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作为一种言谈智慧
亚里士多德 修辞学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亚里士多德,把修辞学定义为,发现可以用来就任何论题,进行说服之手段的艺术。
同时,修辞学和辩论术有着有着密切的联系。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和辩论术(全文)亚里士多德,曾被马克思誉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他是古希腊学术集大成者,他所创立的独具特色的《修辞理论》及其传统,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
关于修辞学的研究开始的非常早。
修辞学,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世界,并在雅典民主制下盛极一时。
最初修辞学的诞生是使用在法律规则,和事实真相,有时会发生冲突的司法领域。
除此之外,无论是在集会、诉讼等公共场合,还是私人的日常交往,修辞技艺都获得了普遍的应用。
特别是在权利的获得与城邦的治理中,成功的修辞运用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决策与前途。
修辞学之所以普遍受到重视,与长期修辞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分不开。
这些都为修辞学的确立与研究尊定了基础,而这个任务就由亚里士多德历史的完成了。
他写了大量的修辞学论著,特别是在《修辞学》中,系统地总结了修辞技艺,阐述了较完整的修辞理论思想。
本文即试图对此进行初步的分析与评价。
最早研究《修辞学》的是一些智者,他们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因而放弃了追求真理的“自然派”哲学传统。
将通过说服而能影响和控制人的“修辞学”,奉为最高智慧。
智者们编撰的“修辞类”作品都是从各自的修辞经验出发,虽然总结了一些说服技巧,但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柏拉图批判说,它们都没有解决"怎样有效的使用各种方法,怎样才能使文章形成一个整体等问题。
”亚里士多德正是在柏拉图的学院中,主要从事“修辞学”的研究和教授的。
在这里,他写成了他的最早著作,论修辞术的《波卢斯》,后来又写了大量“修辞学”论著,不过现在可见的主要是《修辞术》这部著作。
《修辞学》是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生命最后的阶段写的。
《修辞学》采用历史的观点,追溯了修辞术的发展,对以往的修辞术研究加以总结,把柏拉图的思想和智者派传统结合起来,成为哲学和实用主义的综合体。
现代汉语修辞学【全】
一、“修辞”的含义 “修辞”是一个多 义概念
修辞活动 即在说写中,积极调整语言的一种行为 修辞现象 指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语文现象 修辞规律 即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式、方法、技巧
、手段和法则
修辞学
即研究在交际活动中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 果的规律规则的科学
在题旨、情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 学总是着力阐述下列三个问题:
保持自我本色,看清交际对象”,是 指语言运用要适应交际双方,要依据听 读者和说写者两方的具体情况做到适 当、适度和适量。
“保持自我本色”就是言语交际要适应自我,
即根据自己的情况说自己的话,它包含两
层意思:
其一 要求使用自己真正懂得的、熟悉的词语, 放弃那些似懂非懂的辞句。 用词造句要符合使用者本身具备的主观因素, 诸如身份地位、思想性格、文化修养、处境心 情、职业阅历、经验识见等。
B 被陈述的事件所发生的社会环境。
忘记了社会环境,就谈不到提高表达效果,不了 解社会环境,也谈不到通过语言来表达或理解某 种思想。
修辞要适应自然环境
“物理世界”是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着的 “世界”。词语是物理世界中单个事物的符号,句子 是物理世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符号。不同层级的语 言单位同其所反映的物理世界的对象有“同构性”, 这就要求运用语言一般来说应同物理世界保持一致。
1、修辞一定要适切题旨(何故、何事) 修辞要“适切题旨”,就是指在修饰、调 整语辞时,一定要使修辞手段或方法与思 想感情和说写目的相适应、相切合。
交际的目的各种各样,但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给 予型、索取型、交换型,非给非取型。在交际中, 用不用或用哪种修辞手段或方法,完全要看题旨的 要求而定:该用的不省,不该用的不用,该用甲的 不用乙,该用乙的不用甲。
专业的修辞学讲解
专业的修辞学讲解修辞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表达艺术和技巧的学科,旨在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在文学创作、演讲辩论、广告宣传等方面,修辞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专业的修辞学进行详细解释和讲解。
一、修辞学的概念修辞学是指对语言表达中的技巧、花样、制约以及逻辑思维等现象进行研究,以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它包括修辞技巧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
修辞技巧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一些特殊的手法和技巧,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修辞手法则是指通过一些特定的修辞方法和手段,达到辩证和感染的目的。
二、修辞学的分类根据修辞手法的不同特点,修辞学可以分为比喻修辞、夸张修辞、借代修辞、排比修辞、对偶修辞、反复修辞等多种类型。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目的进行灵活运用。
三、比喻修辞比喻修辞是修辞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使表达更加形象和具体。
比喻修辞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表达的意思。
比如,“他就是我的太阳,给我温暖和希望。
”这里将他比喻为太阳,形象地表达了他给作者带来的温暖和希望。
四、夸张修辞夸张修辞是通过夸大表达的手法,以达到强调和夸大的效果。
夸张修辞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得表达更加生动。
比如,“我饿死了”、“她比天还高”,这些都是夸张修辞的常见运用。
五、借代修辞借代修辞是用一种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通过这种代指的方式来进行表达。
借代修辞可以使表达更加简明和形象。
比如,“江山如画”这句话中,将江山比喻为画,通过代指的方式表达了江山美丽的意境。
六、排比修辞排比修辞是通过列举一系列内容进行表达,使表达更加清晰有力。
排比修辞能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强烈的感受和冲击力。
比如,“自由、平等、公正,是我们的追求”。
七、对偶修辞对偶修辞是通过对称的方式来表达,以达到音韵和结构上的一致。
对偶修辞能够使表达更加和谐和韵律感。
比如,“风花雪月”、“情人眼里出西施”。
八、反复修辞反复修辞是通过多次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强调和加强表达效果。
修辞学研究概况
修辞学研究概况修辞学是一门研究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的学科,旨在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效果。
