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司法鉴定概论

合集下载

司法鉴定概论第二版课程设计

司法鉴定概论第二版课程设计

司法鉴定概论第二版课程设计
1.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司法鉴定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介绍司法鉴定的概念、范围、原则、方法、程序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本课程将围绕司法鉴定领域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包括鉴定对象、鉴定技术、鉴定程序、鉴定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司法鉴定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司法鉴定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在司法鉴定领域的实际能力。

2. 课程内容
2.1 司法鉴定概述
2.1.1 司法鉴定的概念与特点
1.司法鉴定的概念
2.司法鉴定的特点
2.1.2 司法鉴定的作用和意义
1.司法鉴定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
2.司法鉴定在维护司法公正中的意义
2.2 司法鉴定的基本原则
2.2.1 法定原则
1.适用法律
2.遵循法定程序
3.遵循证明标准
4.遵循证据规则
1。

《司法鉴定概论》课件 (2)

《司法鉴定概论》课件 (2)

司法鉴定的局限性和挑战
局限性
司法鉴定可能受到证据不完整、技术限制、误判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挑战
司法鉴定面断提升鉴定能力 和技术水平。
司法鉴定的发展前景
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司法鉴定将继续发展并发 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公正和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司法鉴定概论》PPT课件 (2)
司法鉴定的定义
司法鉴定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和专门知识,由司法机关或者其他相关机构对争 议性的案件事项进行科学、客观、准确的技术论证和评定。
司法鉴定的分类
司法鉴定可以分为:刑事鉴定、民事鉴定、行政鉴定、婚姻家庭鉴定和经济纠纷鉴定等不同类型。
司法鉴定的目的和作用
司法鉴定的目的是为了查明相关案件的事实,提供科学依据和证据,保证裁 判的公正、公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的稳定。
司法鉴定的基本原则
司法鉴定需要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科学等基本原则,确保鉴定结果的可信性和可靠性。
司法鉴定的程序和方法
1
程序
司法鉴定的程序包括受理申请、审查材料、实施鉴定、出具鉴定文书等多个环节。
2
方法
司法鉴定的方法包括现场勘查、取证、技术分析、实验鉴定等,根据具体案件需 求灵活运用。
3
质控
司法鉴定的质控措施包括备案审批、技术评估、鉴定质量监督等,确保鉴定工作 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司法鉴定通论

司法鉴定通论

书评————《司法鉴定通论》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以及诉讼结构的调整、价值取向的变化和诉讼理念的转变,司法鉴定已不再被归为物证技术或者刑事侦查技术问题,也超越了作为证据获取手段或者侦查行为的范畴。

司法鉴定制度已经成为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诉讼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法律人才的需要,完善法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全面提高法律人才的素质,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根据高等院校的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计划,部分高校、科研部门和司法鉴定管理部门、鉴定机构的教授、研究人员、管理专家和司法鉴定专家编写了《司法鉴定通论》。

本教材的编写坚持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应用性,充分反应司法鉴定制度和司法鉴定技术、方法发展的新成果。

本书一共二十章。

下面我来叙述一下各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司法鉴定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司法鉴定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和基本属性以及司法鉴定分类结构和司法鉴定制度的基本功能,阐述司法鉴定在证据体系、司法制度中的基本地位。

第二章司法鉴定演变历史,司法鉴定最早曾染指证人证言和勘验、检查,随着司法体制、诉讼制度与证据制度的变迁渐自成为相对独立的制度。

世界各国将鉴定问题逐渐从纯技术的活动向技术与制度并重转化。

大陆法系国家在职权主义诉讼制度下形成了中立的司法鉴定制度;英美法国家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形成了专家证人制度。

我国司法制度在职权主义诉讼制度下形成了不完全同于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鉴定制度。

两大法系国家的司法鉴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互吸收和相互融合的趋势,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在改革中也不断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初步建立了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

第三章司法鉴定基本原则,本章主要是有关司法鉴定基本原则的内容。

司法鉴定的基本原则是司法鉴定立法、管理、实施和适用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是有关司法鉴定活动的指导思想。

这些原则主要包括依法鉴定原则、独立鉴定原则、客观鉴定原则、公正鉴定原则。

第四章司法鉴定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司法鉴定的基础理论和司法鉴定实施的科学基础。

司法鉴定概论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司法鉴定概论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精品文档第一章司法鉴定概述1、如何理解司法鉴定的概念?广义的司法鉴定是为诉讼、仲裁、调解、和解等多种争议解决过程中提供科学实证活动(即所进行的各种技术鉴定);狭义的司法鉴定(《决定》中所规定的)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中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比较共同点:二者均包含司法鉴定的实施主体、具体任务、基本手段、服务领域这些基本要素。

不同点:二者在司法鉴定服务的领域方面有宽窄之分,狭义的司法鉴定概念所服务的领域仅限于诉讼活动(诉讼活动包括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相关活动)。

