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学案第二课 短文两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5e0ad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3.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匆匆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
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⑴注意“涔、潸”的读音。
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
鲁教版六年级下语文预习知识点:第2课 短文两篇 散文
![鲁教版六年级下语文预习知识点:第2课 短文两篇 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cc5c0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6.png)
鲁教版六年级下语文预习知识点:第2课短文两篇散文(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method!鲁教版六年级下语文预习知识点:第2课短文两篇散文第2课短文两篇散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2f002f67c77da26924c5b0a5.png)
2021-3-29 20XX年复习资料小学复习资料班级:科目:《短文两篇》教学设计《行道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由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选择最有价值的习题进行探究,结合生活体验感受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3、以“我是一棵树”为题说一段话。
教学重点:1、对比衬托,突出行道树勇担命运、甘愿牺牲的精神;2、拟人手法,描绘奉献者心灵轨迹。
教学难点:解读精彩语言中反映的无私奉献者的可敬之处。
学时:1课时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1、导入:投影显示两幅画建筑工人→昼夜劳作,才有广厦千万家,他是无私的奉献者叶欣→为抢救非典病人,以身殉职,他也是一位无私奉献者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位特殊的奉献者,(投影显示第三幅画)导入课题,板书:行道树2、作者简介(先学生发言收集来的资料,后投影补充)张晓风,早在1977年就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她的散文创作分为三个段落,第一阶段以她于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为标志;第二阶段以《你还没有爱过》为标志;第三阶段以《我在》为标志。
那么,张晓风在文中是怎样评价行道树的呢?听录音:思考:(投影显示)A、请学生用文中的词语回答“行道树是一列的树”。
B、用“忧愁”与“快乐”来形容行道树矛盾吗?为什么?明确:A、行道树是一列快乐而忧愁的树。
B、不矛盾。
忧愁:为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健康而担忧。
快乐:为自己能为城市净化环境而欣喜。
3、学生配乐朗读,后小组讨论,选择最有阶值的总是进行探究,每组派代表提问,其他学生思考后回答,可能出现的问题有:⑴为什么行道树之事是神圣的?⑵行道树受了哪些痛苦?⑶既然痛苦为什么还要选择这种命运?明确:⑴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行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
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附烟尘,献出绿色和浓阴,迎接太阳制造清新,所以说其事业是神圣的。
⑵惟一的装饰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短文两篇》备课笔记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短文两篇》备课笔记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7635d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f.png)
《短文两篇》备课笔记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短文两篇》备课笔记教案教学设计1《短文两篇》备课笔记教案教学设计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产生了广泛的应用,教学中也对英语写作与理解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中考英语中,短文的撰写与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短文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与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一、短文的教学与训练短文是一种语体比较简洁的文体,其语言和结构都相对较为简单,在语言教学中被广泛应用。
通常,短文的篇幅与长度较短,其风格和内容也比较精简,适合于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也便于学生模仿其语言和结构进行写作。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短文的教学和训练:1、教授短文的基本结构。
短文有其自身特定的措辞和语言结构,通过学生对其结构和语言的把握,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文体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短文阅读训练。
学生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阅读练习,包括语音、读音、意义、语义、结构等等。
3、引导学生进行短文写作训练。
通过模仿并运用短文的语言结构和措辞,在学生写作中形成一定的语言素养和写作能力。
二、短文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短文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语言教学的问题,也涉及到了思维方式和方法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1、文学启蒙法。
通过阅读和讲解经典的英语短文,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和文学修养。
2、适时教导法。
在课堂上,通过适时讲解短文中的语言结构和语言措辞,促进学生对短文的阅读和理解。
3、超越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对短文的有限理解和认识,还要引导学生超越原有思维和认知极限,积极探索和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三、短文的教学技巧在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技巧,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抓住关键词。
教师应该针对每篇短文的特点,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意思。
2、积极引导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思考,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学素养。
《短文两篇》教案(精选8篇)
![《短文两篇》教案(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a5c1d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c.png)
《短文两篇》教案《短文两篇》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短文两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短文两篇》教案篇1教学目标: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人新课2、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3、学生自读《谈读书》主要内容。
(1)整体感知——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读书益处:①读书要与经验互补;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③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
