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专题复习
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优秀8篇】
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优秀8篇】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教案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地理必修一,这部分内容是立足于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选取了自然地理中经典的几个要素,如大气、陆地、水环境、地质等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探讨人地关系中“地”的有关地理理论基础,通过这些自然地理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将生活中的地理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并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
与此同时,掌握地理的有关读图析图绘图的方法和技巧,并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现实世界的境域性知识,解决有关地理的重大问题。
使地理学习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二、教学内容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至5章。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1.由于部分学校初中阶段忽视地理学习,使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不能做出正确的认识,学生的见闻有限、知识面窄,对地理学习存在陌生感和恐惧感,同时又对新生事物抱有很强的好奇心。
2.学生对地球运动这一部分的学习会存在很大难度。
就其原因是地球运动中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而与之配套的物理和数学等学科的内容知识还未学到,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的难度。
3.地理学习的兴趣不浓,方法机械。
很多学生视地理为副科,以为学习地理就是靠死记硬背,故学习兴趣不浓,也不是很重视。
自然地理学习需要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多因素综合分析等能力较弱。
4.地理思维能力缺陷。
自然地理现象一般是学习后续必修2人文地理和必修3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而学生的地理思维往往是单因素线式模式,缺乏多因素网式综合思维能力,难以理解复杂的自然地理现象,也将对后续的学习带来难度。
四、教学措施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
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大全
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大全一: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
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二: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三:日照图中进行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两个方面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
归纳起来主要有:(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平分赤道(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如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2.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
转换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时、18时)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找到。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
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其形状特点是: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二、经纬度和经纬线1.纬线和纬度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圆圈,表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等。
自赤道向北向南各分90°,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
2.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两极的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形状是半圆,指示南北方向,长度相等。
自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东经度的度数向东增大,西经度的度数向西增加。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东半球为20°W-0°-160°E,西半球为160°E-180°-20°W。
三经纬网1.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的网格。
2.应用:(1)定位置①确定具体经纬度位置:书写地理坐标时应将经纬度用小括号括起来,如(25°W,55°N)。
②确定区域位置:根据经纬网确定所在的地形区、气候区、自然带、大洲和大洋等区域。
(2)定方向①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看自转方向,定南北(北顺南逆);确定南北半球,定东西。
左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判断为南半球,D在E的正东方,C在E的西北方。
右图,南半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B在A的正东方向,C在B的正南方,C在A的东南方。
②方格状经纬网A 确定南北方向分别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的点在北,南半球的点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B 确定东西方向同在东经度,数值大的在东;同在西经度,数值大的在西;分别在东经度、西经度的两点:两者之和<180°,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两者之和>180°,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图中,A地位于B地的东北方向,C地位于D地的西北方向。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卷: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一、选择题[2024·广州高三联考]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
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
读图,完成1~2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B.3 550~3 650米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C.距河8~10千米分布人口最多D.高程4 5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2.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东南丘陵C.藏南谷地 D.内蒙古高原[2024·武汉高三统考]滩区是在黄河洪水泛滥时行洪、滞洪、沉沙的区域,由黄河向黄河大堤依次分为嫩滩、二滩和高滩(下图)。