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涵盖了语言的各个层面,从词汇和句法到篇章结构和整体意义。
本文将对修辞学的研究概况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修辞学的原理和方法。
一、修辞学的起源和发展修辞学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期,当时的修辞学主要研究演讲艺术和说服技巧。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修辞学定义为“说服力的艺术”,强调通过语言运用来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修辞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欧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修辞学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修辞理论和方法。
二、修辞学的基本概念1. 修辞手法:修辞学研究的核心是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隐喻、夸张、反问、排比等,它们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和富有感染力。
2. 修辞效果:修辞学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修辞效果,即修辞手法对读者或听众的心理和情感产生的影响。
修辞效果可以是情感共鸣、思维启发、说服力增强等,它们使语言更具有影响力和感染力。
3. 修辞分析:修辞学研究的方法之一是修辞分析,即通过对语言文本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读,揭示其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
修辞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也可以用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修辞学的应用领域修辞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文学创作:修辞学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技巧。
作家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涵。
2. 广告和宣传:修辞学在广告和宣传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广告商和宣传者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3. 政治演讲:修辞学对政治演讲具有重要影响。
演讲者可以通过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更好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目标。
有哪些修辞学的名言(精选2篇)
有哪些修辞学的名言(精选2篇)有哪些修辞学的名言「篇一」修辞学,作为一门关于修辞技巧和修辞手法的学科,提供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名言。
在本文中,将介绍十句优质的修辞学名言,以展示该领域的深厚智慧。
1. "语言是心灵的一面镜子。
" - 赫尔达·黑尔*这句名言强调了语言与思想之间的紧密联系。
修辞学指导我们如何用言辞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2. "比喻是思想的胜利者。
" - 卢修斯·阿波利纳里斯*比喻是一种强大的修辞手法,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使思想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3. "反复地重复是修辞的灵魂。
" - 托马斯·威尔森*反复的修辞手法在修辞学中被广泛运用。
通过重复关键字或短语,可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的效果。
4. "文字的魅力在于它们的隐喻。
" - 迈克尔·奥尔布赖特*隐喻是修辞学中一种强大的表达方式,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不同但相关的事物进行比较,能够产生丰富的象征意义。
5. "沉默也是一种修辞。
" - 乔治·塞维利亚诺*修辞学鼓励我们认识到表达中的沉默和间隔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适当的时候,不说话也能传递一种强烈的信息。
6. "修辞是共鸣的艺术。
" - 富勒·奈特罗克*修辞学帮助我们了解如何通过对情感和经历的共鸣来与读者建立联系,并激发共鸣的效果。
7. "修辞是语言的华丽装饰。
" - 蒂皮特·巴科斯*此语强调了修辞学中使用修辞手法为语言增添魅力和艺术感。
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
8. "要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无声编织成声音,这就是修辞的力量。
" - 罗伯特·弗罗斯特*修辞学包含了许多转化抽象为具体的技巧,例如比喻、拟人等。
通过这些手法,修辞能够让思想更加具体、有形并引人入胜。
修辞学:作为一种言谈智慧
修辞学:作为一种言谈智慧——简论维柯的广义修辞学思想摘要:维柯的修辞学思想主要体现在1699至1707的早期六个演讲和第七演讲(即后来出版单行本的《论我们时代的研究方法》)中。
纵观其理论,在提升其学科境界的努力上,在与文学、政治、法学、历史诸人文领域结合的尝试上,都显示出了一种广义修辞学的角度和立场。
维柯试图跳出学科分门别类的窠臼,在探讨人类智慧的背景下,在建立学科教育体系的广角视野中,在观照作为人的全部灵魂能力的情况下,重新打量和定位修辞学。
维柯对修辞学的提升与尝试,对当下中国修辞学的突破与转型也许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维柯修辞学智慧1698年,维柯凭借对昆体良修辞学著作的讲述竞选到了那不勒斯大学修辞学教授一职。
这一职位的正式职责就是要求维柯在每年的10月18日新学年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说。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这些历年的开学典礼演说中,关于文体、辞格等修辞学技巧的讲授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以至于克罗齐曾作过这样的判断,即修辞学教授的职业生涯并没有对维柯起到什么影响。
(Vico in the Tradition of Rhetoric,preface, p.xiii)这个判断是相当偏颇的。
维柯的修辞学造诣非常深厚,他对古典人文传统极其重视,曾悉心揣摩荷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作品,对西塞罗、昆体良也十分熟悉。
他在各种典礼仪式上发表过演说,创作过悼词和挽歌,还写过各种形式的铭文。
出于个人的兴趣,他还写作过大量拉丁文或意大利文的诗歌,其中有不少优秀作品。
(《新科学》,第600页;Vico in the Tradition of Rhetoric,第13页)而在历年的开学典礼演说中,尽管没有讲述和教授修辞这门学科,但在行文中,维柯或用比喻、或用排比,长句复杂谨严,文风气势恢宏,足见对修辞手法的运用极为娴熟。
事实上,维柯历年开学典礼中演说内容的安排,恰恰是出于维柯对修辞学学科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考虑。
