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百合病条文

合集下载

中医古籍百合病

中医古籍百合病

中医古籍百合病百合病用百合解仲景以百合治百合病专方也,诸家注从未有能道其故者。

案《本草经》百合除邪气,利大小便。

百合病症状虽变幻不一,要之,小便赤黄一症则有定。

仲景于至无定中求其有定者,以立延医之准,此百合病所以必用百合也。

百合病重在小便,故于头痛、头淅淅、头眩诸足以卜愈期者,皆于小便时诊之。

凡辨疑难症,皆当准此。

夫古人至奇之法,实有至常之理。

浅人泥于百合补肺之说,因以肺朝百脉为之解,浅也。

又百合病者,由于余邪逗留,血气不润所致。

如意欲食而或美及欲卧欲行云云,状其无大邪之抑,正气有时得伸也;复不能食至不用闻臭、不能卧、不能行云云,状其气血少润也。

如寒如热,肌中不润而滞涩也;无寒无热,余邪不能作势也;口苦,胃液被余邪所吸,不能消净食物也;得药剧吐利,胃液不充,反为药所胜也;脉微数,微为血气少,数为邪气止也;溺时痛见于头者,溺为去液之事,故病液少者,卜之于此,下虚则上实也。

此证之于症而合者也。

其治法,专以滋润为主,故本方于百合外,加生地汁,津血并润也。

汗下吐皆伤液,故随上下之所伤而救之。

知母、鸡黄皆滋润之品。

滑石为润下之品。

惟赭能逐邪,欲乘其方下而逐之也。

变渴,则栝蒌、牡蛎;变发热,则滑石。

无非取乎其润。

此证之于方而合者也。

然后知《本经》百合除邪气、利大小便云云,皆润之之效也。

大抵病至邪留正虚之时,攻则害正,补则碍邪,惟有润之,使正纾邪浮,始可设法逐邪。

其逐邪之法,总不出伤寒差已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数语,决不以百合数方了事也。

惟至此时,则病之局势已移,不得仍以百合称,故百合病止此耳!读仲景书,如读《春秋左传》,当取他传,续此传后,而后纪事之本末始全。

桂林版古本伤寒论方剂原文

桂林版古本伤寒论方剂原文

桂林版古本伤寒论方剂原文展开全文桂林古本<伤寒论>原文一.六经总纲太阳,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麻黄汤。

麻黄汤:麻桂杏甘阳明,脉大而数,发热,汗出,口渴舌燥,宜白虎汤,不差与承气汤。

白虎汤:知膏甘粳大承气汤:厚枳硝大黄小承气汤:厚枳实大黄调胃承气汤:甘草硝大黄少阳,脉弦而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往来寒热,热多寒少,宜小柴胡汤,不差与大柴胡汤。

小柴胡汤:柴夏芩参甘姜枣大柴胡汤:柴夏芩枳芍黄姜枣太阴,脉濡而大,发热,下利,口渴,腹中急痛,宜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

芩术茯甘厚膏汤:芩术茯甘厚膏少阴,脉沉细而数,手足时厥时热,咽中痛,小便难,宜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

芩连辛附汤:芩连辛附厥阴,脉沉弦而急,发热时悚,心烦呕逆,宜桂枝当归汤,吐蛔者,宜乌梅丸。

桂枝当归汤:桂芍甘夏归柏乌梅丸:乌桂姜附椒参归辛连柏传经变病入腑脏两感于寒者,一日太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而渴,脉时浮时沉,时数时细,大青龙汤加附子主之。

大青龙加附子汤:麻桂杏甘姜枣膏附子二日阳明受之,即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脉时高时卑,时强时弱,宜大黄石膏茯苓白术枳实甘草汤枳术茯甘黄膏汤:枳术茯甘黄膏三日少阳受之,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脉乍弦乍急,乍细乍散,宜当归附子汤主之。