(在小组讨论之后,让一部分学生在全班陈述讨论结果,老师作点拨补充)(2)自主、合作、探究①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
②分小组讨论解疑,汇总、对得不到解决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3)进一步研讨——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老师可引导学生谈对“读史使人明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句话的理解,并模仿这一句式续写几句话。
)过渡:前文重点谈读书的益处,该怎样读书呢?有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说应“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该怎么理解吗?看看马南邨是怎样理解的。
4、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5、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
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7、拓展训练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②“班门弄斧”辩③“滥竿充数”辩(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第2课《短文两篇》之行道树教案(鲁教版六年级下)doc初中语文
![第2课《短文两篇》之行道树教案(鲁教版六年级下)doc初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42d70608f01dc281e53af06d.png)
第2课《短文两篇》之行道树教案(鲁教版六年级下)doc初中语文课题:行道树教材分析:«行道树»中,借行道树的形象表达无私奉献的人一辈子信念。
文中有叙有议,要抓住议论,深入明白得文章内容。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明白得、积存〝贪欲、堕落、冉冉、红灯酒绿、繁弦急管〝等词语:体司文章的深刻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反复朗读,读中领会文章中心,感知内容。
培养合作研讨的学习适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正确看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反复朗读,读中领会文章中心,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文中的哲理句〝神圣的事业总是痛楚的,然而,也惟有这种痛楚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的明白得。
学情分析:关于这篇小短文,学生整体感情没有难以明白得的地点,对文章主旨把握专门准。
但关于个不字词、语句明白得起来难度专门大,如〝堕落〞、〝深沉〞等等。
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引导他们对重点词语的明白得。
如运用对比手法。
课前预备:录音机投影仪学生预备:课前预习课文教学方法:采纳对话形式,读读、讲讲、议议。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新课:在一双善于发觉的眼睛中,植物往往是有生命的,有性格的,例如毛泽东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打出幻灯片1]同学们明白他写的是什么吗?(梅花)在这首词中是个佬形象?(默默无闻的报春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是啊,诗歌有〝诗眼〞,文章有〝文眼〞,这是我们明白得诗歌、文章的关键所在。
[打出幻灯片2]那么有被称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的台湾作家张晓风的眼中,行道树具有如何样的性格呢?让我们走近张晓风地,去解读她的行道树。
明确课题及简介作者。
略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以读字词:读准加点字的音,并讲明以下词语。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eda88a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6.png)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
知识与能力目的:
1、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2、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3、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4、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2、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导读法,小黑板、录音机计划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行道树》
1、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
1、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
鲜明、最生动。
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
且直”等。
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其象征意义的。
毛泽东
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二、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
方面的问题。
三、识记字词(包括《第一次真好》)四、整体感知
2。
六年级语文下册 2 短文两篇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语文下册 2 短文两篇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cb9f259fa21614791611282b.png)
第二课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贪婪、堕落、点缀、冉冉、雏形、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具体而微”等词语。
2. 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认识人生第一次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4.学习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学习重点抓住关键句,探究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和写作意图。
学习难点联系生活,辩析、理解关键词的含义。
一、课前预习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姊.妹(jiě)孵.出(fū)苦熬(áo)装饰(shì)B.冉冉.(rǎn)雏.形(chú)柚子(yòu)烟囱(chōng)C.污浊.(zhuó)丰硕(shuò)点缀.(zhuì)剔.透(tī)D.贪婪.(lán)牙龈.(yín)堕.落(zhuì)稀疏(sū)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①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低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具体而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母鸟第一次生下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玲珑剔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B.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C.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春天就像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D.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小明指着远处身穿灰色制服的老人对小伙伴说:“那就是我的________。
