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9、纳税问题》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9、纳税问题》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c4b6022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2.png)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9、纳税问题》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9、纳税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纳税的重要性,理解纳税的含义,掌握基本的纳税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纳税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概念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纳税作为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学生可能会有困惑和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纳税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理解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纳税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纳税问题。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自觉纳税的意识和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性2.基本纳税计算方法的掌握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纳税问题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纳税的相关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纳税案例资料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入纳税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纳税的含义。
例如,通过一个小朋友和家长一起缴纳水电费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纳税的重要性。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纳税的相关知识,包括纳税的含义、纳税的种类、纳税的计算方法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实际的纳税例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纳税的概念。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纳税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完成题目后,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商店的销售情况,让学生计算该商店应缴纳的税费。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秋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秋](https://img.taocdn.com/s3/m/0b910b7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3.png)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秋一、教学目标1.理解纳税的概念和意义。
2.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税前收入、个人所得税、税后实际收入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纳税意识和纳税意愿。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税前收入、个人所得税和税后实际收入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将抽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转化为具体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更易于掌握。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纳税的概念和意义。
2.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3.案例分析:根据不同的税前收入金额,计算实际税后收入。
2. 教学方法1.观察法:带领学生通过实例观察,引导学生分析、探究。
2.问答法:通过提问和回答,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的计算方法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案例分析资料和展示工具。
2.学生需要纸笔计算和思考。
2. 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案例分析,介绍一位学生收入的情况,并与学生讨论应该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和税后实际收入,引导学生探究税前收入、个人所得税和税后实际收入之间的关系。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组内不同的计算方法和理解。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收集不同的方法和意见。
3.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理解,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的计算方法。
4.讲解答案:教师通过领读答案和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和税后实际收入计算方法。
5.实践操作:教师再给学生几个不同税前收入的案例,让学生自己计算应该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并计算税后实际收入。
6.总结:针对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强调纳税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履行税收义务。
五、教学评价1.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学生掌握了个人所得税和税后实际收入的计算方法,并理解了税前收入、个人所得税和税后实际收入之间的关系。
2.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质量较高,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计算税前收入、个人所得税和税后实际收入之间的关系。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9《纳税问题》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9《纳税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fe3e5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c.png)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9《纳税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纳税问题》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9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概念,知道纳税的意义和必要性,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纳税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是他们对于纳税这个概念可能比较陌生,对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更是不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纳税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概念,知道纳税的意义和必要性。
2.让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纳税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纳税的基本概念。
2.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纳税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纳税实例,如购物发票、工资单等。
2.准备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购物实例,让学生了解购物时需要支付的税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纳税,纳税的意义和必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工资单实例,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教师讲解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如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纳的税款。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每组选择一个实例,按照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计算应缴纳的税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不同情况的实例,让学生独立计算应缴纳的税款。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计算过程和心得。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个人所得税,还有哪些税种?各有什么意义?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税收体系。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纳税的意义和必要性,引导学生树立自觉纳税的意识。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第9课《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第9课《纳税问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2cae9e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17.png)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第9课《纳税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第9课《纳税问题》主要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概念,知道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同时掌握纳税计算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纳税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能力和方法。
但是对于纳税这个问题,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义务和责任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纳税作为公民义务的认识可能不足,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概念,知道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2.让学生掌握纳税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实际的纳税问题。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明白纳税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纳税的基本概念和纳税的义务。
2.纳税计算的方法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纳税的相关知识。
