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方治愈百合病临床
百合病的偏方
百合病的偏方百合病是一种能使精神不佳的疾病,其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是阴虚内热型,二是心肺气虚型。
这两种类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精神不振,行动异于常人。
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却又不容易医治,因此寻求偏方医治百合病成为多数患者愿望。
下面我们总结了几种偏方供大家选择:1、主方百合地黄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
处方:百合、生地黄各30克,生牡蛎20克,花粉、石斛、糯稻根各15克,知母12克,浮小麦30克,甘草6克。
水煎服。
2、单方验方甘百栀地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处方:炙甘草9克,浮小麦30克,大枣7枚,炙百合12克,生地黄15克,首乌藤18克,鸡子黄2个(分冲),栀子6克,淡豆豉12克,莲子心3克,郁金12克,石菖蒲9克。
水煎服。
痰热内扰型【证见】精神、行动、饮食皆失常态,头痛而胀,心中懊脓,卧寝不安,面红,舌尖红。
苔薄黄微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3、主方黄连温胆汤(孙思邈《千金方》)加减处方:黄连10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竹茹2克,枳实9克,茯苓12克,知母10克,瓜蒌仁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
头痛者加菊花12克;热盛伤阴者加百合、生地黄各20克。
4、单方验方除痰安寐汤(许成吉等《中国当代名医名方精选》)处方:北柴胡、法半夏、炙青皮、枳实、龙胆草、栀子各10克,淡黄芩、竹茹各12克,制南星6克,珍珠母60克(先煎),礞石30克(先煎),合欢皮15克,夜交藤、葛根各30克。
水煎服。
★心肺气虚型5.主方甘麦大枣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合生脉散(李杲《内外伤辨惑论》)加减处方:浮小麦30克,大枣5枚,党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百合20克,茯神15克,酸枣仁12克,龙齿(先煎)30克,甘草6克。
水煎服。
在使用偏方的时候一旦出现不良症状,请立即停用,并到医院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以确保万无一失。
以上便是本文叙述的几种针对百合病的偏方,在治疗时应该注意的是患者尽量放松心情,积极地心态对于治疗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中医医案——百合病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百合地黄汤加味治愈百合病病案:刘某,女,12岁。
初诊:1974年10月3日。
主诉及病史:高热之后,日晡低热,延来半年有余。
诊查:口苦溺赤,情绪时静时躁,神志恍惚,意欲食而不能食,寤而不寐,脉象微数,口干舌燥。
辨证、治法:此百合病也。
拟百合地黄汤加味。
处方:百合15g 生地12g 制玉竹12g 蒿梗10g 炙草10g 炙白薇10g 炒知母10g 地骨皮10g 炒谷芽12g 淮小麦15g 红枣15g 二诊:进前方药5剂后,低热已除,烦躁较宁,寤寐略安,胃纳渐振。
拟原方药再进4剂。
三诊:寤寐已安,纳谷亦香,口苦口干已愈,精神日趋正常。
拟前法加减。
处方:制玉竹12g 炙白薇10g 淮小麦30g 炙草6g 地骨皮10g 生白芍10g 蔓荆子10g 茺蔚子10g 炒天虫10g 白芷4.5g 白蒺藜10g 5剂按语本证为大热伤津,心肺阴虚,心阴不足则神不明,出现精神恍惚;肺阴内损,百脉受累。
《金匮》云:“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由于阴虚日久,必生内热,故有口苦、溺赤、脉象微数等热象。
百合地黄汤加玉竹、知母,增强生津之力;地骨皮、青蒿、白薇以除虚热,红枣、小麦养心神,炙草、谷芽和胃以生津,故连服9剂,病情基本好,14剂则津复热除,精神复平。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240,盛循卿医案。
盛循卿,1917年生。
浙江省杭州市人。
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初受业于杭州名中医杨仰山先生门下,复得皖五世儒医汪清白先生精心传授,凡医籍经典,皆悉心研习,博汲精要。
弱冠时尽得师传,旋于杭城悬壶设诊。
每每扶危救厄,屡起沉疴;且免费义诊,赠药于贫病者,自此远近闻名,医誉鹊起。
解放后,致力于卫生保健事业,为浙江省和杭州市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临床对中医内科、儿科殊有研究,更善于将仲景学说灵活施用;对四逆散古方的应用阐发,造诣尤深。
百合病治验
【 1 】 常章富. 中药学专业 知识 ( 一) 【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 ,
2 0 1 4: 3 4 . (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4 — 1 5 )
