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珍珠?阐述珍珠的基本性质。

2、简述珍珠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

3、简述珍珠的成因机理。

4、借助示意图说明珍珠相关动物的特征。

说出主要育珠软体动物的名称。

5、论述人工养殖珍珠的主要方法和过程。

6、何谓有核养珠?何谓无核养珠?简述两者的主要区别。

7、阐述珍珠的分类和品种。

8、简述珍珠的产地有哪些?各有何特色?
9、仿制珍珠有哪几种?如何鉴别?
10、简述天然珍珠与养殖珍珠的鉴别方法。

11、简述处理珍珠的鉴别方法。

12、简述珍珠的评价依据和方法。

13、如何鉴别天然黑珍珠与染色黑珍珠?
1、什么是珍珠?阐述珍珠的基本性质。

定义:珍珠是由珍珠贝类外套膜的一部分细胞所分泌的壳角蛋白和碳酸钙结晶围绕一个核心重叠沉积而成的物体.
基本性质:
1、化学成分
珍珠主要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其中无机物占91-96%,有机物占2.7-7%,含水0.5-2%。

除此之外,还含有其它10多种微量元素,如钾、钠、锰、镁、锌、铜、镍、钴、磷等。

2、矿物成分
珍珠和贝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文石和方解石,另有微量的其它矿物。

珍珠层主要是由文石组成,占95%以上,可能混有少量的方解石;贝壳中的棱柱层主要由方解石和文石组成。

光学性质:
(1)颜色:一般由本色和伴色两部分组成。

本体颜色又称为体色或背景色,它取决于珍珠本身所含的各种色素和致色元素。

珍珠本身的色彩最常见的为白色、还有粉红色、杏黄色、紫红色、兰灰色和黑色等。

伴色是加在其本体颜色之上的,是由珍珠表面透明层状结构对光的衍射和干涉等作用形成。

最常见的伴色是粉红、兰和绿色等。

(2)光泽:珍珠表面呈现独特的珍珠光泽。

光泽强弱和好坏主要取决于珍珠层的厚度、珍珠层的排列方式、透明度及表面形貌等。

(3)透明度:半透明至不透明,大多不透明。

(4)光性特征:为非均质集合体。

(5)折射率:由于珍珠的表面不平,所以它的折射率只能用点测方法近似测得,其范围在1.53-1.686之间。

(6)发光性:在长、短波紫外灯下,珍珠可呈现无-强的荧光特征,黑色珍珠在长波紫外线下呈现弱到中等的红色、橙色荧光。

其它颜色珍珠呈现无至强的浅色、黄色、绿色、粉红色荧光;在X射线下除澳大利亚产的银白色珍珠有弱荧光外,其它天然海水珍珠均无荧光,养殖珍珠有弱到强的黄色荧光。

(7)吸收光谱:珍珠无特殊的吸收光谱。

(8)特殊性质:遇酸反应起泡,加热燃烧变褐色,表面摩擦有砂感。

(9)X射线衍射特征:因结构以及矿物组成不同,珍珠的X射线衍射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劳埃图总体有两种,一种呈假六方对称的衍射斑点花样,另一种是呈假四方对称的衍射花样
(10)X射线照相:用X射线照相,在照片上天然珍珠和无核养珠从中心到外壳显同心圆层状结构,有核养珠则显示中心明亮的核及核外的暗色同心层状层构。

2、物理性质
(1)解理:无解理。

(2)硬度:2.5-4.5。

(3)密度:2.60-2.85g/cm3。

(4)弹性:珍珠一般呈球形,又因它由许多薄层构成,所以韧性和弹性都比较大,根据测验,在70厘米的高处自由下落的情况下,其反弹的高度约40厘米,这与同体积的不同成份的球体相比,其弹跳高度要高。

3、其它性质
(1)热性质:如果对珍珠加热,珍珠将脱水,变脆,破裂直至破碎。

(2)化学稳定性:酸对珍珠有腐蚀作用,所以不能和酸性物质及化妆品放在一起,人体的汗水对珍珠也有一定影响。

(3)辐射:辐射会使珍珠颜色发生改变
2、简述珍珠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

1、化学成分:
珍珠主要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其中无机物占91-96%,有机物占2.7-7%,含水0.5-2%。

