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磺酸验证与检验操作规范
氨基磺酸的检测方法
氨基磺酸的检测方法嘿,氨基磺酸的检测方法,这可是个得好好研究的事儿呢!要是想知道氨基磺酸有没有、有多少,那可得有办法。
先说说酸碱滴定法吧。
找一些碱溶液,像氢氧化钠啥的。
把可能含有氨基磺酸的东西放到一个容器里,加上水搅和搅和。
然后慢慢地滴加碱溶液,一边滴一边看着。
这就像你煮汤的时候放盐,得一点一点地放,看看味道对不对。
滴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有变化哦。
可以用一些指示剂,看到颜色变了,就说明差不多了。
然后根据滴加的碱的量,就能算出氨基磺酸有多少啦。
接着是分光光度法。
这就有点像玩魔术啦。
找一些能和氨基磺酸反应的东西,让它们在一起发生反应,会变出不同的颜色来。
然后用一个仪器,叫分光光度计,对着这个有颜色的溶液照一照。
这个仪器可神奇了,能根据颜色的深浅告诉你氨基磺酸有多少。
就像你看天空的颜色,能知道是晴天还是阴天一样。
还有一种方法是离子色谱法。
这个就更厉害啦。
把要检测的东西弄成溶液,放到一个像小管道一样的东西里。
溶液在里面跑啊跑,不同的东西会分开。
氨基磺酸就会和其他东西分开,然后被检测出来。
就像一群小朋友在跑步比赛,你能看出谁跑得快谁跑得慢。
我给你讲个事儿哈。
有一次我在实验室里,看到一个师傅在检测氨基磺酸。
他用了酸碱滴定法,可认真了。
一滴一滴地加碱溶液,眼睛死死地盯着容器。
最后算出了氨基磺酸的含量,可准了。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检测氨基磺酸得有方法,不能瞎弄。
所以啊,氨基磺酸的检测方法有很多。
大家要是想知道氨基磺酸的情况,就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让我们一起把氨基磺酸检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食品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检验操作规程
食品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检验操作规程1 目的:建立食品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检验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的检验操作。
3 职责: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规程:4.1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2488-1995。
4.2 质量指标:见《食品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质量标准》。
4.3 仪器与用具:p H计、电热恒温干燥箱、高温箱形电阻炉、具塞锥形瓶、电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
4.4 试药与试液:盐酸、氯化钡溶液、乙醇、硫酸盐标溶液(每ml含0.1mgSO4)、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氢氧化钠、甲基橙、硼酸、三氯甲烷、正丁醇、甲醇、硫酸、环己胺。
4.5 操作方法4.5.1 外观4.5.1.1 A型:为白色结晶粉末、针状结晶,无臭,有甜味。
4.5.1.2 B型:为白色针状、片状结晶,无臭,有甜味。
4.5.2 鉴别4.5.2.1 化学反应:取铂丝蘸取本品少许,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黄色。
4.5.2.2 化学反应:取试样3g,溶于20ml水中,取出1ml,加入硝酸银溶液2ml,30秒后生成环己基氨基硝酸银白色沉淀。
4.5.2.3 化学反应:取试样0.3g,溶于20ml水中,加入亚硝酸钠溶液5ml及盐酸溶液3ml,置水浴上加热约15min,取出冷却后,加乙醚20ml振摇抽提,将乙醚层放入蒸发皿中,置水浴上蒸发除去乙醚,再加水1ml,加硝酸0.5ml,置水浴上加热20min后,在砂浴上蒸发至干涸,不炭化。
冷后残留物加水3ml溶解,以氢氧化钠及硝酸调PH值4.5-7.0后,加入硝酸银1ml,生成白色沉淀。
加入硝酸呈酸性,白色沉淀溶解。
4.5.2.4 化学反应:取鉴别4.5.2.3项下经乙醚抽得的水层,加入氯化钡1ml,生成白色4.5.3 加热减量:称取试样2g(精确至0.0002g),于已恒重的称量瓶中,在105℃干燥,干燥2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量,直至恒重。
氨基磺酸-危险化学品操作要领卡
项目
操作要求
一般
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尽可能采取隔离操作。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可能接触其粉尘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检查储罐、槽车、阀门和泵等,防止泄漏。
运输
安全
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淋、防高温。
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储存
安全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库房温度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0%。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储存区设置围堰,地面进行防渗透处理,并配备倒装罐或储液池。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
操作
安全
生产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产生明火、火花的作业。
进行检修和抢修作业时,应携带检测仪和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氨基磺酸验证与检验操作规范