2、司法鉴定的双重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司法鉴定是一种科学技术、专门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经验为诉讼活动尤其是为司法审判活动提供技术保障和专业化服务的司法证明活动,其本质是科学性和法律性的有机统一。

司法鉴定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其具有双重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司法鉴定活动②调整司法鉴定活动的规范③司法鉴定运作的权力配置④司法鉴定制度3、如何理解司法鉴定的基本性质与基本属性?基本性质:科学性和法律性的有机统一基本属性:司法鉴定作为一种法定证据,具有证据的一般要求;法律性(法定性)、中立性(独立性)、客观性(真实性); 别与其他证据的属性:4、如何理解司法鉴定的基本任务与具体任务?基本任务: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专门知识对诉讼活动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为诉讼活动和相关执法活动提供科学证据。

具体任务:目前,我国法律统一管理的司法鉴定的学科类别以及在诉讼活动中出现频率法医学鉴定;物证类鉴定;声像资料鉴定;较高的专门性问题所涉及的学科类别主要有:知识产权鉴定;会计司法鉴定;计算机司法鉴定;建筑工程司法鉴定研究对象主要包含哪些方面?5、司法鉴定的主要包含:司法鉴定法律规范、司法鉴定制度与理论、司法鉴定实践与技术。

6、如何理解司法鉴定与相邻学科间的关系?一、司法鉴定与侦查学侦查学:主要研究在刑事案件发生后,如何依法运用各类公开和秘密的专门调查方法查明案情、收集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行为人的刑事立法行为。

司法鉴定概论概述

司法鉴定概论概述

司法鉴定概论概述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司法鉴定的概念一、鉴定的一般概念是对事物进行审查、考核、评定、鉴别等活动的总称。

(对人、事物的审查评定;对涉及科技范围的专门性问题的鉴定)特点:对象和鉴定人的专门性;方法和形式的规范性(利用专门知识、专门技术手段,按照各自系统的鉴定标准和规范,对被鉴定对象的属性进行考察、比较和验证。

);鉴定结论具有权威性。

二、司法鉴定的含义是司法机关在诉讼活动中;按照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为了查清案情,指聘具备鉴定人资格的鉴定人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通过观查、对照、比对、验证等科学技术活动后作出的认定或判断。

特点:1.司法鉴定为诉讼中的有关鉴定;2.鉴定的决定权归司法机关享有;3.鉴定的程序由诉讼法专门规定(包括单独的法、法规);4.鉴定对象仅指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5.鉴定主体是具备鉴定人资格的自然人,不是任何机构和组织;6.鉴定所得出的鉴定结论是法定证据之一。

三、与司法鉴定相关概念(一)鉴定与检验检验的内涵不确定。

有时大于鉴定(作为技术手段);有时小于鉴定(作为鉴定手段);有时等于鉴定(作为鉴定结果)。

(二)鉴定与鉴别鉴定为法律术语;鉴别为侦察业务用语。

1.性质不同:鉴定制度由诉讼法规定,必须按法定程序公开进行;鉴别活动有由行政法规规定,有公开和秘密两种方式进行。

2.实施主体不同:鉴别为侦察员或技术员依据职权进行;鉴定是鉴定人受指聘而进行。

3.使用范围不同:鉴别仅为刑案侦查阶段使用,是为查找和确定犯罪嫌疑人提供线索和依据;鉴定使用于全过程。

(三)司法鉴定与物证技术前者包含后者。

属于从属关系。

鉴定对象范围不同。

(四)司法鉴定与非诉讼鉴定对象不同:重大责任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保险理赔;违法违纪案件中的证据。

适用程序不同:法规出处和规定不同。

使用的手段和方法相同。

第二节司法鉴定的种类与对象一、司法鉴定的种类(一)按诉讼类型分刑事鉴定;民事鉴定;行政鉴定。

(二)按机构性质分职权鉴定;中介鉴定。

1第一章司法鉴定概述

1第一章司法鉴定概述

司法鉴定中心概述:几个案例• 从孙志刚案件:死亡证明书和司法鉴定书结论完全不同 • 黄静案件(5次尸检6次鉴定) • 2005年全国人大首次专门立法,此前全国人 大、政协代表多次提出相关议案 • 邱兴华案件与奥迪轿车撞人案 • 司法鉴定举例:伤害案件,精神病鉴定,文书鉴 定,司法会计鉴定C e n te rofFo rens i cScience , ECUPL司法鉴定中心司法证明方式的变迁• 神证---- (水审、火审、油审、神誓、十字 架审判法、面包奶酪法) • 人证---- (我国古代相当时间内都以口供作 为证据之王为定案依据) • 物证---• 科学证据---• 司法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 窦娥冤的故事:窦天章,蔡婆,张驴儿父子,C e n te r of Fo rens i c Science , ECUPL司法鉴定中心•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打证据往往就是打鉴定,司 法鉴定常为社会热点(我中心多次在媒体上出现) • 司法鉴定常常成为案件中的关键点 • 也是司法实践人员感到颇为棘手的难点 • 作为法学生,尤其是刑事侦查专业的学生学习的 重要性(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立之后对侦查机关、 公诉机关、审判机关的要求会更高) • 学习关键在于把握程序、原理和学会运用这一证 据手段。