当归附子汤:归参连柏附二.温病脉证并治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柴蒌芩参甘姜枣连丹知地连胶汤:知地连胶芩连膏甘汤:芩连膏甘芩黄地丹汤:芩黄地丹芩连芍栀丹汤:芩连芍栀丹汤猪苓加连丹汤:猪茯泽胶滑连丹连芩胶甘汤:连芩胶甘芩膏杏甘汤:芩膏杏甘秦柏茯地泽汤:秦柏茯地泽大黄香蒲汤:连蒲黄地丹茯苓术甘汤:茯茯术甘桂枝去桂加芩丹汤:芩芍甘姜枣丹皮调胃承气汤:甘硝大黄黄连阿胶汤:芩连芍胶鸡栀子汤:芩栀夏甘白虎加地黄汤:知膏甘粳地百合地丹茯夏汤:合地丹茯夏三.伤暑脉证并治竹叶石膏汤:竹膏甘粳参夏冬白虎加黄连阿胶汤:知膏甘粳参连胶百合地黄加牡蛎汤:合地黄蛎栝蒌茯苓汤:连蒌夏茯甘竹茹半夏汤:茹蒌茯夏白虎加人参汤:知膏甘粳参猪苓加人参汤:猪茯泽胶滑参一物瓜蒂汤:香瓜蒂催吐行皮水连夏膏甘汤:连夏膏甘白虎加参桂芍汤:知膏甘粳参桂芍人参石膏汤:竹连夏参膏四.热病脉证并治芩连泻心汤:芩连二味芩连半夏猪胆汁汤:芩连夏猪胆大黄厚朴甘草汤:厚甘大黄连夏膏甘汤:连夏膏甘地柏连夏汤:地柏连夏五.湿病脉证并治桂芪茯辛汤:芪桂茯辛桂术茯辛汤:桂术茯辛桂枝汤:桂芍甘姜枣麻黄汤:麻桂杏甘麻桂各半汤:麻黄汤桂枝汤六合茯厚术汤:茯厚术麻黄茯苓汤:麻术茯己赤理中汤:参术姜甘小青龙汤:麻桂芍甘姜夏辛味五苓散:猪茯泽桂术鼻塞方:蒲灰麻辛荚麻黄加术汤:麻桂杏甘术麻杏薏甘汤:麻杏薏甘防己黄芪汤:防己芪术甘姜枣桂枝附子汤:桂附甘姜枣白术附子汤方:术附甘姜枣甘草附子汤:桂术附甘六.伤燥病脉证并治竹膏杏甘汤:竹膏杏甘麻仁白蜜煎:麻仁白蜜栀翘蒌甘汤:栀翘蒌甘芩蒌夏枳丹汤:芩蒌夏枳丹白虎汤:知膏甘粳地柏茯蒌汤:地柏茯蒌根七.伤风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小柴胡汤:柴夏芩参甘姜枣柴枳芍甘汤:柴枳芍甘芩连冬桔甘汤:芩连冬桔甘桂枝去桂加茯术汤:茯术芍甘姜枣厚枳术甘汤:厚枳术甘枳芍桔甘汤:枳芍桔甘枳芍桔甘加丹地汤:枳芍桔甘丹地柴胡桂枝汤:柴夏芩参甘姜枣桂芍八.寒病脉证并治桂枝加葛根汤:桂芍甘姜枣葛根姜术茯甘汤:姜术茯甘小柴胡汤(见伤风)柴夏芩芍甘汤:柴夏芩芍甘通脉四逆汤:参附姜甘甘草泻心汤:连夏芩参甘姜枣理中汤:参术姜甘枳术茯甘汤:枳术茯甘甘草干姜汤:甘姜二味枳桔夏橘姜甘汤:枳桔夏橘姜甘九.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百合病baihebing

百合病baihebing

百合病baihebing百合病( baihebing )别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 病后神经功能紊乱中医简介:以神情恍惚,行、卧、饮食等皆觉不适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

病机:百合病多继发于急性热病,或中毒、脑部疾患等之后,余邪未尽,阴液亏损,气血失调,经脉失养,心神惑乱。

类证:1.神劳:无急性热病或其他重病的病史,病情明显受情志因素影响,病势缓慢迁延而病程长。

2.脏躁:女性多见,常见于更年期,以情绪抑郁,悲伤欲哭、紧张、焦虑、多疑等为主要表现,无急性热病或其他病史。

3.卑惵:以自卑、恐惧为主症,爱处暗室,或倚门后。

治疗:(一)辨证论治:1.阴虚内热证:热病之合,低热不退,心中烦扰,诸般不适,难以自宁,口干欲饮,大便干结,皮肤干燥,舌红少苔少津,脉细数。

滋阴清热安神。

百合地黄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减。

2.痰热扰神证:发热,口渴不欲饮,心神不宁,坐卧不安,失眠,咳吐黄痰,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清热化痰。

黄连温胆汤加减。

3.心肝阴虚证:精神抑郁,情绪不稳,胸胁不适,失眠心烦,头晕耳鸣,甚则坐立不安,口干,舌红少苔,脉细弦数。

滋阴安神,甘麦大枣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百合病” 相关论述百合病《中医名词词典》古病名,见《金匮要略》。