除此之外,还含有其它10多种微量元素,如钾、钠、锰、镁、锌、铜、镍、钴、磷等。

2、矿物成分:
珍珠和贝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文石和方解石,另有微量的其它矿物。

珍珠层主要是由文石组成,占95%以上,可能混有少量的方解石;贝壳中的棱柱层主要由方解石和文石组成。

3、简述珍珠的成因机理。

在一般情况下,正常生活的软体动物是不会形成珍珠的,只有在下面几种情况下,才能形成珍珠。

(1)在自然界生活的软体动物,由于某种原因,外来物(如砂粒、虫卵、寄生虫等)侵入到河蚌体内的外套膜时,外套膜受到刺激,使外套膜的外表皮细胞随着外来物进入到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逐渐把外来物包围起来形成一个囊状体,称为珍珠囊,外来物在囊中被周围的细胞围绕,并以同心球状一层一层地分泌出珍珠层,随着时间的推移,珍珠串越来越大,囊内的珍珠也越长越大。

(2)已侵入动物体内的外来物过分大或粘在壳上,通常不能形成游离于结缔组织中的珍珠囊,外表皮细胞向外来物分泌珍珠质后逐渐长大,附着在壳壁上,就形成附壳珍珠,这种情况十分普遍。

(3)动物体内并没有受到外来物的侵入,而是因外套膜的表皮本身发生病变使细胞增
殖,或因受伤细胞脱落,部分外表皮细胞由于某种原因落如外套膜结缔组织中,形成一个小的珍珠囊,这种珍珠囊中间没有核,但随着珍珠质的不断分泌,就形成天然无核珍珠。

以上几种情况概括地说,珍珠都是由于某种原因,一些软体动物因受外来物的刺激,使外套膜中外表皮细胞移入结缔组织中形成珍珠囊,随着外表细胞不断分泌珍珠质,把外来物一层一层地包裹起来,形成同心球状的珍珠。

所以珍珠是软体动物因受外来物的刺激,由内分泌作用生成的含有机质的矿物球粒
4、借助示意图说明珍珠相关动物的特征。

说出主要育珠软体动物的名称。

能形成珍珠的动物绝大部分是软体动物门中的双壳纲。

主要的育珠软体动物
(1)马氏珠母贝:马氏贝是海水养殖珍珠最常用的一种贝类,它的长和宽约7-8cm,厚约3cm,重约40-50g。

用马氏贝养殖的珍珠优点是光泽强、晶莹圆润。

(2)白蝶珠母贝:又名大珠母贝、白唇、银唇等,它是海水养珠常见的贝类,其特点是贝壳很大,长和宽可达20-30cm,重可达300-400g。

它的最大优点是养殖的珍珠颗粒大,直径常在8mm以上,甚至可达15mm.,同时珍珠光泽很好,经常是银白色,因此经济价值很高。

(3)黑蝶贝:也称黑唇贝,是常见的海水养珠贝类。

黑蝶贝的个体大小在马氏贝和白蝶贝之间,壳长约10 cm左右。

黑蝶贝的最大特点是能养殖黑色的珍珠,由于这种珍珠非常少见,因此其价值比其它颜色的珍珠贵得多。

(4)三角帆蚌:是淡水养珠的常见蚌类,这种蚌壳大而扁平,外形略呈三角形,后背缘相上扩展成帆状翼。

三角帆蚌生产的珍珠色白光亮,带兰色闪光,珍珠质量高,是目前我国育珠的主要优良品种。

(5)褶纹冠蚌:是淡水养珠的常见蚌类,这种蚌贝壳略呈不等边三角形,壳后重,后背缘向上扩展成鸡冠状,并有一系列褶纹,壳表面淡黄色,所产的珍珠洁白闪光,成珠迅速,产量高,质量仅次于三角帆蚌。

