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基坑事故PPT
高等土力学课件 03土的强度 杭州地铁车站基坑事故
![高等土力学课件 03土的强度 杭州地铁车站基坑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bf483f24284ac850ac024211.png)
9.2.3.1按式9.2.3.1验算围护墙底 地基承载力:
9.2.3.2 验算围护墙弯曲抗力,坑 底土底抗隆起稳定性:
Nc 0 Nq t (h t) q
0 z
1.1 2
0[0.5(q h)a2 ]
6-1 -28.38 15.72 17.1 13.6 13.8 1.353 1.48 3500 7000
8-2 -43.5 15.12 17.9 18.2 14 1.040 0.94 7000 8000
土体稳定分析
坑底承载力
支护墙抗弯+沿墙底滑动
整体滑动
规范名称
《建筑地基基 础设计规范》 GB 50007-
行潜水作业。抽干积水之后,派出了搜救犬帮助 确定失踪者方位。未能有所发现。救援人员采取 每隔50厘米分区挖沟的方式下探。 • 最后17个施工人员死亡,4人失踪。
事故现场
西侧
基坑内散乱的钢管支撑
坑内的淤泥
南端破碎的钢筋混凝土连续墙(内)
南端破碎的钢筋混凝土连续墙(外)
工程概况简介
• 湘湖站为杭州地铁1号线的 起点站,位于萧山湘湖杭州 乐园西侧,风情大道东侧。
10
c(kPa)
10
孔隙比 e
塑性指 数
IL
0.995 0.91
m(kN/ kma 5000
2-2 -0.64 5.61 19 31.8 10.2 0.868 0.55 18000 10000
4-2 -12.66 12.02 17.1 11.9 15.8 1.430 1.38 3000 6000
• 北二基坑长度为106m,宽度20.5m。 • 车站主体结构顶板覆土1.8m,底板埋深16m, • 地面标高一般在6.0m左右。 • 主体开挖深度约15.7m16.2m, • 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连续墙入土
杭州地铁闸机事故案例分析
![杭州地铁闸机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d69d6a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e.png)
杭州地铁闸机事故案例分析事故情况湘湖站为杭州地铁一号线的起始站,车站为南北向,总长934.5m,标准宽20.5m,为12m宽岛式站台车站。
车站全长分为8个基坑,发生事故的为南北走向的2号基坑,该基坑长107.8m,宽21.05m,基坑深度15.7~16.3m。
2008年11月15日15∶15左右,北2基坑西侧风情大道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事故。
塌陷面积长75m,宽约20m,深15m,11辆以上行进中的汽车坠入塌陷处,坍塌口至少埋压50余人,造成21人死亡、重伤1人、轻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4962万余元。
这是中国地铁建设史上伤亡最严重的一次事故。
发生坍塌事故的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工段,建设单位是杭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施工单位为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四局,监理单位为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以上所有这些单位都是在工程领域实力雄厚的单位,尽管如此,还是发生了如此惨痛的事故,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湘湖站地质环境杭州湘湖地区位于杭州地铁1号线南端,南侧为低山丘陵区,北侧为平原区。
南侧低山丘陵区主要城山和柴岭山,海拔152.8m;北侧平原区又分为钱塘江冲海积平原亚区和淤海积平原亚区,地形基本平坦,河流交错,池塘广布,地面标高 5.0-6.5m,无断裂构造发育。
此地区为山前堆积、钱塘江冲海积与冲湖积相沉积环境,西南部软土发育,北部和东部砂性土为主,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通过工程地质层特征、空间展布、物理力学性质和三维工程地质结构分析表明,软土中存在透镜状砂体、粉砂土中夹软土,构成较好的地下水通道和剪切滑动层。
因此,在工程施工中易发生软土地基与砂土液化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
基坑支护形式特点杭州地铁湘湖站基坑支护采用的形式地下连续墙加上钢管内支撑的方式。
设计单位的原方案是基坑底部下进行条状搅拌桩加固;施工单位建议用降水固结沉降,取代抽条加固措施。