是一种心肺阴虚的病症。

临床表现为沉默少言,欲睡不能眠,欲行不能走,欲食又不能吃,寒热似有似无,神志有时不宁,或作自言自语,伴有口苦,尿赤,脉数等内热见症。

类似西医神经衰弱,癔病,或某些热病后期虚弱症。

亦有人认为《金匮要略》用百合、地黄等滋阴药治疗本病有效,而命名。

伤寒百合病方七首《外台秘要》病源伤寒百合病者,谓无经络百脉一宗悉致病也,皆因伤寒虚劳,大病之后不平复,变成斯病也。

其状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得卧,复不得卧,欲出行,而复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时,闻饮食臭,或如强健人,而欲卧,复不得眠,如有寒,复如无寒,如有热,复如无热,至朝日苦,小便赤黄,百合之病诸药不能疗,得药则剧而吐利,如有神灵所加也,身形如和,其人脉微数,每尿辄头痛,其病六十日乃愈,若尿时头不痛,淅淅然如寒者,四十日愈,若尿时快然但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一月日复见,其状恶寒而呕者,病在上焦也,二十三日当愈,其状腹满微喘,大便硬,三四日一大便,时复小溏者,病在中焦也,六十三日当愈,其状小便淋沥难者,病在下焦也,四十三日当愈,各随其证以疗之耳。

《伤寒论》108条必须背诵熟记的条文!

《伤寒论》108条必须背诵熟记的条文!

《伤寒论》108条必须背诵熟记的条文!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2)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3)4.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5.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13)6.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4)7.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6)8.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0)9.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23)10.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5)11.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6)12.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27)13.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1)14.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2)15.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33)16.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

(34)17.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5)1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百合病(神经官能症)

百合病(神经官能症)

百合病(神经官能症)百合病类似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病因病机】由于精神刺激,或病后“余邪逗留,血气不润,或在病前,热气先动,血津受烁……伤热而热仍留”。

胃之大络为虚里,为脉宗气,处近于心,因其受邪,留于经脉,经脉枯涩,伤及心血,血运不畅,致成辗转不运,而心主血脉、主神志,《素问.痿论》星:“心主身之血脉。

”《素问·六节脏象论》日:“心者……其充在血脉。

”《灵枢。

本神篇》日:‘‘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脉和缓有力,心气不足,血脉空虚,脉病必及神。

心主神,邪进著于心,故其发无定状,“如有神灵”。

肺主气,《素问.阴阳应象查论》日“天气通于神”,中医有“肺朝百脉”之说,《素问.五脏生成篇》日“诸气者,皆属于肺”。

宗气通过心肺而布散全身,营养四肢百骸、组织器官,维持正常功能,可见肺在主一身之气,肺有病则气失兵所主而发病。

.临床症见意欲食而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辗转不适,口苦,小便赤,脉微数,得药则吐利,溺时头痛,而头不痛淅淅然,或溺时快然但头眩等。

【辨证用药】本病治当疏肝怡情、安神定惊为治,其疾可瘳。

百合病以其有邪(“口苦小便赤’’可知其邪热为病),邪气逗留,知其为实,以其得之病后(“发汗、下、吐之后”),知其为虚根据“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原则,实则当攻而忌补、虚则当补而忌攻,即《素问.五常政大论》所指“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天殃,,之意。

本病虚实错杂,补泻皆不宜。

补则碍邪,泻则伤正。

然其为实者而不能不泻,其为虚者又不能不补。

泻者不能以硝、黄,补者不能用参、芪。

故百合最当,《神农本草经》言其有“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之功效,汉·张仲景对本证首选百合,随其证而“各随证治之”,既补虚又攻邪,而攻邪又不伤正,用于本证,最合病机,恰到好处,真乃良药。

因病后汗、吐、下法而得者,汗则伤气,邪搏结气分而为消渴热中,用百合知母汤;只因热邪而无汗下者,津血不润,以津血并润之法,用百合地黄汤。

伤寒论条文(共398条)

伤寒论条文(共398条)

伤寒论条文(共398条)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

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发于阳,七日愈。

发于阴,六日愈。

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

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欲不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如何理解《金匮要略》中“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如何理解《金匮要略》中“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如何理解《金匮要略》中“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今天我们学一个病,是《金匮要略》中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中百合病的部分。