同时,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纳税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实际纳税案例3.纳税计算器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纳税案例,引发学生对于纳税的思考,让学生明白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纳税的基本概念和纳税的义务,让学生对于纳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同时,讲解纳税计算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计算纳税。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的纳税问题,运用所学的纳税计算方法,计算应纳税额。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纳税计算方法的理解。
巩固(5分钟)通过PPT课件,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纳税基本概念和纳税计算方法,让学生加深记忆。
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除了纳税计算,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履行纳税义务?引导学生发现,除了直接纳税,还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如慈善捐款等方式,来履行纳税义务。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纳税问题-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纳税问题-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a6f7c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a.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纳税问题-苏教版一、课程目标1.了解国家税收的意义和作用;2.了解个人纳税的对象、方式以及纳税义务;3.掌握税前收入与税后收入之间的关系;4.了解税收与公共服务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1.个人纳税的意义和作用;2.税前收入与税后收入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个人纳税方式及纳税义务。
四、教学方法1.探究教学法;2.讨论教学法;3.研讨式教学法;4.任务型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花钱,那你们知道每天花的钱有一部分是要上缴给政府的吗?为什么?2.请同学们说出不同的税种,例如: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等。
2.展开(35分钟)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7页、P28页、P29页,并回答以下问题:(1)税收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个人纳税的对象有哪些?如何纳税?(3)税前收入和税后收入的关系是什么?2.请同学们接着就这三个问题分组讨论。
3.老师根据讨论情况和同学们的实际情况适当增添内容进行讲解。
3.拓展(15分钟)1.请同学们思考,税收与公共服务之间有什么联系?请以画图和演讲的形式进行展示。
2.老师对同学们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
4.巩固(10分钟)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31页的练习,检查所学知识的熟练程度。
六、作业请同学完成以下任务:1.收集你家的水电煤气费缴纳单据,填写相应的金额和时间。
2.与家人一同讨论纳税意义和纳税义务,并写出感想。
3.就税收与公共服务之间的联系,制作一张海报,展示出来。
七、板书设计税收的意义和作用个人纳税的对象、方式及纳税义务税前收入与税后收入的关系税收与公共服务之间的联系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取探究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让同学们在思考、讨论中掌握了个人纳税的意义和作用以及纳税方式和纳税义务,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后期通过拓展活动和作业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税收与公共服务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对税收知识的理解。
经验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个人独立思考和表达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9、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9、纳税问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bf8fd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1.png)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9、纳税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9、纳税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纳税的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纳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纳税的含义、纳税的种类以及纳税的相关计算。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纳税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生动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纳税的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含义,知道纳税的种类。
2.培养学生纳税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纳税的含义及其种类。
2.纳税相关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纳税的相关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计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纳税的定义、种类以及相关计算。
2.准备一些与纳税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课堂讲解。
3.准备计时器,用于记录课堂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纳税相关的图片,如税务人员、税票等,引导学生关注纳税这一主题。
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纳税是什么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纳税的含义、种类以及相关计算方法。
讲解过程中,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纳税的相关知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纳税相关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让他们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并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525ea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6.png)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纳税的含义,掌握不同税率的应用,并能计算个人所得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运算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依法纳税的公民意识,理解税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纳税的基本概念:介绍纳税的含义、种类及重要性。
2.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学习不同收入水平下的税率,掌握计算方法。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不同税率的应用,准确计算税额。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纳税的意义。
2. 基本概念讲解:介绍纳税的种类和重要性。
3. 个人所得税计算:详细讲解税率表,举例说明计算过程。
4. 实例分析: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左侧:列出关键概念和公式。
右侧:展示实例及其解答过程。
作业设计基础题:计算给定收入水平的个人所得税。
提高题:分析不同收入来源的纳税情况。
课后反思反思学生对纳税概念的理解程度。
分析学生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的常见错误。
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税法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纳税的重要性,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个人所得税计算的重要性个人所得税是每个公民在达到一定收入水平后必须缴纳的税种,它直接关系到个人的经济利益和国家的财政收入。
因此,理解和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未来在财务规划和个人理财方面做出明智的决策,而且也是培养其成为负责任的公民的重要一环。
税率表的理解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这意味着税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在教学中,需要详细解释不同收入档次对应的税率,并强调这些税率的适用条件。
9、纳税问题-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9、纳税问题-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85c09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c.png)
9、纳税问题-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纳税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计算纳税金额的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纳税问题。
二、教学内容1.纳税的概念和种类;2.计算纳税金额的方法;3.解决实际纳税问题。
三、教学重点1.纳税的概念和种类;2.计算纳税金额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解决实际纳税问题。
五、教学过程1. 纳税的概念和种类•引入:向学生介绍纳税的概念和重要性,让他们理解纳税的意义。
•观察: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纳税,例如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列举出不同的纳税项目。
2. 计算纳税金额的方法•引入:展示一份实际纳税单,并向学生介绍计算纳税金额的方法。
•探究:让学生探究如何根据不同的纳税项目来计算纳税金额。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计算实际纳税金额。
3. 解决实际纳税问题•引入:将实际纳税问题呈现给学生,并引导他们分析问题,确定解决方法。
•探究:让学生社会实际纳税问题,并进行探究,寻找解决办法。
•练习: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纳税问题,并进行评估和总结。
六、教学评价在课堂上,教师会通过观察和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教师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团队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程度。
•纳税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出建议和辅导。
七、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答1.学生可能对纳税的概念和种类不太理解,在引入环节时需要进行详细介绍。
2.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何根据不同的纳税项目来计算纳税金额,需要进行更多的案例讲解和练习。
3.学生可能在解决实际纳税问题时遇到难题,需要进行引导和帮助。