氨基磺酸验证、检验操作规程验收指标:符合HG/T2527-93要求的工业优等品氨基磺酸的各项要求,公司对其主含量进行检测,主含量≥99.5%为合格,重金属限量(以Pb计)≤ 0.001%为合格。
验收方案:1 查进厂报告单,并与标准比较,报告单各项符合要求后,进行以下操作。
2氨基磺酸采样.验收方案按GB/T 6678-2003 中7.6中的有关规定确定取样单元数,样品混匀后,平行测定三个主含量取其平均值,作为推断此产品的验收方案,即主含量≥99.5% 判为合格;否则加倍采样,进行复检若仍不符合操纵指标则视为该批原料不合格。
重金属限量每月第一批检测,重金属限量(以Pb计)≤0.001%即为合格,否则加倍采样,进行复检若仍不符合操纵指标则视为该批原料不合格。
1.检测:试剂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 酚酞:10g/L含量测定称取0.2g氨基磺酸样品,精确至0.0002g于锥形烧杯中,加30毫升水,加2 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滴至微红色,保持30秒钟不褪色,既为终点。
计算v×c×97.09x % = ———————× 100m × 1000x—氨基磺酸的质量百分含量,%v—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用量, ml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 mol/Lm—样品的质量, g97.09—氨基磺酸的摩尔质量,g/mol重金属限量检测依据GB/T 23950-2009无机化工产品中重金属测定通用方法每月一次双乙烯酮验证、检验操作规程验收标准:本公司操纵双乙烯酮进厂原料的主含量、乙酸酐二项技术指标,且要求主含量≥97%,Ace≤4%。
重金属限量(以Pb计)≤ 0.0005%为合格。
双乙烯酮采样方法供方以大容器(槽车)一次性装料时,采样方法按BG/T6680—2003.7.1.3《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从排料口接收适量样品。
采样后,测其主含量与乙酸酐的指标,当主含量≥97%,乙酸酐≤4%时为合格;否则加倍采样,进行复检若仍不符合操纵指标则视为该批原料不合格;重金属限量每月第一批检测,重金属限量(以Pb计)≤ 0.0005%即为合格,否则加倍采样,进行复检若仍不符合操纵指标则视为该批原料不合格。
氨基磺酸验证检验操作规程
氨基磺酸验证检验操作规程一、实验目的1.确定氨基磺酸的纯度。
2.检验氨基磺酸是否合格。
二、实验原理氨基磺酸的纯度可以通过红外光谱、质量分析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合格的氨基磺酸应具有无色结晶粉末状,无异味,无杂质等特点。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红外光谱仪3.电子天平4.无水乙醇5.氨基磺酸样品四、实验步骤1.红外光谱分析(1)准备样品:将取一小部分氨基磺酸样品,放置在红外光谱仪的样品夹上。
(2)进行分析:启动红外光谱仪,并选择适当的工作波段,记录样品的红外光谱。
(3)结果分析:通过与已知纯氨基磺酸样品的红外光谱进行对比,确认氨基磺酸的纯度。
2.质量分析(1)样品称重:使用电子天平,将约10g的氨基磺酸样品称量至0.01g的精度。
(2)样品溶解:将称好的氨基磺酸样品加入适量无水乙醇中,充分溶解。
(3)检测溶液的透明度:将溶液转移至透明的试管中,观察是否有悬浮物或沉淀。
(4)检测溶液的颜色:观察溶液的颜色,是否符合氨基磺酸的理论颜色。
(5)敞口加热:取一小部分溶液,将其加热至沸腾,观察是否有气味、冒泡或产生杂质。
(6)结果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判定氨基磺酸样品是否合格。
五、结果分析根据红外光谱和质量分析的结果,判断氨基磺酸样品的纯度和质量是否合格。
如果红外光谱与纯氨基磺酸样品的光谱相似,并且质量分析合格,那么该氨基磺酸样品可以被确认为合格。
六、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佩戴实验手套和防护眼镜。
2.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要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
3.溶解氨基磺酸时要充分搅拌,以确保溶解度。
4.对于有异味或杂质的氨基磺酸样品,不得投入使用。
5.实验仪器和试剂的选择要符合标准要求。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对氨基磺酸的纯度和质量进行验证和检验。
合格的氨基磺酸样品可以用于相关实验和应用。
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盐的测定标准
一、概述随着现代化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行业的发展也逐渐迅猛起来。
然而,伴随着食品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其中,对食品中添加物的安全性和含量的测定标准尤为重要。
而环己基氨基磺酸盐就是其中的一种。
本文将对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盐的测定标准展开讨论。
二、环己基氨基磺酸盐的定义环己基氨基磺酸盐是一种常用的增味剂,也称为安息香酸钠,在食品加工中被广泛使用。
其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香氧气味,提高甜味,降低食品的酸度。
但在食品中使用时需要符合一定的安全标准,才能保证人们的健康。
三、环己基氨基磺酸盐的测定方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测定环己基氨基磺酸盐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通过样品的萃取、洗脱等步骤,最终通过色谱仪的检测,来确定样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盐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测定灵敏度高、准确性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中。
