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ppt课件
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PPT课件
评估标准
恶性肿瘤的概率评估
低(<5%)
恶性肿瘤的概率
中等(5%~65%)
高(65%)
年轻、不吸烟、无癌症史、 低概率和高概率特征的 年长、重度吸烟、有癌症
临床特征a 小结节、边缘规则,和/
或非上叶
混合
史、大结节、不规则边缘, 和/或上叶
FDG-PET 扫描结果
非手术活检
低至中度临床概率和低 弱或中度的FDG-PET扫描
2.
慢性肺部疾病病史
3.
个人和家族肿瘤病史
4.
治疗经过及转归
CONTENTS
临床信息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7
X胸片和(或)CT
单个不明原因结节者,建议 与 既往影像学对比(IC级)
X胸片发现不 建议CT检查(结节行薄层CT扫描), 明原因结节者 以便更好描述结节特征(IC级)
影像学方法
5
制定评估大小节点和内容: 1、直径>8毫米的实性肺结节; 2、直径≤8毫米的实性结节以及非实性结节的推
荐; 3、推荐重点强调评估恶性肿瘤概率的价值; 4、影像学检查的效用; 5、权衡不同管理策略的益处与危害(非手术活
组织检查、手术切除、胸部CT成像监视), 以及征求患者偏好的重要性。
6
1.
年龄、职业、吸烟史
FDG-PET活性
活性
明确良性病变
非诊断性
强烈的高代谢结节 可疑恶性肿瘤
完全或者趋向消散,大小
CT随访
渐进或持续减小b,或≥2
年无增长(实性结节),
NA
或≥3-5年无增长(亚实
性结节)
明确的增长证据
12
13
1、单个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mm者:建议临床医师通过 定性使用临床判断和(或)定量的使用验证模型评估恶 性肿瘤的预测概率(2C级) 2、单个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mm者,且恶性肿瘤的预测 概率为低、中度(5%-65%),建议行功能成像,有条件 者可考虑PET/CT,以便更好的描述结节(2C级)
《多发磨玻璃结节样肺癌多学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PPT课件
开展患者交流活动
组织患者之间的交流活动,增 进彼此的了解和支持。
05 随访管理与生活质量提升 举措
随访时间安排及内容设置建议
随访时间
术后2年内每3-6个月随访1次, 之后每6-12个月随访1次,5年后
每年随访1次。
随访内容
包括临床病史、体格检查、血液 肿瘤标志物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重点关注复发和转移情况。
实践经验分享
鼓励团队成员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促 进共同进步。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
01
02
03
04
制定患者教育计划
包括疾病知识、治疗方案、注 意事项等内容。
提供心理支持服务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 郁等情绪问题,提供专业的心
理支持和辅导。
建立患者随访制度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 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
3
多学科协作不足
多发磨玻璃结节样肺癌的诊疗需要多学科专家共 同协作,但当前各学科之间的协作机制尚不完善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诊疗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出现更为精准、高效的多发 磨玻璃结节样肺癌诊疗技术。
个体化治疗成为趋势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将成为未来多 发磨玻璃结节样肺癌治疗的重要方向。
多发磨玻璃结节样肺癌概述
多发磨玻璃结节样肺癌是一种特 殊类型的肺癌,其主要表现为肺
部出现多个磨玻璃样结节。
这些结节在CT等影像学检查中 呈现出磨玻璃样改变,与周围正 常肺组织界限不清,给诊断和治
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多发磨玻璃结节样肺癌的病理类 型多样,包括腺癌、鳞癌等,且 不同病理类型的生物学行为和预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保持积 极心态。
有症状患者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
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的症状、结节大小、肺功能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 疗方案。
药物选择
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需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 性进行选择。
并发症处理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气胸等,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03 肺结节病鉴别诊断与风险评估
常见肺部疾病鉴别诊断
肺癌
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与肺结节病在影像学上有时难以 区分。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影 像学特征、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手
段进行鉴别。
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 慢性传染病,其影像学表现与肺 结节病有相似之处。需要结合临 床表现、病原学检查及影像学特
诊断方法与标准
详细阐述了肺结节病的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诊 断、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诊断等,制定了相应的 诊断标准,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创新点
本次专家共识首次明确了肺结节病的定义和分类 ,制定了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流程,强调了多学 科协作和患者参与的重要性,为肺结节病的临床 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心血管并发症