(6)背瘤丽蚌:是淡水养珠的常见蚌类,这种蚌壳呈长椭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粗大的瘤,壳厚,常用其壳做有核珍珠的珠核。

(7)企鹅珍珠贝:企鹅珍珠贝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区,栖息于潮下带水域,营附着生活.其具有个体大、生长快、病害少、对环境适应力强、分泌珍珠质机能旺盛等特点,是养殖大型优质海水附壳珍珠的理想母贝,培育人工游离珠具较高的研究开发价值
5、论述人工养殖珍珠的主要方法和过程。

主要有下列三种方法:
(1)人工养殖有核珍珠:用一种厚贝壳为原料,制成球形的珠核,在选择养育了1-2年的未成年珍珠贝,切取它的外套膜,随后把珠核插入一个成年的珍珠贝的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同时放一片外套膜的外表皮小片,使表皮细胞的一面紧帖珠核表面,等细胞增殖包围珠核后,就形成珍珠囊,并不断围绕珠核表面分泌沉积珍珠质,久而久之,就形成体大而圆的人工有核珍珠。

(2)人工养殖无核珍珠:只要把制备好的外套膜表皮的小片,用工具把它移植到另一个体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等细胞增殖后,就形成珍珠囊,随着珍珠质的不断分泌,就养殖成无核珍珠。

(3)附壳珍珠:是把一定形状的外来物,插入贝壳和外套膜之间,在外来物周围便分泌出珍珠质,附着在壳的内壁上,便可形成所谓佛像珍珠、半圆珠等
人工养殖珍珠的过程:
大致可分成下列三个阶段,现以河蚌人工养殖为例作简要说明。

(1)准备阶段:首先要培养和选择产珠动物,由于各种产珠动物对环境的要求不同,必须选择适合于本区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

从淡水养殖来看,三角帆蚌生产的珍珠质量较高,海水养珠主要是马氏贝、白蝶贝、黑蝶贝等。

在养殖场,由于需要大量的产珠动物,所以一般都是人工培养所需要的品种,从幼虫到可以使用的个体,一般需要养殖二年到三年,而且必须选择健壮、无病的、个体大的青壮年蚌,这直接影响到采集细胞小片的分泌机能、个体的成活力和珍珠的质量。

产珠蚌又可分为制片蚌和插片蚌,制片蚌是专门切取外套膜制细胞小片的;插片蚌是专把制好的细胞小片插入体内,生产珍珠的蚌,一般制片蚌的年龄比插片蚌小。

(2)育珠手术阶段:分以下几种情况:
①育无核珍珠:手术操作分制片和插片两个步骤。

制片是将制片蚌外套膜的边缘膜的外表皮部分取下,制成细胞小片,加工修理切成5mm见方的方片,把细胞小片洗净正面,并朝上摊于玻璃板上,加上保养液以备待用。

制片程序包括:选蚌-剖蚌-洗片-削片-剪净着色边和外套膜缘-洗片-分清正反面,正面朝上,摊于玻璃板上-修毛边-切片-润片(加0.7%的生理盐水或保养液)。

这一制片过程要求在5分钟内完成,否则成活率降低。

这种细胞小片育成的珍珠,第一年多成棒形,第二年为腰鼓形,第三年为圆球形或近圆球形;插片是把已制取的细胞小片插入育珠蚌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使小块的结缔组织与外套膜的结缔组织相愈合,外表皮细胞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而形成珍珠。