2地铁事故的原因初探杭州的土质特殊,流失性强是造成事故的一个客观原因;其次,事故坍塌所在地风情大道上车流量大,给基坑西面的承重墙带来太大冲击。
(完整版)深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完整版)深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31c979910ef12d2bf9e73e.png)
液 限
塑 限
塑 性 指 数
液 性 指 数
(m)
W (%)
ρ (g/cm
3)
Gs
e
ωl
ωp
(%) (%)
IP
IL
②2
粘质 粉土
4 30.5 1.90 2.70 0.85
④2
淤泥质 粘土
16 48.6 1.71 2.74 1.37 41.8 22.3 19.5 1.35
淤泥质粉
⑥1
质粘 17 45.2 1.72 2.73 1.30 37.5 21.5 16.0 1.48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2、 杭州地铁深基坑事故的原因分析
2.1 破坏模式分析
根据勘查结果对基坑土体破坏滑动面及地下连续墙破 坏模式进行了分析,并绘制相应的基坑破坏时调查平面图 与施工工况图以及基坑土体滑动面与地下连续墙破坏形态 断面图。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2.3 设计问题
由于基坑设计涉及到多种学科,如土力学、基础工程 、结构力学和原位测试技术等,需要对场地周围环境、施 工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详细了解和掌握, 是一门系统科学,具有复杂性。所以目前基坑支护的设计 方案与措施大多数是偏于保守的,即便如此,如果设计的 人员经验不足,考虑不周,也易引起相应的事故。对522 例基坑事故统计也说明基坑设计的不足,是引发事故的重 要原因。杭州地铁工程在设计方面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其直接原因是施工单位违规施工、冒险作业、基坑严重超挖;支撑 体系存在严重缺陷且钢管支撑架设不及时;垫层未及时浇筑。监测单位 施工监测失效,施工单位没有采取有效补救措施。
深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深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0385e116fc700aba68fc18.png)
事故发生前, 自10月9号至事发前的一个 多月间,临近北二基坑西侧的风情大道 曾经不段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迹象。例 如,位于污水管附近上方的车道路面结 构层开裂严重、路面下沉明显;曾多次 采取架钢筋、浇灌混凝土、对路面的裂 缝进行了勾缝等措施来补救。除基坑外 地面开裂现象外,基坑内侧地下连续墙 也曾出现过较大的裂缝。实际上,一个 特大事故正在悄悄地向人们扑来,但大 家似乎都没有觉察到。
从这些照片中看到了什么?
地下连续墙的破坏形态 根据事故后的钻探资料,连续墙折断、
上段后仰、下段前倾。
?
?
根据事故以后钻探所得到的地下连续墙 的位置,连续墙折断的断口大约在顶面 以下7.6m处,断口以上的部分墙体向坑 内位移,断口处的位移大于顶部,即呈 微微后仰的状态;断口以下部分呈前倾 状态。路面下沉极其迅速,过往汽车突 然下陷,说明由于地下连续墙折断,从 基坑侧面往坑内涌土为主,底部涌土情 况不明。
2.从上而下修筑的栏墙没有插入深度, 对于敞开开挖的施工条件,会发生从底 部涌入坑内的塑性流动;
2.止水措施不足以阻止地下水从坑外 向坑内流动。
案例4.引水渠道基坑边坡失稳
4孔箱涵,单孔尺寸为3.25m3.60m,总长75m 地面标高+4.2~4.7m,设计基坑底面标高-
5.33m,开挖深度近10m 按三级放坡,从上至下依次为1:1.5 、 1:2 和
下沉,前面的红绿灯也突然不见了,紧
接着看到水涌进车内,于是纷纷紧急逃 离,被淹的K327公交车上的乘客也都全 部逃离脱险。
刹那间,风情大道一下子沉陷了深7m、形 成了宽40m、长近百米的大坑,很快漫水; 此时百余名在基坑中工作的现场施工人员也 纷纷逃离。
位于风情大道东侧的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 站主体为地下两层三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基坑长度为106m,宽度20.5m。车站主体 结构顶板覆土1.8m,底板埋深16m。主体开 挖深度约15.7m∼16.2m,采用800mm厚地下 连续墙,连续墙嵌固深度为17.28m。竖向设 置4道ф609钢管支撑,支撑中部设置立柱。
地铁基坑坍塌事故引发的思考深基坑施工技术与管理PPT课件
![地铁基坑坍塌事故引发的思考深基坑施工技术与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d053d3a6c30c2258019ea5.png)