针对心血管并发症,应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如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 心功能等。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系建设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途径探讨
开展健康讲座和培训课程
通过定期组织肺结节病相关的健康讲座和培训课程,向患 者普及疾病知识,提高他们对肺结节病的认知程度。
肺结节病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尤其是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 感染可能加重病情,影响预后。
呼吸衰竭
严重肺结节病可能导致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 ,危及生命。
肺结节PPT课件
• (2)孤立的、直径>5 mm的pGGN,发现病变后3个月进 行CT复查以确定病变是否持续存在;如果病变持续存在 且没有变化,则每年CT随访复查,至少持续3年,之后 仍应长期随访,间隔期可以适当放宽,有变化则调整随 访周期。对于直径在10 mm以上,平均CT值超过–600 HU,外形有分叶、内部可见空泡征的pGGN,恶性可能 较大,应建议手术切除。不推荐使用抗生素或进行PETCT检查。
第27页/共35页
• 3.对于难以定性的肺结节,可以推荐其进行随访观察,具体的随访原则根据Fleischner学会推荐意见,结 合我国实际情况,推荐意见如下。
• 1)孤立的、直径≤5 mm的pGGN,2年后低剂量CT随访,没有变化则4年后随访。如患者情绪过于焦虑, 可适当缩短随访周期(首次6~12个月后复查,以后每2年随访1次,病灶变大、变浓则缩短随访周期或手 术切除,变小、吸收则保持2年随访或终止随访)。
第8页/共35页
肺内的淋巴结逐渐被认为是良性结节。它的特征性CT表现有:
• 1、3~6mm大小,呈咖啡豆状 • 2、分布于胸膜下15mm以内 • 3、单发或串珠状分布 • 4、线样阴影连接于胸膜(增厚的小叶间隔) • 5、常发生于肺内位置较低处
第9页/共35页
第10页/共35页
结节边缘
• 光滑边缘的结节通常是良性的,约有三分之一的恶性结节或肺转移瘤的边界也较光滑,某些感染性病灶周 围轮廓也会呈现为放射状和毛刺状改变。边缘模糊、触须状或多角状边缘通常是炎症损害。
第22页/共35页
• 有以下变化提示恶性GGN: • (1)GGN增大; • (2)稳定并密度增高; • (3)稳定或增大,并出现实性成分; • (4)缩小但病灶内实性成分增大; • (5)结节具备其他形态学的恶性征象。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PPT课件
7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8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9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10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11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12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13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14
>8㎜的实性结节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31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32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33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3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35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36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37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38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39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40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41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42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43
2019年 肺部结节诊治 中国专家共识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1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2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3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4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5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6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15
2019年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肺部结节的CT诊断及处理方案 ppt课件
过去30年间我国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 近10年增长最快,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26.9%。 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患者将达到100万,成为世界第一 肺癌大国。
早 期 肺 癌
五年 生存率 >90%
III.IV期 肺 癌
五年 生存率 5%-13%
不同分期肺癌治疗效果差别巨大!!!