C e n te rofFo rens i cScience , ECUPL司法鉴定中心学习方式• • • • • 课堂讲授和讨论结合 讲授与自学结合(布置思考题) 理论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结合 电子信箱:sundaming@ 主要内容:近十个专题形式C e n te rofFo rens i cScience , ECUPL司法鉴定中心司法鉴定概论• • • • • • • • • •C e n te r第一讲 司法鉴定概念论 第二讲 司法鉴定历史论(简单) 第三讲 司法鉴定类别论 第四讲 司法鉴定主体论 第五讲 司法鉴定程序论 第六讲 司法鉴定方法论 第七讲 司法鉴定标准论(概述) 第八讲 司法鉴定管理论(专题) 第九讲 司法鉴定应用论(重点) 第十讲 司法鉴定资讯论(穿插讲解)of Fo rens i c Science , ECUPL司法鉴定中心第一讲 司法鉴定概念论• • • • • • • • • • • •C e n te r鉴定 司法鉴定 司法鉴定学 法庭科学鉴定 刑事技术鉴定 检察技术鉴定 法医学鉴定 司法医学鉴定 识别犯罪 侦察鉴定 咨询性鉴定 情况鉴定ofFo rens i cScience , ECUPL司法鉴定中心鉴定• 字义解释:– 鉴,仔细审视、察验或鉴别。

司法鉴定学

司法鉴定学

1司法鉴定作用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一)确定物的同一(二)认定客体的种属范围或种属异同(三)确定事件因果(四)确定事实的有无和真伪(五)查明证据的来源、出处(六)鉴定事实程度2专家证人、鉴定人、证人关于司法鉴定人诉讼地位的立法大体可以分为分立式和并合式。

(1)分立式:鉴定人与证人分立,两者是独立的诉讼参加人,其有独立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不区分专家证人与一般证人,大陆法系国家多采取分立式立法;(2)合并式:鉴定人归属证人范畴,无独立称谓的司法鉴定人。

英美法系国家多采取合并式立法,不区分鉴定人与证人。

通常鉴定人被规定为一种特殊的证人,即专家证人,专家证人出具的意见为专家证言,而其他证人则称为一般证人,专家证人与一般证人在司法实践中的诉讼权利、诉讼义务以及证据规则适用上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而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鉴定人与英美法系国家的专家证人在外延上并不完全相同,专家证人可能是司法鉴定人,也可能不是司法鉴定人,从一般意义上讲,把专家证人理解为鉴定人也并无不妨。

3同一认定理论内容、种属认定内容及其区别(1)同一认定:是指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熟悉客体特征的人,通过自身的能力或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在研究和比较先后出现的两个反映形象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是否出自一个或是否原属于同一整体物所做出的判断。

(主体、客体、目的、方法、判断活动)(2)种属认定:是指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了解客体特征的人,以物证检验所获取的科学事实为依据,对物证和留下物证的人或物的种类归属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

(3)区别:A.解决的问题不同。

同:先后出现的客体是否为同一个可以或者是否来源于同一整体种:一种物质或客体究竟是何种物质或何种类型,或者两种物质属性或来源是否相同。

B.对客体特征运用的要求不同同:在确定、使用共性特征相互进行判断的基础上,个性特征的综合能否反映物证的特定性则是同一认定结论的依据种:种属认定侧重比较、评断客体的共性特征,或确定物质的属性,个性特征在鉴定中只起到辅助作用;C.利用客体的差异进行排除的程度不同。

第一章 司法鉴定概论

第一章 司法鉴定概论

六、司法鉴定发展简史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 定》的主要内容
1.在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 2.在鉴定人与鉴定机构管理方面的改革 3.规定了司法鉴定工作的一般原则 4.规定了鉴定人与鉴定机构履行的义务 和法律责任
六、司法鉴定发展简史 2005年9月30日出台了《司法鉴定机构登 记管理办法》和《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 法》 2007年7月18日经司法部部务会议审议通 过《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自2007年10月 1日施行
学习方式
课堂讲授和讨论结合 理论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结合
www.themegallery.c
华东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
第一章
概述
一、司法鉴定的概念 二、司法鉴定与相关概念
三、司法鉴定的认识本质特性
四、司法鉴定的任务 五、司法鉴定的法律特性 六、司法鉴定发展简史
一、司法鉴定的概念 1、鉴定 鉴定是一种有特定目的的认识活动,是人 们依据专门知识,采用对照、比较等方法 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或评价的认识活动 2、司法鉴定 全国人大《决定》规定:司法鉴定是指在 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 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 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司法鉴定概论
香港龚心如(小甜甜)案 龚心如与丈夫王德辉
《司法鉴定概论》
遗嘱内容 第一页:“一九九零年三月十二日, 本人王德辉住香港山顶百禄经15号,谨立 遗嘱。本人死后,我所有一切财产全部遗 赠我妻子龚如心。” 第二页:“我王德辉死后一切财产全 交妻子龚如心管理,任何人不得异议。我 爱妻子,世上她是我最爱。在我死后,任 何属于我的财产、物业、我的身体,都属 于我爱妻。我的父母,虽然令我失望,但 我也坚持妻子必定要照顾他们,还有照顾 毛病的妹妹,她也不可能自立。”