八、教学体会本课程的设计非常实用,通过对纳税问题的深入探究,让学生了解到纳税的重要性和种类。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c0a0b1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b.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其中第五章《纳税问题》。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纳税的重要性,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纳税的重要性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例如购买商品时需要支付税款,引入纳税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纳税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利用PPT展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公式。
3. 练习: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1. 纳税的概念和意义2.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3. 实际生活中的纳税例子七、作业设计例子:小明的月收入为8000元,请问他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多少?答案:应纳税所得额为80004800=3200元,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32001000)0.03=90元。
2. 题目:小红的月收入为6000元,请问她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多少?答案:应纳税所得额为60004800=1200元,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12000.03=36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纳税的概念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课后,我将继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并给出更多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我还将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种类的税种和计算方法,以及纳税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纳税问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3a4b2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5.png)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纳税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纳税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税收意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纳税的基本概念、税收的分类、税率等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纳税问题。
在教材中,纳税问题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的,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纳税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纳税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他们可能对于税收的概念、税率等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纳税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掌握税收的分类、税率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纳税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税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纳税的基本知识,税收的分类、税率等基本概念。
2.教学难点:理解税收的意义,掌握计算纳税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2.教学辅助材料:PPT、实例、计算器等。
3.教学环境: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支付的税费,来引入纳税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纳税的基本知识,包括税收的分类、税率等基本概念,让学生对纳税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学案及教学反思6 纳税 教案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学案及教学反思6 纳税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deda2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e.png)
纳税教材第97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六的第1~3、12题。
1.使学生理解税收的含义,会正确计算纳税额。
2.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纳税观念,懂得纳税的重要性。
1.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税收的含义,会正确计算纳税额。
2.会正确计算应纳税额。
课件,课堂练习本。
教师: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纳税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纳税的问题。
建立纳税概念,了解纳税的相关知识。
1.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纳税知识?学生说一说在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2.教师归纳后板书。
板书:应纳税额、税率3.小组讨论。
(1)什么人需要纳税?(2)为什么要纳税?(3)你认为你身边的哪些事物是国家用税收款做的?4.教师小结。
(1)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百分比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国家用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各项社会事业,保卫国家安全。
(3)一些常见税种的税率和税额的计算方法。
(4)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依法纳税,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5.教学例7。
(1)读题,理解题意。
(2)教师:这个书店八月份应缴纳增值税应该如何计算?说说你们的想法。
学生:我们通过分析“如果按应纳税销售额的3%缴纳增值税”这句话,得出应该按20万元的3%计算。
教师:求20万元的3%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用乘法计算。
我们学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0×3%。
可以先把,再计算。
3%改写成分数3100(3)学生试做。
(4)学生汇报。
学生甲:我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来计算。
20×3%=20×3=0.6(万元)100教师板书:20×3%=20×3=0.6(万元)100教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乙:我是把3%改写成小数再计算的。
20×3%=20×0.03=0.6(万元)教师板书:20×3%=20×0.03=0.6(万元)6.完成教材第97页的“试一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9纳税问题|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9纳税问题|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494aa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2.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9纳税问题|苏教版教案:纳税问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107页,主要包括纳税的定义、纳税的种类、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以及纳税的基本程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定义、种类、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以及纳税的基本程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纳税的定义、种类、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以及纳税的基本程序。
难点: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纳税的基本程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一个真实的例子,如某企业缴纳税收的案例,引出纳税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07页,了解纳税的定义、种类、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以及纳税的基本程序。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纳税知识,互相解答疑惑。
4. 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PPT、黑板、粉笔等方式,讲解纳税的定义、种类、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以及纳税的基本程序。
5. 随堂练习:教师出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纳税的定义、种类、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以及纳税的基本程序。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纳税的定义、种类、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以及纳税的基本程序。
2. 举例说明一个企业的纳税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纳税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方面还需加强。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纳税的资料,深入了解纳税的具体流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关注社会上的纳税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纳税问题》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和解析的细节。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8d14d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d.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教案:纳税问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纳税问题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税收的含义、纳税人的义务、税收的种类和计算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理解纳税人的义务,掌握不同种类税收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税收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税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纳税人的义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笔记本、练习本、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例如购物时看到商品价格中含有税费,引发学生对税收问题的思考。