他在第七次演讲(即《我们时代的研究方法》)的结语中指出,之所以不讲修辞学技巧,而是在历年演说中“极尽各种论题,穷究一切知识”(《维柯论人文教育》,第187页),正是修辞学的特性与修辞学教授的责任使然。
修辞学讲义
修辞学讲义修辞学是一门研究修辞方式、体裁、结构、语法、及修辞效果的学科,其目的是在文学创作和演讲中通过形式上的使用鼓励思想和情感的传达。
修辞学嵌入于言语之中,是言语表达的一门技术,包括一系列宗旨、目的、原则和技巧,可以使文章写作或演讲更具有艺术性和效果性。
二、修辞学的概念修辞学涉及到语言中许多因素,包括词汇、句子结构、句子长度、意义和文字的组织形式等等。
其宗旨是使用技术来提升言语表达的艺术性和力量。
核心概念有:1.用修辞法来扩展传播:修辞学提供了句子、转折、定义和比喻等技术,以此来表达更多的意义,从而扩大影响面。
2.不同的方式改变文学体验:例如用正反对比来强调重点,利用和谐韵来让语句更加优美,使用拟人来增加感染力,等等。
3.善演讲和文字的质量:可以采用演绎、直接、朴实等多种方式,把文字内容转换成具有说服力的文章。
三、修辞学的历史修辞学的发展始于古希腊早期,那时学者们在研究中强调了修辞技巧的重要性,并开发出了一系列的修辞法。
他们指出,修辞是文学创作的核心,文章的艺术性应该在句子技巧运用上得到充分体现,句子和结构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和效果。
此后,修辞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古希腊和古罗马学者们研究修辞学,建立起修辞学理论体系,对其有着深刻理解和系统思考,产生了许多伟大的著作,深深影响着文学形式及文学思想的发展。
四、修辞学的重要性修辞学的重要性可以从文章的实际效果中发现。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修辞技巧的运用,句子可能会比较生硬,文章艺术性低,而且可能无法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相反,一篇文章,如果多次使用修辞技巧,可以展示文章优美的结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文章更具抒情性。
修辞学不仅是文章写作,演讲等言语表达的技巧,也是历史发展中的一种艺术。
修辞学由古希腊和古罗马早期的文学里发展出来,影响着文学的发展。
它的出现,提高了文章表达的艺术性,增强了文章的力量,使言语表达更深刻鲜明,更有感染力。
修辞学导引用言辞驾驭情感与逻辑
修辞学导引用言辞驾驭情感与逻辑修辞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深奥的学科,它不仅专注于言辞的艺术表达,更关注于如何通过言辞来操控情感和逻辑。
在修辞学的指导下,我们能够用恰如其分的言辞来触动人们的情感,抓住他们的思维逻辑,从而更好地传达我们的意思。
情感在人类的思维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往往受到情感的驱动。
因此,一个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的人能够更容易地影响他人,并引导他们的情感。
例如,当我们希望打动别人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同情和共鸣时,我们可以运用比喻和象征,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之更直观、更感性。
同时,通过运用排比和反复,我们能够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引起听者的共鸣和共情。
然而,在沟通中除了情感因素,逻辑的运用同样不可或缺。
逻辑是推演和论证的重要工具,它能够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清晰、有条理。
在修辞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加强逻辑的表达。
比如,通过比较和对比,我们能够更清晰地展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通过举例和引用权威的观点,我们能够给予我们的论述更强大的说服力。
同时,当我们面对对立的观点时,我们可以通过辩证反驳的方式,来强调我们的观点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除了运用修辞手法,言辞的选用也极其关键。
不同的词语有着不同的情感色彩和逻辑推理含义。
当我们选择词语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目的来进行谨慎的抉择。
比如,在表达感恩之情时,我们可以使用温暖、真挚的词语,使人们感受到我们的真诚;而当我们表达责备或批评时,可以选择一些尖锐、有力的词语来增加说服力。
同时,要注意词语的层次和韵律,使之符合我们表达的宗旨,避免产生歧义或误导。
修辞学的应用范围广泛,几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政治演讲到广告宣传,从文学创作到商务洽谈,修辞学的足迹无处不在。
在社交媒体时代,修辞学更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技能。
在有限的文字空间中,如何用最精简却又最有效的言辞传递想法、引发共鸣,已经成为许多人的需求。
因此,修辞学不再只是一门学科,而成为了一种生活智慧。
修辞学讲义
修辞学讲义
一、修辞学
修辞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传达信息的艺术形式的学科。
它既研究传达信息的形式,也研究传达过程中的文学手段。
修辞学是一种关于文学艺术手法的研究,它可以提高作者表达的效率,加强语言的表现力,通过传达深刻的意义,使文学更加有力。
修辞学不仅仅详细分析文学手法,还对文学手法的使用进行探索,加强文学手法的表现力,从而达到文学作品艺术性的最大化。
二、主要分析内容
1、修辞方式:
(1)比喻:说明被比喻内容的相似性,形象化地表达深刻的意义,把深奥难解的事物阐释得清晰易懂,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展现信息。
(2)对比:对两个对象和事物进行对比,使得比较的对象更加突出,从而表达深刻的意义和独特的思考。
(3)讽刺与嘲讽:通过讽刺和嘲讽表达,引起读者的思考,从而深化其理解,但是要小心使用,以免加重作品艺术性。
(4)拟喻:通过比较,将高大与光明象征性的对象拟合堆叠用语,表达理解,谱写出风格高雅、抒情优美的文学作品。
(5)重复:展示思想的完整性,強化作者的意图。
2、修辞技巧
(1)游戏性:主要功能是扩大作品丰富性,营造新颖多样的文学性和视觉性效果,增强作品艺术性。
(2)押韵:押韵能够处理句子对称,增强句子表达效果,凸显作者的美感。
(3)通假字:用两个通假字开头或者结尾,明确思想目标,使句子更加紧凑和有力度。
(4)引用:引用外部文本赋予作品更多信息,提升幽默感和韵味,增加作品的阅读价值。
(5)修辞特点:有表达修辞,富于形象和艺术感,传达深刻的意义,使得作品的文学性更加丰富,思想更加丰富,现实意义更强烈。
三、修辞学的重要性
修辞学关注的是文字的传达,它是文字的艺术,。
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学科
语境是修辞的生命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学科。
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即如何依据题旨情境。
运用名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来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感情,揭示修辞现象的条理、修辞观念的系统,指导人们运用和创造各种修辞方法怜恰当地表现所要传达的内容。
它研究的是修辞,修辞就是在特定语言环境下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以增强表达效果的语言活动。
语境是修辞的基础,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离开了特定的语境,孤立地看,它们能表达的就是词典上解释的字面上的逻辑意义,其功能就是人们千百次使用的那种通常的功能。