经改造后,黄河滩区可以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为保障生产、生活安全,滩区人们往往需要建设防洪生产堤。
据此完成3~5题。
3.按照形成时间由早到晚,各滩区排序为( )A.高滩、二滩、嫩滩 B.嫩滩、二滩、高滩C.二滩、高滩、嫩滩 D.高滩、嫩滩、二滩4.防洪生产堤应建在( )A.高滩与生态水系之间B.二滩与嫩滩之间C.二滩与生态水系之间D.嫩滩与黄河之间5.图示黄河段所在省区是( )A.青海省 B.内蒙古自治区C.陕西省 D.河南省[2024·辽宁二模]珲春市地处中国东北边陲,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的地带,早期依靠旅游业和农业带动发展。
国家已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贸易)合作示范区,珲春积极推进和寻求国际海洋经济合作,发展口岸经济,通过扎鲁比诺港,先后开通了中俄韩、中俄日等陆海联运航线,下图示意珲春市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6~8题。
6.关于珲春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温和湿润、冬暖夏凉B.地形中间高,四周低C.河流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D.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7.珲春市发展海洋经济的不利社会经济因素为( )①没有海岸线、没有港口直通外海②开放程度低③交易成本高④人才缺乏,技术水平较低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8.据图推测珲春通过扎鲁比诺港出海运输中运量最大的是( )A.牛肉 B.铁矿C.粮食 D.特色副食产品[2024·湖北卷]“看樱花,到武大”。
高三地理总复习
高三地理总复习地理是一门理解和解释世界的学科,它研究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过程,包括自然和人类的相互作用。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地理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需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总结。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三地理总复习的重点内容。
首先,高三地理总复习的重点之一是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但在细致的观察下,可以发现它并非完全是一个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表面被陆地和水域所覆盖,而地壳、地幔和地核则构成地球的内部结构。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对于理解地理现象和过程至关重要。
其次,高三地理总复习的重点之二是地球的大气圈和气候变化。
大气圈是地球上空的气体层,包括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上长期时期内的气候变化趋势,包括全球气候变暖、降雨量的变化等。
了解气候变化对于理解全球环境问题和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第三,高三地理总复习的重点之三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以维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环境资源,让未来世代也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发展方式。
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至关重要。
第四,高三地理总复习的重点之四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
遥感是指利用航空器、卫星等远距离设备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收集数据的技术。
了解GIS和遥感对于进行地理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至关重要。
最后,高三地理总复习的重点之五是人类活动和城市化。
人类活动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的各种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旅游等。
城市化是指人口在城市地区的集中和城市发展的过程。
了解人类活动和城市化对于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城市发展的规律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高三地理总复习的重点包括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大气圈和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以及人类活动和城市化等内容。
2024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十四)湿地
2024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三十四)湿地一、选择题贵州省西部的草海属封闭型的岩溶湖泊,水中浮游植物种类众多,有“水下草原”的美誉。
据考证,草海地区石灰岩广布,构造运动剧烈,地质历史时期,草海一度变为无水盆地,后在1857年经历连续40余天的降水,山洪暴发,草海得以恢复。
下图为草海地区略图,图中湿地范围大致是70万年前湖泊范围。
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70万年前草海湖床深度的差异以及目前草海的性质()A.南深北浅咸水湖B.南浅北深咸水湖C.南深北浅淡水湖D.南浅北深淡水湖2.地质历史时期,草海湖水消失的原因有()①湖区地壳抬升隆起,湖水外泄①石灰岩易被溶蚀,湖水沿落水洞或地下暗河渗漏①地壳运动频发,断层裂隙发育,湖水下渗流失①人类活动不合理利用水资源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草海恢复后维持稳定的原因是()A.暴雨引发山洪,湖泊补给增多B.植被涵养水源,人类生态补水C.湖底裂隙堵塞,湖水渗漏减少D.地壳运动下沉,汇水范围增大巴拉圭河发源于帕雷希斯山东麓,是南美洲巴拉那河重要支流,上游流经潘塔纳尔湿地,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下图为潘塔纳尔湿地位置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潘塔纳尔湿地的主要补给类型是()A.冰川融水补给B.地下水补给C.积雪融水补给D.降水补给5.潘塔纳尔湿地对巴拉圭河下游水文特征的影响正确的是()A.增加下游径流量B.流量季节变化变小C.河流含沙量增加D.河流下游流速增加汾河入黄口湿地是治黄的重要保洁员,考察发现,该湿地以砂砾石沉积为主,地下水赋存条件良好。
主汛期时,汾河流域多暴雨,下游极易出现“水位雍高”现象,即因水流受阻而产生的水位升高现象。
下图示意汾河入黄口段地形地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汾河入黄口湿地以砂砾石沉积为主,说明古汾河()A.河道下切强烈B.河岸岩性致密C.黄河顶托显著D.流域降水丰富7.推测主汛期时汾河下游极易产生“水位雍高”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汾河河床高于黄河B.黄河上游汇水量大C.汾河水下渗能力差D.入黄口处地形狭窄2020年位于黄河三角洲湿地的300口油水井生产设施完成关停拆除,为生态环境保护让路。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大全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大全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大全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如何写?地理科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