这种情况主要考虑施工超挖 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这种情况同时考虑施工超挖 及超载增加可能带来的不利 影响
按设计工况进行正常施工:
地下墙最大正弯矩均小于截面抗弯承载力设计值。
第三道支撑施工完直接挖土至坑底时:
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第三道支撑施工完成后,如果没有 设置第四道支撑而直接挖土至坑底时,作用在围护体上的最 大弯矩增加约37~51%,最大剪力增加约38~40%;作用在 地下墙上的弯矩均将超过其承载能力,安全隐患非常大。
对北2基坑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基坑坍
塌范围及态地下连续墙及钢支撑的倒塌破坏形态、
基坑周边环境等进行了多次现场踏勘;对相关单位 的人员多次进行了了解和询问。重点从以下九大方 面进行分析:
1 、审查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基坑西侧坍 塌段的后缘外大于5.0m处非扰动区钻探取样, 并委托二家单位进行土工试验。根据试验结 果,与原勘察报告进行了对比分析。
发生事故的地段为xx站的北2基坑,长107.8m, 宽21.05m,开挖深度15.7 ~16.3m。基坑西侧紧临 风情大道,交通繁忙,重载车辆多,道路下有较多 市政管线(包括上下水、污水、雨水、煤气、电力、 电信等)穿过,东侧有一河道(建设河),北2基坑 平面图如图1所示。
湘 西 路
乐 园22 混1店面房 路
xx地铁xx站“11·15”基坑坍塌事故 引发的思考
—浅析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第一部分
xx地铁xx站“11·15”基坑坍塌事故原因浅析
一 工程概况
xx地铁xx站xx地铁为1号线的起始站,位于xx 市萧山区风情大道与湘西路交叉口东北侧,沿风情 大道呈南北走向。车站总长约934.5m,标准段总宽 20.5m,为12m宽岛式站台车站。xx站基坑工程共 有8个基坑,从北到南序号分别为北1、北2、北3、 北4、南4、南3、南2、南1。
地铁施工事件、事故案例课件
![地铁施工事件、事故案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d4f89a336c1eb91b375d7a.png)
▪ 【事故原因】 ▪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现场技术管
理薄弱,《冻结法施工方案调整》编制欠缺,审批 不严;竖井与旁通道的开挖顺序 错误、冷冻设备出 现故障导致温度回升以及地下承压水导致喷沙这三 方面不利因素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对施工风险较大的 工程无针对性强的应急预案;总 包单位现场管理失控,监理单位现场 监理失职是重 要原因。 ▪ 开挖顺序错误 ▪ 如图 6,隧道上方是一个大的竖井,在竖井下方离 隧道 8-9M, 开挖两个小的竖井来贯通已经成型的 隧道。按照施工惯例,应该先挖 旁通道,再挖竖井。但是施工单位改变了施工顺序, 这样极易造成坍 塌。事故发生时,一个竖井已经挖 好,另一个竖井也开挖 2M 左右。
▪ 湘湖站为三跨双层岛式车站,全长900多米,宽20米, 深15.5米。基坑分多段分别开挖,塌方段为该站第二开 挖段,长度106米。
▪ 车站围护结构采用800毫米厚钢筋混凝土连续墙,墙长 33米,入土深度17米,四道钢管支撑(并有两道换撑), 盾构井处为五道支撑。在跨中偏东侧设有格构柱,柱下 基础为30米深的灌注桩。
地铁施工事件、事故案例
封墙施工
地铁施工事件、事故案例
二、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 2008.11.15基坑坍塌事故
地铁施工事件、事故案例
一、事故基本情况
▪ 2008年11月15日下午3点20分左右,杭州地铁一号线湘 湖站基坑发生塌方,风情大道路面沉陷7米深,造成周边 水管断裂,水很快向坑内涌入,施工人员被埋,行驶该 路段上的11台车辆同时下沉。
地铁施工事件、事故案例
▪ 【事故后续】 ▪ 由于受地面沉降影响,董家渡外马路段长约 30 米的防
汛墙发生 了沉陷和开裂,对防汛工作造成压力,市抢 险指挥部调集武警部队赶 赴现场采取抢堆沙包堵漏等 措施,及时控制险情。此外,根据指挥部 专家组的抢 险方案,为进一步保护周边地区的建筑,施工单位采取 了注浆压浆等技术手段,尽量减少地下流沙的涌动。为 平衡隧道内外水 土压力,采用了封闭隧道口并注水的方法。道路、重要 建筑物进行了大量的注浆充填和加固,地面发生较大沉 降处进行了回填,破坏的建筑物全部拆除。 ▪ 2004 年 8 月,4 号线董家渡段修复工作重新启动,在 比较了原位 修复和改线方案的诸多参数之后,最终采 用了原位修复方案。在克服 了 65 米超深地下连续墙、 38 米超深地下障碍物清理、复杂地层中超 深地基加固、 超深承压水降水、41 米超深基坑开挖、隧道抽水清理、 大断面冻结暗挖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之后,上海 4 号线 董家渡段于 2007 年 7 月 9 日重新贯通。