但是,当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却可能在意义上发生变化,表达出比词典上所指出的意义不知丰富多少倍的含义。
要想正确理解这个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就必须依靠语境。
离开语境,文章的语言就呈现不出丰富的感情色彩,离开语境,读者也很难理解到文章语言的确切含义。
在修辞格的运用中,只有适合于具体语境的语句,才能让读者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才能顺利沟通,产生呼应,引起共鸣,达到预期的修辞效果。
王希杰在《修辞学通论》中指出:“语言环境是修辞的生命。
没有语言环境,就没有修辞。
一切修辞现象只能发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
”可见,任何修辞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语境与修辞有着密切的关系。
没有语言环境,就没有修辞。
语境是修辞的生命,语境是修辞的基础,修辞必须适应语境。
正确地使用修辞,可以将语境很好地呈现出来,从而增强表达效果。
为什么修辞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要以适应语境变化为基本原则?就因为语境在修辞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阐述如下:⑴修辞活动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
我们进行修辞活动时,必须考到时间、地点、对象等众多因素,总要以适应语言环境为先决条件。
语言的适用同语境有密切的联系,任何修辞技巧,如不考虑语境,都只能是失败的。
⑵语境具有消除歧义、化解逻辑矛盾的功能。
现代汉语音节结构类型少,同音词较多,但由于有了语境限制,同音词并不造成歧义。
现代汉语修辞学读后感
现代汉语修辞学读后感修辞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语言的艺术表达和修辞手法。
而现代汉语修辞学则是对汉语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通过对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学习,我对汉语的表达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修辞手法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首先,现代汉语修辞学让我对汉语的丰富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修辞学的研究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等。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让人们在交流中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通过学习现代汉语修辞学,我对汉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这门美丽的语言。
其次,现代汉语修辞学让我对修辞的运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修辞学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学习了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还学习了如何在实际语言表达中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通过大量的例子分析和练习,我逐渐掌握了如何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让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具有说服力。
修辞学的学习让我对语言的运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提高了我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最后,现代汉语修辞学让我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欣赏和理解。
在修辞学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学习了修辞手法的定义和运用,还学习了如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并从中感受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修辞分析,我对文学作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
修辞学的学习让我对文学作品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也让我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时更加有味道。
总的来说,通过对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学习,我对汉语的表达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修辞手法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修辞学的学习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知识,也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我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更加得心应手。
同时,修辞学的学习也让我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欣赏和理解,让我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时更加有感触。
修辞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和实用的学科,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辞能力,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有说服力。
学习修辞学的一些感想
学习修辞学的一些感想修辞学是一门专门阐述语言修辞规律的特点的学问。
这学期选修这一门课对我来说受益匪浅,学习知识是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对这一门课程的诠释让我懂得了更多对生活有用的智慧。
让我懂得了在生活中巧妙地运用修辞学原理,用心去交流,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首先学习修辞学,使我们懂得了修辞规律,修辞方法等,能够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话语更容易让人们接受,从而提升了交际能力。
修辞是依照一定的题旨,一定的语境,进行锤炼词语,选择句式,运用一些独特的、比较固定的表达方式,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阐明观点,或抒发情感,或传递信息,或形容状物的这样一种语言艺术和语言技巧。
它是一种非常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一个意思往往可以用不同语言形式来表达。
但是结合语言环境来看,它们所表达的效果是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去较好的把握适当的尺度。
因此懂得了修辞的规律,并且自觉加以运用,对于提升我们的交际能力,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效果是很有意义的。