5
早期肺癌诊断现状
2014/01/15
肉芽肿性炎症
中国专家推荐方案(实性结节)
基线LDCT检查
气管内病变 痰细胞学/纤支镜 阴性 <5mm 抗炎治疗1 个月后复查 阳性 完全 吸收 非钙化结节 ≥15mm 5~15mm
PET-CT 检查
无变 化 高度 疑癌 不能 确定 3个月 后复查 不变/增大 缩小 活检 临床干预
抗炎治疗3 个月后复查 不变 年度 增大
中国专家推荐方案(实性结节)
年度复查LDCT
新发支气管内结节
新出现非钙化结节 上年度结节增大/ 实性成分增多 阴性/上年度 结节无变化
纤支镜
>3mm结节
3个月后复查, 必要时抗炎治疗
≤3mm结节 6个月 后复查 增大 无变 化 高年资医师判断是否临床干预 临床 干预
临床干预
完全 吸收
部分 吸收 6个月后复查 无变化
临床干预
下一年度复查
中国专家推荐方案(非实性结节)
孤立直径≤5 mm pGGN 孤立直径>5mm pGGN 6-12个月后复查,以后每2年随访一次,病灶变大变浓则缩短随访周 期,变小、吸收则保持2年随访或终止随访 3个月后复查,如无变化,年度复查,至少持续3年。>10mm的 pGGN,平均CT值超过-600HU,具有恶性征象者建议手术 3个月后复查,如无变化或实性成分<5mm,则年度复查3年;如结 节增大或实性成分>5mm,则活检或手术切除,实性成分>5mm的 直径8mm以上部分实性结节可行PET-CT检查 3个月后复查,如无变化,则1年后复查;如增多、增大、增浓,则 缩短随访周期,如减少、变淡或吸收,则延长随访周期或终止随访 3个月后复查,如无变化,则年度复查,至少3年;如增多、增大、 增浓则缩短随访周期,如减少、变淡或吸收则延长随访周期或终止 随访 3个月后复查,如无变化,建议积极处理较大的突出病灶,尤其是实 性成分>5 mm的mGGN、>10 mm的pGGN及具有恶性征象的部分 实性结节,建议手术切除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课件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2015年首部"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1]发表以后,各个国家与地区相继对肺结节诊治指南进行了更新,这些指南与共识的更新完善了肺结节的诊治与管理策略。
在此背景下,为了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在总结我国首部肺结节诊治共识[1]的经验和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广泛听取了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参考了"肺结节评估:亚洲临床实践指南"[2]及其他学科共识或指南[3,4,5,6,7]后,对原有共识进行了修订。
更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细化了肺结节的分类,对肺结节、微小结节进行了精确的定义;定义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低剂量CT筛查;强调了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注重准时随访并观察肺结节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特征等,旨在提高我国各级医院医生对肺结节的诊治水平。
一、肺结节的定义和分类(一)肺结节的定义[1,2,3,4,5]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孤立性肺结节多无明显症状,为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 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多发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单一肺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所致;局部病灶直径>3 cm者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在本共识讨论的范围内。
(二)分类[1,2,3,4,5]1.数量分类: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定义为多发性。
2.病灶大小分类:为便于更好地指导分级诊疗工作,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精准管理,特别将肺结节中直径<5 mm 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定义为小结节。
微小结节可在基层医院管理;小结节可在有诊治经验的医院,如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管理;10~30 mm的肺结节则应尽早请有经验的专家诊治。
《多发磨玻璃结节样肺癌多学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PPT课件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提高了医生对多发磨玻璃结节样 肺癌的认识和诊疗水平,减少了
漏诊和误诊的可能性。
促进了多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
的医疗服务。
推动了肺癌诊疗的规范化和标准 化,提升了我国肺癌诊疗的整体
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03
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出现病情进展或复发的患者,应及时安排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并缩
短随访间隔。
效果评价指标及方法
生存率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内患者的生存率 ,评价治疗效果和随访管理的效果。
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 量,包括身体功能、心理状况、社会 功能等方面。
无进展生存期
记录患者从治疗开始到病情出现进展 或复发的时间,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
动态调整随访策略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 疗效果,动态调整随访策 略,确保随访的及时性和 有效性。