地理科学从建立之初就强调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大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三地理复习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2.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3.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2.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教学难点: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3.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一、流域1.几个基本概念⑴干流、支流(一、二级支流)、分水岭、流域⑵流域的特性①特殊性每个流域的特征各不相同,有的流域适宜人类生存,先形成了人类文明。
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
②整体性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非常密切,构成一个整体。
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河流的特殊性外,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堪称这方面的成功范例。
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一个河流流域的开发利用,与其本身的自然环境有关,比如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就适宜发展农业;而科罗拉多河,河道狭窄、落差大,就适宜开发水利资源,对于田纳西河来说,搞清其流域的自然环境,是避免盲目开发的首要条件。
1.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情况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图3.15)。
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背)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23h56m4s周期:①恒星日)外,各地相等0除两极为(②角速度.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精选11篇)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精选11篇)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第1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⑴概念: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即地域差异。
⑵表现:地理环境各个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⑶成因:不同地域的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不同。
思考:1、各地自然环境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哪个要素能最直观地看出各地自然环境的的差异?2、陆地自然带⑴概念:同类植被和土壤在地球陆地表面呈条带状分布,即构成自然带。
⑵陆地自然带的形成: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哪些气候类型?2、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那些自然带?3、南半球缺失的是哪些自然带?为什么?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低纬度地区最明显沿经线(南北)方向线更替自然带与纬线平行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沿经线(南北)方向线更替;沿纬线方向延伸自然带与纬线平行1、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垂直自然带谱数量越多2)基带的确定: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一致致假如该山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则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即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有些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4、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阳坡高于阴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可以用它判断南北半球吗??)5、同一自然带随山体所在纬度增加,其分布高度不断降低6、雪线的分布高度: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其分布高度与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等有关。
1、阳坡高于阴坡2、迎风坡低于背风坡3、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4、纬度低雪线高,纬度高雪线低非地带性分布现象——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称非地带性因素南北半球高纬地带的自然带的分布差异(海陆分布引起的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的差异、(地形起伏引起地形雨:西坡降水多于东坡)洋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寒流——降温减湿——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成因:1、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南北向山脉阻挡,多降水2、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高三世界地理复习知识点
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1、七大洲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2)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3)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白令海峡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4)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欧洲1000 大洋洲9002、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二、七大洲地形特色三、海底地形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四、各大洲的气候特点五、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六、世界的自然资源第二节世界居民和国家1、世界的人口(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2)分布及原因:(3)人口问题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B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必备16篇)
