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知识点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整理本文介绍了物质的特性和质量的测量方法。

物质是构成物体的微粒,分子很小,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同种分子之间有斥力,不同种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气体空隙最大,液体次之,气体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质量是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和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其他单位有吨、克、毫克。

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实验室中常用天平测量质量。

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标尺、游码、砝码、底座、平衡螺母。

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注意放平、调平和称量等事项。

物质的密度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与形状、体积和质量无关。

同一物质的密度值是不变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也不同。

密度的公式为ρ=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常用的密度单位有千克/立方米和克/立方厘米。

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或1×10³千克/立方米。

密度的测量需要用到天平、量筒或量杯等工具。

物质的比热比热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的单位为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水的比热为4.2×10³焦/(千克×℃),表示1千克水升高1℃需要吸收4.2×10³焦的热量。

比热表可以用于读取不同物质的比热值。

1.水的比热是最大的,这说明水可以被用作冷却剂和保温剂。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不同。

比热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但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3.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较小,而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较大。

在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上,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夏季陆地降升温快,海洋降升温慢。

这是因为海洋(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岩石)要大,所以升温较慢。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 浙教版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请举例区别溶解能力 与溶解速度。
溶解能力:如假设一定条件下,100克水只能
溶解30克蔗糖。
溶解速度:如假设一定条件下,100克水溶解
30克蔗糖花了3分钟。
1.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争加蔗糖,蔗糖是否 能全部溶解?
2.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吸__收__热
晶体
量,温度_保_持__不__变_.
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_放__出__热 量,温度_保_持__不__变_.
固体
非晶体
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吸__收__热 量,温度_持_续__上__升_.
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_放__出__热 量,温度_持_续__下__降_.
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_______.
学生实验 记录在相同时间内哪一杯水中食盐溶解较多 及记录
结论
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跟是否搅拌、水温高低、食 盐颗粒大小有关。搅拌能加快食盐溶解,水的温度 越高、颗粒越小,食盐溶解越快。
假如要求你增强某物质的溶 解能力,你有哪些办法?
对那些随着温度增高,溶解能力增强的物质可用增加温度。 对那些随着温度增高,溶解能力减弱的物质可用降低温度。 对于气体物质,一般可采用加压和降温的方法。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物质的构成和特性
物态变化
物质的构成
溶解性
酸碱性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气态





三 态 变
固态
凝固 (放热) 熔化 (吸热)
液态

温度/℃
温度/℃
晶体熔化的图象 温度/℃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 第四章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 第四章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1节:物质的构成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还有离子和原子)同种物质构成的分子种类相同,冰、水、水蒸气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性质:(1)分子很小,体积小、质量小;(只能用隧道显微镜观察到)(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再固体分子)(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4)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

3、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分子热运动在宏观上表现为扩散现象。

正因为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就为分子的运动提供了“空间”而气体分子间的空隙较大,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的空隙较小,所以气体物质扩散较快,而固体和液体物质扩散较慢。

4、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要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5、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体现了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在引力的作用下,露珠缩小到其表面积最小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7、黄豆与芝麻的实验是模拟实验,用宏观现象类比微观结构,不能直接得出分子间有间隙的结论第2节:质量的测量一、质量概念理解和单位换算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质量的含义: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它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不会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物体质量的主要单位(标准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3、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6毫克1克=1000毫克以上常用的质量单位和中国传统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千克=1公斤,1斤=500克,1两=50克。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汇总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科学技术2、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3、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常见仪器: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爆裂。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①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②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③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水槽、漏斗、量筒④加热常用仪器:酒精灯、电炉、酒精喷灯2、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

3、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①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②割伤:用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③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④吸入有毒气体: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并请医生处理⑤被化学试剂灼伤:首先用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接着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4、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滴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

滴管用完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

“悬挂式”5、酒精灯的正确使用①酒精灯的结构:灯帽、灯芯、灯芯管、灯身。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核心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核心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核心知识点整理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 物质的分类方法:- 按物质的状态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按物质的组成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按物质的来源分为天然物和人工合成物。

2.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熔点、沸点等;- 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性、氧化性等。

第二节物质纯净与混合1.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具有确定的物质性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的物质组成,物质性质不确定。

2.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分类:-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混合物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

3. 均质混合物与非均质混合物的特点:- 均质混合物组成均匀,无法用肉眼看出组分;- 非均质混合物组成不均匀,可以用肉眼看出组分。

第三节纯净物质的提纯方法1. 浓缩与稀释:- 浓缩是指将混合物中的溶质浓度增加,通常通过蒸发去除溶剂实现;- 稀释是指将溶液中的溶质浓度降低,通常通过加入溶剂实现。