司法鉴定概论

司法鉴定概论

司法鉴定概论(00926)第一章:司法鉴定概述广义的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行政执法、仲裁等司法和准司法活动中,对案件中的专门问题,由当事人申请,司法或者准司法机关决定,或由司法机关准司法机关主动决定,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运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专门问题进行科学判断的活动。

狭义的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专门性问题,由当事人申请。

司法机关决定或由司法机关主动决定,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运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专门问题进行科学判断的活动。

鉴定的根本目的是鉴定人根据超出一般常识之外的专门知识就专门问题做出专业性的判断和解释,以补充事实审理者在专门问题上认识能力的不足。

鉴定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或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其回避: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当事人近亲属的;2、本人或他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5、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请客送礼,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

审判人员对鉴定人出具的鉴定书,应当审查:1、委托人姓名或名称、委托鉴定的内容;2、委托鉴定的材料;3、鉴定的依据及其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4、对鉴定过程的说明;5、明确的鉴定结论;对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7、鉴定人员及鉴定机构签名盖章。

所谓意见是指在感知实施的基础上所做的推论。

司法鉴定的主体包括主体合法、程序合法和形式合法。

司法鉴定的性质决定了司法鉴定具有合法性、科学性、中立性的特征。

合法性要求:一是鉴定启动主体是法庭主体;二是鉴定实施的主体是法定主体,即具有鉴定资格的鉴定人;三是鉴定机构必须是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授权或司法机关临时指聘的,具有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四是诉讼法对鉴定程序进行了严格规定,对于鉴定的启动、委托、受理、实施等鉴定过程,相关法律法规均作了明确规定;五是鉴定的客体是依法取得的具有合法性和真实性的供鉴定客体;六是鉴定结论是法定的证据种类之一。