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必备16篇)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第1篇地图专题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第2篇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工业的投入要素:场地、水源、劳动力、能源、资金、原料、零部件、科技。
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1、根据工业的概念推论工业的分类分类标准类型含义举例生产对象采掘工业从事自然资源开采的物质生产部门采煤工业、水电工业加工工业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钢铁工业、机械工业产品性质重工业生产各种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钢铁工业、机械工业轻工业生产各种生活资料的工业部门食品工业、服装工业2、工业的区位选择工业特点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因原料指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加工厂接近原料产地市场指向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接近消费市场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冶金(电解铝)工业、化学工业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指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的工业飞机、卫星、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工业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方3、工业发展类型是根据各投入因素在总投入中所占比重的类别来划分,一般分四类:资源、资金、动力、廉价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指向类型是考虑影响工业部门的主要因素不同来划分,一般分为五类:原料、市场、动力、廉价劳动力、技术指向型。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自然地理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自然地理测试题太阳时是以太阳日为标准来计算的时间,可分为真太阳时(各地日晷时间)与平太阳时(由各地经度计量的地方时)。
由于地球公转速度等因素的影响,真太阳时可能比平太阳时推迟或提前。
图为“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的时差曲线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甲日南京(118°E)太阳高度最大时,北京时间最接近()A. 11:52B. 11:56C. 12:04D. 12:082. 甲日至乙日,南京12时(平太阳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同,其位置变动方向为()A. B. C. D.蜃景俗称“海市蜃楼”,是指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显著折射,使远处景物在半空或地面“出现”的奇异幻景。
当底层空气密度大于上层空气时,形成高于实际物体的虚像,称为上蜃,反之则在地面形成倒影,称为下蜃。
图1示意某时刻沙漠中蜃景的形成原理,图2为某游客在海边拍摄的“雾伴蜃”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1所示蜃景最可能出现在()A.6:00—7:00 B.10:00—11:00 C.13:00—14:00D.17:00—18:004.“雾伴蜃”发生时,此海域()A.海水蒸发强烈B.海上风力较大C.空气对流旺盛D.大气较为稳定2020年12月27日夜间,山东省A市受天气影响实施交通管制,部分高速公路封闭,该天气现象一直持续到28日夜间才消失。
29日凌晨,A市出现降雪,交通管制持续。
下图为28—29日不同时刻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5. 推测28日高速公路封闭的原因是()A 沙尘天气 B. 大雾 C. 道路结冰 D. 大风6. 27日夜间到28日夜间,A市()A. 气压升高B. 风向为偏南风C. 气温升高D. 产生持续性降水5. 推测28日高速公路封闭的原因是()7. 29日02时和29日14时该区域出现了两次降雪天气,关于这两次降雪天气叙述正确的是()A. 两者降雪都是冷锋过境形成B. 29日14时比02时风速增大C. 29日02时暖空气抬升形成降雪D. 29日14时偏南风形成降雪图为“赤道附近低空大气越赤道气流(沿经线方向)时空变化图”。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一、答题策略㈠把握主干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农业区位:六种地域类型及区位选择、工业区位、区位选择及传统、新兴工业区城市区位:单个城市兴衰、城市带的发展、城市功能区布局交通区位:铁路公路、港口、航空港、汽车站商业区位:商业街和商业小区、市场最优、交通最优旅游区位:旅游点和旅游区地缘政治区位:国家和区域组织㈢整合信息提取与分析要领工业区位分析:重点关注风向、河流流向、交通线路、资源和能源地、大专院校等信息。
农业区位分析:重点分析气候、地形、水源、土壤、交通线路、城市分布等信息。
港口区位分析:重点考察通航条件(河湖、海洋或人工运河),停泊条件(深水港湾可防风防浪),筑港条件(地势平坦开阔),腹地条件(广阔而经济发达的腹地),城市条件(以城市为依托)等关键信息。
㈣建立区位分析评价的基本步骤1、明确某一人类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
2、提取区域(或材料)相关区位信息。
3、评价区位因素优劣(对相关区位因素作出有利和不利的分析)。
4、形成正确的观念(通过对其合理性或偏差性的分析,培养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㈤关注区位因素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空间布局的影响农业区位:关注市场、交通、科技(保鲜、冷藏技术)等因素的变化。
工业区位:关注、原料、市场、交通、科技、环境等因素的变化。
传统工业:关注原料、动力、市场及廉价劳力等因素的变化。
新兴工业:关注技术、环境、交通等因素的变化。
信息通讯网络的通达性和对市场信息及时反馈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二常见的失分原因㈠审题时不注重条件的变化、不能区分有利和不利因素区位因素考查一般在设问中有明显的提示信息,这就要求同学们做答时,关注问题指向。
例如就某一城市发展纺织工业而言,考查区位分析可做出如下设问:①指出该城市发展纺织工业的优势条件;②简述该城市发展纺织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③扼要说明该城市发展纺织工业的限制性因素。
注意考查指向会因设问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因而决定了同学们思维的方向。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风
3风向作图规律
高空、海面
近地面
北半球
南半球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高压在右(后方)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高压在左(后方)
北半球
南半球
风向与等压线相交, 指向低压,向右偏。
风向与等压线相交, 指向低压,向左偏。
做高考题·打造能力03
(2014·山东文综)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读图,完成第1题。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C.东北风 D.西北风
A.东南风 B.西南风
答案:B
6日12点和18点之间下列四地风向变化最大的是 NewYorK Chicago C. Atlanta D. Houston 下图是2014年1月6日12点和18点北美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答案:A
故D项正确。
风积地貌
五、风的影响
信风带
西风带
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
思考:秘鲁寒流是如何形成的?
盛行风
风海流
风---风浪---洋流---航海
离岸风
郑和下西洋 风向——顺风顺水——季节?