百合 病 治 验
胡明殊
( 原平市长梁沟镇卫生院 , 山西 原平 0 3 4 1 1 6 )
百合病始见于《 金匮要略》 , 张仲景 以百合为主药治疗此病 而命 名该病 。本病 可见 于发生热病之后 , 亦可 因情志不遂或惊
阴的腹满时痛 。在桂枝辛甘通 阳功效 的基础上 , 配合 芍药酸甘 益 阴及活血和络的功效 , 达到柔肝、 缓急止痛作用。 于五苓散 中: 桂枝在此方剂 中辛温 , 人膀胱经 , 不仅解 太阳
之表 , 更 大的作用是 助膀 胱气 化以利水 。虽 然本 方剂的君药为
桂枝配伍 附子 有温经通脉 , 利关节 功效 ; 桂枝配伍 炙甘草有 补 心助 阳功效 ; 桂枝配伍枳实、 薤 白有通 阳散结功效。 桂枝 中的多种化学成分 从一定意义上便是一个小复方 , 对 相应的证候有 双向调节作用。 比如 , 桂枝 可以对伤寒表虚证起 发汗解表功效 , 也可 以对 营卫不 和的 自汗有 止汗功效 , 表现 出
现代 中药 学对 桂枝化学成分的解析 已显示 , 桂 枝中多种独
有的化合 物是其多种 功效 的物质基础 , 在此基 础上桂枝 的临床 药用也扩展到冠心病 、 心律失 常、 风湿性心脏病 、 肝 气郁 滞横逆 及植 物神 经功 能紊乱等疾病 。 中药桂枝 的配 伍药用是 临床不断探 讨的课题 , 科学 、 严 谨 的实践探索 和分析总结 , 使桂枝 的临床 应用丰 富、 灵活、 有效 ,
恐而成 , 临床表现 以精神恍惚不定 , 饮食 和行 为功能 失调 , 证象
3百合病
病因
大病之后正虚,营卫气血失调,余邪留连,百脉不和
情志所伤 误用用汗、吐、下,致使气阴虚损 房劳过度
病机:心肺阴虚内热
“百脉一宗,悉致其病”——由于心主血脉, 肺主治节而朝百脉,故心肺正常,则气血调 和而百脉皆得其养。如心肺阴虚成病,阴虚 而生内热则百脉俱受其累,证候百出。
证候
辨证:湿热浸淫,邪毒内盛。治则:清热利湿,凉血
解毒 方药:赤小豆当归散加减。当归15克,赤小豆30克, 升麻12克,生地15克,木通7克,竹叶12克,甘草3克, 栀子9克,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服上方7剂后,舌面及阴茎溃疡消失,自觉周身 发热已除,精神好转,小便转清,已无明显不适,舌 红少苔,脉沉弦,嘱原方再服六剂,以图巩固。
病案
王某,女,13岁,1960年4月15日在看解剖尸体时受惊
吓,随后因要大便跌倒在厕所里。经抬到医院治疗, 据代诉查无病,到家后颈项不能竖起,头向左右转动, 不能说话,问其痛苦,亦不能答,曾用镇静剂二日无 效,转来中医诊治。患者脉浮数,舌赤无苔,无其他 病状,当即从“百合病”处理,用百合七枚,知母一 钱五分。服药一包后,颈项已能竖起十分之七,问她 痛苦亦稍知道一些,左右转动也减少,但仍不能说话, 再服一剂,颈项已能竖起,不向左右转动,自称口干 燥大渴,改用瓜蒌牡蛎散,服一剂痊愈。
又添夜间盗汗、梦遗,舌尖微红,苔薄白,脉虚数。
患者不堪其苦,精神恍惚,善言谈。投百合地黄汤原 方:百合40克,生地35克。停用其他药物,并嘱条畅 情志,避免精神刺激。4剂后,第九天前来致谢:“服 药后第三天开始症状缓解,日渐好转,现已十去七 八。”效不更方,考虑生地多服可致便溏,减量为百 合30克,生地20克,加甘草15克补中气,再服2剂而愈。 随访4年,未复发。
治疗百合病的几种小秘方
治疗百合病的几种小秘方
喜欢百合花吗?它花姿雅致,叶片青翠娟秀,茎干亭亭玉立,感觉是那么是名贵,的确如此,再加上百合的功效,百合真的不可小看。
我们看百合治疗百合病。
百合病以神志恍惚、精神不定为主要表现的情志病。
因其治疗以百合为主药,故名百合病。
或谓百脉一宗;其病举身皆痛,无复经络传次,而名百合。
起于伤寒大病之后,余热未解,或平素情志不遂,而遇外界精神刺激所致。
:以下小方供大家参考:
1治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七枚(擘),知母三两(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渣;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渣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百合知母汤)
2治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七枚(擘),鸡子黄一枚。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升,去渣,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百合鸡子汤)
3治百合病下之后者:百合七枚(擘),滑石三两(碎,绵裹),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绵裹)。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升,去渣;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升,去渣后,合和重煎,取-升五合,分温服。
(滑石代赭汤)
4治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七枚(擘),生地黄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升,去渣,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
(百合地黄汤)
5治百合病变发热者:百合一两(炙),滑石三两。
上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百合滑石散)。