在这里修辞的基本规律指的是人们在修辞言语创造和理解的全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律或规则,主要包括切境律,即要符合语境。
择取律,即要适当的选取。
主体律,指的是体现主体意识和美感律,具有美感而不显粗俗等四个规律。
它们贯穿于修辞的全过程。
只有遵循这四条规律,才能使修辞有据可依、有理可释、有法可用、有果可求,它们是人们进行修辞的必要条件。
我觉得这些主要规律中,最主要的是切境律。
它在我们日常说话,写文章各方面都起到极大的作用。
学会了它,在交往中有着极大的好处,正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修辞和语境有密切的联系。
语境决定修辞,帮助修辞表达题旨。
而修辞必须适应语境,否则,使用的辞藻再花哨华丽对表达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
只有在适应特定的语境中,修辞才具有生存的价值,才会对表达题旨产生良好的效果。
因此在不同的语境要说不同的话,说得当的话,有美感的话。
初探修辞学习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
初探修辞学习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初探修辞学:学习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修辞学自古以来就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它探究了语言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
修辞手法作为修辞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作者在创作中运用的技巧和艺术手段。
本文将对修辞学的基本概念与修辞手法进行初步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一、修辞学的基本概念修辞学是研究语言中的表达手段和艺术效果的学科。
它强调通过言语的魅力,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感受。
修辞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用最精炼和准确的方式传达思想感情,如何用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1. 修辞的定义修辞最初指的是辩论和演说中的辩证手法,后来逐渐延伸到文学创作中。
通俗地说,修辞就是运用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达到增强说服力和艺术效果的目的。
2. 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修辞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文字和文学作品中的修辞现象,包括各种修辞手法的使用和效果分析。
3. 修辞学的作用修辞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为写作和演讲提供了高效的技巧和方法。
二、修辞手法的分类与应用修辞手法是作者在创作中运用的技巧、艺术手段,有助于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应用:1. 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达到表达的目的。
它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力。
例句:他像一只乌鸦一样黑暗,让人寒心。
2. 比较比较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照,以突出其共同之处或不同之处。
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作品所传达的意义。
例句:他的声音如同天使般的优美。
3. 倍数修辞倍数修辞是通过使用数字来对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它可以增强感受力和表现力。
例句:这个小孩跑得快得像闪电一样。
4. 排比排比是通过一系列并列的修辞手法来强调事物的重要性或对比不同的情感或观点。
例句:他勇敢、聪明、善良,是一个完美的人。
5. 反问反问是通过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对问题的肯定或否定,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发言艺术的精髓运用修辞技巧创造力入情传达
发言艺术的精髓运用修辞技巧创造力入情传达发言艺术的精髓:运用修辞技巧与创造力传达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发言,无论是在工作场合还是社交聚会中,发言艺术的运用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而其中,修辞技巧和创造力的运用则是发言艺术的精髓所在。
本文将探讨修辞技巧和创造力在发言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来提升发言的艺术水平。
一、修辞技巧的运用修辞技巧是指通过运用一些特定的语言手法,使发言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修辞技巧:1. 比喻和隐喻:比喻和隐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传达观点和情感。
例如,当我们想要形容一个人非常勤奋时,可以说他是“一只辛勤的蜜蜂”。
2. 夸张和反语:夸张和反语是通过夸大或者相反的说法来强调某个观点或情感。
例如,当我们想要表达对某个事情的不满时,可以说“这简直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决定”。
3. 对比和排比:对比和排比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其中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例如,当我们想要表达对某个政策的支持时,可以说“这个政策不仅能够提高经济发展,还能够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4. 反问和修辞问句:反问和修辞问句是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反问来引起听众的思考和共鸣。
例如,当我们想要表达对某个社会问题的关注时,可以问“我们难道不应该关心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吗?”二、创造力的运用创造力是指在发言中运用独特的思维和创新的观点,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传达情感。
以下是几种提升创造力的方法:1. 多角度思考:在发言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以便提供更多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例如,当我们讨论一个争议性的话题时,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
2. 引用名人名言:在发言中引用一些著名人物的名言,可以增加发言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例如,当我们想要表达对某个观点的支持时,可以引用一位权威人士的观点来加强自己的论述。
3. 使用故事和案例: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或者案例,可以更好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传达情感。
修辞学在演讲中的作用