三角贸易
航海:赤道、副高无风带;咆哮西风带
五、风的影响
5、风与生物
旗形树冠指示风向
五、风的影响
五、风的影响
”
风与生物
:DA
三、风的典例
海陆风
2、山谷风
盆地多夜雨和霜冻,山谷(盆地)不宜建工厂
3、城市风
热岛效应---雨岛效应---雾岛效应
01
注意:城市风最大时候——在市中心和郊区温差最大时候(热岛效应最强),不是城市气温最高时候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冰川地貌
景观
地貌特点
典型的冰斗由岩盆、岩壁和岩槛3部分组成。底部为岩盆,
平面上呈半圆形;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出口处为一高起 冰斗
的岩槛,常有羊背岩位于其上。岩盆是一个封闭的洼地,
冰川消退后积水成湖,叫冰斗湖
角峰为尖状金字塔形的山峰,由数个冰斗包围形成,其发 角峰
育程度是冰川地形发育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
刃脊为刃状山脊,由冰斗的不断扩大,斗壁后退,相邻冰 刃脊
U形谷
冰川侵蚀地貌
峡湾
• 峡湾的形成原因 冰川消融后,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冰川谷,形成峡湾地貌 • 峡湾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
冰川作用,使冰
第二阶段
冰川消融,形成
第三阶段
海水入侵,U形谷被
川谷下切、展宽
U形的冰川谷
海水淹没,形成峡湾
• 峡湾地貌描述特点: 两侧平直、崖壁陡峭、谷底宽阔、深度很大的海湾。陡峻幽深
冰碛湖形成示意图
冰碛地貌 冰碛丘陵
• 描述特点: 波状起伏的丘陵
• 剖析成因:
冰川消融后,原来的表碛、内碛等冰碛
北欧、东欧平原上分布着许多冰碛丘陵, 这是在第四纪冰川消退时形成的
物沉落到冰川谷底,称为“基碛”,受 下伏地形影响,形成高低不平的丘陵
“鼓丘”
鼓丘主要由冰碛物组成的一种流线型丘陵。 平面上呈蛋形,长轴与冰流方向一致。鼓丘 两坡不对称,迎冰坡陡,背冰坡缓。
斗间的岭脊变成
冰川谷 冰蚀作用形成两岸直立、底部平坦的槽谷
冰期接受冰蚀作用,冰期后受海侵影响,形成两侧平直、 峡湾
崖壁峭拔、谷底宽阔、深度很大的海湾,即峡湾
3. 冰川堆积地貌
冰川堆积 冰川堆积地貌—冰碛物
冰碛物的定义:所有被冰川搬运和沉积的松散碎屑物都称为冰碛物,按照其所在冰川中的 位置,又分为侧碛、中碛、内碛、底碛、终碛等。 冰碛物的特征:①大小混杂,无分选性;②棱角分明,磨圆性差;③不具层理构造;冰川上 伏压力巨大,因此冰碛物比一般的沉积物更紧实。
2025届高考地理复习+情景类型题分析+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
【9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I、Ⅱ和Ⅲ是在30°的坡地上覆盖石子情况下,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测量深度为30厘米、60厘 米和100厘米的实验结果,三种情况中,30厘米测量土壤深度最浅,因此土壤体积含水率最先受到雨水下 渗影响,土壤体积含水率最先上升,变化最早,A正确;初始值适中并不能说明其土壤深度较浅,B错误; 从图中可看出,峰值最高的是Ⅲ曲线,Ⅲ曲线的波动最大,CD 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从图b中可以看出,I 曲线变化明显,降雨后土壤含水量上升明显,说明其为测量深度30厘米的土壤体积含 水率,曲线Ⅱ和Ⅲ为测量60厘米和100厘米的土壤体积含水率,Ⅱ和Ⅲ在降雨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裸地 下渗量小,地下径流少,地表产流多,对土壤深处的土壤含水率影响不大,B 正确,CD 错误;图b中曲线I、 IⅡ和Ⅲ是同时进行人工降雨实验,降水量一致,A 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智造过程通过自动化装备及通信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可以有效 提高研发设计及服务水平,C正确;材料信息明没有体现原料汇 聚及供应渠道、加工生产及供货周期、成品库存及集散能力的变 化 ,ABD 错误。故选C。
11.相对于裸地,坡地上覆盖石子有利于增加 (C)
①地表径流②地下径流③土壤水分④蒸发
二、生活生产实践情境
(一)生活情境
特 点 概 述 :生活情境主要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 现象、生活事实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理知识,既能增 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感,又能强化相关知识模块的 关联,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勤于思考的 习惯,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促进知识和方法 的学习与迁移。
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土壤体积含水率/%
土壤体积含水率/%
a/ 覆盖石子
【地理】2024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习题
冲刺2024年高考二轮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原卷+答案)局部强降雨后,在某些角度,光通过水汽的折射,形成彩虹奇观。
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我国华南地区彩虹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是()A.锋面活跃B.太阳辐射强C.对流运动频繁D.地形复杂2.暑假某日,小明同学来到武夷山游玩,降雨过后,看见了彩虹,则小明看见彩虹时最可能的时间与朝向是()A.7:00~8:30面朝太阳B.10:00~11:30面朝太阳C.13:00~14:30背对太阳D.16:00~17:30背对太阳3.我国北方夏季彩虹出现频率高于南方的原因可能是()A.降雨较多B.太阳高度角大C.白昼时间长D.可见度较高塔式光热发电是利用成千上万个独立跟踪太阳的定日镜,将阳光聚集到镜场中心的集热塔,通过能量转换来发电。
下图1为青海某地塔式光热发电场景观图,图2为定日镜工作原理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与浙江省相比,当地布局光热发电场的优势区位因素有()①土地②太阳辐射③劳动力④电网分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定日镜工作期间,镜面朝向(图2所示)的水平和垂直转动方向分别是()A.顺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B.顺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C.逆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D.逆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