那么百合病,我们在金匮要略教材中提到说,这个病可发生在热病之后,余热未尽,亦可由于情志不随遇而化火所形成。

临床表现有精神恍惚不定,以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为其特征。

对于这个病,我有自己的理解,包括病因,病机治方临床应用以及它的主脉。

下边我就跟大家一块学习一下。

首先看第一个条文中的第一段,说“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我们首先分析一下条文所讲的内容。

说“论曰,百合病者”。

为什么叫百合病呢?魏荔彤,又叫魏念庭,他说,因百合一味,而瘳此疾,因得名也。

关于这个解释,有一部分医家是赞同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医家认为百合病是说百脉不和,在服用了以百合为主要的这个方子以后,那么百脉和合所以叫百合病。

这个是从病机的角度来进行理解,这个理解也很有临床意义,所以现在对于百合病有两个见解。

从这一点上来看,人体所有的经脉血脉络脉都与心肺密切相关。

这个百脉一宗,宗在心肺是合理的,是有临床意义的。

那么对于这两个意见,我们再具体分析以后,就可以发现,其实这两个意见可以并存。

我们看一下具体的内容,他说百脉一宗,悉致其病。

百脉,在这是概数是约略数。

那么人体中是一百种脉,是一百个脉络吗?百脉一宗,其实百脉就包括了人体所有的经脉,甚至血脉都包括在这里边,还有络脉。

一宗,宗就是本,本就是根本,百脉的宗在哪?这个百脉一宗在我们书上,他的解释是心肺为百脉之宗。

为什么说心肺是百脉之宗,因为心主血脉,也就是说心通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那么它主血脉这个是很好理解的。

还有就是肺朝百脉,也就是说通过肺气推动血液运行,一亦可周行于全身。

百合病证治琐谈

百合病证治琐谈

百合病证治琐谈百合病首见于《金匮要略》。

本病是以心肺阴虚内热为主要病机,临床以精神恍惚、言行不定、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为主症的病证。

百合病既可发于热病之后,亦可由情志不遂,郁而化火,以致阴虚内热而发病。

治以养阴清热,润养心肺为大法,百合地黄汤为代表方。

因用百合可治疗此病,且常有良效而得名。

百合病常见于临床医学所说的癔病、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清代医家陈修园提出:“此病最多,而医者不识耳。

”徐灵胎说:“此等症,病后得之者甚多,医者不知,多方误治,以致病气日深,不可救疗,始终无一人能识之者,遍地皆然也。

”已故名医程门雪先生也曾提出:“百合病非但有,而且并不少见。

”显然,识证是百合病证治第一要义。

病因病机一(一)病因有关百合病病因的论述较少。

《金匮要略》只述百合病证治,未阐述病因。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概括为以下四方面。