关于杭州地铁塌陷事故的分析
![关于杭州地铁塌陷事故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1bc98d580216fc710afd57.png)
杭州地铁塌陷事故分析
工程案例分析 张菊红| 您教师的姓名 | 通州学院
事故发生经过
事故经过
2008年11月15日15时20分,浙江 省杭州市地铁1号线湘湖站工段施工工 地(露天开挖作业)发生地面塌陷事故, 造成长约100米、宽约50米的正在施 工区域塌陷,施工现场西侧路基下陷 达6米左右,将施工挡土墙全部推垮, 自来水管、排污管断裂,大量污水涌 出,同时东侧河水及淤泥向施工塌陷 地点溃泻,导致施工塌陷区域逐渐被 泥水淹没。
❖ 赵铁锤随即追问,为什么不事先采取措施解除隐患? 该负责人表示,已经向上级部门汇报过,需要等待上级批 示。他反复辩解说,要按照程序,和相关单位研究后,采 取措施。在场的几位领导当即表示,出现这么重大的安全 隐患,施工单位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根本不应等待审 批。
❖ 面对地底下的农民工兄弟,面对其亲属们苦痛的目光,这 些施工单位,你们需要向谁去报告、和谁去研究?还有什 么“程序”比生命更重要?我们还要问那些“上级”以及 相关单位,在这么重要的事故迹象面前,你们的“程序” 有没有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及时作出反应?
❖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杭州地铁湘湖站坍塌事故的发
生并不是没有任何预兆的。 ❖ 多位当地村民表示,在事故发生一个月前,事故地点上方
路面就发现多处宽度一米多的裂缝
❖ ❖
这次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
11月16日晚,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赵铁锤赶到施救
现场察看情况,询问地铁施工相关负责人是否在事故之前
发现过事故隐患?该负责人表示确实存在隐患。
这次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三:
❖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 培训流于形式,甚至不培 训就上岗;
这次重大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轨道交通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轨道交通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cdc6a97cd184254a353584.png)
.
27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土建27标项目经理部
轨道交通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
21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土建27标项目经理部
火灾事故
轨道交通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原因分析
主要原因: (1)井下照明灯具电线短路。 (2)注浆使用的聚氨脂用量控制不当,盾构施工区域堆放过
多,日光灯被聚氨脂包裹;
间接原因: (1)操作工人对具体的逃生通道不清楚; (2)操作工人对工艺不熟悉、交底内容针对性不强。 (3)项目部对这一区域的消防管理不到位,未来及时消除火 灾隐患。
失4961万元。
.
3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土建27标项目经理部
杭州地铁一号线基坑坍塌事故
轨道交通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坍塌现场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 风情大道,此道路宽近二十米,下 塌长度约一百米;当时有十多辆汽 车正在路上行驶,这些车辆都塌陷 在坑内,其中包括一辆公共汽车, 所幸车上人员全部逃生。此外,出 现坍塌后,旁边一条小河的水迅速 灌进坑道,给救援带来了困难,失 踪和死亡人员主要是在基坑下作业 的工人。
(1)坍塌环境因素:该工程场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 位高,粉土地层降水难度大,不易疏干,基槽南面和东西两侧有多条大型管 线,管线施工中有大量回填土,基坑南侧管线长期渗漏,造成土体强度降低。
(2)坍塌主要原因:由于土体变形,引起基坑南侧污水管线断裂,污水 管内大量水体涌出,冲涮桩背土体,造成水土向槽内突涌,并迅速扩大,造 成地面坍塌。
.