图1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
图2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
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6~7题。
6.观测当日()A.甲地昼长夜短B.乙地昼短夜长C.甲地昼长大于乙地D.甲乙两地昼夜等长7.甲地位于乙地()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
下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
据此完成8~9题。
高三地理复习资料
高三地理复习资料高三地理复习资料「篇一」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地球自西向东转,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转,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转12、地表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级递减至零;13、除南北极点外,地表任一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为15°/h;14、北半球观察北极星的仰角大小即为当地的纬度大小;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15、在地球公转运动中,近日点(1月初)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达值,远日点(7月初)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达最小值;16、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17、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春秋分直射赤道;18、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约每天移动0.26°,每月移动8°;19、晨昏线的判读: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经过的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经过的线为昏线;在侧视图中,左夜为晨,右夜为昏;在晨昏线上的点,如果地方时<12时,则该点所在线为晨线,如果地方时>12时,则该点所在线为昏线;20、太阳高度判断:昼半球中太阳高度>0,夜半球中太阳高度<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21、在光照图中,晨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22、在光照图中,晨昏线上纬度点(即转折点)所在经线地方时要么为0时或24时,要么为12时;如果该转折点所在纬线刚好出现极昼,则过该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如果该转折点所在纬线刚好出现极夜,则过该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⑴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⑵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⑶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⑷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⑸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⑹七大洲地形特色:亚洲:①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非洲: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③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欧洲: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冰川地形广布北美洲: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③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南美洲: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大洋洲:①地势低平。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高三地理复习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在上课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希望大家喜欢!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本学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学期,关系到20__年高考的成败,关系到本届毕业生的前途,所以本学期教学工作绝不能懈怠,必须尽全力保质保量完成,确保20__届高考圆满成功。
为此特制定本期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以20__年高考说明地理科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法指导,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专题测试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
三、教学内容分析:高三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中学教学计划的要求,注意地理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且要照顾到同其他学科的配合。
初中地理的内容,主要是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
高一必修课以系统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以人地关系为线索,阐明地球的宇宙环境,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以及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面貌和特征;人类应如何合理利用环境和保护环境,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向发展。