1.病后所生病后伤正,正虚发病。

伤寒虚劳大病之后,人体正虚,营卫气血失调,余邪留连,百脉不和,变成此病。

此时百合病犹如当今之感染后失调综合征。

2.情志所伤情志所伤,气机郁结,化热伤阴,内扰心神。

赵以德在《金匮玉函经二注》中提出,该病多因“情欲不遂,或因离绝菀结,或忧惶煎迫”所致。

清·吴谦等人以及近代医家曹颖甫亦有相似的论述。

3.误治伤正外感病治不得法,损伤正气,耗损阴液,脏腑失调,心神失和。

误治伤正较之外感与情志损伤,尤为重笃。

盖因误治之害有伤正与助邪两端。

4.房劳所伤房劳过度,伤正扰神,阴液受损,心神失养,形神失和。

日本医家饭田鼎在《金匮要略方论考证》中说:“盖百合病者……房室过度之所致。

”《伤寒论》有热病瘥后劳复之证治,值得临证参考与借鉴。

百合病主要是由外感热病所致,这对借助热病理论与临证经验来理解百合病病机及论治大有裨益。

外感病后,正气特别是阴液受损,阴虚热结是其主要病机。

当然,不能据此而排除情志、误治等因素所致的百合病。

(二)病机1.病涉心肺,损在气阴心肺受邪,气血被扰,心主血脉、肺司宣降功能失常,气机不和,引发诸症。

百合病36

百合病36

《金匮》方剂的研究应用 金匮》
♦ 养阴安神口服液 ( 百合地黄汤加减 ) 河 养阴安神口服液( 百合地黄汤加减)
南中医学院 ♦ 一、药理 镇静催眠作用 对甲亢阴虚小鼠的影响
♦ 临床 ♦ 治疗阴虚火旺失眠,总有效率 治疗阴虚火旺失眠,总有效率92.31%。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无效病例为合并兼证者。 无效病例为合并兼证者。药理作用及临 床疗效均优于枣仁安神液对照组( 床疗效均优于枣仁安神液对照组(临床 总有效率81.25%)。 总有效率 )。
辨证治疗
♦ 百合地黄汤 ♦ 发汗后 发汗后——百合知母汤 百合知母汤 ♦ 下之后 下之后——滑石代赭汤 滑石代赭汤 ♦ 吐之后 吐之后——百合鸡子汤 百合鸡子汤 ♦ 变渴 变渴——百合洗方,不差 百合洗方, 百合洗方 不差——栝楼牡蛎 栝楼牡蛎
散 ♦ 变发热 变发热——百合滑石散 百合滑石散
后世研究
♦ 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某些脑器质性精神
障碍、病后神经功能紊乱等。 障碍、病后神经功能紊乱等。 ♦ 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癔病、更年 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癔病、 期忧郁症、感染性精神病、 期忧郁症、感染性精神病、病后机体失 调综合征、立克次体病毒感染等。 调综合征、立克次体病毒感染等。
诊断要点
百合病
《金匮》所论 金匮》
♦ 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 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 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 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 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 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 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 口苦,小便赤……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身形如和, 口苦,小便赤 身形如和 其脉微数。 (1) )

第三篇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

第三篇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

第三篇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下面讲《金匮》的第三篇,百合狐惑阴阳毒病。

这个百合病,这么多年下来,有些同学可能连什么叫“百合病”也不理解,就像“痉病”也不理解,我们几个晚上下来,大家应该能知道什么叫“痉病”、“湿病”、中暑。

我们先看看“百合病”有哪些症状,就可以知道指的是什么症状,是什么问题而出现的症状。

【原文1】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加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

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原文1,这里一开头,“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还有很多症状:想吃又吃不下,人经常比较郁闷地呆在那里,想卧又不能卧,好像人不知道怎么好,想走一下也不走,有些时候吃感觉有味道,有时连味道也没有感觉。

所以,“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张仲景说诸药不能治,不是说真正的没药可以治,只是说这个症状比较复杂,好像这《伤寒论》里提到的常用药不容易有效果,是要找到有根据性的才好一些。

“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就是说得药还吐得厉害的,病人已经有点麻烦。

其实这个药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口苦、小便黄就可以知道,这都是肝胆里面有热的才会造成的。

口苦是胆汁分泌过多了,小便黄也是里面有热的一个表现,第一,这个就是有里热。

张仲景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了,“百脉一宗”,我个人理解下来,这个指的是血脉,不是指的经络。

你们想一下,只有血脉才是全身走的,只要稍稍刮伤点皮肤,就马上见到红色的血流出来。

这个就是血脉全身都走的,所以这个是血脉方面的湿热病,是血脉方面出问题了,就好像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肿瘤、癌症病人。

为什么到现在,医院也好,很多的同行也好,对着癌症好像就无药可治,因为他是血脉病、血液里的病,好像白血病也是世界难题,也是比较难搞的一个病。

【经方讲义】情志病的经方大药百合病汇讲

【经方讲义】情志病的经方大药百合病汇讲

(1)金匮脱简导致的后世误解——百合病版本、训诂学研究我们曾经提过,经方、《伤寒论》的研究进展,版本学、训诂学必不可少。

其实后世对百合病的诸多误解,很多是训诂的差异造成的。

比如宋版的《金匮要略》:“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这个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所以很多人就有一些联想或者附会——“肺朝百脉,百合又能入肺,所以这是经方应用百合来治百合病的道理所在。

”那么其实是不是这个道理呢,我们在整理《千金方》的时候发现宋版《金匮》有脱简。

《金匮》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千金》:“论曰:百合病者,谓无经络,百脉一宗,悉致病也。

皆因伤寒虚劳,大病已后不平复,变成斯病。

”《千金》:“其状恶寒而呕者,病在上焦也,二十三日当愈。

”《千金》和《金匮》后面的论述大同小异,重要的是宋版《金匮》前面脱简了“谓无经络”,正是因为这个脱简才导致了后世的很多误解。

《千金要方》对百合病还有比较好的补充:“皆因伤寒虚劳,大病已后不平复,变成斯病。

”、“其状恶寒而呕者,病在上焦也,二十三日当愈”。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稍后会解释。