2.紫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也是一种测定样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盐含量的常用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样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盐在紫外光下的吸光度变化,来确定其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是食品行业中的常用方法之一。
3.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另一种测定环己基氨基磺酸盐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将样品中的环己基氨基磺酸盐转化为易挥发性的化合物,然后通过气相色谱仪的检测,来确定其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便,且具有较高的测定灵敏度。
四、环己基氨基磺酸盐的测定标准根据食品安全的相关法规及标准,对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盐的含量有一定的规定。
一般来说,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盐的含量应当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健康卫生要求。
具体标准可以参考相关法规文件,确保其含量在符合规定的范围内。
五、环己基氨基磺酸盐的应用和风险环己基氨基磺酸盐作为一种增味剂,在食品加工中被广泛使用。
但是,过量使用环己基氨基磺酸盐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中环己基氨基磺酸盐的监管,确保其使用符合安全标准,不会对用户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测定氨基磺酸的标准方法的探讨
测定氨基磺酸的标准方法的探讨氨基磺酸(AminoSulfonicAcid)是一类重要的有机磺酸,它是一类既有机也有元素硫结构的物质,是多种生物体中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原料,也是合成一些重要有机制剂的重要原料,是化学、生物化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物质。
氨基磺酸的测定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而测定氨基磺酸的标准方法也十分重要。
二、分析方法1、酸度法酸度法测定氨基磺酸是一种传统的分析方法,通过改变酸度可以测定氨基磺酸的含量。
根据标准,当某种PH值溶液的含量为0.01mol/L时,则该氨基磺酸的含量为标准含量,用经典的滴定法可以检测出氨基磺酸的含量。
2、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分析氨基磺酸的快速、准确、灵敏的方法。
首先,用适当的有机溶剂和水混合测试样品,将样品加入含磺酸的层析柱中,由泵按照一定的流速进行色谱,最后得到氨基磺酸的峰面积,这也是测定氨基磺酸含量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校准方法1、检测酸度法的校准酸度法测定氨基磺酸的校准是通过比较两种标准溶液来确定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通常在同一实验室,需要将标准溶液和样品放置在同一温度下,在一定PH值溶液的含量为0.01mol/L时,则可确定样品的氨基磺酸含量。
2、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校准校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基磺酸的原理是预先准备一系列校准曲线,根据校准曲线的直线方程式,可以确定待测样品的氨基磺酸的含量。
四、精密度和精确度1、精密度在具体测定时,一般采用室内标准溶液来进行比对,而不是使用外部标准溶液。
如果控制实验,并且控制准确,可以提高测定的精密度。
在实验室,为了达到较高的精密度,可以采用多次测量的方法,比如多次测量同一样品,得到的结果是异常的接近。
2、精确度精确度是指测量结果跟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精确度一般比较低,可以通过改进仪器精度,调整试剂和检测标准,增加重复测试次数等方法来提高精确度。
五、结论以上就是有关测定氨基磺酸的标准方法探讨。
从上面可以看出,测定氨基磺酸的标准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能有效的控制样品的测试精度,提高样品的测试准确性。
氨基磺酸工艺控制卡片
氨基磺酸工艺控制卡片盐酸磺胺的制备和控制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采购:采购时应指定期限以确定原料的有效性,同时应考虑供应商的交易能力,避免采购非质量标准或缺乏原料质量保证的原料。
2、检验:检验盐酸磺胺原料时,要考虑原料的外观、质量、水分和温度,以及化学性质、重量、整体颜色等参数,保证原料的质量合格。
3、配比:配比是根据配比说明和比例关系,称取正确量的原料、副原料,按规定先后完成调混搅拌,以确保质量符合质量技术文件要求。
4、搅拌:搅拌应按搅拌说明书要求,采用调整时间、逐步搅拌、均匀搅拌等方法,以确保各种原料和副原料尽可能快速、扩散地混合,赋予溶液反应体系所需的特性,完成过程。
5、过滤:搅拌完的溶液需要进行过滤,过滤时应首先清理滤饼,然后连续进行过滤,以确保过滤质量,并维持溶质的粒度。
6、精制:精制是指在指定的条件下,加热溶液,结晶,然后过滤,冷却,烘干,收集结晶或转子析出溶剂,得到预期质量的产品。
7、测试:测试盐酸磺胺是指按照技术要求,检测盐酸磺胺的反应物,活性成分和标准稀释度,以及各种重要参数,以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8、消毒:消毒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经过消毒处理,使混合物不含有毒物质,可以接纳表面和气体的污染。