2. 结晶法:- 把溶液慢慢冷却,溶质逐渐结晶出来,再通过过滤等方法分离出纯净物质。

3. 用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能够吸附杂质,通过与杂质的物质性质不同实现提纯。

4. 蒸馏法:- 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通过加热使其局部汽化,再通过冷凝使其变回液体,实现分离纯净物质。

第四节溶液的组成1. 溶质和溶剂:- 溶质是指能够在溶剂中溶解的物质;- 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2. 浓溶液与稀溶液:- 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含量高;- 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含量低。

3. 饱和溶液与过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 过饱和溶液中溶质的含量超过了饱和度。

第五节溶液的分离1. 蒸发法:- 将溶液加热使溶剂蒸发,溶质留下,实现分离。

2. 结晶法:- 将溶液慢慢冷却,溶质结晶出来,通过过滤等方法分离溶质。

3. 沉淀法:- 利用溶液中溶剂加入其他物质时的反应产物成为沉淀,通过过滤等方法分离。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_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_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_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考虑。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定更准确4.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拟的经过。

5.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A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8.物体体积的测量9.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10.量筒与量杯的比拟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温度计13.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比拟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要点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要点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要点第一节物质的构成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但不是唯一的微粒,也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和原子构成的。

2.生活中有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分子构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是由二氧化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

3.分子的特点:(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分子很小,肉眼无法直接看见,只能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或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的仪器是普通光学显微镜;(3)分子之间存在空隙;(4)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其次是液体、固体。

;(5)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6)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和引力;(7)分子热运动在宏观上表现为扩散;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到另一处的现象。

气体扩散速度大于液体扩散速度大于固体扩散速度。

(8)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物质扩散越快;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越缓慢,物质扩散越慢;4.请用分子的特点回答下列例子:一滴水中大约有15万亿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一定体积的水与一定体积的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一定体积的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很大5. 50毫升的水与50毫升的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原因是:当水和酒精混合时,较小的水分子进入到较大的酒精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总体积会减小。

【注意:①若同种物质混合,如100mL水与100mL混合,则总体积不变。

②芝麻与黄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它并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隙。

】6.分子总是在不断做无规则运动,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有空隙,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空隙增大;随着压力的增大,分子间的空隙缩小。

7.(1)用分子观点解释: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人们在公园里通常能闻到宜人的花香,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为了便于运输和使用,通常把石油气加压变成液化石油气贮存在钢瓶里。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4.1物质的构成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第二,固体第三)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扩散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且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4、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练习1.一个厚壁钢瓶内盛有油,对油施加高压后,虽然瓶壁没有裂痕,但瓶内的油会从钢瓶壁渗出。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2.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3.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的两边上。

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4-12甲所示。

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4-12乙。

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C.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4.人们发现,长期堆放煤炭的墙角,不但地表和墙的表面会变黑,而且在地面和墙面的里层都会变黑。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4.2 质量的测量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2、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

常用质量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

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克=1000毫克3、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重、难)①调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调节衡量两端的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②称量。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复习提纲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复习提纲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提纲1。

各种固体熔化的特点不同,可以将固体分为两类。

一类叫晶体: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

像硫代硫酸钠、明矾、金属、石膏、水晶等。

另一类叫非晶体:没有一定的__________。

像松香、玻璃、蜂蜡、橡胶、塑料等。

2。

熔点是晶体_________的温度,熔点是晶体的一种__________之一,不同晶体熔点__________,冰熔点是________。

非晶体_________熔点。

3。

凝固是熔化的____________。

一切液体在凝固时都要向外界___________。

⑴萘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是;萘的熔点是;加热的最高温度是。

⑵萘吸热的过程经历了分钟,熔化过程经历了分钟,放热的过程经历了____________分钟,凝固过程经历了______________分钟。

⑶图中段表示萘处于液态,____________________段表示处于萘固态,_______________段表示萘处于液态,________________点表示萘处于固态,____________________点表示萘处于液态4. 液体汽化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方式, 它们都会________热. 蒸发是在任何__________下都能进行的,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液体蒸发有______作用. 沸腾是在____________下进行的,并且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 沸腾的条件是:1、温度达到__________; 2、继续_________。