《司法鉴定概论》教学大纲

《司法鉴定概论》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第一章司法鉴定概述教学内容:1、掌握司法鉴定及与司法鉴定有关的概念、基本性质与基本属性2、掌握司法鉴定的基本原则、任务与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司法鉴定的含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讨论第一节司法鉴定的概念1.1.1与司法鉴定相关的概念1.1.2 司法鉴定第二节司法鉴定的基本性质与基本属性1.2.1司法鉴定的基本性质1.2.2司法鉴定的基本属性第三节司法鉴定的基本原则1.3.1 依法鉴定原则1.3.2 尊重科学原则1.3.3 独立鉴定原则1.3.4 鉴定公开原则1.3.5 鉴定公正原则1.3.6 遵守规范、标准原则第四节司法鉴定的任务与作用1.4.1 司法鉴定的任务1.4.2 司法鉴定的作用复习与作业要求:司法鉴定的概念考核要点:司法鉴定的概念、基本性质和基本属性、基本原则、任务与作用辅助教学活动:讨论第二章法医死因鉴定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法医死因鉴定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主要任务,鉴定工作程序和鉴定方法2、熟悉鉴定的主要内容,如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高低温损伤及死亡性质鉴定3、了解检材提取及保存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法医死因鉴定概念和鉴定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实验与讨论第一节概述12.1.1概念12.1.2研究对象及法律依据(一)研究对象(二)法律依据12.1.3 任务(一)确定死亡(二)分析死亡原因(三)判断死亡性质(四)推断死亡时间(五)推断和认定致伤物(六)个体识别和尸源认定(七)分析死亡经过12.1.4 检材的提取与管理(一)器官大体标本(二)石蜡组织块(三)组织切片、电子显微镜标本12.1.5 鉴定档案的管理第二节鉴定内容12.2.1死亡概念12.2.2死亡分类(一)呼吸性死亡(二)心性死亡(三)脑死亡1、脑死亡的提出及其意义2、脑死亡与植物人的区别12.2.3死亡过程(一)濒死期(二)临床死亡期(三)生物学死亡期12.2.4 死亡时间推断(一)根据尸体现象推测死亡时间(二)根据尸体上的蝇蛆推测死亡时间(三)根据胃内容物推测死亡时间(四)根据膀胱内容物来推测死亡时间12.2.5 死因分析12.2.6 死亡性质鉴定(一)自然死(非暴力性死亡)(二)非自然死亡(暴力性死亡)第三节常见损伤及其鉴定12.3.1 机械性损伤(一)机械性损伤对生命的影响(二)机械性损伤致死原因(三)机械性损伤时间推断(四)颅脑损伤12.3.2 机械性窒息(一)机械性窒息尸体征象(二)机械性窒息分类12.3.3 烧死、冻死与电击死(一)烧死(二)冻死(三)电击死12.3.4 猝死12.3.5 杀婴及虐待儿童死亡第四节鉴定标准适用12.4.1 尸体检验存在的问题(一)鉴定易受案情的干扰(二)鉴定工作未能严格规范操作(三)死因分析用语混乱,概念不清(四)鉴定工作与案件现场情况脱节(五)尸体解剖率不高12.4.2 尸体检验的展望复习与作业要求:掌握法医病理鉴定考核要点:法医病理鉴定概念和鉴定方法辅助教学活动:实验与讨论第三章法医损伤鉴定教学内容:1、掌握人体损伤鉴定标准的适用2、熟悉与了解概念、鉴定方法,充分认识在诉讼过程中法医损伤鉴定所起到的作用3、了解法医损伤鉴定常见损伤、鉴定方法及法医损伤常用司法鉴定标准教学重点和难点:法医损伤鉴定的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讨论第一节概述13.1.1 概念13.1.2 损伤检验(一)损伤一般检查(二)损伤特殊检查13.1.3 损伤形成分类(一)交通工具致伤(二)产品致伤(三)工伤致伤(四)职业病致伤(五)医疗致伤(六)伤害致伤13.1.4 鉴定任务(一)为定性量刑处罚提供科学依据(二)为调解纠纷、平息矛盾提供客观依据(三)为民事侵权赔偿提供价值依据13.1.5 学习目的与意义(一)为解决诉讼中涉及人身伤害等专业问题提供科学的证据(二)为立法提供资料第二节鉴定内容13.2.1 人体损伤形态(一)表皮剥脱(二)挫伤(三)创(四)脱臼、骨折(五)内脏损伤(六)肢体断离13.2.2 致伤物推断(一)根据损伤的形态推断致伤物(二)根据创口异物推断致伤物(三)根据附着物推断致伤物(四)从力的作用角度推断致伤物13.2.3 损伤时间推断13.2.4 损伤与疾病关系(一)直接因果关系(二)间接因果关系13.2.5 劳动能力鉴定13.2.6 生理状态及功能评定13.2.7 诈伤或造作伤的识别13.2.8 医疗纠纷鉴定(一)医疗纠纷(二)医疗事故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关系13.2.9 三期评定第三节常见损伤及其鉴定13.3.1 颅骨损伤的类型13.3.2 颅骨损伤在鉴定中的意义13.3.3 脑损伤(一)脑损伤形态及功能障碍(二)其他脑损伤13.3.4 脊髓损伤13.3.5 周围神经损伤13.3.6 眼损伤13.3.7 耳、鼻、咽、喉损伤(一)耳损伤(二)鼻损伤(三)咽喉损伤13.3.8 口腔颌面部损伤13.3.9 四肢骨、脊柱损伤(一)四肢骨关节损伤(二)脊柱损伤(三)椎间盘损伤(四)骨盆损伤13.3.10 胸腹部损伤(一)胸部损伤(二)腹部损伤13.3.11 泌尿和生殖器官损伤13.3.12 性功能障碍第四节鉴定标准适用13.4.1 与鉴定事件性质相关的标准适用13.4.2 与被检人身份相应的标准适用13.4.3 故意侵害公民人身伤害标准适用13.4.4 按照导致伤残的事件性质不同和被鉴定人主体身份的不同分类13.4.5 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可分为类13.4.6 劳动能力障碍,从时间上可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按从事职业特殊要求可分为一般性和职业性13.4.7 伤残评定时机复习与作业要求:法医临床司法鉴定的任务、标准适用考核要点:掌握法医临床司法鉴定辅助教学活动:讨论第四章法医物证鉴定教学内容:1、了解法医物证学研究的范围、涉及的主要研究方法、鉴定的内容及主要步骤2、了解法医物证司法鉴定结果的证据价值教学重点和难点:法医物证鉴定的程序、方法和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讨论第一节概述14.1.1 概念14.1.2 范围(一)人体组织(二)体液(三)分泌物(四)排泄物(五)其他14.1.3 任务14.1.4 鉴定的任务(一)物理学方法(二)化学方法(三)形态学方法(四)免疫血清学方法(五)生物化学方法(六)分子生物学方法(七)遗传学方法(八)电子计算机技术第二节法鉴定内容14.2.1 血液和血痕检验(一)血痕的肉眼检查(二)血痕的预试验(三)血痕的确证试验(四)血痕的种属鉴定(五)血痕的个体识别(六)出血部位的鉴定14.2.2 精斑检验(一)肉眼检查(二)预试验(三)确证试验(四)种属鉴定(五)精斑的个人识别14.2.3 唾液(斑)的鉴定14.2.4 尿液(斑)检验14.2.5 毛发检验14.2.6 骨骼与牙齿的个人识别14.2.7 人体物质的DNA检验(一)DNA分析的基础理论(二)DNA分析技术用于法医物证检验的主要依据(三)DNA多态性主要DNA多态性的分析技术。