原料及材料检验:检测项目检测内容———————|————————————————————————|——————————外观 | 外观是否正常,无异物无异味 |质量参数 | 确认确认原料质量参数符合技术要求 |水分 | 检测原料水分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温度 | 检测温度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重量 | 检测重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整体颜色 | 检测原料整体颜色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配比:过滤:精制:检测项目检测内容———————|—————————————————————————|——————结晶 | 加热溶液,结晶,确保结晶质量 |冷却 | 进行冷却,确保冷却质量 |烘干 | 收集结晶或转子析出溶剂,烘干 |检验:消毒:。
氨基磺酸质量标准
氨基磺酸质量标准
氨基磺酸,也称为甜菜碱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常用于食品、药品、保健品等领域。
为了确保氨基磺酸的质量安全,相关部门制定了
一系列质量标准。
首先,氨基磺酸的外观颜色应为白色至略带黄色的结晶粉末状。
其次,该物质的pH值应在2.0-3.0之间,以保证其稳定性和活性。
此外,氨基磺酸的干燥失重不应超过1.0%,灼烧残余不应超过0.5%。
除了以上几项基本要求,氨基磺酸还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符合GB/T 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2406-2008无菌检验要求等。
同时,生产过程中应遵守严格的卫生、安全、环保等要求,确保产品的优质品质和环保。
结合以上要求,可以看出,氨基磺酸的质量标准相当高,需要生产企
业具备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力量,以及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
对于
消费者而言,购买氨基磺酸时应选择正规的生产厂家和销售渠道,以
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氨基磺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在食品、药品、保健品等领
域均有广泛应用。
其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不仅能够保证产品的质
量和安全,还可以推进生产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氨基磺酸装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氨基磺酸的基本性质和制备方法。
2. 掌握氨基磺酸装置的操作流程。
3. 分析氨基磺酸在实验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二、实验原理氨基磺酸(AS)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酸性和还原性。
在实验中,通过酸化氨基磺酸溶液,可以生成氨基磺酸固体,进一步加热分解得到氨基磺酸铵。
氨基磺酸铵是一种强氧化剂,广泛应用于制药、染料、颜料等领域。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氨基磺酸、浓硫酸、水、氢氧化钠、无水碳酸钠、苯、甲苯等。
2.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加热套、干燥器、电子天平、pH计、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氨基磺酸溶液:将氨基磺酸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溶解,搅拌均匀。
2. 酸化:向氨基磺酸溶液中加入浓硫酸,搅拌均匀,使溶液呈酸性。
3. 加热:将酸化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继续加热一段时间,使氨基磺酸分解生成氨基磺酸铵。
4. 冷却:将加热后的溶液冷却至室温,使其结晶。
5. 过滤:将结晶后的溶液过滤,收集氨基磺酸铵固体。
6. 干燥:将氨基磺酸铵固体放入干燥器中干燥,得到干燥的氨基磺酸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氨基磺酸溶液的制备:在实验中,氨基磺酸溶液的pH值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
通过调节pH值,可以控制氨基磺酸铵的生成量。
实验结果表明,当pH值为1.5时,氨基磺酸铵的生成量最高。
2. 氨基磺酸铵的制备:在实验中,加热温度对氨基磺酸铵的生成量有较大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为80℃时,氨基磺酸铵的生成量最高。
3. 氨基磺酸铵的应用:在实验中,氨基磺酸铵作为氧化剂,可以与苯、甲苯等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氨基磺酸铵在氧化反应中具有较高的活性,可以有效地氧化有机物。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氨基磺酸铵,并对其性质进行了分析。
2. 实验结果表明,氨基磺酸铵在氧化反应中具有较高的活性,可以有效地氧化有机物。
3. 本实验为氨基磺酸在氧化反应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氨基磺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基磺酸第一部分标识中文名氨基磺酸,磺酰胺酸,氨磺酸,磺酸胺英文名Sulfamic acid分子式H3NO3S相对分子质量97.09CAS号5329-14-6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第二部分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体,无臭无味。