插片的程序是:选蚌-钻孔-排蚌-开壳-加塞-洗内核-开口-插片-整圆、取塞-刻字-穿线-吊养。

这一过程必须在10-15分钟内完成。

细胞小片被插入,并逐步形成珍珠囊;4-5.珍珠囊越来越大,分泌形成的珍珠也不断增大②育有核珍珠:与育无核珍珠的区别在于需制备珠核。

淡水养珠的珠核可用玻璃、玛瑙、大理石等材料,但以用贝壳作珠核最好。

珠核的制作方法,一般先将贝壳锯成条状,然后切成正方体或圆柱体,夹在而个具有同心槽的砂轮中磨成球状体,这是粗胚,然后经漂白、抛光、洗净和消毒后备用。

珠核制备好后,就进行插核和送细胞小片工序,有核珍珠所用的细胞小片只需2mm见方,与珠核同时送入,或先插核后送片或先送片后插核等均可。

但不论那种方法,细胞小片都必须薄而均匀,细胞小片大而厚则形成一个有尾巴的有核珠,小片的正面必须贴紧珠核。

在一个蚌体内,一般插大核8-10粒,小核可达20粒,而插核的数量与核粒大小,与蚌的体质、插核季节关系极大。

插有核珠的蚌中,还可插无核珠,一般插核后的蚌,如果蚌体内的外套膜没有被全部利用,可以补插无核珠的细胞小片,另外,如果插核后,发生吐核,也可以补插无核珠的细胞小片。

河蚌插珠的最好季节是在春末夏初,因夏秋季正是河蚌一年分泌珍珠质的旺季。

3)育珠蚌的饲养:不论是无核珠还是有核珠,插好后,都要放回到育珠场去饲养,育珠场的环境与珍珠的成长速度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在水流通畅、氧气含量丰富,饵料(浮游生物)繁盛,水温需在18-25℃之间,水的酸碱度在7-7.5左右最适宜。

在这种环境中,蚌的新陈代谢旺盛,分泌珍珠质的机能加强,伤口愈合快,细胞小片不易死亡。

在适合的环
境中,插片10-20天就可形成珍珠囊,25-30天就开始分泌珍珠质。

育珠蚌在育珠场中采用吊养、笼养或地插法。

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管理得当,预防蚌病。

对养珠的年限,无核珍珠养殖2-3年为宜,它的成长以第二、第三年最为显著,第四年成长速度就下降,因此蚌体插片后,经三夏二冬就可采珠。

有核珍珠养殖年限比无核珍珠稍短些,直径4-5mm的核,养殖1.5-2年即可收获,但6mm以上的大核,需养2-3年或更长时间。

6、何谓有核养珠?何谓无核养珠?简述两者的主要区别。

(1)无核养殖珍珠:将珍珠贝的外套膜切成小片,移植到另一个成年的珍珠贝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去,待细胞增殖后成珍珠囊,并在珠囊表面分泌层层珍珠质即成无核养殖珍珠。

(2)有核养殖珍珠:用一种厚贝壳或其它物质作为原料制成球形珠核,再选取未成年珍珠贝的外套膜,将外套膜表皮贴紧殊核,送入到成年珍珠贝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待细胞增殖后,包裹珠核形成珠囊,在珠囊表面沉积珍珠层,即成有核养殖珍珠。