百合病方证与临床_金匮要略_方证与临床系列之四
【金匮方证】百合病方证与临床———《金匮要略》方证与临床系列之四徐光星1 何若苹2 何 任1(指导)1 浙江中医药大学何任中医研究所 浙江杭州3100532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杭州310009关键词 百合病 金匮要略 病证 方剂 临床 百合一病,首由《金匮要略》所命名,即所谓“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细察其病因病机,乃伤寒热病,或它疾误治失治之后,余热未清,或平素情志不遂,遇外界精神刺激,致心肺阴虚,内热躁扰,神明主宰无权,治节施行失利。
其证治方药,《金匮要略》共载9条原文, 7首方剂[1]。
现对百合病方证予以统贯论述。
1 病证原文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
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鸡子汤主之。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百合病渴不差者,栝蒌牡蛎散主之。
百合病变发热者,百合滑石散主之。
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
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2 病证解析综读以上诸条原文,可知《金匮要略》所论之百合病,乃是人体心肺阴虚、内热躁扰、神明主宰无权、治节施行失利而导致的疾病。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心肺阴虚,内热躁扰,主傅失权,则百脉皆病。
其症候表现,神明失主,治节不行,则可见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等症;阴液亏虚,内热躁扰,则可见口苦,小便赤,其脉微数等症。
老中医治疗百合病医案大全
老中医治疗百合病医案大全医案一田某,男,40岁,小学教师,住山东省威武县城西小田庄。
初诊:1946年夏主诉:神志异常半年多(其子代诉)。
病史:患者教书多年,由于文化水平低,白天在校教书,晚上在家求教于兄长,现学现教。
近3年来学生求知心切、老师的文化水平赶不上学生的需要,思想负担加重,又要竭力学习,渐至精神异常,有时说话很自然,有时语言迟钝。
饮食时多、时少、时不用、时能自食、时不能食。
生活有时能自理,有时不会自己起床,不会穿衣。
半年来,经医不少,服药很多,从未见效。
治疗经过:所用处方很多,一一阅过,不外乎资寿解语汤、香砂六君子汤、孔圣枕中丹、健忘散之类。
现在症状及治疗:无人时患者能自己行动,有人时则不能。
饭送到跟前,既不说话,也不吃饭,送饭人退后,自能饮食。
面无表情,也不应答,犹如痴呆状。
坐待半时许,自言其口干苦,家属捧茶放在桌上,患者不会自饮。
此即“欲卧不得卧,欲行不能行,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诸药不能治,身形如和”,舌质绛苔薄白无津,脉微细而数。
小便黄赤,断定是百合病无疑,给以百合地黄汤配以小柴胡汤治之。
处方:百合30克,生地黄15克,柴胡10克,党参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麦冬12克,甘草6克,知母12克。
水煎2次服,先服3剂。
复诊时能以摇头或点头作表示,能自诉其口干苦大减,脉数稍减,遂去小柴胡诸品,守方继服3剂;三诊时,能自诉其病情和原因,遂改用天王补心丹常服,以理善后。
【按】百合病比较少见,症状不一,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癮病”,即“歇斯底里”。
可因大病差后,余热未尽而消耗阴液所形成,也可由于七情六欲所伤,津液亏损所导致。
此因劳心过度,消耗阴液,得病半年,久治不愈,阴液亦耗,阴虚生内热,故口渴干苦,尿赤,脉微数。
“见于阴者,以阳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救之”,故用百合润肺清心,益气安神,又加生地黄益心阴,清血热,借麦冬滋阴养液,生津止渴,并能通行十二经脉以润五脏,还配以养阴清热、除烦止渴的知母,兼利小便。
百合病(地黄汤,知母汤,滑石代赭石汤,鸡子汤,洗方,栝篓牡蛎散
百合病(地黄汤,知母汤,滑石代赭石汤,鸡子汤,洗方,栝篓牡蛎散“百合病”的命名与祖国医药从单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有关。
因百合治疗这种病有效,故以百合来命名。
其最早载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历代中医学家也有阐述,认为“百合病”是血热留滞,损伤心肺之阴而损及百脉,其症状有精神恍惚、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食欲时好时差以及口苦、尿黄、脉象微数等。
该病多由于外感热症后余邪未尽,复由阴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或由于情志不调、七情内伤、神不守舍等引起。
治疗需分别阴虚内热、痰热内扰、心肺气虚等类型辨证施治,常用百合为主药,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在此基础上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百合地黄汤组成】百合7枚(擘) 生地黄汁200毫升【用法】以水浸洗百合一宿,去其水;再以泉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滓;入地黄汁,煎取300毫升,分温再服。