主要用途用于酸碱滴定的基准试剂,也用于除草剂、防火剂、纸张和纺织品的软化剂及有机合成。
第三部分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人、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皮肤或眼接触有强烈刺激性或造成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
慢性影响: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闪点(℃) 引燃温度(℃)爆炸下限(%) 爆炸上限(%)最小点火能(mJ) 最大爆炸压力(MPa)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气体。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用水灭火时,防止飞溅而对人体产生烫伤。
消防人员必须穿防酸碱工作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时尽可能将钢桶容器分离火场移至空旷处,用水冷却容器,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器。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氨基磺酸旧方法
氨基磺酸NH2SO3H M=97.091.目的:建立一个氨基磺酸的标准检验操作规程2.范围:适用于氨基磺酸的操作3.技术要求3.1外观:白色结晶性粉末3.2含量(m/m)≥99.50%3.3硫酸盐(以H2SO2计) ≤0.20%4.试验方法:4.1外观:目测法。
4.2氨基磺酸含量的测定4.2.1试剂: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0.5moL/L酚酞指示剂:1g/L4.2.2检测方法称取1.0g样品(精确至0.0002g),于预先加有(30-50ml)蒸馏水的锥形瓶中溶解,加2滴酚酞指示剂,用0.5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为终点。
4.2.3计算:V×C×0.09709X = ———————×100m式中:X——氨基磺酸的质量百分含量,%;V——样品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mL;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0.09709——氨基磺酸的毫摩尔质量;m——样品的质量,g。
4.3硫酸盐含量的测定4.3.1试剂和溶液盐酸溶液: 1moL/L ; GB601-88氯化钡溶液: 250g/L; GB603-88硫酸盐标准溶液: 100mg/L。
GB603-884.3.2检测方法称取1.0g(精确至0.0002g)样品,溶于100m L容量瓶中,用1mo L/L盐酸稀至刻度,取5mL上述溶液于比色管中,加5mL1mo L/L盐酸溶液,3m L250g/L 氯化钡溶液并稀释到25mL摇匀,在室温下放置20min,在黑色背景下,目视比较试液与标准样比色管所呈浊度。
4.3.3 计算:VX = ———————m×15式中:X——氨基磺酸的质量百分含量,%;m——样品的质量,g;V——标准硫酸盐的毫升数。
氨基磺酸验证、检验操作规程
氨基磺酸验证、检验操作规程验收指标:符合HG/T2527-93要求的工业优等品氨基磺酸的各项要求,公司对其主含量进行检测,主含量≥%为合格,重金属限量(以Pb计)≤%为合格。
验收方案:1 查进厂报告单,并与标准比较,报告单各项符合要求后,进行以下操作。
2氨基磺酸采样.验收方案按GB/T 6678-2003 中中的有关规定确定取样单元数,样品混匀后,平行测定三个主含量取其平均值,作为判断此产品的验收方案,即主含量≥% 判为合格;否则加倍采样,进行复检若仍不符合控制指标则视为该批原料不合格。
重金属限量每月第一批检测,重金属限量(以Pb计)≤%即为合格,否则加倍采样,进行复检若仍不符合控制指标则视为该批原料不合格。
1.检测:试剂氢氧化钠标准溶液:L 酚酞:10g/L含量测定称取0.2g氨基磺酸样品,精确至0.0002g于锥形烧杯中,加30毫升水,加2 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滴至微红色,保持30秒钟不褪色,既为终点。
计算v×c×x % = ———————× 100m ×1000x—氨基磺酸的质量百分含量,%v—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用量, ml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 mol/Lm—样品的质量, g—氨基磺酸的摩尔质量,g/mol重金属限量检测依据GB/T 23950-2009无机化工产品中重金属测定通用方法每月一次双乙烯酮验证、检验操作规程验收标准:本公司控制双乙烯酮进厂原料的主含量、乙酸酐二项技术指标,且要求主含量≥97%,Ace≤4%。
重金属限量(以Pb计)≤%为合格。
双乙烯酮采样方法供方以大容器(槽车)一次性装料时,采样方法按BG/T6680—《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从排料口接收适量样品。
采样后,测其主含量与乙酸酐的指标,当主含量≥97%,乙酸酐≤4%时为合格;否则加倍采样,进行复检若仍不符合控制指标则视为该批原料不合格;重金属限量每月第一批检测,重金属限量(以Pb计)≤%即为合格,否则加倍采样,进行复检若仍不符合控制指标则视为该批原料不合格。
氨基磺酸质量标准
氨基磺酸质量标准1. 介绍氨基磺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农药等领域。
为了确保氨基磺酸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氨基磺酸质量标准的相关内容。
2. 国际标准2.1 国际药典氨基磺酸的质量标准在国际药典中得到了规定。
根据国际药典的要求,氨基磺酸应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可见杂质。
其化学纯度应不低于99.0%,并需符合相关理化性质指标,如溶解度、熔点等。
2.2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ISO也制定了氨基磺酸的一些质量标准。