不同液体__________不同.5. 气体液化是液体汽化的_________过程,也叫_________. 会_________热.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_________温度和_____________. 实际中我们看到的”白气” 等现象都是水蒸气____________而形成的.6. 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变. ___________会吸热.7.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_______, 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 分子又在不停的做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间的空隙和分子的运动是物质发生____________的原因, 固体,固态液态汽化(吸热)气态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___________现象, 但在___________中扩散的最快.扩散快慢还跟___________有关, __________越高,扩散得越快.8.溶解性指的是物质的溶解_______物质在液体中的溶解能力是_________的, 不同的物质其溶解能力_________, 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由物质的__________决定的, 还会随__________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数固体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气体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____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温度会______,说明______热量;在水中加入硝酸铵,温度会______,说明________热量。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一、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

物质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原子、离子构成)。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毫升。

这个实验(能)(能或不能)证明分子间有空隙。

芝麻和黄豆混合,体积变小,这是(模拟)实验,(不能)(能或不能)证明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

气球容易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桌子(固体)不容易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分子运动是微观的,(扩散)是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

二、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它(不随)(随或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是(托盘天平)。

质量单位换算:1吨=(10³)千克,1克= (10³)毫克。

三、天平的使用:1.调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处)。

用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调节平衡,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间)。

如果天平右边下沉,应把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左)移。

2.称量。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要先(估计)物体的质量。

然后用(镊子)向右盘加砝码,顺序是(从大到小)。

最后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称量时,不要超过天平的(称量或量程)。

三、密度的公式是(ρ=m/V),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³)。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变)。

(气体)密度容易变。

固体,液体,气体中,(气体)的密度最小。

铁,铝,铜,铅的密度的大小关系(ρ铅>ρ铜>ρ铁>ρ铝),盐水和水的密度大小关系(ρ盐水>ρ水)。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体积(无关)。

浙教版七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梳理

浙教版七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知识梳理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2、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子内,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还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地点。

3、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4、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一、试管主要用途: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溢出)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二、试管夹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

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使用方法: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第四章第1节机械运动(同步课件)-【上好课】2024-2025七年级科学上册精品课(浙教版2024)

第四章第1节机械运动(同步课件)-【上好课】2024-2025七年级科学上册精品课(浙教版2024)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教学楼、树木等物体都是静止的;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些物体又是运动的。
可见,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在生活和科技活动
中有很多应用。
二、运动的描述
描述物体的运动有不同的方式。摄影师利用延时曝光,以一条条光带描述了一辆辆汽车的
运动轨迹。那么,我们怎样描述机械运动呢?
①比较相同时间内内通过的路程;
②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2)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
间之比。
(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慢,
速度越小。
(4)公式:v=s/t,其中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
们每天看到的光也是一种电磁能。除了可见光外,红外线、紫外线、微波和X射线
等都是电磁能的表现形式。
思考与讨论
夏天经常出现雷电交加的天气现象。那么,雷电具有哪些形式的能?
不但物体的机械运动需要能,植物、动物、人进行生命活动也需要能。例如,
人在读书学习时需要能,在睡觉休息时也要消耗能,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能。
物体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总要经过一定的路线。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形状,
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自然界中物体普遍存在的运动形式,
一般来说,直线运动比曲线运动要简单。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我们可以从相对简单的直线运
动开始。
思考与讨论
教材P141图所示的情境、请根据运动路线,判断他们是做直线运动,
的列车运行、街道上车来人往、导致地表变迁的地壳板块运动、大气和江河水的流动等。机械运
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基础知识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基础知识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1节物质的构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但也有许多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分子十分很小(用电子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见较大的分子)。

2.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1)物体都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有空隙;(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称为热运动);(3)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3.酒精和水混合实验:现象:混合后的总体积分小。

结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

解释:当两者混合时,不同分子相互进入到分子的空隙中注:若同种物质混合,如100mL水与100mL混合,则总体积不变。

芝麻与黄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它并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隙。

4.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了气体分子间的间隙很大,而液体和固体中分子间的间隙较小。

5.扩散: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进入到分子的空隙中的现象。

扩散现象证明了:一是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二是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之中。

闻到花香是香味分子扩散造成的,可证明分子在热运动,但飞舞的雪花、飘扬的灰尘、掉落的树叶等都是物体,它们本身不是分子,因而这些现象都不是扩散现象,都不能证明分子热运动。

6.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空隙的大小(水例外)和扩散速度的快慢: 气>液>固 , 即: 气体扩散大于液体扩散大于固体扩散。

7.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就越快。

8.观察较大物质分子的器材是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仪是普通光学显微镜。

9.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这说明冰中水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液态水中的要大。

10.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11.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一长段时间后,发现它们结合在一起了,这就是扩散现象,它既说明了固体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隙,也说明了固体分子也在热运动。