语文教案下学期 短文两篇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下学期 短文两篇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68d0d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9.png)
语文教案下学期短文两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掌握两篇短文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读短文中的关键信息。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会从短文中提炼主要观点和论据,并进行有效的论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掌握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短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难句的理解与翻译。
2. 如何从短文中提炼主要观点和论据,并进行有效的论证。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两篇短文及其相关资料,如作者介绍、背景知识等。
2. 准备教学PPT,包括短文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等。
学生准备:1. 预习两篇短文,了解短文的基本内容。
2.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讲解和讨论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两篇短文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两篇短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3.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短文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讨论短文中的关键信息和观点。
4. 论证练习:学生从短文中提炼主要观点和论据,进行论证练习,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论证过程,互相交流和学习。
五、课后作业3. 推荐一篇与短文主题相关的文章,并简要介绍文章内容和个人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合作态度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质量: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论证的合理性和分析报告的深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考虑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短文。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 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4e16e24a7302768f9939ad.png)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行道树》采纳拟人手法借行道树的自白,描绘了以制造清爽,献出浓阴和迎接光明而骄傲的行道树形象。
表达无私奉献的人生理念和“神圣的事业总是苦痛的,但是,也惟有这种苦痛能把肤浅赐予我们”的人生哲理。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清爽,凝炼。
精辟的谈论更是点睛之笔。
教学时应抓住谈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组织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全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联系同学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积累语言,培育语感。
《第一次真好》是《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是一篇略读课文。
教材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了人生的一种体验:第一次真好!告知人们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珍贵阅历,并提示人们思索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
《第一次真好》虽是略读课文,但文章却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第一次”不仅带给我们新奇刺激,更带给我们生活的新领域和人生阅历。
珍重“第一次”就是珍重自己的生命。
本文叙议结合的写法也很典型,可以作为写作的典范。
[学情分析]六班级是六至九班级这一学段的起始阶段。
同学经过五年的学习已有肯定的认知水平和人生体验,对一切都有一种新奇感和期盼,但又住住仅停留在表层,难以深化。
表现在语文学科,就是只满意于对字词句的理解,而对文章的社会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熟悉不足。
因此要借助同学的阅读期盼,引导组织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从事学习,在主动乐观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理解、积累“贪欲、堕落、点缀、冉冉、雏形、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详细而微”等词语。
2、学会在散文中查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辩证地理解行道树的“忧愁和欢乐”;体会“第一次的阅历不肯定都开心,但新奇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的含义。
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短文两篇》学案第二课时
![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短文两篇》学案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a609fbc69b89680203d825b4.png)
《短文两篇》学案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熟读课文,并通过工具书,疏通文章重点字词,做到熟记并掌握。
3.通过相关资料,收集并掌握作者的相关情况。
二、预习过程收集有关作者周素珊的资料,使用“学乐师生”APP与全班同学分享。
(一)知识梳理,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柚.子树()硕.大()shà时间()zǐ妹()玲珑剔.透()fū小鸟()雏.形()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低回:具体而微:3.《第一次真好》的作者是,选自。
(二)学习引导。
1.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第一次”,请简要概括。
2.“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3.请试着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4.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5.作者既然说“第一次真好”,为什么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这不矛盾吗?6.既然第一次真好,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值得去尝试?试举例说明。
(三)知识梳理:1.请讲述你生命中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
2.学完了本文,你一定有很多感触,思考一下:此刻,你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四)自我检测熟读短文两篇,仿照文中的句式,完成下列填空,使其成为合情合理的完整的句子。
1.当夜幕降临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______硕大的_________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3.__________________只是一种点缀。
4.__________________值得低回品味。
5.第一次看到_______________,但觉__________________。
