .人格的结构3 .人格理论(二)本章难点1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2 .人格理论3 .认知风格[课程内容]第一节人格的概述一、什么是人格二、人格因素及其结构三、人格结构的动力特征第二节气质与性格一、气质二、性格第三节人格的理论一、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类型理论三、认知风格第四节人格的测量一、人格测量方法二、人格特征测量三、人格类型测量[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复习思考题]1 .请解释下列概念:人格、人格特质、气质、性格、投射测验。
2 .人格结构包括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其中重要的成分是什么?3 .简述性格形成的一般理论。
4 .简述气质与性格的相互关系。
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学校教育如何开展因材施教?第十三章智能[本章的重点与难点](一)本章重点1 .智能的概念2 .智能发展的个别差异3 .智力因素及其结构4 .智能与人格的关系(-)本章难点1 .西方心理学的智力理论2 .智能与人格的关系3 .智能的测量4 .智能与知识和人格的协同发展[课程内容]第一节智能的概述一、什么是智能二、西方心理学的智力理论三、智力因素及其结构第二节智能的测量一、智力测量二、创造能力测量三、能力倾向测量第三节智能发展与个别差异一、智能发展的一般趋势二、智能发展的个别差异三、影响智能发展的因素第四节智能与知识和人格一、智能与知识、学业成绩二、智能与人格三、知识、智能和人格的协同发展[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现场观察法[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智力与能力?2 .简述西方心理学中不同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
3 .试析智力因素及其结构。
4 .智能与知识、技能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一、什么是心理学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三、心理活动的整体性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一、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任务二、心理学的应用任务三、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第三节心理学的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三、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四、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思考题]1 .什么是心理学?2 .科学心理学何时诞生?它以什么事件为标志?3 .简述心理学各种方法的主要特点。
4 .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有什么意义?5 .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高度整合性?第二章心理的实质[本章重点与难点](一)本章重点1 .反映与感应性概念2 .动物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3 .影响人类心理发展的因素4 .人的心理实质5 .人的意识的基本特点6 .自我意识的含义、成分及发展(二)本章难点1 .人的心理实质2 .人的意识的基本特点第一节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一、心理现象的发生二、动物心理的发展三、人类心理的发生第二节人的心理实质一、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二、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第三节意识与无意识一、意识二、自我意识三、无意识[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反映?什么是感应性?2 .简述动物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3 .劳动和语言在人类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4 .人的心理实质是什么?5 .何谓自我意识?简述其主要成分及其发展。
第三章心理的生理基础[本章的重点与难点](一)本章重点1 .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2 .大脑皮层的机能分区3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二)本章难点1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2 .大脑皮层的机能分区第一节神经元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冲动及其传导三、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四、种源回路第二节神经系统一、周围神经系统二、中枢神经系统三、大脑的结构与机能四、神经系统的发育第三节脑功能的各种学说一、定位说二、整体说三、机能系统学说四、模块说第四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一一体液调节一、内分泌腺的概念二、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三、神经一体液调节[建议教学方法]自学为主,讲授为辅[复习思考题]1 .简述大脑皮层几个机能区域。
2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的基本观点。
第四章注意[本章重点与难点](一)本章重点1 .注意的概念、特征、功能2 .注意的种类3 .注意的特征(二)本章难点1 .注意的特征2 .注意的理论第一节注意的概述一、什么是注意二、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三、注意的功能和作用第二节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二、有意注意三、有意后注意第三节注意的特征和类型一、注意的特征二、注意的类型第四节注意的规律一、注意纵向发展的规律二、无意注意受主客观因素制约的规律三、有意注意受人目的性支配的规律四、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五、注意的稳定与起伏相互协调的规律六、注意的集中与分配对立统一的规律第五节注意的理论一、过滤说二、衰减说三、完全加工说四、智源限制说与资料限制说[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复习思考题]什么是注意?注意具有哪些特征?3 .简述注意的功能和作用。
4 .什么是无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是什么?5 .什么是有意注意?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6 .简述注意的特征?第五章感觉[本章重点与难点](一)本章重点1 .感觉的概念2 .视觉、听觉的机制3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韦伯一一费希纳定律4 .感觉的基本规律(二)本章难点1 .感受性及其测量2 .感觉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感觉的概述一、感觉及其意义二、感觉的神经过程三、感觉器官的专门化现象四、感觉的分类第二节感觉性及测量一、感觉性与感觉阔限二、韦伯一一费希纳定律三、心理物理法和信号检测法第三节视觉一、视觉的概述二、明度视觉现象三、颜色视觉现象第四节听觉一、听觉的概述二、听觉现象三、听觉的理论第五节感觉的基本规律一、感觉适应规律二、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三、感觉能力发展的规律[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复习思考题]1 .请解释下述概念:感觉、感受性、感觉阈限、明适应、暗适应2 .视觉是如何产生的?3 .简述主要的色觉理论。
4 .基本听觉现象包括哪些内容?听觉乂是如何产生的?5 .简述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
第六章知觉[本章的重点与难点](一)本章重点1 .知觉的概念2 .知觉的基本特征3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4 .社会知觉5 .观察与观察能力(二)本章难点1 .知觉过程的信息加工2 .社会知觉3 .空间知觉与运动知觉4 .良好观察能力的培养第一节知觉的概述一、什么是知觉二、知觉的相关理论三、知觉活动过程四、知觉过程的信息加工第二节知觉的种类一、知觉类型学说二、空间知觉三、时间知觉四、运动知觉五、社会知觉六、错觉第三节知觉的基本特征一、知觉的整体性二、知觉的选择性三、知觉的理解必四、知觉的恒常性第四节观察一、什么是观察二、观察的个别差异三、良好观察的条件[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复习思考题]1 .请解释下述概念:知觉、社会知觉、错觉、观察。
2 .知觉具有哪些特征?3 .深度知觉、运动知觉、时间知觉的产生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4 .什么是观察?良好观察的条件是什么?第七章表象与想象[本章重点与难点](一)本章重点1 .表象、想象的概念2 .表象的种类、想象的种类3 .再选想象的条件4 .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二)本章难点1 .表象的特征2 .想象的特点与方法3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关系[课程内容]第一节表象一、表象的概述二、表象的种类三、表象的作用第二节想象一、想象概述二、想象的作用三、想象的种类第三节再选想象、创造想象与幻想一、再造想象二、创造想象三、幻想第四节睡眠与梦一、睡眠二、梦[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表象?简述表象的特征与种类?2 .为什么说表象是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3 .什么是想象?它有哪些特点?4 .想象中新形象的形成有哪些方式?5 .简述再造想象形成的条件?6 .什么是创造想象?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及意义。
第八章思维[本章的重点与难点](一)本章重点1 .思维的基本概念、过程2 .概念的形成、掌握和运用3 .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4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5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特征及过程(二)本章难点1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2 .创造性的培养[课程内容]第一节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念二、思维和语言三、思维的种类四、思维的过程五、思维的品质第二节概念一、概念的性质二、概念的形成三、概念的掌握和运用第三节问题解决一、问题与问题类型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三、问题解决的一般策略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四节创造思维一、创造思维及其特征二、创造思维的过程[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思维?思维有哪些种类?2 .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3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4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它有哪些特征?5 .结合实际,试析创造性思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