4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土建27标项目经理部
杭州地铁一号线基坑坍塌事故
轨道交通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救援
1、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萧山区公安分局在15日15时25分接到群众报警后,立即启动 重大紧急情况处置预案,并紧急调集大量警力,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以塌方路段为 中心的事故现场四周拉起警戒线。
杭州地铁塌陷事故口水仗 ppt课件
![杭州地铁塌陷事故口水仗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ae7fa3941ea76e58fa04b7.png)
中铁:
“地铁设计存在严重缺陷”,“施工 单位按图施工,无明显失误”;
杭州:
“设计尤其适用于地质环境条件恶劣 的地区”;
10
王梦恕随后以院士身份称“拍脑袋”、 “图便宜”、“赶工期”、“领导意见替 代科学决策”等因素是导致杭州地铁工地 事故的问题所在。“首先是设计方面的先 天不足” 。 “我当时一来看,就说方法 没选对,违背了一般的设计规律。”
12
杭州市政府对这些说法予以反驳。他 们评价说,王梦恕院士的言论“违背事实, 混淆视听,干扰了现场施救和事故处置工 作”。
杭州方面针锋相对,措词严厉。他们 反驳说,相关方案均通过国内知名专家的 现场踏勘和深入论证,决不是“随便”的 方案。“采用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的明挖 法,其最大的特点是围护结构施工容易、 工艺成熟、支护刚度大,尤其适用于地质 环境条件恶劣的地区。”
杭州地铁塌陷事故口水仗
各方推诿责任
1
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院士 最初称塌陷为“突发自然灾害”。
2
3
4
5
6
开裂的地面
7
8
2008年11月18日09:59 楼房被推倒 房主有些不舍
9
设计缺陷还是施工违规?造价压低还 是符合指标?工期缩水奉谁之命?杭州地 铁施工现场塌陷事故后,围绕事故责任归 属,施工方中铁集团和业主方杭州地铁集 团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15
但“根本问题还是在前面,公路一挪 什么问题也没有”,王梦恕说。
工程造价是否被一再压低?缩短一半 的工期到底是谁的命令?施工方声称被 “逼良为娼”,杭州则拿出了国家发改委 审核肯定的指标。
杭州方面承认,选择明挖法是因为其 “造价相对经济”。
“暗挖的成本造价要贵30%,工期要慢 近一倍。”王梦恕认为,除了经济原因, 赶工期也是悲剧发生的罪魁之一。
(完整word版)重温杭州地铁基坑坍塌事故
![(完整word版)重温杭州地铁基坑坍塌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50fbff5bbcd126fff7050be8.png)
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北二基坑“2008.11.15”坍塌事故2008年11月15日15时15分,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车站北2基坑发生基坑坍塌事故,造成21人死亡, 4人重伤,20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961万元。
一、工程概况: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湘湖站〜滨康路站区间(19号盾构)工程,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风情大道与乐园路、湘西路交叉口东北角,工程中标价为3. 06 亿元。
工程建设单位为杭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为浙江省地质勘察设计院;设计单位为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监理单位为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XXXX公司承建,X公司人员组建“XXXX 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及湘滨区间工程项目经理部”。