7、阐述珍珠的分类和品种。

珍珠可按成因、生成环境、产地、颜色、形态、大小和母贝类型特征进行分类。

8、简述珍珠的产地有哪些?各有何特色?
(1)东方珠:是世界天然名珠,采于波斯湾。

多呈白、奶白、奶油、淡绿色。

(2)南洋珠:产于南海一带(包括缅甸、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等地)。

粒大、色白、形圆、珍珠光泽强,属珍珠中佳品。

(3)日本珠(东珠):是日本的海水养殖珍珠,现在中国、韩国和斯里兰卡也有产出。

日本珠特点色白、形圆、粒径多在2-9cm之间。

(4)合浦珠:产于中国广西合浦。

这种海水珍珠质量较优,形圆、光泽强。

东汉顺帝年间就有采珠记载,现在是我国海水珍珠的主要产地。

(5)黑珍珠:主要产于赤道附近波里尼亚群岛的塔希堤,色黑绿色伴色,光泽极好,具金属光泽感,此品种极为名贵。

(6)琵琶珠:是产于日本琵琶湖中的淡水珍珠,多为椭圆形、表面光滑,系淡水珍珠中的优
质产品。

可惜湖水已被污染,已无法养殖。

(7)太湖珠:产于我国江浙一带的淡水珍珠,特点是圆润柔和,光泽明艳,表面褶皱少。

9、仿制珍珠有哪几种?如何鉴别?
珍珠具有独特的外观,其珍珠光泽、表面特征和内部结构是它与仿制品的主要区别。

常见的
11、简述处理珍珠的鉴别方法。

处理珍珠包括珍珠改善和改色两部分内容。

珍珠的改善方法主要包括漂白、增色、增光、改色、抛光等,而珍珠的改色方法有染色、辐照等,通常把珍珠染成黑色或用各种射线将珍珠辐照成黑色来仿黑珍珠。

除此之外,市场上还有改色而成的红色、绿色、蓝色、金色等珍珠。

其主要鉴别方法:
(1)用肉眼观察:在串珠中,如每粒珍珠颜色都一样,一般是染色的特征;而天然色在外观上很柔和,并有伴色,所以每粒珠的颜色虽一致,但还有区别。

天然黑珍珠其实不是纯黑色,带有兰或紫色的伴色。

(2)用放大镜观察:染色珍珠在钻孔中能见到染色剂的堆积,有时可见绳子上也被染色。

(3)紫外线照射法:人工养殖的黑珍珠的珍珠层一般不发荧光,但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在小凹陷中仍能发出淡黄色或白色的荧光,而在长波紫外线下发出粉红色或红色的荧光。

而染色黑珍珠在任何情况下不发荧光。

(4)粉末法:染色黑珍珠的粉末为黑色,而自然黑珍珠其粉末为白色。

此法对珍珠有破坏作用,不能随意使用。

除上述常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及扫描电镜等先进的测试技术来鉴别不同类型、不同成因的珍珠,如海水养殖珍珠和淡水养殖珍珠、天然珍珠与
染色珍珠、天然珍珠与辐射处理珍珠等。

12、简述珍珠的评价依据和方法。

珍珠的质量评价因素主要从光泽、颜色、形状、大小、瑕疵等方面进行。

(颜色:蓝黑色为特佳品,以白色稍带玫瑰红色为最佳,白色、白色带浅粉者也受人欢迎;光泽:强的珍珠光泽好;形状:越圆越好;大小:越大越好;加工:钻孔对称,两端粗细均一;质地、透明度也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珍珠的品质主要依据形态、大小、光泽、颜色、光洁度、珍珠层的厚度及匹配性来加以评价。

1.形态
正圆珠是最优的形态,其次为圆形珠。

一般珍珠越圆,其价值越高。

但对于大的异形珠,则主要考虑其他因素。

我国新颁布的珍珠分级标准中,根据其直径差百分比划分珍珠形状的级别。

直径差百分比,即其最长径与最短径之差与平均直径之百分比。

2.大小
珍珠一般按直径大小(以毫米为单位)分级,正圆、圆、近圆形淡水养殖珍珠以最小直径来表示,其他形状淡水养殖珍珠以最大尺寸乘最小尺寸表示,批量散珠可以用珍珠筛的孔径范围表示。