6.愿你珍重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给_________留下了不可磨灭的。
(五)学后收获我学会了什么?选择自己重要的收获简要的写在下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优秀9篇】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bdc8e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c.png)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优秀9篇】教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9篇《短文两篇》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教学重点篇一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1)名言警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名人论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
《短文两篇》课文教案及反思
![《短文两篇》课文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88d28a8312b3169a551a457.png)
《短文两篇》课文教案:【教学目的】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重点】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难点】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课时】2课时。
【课型】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行道树》一、看导语,默读《行道树》二、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贪婪堕落点缀自豪冉冉苦熬繁弦急管红灯绿酒多姿多彩三、朗读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方法:《行道树》这样的文章中有精辟的议论,是点睛之笔。
初读要抓住这种文眼,再读,要从文眼入手,回味思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引出应有的结论,从而获得教益。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⑴ 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⑵ 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⑶ 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⑷ 语句上几处疑难:“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的含义。
⑸ 找出课文中的一个哲理性语句,三个关键词。
老师点拨:⑴ 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⑵ 为神圣的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⑶ 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⑷ 堕落是沦落、流落的意思。
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
在行道树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2021年整理)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d376ee80b4c2e3f56276302.png)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的全部内容。
《行道树》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行道树的形象。
2、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重点词语,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3.学会在散文中寻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
【重点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行道树的形象。
2、学会自读自悟的方法。
3、学习本文借物喻人、对比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1、自读自悟: 理解法;拓展法;感悟法;质疑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20分钟)1、独立自学(课余时间预习)(1)查资料或利用手中资源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2)请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写在下面(3)整体感知:通过朗读,同学们都应该走进了行道树的内心深处,那么,哪一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2、检查预习(10分钟)3、合作探究(10分钟)(1)自读自悟①理解法:读了,我知道(懂得)了。
②感悟法:读了,我感受(体会)了.③拓展法:读了,我想到(仿佛看到)。
④“我要质疑”:读了,我不理解。
(在文中打上问号)示例:是的,我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这里道出了行道树内心的痛苦,“悲凉"一词最能体现这种痛苦!)(2)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3)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写树吗?你认为文中的行道树象征着什么?(4)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赞美了什么?想想这是什么写作方法?二、展示交流(10分钟)4、分组展示抽签展示“合作探究”部分。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课《短文两篇》课件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课《短文两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e4ce73284ac850ad0242f3.png)
● 行道树 ● 第一次真好
学习目标
● 1、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 2、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 3、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 4、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 重点: ● 1、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 2、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导入新课
● 在汉语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 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象征意义的。今 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导入新课
● “第一次”是多么另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 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 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真正懂得“第一 次”的奥妙呢?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6、本文的行道树和奉献者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是散文领域里传统的表现手法, 本文是借行道树的自白,来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 的崇高精神。
首先,行道树离开了原始森林,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 条件,总是一身烟尘。奉献者舍“小我”、 牺牲个人幸福,为 人们的幸福而辛苦忙碌、努力奋斗。
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
详写?