修辞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使用语言来影响和说服他人的学科。
在演讲中,修辞学的运用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表达观点,增强说服力,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他们的观点。
以下是修辞学在演讲中的一些主要作用:
1. 增强表达力:修辞学提供了许多技巧和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可以帮助演讲者生动形象地表达抽象或复杂的观点。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演讲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提高观众的兴趣。
2. 建立情感联系:通过使用情感修辞手法,如感人的故事、幽默的笑话等,演讲者可以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这有助于增强观众对演讲者的信任和认同感。
3. 强调重点:修辞手法如排比、反复等可以帮助演讲者强调演讲中的关键观点,使观众更容易记住和理解。
这有助于确保演讲者的信息得到有效传递。
4. 提高说服力:通过运用逻辑修辞手法,如事实陈述、权威引用等,演讲者可以增强自己观点的可信度和合理性,从而提高说服力。
这有助于使观众接受演讲者的观点,并可能采取相应的行动。
5. 增强表现力:修辞学还可以帮助演讲者在语速、语调、停顿等
方面进行调整,以增强演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可以使演讲更具吸引力,使观众更容易沉浸在演讲中。
6. 激发思考:通过运用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演讲者可以激发观众的思考,引导他们对演讲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这有助于使观众更加关注演讲内容,并在思考过程中接受演讲者的观点。
总之,修辞学在演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强表达力、建立情感联系、强调重点、提高说服力、增强表现力和激发思考等方面。
掌握和运用修辞学技巧可以使演讲者更有效地传达信息,影响和说服观众。
修辞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修辞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而修辞语言则是让这个工具更加锋利、更加有效的手段。
它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使我们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准确。
那么,什么是修辞语言?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和运用它呢?修辞语言,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修饰和美化语言,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等等。
这些手法通过对语言的巧妙运用,让文字不再是平淡无奇的陈述,而是充满了活力和魅力。
比喻,就是用一种事物来描写另一种事物,使抽象的变得具体,陌生的变得熟悉。
比如,“月亮像一个大圆盘挂在天上”,将月亮比作圆盘,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想象出月亮的形状。
拟人则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动作、情感和思维。
“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风儿本没有手,也不会抚摸,但通过拟人,让风变得亲切而温柔。
夸张,是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以突出其特点。
“他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眼睛大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增强语势和感染力。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这段排比,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爱心的伟大和力量。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对仗工整,给人以美的享受。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意思是我们应该珍惜时间,通过反问,更加强调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设问则是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思考。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理解修辞语言,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语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修辞学资料
修辞概论编辑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学科。
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即如何依据题旨情境。
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来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感情,揭示修辞现象的条理、修辞观念的系统,指导人们运用和创造各种修辞方法怜恰当地表现所要传达的内容。
它与语用学联系较紧。
修辞学修辞学主要研究的是辞格(即通常所说的修辞方法)、言语修辞活动(主要与语境、语体有关)、言语风格等修辞可分为:信息修辞、语用修辞、心理修辞、社会心理修辞、模糊修辞、接受修辞、对比修辞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
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
修辞可以令人: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更清楚了解别人的意思,不会受修辞手法的影响而有所误解便于分析、欣赏文学作品。
词语渊源编辑汉语中的最早的修辞一词出现在《易·乾卦·文言》:“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是修饰文辞的意思修辞的“辞”可以分为文辞(写文章所用的)和言辞(或称语辞,口头说话所用的)。
最初的修辞和语言一样,重心都在说话方面;就连“辞”这个字最初也是指言语,而非文字的组合——说文解字:“讼辞也。
”後来重心才向文辞发展。
发展演变编辑修辞学是由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发展起来的。
这时的修辞学更适合称为修辞术,是指演说的艺术。
在亚里士多德著作《修辞术》的第一句,他描述修辞为辩证法的相对物,即是说辩证方法是找寻真理的要素,修辞方法便用作交流真理。
修辞学历史在中国古代,先秦就已经有了关于修辞的零星言论。
例如庄子很重视寓言的效果;惠施十分重视比喻手法。
两汉时期的学者曾激烈讨论《诗经》的基本修辞手法:赋、比、兴。
魏晋之后,不少文学批评作品如各式各样的诗话、词话都有谈论修辞,但专门谈修辞学的作品还很少。
例如刘勰的《文心雕龙》是首部“修辞”二字的意思和现代理解相同的作品,书内亦谈了不少修辞手法。
修辞学理论笔记摘抄(3篇)
一、引言修辞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运用技巧的学科,自古以来就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的学者,修辞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对修辞学理论进行摘抄和梳理。