随访内容及时间安排
01
随访内容
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02
时间安排
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一次,术后2-5年内每6个月随访一次,术后5年
后每年随访一次。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适当延长随访间隔。
是诊断磨玻璃结节样肺癌的首选方 法,能够清晰显示肺部磨玻璃结节 的形态、大小、密度及与周围组织 的关系。
PET-CT检查
对于判断磨玻璃结节的良恶性及是 否存在远处转移有重要价值,但价 格昂贵,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磨玻璃结节样肺癌影像学特征
01
02
03
04
磨玻璃结节
表现为肺部局灶性、淡薄的高 密度影,其内可见血管或支气
多学科诊疗模式在肺癌诊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具 有重要意义。
胸部CT肺结节数据标注与质量控制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专家共识的制定有助于促进不同机构和团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推动肺结节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发展。
指导临床实践和决策
高质量的肺结节数据标注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 息,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和决策的制定。
05 挑战与展望
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数据标注准确性
目前胸部CT肺结节数据标注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差异性,不同医生或标注者对同一病例的标注结果可能存在差异,影 响后续分析和诊断的准确性。
高质量的数据标注是模型训练的基础,通过质量 控制可以减少标注错误对模型训练的影响,提高 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提升医学影像诊断水平
准确的胸部CT肺结节数据标注有助于医生更好地 理解和分析影像数据,提升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 性和效率。
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流程
制定标注规范
制定详细的标注规范,明确标注的对象、边 界、标注工具的使用等,确保标注人员能够 准确理解并执行标注任务。
培训标注人员
对标注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标注技能和医学 知识水平,确保标注人员能够准确识别并标注肺结 节。
定期检查与反馈
定期对标注结果进行抽查和评估,发现问题 及时反馈给标注人员并进行纠正,确保标注 质量的持续改进。
质量控制的评价指标
准确率
评价标注结果与真实情况的一致性,准确率 越高,说明标注质量越好。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 胸部CT肺结节数据标注与质量控制 领域的发展。
06 结论
研究结论和成果
肺结节数据标注的准确性显著提升
通过专家共识的制定和实施,胸部CT肺结节数据标注的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
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估直径>8mm的实性结节
3、单个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mm者,且恶性肿瘤的预测概率 为高度(>65%):视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功能成像描述结节( 2C级);对于高度怀疑肿瘤者可考虑直接做PET/CT,因其可同 时进行手术前的预分期。 4、单个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mm者,建议临床医师讨论无法 取得病理诊断的替代性管理策略的风险和益处,并根据患者 对管理的意愿决定(1C级)
是肺癌防治所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3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更新现有文献综述和综合证据 •参考美国胸科意识学会肺癌指南(第三版)中“肺癌指南发 展的方法学”、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分会肺癌组和中国肺 癌防治联盟专家组制定“原发性肺癌早期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
4
•肺结节定义: 肺部结节为影像学表现为小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高 的阴影,可单发或多发,不伴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 液。
17
评估直径>8mm的实性结节
6.对单个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 mm者:进行随访,建议在3 ~6、9~12以及18~24个月进行薄层、低剂量CT扫描(2C级) 。需注意的是:(1)定期CT扫描结果应与以前所有的扫描结果 对比,尤其是最初的CT扫描;(2)如果有条件,可行手动和( 或)计算机辅助测量面积、体积和(或)密度,以便早期发现病 灶的生长。
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1
现状
• 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 恶性肿瘤,每年死亡人数达14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 人数的18%。预计中国到2025年每年新发肺癌患者将达到 100万,目前约75%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5年生 存率仅约为15.6%。
2
如何解决
•提高肺癌生存率的唯一途径是端口前移,即早发现、早诊断 和早治疗, •如何筛查肺部结节? •如何精准地进行良恶性分类及早期诊断?