所以为什么说在经方的复原和研究上,一定要做好版本学和训诂学工作,并不是说我们抱着宋版就可以学好伤寒。

(2)百合病病状详解——百合病乃情志病我们说百合病有其独特的病形病状,具体表现是怎样呢?首先我们解释一下:“百合病者,谓无经络,百脉一宗,悉致病也”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前人存在断句的错误。

它应该是这么断的:百合病者,谓无经络百脉一宗,悉致病也。

①为什么这么说?大家先看看《金匮》,开篇是《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里面有个三因致病学说。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

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百合病全释

百合病全释

百合病全释百合病,病名。

以神志恍惚、精神不定为主要表现的情志病。

因其治疗以百合为主药,故名百合病。

或谓百脉一宗;其病举身皆痛,无复经络传次,而名百合。

起于伤寒大病之后,余热未解,或平素情志不遂,而遇外界精神刺激所致。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

如有神灵者,而身形如和,其脉微微。

”其病邪少虚多,属阴虚内热之证,治以补虚清热,养血凉血,用百合地黄汤。

亦可选用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汤、百合滑石散等方。

症状与由来病名。

以神志恍惚、精神不定为主要表现的情志病,精神病疑似症状。

因其治疗以百合为主药,故名百合病。

或谓百脉一宗;其病举身皆痛,无复经络传次,而名百合。

起于伤寒大病之后,余热未解,或平素情志不遂,而遇外界精神刺激所致。

百合病治疗的辨证论治古籍论治《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

如有神灵者,而身形如和,其脉微微。

”其病邪少虚多,属阴虚内热之证,治以补虚清热,养血凉血,用百合地黄汤。

亦可选用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汤、百合滑石散等方。

阴虚内热型论治【证见】精神、饮食、行动异于常人,如沉默少言,欲睡不能眠,欲行不能走,饮食不能吃,寒热似有似无,精神恍惚心烦,或自言自语,口苦,尿赤。

舌红,脉微数。

【治法】清心润肺。

【方药】1.主方百合地黄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处方:百合、生地黄各30克,生牡蛎20克,花粉、石斛、糯稻根各15克,知母12克,浮小麦30克,甘草6克。

水煎服。

2.单方验方甘百栀地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处方:炙甘草9克,浮小麦30克,大枣7枚,炙百合12克,生地黄15克,首乌藤18克,鸡子黄2个(分冲),栀子6克,淡豆豉12克,莲子心3克,郁金12克,石菖蒲9克。

百合病

百合病
通章言百合病百脉一宗,不但主??于营卫而手足六经悉能致其病,汗吐下皆非所宜。本文云百脉一宗,明言病归于肺,君以百合甘凉清肺即可疗此疾,故名百合病。再佐以各经清解络热之药,治其病所从来,当用先后煎法,使不悖于手足经各行之理,期以六十日六经气复而自愈。若太阴、太阳无病,惟少阴、少阳、厥阴、阳明四经为病,期以四十日愈,若仅属厥阴、阳明二经为病,期以二十日愈。读第四章未经汗吐下者,治以百合地黄汤,中病勿更服,大便如漆,热邪已泄,再服恐变症也。论症以溺时头痛为辨,盖百脉之所重在少阴、太阳,以太阳统六经之气,其经上循巅顶,下通水道,气化不行,乃下溺而上头痛。少阴为生水之源,开阖涩乃溺而浙然。若误汗伤太阳者,溺时头痛,以知母救肺之阴,使膀胱水藏知有母气救肺,即所以救膀胱,是阳病救阴之法也。误下伤少阴者,溺时浙然,以滑石上通肺,下通太阳之阳,恐滑石通腑利窍,仍蹈出汗之弊,乃复代赭石重镇心经之气,使无汗泄之虞,救膀胱之阳,即所以救肺之阳,是阴病救阳之法也。误吐伤阳明者,以鸡子黄救厥阴之阴,以安胃气,救厥阴即所以奠阳明,救肺之母气,是亦阳病救阴之法也。以百合一味引伸诸方,总不外乎补阴补阳之理,举此可以类推。
《证因(七枚)、知母(三两)。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滑石代赭汤
百合(七枚)、滑石(三两,碎绵裹)、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绵裹)。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百合鸡子汤
百合(七枚)、鸡子黄(一枚)。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沬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医宗金鉴》——金匮心法要诀1

《医宗金鉴》——金匮心法要诀1

《医宗金鉴》——金匮心法要诀1《医宗金鉴》——金匮心法要诀医宗金鉴之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一清·吴谦等编建档:行政院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何威德技正医宗金鉴十八卷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伤寒论』论伤寒,『金匮要略』论杂病,乃仲景全书。