工程合同工期为2007年7月26日至2009年6月30日。
因业主征地、拆迁、管线改移等严重滞后的原因,实际正式工时间为2008年4月初。
湘湖站为地铁1号线起始站,其主体结构建筑面积约36082. 5m2,为地下两层结构,车站总长约934. 5m, 标准段宽20.5m,为12m宽岛式站台车站,最大埋深约17. 7mo二、施工情况:湘湖车站工程按明挖顺作法施工,共分8个独立的基坑。
其中,北2基坑长106m,标准段宽度21. 5m。
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墙厚800隱,深度为31. 5m〜34.5m,基坑深度为15.5m。
标准段钢支撑为四层、端头井位置钢支撑为五层;基坑中部沿长度方向(南北方向),设计格构柱和连续钢梁以支撑加固水平钢管支撑。
2008年11月15日下午,北2基坑第1施工段下二层侧墙、柱进行钢筋施工,安排钢筋工20人,木工15人作业;第2施工段已具备浇筑垫层保护层砼条件; 第3施工段进行基坑人工清底,安排杂工10人作业,浇筑垫层砼的人员正准备下基坑作业;第4施工段7人在进行接地装置施工,其中,2名技术人员在现场检查指导;第5施工段幵挖第五层土方,2名司机分别驾驶2台小型挖掘机在基坑内作业。
杭州地铁湘湖车站深基坑工程(23)
![杭州地铁湘湖车站深基坑工程(23)](https://img.taocdn.com/s3/m/09b33ac35a8102d277a22fc0.png)
止地基发生较大沉降以及不均匀沉降, 2 5 扰动对强度的影响
需对坑底土体进行加固处理,以满足 地铁的正常运行要求(50mm~
e e0
zo
pf
pc
100mm)
扰动土 重塑土
原状土
0.4 2 e 0
扰动对压缩性的影响 17 l o g p
重建工程
土体受扰动情况
➢ 坑内土体扰动后强度损 失50%左右
亲身经历的基坑局部坍塌事故。
该基坑深度13米,长80米,宽60米;土层主
要为粉土、粉质粘土〔地质条件比湘湖地铁站的
好很多〕;最后的坍塌范围50米。坍塌前两天,
基坑局部挖到底时,基坑位移报警。
前一天上午9点基坑该处最大侧向位移为
62mm;
当天上午10点为110mm;
当天晚上10点为160mm;
当天晚上10点半基坑坍塌。
围护方案——标准断面
➢ 地表以下7m范围内为土质相对 较好的粘质粉土;地表35m以 下为粉质粘土夹粉砂
➢ 中间30m厚的土层为淤泥质土, 基坑与地连墙主要处于该层土 中 , 孔 隙 比 1.4 ~ 1.5 、 含 水 量 50%~60%,灵敏度高达4~10, 属于流塑状淤泥
➢ 挖 深 16m , 地 连 墙 插 入 深 度 17.28m , 插 入 比 1.08 , 设 4 道 钢 管 支 撑 , 竖 向 间 距 3.5 ~ 4.2m,水平间距2.8~3.2m
超挖
14
杭州地铁湘湖车站深基坑工程
抢险搜救原则
❖ 抢险与抢救工作保证不发生次生灾害 ❖ 支撑系统已经完全失去作用,损坏的地连墙与滑动后的土体处于极
限平衡状态 ❖ 坑内挖土搜寻与坑外卸载协调进展,并通过监测保证残墙稳定
《湘湖站事故报告》课件
![《湘湖站事故报告》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ead39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b.png)
湘湖站事故报告PPT课件将为您详细介绍湘湖站的事故概述、原因分析、影响、 教训与反思以及事故处理与预防措施。
事故概述事故发生在湘湖站,时间和点。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分析
设备故障
详细阐述设备故障的原因和 影响。
人为操作错误
描述人为操作错误的具体情 况和造成的后果。
管理不当
说明管理不当的原因和对事 故的影响。
现场处理
描述针对事故现场的紧急处理措施。
维修与恢复
介绍设备维修和站点恢复的步骤。
安全防范加强
阐述加强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预防措施建议
给出预防类似事故的详细建议和措施。
结语
总结报告内容,强调安全至上,持续优化,不断学习改进的理念。
事故影响
1 人员伤亡
列举人员伤亡情况和相关统计数据。
2 环境污染
解释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情况。
3 经济影响
分析事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包括损失和成本。