●作者从不同角度写了两件事:
●前者写的是植物;后者写的是动物。前者写的 是静态;后者写的是动态。前者的感觉没有变化: 只是喜悦和新奇;后者的感觉随着事物的变化而 变化:先是惊喜,再是恶心,而后喜爱。这样写 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现作者的个性体验,也能与 读者产生共鸣,有典型意义。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391c35a45177232f60a26b.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一)教学任务:1、学习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蒸融徘徊、旋转挪移等词语。
2、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无奈惋惜和不虚度此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检查自习1、揭题⑴、板书课题:匆匆(提示不要匆匆忙忙的写漏掉了一点)⑵、围绕文题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在匆匆?2、了解作者:⑴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作者信息⑵介绍作者(出示课件)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真倾听配乐诵读,要求:边听边记,边听边思考,凡是书上你认为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2、课文主要将什么内容?三、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蒸融徘徊、旋转挪移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2、自己读一遍。
3、指名读4、有不同想法吗?5、(特别指出:旋转的转,改变方向的时候读6、zhuǎn。
读zhu n而围着一点,可以组成什么词?)7、徘徊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猜词法、查字典等)8、蒸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注意姿势。
9、指名屏幕上的读句子。
纠正全班齐读。
10、确乎可以换成哪个词?(提示用换词的方法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领悟情感。
1、想一想;文中哪些语句写出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呢?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令你深受启发的句子,找到这样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可以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3、指名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结:同学们非常了不起,能从课文中看出这么多道道来,而且也听出了散文的特点。
能让你感受到的时光匆匆而逝的句子遍布全文。
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六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优质课教案第二课时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六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优质课教案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f6fe232a0b4c2e3f572763f8.png)
《短文两篇》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深入挖掘文章主旨。
2.充分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正确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第一次,唤起不断开拓新的生活领域的热情。
4.抓住重点词、句、段,联系上下文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
2.领悟作者为什么要我们珍重第一次。
教学难点:联系自己的生活,通过阅读理解并体验“第一次真好”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导语:“第一次”是多么另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
但又有谁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妙呢?3.请你以“我第一次……”为开头,选择最精彩的一件事告诉我们!4.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板书课题。
5.作者介绍:毕璞,是周素珊女士使用了四十年的笔名。
毕璞的笔龄将届五十年,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其笔路甚广,她写散文、小说、儿童故事、杂文、评论、传记,也翻译过英美的文学作品。
毕璞作品产量虽多,但是她一向只为兴趣以及有所感而写,“以我笔写我心”是她的写作信条。
她的文章清新雅丽,在平淡中蕴含着哲理,言之有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雏形丰硕稀疏霎时孵鸟姊妹柚子沉甸甸结实累累玲珑剔透2.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多姿多彩:本文指生活丰富而充实。
3.生自读课文,思考: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学生回答后明确:这篇短文,详写第一次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详写第一次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又说到许多个“第一次”,作者总结自己的感受,说“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标题就命作“第一次真好”。
【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2短文两篇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
![【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2短文两篇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e7e5a3bef01dc281e43af029.png)
【关键字】语文《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积累“贪婪、堕落、冉冉、红灯酒绿、繁弦急管“等词语:体司文章的深刻内容。
2、技能目标: 整体把握课文,反复朗读,读中领悟文章中心,感知内容。
培养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正确看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反复朗读,读中领悟文章中心,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1、文中的哲理句“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的理解。
2、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情分析学习这篇文章在于让同学们明白行道树的象征意义,品味文章形象的语言,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以读促学,多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充分运用多媒体,制造精彩的课件;布置学生充分的预习。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一、导入新课:1分钟诗歌有“诗眼”,文章有“文眼”,这是我们理解诗歌、文章的关键所在。