二、修辞的定义与功能1. 亚里士多德的定义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将修辞学定义为:“在每一个问题上,找到可用的说服手段。
”他认为修辞学的目的是为了说服听众,使其接受某种观点或行为。
2. 修辞的功能(1)说服功能:通过运用修辞手法,使听众接受演讲者的观点。
(2)表达功能:使演讲者的思想更加丰富、生动。
(3)教育功能:通过修辞,传授知识、培养听众的审美能力。
三、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突出某一事物的特点。
如:“他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 夸张夸张是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的特点,故意夸大或缩小其程度。
如:“他吃得像头牛,睡得像头猪。
”3. 排比排比是通过将几个结构相似、意义相关的词组或句子并列起来,以增强表达效果。
如:“我们爱祖国,我们爱人民,我们爱和平。
”4. 对仗对仗是通过对称的结构、相似或相反的意义,使语言更加和谐、优美。
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夏雨淅沥蝉鸣时。
”设问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听众思考,增强说服力。
如:“为什么我们总是感叹时光的流逝?”6. 反问反问是提出问题,但不需要听众回答,以达到强调、反驳等目的。
如:“难道这不是事实吗?”7. 引用引用是引用他人的言论、典故等,以增强说服力。
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修辞与逻辑1. 逻辑的修辞逻辑的修辞是指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逻辑论证的效果。
如:“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只要用心,谁都能做出来。
”2. 修辞的逻辑修辞的逻辑是指通过修辞手法来揭示事物的内在逻辑。
如:“这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辛勤付出。
”五、修辞与情感1. 情感修辞情感修辞是指通过运用修辞手法,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为何教修辞学,如何教修辞学
为何教修辞学,如何教修辞学修辞学是清晰有力讲话的艺术,或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修辞学是理解并用来说服人的有效手段。
当然,在一个人能清晰有力地说话之前,他必须能清晰有力地思考。
如果他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那其他人也不大可能知道。
如同加图(Cato)所说的:“抓住主题,话语随之而来。
”[1]这就是为何在教导修辞学之前,掌握语法和辩证的教育必须先行的原因之所在。
这应当适合于每一个人,对吧?我们现代统计学的教育者无疑热衷于教导“批判性思维的技巧”。
流行贴纸也嘱咐我们要“挑战权威”,即是此种思维广为普及的例证。
这是质疑、区分、查究和反对的心态,但这么做也只是在一个相对流行的意义上而言。
对“给定答案”进行批判性思考,是因为它怀疑还有其他答案。
简言之,它怀疑除了怀疑本身这一可靠性之外的一切东西。
唯一值得尊敬的权威乃是自己——质言之,这是一种主观的方法。
对贴纸合乎逻辑的回答(我们这些人对贴纸的驳斥)应当是:“谁说的?”为何我们总被权威般地谆谆告诫说要质疑权威?一个有逻辑的提问者应当受过训练,可辨识出这种自我矛盾的问题,更正它们,并形成一个正确的答案。
当然,使用“正确答案”一词会激怒教导批判性思维技巧的拥趸。
“正确答案”被视为专横傲慢、独裁主义,是对学生自尊的粗野冒犯。
这么说也相当正确。
对思想模糊不清的人来说,逻辑肯定是专制暴君式的。
但上帝乃是用公义治理,不顺服祂权柄的人,到头来屈从的却是自我矛盾的贴纸的权威。
那些试图反复灌输“批判性思维技巧”的人,以提问者的权威作为预设之前提。
在确定“任何东西可为自己所用之前”,他进行查验、探究、质疑等诸如此类的活动。
此种进路假定了疑问的首要地位,并以提问者的主观权威作为其根基。
而逻辑分析假定的是论证的客观权威。
这条进路假定了有效获得答案的首要地位。
理性的人对于什么能够为他使用根本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如果他从未出生将会是怎样的情形。
换言之,他只对衍生合理论辩的客观真理感兴趣。
不管怎么说,表象可能具有欺骗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学:作为一种言谈智慧——简论维柯的广义修辞学思想摘要:维柯的修辞学思想主要体现在1699至1707的早期六个演讲和第七演讲(即后来出版单行本的《论我们时代的研究方法》)中。
纵观其理论,在提升其学科境界的努力上,在与文学、政治、法学、历史诸人文领域结合的尝试上,都显示出了一种广义修辞学的角度和立场。
维柯试图跳出学科分门别类的窠臼,在探讨人类智慧的背景下,在建立学科教育体系的广角视野中,在观照作为人的全部灵魂能力的情况下,重新打量和定位修辞学。
维柯对修辞学的提升与尝试,对当下中国修辞学的突破与转型也许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维柯修辞学智慧1698年,维柯凭借对昆体良修辞学著作的讲述竞选到了那不勒斯大学修辞学教授一职。
这一职位的正式职责就是要求维柯在每年的10月18日新学年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说。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这些历年的开学典礼演说中,关于文体、辞格等修辞学技巧的讲授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以至于克罗齐曾作过这样的判断,即修辞学教授的职业生涯并没有对维柯起到什么影响。
(Vico in the Tradition of Rhetoric,preface, p.xiii)这个判断是相当偏颇的。
维柯的修辞学造诣非常深厚,他对古典人文传统极其重视,曾悉心揣摩荷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作品,对西塞罗、昆体良也十分熟悉。
他在各种典礼仪式上发表过演说,创作过悼词和挽歌,还写过各种形式的铭文。
出于个人的兴趣,他还写作过大量拉丁文或意大利文的诗歌,其中有不少优秀作品。
(《新科学》,第600页;Vico in the Tradition of Rhetoric,第13页)而在历年的开学典礼演说中,尽管没有讲述和教授修辞这门学科,但在行文中,维柯或用比喻、或用排比,长句复杂谨严,文风气势恢宏,足见对修辞手法的运用极为娴熟。
事实上,维柯历年开学典礼中演说内容的安排,恰恰是出于维柯对修辞学学科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考虑。
他在第七次演讲(即《我们时代的研究方法》)的结语中指出,之所以不讲修辞学技巧,而是在历年演说中“极尽各种论题,穷究一切知识”(《维柯论人文教育》,第187页),正是修辞学的特性与修辞学教授的责任使然。
他说:“我关心得更多的是我作为修辞学教授的责任:因为当我们极其睿智的前辈们创建这所大学的时候,就规定修辞学教授即意味着他应该相当熟知一切科学艺术,以便在一年一度的开学典礼演讲中,劝勉青年学子们去钻研掌握一切门类的科学艺术。
伟大的培根在献给英王Iacobus的关于大学建制的建议中,就曾不无道理地说道,如果青年学子们没有完成所有的研究课程,那么他们离修辞学研究还差得很远。
因为,修辞学如果不是华美、渊博、合于常识的言谈智慧又是什么呢?所以听众们,既然没有对一切科学艺术的渊博知识的了解就不可能得到这个教授职位,那么他身处其职,又怎么可能忽视呢?并且,既然他必须全面青年学子们去钻研一切门类的学问知识,难道他不应该阐明如何发挥各门知识的优势,如何避免它们的弊端吗?”(《维柯论人文教育》,第187页)在这段话中维柯还特地引用了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中的观点(I,1,1354a),即修辞学关心的是“所有人类都应该认知的对象,而不是一门特殊知识。