教训与反思
安全意识教育
强调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 性。
责任落实
提出落实责任的建议和措施。
安全管理制度完善
讨论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 要素。
事故处理与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也没有对钢支 撑与地连墙预埋件提出焊接要求,实际上 是没有进行焊接。 引起局部范围地连墙产生过大侧向位 移,造成有的支撑轴力过大及严重偏心, 导致支撑体系失稳。 (3)监测工作处于失效状态: 11月15日前,地面最大沉降已达316mm ,测斜管测得18m处最大位移43.7mm。
(3)内支撑若采用钢桁架或钢管内支撑应 提出节点构造连接大样及焊接要求,避免偏 心、失稳;第一道内支撑宜采用钢筋砼支撑 。 (4)抗剪强度参数的选取,应与计算目的 和安全系数配套,为计算土压力,和与土压 力有关的“抗踢脚”、“抗倾覆”计算应选 择固结快剪、或三轴 CU指标;抗隆起、抗 滑移和整体稳定性计算,当软黏土起控制作 用时,对软土应选择直剪快剪或三轴UU指标 或十字板剪切强度,要综合考虑后推荐设计 采用,不能过大或过小或只提一个平均值。
1.6 1.15
3、上海市标准《基坑工作设 计规程》(DBJ08-61-97), 快剪或三轴UU
4、深圳市标准《 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
1.4 0.646
3、“抗踢脚”破坏验算
按要求,抗踢脚破坏稳定安全系数K≥1.3, 实际只有1.12~1.15,不满足要求,说明被动抗力 不足,有可能产生“踢脚”破坏。实际上也是如 此,事故前,基坑以下一定深度,连续墙已向坑 内水平位移65mm。 还必须要着重指出,上述计算是按单侧计算 的,若按双侧考虑,两侧基坑外的主动土压力都 向基坑内挤压。而基坑宽度并不大(仅20m左右 ),在两侧土压力挤压下,必然向上面的临空面-基坑地面隆起,可能导致基坑深部失稳而破坏。 沿南北向基坑一侧有一条河道,即基坑一侧的上 覆土压力要大于另一侧,两侧主动压力不平衡, 导致了风情大道一侧土体向坑内滑移。
二、基坑支护形式特点
地下连续墙 +钢管内支撑 设计单位原方 案: 基坑底部下进 行条状搅拌桩加固 施工单位建议: 用降水固结沉 降,取代抽条加固 措施。
三、事故原因分析
杭州的土质特殊,经勘测,发生事故的这 段路属于淤泥质粘土,含水的流失性强。
风情大道作为一条交通主干道,来往车流
事故调查专家组
量大,负载量很大,给基坑西面的承重墙 带来太大冲击。
2008年11月17日 ,杭州地铁施工 塌陷事故现场基 坑南端地面出现 裂纹,现已破除 地面,揭盖卸载 300立方米,目前 ,墙体变形已受 到严密监控,抢 险救援工作也在 加快进行中。
为有利于抢险救援工作的开展,事故附近的农民房已经 被全部推倒
11月18日下午3点34分左右,施救人员在地铁坍塌现场将当日 第一具遇难者尸体打捞上来
十月份杭州出现的一次罕见的持续性降雨 过程,使得地底沙土地流动性进一步加大。
施工方法要和地层、周边环境紧密结 合,没有研究出一个好的施工方法,随 便拿一个最便宜的,但是对破坏环境最 大的方法来施工,造成很多问题。
工程中,有一个撑塌式污水 管,是长期漏水的,成了造成 剥离面的润滑性,积到最后, 由于下雨,造成突发性。
国家安全委员会指出: 此次事故暴露出五个方面的问题:一 是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 ;二是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治理不坚决,不 及时,不彻底;三是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技 术培训流于形式,甚至不培训就上岗;四 是劳务用工管理不规范,现场管理混乱; 五是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四.事故教训总结
(3)原勘察单位和后来检查单位所作物理 力学性质指标差异并不大,如④2、⑥1两 层软土后者的含水量、孔隙比还比前者低 。但未根据当地软土特点,综合判断及合 理推荐选用基坑围护设计参数,力学参数 选用偏高,降低了基坑体系的安全储备。
三、基坑深部稳定性分析 1、地下连续墙悬于软黏土中,导致产生过 量沉降 800mm厚地下连 续墙,嵌固深度 17.3m,等于基坑深 度16.3m的1.06倍, 但仍悬置于⑥1层淤 泥质粉质黏土中, 致使最大地面沉降 达316mm。