中病勿更服。
服后大便色黑如漆。
【功用】滋阴清热。
【主治】百合病,阴虚内热,神志恍惚,沉默寡言,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时而欲食,时而恶食,口苦,小便赤。
百合地黄汤出自<金贵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由百合7枚(18 g)、生地黄汁18 g组成.其功效:养心润肺,凉血清热.主治:百合病心肺阴虚内热证.用方指征:精神恍惚,默默不语,忧郁喜静,坐卧不安,烦躁不宁,饥不欲食,口苦舌干,小便黄赤,苔薄黄,脉微数、细数.传统方义认为:百合清心润肺补虚,生地清热凉血滋阴,为治疗百合病代表方剂.而现代新识认为:百合病症状复杂,以神志表现为主,病机复杂,以阴虚为主,故其治疗宜清淡平补,不宜峻补滋腻.百合地黄汤是百合病主方,现代临床常与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温胆汤同用,治疗神经官能症、自主神经紊乱、癔病等,并就其清心肺、养阴液之功而随证用于多种疾病中百合地黄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百合30g 生地黄30g以上先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200ml,煎取lOOml,去滓,内陆黄汁,煮取150ml,分温再服。
百合病证治琐谈
百合病证治琐谈百合病首见于《金匮要略》。
本病是以心肺阴虚内热为主要病机,临床以精神恍惚、言行不定、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为主症的病证。
百合病既可发于热病之后,亦可由情志不遂,郁而化火,以致阴虚内热而发病。
治以养阴清热,润养心肺为大法,百合地黄汤为代表方。
因用百合可治疗此病,且常有良效而得名。
百合病常见于临床医学所说的癔病、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清代医家陈修园提出:“此病最多,而医者不识耳。
”徐灵胎说:“此等症,病后得之者甚多,医者不知,多方误治,以致病气日深,不可救疗,始终无一人能识之者,遍地皆然也。
”已故名医程门雪先生也曾提出:“百合病非但有,而且并不少见。
”显然,识证是百合病证治第一要义。
病因病机一(一)病因有关百合病病因的论述较少。
《金匮要略》只述百合病证治,未阐述病因。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概括为以下四方面。
1.病后所生病后伤正,正虚发病。
伤寒虚劳大病之后,人体正虚,营卫气血失调,余邪留连,百脉不和,变成此病。
此时百合病犹如当今之感染后失调综合征。
2.情志所伤情志所伤,气机郁结,化热伤阴,内扰心神。
赵以德在《金匮玉函经二注》中提出,该病多因“情欲不遂,或因离绝菀结,或忧惶煎迫”所致。
清·吴谦等人以及近代医家曹颖甫亦有相似的论述。
3.误治伤正外感病治不得法,损伤正气,耗损阴液,脏腑失调,心神失和。
误治伤正较之外感与情志损伤,尤为重笃。
盖因误治之害有伤正与助邪两端。
4.房劳所伤房劳过度,伤正扰神,阴液受损,心神失养,形神失和。
日本医家饭田鼎在《金匮要略方论考证》中说:“盖百合病者……房室过度之所致。
”《伤寒论》有热病瘥后劳复之证治,值得临证参考与借鉴。
百合病主要是由外感热病所致,这对借助热病理论与临证经验来理解百合病病机及论治大有裨益。
外感病后,正气特别是阴液受损,阴虚热结是其主要病机。
当然,不能据此而排除情志、误治等因素所致的百合病。
(二)病机1.病涉心肺,损在气阴心肺受邪,气血被扰,心主血脉、肺司宣降功能失常,气机不和,引发诸症。
经方:百合洗方
经方:百合洗方百合洗方【原文】百合一斤,水一斗,渍一宿,洗身。
洗后食煮饼,勿以咸豉也。
【作者】张仲景【出自】《金匮》【金匮】1、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组成】百合【应用】1、肺结核,症见咳嗽、胸痛,夜间加重,痰白量多,面部红润,脉数者,可用麦门冬汤降火逆,加竹茹以清络脉之热。
肺结核空洞,是指空洞合并出血者。
症见咳嗽、胸痛,咯血量多,面色萎黄者,呼吸道隔离,麦门冬汤加竹茹,去粳米加蜂蜜,以清热止血(不去半夏者,是肺气以降为顺)。
服药后若见巩膜白净者,为血止而预后良好;若服药后巩膜仍晕黄者,为肺有热,仍有出血可能。
肺结核是结核病中最常见的,是一种慢性缓发的传染病。
症见咳嗽、痰多、发热,彻夜难眠,脉数等。
袓国医学认为是肺阴不足,阴虚生内热。
肺热叶举,故咳嗽;肺为水之上源,肺气不降,故痰多;脉数为内有热;因咳嗽夜间加重,故难眠。
百合洗方滋补肺阴,肺阴得补,其热自息;肺气得降,各症自愈。
肺结核为慢性疾患,故本方应多吃为好。
肺结核非活动期,袓国医学称为肺痨。
若症见盗汗、干咳无痰、脉不数或脉细弱无力者,黄芪建中汤。
若咳重者加半夏以降之,以其肺以降为顺;面浮肿者,加杏仁以宣之;胸痛者是胸气结,加全瓜蒌以开胸中之痰结。
【比较】1、百合病证方治表百合地黄汤非汗吐下百合病久病,欲食不食欲卧不卧欲行不行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溺赤,诸药难治,得药吐利如有神灵。