那么有被称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的台湾作家张晓风的眼中,行道树具有怎样的性格呢?让我们走近张晓风,去解读她的行道树。
二、同层展示:5分钟三、明确目标,自主学习:18分钟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字词:读准加点字的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堕落、贪婪、冉冉、红灯酒绿、繁弦急管2、自主先学,整体感知。
1).学生自己根据录音的节奏,有感情大声朗读课文,把感情充分表露出来。
读完后,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可以从语言等各个方面来谈)。
教师出示小黑板指导学法:从全文来看你们觉得文中所写的行道树给你怎样的感觉?只用“两句话讲讲你的感觉,可以畅所欲言。
2).学生自读〈行道树〉,找出其中的哲理句,从三个方面把握课文内容。
抓住一个哲理性语句。
四、品读课文,师生共同探究。
14分钟1、作为行道树要有哪些条件?(或行道树身上体现了什么特点?)2、为什么第一次的经历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3、如何理解“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4、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5、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6、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7、语句上几处疑难:“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的含义。
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匆匆》的教案
![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匆匆》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1aa40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b.png)
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匆匆》的教案?第1课《文言文两则》教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匆匆》flash字幕朗读作品,课文重点句子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师: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
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
(板书课题)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3.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4.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
5.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6.练习把课文读熟,指名读给大家听。
7.你对课题怎么理解的?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
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
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一、课前预习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姊.妹(jiě)孵.出(fū)苦熬(áo)装饰(shì)B.冉冉.(rǎn)雏.形(chú)柚子(yòu)烟囱(chōng)C.污浊.(zhuó)丰硕(shuò)点缀.(zhuì)剔.透(tī)D.贪婪.(lán)牙龈.(yín)堕.落(zhuì)稀疏(sū)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①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低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具体而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母鸟第一次生下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玲珑剔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B.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C.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春天就像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D.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小明指着远处身穿灰色制服的老人对小伙伴说:“那就是我的________。
”②最新消息,中美两国的领导就进一步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的问题进行了一次________。
③国际互联网传递最新信息,它________了各国文化,使愈来愈多的人相互了解。
A.祖父交谈勾通 B.祖父交谈沟通C.爷爷会谈勾通 D.爷爷会谈沟通5.填空(1)《行道树》作者是台湾女作家。
文中的“行道树”象征。
(2)第一次真好作者是。
文章以第一次看见而引发对第一次看见的回忆并总结出“”的结论。
6.根据下面句子提供的语境,仿照划线的句式,续写句子。
经风一吹,发出“嗡嗡”的声音,仿佛是风筝的歌唱,在蓝天下播扬,给开阔的天空增添了无声的韵味,给畅快的童心带来几分疯狂,给二、课内探究一)甲文《行道树》1.探究质疑:“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2.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什么忧愁?为什么快乐?3.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赞美了什么?4.探究释疑:什么样的人也和行道树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二)乙文《第一次真好》1.“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不说是“风俗画”或“风景画”?2.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3、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4.是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值得尝试?试举例说明。
5.《第一次真好》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6、作者说:“愿你珍重第一次”的用意是什么?7、请同学们讲述一件自己的“第一次”,看谁讲的“第一次”最感人、最精彩。
三、课外作业一)课内精读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
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
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而我们呢?我们惟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