2. 讲解:介绍税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解释纳税人的义务,讲解不同种类税收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几个税收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税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税收的含义税收的作用纳税人的义务纳税人的定义纳税人的义务税收的种类和计算方法直接税间接税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税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解释纳税人的义务是什么?3. 请举例说明直接税和间接税的计算方法。
作业答案:1. 税收是指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求,从居民和企业等经济主体收取的一种强制性财政收入。
税收的意义在于可以为政府提供必要的财政资源,用于公共支出和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
2. 纳税人的义务包括依法纳税、诚实申报、按时缴纳税款等。
3. 直接税的计算方法是按照纳税人的所得或财产价值直接计算税款;间接税的计算方法是在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中已经包含了税款,通过消费行为间接缴纳税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税收的重要性,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税收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纳税问题》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纳税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31e8d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f.png)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纳税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纳税问题》主要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国家税收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纳税的相关计算方法。
教材内容包括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增值税的计算等。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纳税问题作为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纳税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知道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对国家税收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纳税的基本知识,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纳税的意义,掌握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中的纳税情境,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实际应用。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纳税案例,让学生掌握纳税的计算方法。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纳税知识讲解、案例分析、练习题等的PPT。
2.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的纳税案例,用于教学中的分析和讨论。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纳税计算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纳税相关的图片,如税徽、税收标志等,引导学生关注纳税这一主题。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纳税吗?为什么要纳税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5分钟)介绍纳税的基本知识,讲解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2023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7a7cd6a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7.png)
4.数据分析:学会分析纳税数据,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5.数学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纳税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纳税的基本概念,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
(1)理解纳税问题的分数除法运算过程;
(2)解决实际问题时,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
(3)对纳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举例:
-难点1:学生可能在分数除法的运算过程中,对除法运算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运算规律;
-难点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找到问题的关键信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并进行逐步解析;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偏离主题的情况,这时我需要及时引导他们回到主题,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时,我发现有些问题设置不够合理,导致学生的思考方向出现偏差。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启发性。
总体来说,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分数除法运算的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2.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难点3:学生在处理和分析纳税数据时,可能对数据的解读和运用能力不足,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6 纳税问题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6 纳税问题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617be5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5.png)
6 纳税问题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纳税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计算消费税和增值税的方法;3.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4.认识税票、发票等纳税凭证。
二、教学重点1.理解纳税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计算消费税和增值税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纳税的意义;2.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纳税计算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投影或黑板展示,让学生看几组物品的价格,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这些物品为什么价格不一样?2. 学习(25分钟)1.什么是纳税?讲解纳税的概念和意义,包括为什么要缴纳税款以及纳税款的用途。
2.消费税讲解什么是消费税,消费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以及如何计算含税售价、不含税售价、税额等相关概念。
3.增值税讲解什么是增值税,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以及如何计算含税售价、不含税售价、税额等相关概念。
4.个人所得税讲解什么是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以及如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
5.税票、发票等纳税凭证讲解纳税凭证的种类和用途,包括税票、发票等,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凭证的区别和作用。
3. 练习(20分钟)通过几个实际问题的计算练习,让学生掌握纳税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1.小明买了一件衣服,售价600元,含税售价720元,请计算这件衣服的税率和税额。
2.小芳月薪8000元,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3.小刚开了一家店,某一商品含税售价100元,税率为17%,请计算这个商品的不含税售价和税额。
4. 安排作业(5分钟)留作业,让学生自己计算一些实际问题的纳税情况,例如:1.某商品的含税售价为350元,税率为13%,请计算这个商品的不含税售价和税额;2.小王的月收入为12000元,请计算他需要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3.一件衣服的不含税售价为300元,税率为13%,请计算这件衣服的含税售价和税额。
五、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纳税的概念和意义,以及消费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纳税计算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纳税问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4c77b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0.png)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纳税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纳税问题》主要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认识税收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意识和习惯。
内容包括税收的定义、种类、税率,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计算和缴纳税款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纳税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理解税收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自觉履行纳税人的义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生活中的基本数学问题能够独立解决。
但是,纳税问题作为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对于税收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逐步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税收的计算和缴纳方法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练习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税收的定义、种类、税率,理解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掌握计算和缴纳税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税收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养成自觉履行纳税人义务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税收的基本概念、种类、税率,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计算和缴纳税款的方法。