司法鉴定概论 自我总结资料

司法鉴定概论 自我总结资料

司法鉴定概论自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司法鉴定概述鉴定:指具有专门知识技能的人,经过一定程序和科学实验,对特定客体的本质特征及其周围边关系所作的识别和判定。

司法鉴定:定义:广义:是指在争议解决过程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争议解决中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出鉴定意见的活动。

(P3)狭义: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共同点:均包含司法鉴定的实施主体、司法鉴定的具体任务、司法鉴定的基本手段、司法鉴定的服务领域不同点:狭义概念所服务的领域仅限于诉讼活动(这里诉讼包括侦查、起诉、审判、执行)要素:1、司法鉴定的服务领域:为诉讼服务2、司法鉴定的实施主体:司法鉴定人(是指在诉讼活动中依法接受委托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意见的人)(非司法工作人员,是特殊证人)3、司法鉴定的具体任务:目的是解决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4、司法鉴定的基本手段: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进行鉴别和判断5、司法鉴定的结果表达形式:鉴定人应当提供鉴定意见。

(鉴定意见:是指司法鉴定人在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的基础上给出的结论性意见)“鉴定意见”与“鉴定结论”区别(P5)基本性质:司法鉴定既不是行政行为,也不是司法行为和一般的科学技术行为。

司法鉴定是一种运用科学技术、专门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经验为诉讼活动,尤其是为司法审判活动提供技术保障和专业化服务的司法证明活动,其本质是科学性和法律性的有机统一。

具体方面:1、司法鉴定活动具有双重性:是科学实证活动又是诉讼参与活动2、调整司法鉴定活动的规范具有双重性:既受诉讼法规范调整,又要遵循行政管理规范和技术规范3、司法鉴定活动的权力配置具有双重性:司法权的调整有司法鉴定的启动、决定,鉴定意见的质证、认证、采信。

司法行政管理调整的有司法鉴定的管理、司法鉴定实施的规范。

司法鉴定学

司法鉴定学

本节重点
概念:司法鉴定,司法鉴定学,同一认定, 种属认定。 掌握司法鉴定的程序,了解司法鉴定的一般 方法

【经典案例一】
一年暑假,一位13岁的小姑娘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游泳队。一天 游泳回来,教练把她送到离家100米远的地方,让她自己走回去。可 从那天起,她再没有出现。两年后,小姑娘的尸骨在野外发现。尸体 已经腐烂。当时在场的警察,都直着身子站在那里看。我蹲在地上看 了一会儿,发现小姑娘的尸骨上少了三根骨头,旁边有一些狗毛。据 此推断,那三根骨头可能被狗叼走了。于是,让就近的警察局查找两 年来的报告,看有没有狗带骨头回家。警察局发现:一年半以前,有 一位女士报告过。我马上访问报案女士,这位女士说,有一天,她的 狗叼了一根人骨头回来,她很害怕,打了狗一顿,第二天,狗又叼回 来一根人骨,她向警察局报警,警察没有来,第三天,狗又叼回一根 骨头,她对丈夫说了情况。丈夫说:“没有关系,我来处理。” 第四天,狗果然没有再叼骨头回来。因为,她的狗的人或熟悉客 体物某些特征的人,通过自身的能力或借 助科学手段,在研究和比较先后出现的两 个反映形象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是否出自同 一个或是否原属于同一整体物所作出的判 断。





同一认定的分类: 根据同一认定的主体不同,可分为鉴定型同 一认定和非鉴定型同一认定。 根据被认定客体的属性不同分为人身同一认 定、物的同一认定和场所的同一认定。 根据被鉴定的客体特征不同分为外表形态同 一认定、物质成分结构特征同一认定和动作 习惯特征同一认定。 根据被鉴定客体的完整性不同,分为完整体 同一认定和分离体同一认定。


司法鉴定学:是以诉讼中的鉴定为研究对 象,以提供科学证据为目的,应用现代科 学与技术研究鉴定的原理、方法、程序、 规范以及鉴定结论审查评断与运用等的法 学边缘学科。 司法鉴定学主要是为诉讼收集证据,所以 司法鉴定学的中心任务是为获得科学的诉 讼证据,而不断地创新司法鉴定的理论和 方法。

司法鉴定概论-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司法鉴定概论-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司法鉴定概论-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司法鉴定概述1、如何理解司法鉴定的概念?广义的司法鉴定是为诉讼、仲裁、调解、和解等多种争议解决过程中提供科学实证活动(即所进行的各种技术鉴定);狭义的司法鉴定(《决定》中所规定的)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中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比较共同点:二者均包含司法鉴定的实施主体、具体任务、基本手段、服务领域这些基本要素。