11月13日时最大侧向位移已达65mm, 均早已超过报警值,但均未报警。
二、间接原因:
(1)原方案设计时,设计单位曾提出基坑 底部下要进行条状搅拌桩加固,后施工单 位建议用降水固结沉降,取代抽条加固措 施。
设计单位在施工图设计时提出:①基坑内 地下水降低到结构内部构件最低点以下1m 处,并大于基坑底面以下3m;②基坑开挖 前进行降水试验,并应提前4周进行降水; ③地面沉降超过报警值时,应停止降水, 并及时上报。但实际施工时并未完全执行 (2)监理对不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的严重 问题制止不力。
整个方法没有考虑到周边环境的 影响,该拆迁、转移的东西没有拆 迁、转移,高速公路在基坑表面,
赶工现象非常严重,为了省钱, 把费用压得很低,不合理的工期、 不合理的造价,是影响安全、影响
造成整个基坑垮塌。上马匆忙,前
期的筹划、设计都比较草率。
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
1、直接原因
(1)土方超挖: 设计文件规定,基坑开挖至支撑设计 标高以下0.5m时,必须停止开挖,及时设 置支撑,不得超挖。 但实际开挖时,在拟设置最下一道支 撑时,有的地段已挖至基坑底,支撑架设 和垫层浇筑不及时。 (2)支撑体系存在薄弱环节: 设计单位没有提供支撑钢管与地下连 续墙的连接节点详图及钢管连立、不受干扰的 进行,达到报警值时,必须及时预报不得 隐瞒不报,否则形同虚设。监理单位应熟 悉岩土工程,对一些违规的重大问题应严 加制止。
谢谢
(1)该事故再次证明土方开挖必须按分层 、分段、对称、平衡、适时的原则,严禁 超挖,尤其是软土地区更应如此。本工程 并未按此执行,造成此重大事故,且是此 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
(2)深厚软土地区,桩、墙+内支撑支护 结构,其桩墙必须考虑深部稳定性问题, 包括桩、墙沉降、隆起及“踢脚”破坏, 应经多种方法严密计算,不能满足要求时 ,应加深桩、墙入土深度或进行被动区加 固,本工程设计对此重视不够,未进行被 动区加固。
市政公用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 继续教育培训
杭州地铁车站基坑 坍塌事故
天津第六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薛长迁 2014年5月
主要内容
一、事故概况 二、基坑支护形式特点 三、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3、基坑深部稳定性分析 四、事故教训总结
一、事故概况
湘湖站为杭州地铁一号线的起始站。车站 为南北向,总长934.5m,标准宽20.5m,为12m 宽岛式站台车站。车站全长分为8个基坑,发 生事故的为南北走向的2号基坑,该基坑长 107.8m,宽21.05m,基坑深度15.7~16.3m。 2008年11月15日15∶15左右,北2基坑西 侧风情大道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事故。塌陷面 积长75m,宽约20m,深15m,11辆以上行进中 的汽车坠入塌陷处,坍塌口至少埋压50余人, 造成21人死亡、重伤1人、轻伤3人,直接经济 损失4962万余元。 这是中国地铁建设史上伤 亡最严重的一次事故。
实践证明若地连墙再增长约4.0m,置于⑧2 层之中,或对基坑底面以下的④2层及⑥1 层进行加固处理是合理的,企图依靠降水 使软土产生排水固结沉降来改善软土特性 ,实践证明,短时间降水难于达到此目的 ;且降水过程中,必然产生较大的地面沉 降,包括地连墙的沉降。 2、基坑抗隆起稳定不能满足要求 1~3按浅基础极限承载力的普郎德尔公式 进行验算,对于深达33.6m的深基础不尽合 理(参下图)
1、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地基基础规范》 (GB50007-2002) 2、上海市标准《基坑工作 设计规程》(DBJ08-6197),固结快剪
4按深基础,以圆弧滑动进行验算,并考虑 了地下连续墙的抵抗弯矩,相对比较合理。但 无论何种方法、何种强度参数计算都不能满足 相应抗隆起安全系数的要求,故深部基坑底部 隆起、滑移的危险性是存在的,原设计中的坑 底加固不应取消。 用固结快剪指标计算 1.6 0.77 安全系数可达1.9,造成 可满足抗隆起稳定的假 2.50 象。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