汗后百合病表病大发汗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百合知母汤下后百合病误下或大下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百合滑石代赭汤吐后百合病误吐或大吐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百合鸡子汤百合病病渴百合病月余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栝蒌牡蛎散百合病发热百合病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本不发热,今变发热者百合滑石散。
经方应用之百合地黄汤医案
经方应用之百合地黄汤医案导读百合病的正治法。
百合病发病后虽然经过一段时间,但没有误治,其临床表现和发病初期一样,如同本篇首条所述,病机仍属心肺阴虚内热,故用百合地黄汤养心润肺,益阴清热。
方中百合甘寒,清气分之热;地黄汁甘润,泻血分之热。
如同陈灵石所说:“皆取阴柔之品,以化阳刚,为泄热救阴法也。
”泉水下热气,利小便,用以煎百合,增强其清热之效。
百合地黄方组成:百合七枚(擘)生地黄汁一升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萍,内陆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中病,勿更服。
大便当如漆。
方义:方中百合色白入肺,养阴而清气分邪热;生地黄色黑入肾,益营而清血分邪热;泉水寒凉清热利小便。
三味相伍,以使气血得治,热退阴复,百脉因之调和,病自愈矣。
临证要领(1)临床病证千差万别,最主要的就是抓住辨证论治这一基本原则。
原文所讲“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讲的就是这一治疗原则。
换言之,虽经吐、下、发汗,但病形仍如初者,也应使用百合地黄汤,即“有是证,用是药”。
(2)临床治病应根据服药后的病情变化决定治疗时间的长短。
原文在服百合地黄汤后提到“中病,勿更服”,旨在告诫医者中病即止,“勿使过之,伤其正也”。
当然,对于一些慢性疾病,为防止病情反复,中病后适当守方,也是需要的。
(3)服生地黄后易引起泄泻,且大便色黑。
临床医生应该把这种情况事先告诉患者,使患者有思想准备,配合治疗。
医案举例01百合病患者,男,50岁。
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一月来时寒战,时发烧,时昏睡,时惊叫,时而能食,时而汤水不能下咽,大便硬,尿如血水,涓滴作疼,经县医院检查,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及慢性肾盂炎。
作者认为本例患者证候颇与“百合病”相似,用百合地黄汤治疗,日服一剂,十天后病情好转,再用瓜萎牡蛎散加减出入,服药30余剂后,诸症消失,至今六个月,一切情况良好。
(《中医杂志》1965;11:21)02植物神经失调杨xx,女,54岁。
百合病1例治验
百合病1例治验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异治》篇中首次提出:“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
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
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
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
如有神灵者,而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是病邪少虚多,属阴虚内热之症。
治以补虚清热,养血安神的“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等为主要方剂。
因其主药为百合,故名百合病。
或谓百脉一宗、其病举身皆痛,无复经络传次,而名百合。
2012年4月11日,余接诊一精神抑郁症患者,其脉症颇合百合病症。
余即按其方治之,竟获良效,现报导如下:李××,女,47岁,阳平镇窑底村人。
2009年,患者因胆结石作过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
2011年患者又因腹胀、呕吐、大便秘结在市某三甲医院以机械性肠便阻合并巨结肠作了结肠切除吻合术。
术后第四天,因情绪异常、心慌、口干、坐卧不安不能进行正常输液而转入某精神病院(三甲)。
住院数日后出院,出院后患者一直以腹胀不舒、便秘、腹泻、胸腹烧灼难忍、失眠惊恐、乍寒乍热,甚至觉得自己连累家庭而悲观厌世,曾先后在本地多家医院以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精神焦虑、抑郁症等住院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2012年4月11日,是患者在市某三甲医院精神科出院后的第3天,又因其胸腹灼烧难忍、烦躁不安、面赤、口渴多汗、心慌失眠、腹胀、口苦无食欲、乍寒乍热、默然不语、小便短赤、大便时干时稀、情志恍惚来我室门诊诊疗。
接诊后,我详细查阅了患者带来的病历,得知她目前继续口服盐酸文拉法辛胶囊、阿米替林、丁螺环酮、佐匹克隆片、硝塞西泮片等药。
按理说这些抗抑郁药和镇静催眠药应均是有效的,可是为什么患者依然诸症乱生,痛苦不堪呢?除过口服上述药物治疗,还是否有其他方法可治。
我心中暗自沉思,该患者适值更年期,近年又连续两次手术,术后耗气伤津,气阴未复;情怀不畅、气郁不舒、郁久化热、热灼津伤、遂导致其虚火上浮,胸腹烧灼、口渴多汗、口苦溲赤;阴血不足、难以养神、神不安而心慌失眠;形神失和,查无大病而默然不舒。
『名医经验』仝小林教授应用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验案