不同点:二者在司法鉴定服务的领域方面有宽窄之分,狭义的司法鉴定概念所服务的领域仅限于诉讼活动(诉讼活动包括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相关活动)。

2、司法鉴定的双重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司法鉴定是一种科学技术、专门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经验为诉讼活动尤其是为司法审判活动提供技术保障和专业化服务的司法证明活动,其本质是科学性和法律性的有机统一。

司法鉴定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其具有双重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司法鉴定活动②调整司法鉴定活动的规范③司法鉴定运作的权力配置④司法鉴定制度3、如何理解司法鉴定的基本性质与基本属性?基本性质:科学性和法律性的有机统一基本属性:司法鉴定作为一种法定证据,具有证据的一般要求;别与其他证据的属性:法律性(法定性)、中立性(独立性)、客观性(真实性);4、如何理解司法鉴定的基本任务与具体任务?基本任务: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专门知识对诉讼活动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为诉讼活动和相关执法活动提供科学证据。

具体任务:目前,我国法律统一管理的司法鉴定的学科类别以及在诉讼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专门性问题所涉及的学科类别主要有:法医学鉴定;物证类鉴定;声像资料鉴定;知识产权鉴定;会计司法鉴定;计算机司法鉴定;建筑工程司法鉴定5、司法鉴定的研究对象主要包含哪些方面?主要包含:司法鉴定法律规范、司法鉴定制度与理论、司法鉴定实践与技术。

6、如何理解司法鉴定与相邻学科间的关系?一、司法鉴定与侦查学侦查学:主要研究在刑事案件发生后,如何依法运用各类公开和秘密的专门调查方法查明案情、收集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行为人的刑事立法行为。

《司法鉴定概论》课件

《司法鉴定概论》课件
涉及身份认定、物证鉴别、笔迹鉴定等方面,但受限于技术水平, 鉴定结论往往缺乏可靠性。
古代司法鉴定的局限性
由于缺乏科学理论支撑和标准化操作规范,古代司法鉴定存在较大 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近代的司法鉴定
1 2 3
近代司法鉴定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司法鉴定开始引入科 学方法和技术手段,逐渐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和 规范化。
义务
司法鉴定人有义务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保证鉴定结论的真实性、客观 性和公正性;他们还需要及时完成鉴定工作,并在鉴定过程中保持中立和独立。
司法鉴定人的职业道德与执业纪律
职业道德
司法鉴定人应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以诚信、公正、科学、客观为原则,始终保持中立和独立的立场,不受任何 利益干扰。
执业纪律
我国司法鉴定机构分为国家级、 省级和地市级司法鉴定机构,各 级机构负责不同级别的鉴定工作