例如,ISO 5536:1994标准规定了氨基磺酸的外观、纯度、酸碱度、水分含量等指标,并提供了适用于氨基磺酸的各种分析方法。
3. 国家标准3.1 国家药典在中国,氨基磺酸的质量标准也有相应的规定。
国家药典对氨基磺酸的纯度、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微生物限度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3.2 商业标准除了国家药典外,一些行业组织和企业也制定了氨基磺酸的质量标准。
这些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对于特定应用领域的氨基磺酸,可能会有更严格的标准。
4. 检测方法4.1 理化性质检测理化性质是评价氨基磺酸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些性质包括外观、颜色、气味、溶解度、熔点、燃点等。
可以通过目测、仪器测定等方法进行检测。
4.2 化学分析方法氨基磺酸的化学纯度可以通过多种分析方法来确定,如比色法、滴定法、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准确测定氨基磺酸中的有机物含量、杂质含量等。
4.3 微生物检测方法为了确保氨基磺酸的安全性,还需要进行微生物检测。
这些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
5. 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氨基磺酸的质量,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工艺、质量检测等环节。
只有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才能确保氨基磺酸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6.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了进一步提高氨基磺酸的质量,一些企业也选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来提升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
测定氨基磺酸的标准方法的探讨
测定氨基磺酸的标准方法的探讨氨基磺酸是一种含有硫酸根的单胺类有机物,它可以作为调节pH和水质性质、抑制细菌生长和多种酶的乙醯胺酶活性的重要保护成分和细胞代谢物。
虽然氨基磺酸有许多有用的功能,但当从水中污染过量时,它也可能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对水体中氨基磺酸含量的精准测定至关重要。
主要介绍氨基磺酸的标准检测方法。
1、采用碘酸甲酯分光光度法测定氨基磺酸碘酸甲酯分光光度法测定氨基磺酸含量是采用本实验室中常用光度仪分析复合指示剂碘酸甲酯对样品所发生的色变对氨基磺酸含量的测定法。
实验反应原理是铜伴衍生物由于受到氨基磺酸的影响而引发碘解,从而改变滴定液的色度。
测定过程中,利用光度仪测定给定浓度标准溶液在不同铜伴衍生物测定浓度下所发生的色变,根据其色度和标准溶液的变化关系,以此制定曲线,利用曲线可以直接折算得到样品的氨基磺酸含量。
2、采用定氮仪法测定氨基磺酸定氮仪是氨基磺酸的常用测定仪器,它可以直接测定氨基磺酸的实际含量。
定氮仪的原理是使用紫外发射火焰把氨基磺酸的结构分子烧解成氮和硫,然后通过氮离子流特异化学发光系统,从样品中连续读取氮离子的离子强度,依据测定结果计算氨基磺酸的浓度。
3、采用HPLC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氨基磺酸HPLC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氨基磺酸含量,是以原子谱仪的吸收光谱(AAS)技术为主要测试技术,配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采用大分子和双态调节器,对样品中氨基磺酸的含量进行测定。
此法采用泵把样品送入双态调节器,将氨基磺酸吸附在活性炭层上,然后用B离子溶解氨基磺酸,再利用HPLC将溶液输送至原子吸收仪,检测氨基磺酸的浓度,根据检测结果计算氨基磺酸的浓度。
以上介绍的是主要的氨基磺酸的标准检测方法,以上方法的优缺点也有所不同,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还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来进行选择,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精准度和准确度。
氨基磺酸验证、检验操作规程
氨基磺酸验证、检验操作规程验收指标:符合HG/T2527-93要求的工业优等品氨基磺酸的各项要求,公司对其主含量进行检测,主含量≥99.5%为合格,重金属限量(以Pb计)≤ 0.001%为合格。
验收方案:1 查进厂报告单,并与标准比较,报告单各项符合要求后,进行以下操作。
2氨基磺酸采样.验收方案按GB/T 6678-2003 中7.6中的有关规定确定取样单元数,样品混匀后,平行测定三个主含量取其平均值,作为判断此产品的验收方案,即主含量≥99.5% 判为合格;否则加倍采样,进行复检若仍不符合控制指标则视为该批原料不合格。
重金属限量每月第一批检测,重金属限量(以Pb计)≤ 0.001%即为合格,否则加倍采样,进行复检若仍不符合控制指标则视为该批原料不合格。
1.检测:试剂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 酚酞:10g/L含量测定称取0.2g氨基磺酸样品,精确至0.0002g于锥形烧杯中,加30毫升水,加2 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滴至微红色,保持30秒钟不褪色,既为终点。
计算v×c×97.09x % = ———————× 100m × 1000x—氨基磺酸的质量百分含量,%v—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用量, ml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 mol/Lm—样品的质量, g97.09—氨基磺酸的摩尔质量,g/mol重金属限量检测依据GB/T 23950-2009无机化工产品中重金属测定通用方法每月一次双乙烯酮验证、检验操作规程验收标准:本公司控制双乙烯酮进厂原料的主含量、乙酸酐二项技术指标,且要求主含量≥97%,Ace≤4%。