高二地理主要介绍部分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如人口地理、城市形态和地域结构、文化地理、旅游地理及政治地理等内容。
高三地理选修课是在高一系统地理的基础上,着重讲授环境保护和海洋地理的相关内容,初中和高中地理必修三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有利于学生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加强教研,备课组几位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多进行集中研讨。
2、细心辅导学生,认真讲评试卷,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专题复习--《气候类型》复习目标: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及成因,并能区分各种气候类型。
复习重点难点:怎样区分种气候类型复习流程:一、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洋流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见下表)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与综合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北美洲(11种),其次是亚洲(10种)5、除了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6、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7、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8、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9、各大洲中分布面积较大的气候类型及缺少的气候类型:(见下表)四、判断气候类型的几种方法1、模式法又叫分布规律法。
主要是根据气候类型在全球的纬度分布规律来判断,所以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可以浓缩在一张模式图上。
(如下图)典例剖析:已知地球上四个小岛的地理位置分别为:A(46°N,148°E);B(36°N,14°30′E);C(6°S,134°E);D(51°S,75°W)。
那么,四个小岛的气候类型为:A ;B ;C ;D 。
分析:A地纬度为46°N,可知该地为温带,148°E为东亚季风区,故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B地根据经纬度,可推断出该地为地中海地区,应为地中海气候;C地纬度为6°S,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纬度范围,134°E为东南亚,则C地为热带雨林气候;D地51°S为温带,75°W为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2、数据法根据提供的气温和降水资料,一般可分为全年几个月或各月气温和降水的统计表,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称为数据法。
A、从气温上看,可将世界气候类型归纳为以下五种:(见下表)B、从降水上看,可以将世界气候类型归纳为以下四种:(见下表)3、八字方针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具体步骤如下:A、先以气温定带(气候带),缩小范围全年平均气温高于20℃,最低气温月均温在15℃以上,为热带(包括四种)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低于0℃,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B、再以降水定型(气候类型),锁定目标。
(见下图)高考地理复习“四善一、夯实基础——“善记”每年高考的地理考试说明中都会明确提出对识记能力的考查。
这就要“善记”。
1、记什么。
(1)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重要的地理数据。
所谓“重要”是指出现频率高、或基础性的地理事物和数据。
如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国家及其首都、世界性的港口城市等,黄赤交角的度数、恒星日的长度、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递减率等。
(2)记地理概念、原理、规律。
地理学科的概念、原理、规律是构成地理学科知识的骨干知识,如“地下水的类型及划分依据”、“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等。
(3)记关键的知识点。
所谓“关键”是指该知识点对其他的知识起着统领或提示作用,例如,在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中,我们只需要记住几条典型的经线(0°、30°E、60°E、90°E、120°E、180°、60°W、90°W、120°W)、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40°、南北极圈)经过的地形区、气候区、国家、重要的城市等。
(4)记“原生”知识。
“原生”知识是指能“派生”出其他知识的知识。
例如,通过“地转偏向力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可以推理出:“赤道上的地转偏向力为零,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通过“赤道上的地转偏向力为零”又可以推理出“赤道上没有台风”等。
我们在记忆时,就不要记忆“推理出”的知识,而应该记住“推理前”的知识。
2、怎么记。
(1)根据知识结构,注意先记什么、后记什么。
先简单,后复杂。
复杂的问题未必是重点,但它一定是难点。
例如,对于等高线地形图,先要“牢记”的是等高线地图的基本知识——等高线的定义、特点、各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情形、比例尺等。
要在把简单知识弄清楚后,再去攻克难点。
先主干,后枝叶。
“干”是纵向的、结构性的知识,如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枝”是横向的、伸展性的知识,如对主干知识的阐述、应用等。
毕竟“枝”是在“干”上生长出来的,其重要性当然比“干”次要些。
例如,相对于“形成气候的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而言,“下垫面的比热容、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和对气流的影响状况的差异”就次要些,原因是后者是对前者的进一步诠释。
先概括,后具体。
概括往往表达的是整体性的特征,具体则是局部细节上的描述。