•孤立性肺结节: 无典型症状,单个、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 cm且 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共识不考虑直径>3 cm者的肺肿块及弥漫性或多发性结节, 5
• 对肺结节患者进行恶性肿瘤的概率估计、影像学检查(以 充分体现飞结节的形态学和(或)功能学特征),评估各 种替代管理的相关风险、并征求患者的意愿进行评估和管 理。
18
评估直径>8mm的实性结节
7.单个不明原因结节:在定期的影像学随访中有明确倾向 的恶性肿瘤增长证据,若无特别禁忌,建议考虑非手术活检 和(或)手术切除(1C级)。需注意的是实性结节缩小,但是未完 全消失者,建议随访至不增长的2年后,其后转为常规年度 检查。
19
评估直径>8mm的实性结节
8.单个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 mm者,建议在伴有下列情况时 采取非手术活检(2C级):(1)临床预测概率与影像学检查结果 不一致;(2)恶性肿瘤的概率为低、中度(10%~60%);(3)疑诊 为可行特定治疗的良性疾病;(4)患者在被充分告知后,仍希 望在手术前证明是恶性肿瘤,尤其是当手术的并发症风险高 时。需注意的是选择活检的类型应基于:①结节大小、位置 和相关气道的关系;②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③可行的技 术及术者的熟练程度。
16
评估直径>8mm的实性结节
5、单个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 mm者,建议在下列情况下采用 定期CT扫描随访(2C级):(1)当临床恶性肿瘤的概率很低时 (<5%);(2)当临床概率低(<30%~40%),且功能成像检测结果 是阴性(PET显示病变代谢不高,或动态增强CT扫描显示增强 ≤15 HU);(3)当穿刺活检未确诊,或PET显示病灶代谢不高时 ;(4)当充分告知患者后,患者倾向选择非侵袭性管理方法时 。需注意的是:随访直径>8 mm的实性结节应使用低剂量CT 平扫技术。
➢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
9
肺鳞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有一定参考价值
评估方法
4、临床肺癌概率: 影像学或活检之前评估临床恶性肿瘤的概 率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后续 检查型
预测恶性肿瘤因子:
1、年龄
2、目前或过去吸烟史
3、结节发现前的胸腔外恶性肿瘤史>5年
6
评估方法
1、临床信息: 采取诊断和鉴别诊断相关信息,如患者年龄、职业、吸烟史 、慢性肺部疾病病史、个人和家族肿瘤病史、治疗经过及转 归,可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7
评估方法
2、影像学方法: ➢ X胸片和(或)CT提示单个不明原因结节
者,建议与既往影像学对比(IC级)
➢ X胸片发现不明原因结节者,建议CT检查(结节出薄层扫 描),以便更好描述结节特征(IC级)
10
评估方法
4、临床肺癌概率: 预测模型:
恶性概率= ex/(1+ ex) x=-6.827+(0.0391×年龄)+(0.7917×吸烟史)+(
1.3388×恶性肿瘤)+(0.1274×直径)+(1.0407×毛刺征) +(0.7838×(位置)
e是自然对数,年龄(岁),目前或以前吸烟=1(否则=0),胸 腔外恶性肿瘤史>5年,则=1(否则=0),结节的直径(mm ),结节边缘有毛刺=1(否则=0),结节位于上叶=1(否则 =0)
20
评估直径>8mm的实性结节
9.单个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 mm者,建议在下列情况下行手 术诊断(2C级):(1)临床恶性肿瘤概率高(>65%);(2)PET/CT显 示结节强烈高代谢或另一种功能成像检测为明显阳性时;(3) 非手术活检为可疑恶性肿瘤;(4)患者在被充分告知后,愿意 接受一个明确的诊断方法。
8
评估方法
3、肿瘤标记物: 目前尚无特异性肺癌标记物,如下可参考。
➢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 小细胞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标志物
注➢意神:经随特访阶异段性发烯现醇肿化瘤酶标记(物NS进F行)性:升高,需要排除早期肺癌 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反应监测
➢癌胚抗原(CEA): 判断肺癌预后以及治疗过程的监测
11
评估方法
12
评估直径>8mm的实性结节
13
评估直径>8mm的实性结节
14
评估直径>8mm的实性结节
1、单个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mm者:建议临床医师通过定性 使用临床判断和(或)定量的使用验证模型评估恶性肿瘤的 预测概率(2C级) 2、单个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mm者,且恶性肿瘤的预测概率 为低、中度(5%-65%),建议行功能成像,有条件者可考虑 PET/CT,以便更好的描述结节(2C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