『名医经验』仝小林教授应用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验案百合地黄汤和百合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为治疗百合病的有效方剂。
仝小林教授善合用此方治疗口腔溃疡、失眠、围绝经期综合征、抑郁症等病证。
临床辨治以“症一证一病”结合的辨治策略为指导,经方新用,扩大经方的临床运用。
现拾取验案1则.通过阐述仝小林教授应用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治疗百合病的经验。
解析其辨治策略,以供同道参考。
1病案李某,女性,57岁。
2009年6月10日就诊。
主诉:口腔、口唇黏膜反复溃疡3年。
现病史:2006年因生气,食辛辣后出现口腔、口唇黏膜溃疡反复发作2月,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扁平苔藓”,给予维生素B12、维生素C、秋水仙碱、口炎清、白芍总苷治疗,黏膜溃疡仍反复发作,每因食刺激性食物发作,自服阿奇霉素后可缓解。
因口腔溃疡疼痛难忍,不能食硬物及热食,常年以流质饮食为主。
刻下症:口腔、口唇黏膜溃疡、疼痛,牙根酸痛。
左侧头面时有窜痛,每于生气时反复发作。
畏寒、时有汗出,五心烦热,心烦易怒,时有胸闷气短。
呃逆,饮食可,咽干,二便可,眠差,多梦。
时悲伤欲哭。
晨起咯黄痰。
舌干少苔,根部苔黄,脉弦。
既往体健,孕7产1,55岁绝经。
中医诊断:百合病,阴虚燥热证。
西医诊断:扁平苔藓。
处方:生百合30 g,生地黄30 g,知母30 g,黄连15 g,牡丹皮30 g,炒枣仁45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009年6月24日),服上方14剂,口唇黏膜溃疡疼痛减轻,牙根酸痛减轻,已能进米饭、葡萄等稍硬食物。
左侧头面窜痛减轻,心烦易怒减轻。
遇冷则双足抽筋,无五心烦热,仍胸闷气短,晨起咯黄痰。
二便调,纳可,眠差,夜间易醒,余无不适。
舌干,舌苔根部黄,底瘀,脉弦数。
处方:上方加重生地黄120g,酸枣仁120 g,加五味子9 g。
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效不更方,后以上方为基础方加减,门诊随诊。
2009年8月5日复诊,口腔溃疡明显好转,现仅左侧颊黏膜处有一直径0.5 mm左右溃疡,仍牙根酸软,能进馒头、脆饼干等食物。
百合病(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
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百合病1 范围本《指南》提出了百合病的诊断、辨证、治疗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百合病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百合病是一种神志失常类神志病。
临床以精神恍惚,萎靡,自言自语,行卧、饮食、寒热均不能自主为主要特征。
相当于西医的“癔病”、“伴随感染性疾病的神经症”等。
3 诊断与鉴别诊断3.1 诊断要点3.1.1临床表现精神症状明显,患者主诉较多,但无客观体征可查。
在出现精神恍惚,默默无语、欲行不能行、欲卧不能卧,如寒无寒、如热无热,食欲时好时差等莫可名状的自觉症状。
3.1.2 辅助检查头颅CT、MRI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对本病的诊断有参考作用。
3.2鉴别诊断百合病当与郁病、不寐、脏躁、卑惵、狐惑病作出鉴别。
4 辨证4.1阴虚内热证精神、饮食、行动有异于常人,时欲卧而不能卧,时欲行而不能行,时自觉发热,口苦、舌红、小便短赤,脉微数。
4.2痰热内扰证精神、行动、饮食皆失常态,头痛而胀,心中懊憹,卧寝不安,面红,舌尖红,苔薄黄微腻,脉滑数。
4.3心肺气虚证精神、行动、饮食皆若不能自主,自汗、头昏、短气、乏力,少寐或多寐而睡不解乏,舌淡、有齿痕、脉弱,寸脉尤甚。
5 治疗5.1 治疗原则百合病的临床表现复杂,辨证时,应掌握本病恍惚迷离,不能自主的特点,四诊中细微,于无定中求“一定”,始能临变不惑,抓住重点。
知常达变,分清阴阳虚实。
5.2 分证论治5.2.1阴虚内热证(推荐级别D)治法:清心润肺。
主方:百合地黄汤(《金匮要略》)加减。
常用药:百合、生地黄、煎以泉水。
加减:渴者,加天花粉、生牡蛎;发热伴尿赤者,加知母、滑石、淡竹叶、鲜芦根;虚烦不安者,加鸡子黄。
5.2.2痰热内扰证(推荐级别B)治法:清化痰热。
主方: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常用药:苇茎、桃仁、冬瓜子、薏苡仁。
加减:热盛者,加知母;心中懊憹者,加栀子、淡豆豉;卧寝不安者,加磁石,珍珠母;头痛,者加川芎、桑叶、菊花;阴虚夹痰热者,百合。
《金匮悬解》百合病——百合类汤
《金匮悬解》百合病——百合类汤百合二: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百合七枚知母三两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百合之病,即其溺时头痛观之,是病在气分也。
主气者肺,肺朝百脉,百脉之气,受之于肺,一呼则百脉皆升,一吸则百脉皆降,呼吸出入,百脉关通,是以肺病则百脉皆病。
肺气清明,则神思灵爽,甘寝饱食,肺气不清,则郁闷懊憹,眠食损废矣。
是宜清肺,肺气清和,百脉自调,而其由来非一,则用法不同。
若得于发汗之后者,是汗亡肺津,金被火刑也。
百合知母汤,百合清肺而生津,知母凉金而泻火也。
1从百合知母此二味药,则知百合病,是肺病热燥。