『伤寒论』得成无已创注,续者五十馀家,故得昌明宇内;『金匮要略』人罕言之,虽有赵良、徐彬等注释,但其文义古奥,系千载残编错简,颇多疑义,阙文亦复不少,承哵袭谬,随文蔓衍,宜後人视为迂远,束诸高阁。

今於其失次者序之,残缺者补之,博采群书,详加注释,俾二书并行於世,庶後之业医者,不为俗说所误,知仲景能治伤寒,未尝不能治杂证也。

藏府经络先後病脉证第一01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难,不越三条。

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府藏,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遣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

理者,是皮肤藏府之文理也。

【按】此篇乃一书之纲领,前人误编为次篇,先後失序,今冠於首,以统大意。

【注】五常者,五行也。

五行之气风、暑、湿、燥、寒、也;五行之味酸、苦、甘、辛、咸也。

夫人禀此而有其形,则藏府日与气味相通,不曰五气,而曰风气者,该他气而言也。

盖风贯四气,犹仁贯四德,故曰:因风气而生长也。

然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者,盖主气正风,从其所居之乡而来,主长养万物者也,客气邪风,从其冲後而来,主杀害万物者也。

人在气交之中,其生其害,犹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也。

天之五气,人得之则为五藏真元之气,若通畅相生,虽有客气邪风,勿之能害,人自安和;如不通畅,则客气邪风,乘隙而入,中人多死。

【新提醒】百合病

【新提醒】百合病

【新提醒】百合病百合病——百合病正治法(二)、证治1、百合病正治法原文5、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百合地黄汤方:百合七枚(掰),生地黄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陆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中病勿更服。

大便当如漆。

参考量:百合50g,生地汁140ml。

将百合瓣开洗净,用凉水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用水400ml煎取200ml,混入生地汁再煎取300ml,分温作两次服,病愈勿再服。

服后大便色黑如漆。

使用注意:中病勿更服——中病即止,勿使过之。

大便当如漆——地黄滑肠,服后易致腹泻,大便色黑。

原文解读:论述百合病的正治法。

未经误治,病虽久而证如初——即与总论中的百合病症状相同。

病机:阳明里热兼血虚津亏血瘀。

治法:养阴清热安神。

方用百合地黄汤。

方解:百合——补虚清热安神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祛瘀泉水——下热利小便。

共使阴复,热退,神安。

名医解方:胡希恕教授认为,“百合病,即全身性的血脉病,如上所述,‘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等等,显然是无暂安时的精神失常症。

其与桃核承气汤的其人如狂一样,均属瘀血为患,只是证有虚实罢了。

方后谓‘大便当如漆’,即是服药驱下瘀血的效验。

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亦正是虚热的证侯,本方解虚热并兼祛瘀血,故主之”。

[33]临床应用:本方与酸枣仁汤或甘麦大枣汤合用可治癔病。

合甘麦大枣汤,另加龙牡,琥珀、磁石等可治更年期综合征,植物神经紊乱。

病案举例6——百合病(神经官能症):唐某,女,60岁,2009年9月24日诊。

因胃脘部不适兼心悸失眠,心烦懊憹十余年,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就诊。

每次发作均与情绪波动或感冒有关,且发作时四处求医均无效。

此次又因感冒后觉胃脘不适,似饥非饥,似痛非痛,肛门下坠欲便却解不下,欲进食却不能食,昏昏欲睡却睡不着,心慌心跳,莫可名状。

余初按神经官能症给调节神经无效,后按脏躁给以甘麦大枣汤效仍不显,无奈辗转反思,经反复询问,得知患者发病十数年来,虽病情变化百出,唯口干、尿黄始终存在。

【《宋本伤寒杂病论》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原文释文

【《宋本伤寒杂病论》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原文释文

【《宋本伤寒杂病论》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原文释文426-440条方十三首426、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治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每尿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尿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尿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

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注:有论述说:谈起百合病的情况,因为人体百条脉络同出于一个根源,所以都会引起这种病。

百合病所表现的主要症状是:病人想吃东西但又吃不下去,经常默默不语,想睡觉又睡不安稳,想走路又不能走,有时吃饭觉得很香,有时甚至不想闻到食物的气味,好象发冷又不冷,好象发热又不热,口里发苦,小便颜色发红,很多药物都治不好这种病,吃了药往往引起剧烈呕吐或严重腹泻,病人精神恍惚好象有神灵作祟似的,从外表看并没有显著的病象,只是脉搏稍微有点快。