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
但我们苦敖着,牙龈咬提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
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
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1.文中有一句能体现这篇短文要表达的哲理,这句话是。
(3分)2.行道树认识到,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
为什么神圣呢?(3分)3.短文用对比的方式表现出行道树的牺牲精神,请作简要说明。
(3分)4.“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句中“堕落”一词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3分)5.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3分)二)拓展阅读我生平有一桩往事:一些孩子无缘无故地喜欢我,爱我;我也无缘无故地喜欢这些孩子,爱这些孩子。
大约在50年代,当时老祖和德华还没有搬到北京来。
我暑假回济南探亲。
我的家在南关佛山街。
我们家住西屋和北屋,南屋住的是一家姓田的木匠。
他有一儿两女,小女儿名叫华子,我们把这个小名又进一步变为爱称“华华儿”。
她大概只有两岁,路走不稳,走起来晃晃荡荡,两条小腿十分吃力,话也说不全。
按辈分,她应该叫我“大爷”;但是华华还发不出两个字的音,她把“大爷”简化为“爷”。
一见了我,就摇摇晃晃跑过来,满嘴“爷”“爷”不停地喊着。
走到我跟前,一下子抱住了我的腿,仿佛有无限的乐趣。
她妈喊她,她置之不理。
勉强抱走,她就哭着奋力挣脱。
有时候,我在北屋睡午觉,只觉得周围鸦雀无声,恬静幽雅。
“北堂夏睡足”,一枕黄粱,猛一睁眼:一个小东西站在我的身旁,大气不出。
一见我醒来,立即“爷”“爷”叫个不停。
不知道她已经等了多久了。
我此时真是万感集心,连忙抱起小东西,连声叫着“华华儿”。
有一次我出门办事。
回来走到大门口,华华妈正把她抱在怀里。
她说,她想试一试华华,看她怎么办。
然而奇迹出现了:华华一看到我,立即用惊人的力量,从妈妈怀里挣脱出来,举起小手,要我抱她。
她妈妈说,她早就想到有这种可能,但却没有想到华华挣脱的力量竟是这样惊人地大。
大家都大笑不止,然而我却在笑中想流泪。
有一年,老祖和德华来京小住时提起,听同院的人说,在上着锁的西屋门前,天天有两个“小动物”在那里蹲守:一个是一只猫,一个是已经长到三四岁的华华。
“可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
”华华大概还不知道什么北京,不知道什么别离。
天天去蹲守。
她那天真稚嫩的心灵里,不知是什么滋味,望眼欲穿而不见伊人。
她的失望,她的寂寞,大概她自己也说不出,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了。
到了今天,华华已经超过40岁。
按正常的生活秩序,她早应该“绿叶成荫”了,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我这“爷”?(节选自季羡林《三个小女孩》)1.下边对文中有关称呼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A.华华“爷”“爷”的叫喊声贯穿全文,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文中“小东西”“小动物”是一种亲昵的称呼,表达了作者喜爱华华的感情。
C.作者对华华的称呼由“华子”“华华儿”到“小东西”“小动物”,鲁迅《故乡》中闰土对“我”的称呼由“迅哥儿”变为“老爷”,这种称呼的变化在表达效果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D.称呼的变化也就是感情的深化,作者把对小姑娘的爱融于称呼的变化之中,看似随手拈来,其实是匠心独运。
2.下边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哪一项是符合原意的?()A.大家为华华力量惊人地大而高兴,“我”则被她的惊人之举感动得想流泪。
B.大家为结果如人所料而高兴,“我”也被华华天真的举动深深感动。
C.大家为华华挣脱的力量之大而惊奇,“我”则为这样做伤了孩子的心而内疚。
D.大家为奇迹的出现而兴奋,“我”则为人们愚弄了可爱的华华而伤心。
3.下边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A.首尾呼应,表示“我”对华华的思念并未因彼此失去联系而淡化。
B.篇末点题,强调牵挂源于爱,彼此的牵挂使生命充满了无限乐趣。
C.“绿叶成荫”是“我”美好的猜想,也是“我”由衷的祝愿。
D.一个“爷”字情深意长,渗透了“我”对华华的思念与牵挂。
4.你认为文中哪个细节最感人?这个细节表现了小姑娘怎样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短文两篇》参考答案:一.1.C2.略3. C4. D5.(1)张晓风无私奉献者(2)周素珊柚子树雏鸟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6.略二、一)甲文《行道树》1.行道树认识到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行道树认识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他们甘愿自我牺牲。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
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他们寂寞、孤独、苦熬。
他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行道树认识到,为神圣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2.他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的健康而忧愁;他们为自己从事的神圣的事业而承受痛苦,他们更为自己对人类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3.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4、略二)乙文《第一次真好》1.“风情”这里指风土人情,柚子树生长南国,作者所见柚子树,旁边又有人家,这景色很见南国风土乃至人情。
“风俗画”则是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场面。
“风景画”则是以风景做题材的画面,二者都不够确切。
2.就作者举的例子看,也可以知道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例如见那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但觉它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这一次并不愉快。
又如露营,有时也会遇到困难,睡得也不可能舒适;第一次动手做饭,也是不一定愉快的。
3.虽然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都是新鲜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使人回味无穷的。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经历也愈多,感受也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4.不是。
有的“第一次”是坏事,当然不能尝试。
如第一次吸毒,就绝对不能尝试。
一试就陷入泥坑,毁了自己。
5. 详略得当: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
略写的有六件事,均一笔带过。
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6、“珍重”第一次是作者对读者的希望,就是希望读者不断拓宽新的生活领域,以一颗新奇的童心,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以越来越多的第一次开阔视野,丰富经验,相反,如果局限于个人的生活小圈子,就会孤陋寡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