发汗解表,亡津肺燥也,肺燥失敛,相火上炎,则肺金郁热也。
百合生津而润燥,知母清火炎之肺热。
百合病,不是温病阴虚,也不是虚劳内热,就是外感杂病之类证。
肺中之“邪”,过汗之燥,火炎之热也,皆因汗而来。
附;《金匮要略今释》言,《千金》作已经发汗之后更发者,《外台》作发汗已更发者,下二条皆仿。
又言,此案治病处方,视当前之证候,不凭已往之经过,此仲景之法也;今于百合病云,发汗后者知母,下之后者滑石,吐之后者鸡子黄,但凭已往之经过,不问当前之证候。
余论;汗法亡津,肺燥火炎;下法药寒,伤中湿盛,胃逆火炎;吐法伤肺胃之津,故不问当前之证而凭已往之经过。
法不同则伤不同,故师言由来非一,则用法不同。
现在百合病少了,发汗少了,汗后在汗更少了。
百合病象,区别于白虎人参汤。
病理不同但也相近,外闭内滑,肺胃热燥也,表解之后,白虎人参证。
百合三: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百合七枚滑石三两代赭石如鸡子大上,先以水洗百合,浸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石,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服。
百合病,得于下之后者,是以下伤中气,湿动胃逆,肺郁而生热也。
百合病临床探微
失。笔者 用百合地黄加味 汤治疗该 患者 ,只于原 方中去 胆 星 加 灵磁 石 2 g先 煎 7帖 而成 ,后 追 服 7帖 而愈 ,是 0
痛,心悸胸闷 。④ 多发生于热病之后或其他疾病之后 , 性格多疑善虑 。切不可单凭 一些变幻莫测 ,有 如鬼神 驱 使之症即诊为百合病 。 前学 皆以心肺 阴虚有热 为其病机特 点 , 故养心肺之 阴、清气分之热 为其 正治法 。笔者认 为这 类患者 除心肺 阴虚有热外 ,常伴有痰浊上扰 ,胆 胃不和 ,气郁血滞 。 患者平素 常多疑善虑 ,气机 抑郁不舒 ,郁火 内生 ,一则 炼津为痰 ,一则损伤心肺之 阴 ;阴血 不足 ,心胆 自怯 , “ 骤尔触惊 ,神 出于舍 ,舍空痰入 ,神不得 归 ”( 增补 《 评注柳选 医案》 , ) 故尔惕惕不安 , 神思恍惚 , 坐卧不 宁; 阴虚生 内热 ,故见尿黄 ,脉微数 ;痰扰清 空,可见头 昏 头痛 ;胆 胃不和 可见 口苦 、纳谷不馨 ;气 郁血 滞可见 心 悸胸 闷。据 此拟法养 阴清 热 ,化痰 宁神 ,清 降胆 胃,调 气和血 ,以百合地黄 汤合温胆汤加 减化裁 ,制百合地黄 加味汤 ,方药 组成 :百合 2 g 0 ,生地 黄 1g 2 ,法半夏 6 , g 陈皮 6 ,茯苓 l g g O ,灵磁石 2 g先煎 ,胆 南星 lg 0 O ,郁
金 lg O ,当归 1g 2 ,丹参 1g 2 ,柏子仁 1g 0 ,酸枣仁 l g O, 甘草 5 。方 中重用百合 ,取其性味 甘淡 ,调补肺 阴 , g 清其虚热 ;生地黄养 心阴,清血热 ;柏子仁 、酸枣仁 养
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 能食 ,常默默 ,欲 卧不 能
卧 ,欲 行不能行 ,饮食或有美 时,或有不用 闻食 臭时, 如寒无 寒 ,加热无热 ,口苦 ,小便赤 ,诸药不 能治,得 药则剧吐利 ,如有神灵者 ,身形如 和,其脉 微数 。 百 ”“ 合病 ,不经吐 、下 、发汗 ,病形如初者 ,百合地 黄汤主 之。 ”概括 了百合病 的病机 、临床表现及 治疗方药 。
百合地黄粥 专治百合病
龙源期刊网 百合地黄粥专治百合病作者:吴大真来源:《饮食科学》2013年第01期一些人在重感冒痊愈后仍会精神恍惚、浑身软弱无力、没有食欲,这是感冒后人体阴阳还没调理平衡、阴虚内热所致,中医上称此症状为百合病。
百合病,顾名思义是由百合命名的,治疗这种病必不可少的就是百合,而百合地黄汤是上上之选。
百合地黄汤是很老的方子,在《金匮要略》《伤寒全生集》中都有记载。
方剂组成及做法是:百合7枚,生地黄汁1升。
将百合用水泡1晚,第二天倒掉水,再加入清水400毫升,煎取至200毫升,去掉残渣;加入生地黄汁,煎取至300毫升。
温服,每日1剂。
有些人吃药时总喜欢多吃几副,希望让病好彻底。
但在服用百合地黄汤时一定要注意,病症除去了,要立刻停药,不能再服。
因为生地黄是大寒之药,多服容易导致脾虚、腹泻。
另外,服此药时也不要吃一些生冷、辛辣的食物,忌油腻。
百合色白,入肺经,具有安心补神的作用,能清除肺中积热,滋阴润燥;地黄色黑入肾,可以清除气血中的热毒,让人体清爽。
百合、生地黄合用,可清热凉血,治疗百合病的效果非常不错。
人们喝百合地黄汤后,有可能排便次数较多,而且大便呈现黑色,这正是汤药发挥作用,体内热毒下排的表现。
除了地黄汤外,百合地黄粥也是中医上应用得比较广泛的一个药膳。
做粥的原料包括百合30克,生地15克,枸杞子12克,枣仁10克,粳米100克。
将百合、生地、枸杞子、枣仁水煎取汁,加入粳米煮粥。
每日可服用两次,记得一定要在温热时服用。
实际上,百合病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像抑郁症、神经衰弱等都可以归入它的范畴。
只要在表征上有精神不安,好似魂不守舍的;行动上有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的;食欲或差或好无常的,而且常伴有口苦、尿黄者,都可服用百合地黄粥或百合地黄汤。
对于女性朋友而言,如果正处于更年期,有潮热出汗、心悸、情绪不稳以及月经紊乱或停经表现时,也可以考虑服用百合地黄粥。
百合病
《证因(七枚)、知母(三两)。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滑石代赭汤