鉴定人员
我国司法鉴定人员分为法医、物证 、声像资料等类别,不同类别的人 员负责不同的鉴定工作。
鉴定程序
我国司法鉴定程序包括委托、受理 、实施、出具鉴定意见等步骤,其 中实施阶段包括现场勘验、检查、 取证等环节。
司法鉴定具有法律性、专业性和科学 性的特点,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司法鉴定的性质是中立、科学、客观 的,其目的是为司法裁判提供准确、 可靠的证据。
司法鉴定的原则
独立鉴定原则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应当独立、 中立、客观地进行鉴定活动, 不受任何非法的干预和影响。
科学鉴定原则
鉴定人应当运用科学技术或者 专门知识进行鉴别和判断,确 保鉴定意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委托与受理
委托
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司法鉴 定机构提出鉴定申请,并提交相 关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司法鉴定发展简史 外国司法鉴定发展 国外司法鉴定总体上起步较晚 与西方医学等自然科学结合比较紧密, 善于吸收、利用各种最新自然科学技术 较早开展尸体解剖,极大促进了医学和 法医学的发展 目前分支学科众多
五、司法鉴定的法律特性 1.鉴定程序规范性——严格按照诉讼法 的规定 2.鉴定对象(或客体)与案件的关联性 ——对象仅限于案件中经法律确认的某些 专门性问题,并且与案件有关联 3.鉴定实施主体的特定性
4.鉴定结论的证据性
六、司法鉴定发展简史 我国是世界上开展司法鉴定最早的国家之 一,公元前六世纪司法鉴定已经萌发,并 在以后几千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中国的法医实践和理论以及制度都曾经 在相当长时间内于世界范围占据过领先地 位。 宋慈《洗冤录》 秦简《封诊式》
学习方式
课堂讲授和讨论结合 理论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结合
www.themegallery.c
华东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
第一章
概述
一、司法鉴定的概念 二、司法鉴定与相关概念
三、司法鉴定的认识本质特性
四、司法鉴定的任务 五、司法鉴定的法律特性 六、司法鉴定发展简史
一、司法鉴定的概念 1、鉴定 鉴定是一种有特定目的的认识活动,是人 们依据专门知识,采用对照、比较等方法 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或评价的认识活动 2、司法鉴定 全国人大《决定》规定:司法鉴定是指在 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 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 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第三页:“我死后一切财产全交妻子 ,任何人不可反对。我妻子管理全部产业 ,但切不可将任何金钱利益或物业交赠我 王家其他任何人,他们全都令我失望。但 妻子也不容许将财产分赠你龚家任何人, 因你龚家各人也令人讨厌。” 最后一页:“One life One love”( 一生一爱)。
2005年湖南池塘女 尸案
www.themegallery.c
六、司法鉴定发展简史 中国近现代司法鉴定 民国时期司法鉴定处于不被重视地位,建 国后司法鉴定发展迅速,并社会主义建设 新时期取得了全面发展。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 问题的决定》
司法鉴定属于证据法学的范畴,判案靠鉴定意 见是未来诉讼模式的选择,因此司法鉴定也常 成为社会热点
目前司法鉴定存在的问题
作为法学学生,尤其是侦查专业的学生学习的 重要性(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立之后对侦查机 关、公诉机关、审判机关的要求会更高) 学习关键在于把握程序、原理和学会运用这一 证据手段
六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 定》的主要内容
1.在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 2.在鉴定人与鉴定机构管理方面的改革 3.规定了司法鉴定工作的一般原则 4.规定了鉴定人与鉴定机构履行的义务 和法律责任
六、司法鉴定发展简史 2005年9月30日出台了《司法鉴定机构登 记管理办法》和《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 法》 2007年7月18日经司法部部务会议审议通 过《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自2007年10月 1日施行
三、司法鉴定的认识本质特性 2、对鉴定客体认识的科学性 认识的过程: 对客体作科学技术检验——检验所见 感性认识——综合分析 理性认识——抽象得出结论 (任何鉴定意见都是鉴定人对鉴定客体从 初级到高级认识的结果)
三、司法鉴定的认识本质特性 3、认识活动中的中立性 鉴定人的全部鉴定活动属中立性的。鉴定 人是中立的第三者,其不受机关职能和行 政主管的约束制约,其鉴定活动不受诉讼 时限的约束,也不受权、钱、情干扰。
司法鉴定概论
香港龚心如(小甜甜)案 龚心如与丈夫王德辉
《司法鉴定概论》
遗嘱内容 第一页:“一九九零年三月十二日, 本人王德辉住香港山顶百禄经15号,谨立 遗嘱。本人死后,我所有一切财产全部遗 赠我妻子龚如心。” 第二页:“我王德辉死后一切财产全 交妻子龚如心管理,任何人不得异议。我 爱妻子,世上她是我最爱。在我死后,任 何属于我的财产、物业、我的身体,都属 于我爱妻。我的父母,虽然令我失望,但 我也坚持妻子必定要照顾他们,还有照顾 毛病的妹妹,她也不可能自立。”
二、司法鉴定与相关概念 得出结论。刑事技术,只适用于刑事案件 。 3、其他专业检测与司法鉴定的关系 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未进入鉴定程序的 专业检测报告如技理咨询意见和专业检查 记录,都属一般书证,不能赋予鉴定意见 的证据地位。
三、司法鉴定的认识本质特性 1、鉴定客体的可认识性 任何物体(含物质、物品)都有自身的特 异性,即本质属性,鉴定的首要任务就是 要认识鉴定客体的本质属性。而鉴定人的 科学技术法则+经验法则的鉴定活动可以 揭示各种客体的外部、内部特征。 (1)客体具备可认识的特定性 (2)客体特定性由客体的特征表现出来 (3)客体特性相对稳定性 (4)客体特征的反应性
三、司法鉴定的认识本质特性 4、对客体认识的客观和主观性 鉴定人的对客体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客体科 学分析基础上的,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而 其对客体的解读凭借的则是科学技术法则 和经验法则,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四、司法鉴定的任务 发现证据 提取证据 分析、识别证据 鉴定证据 为执法工作提供科学意见
《司法鉴定概论》
一、司法鉴定的概念
3、司法鉴定学
司法鉴定学是以诉讼中的鉴定为研究对象 ,以提供科学证据为目的,应用现代科学 与技术研究鉴定的原理、方法、程序、规 范以及鉴定结论审查评断与运用等法学边 缘学科。
二、司法鉴定与相关概念 1、法科学鉴定与法庭科学鉴定 法科学是国外统一名称,是运用自然科学 理论与技术为法律工作服务的系列学科总 称,与司法鉴定学没有本质的区别,但鉴 定范围较我国的广,法科学亦称为法庭科 学。 2、刑事技术检验与鉴定 检验与鉴定是二个不同的概念。检验只客 观地报告,对结果不加分析;而鉴定则把 检验结果加以综合分析判断、抽象概念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