若每当小便时头痛的,需经六十天左右才可全愈;若在小便时头不痛,但觉淅淅然象怕风似的,需经四十天左右才可全愈;若小便通利,小便后仅感觉头晕的,过二十天便可全愈。

以上这些症状,有的出现在其他病之前,有的出现在其他病发生后的四五天,有的甚至出现在其他病发生后的二十天或一个月以后,这都要随证施治。

427、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注:百合病,误用汗法治疗之后的,以百合知母汤主治。

百合知母汤方百合七枚擘、知母三两切。

上药,先以水洗百合,浸泡一宿,当有白沫出现以后,去其水,再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另外以泉水二升煎知母,煎取一升,去滓;然后合在一起煎取一升五合,待温分二次服。

428、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注:百合病,误用攻下法治疗之后的,以滑石代赭汤主治。

滑石代赭汤方百合七枚擘、滑石三两碎绵裹、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绵裹。

上药,先以水洗百合,浸泡一宿,当有白沫出现以后,去其水,再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另外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石,取一升,去滓,然后二者参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待温,分二次服。

金匮诵读35丨百合病治法总纲

金匮诵读35丨百合病治法总纲

金匮诵读35丨百合病治法总纲•徐忠可注解(八)仲景尝谓发于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则知变发热者,内热不已,淫于肌肤,而阳分亦热。

故以滑石清腹中之热,以和其内而平其外,兼百合壮肺气以调之。

不用泉水,热已在外,不欲过寒伤阴,故曰当微利,谓略疏其气,而阴平热则除也。

•赵以德注解(九)《伤寒》治法,有谓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阴盛阳虚,汗之则愈,下之则死。

今百合病所云,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与《伤寒》之语义大同而小异。

何则?在彼直言其盛,所以行汗下之法。

此但言其见以救之,则是无汗、下之宜施。

何以知其然?所叙百合病,皆持两端,欲卧不卧,欲食不食,如寒无寒,如热无热,为其脉行表里之病,但当救之,非如伤寒阳气之变,见于内外,必行汗下者也。

设用《伤寒》法,见病在表辄汗,入里辄下,虽表里不逆,然亦伤之。

是以前条用方救之是也。

其后所结汗下之逆者,为反表里汗下之逆者也。

•尤在泾注解(八)病变发热者,邪聚于里而见于外也。

滑石甘寒,能除六腑之热。

得微利,则里热除而表热自退。

(九)病见于阴,甚必及阳;病见于阳,穷必归阴。

以法救之者,养其阳以救阴之偏,则阴以平而阳不伤;补其阴以救阳之过,则阳以和而阴不敝。

《内经》用阴和阳,用阳和阴之道也。

若见阳之病而攻其阴,则并伤其阴矣,乃复发汗,是重伤其阳也,故为逆;见阴之病而攻其阳则并伤其阳矣,乃复下之,是重竭其阴也,故亦为逆。

以百合为邪少虚多之证,故不可直攻其病,亦不可误攻其无病,如此。

拓展学习:宋柏杉解读“百合”开心一笑.王彦权阴虚则火旺→阳证→应滋阴降火→不可发汗伤津阳虚则外寒→阴证→应扶阳为主→不可误下伤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百合病条文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作者为东汉末年的张仲景。

百合病在《伤寒论》中的相关条文主要包括:
1.《伤寒论》第十九条:“寒热,百节疼,反复发作者,百脉皆虚,可刺。

发黄,腹肹满者,去石。


此条文中提到了寒热、百节疼等症状,并指出了脉象虚弱和肝胆气滞的治疗方法。

2.《伤寒论》第四十二条:“恶风,百脉皆虚,汗出恶风,白驳者,百病也。


此条文中提到了恶风、百脉虚弱和汗出等症状,并指出了百病的原因。

3.《伤寒论》第三十二条:“许有余热,头痛,心疼,胸中痛(或竟即恶)者,百病也。


此条文中提到了头痛、心疼和胸中痛等症状,并指出了百病的原因。

4.《伤寒论》第三十三条:“阳明病,脉浮大而实者,下之;其人濈然汗出而喘者,大便必鬱。


此条文中提到了阳明病的相关症状,包括脉象浮大实和濈然汗出喘等,并指出了可能出现的大便不畅的情况。

以上是《伤寒论》中与百合病相关的一些条文,但百合病并非在经文中单独独立作为一种疾病,而是作为一种不同病症中的
一个表现出现的。

因此,对于百合病的具体描述在经文中可能较为有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