例如,气候的“海洋性与大陆性特征”,从整体性上,我们可以通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来理解,但在局部上我们还要弄清楚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最高和最低气温月等。
再如,在一大段文字中找出几个“关键词”记住,这些关键词就对这段文字有提示作用。
(2)把知识放在特定的情景中记忆。
在生活场景中记忆。
把课本知识放到生活场景中,它就变得鲜活起来了,记忆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例如,“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如果借助“早上上学时太阳的高度”这一情景来记忆,就容易多了。
通过图形记忆。
相对于文字来说,图形要“形象”、“生动”得多,记忆的效率也快得多。
例如,夏至日全球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如果借助“夏至日日照图”记忆,效果会很好。
在联系中记忆。
一根竹竿立不稳,把几根竹竿绑在一起就立稳了。
知识也是一样,如果在联系中记忆,不仅效率高,被回忆起的机会也要多得多。
例如,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递减、对流运动显著和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把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大气层中气温的垂直变化图”联系起来,把“对流”与气温的递减规律联系起来,把“天气”与对流运动联系起来,前后形成一个逐级因果关系的知识链,并以“气温垂直变化图”做引领。
(3)利用歌诀、谐音等记忆。
二、把握知识——“善思”思考是复习的灵魂,怎样才能“善思”呢?1、保持问题意识。
要让自己经常保持着问题意识,使大脑处在思维状态,对所学的知识要善于问“为什么”和“怎么样”。
例如,“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首先我们要弄清规律本身(是什么),然后要分析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为什么),最后还要研究这种规律的意义(怎么样——如造成对流运动、使大气污染物质扩散、逆温层等)。
2、理清知识结构。
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又是十分复杂的,复习时,要善于理清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整理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知识之间的因果框架图,也可以利用画“脑图”的方式(以某知识为起点,在头脑中联想与其相关联的各个知识点及其树枝状结构)。
例如,以“正午太阳高度”为起点,沿“知识树”联想到它的季节变化、纬度分布、昼夜状态等,再沿“地方时”联想到经线与经度、世界主要城市的位置等。
“文件夹思想”也是一种很好的整理知识结构的方法。
为了避免知识的相互干扰,也应该把同质的知识“集装”在一起,让知识之间相互“发生”联系。
例如,复习了“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后,可以根据分析问题的方法将其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等集装在一起,取名为“从内和外两个方面分析”,这是从方法上在打包。
再如,书本上的章节实际上都是一个个“文件夹”,往下的各级标题和不同的知识点,构成了知识的层次和递进关系,复习时要注意它们在知识链上的位置和作用。
3、积累思维方法。
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能够彼此借鉴。
例如,“华北平原春旱严重,原因是”,就可以借用“建模”的方法:短缺的水量=用水量-供水量。
干旱是由于“供水量少”而“用水量大”引起的,二者的差值越大,干旱就越严重,华北平原的供水来源于储存的水量、降水量和河流的径流量,用水方面主要是生产用水和人民生活用水。
三、解决疑难——“善问”复习中,我们总会碰到一些疑难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疑难,这就要求“善问”:1、问自己,学会独立思考。
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碰到疑难问题先要问自己,想一想解决当前问题需要哪些背景知识、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如何,过去碰到过类似问题没有,生活中是否有值得借鉴的经验等。
当头脑中的知识不够用时,还要再翻翻书、找找课外资料。
2、问同学,学会合作学习。
当问题自己实在无法解决时,如果时间和精力都允许,先要选择与同学讨论,因为彼此的知识和经验是相似的。
在时间上,同伴讨论也更方便一些。
3、问老师,学会利用资源。
无论是在知识把握,还是在思维方法上,老师都是本学科的专家,充分利用老师这个“学习资源”,有利于把握知识本质,让自己在复习中少走弯路。
疑难问题解决以后,要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日后还要经常复习,以便长时间地保持这些学习成果。
“错题集”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四、提升能力——“善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怎样才能做到“善用”呢?1、善于使用不同方式表达地理信息。
对于考试来说,虽然“会读”就够了,但是,要把握高考,必先超越高考,只有超越了,才完全把握了。
文字和图表是地理信息最主要的两种表达方式。
读文字信息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通过关键词理解题目条件和要求。
历届高考都非常注重对图形知识的考查。
复习阶段要加强地图的学习,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努力提高读图、识图、填图、绘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地理图表除了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外,还有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图表等。
平时复习时,要善于观察各种图表上有哪些基本要素,掌握阅读各类图表的基本方法。
例如,“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图”,其实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的图形,与数学课本不同的是,这里X轴和Y轴都赋予了地理含义——“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2、善于分析各种地理信息与题目要求之间的联系,找到回答问题的策略。
“分析”是在寻找读取的信息与题目要求之间的联系,要运用地理原理,并通过一定的逻辑过程(比较、判断、概括、归纳、推理等)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