百合(七枚)、滑石(三两,碎绵裹)、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绵裹)。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百合鸡子汤
百合(七枚)、鸡子黄(一枚)。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沬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百合地黃汤治疗百合病(神经官能症)医案
百合地黃汤治疗百合病(神经官能症)医案
本方是治疗百合病的主方,方中用百合润心肺,安心神;生地黄养心营,清心热;更以泉水煎汤以利小便而下热气,合用以治心肺阴虚有热的证候,其临床表现分两类,一是阴血不足、神明失养而见默默不语,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食不能食,如寒无寒,如热无热;二是阴虚内热,而见口苦、小便赤、脉微数。
【案】百合病(神经官能症)
唐某,女,60岁,2009年9月24日诊。
因胃脘部不适兼心悸失眠,心烦懊侬十余年,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就诊。
每次发作均与情绪波动或感冒有关,且发作时四处求医均无效。
此次又因感冒后觉胃脘不适,似饥非饥,似痛非痛,肛门下坠欲便却解不下,欲进食却不能食,昏昏欲睡却睡不着,心慌心跳,莫可名状。
余初按神经官能症给予调节神经无效,后按脏躁给予甘麦大枣汤效仍不显,无奈辗转反思,经反复询问,得知患者发病十数年来,虽病情变化百出,唯口干、尿黄始终存在。
余恍然而悟曰:“此百合病也。
”遂书一方:百合30g,生地黄50g。
水煎服,2剂。
第3天患者丈夫来门诊说:此药疗效很好,已能吃能睡,请求再开3剂,服完药病即应手而愈。
按:此例患病十余年,更医几十人,均为初治尚效,再用无功,甚为棘手!笔者询知患者发病十数年来,虽病情变化百出,唯口干、尿黄始终存在,辨其病机为心肺阴虚内热,诊为百合病,投百合地黄汤5剂而愈。
本案足以说明,抓主症,审病机,找准关键环节,采取针对措施,不管何种顽症痼疾,均可迎刃而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方治愈百合病临床
百合病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病者,百脉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嗅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行如和,其脉微微。
”由此可见,百合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两方面:其一是阴虚内热引起的心神不安证候;其二是脾胃内伤所引起的饮食失调证候。
发病的基本原因热性病之后,阴液耗损,或余热未尽;或情志不遂,日久郁结,化火消灼阴液。
阴虚内热是其基本病机。
对百合病的治疗,《金匮要略》指出:“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治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治之。
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立方以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等,“皆取阴柔之品,以化阳刚,为泄热救阴之法也”。
临床所见,热病之后百合病较少见;情志不遂,化火伤阴所致百合病较多见。
笔者临床所见神经官能症、焦虑症、抑郁症等,但凡有百合病所述症状者,恒用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酸枣仁汤、甘麦枣汤加减,疗效满意。
患者,张某,女,66岁。
于2009年5月就诊。
自述两年多来心绪烦乱,纳食不香,心悸汗出,胆怯易惊,失眠多梦,腹胀纳差,大便时干时稀。
曾按焦虑抑郁综合征给予抗焦虑、抗抑郁药及中药、针灸等治疗,效果不好。
刻下症见:神清,忧郁,时而寡言少语,时而滔滔不绝,面色萎黄,形体较胖,脘腹胀满,纳呆,便溏。
舌质灰暗,少津,苔薄白,脉沉细。
证属阴虚内热,津亏气耗。
治以养阴清热,生津益气。
处方:百合15克,生地12克,知母30克,炒枣仁60克,川芎30克,茯苓30克,生甘草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砂仁15克,半夏30克,浮小麦30克,大枣12枚(掰)。
5剂,每剂以水16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200毫升,日3次。
并嘱逐步减少抗焦虑、抗抑郁药物用量。
5剂服完,胆怯易惊好转,失眠略有改善。
但大便较稀,并有腹痛。
上方加炒扁豆30克、沉香15克(后下),再服5剂,腹痛消失,胆怯明显好转,每晚可睡5小时,期间醒两次,但能很快入睡。
嘱停服抗焦虑、抗抑郁药。
效不方,宗上方加减60余剂,症状消失。
患者惧怕病情反复,坚持服至100剂,宛如常人。
随访半年,病未复发。
正所谓“合方治疑难”,本案患者性情刚烈,所愿不遂,郁火伤阴。
肝血虚则胆气怯,胆气怯突出表现为遇事惊怕,甚则不敢独居一室。
“肝藏魂”,肝血不足,魂不守舍,故不能寐,或寐而不安;肝气横逆,伤脾害胃,故出现纳呆腹泻。
以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养阴兼清气分、血分之热;以酸枣仁汤补肝血、敛肝气;以甘麦大枣汤补益心脾,安神宁心。
四方组合,共奏养阴、清热、补肝、健脾、宁心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