珍珠愈大愈珍贵。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大小就成为评价珍珠品质的决定性因素。

3.光泽
珍珠的光泽与珍珠层结构和珍珠层的厚度有关。

珍珠层越厚、层内文石片晶排列越致密则光泽越强。

根据国家标准,珍珠光泽划分为极强、强、中、弱四级,但海水珍珠的标准要求更高。

4.颜色
珍珠除了它的体色之外,常有晕彩和伴色(overtone)。

伴色实际上是浮于珍珠表面的颜色。

在观察黑珍珠的伴色时,注意其明亮处表面的颜色,常常是孔雀绿、古铜或蓝色的伴色;而在观察浅色系的珍珠时,伴色出现在其表面暗处,常见的伴色为粉红、蓝色和绿色。

有漂亮伴色的珍珠十分珍贵。

珍珠的颜色一般分为五个色系,即白色、红色、黄色、黑色、其他。

白色珍珠带有粉红色伴色者尤为珍贵。

黄色珍珠价值较低,但金黄色珍珠则是极其珍贵的。

不同的地区、不同肤色的人对珍珠的颜色有各自的偏爱。

晕彩越明显,珍珠的价值越高。

5.光洁度
珍珠表面的光洁度直接影响到珍珠的价值。

珍珠表面常见的瑕疵有:不规则的隆起、纹痕、黑点、暗点(无光泽的小块)、缺口、裂纹、沟槽。

我国的珍珠标准将珍珠的光洁度分为无暇,微瑕,小暇,瑕疵及重瑕五级。

6.珍珠层的厚度
对有核养殖珍珠,仅考虑大小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其珍珠层的厚度。

珍珠层的厚度可以从珠孔处观察到。

优质珍珠的珍珠层厚度应该大于0.5mm。

珍珠层太薄的珍珠光泽很差,而且经短期佩带珍珠层就会脱落。

7.珍珠的匹配性
匹配性是针对珍珠耳饰、项链等首饰而言的,它的评价涉及到上述各因素。

对于等差串珠,还须从其珍珠大小的渐变程度和对称性来评价其匹配性。

13、如何鉴别天然黑珍珠与染色黑珍珠?
14、珍珠的优化处理的方法?
1.漂白
双氧水常用于去除珍珠表面及浅层的污物、黑斑及黄色色素。

双氧水的温度控制在20-30oC,PH=7-8,将珍珠浸泡其中并辅以紫外线或阳光照射,几天至两周后可将珍珠漂白。

若先将珍珠穿孔再浸泡,效果会更好。

这种漂白方法不易对珍珠产生损害,被广泛采用。

除此之外,还可用氯气、次氯酸进行漂白,但它们的漂白能力比双氧水强,时间和浓度稍有不当便会使珍珠形成白垩状或粉状表面。

目前,有一种新技术,即采用能发蓝白色荧光的物质作增白剂施于珍珠表面或填充于珍珠内层和裂隙中,以起到增白的作用。

2.染色
珍珠内部的多孔结构使珍珠的染色成为可能。

一般只需将珍珠脱水后浸入染剂即可。

依此法可将珍珠染成桃红、黄色、赤红色、蓝色。

对有些颜色不好的珍珠,还可采用化学方法染黑。

即将珍珠浸入硝酸银和氨水中,然后将珍珠暴露于阳光之下或放入硫化氢气体中还原,便可使金属银粉析出并附于珍珠表面及孔隙中使珍珠呈现黑色。

3.辐照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就开始了用γ射线辐照方法对珍珠的改色研究。

颜色闷暗不易漂白的珍珠,常用γ射线或高能电子进行辐照可获得绿色、蓝色、紫色、黑色等颜色,改色效果稳定。

用γ射线及电子加速器辐照改色成本较低,无残余放射性的危害。

大多数淡水珍珠可处理成与天然黑珍珠相似的颜色,而海水珍珠辐照后只由有由淡水贝壳磨制的核
变黑了,但核的黑色,透过表面珍珠层而使珍珠整体呈银灰色。

传统的珍珠辐照改色理论认为珍珠中MnCO3在γ射线辐照下氧化成Mn2O3或MnO2使珍珠变黑。

我们通过大量的测试分析研究表明,除了锰的氧化外,珍珠中有机质和水在辐照作用下的放射化学反应可能是珍珠辐照改色的重要原因。

4.剥皮
剥皮是一种修补珍珠的方法。

即用一种极精细的工具小心地剥掉珍珠表面不美观的表层,以在其下找到一个更好的层作表面。

此项技术难度大,一般由专门的技术人员来完成。

如果此技术应用得好,可使一个近于退色、失去光泽的天然黑珍珠重现美丽色泽,但若应用不当则可能毁掉整个珍珠。

5. 抛光处理
6. 表面裂隙充填
珍珠表面的细小裂隙必须及时愈合,以保证珍珠光泽和外观的美丽。

具体方法是,将珍珠浸泡于热橄榄油中,油的渗透使珍珠表面裂隙渐渐“愈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