重金属限量(以Pb计)≤0.0005%为合格。
双乙烯酮采样方法供方以大容器(槽车)一次性装料时,采样方法按BG/T6680—2003.7.1.3《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从排料口接收适量样品。
采样后,测其主含量与乙酸酐的指标,当主含量≥97%,乙酸酐≤4%时为合格;否则加倍采样,进行复检若仍不符合控制指标则视为该批原料不合格;重金属限量每月第一批检测,重金属限量(以Pb 计)≤ 0.0005%即为合格,否则加倍采样,进行复检若仍不符合控制指标则视为该批原料不合格。
氨基磺酸检测报告
氨基磺酸检测报告引言氨基磺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它在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通过检测人体中氨基磺酸的含量,可以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及相关疾病风险。
本文将介绍氨基磺酸的检测方法、参考范围以及其与健康的关联。
方法氨基磺酸的检测可以通过血液样本或尿液样本进行。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准确测量氨基磺酸的浓度,为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参考范围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人群,其氨基磺酸的参考范围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氨基磺酸参考范围为200-600 μmol/L。
在特殊情况下,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可能会有不同的参考范围。
因此,在解读检测结果时需要考虑个体的特殊情况。
健康与氨基磺酸的关联营养状况氨基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其含量可以反映身体的蛋白质代谢情况。
正常健康的个体通常能够维持适当的氨基磺酸水平,而长期不良的膳食结构或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导致氨基磺酸的缺乏。
肾功能氨基磺酸的代谢与肾脏密切相关。
肾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氨基磺酸排泄过多或排泄不足,从而导致其浓度升高或降低。
因此,通过检测氨基磺酸的含量,可以了解肾脏功能是否正常。
疾病风险一些疾病与氨基磺酸的代谢异常相关。
例如,先天性氨基酸代谢异常、胱氨酸尿症等疾病都可能导致氨基磺酸的异常浓度。
通过检测氨基磺酸水平,可以早期发现这些潜在的疾病风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结论氨基磺酸的检测是了解个体营养状况和相关疾病风险的重要方法。
通过准确测量氨基磺酸的含量,并结合个体的特殊情况,可以为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提供指导意见。
同时,进一步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入了解氨基磺酸在人体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与健康的更深层次关联。
以上是关于氨基磺酸检测的报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注意:本报告仅供参考,具体诊断请咨询专业医生。
氨基磺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00001)
氨基磺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氨基磺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氨基磺酸化学品英文名称:sulfamic acid中文名称2:磺酰胺酸英文名称2:amidosulfonic acid技术说明书编码:909CAS No.:5329-14-6分子式:H3NO3S分子量:97.09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氨基磺酸CAS No.:5329-14-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小量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耐酸(碱)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体,无臭无味。
pH:熔点(℃):205沸点(℃):209相对密度(水=1):2.1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3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燃烧热(kJ/mol):无意义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解性:溶于水、液氨,不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甲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方以大容器(槽车)一次性装料时,采样方法按BG/T6680—2003.7.1.3《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从排料口接收适量样品。
采样后,测其主含量与乙酸酐的指标,当主含量≥97%,乙酸酐≤4%时为合格;否则加倍采样,进行复检若仍不符合操纵指标则视为该批原料不合格;重金属限量每月第一批检测,重金属限量(以Pb计)≤0.0005%即为合格,否则加倍采样,进行复检若仍不符合操纵指标则视为该批原料不合格。