2.难点:税收计算公式的运用,税率的理解和应用,如何正确缴纳税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税收的存在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税收案例,使学生了解税收的计算和缴纳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括税收的基本概念、种类、税率,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计算和缴纳税款的方法等内容。
2.税收案例:准备一些具体的税收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ddb0d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3.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这是一堂结合实际生活的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国家税收政策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第107页至第109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纳税的基本概念,包括税收的含义、种类和作用,以及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还会涉及到一些与纳税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税收的含义、种类和作用,知道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2. 学会计算个人所得税,理解税收政策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税收的含义、种类和作用,以及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难点则是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税收知识手册、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税收的概念。
例如,假设一个家庭每月收入为10000元,税收政策规定,每月应缴纳3%的个人所得税,那么这个家庭每月需要缴纳多少税收?2. 知识讲解:引导学生思考税收的含义、种类和作用,以及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结合税收知识手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税收的相关知识。
3. 例题讲解:以个人所得税为例,讲解如何计算应缴纳的税收。
例如,一个家庭每月收入为10000元,税收政策规定,每月应缴纳3%的个人所得税,那么这个家庭每月需要缴纳多少税收?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假设一个学生每月零花钱为500元,税收政策规定,每月应缴纳5%的个人所得税,那么这个学生每月需要缴纳多少税收?5.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税收政策的认识,以及税收政策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税收的含义、种类、作用,以及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纳税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纳税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3d4d2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b.png)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一一纳税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的例2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2、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渗透生活即数学的教学思想。
预习题:弄清什么是纳税?怎样纳税?纳税的意义是什么?疑难点:分段纳税的有关知识。
熟练地运用百分数进行纳税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认识、了解纳税(幻灯投影出示)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
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
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2019年,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亿元。
(进行纳税意识教育)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
板书:纳税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2.出示例2: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50万元。
如果按营业额的6%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学生读题。
提问:想一想,题里的营业额的6%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你们会做吗?试试看!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
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
2、我们怎样计算呢?方法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3、做试一试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生:先求5200元的10%是多少?再加上5200元就是买摩托车共付的钱。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9.纳税问题-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9.纳税问题-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72544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a.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9.纳税问题-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税收的定义和作用;
2.熟悉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3.学会如何填写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2.难点:填写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三、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引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从哪些方面能够感受到国家的发展?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观点,老师可适当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税收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Step 2:讲解,呈现知识点
1.讲解税收的定义和作用。
2.介绍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3.分步骤教学如何填写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Step 3:讲解,引导学生运用
1.列举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个人所得税。
2.给出一份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引导学生填写。
Step 4:操练,进行练习
1.个人所得税计算的小练习;
2.集体填写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四、教学评价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表现进行评价,重点观察和评价学生对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以及填写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能力。
五、课程反思
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地得到提高,教师需要在备课过程中多多思考,如何使用多种方法,呈现更多真实的问题,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所学知识,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传统的模板化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更多的教育者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实践,将科学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纳税问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97页例7、试一试和练一练,第100页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的意义,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税率的含义,认识简单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求应纳税额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能正确解决有关纳税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应纳税额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纳税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百分数知识在纳税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初步的纳税意识。
教学重点:
解决纳税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应纳税额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交流引入
提问:你知道关于纳税方面的知识吗?
交流后出示: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
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
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2005年,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亿元。
(进行纳税意识教育)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
板书:纳税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出示例7: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60万元。
如果按营业额的 5%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学生读题。
提问:想一想,题里的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你们会做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
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
2.我们怎样计算呢?
方法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3.做“试一试”。
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5000元的20%是多少?再减去5200元的20%就是实际获得奖金。
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
4.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
三、同步练习
练习十六的第1题。
指出;应缴纳营业税是门票收入的3%,也就是360万元的3%,用乘法计算。
四、课堂回顾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么?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
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六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