”维柯这段话极为重要,他作为修辞学教授,却不讲授辞格、文体,并非出于个人能力的匮乏,而正是出于对修辞学重要性的清醒认识:第一,修辞是一种“华美、渊博、合于常识的言谈智慧”,它和知识、德性一起,成为真正的智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修辞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教授辞格、文体等具体手段,而是养成这种智慧。
第二,要想获得这种言谈智慧,必须受到系统的教育,“去钻研掌握其他门类的科学艺术”。
对修辞学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其他科学艺术的学习基础上,只有这样,修辞学才能获得更为广阔和生动的知识源泉。
(这里维柯所指的对象正是他的演讲听众——进入大学学习的青年学子们,所以维柯认为这些青年学子是具有一定的禀赋和潜能,应当也能够受到系统的教育,并最终获得知识、德性、修辞结合而成的整一的智慧。
)第三,维柯同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修辞学关心的是“所有人类都应该认知的对象,而不是一门特殊知识。
”维柯认为,有些人生来具有一定的禀赋和潜能,适合培养理性、获得知识和德性(如上文所提到的青年学子们)。
但有些人或是因为能力有限,或是因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导致无法发展理性获得知识,或者未能培养德性,这些人正是维柯所称的“常人”。
因其禀赋的缺乏,不能期望由他们自身通过学习而获得知识和德性;对他们的教化,只能由智慧者通过修辞,通过演说,来激发他们的情感,激励他们的意志,最终使其能够间接分享知识、德性的智慧光芒。
可以这样说,维柯在此已经跳出了学科分门别类的窠臼,在探讨人类智慧的背景下,在建立学科体系的广角视野中,在观照作为人的全部灵魂能力的情况下,重新打量和定位了修辞学。
纵观其理论,在提升其学科境界的努力上,在与文学、政治、法学、历史诸人文领域结合的尝试上,都显示出了一种广义修辞学的角度和立场。
一修辞学:华美渊博的言谈智慧在西方思想传统中,肇始于柏拉图的西方哲学与修辞学之争由来已久。
事实上,许多对修辞学的质疑与诋毁,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从哲学出发对修辞学的俯视。
柏拉图认为,智慧只能是对“idea”的认识和探索,哲学就是“爱智慧”,这种“爱”就体现在哲学家对智慧不断地追求和趋近中。
从这一核心思想出发,柏拉图指出,因为修辞式推论大都是或然性的,它往往不以普遍性原则作为前提进行推证,所以修辞学显然不属于“智慧”的范畴,它只能是为哲学服务的一种手段,其好坏取决于是否能够有效地阐明哲学所追求的客观真理。
在《斐德罗篇》中柏拉图指出,真正的修辞来自神灵的启迪,真正的修辞家在演说时,是神在说话。
在他看来,只有这样的修辞学,才能凭借对真理的服从、与哲学的一致,勉强算作有益的学科。
单凭修辞学本身是不能认识真理的,所以修辞本身不能算作智慧,而只是智慧的表达手段。
和柏拉图以降的重哲学、轻修辞的观念正相反,维柯将修辞学擢升到了与哲学同等的高度,成为智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维柯指出,真正的智慧,必然是知识、德性、修辞三者的结合。
维柯将人的机能分为三种:作为认识能力的心智(mind)、作为行动能力的精神(spirit)、以及语言能力。
首先,认识的对象是那些确定的事物,例如天体的运行、自然的规律等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必须运用理性去认识。
而认识的成果就是知识和真理。
其次,行动的对象则是关于人的事务,这些是不确定的,充满机运和偶然,往往取决于人的意志和精神。
人运用意志去行动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而实践的原因和目的,都是“善”,“善”的体现就是各种德性。
第三,语言能力就是指的说话,而“说话”一词在古希腊语汇中就是logos,所以语言能力和理性有关。
但同时,语言又往往是生动形象的,和人的情感、想象有关。
维柯指出,智慧正是这三种机能的完成与实现。
即作为确定认知的知识、作为正当行动的德性、以及恰当而得体的言说(修辞)。
至此,智慧不再像柏拉图所坚持的,仅仅意味着理性求知的结果——这样的理解是对sophia一词丰富内涵的窄化。
智慧还必须包括德性与修辞。
“智慧,正如最常说的,包含了对神的事物的知识、对人的事物的审慎智慧1(prudence),即作为德性的实践智慧——笔者注)和言说(orationis)的真理与恰当三者在内。
”(《维柯论人文教育》,第100页)从这一立场出发,维柯反对将真理作为唯一的追求。
在《论我们时代的研究方法》中,维柯不止一次地抱怨,“今天在几乎所有的学问研究中,只追寻一个目的,那就是真理。
”(《维柯论人文教育》,第120页)“我们时代的研究方法的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当我们竭力耕耘于自然科学时,却忽视了伦理学,尤其忽视了这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讨论的是,关于人类精神的心智(ingenio)及其情感如何适应公民生活和论说雄辩,关于德性和罪恶的本质特点,关于善恶的各种艺术,关于不同时代、性别、条件(conditione)、运气、民族、国家等的不同社会习俗特征……”(《维柯论人文教育》,第140页)维柯反对的并不是追求真理,而是将真理作为唯一追求。
因为这必然导致真理对常识2的压制、理性对情感想象的漠视;由此而来的是理性跨越它所应有的界限,人性丧失其丰富和深广从而沦为片面求知的人。
因此,维柯将人作了由低到高的区分:既不关心最高真理,又不关心生活实际的人,是为“愚人”,这是最低的。
不关心永恒不朽具有超越性的最高真理,只关心实际生活和眼前利益的人,是为“精明的文盲”,这是第二低劣的。
而第三种人,则是“不审慎的学者”,他们不关心生活、不尊重常识,只追求最高真理,并试图从最高真理中推导出一切(哪怕是充满偶然与机运的现实生活),这样的人,维柯指出,“由于直接从属和真理出发来理解特殊,很可能会在曲折颠簸的生活道路上跌倒。
”(《维柯论人文教育》,第142页)这三种人,都是盲目的,都不能算作真正的智慧者。
而作为理想状态的真正智慧的人,一定是既关心作为最高真理的知识,又拥有生活实践的德性,并且能够掌握修辞这门艺术的人,只有他们,才能“在生活实践的曲折不定中采集着永恒真理”。
(《维柯论人文教育》,第142页)理性能力与感性能力兼备,对真理的向往追求与对常识的熟谙尊重结合,知识、德性、修辞达到完满和整一。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实现了“整全的人性”,拥有了真正的智慧。
二修辞学:教育的起点与终点在为修辞智慧正名之后,维柯进一步关注的是如何获得这种智慧。
他指出,修辞学这种言谈智慧的掌握,必须依靠教育。
维柯根据人的学习能力的发展,梳理了一套严密而完整的学科理路。
在这套由易而难、由具体至抽象的体系中,修辞学(语言)首先是教育的起点,是学习的基石。
在记忆力旺盛而理性尚未确立的孩提时代,首先需要学习的就是语言。
“语言是建立人类社会最强有力的武器,所以学习就该从语言开始”。
(《新科学》,第607页)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历史、文艺、数学、物理学、形而上学乃至伦理智慧、道德神学、法学智慧的学习。
这也就是说,没有语言(修辞)的掌握,知识与德性的获得都将无以为凭,智慧也将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
维柯进一步描述了人由于缺乏修辞能力、语言幼稚贫乏而造成的严重后果,“无数事物和场合都无法呈现于心灵之中,并且,每当心灵为了表达它的活动,因而想要寻求语言的帮助时,都会失望而归。
甚至是,在混乱、蹩脚和粗野的言谈中,有欠庄重的语词欺骗了心灵的各种认识;或者由于语词肮脏卑俗,从而使语言污秽不堪,或者由于语词含义模糊,从而欺骗甚至背叛了表达,以至于理解与表达全然不同,甚至理解为语言表达本身所蒙蔽。
”(《维柯论人文教育》,第96页)首先,没有语言,万事万物根本无法呈现在心灵中。
也就是说,没有语言作为中介,没有凭语言来指称和命名,心灵根本无法认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