v—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用量, ml
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 mol/L
m—样品的质量, g
97.09—氨基磺酸的摩尔质量,g/mol
重金属限量检测
依据GB/T 23950-2009无机化工产品中重金属测定通用方法
每月一次
双乙烯酮验证、检验操作规程
验收标准:本公司操纵双乙烯酮进厂原料的主含量、乙酸酐二项技术指标,且要求主含量≥97%,Ace≤4%。重金属限量(以Pb计)≤ 0.0005%为合格。
2 测定方法
取50.00毫升试验溶液,注入具塞锥形瓶中,加50毫升无二氧化碳水及5毫升氯化钡溶液,摇匀,放置15分钟,加2 滴酚酞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至红色消逝。
1.首先验收本批产品的分析报告单,确认无误后作以下检测。
2.按5.2采样后,平行测定三个主含量取其平均值,作为推断此产品的验收方案,即主含量≥48.0% 判为合格,否则为按含量结算。重金属(以Pb计)≤ 0.001%为合格。
含量测定
1 试验溶液的制备
迅速称取80克样品(精确至0.0002克),置于250毫升烧杯中,加适量无二氧化碳水,溶解后,冷却,移入 1000毫升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采样方法
供方以大容器(槽车)一《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从排料口接收适量样品。
验收方案:按BG/T6680—2003.7.1.3《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采样后,用样品检测出的三个水分平行值来制定此产品的验收方案,即水分≤0.010%判定为合格。重金属限量每月第一批检测,重金属限量(以Pb计)≤ 0.0005%即为合格,否则加倍采样,进行复检若仍不符合操纵指标则视为该批原料不合格。
氨基磺酸验证、检验操作规程
验收指标:符合HG/T2527-93要求的工业优等品氨基磺酸的各项要求,公司对其主含量进行检测,主含量≥99.5%为合格,重金属限量(以Pb计)≤ 0.001%为合格。
验收方案:
1 查进厂报告单,并与标准比较,报告单各项符合要求后,进行以下操作。
2氨基磺酸采样.验收方案按GB/T6678-2003中7.6中的有关规定确定取样单元数,样品混匀后,平行测定三个主含量取其平均值,作为推断此产品的验收方案,即主含量≥99.5% 判为合格;否则加倍采样,进行复检若仍不符合操纵指标则视为该批原料不合格。重金属限量每月第一批检测,重金属限量(以Pb计)≤ 0.001%即为合格,否则加倍采样,进行复检若仍不符合操纵指标则视为该批原料不合格。
检验方法
二氯甲烷水分测定GB6282《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卡尔·费休法》
每次取样0.6ml,二氯甲烷密度(水=1)1.326
重金属限量:GB/T 7532-2008有机化工产品中重金属的测定 目视比色法
氢氧化钾验证、检验操作规程
验收标准:符合GB/T1919-2000要求的液体氢氧化钾一等品的各项要求,公司对其主含量检测, 主含量≥48.0%为合格;假如与供应商协商主含量≥30%亦可;重金属(以Pb计)≤ 0.001%,为合格。
m1—样品的质量, g
m2—样品的质量,g
84.08—双乙烯酮的摩尔质量,g/mol
51.04-乙酸酐〔1/2(C4H6O3)〕的摩尔质量,g/mol
重金属限量:GB/T 7532-2008有机化工产品中重金属的测定 目视比色法
二氯甲烷验证、检验操作规程
验收标准:符合GB/T 4117-2008要求的工业优等品二氯甲烷的各项要求,公司对其水份进行检测, 水份≤0.010%为合格;重金属(以Pb计)≤ 0.0005%为合格。
1.检测:
试剂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酚酞:10g/L
含量测定
称取0.2g氨基磺酸样品,精确至0.0002g于锥形烧杯中,加30毫升水,加2 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滴至微红色,保持30秒钟不褪色,既为终点。
计算
v×c×97.09
x % = ———————×100
m× 1000
x—氨基磺酸的质量百分含量,%
B.标准称取样品1.0g(m2)放入已盛有100ml去离子水的回流瓶中, 煮沸半小时,
C.用水冷却降温(以不烫手为宜),加入1-2滴酚酞指示液(10g/L),用氢氧化钠标准溶
液[c(NaOH)=0.1mol/L] 滴定至溶液为微红色,以不褪色为终点。记下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用量,v2
计算:
50×c1-v2×c2
检验规程
试剂
酚酞:10g/L
硫酸标准溶液:0.1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
含量测定方法
A.标准称取样品0.2g(m1)精确至0.0002g放入已盛有50.00m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1mol/L]的具塞瓶中,立即振摇使之澄清,放置半小时冷却,加入2滴酚酞指示液(10g/L),用硫酸标准溶液[c(1/2H2SO4)=0.1mol/L] 滴定至微红色变为无色。记下硫酸标准溶液之用量,v1.
X = ——————————
m1×1000
v1×c1
Y=———————
m2×1000
双乙烯酮含量%=(X-Y)×84.08×100
乙酸酐含量%=Y×51.04×100
v1—硫酸标准溶液之用量, ml
v2—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用量, ml
c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 mol/L
c2—硫酸标准溶液的浓度, mol/L
氢氧化钾采样方法:
供方以大容器(槽车)一次性装料时,采样方法按BG/T6680—2003.7.1.3《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从排料口接收适量样品。
若供方以多储罐送货时,则按GB 6678—2003.7.6中的有关规定确定取样单元数,采样后按相同体积混样,制备样品。
每批所采样品不得少于500ml。
验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