12.物体难以被压缩说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物体难对被拉断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其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当距离增加时斥力和引力同时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多,故表现出很强的引力;当距离减小时斥和引力同时增加,但斥力增加得多,故表现出很强的斥力。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一、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状态的变化一般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吸热和放热。

固体熔化、液体汽化、固体升华都需要吸热,液体凝固、气体液化、气体凝华都需要放热。

1、熔化和凝固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三态的相互转化熔化一凝固图象的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实验经过的时间。

下图甲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其中AB段表示固体吸热升温阶段;BC段表示晶体熔化阶段,此阶段要吸热,但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这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为熔点;CD段表示液态升温阶段。

下图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图中没有相对水平的一段(即温度不变的部分),随着加热的进行其温度不断上升,直至全部变为液态。

用图形记录物理变化的过程是科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作出图象,找出图象的变化规律,是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观察能力的深化。

凝固是熔化过程的逆过程,在熔化图象的基础上推理,画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熔化一凝固的图象2、汽化和液化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体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蒸发和沸腾。

两者有以下四点区别:(1)蒸发是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与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只能当温度达到沸点才进行;(3)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沸腾与液面气压高低相关;(4)蒸发时会从液体内部吸热,具有致冷效果;沸腾时需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

在水沸腾实验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研究水沸腾时的温度。

每组一个小烧杯,内装大约100克的温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把温度计从塑料盖子中央的孔内穿进,盖上烧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没人水中。

待水温升至90℃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水沸腾后,继续记录温度,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情况。

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一、知识点结构图二、基础知识点1、物质的构成1.1 Q:什么是分子?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

1.2 Q:分子的性质有什么?A:①分子很小②分子之间存在空隙③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④同种分子之间有斥力,不同种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1.3 Q:气体或液体扩散速度跟温度的关系是什么?A:温度越高,气体或液体扩散的越快。

1.4 Q:气体液体固体三者分子之间空隙排列是怎样的?A: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

1.5 Q: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A: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1.6 Q:我们通常把分子的运动也叫作什么?A: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1.7 Q:既然构成各种物质的分子之间都存在空隙,为什么很难将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压缩呢?A:物质内部的分子之间不仅存在引力,同事也存在斥力。

正是分子之间的斥力使物质内部的分子很难靠的很近。

2、质量的测量2.1 Q:什么是质量?A: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2 Q:质量会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吗?A: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不会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3 Q:物质的单位及单位换算A:物体质量的主要单位(标准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6毫克 1克=1000毫克2.4 Q: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A:左盘、右盘、平衡螺母、游码、底座、分度盘、指针、横梁标尺、砝码及砝码盒、镊子。

2.5 Q:使用天平注意事项A:注意称量值不能超过量程(最大称量值)玛法不能用手直接取,应用镊子取,称后及时放回砝码盒,以免生锈。

防止天平与潮湿、有腐蚀性的物体接触。

加砝码时要轻放轻拿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同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再称量)。

2.6 Q:托盘天平使用方法:A:调平: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游码归零),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零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判断天平是否平衡的依据)调节平衡螺母的方法归纳为“螺母反指针法”,也就是当指针向右偏,应将横梁上的(左或右)平衡螺母向左调,当指针向左偏,应将横梁上的(左或右)平衡螺母向右调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估计一下被测物体质量后,用镊子按“先大后小”的顺序向右盘中依次试加砝码,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码嫌多,而退出这个最小的砝码又嫌小,这时应退出最小的砝码,再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上。

“左物右码”读数:被测物体质量=所有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刻度值。

(游码以左端刻度线为准,注意每一小格代表多少g)收好:测量完毕,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归“0”3、物质的特性3.1 物质的密度3.11 Q:什么是密度?A: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3.12 Q:密度会改变吗?A: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通常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3.13 Q:密度的公式和公式变形是什么?A:密度的公式:ρ=m/v (公式变形:m=ρv v=m/ρ)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3.14 Q: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立方米,表示的意义是是什么?A:1立方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3.15 Q:密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A:常用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或克/立方厘米(kg/m3,g/cm3)1克/立方厘米=1000千克/立方米1千克/立方米=1×10-3克/立方厘米3.16 Q:水的密度是多少?A:水的密度=1×103千克/立方米=1克/立方厘米3.17 Q:密度的测量的原理是什么?A:测量原理:ρ=m/v3.2 物质的比热3.21 Q: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发生传递是如何传递的?A: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高温物体放热,降温;低温物体吸热,升温。

3.22 Q:什么是热量?A: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用符号Q表示,热量单位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3.23 Q:什么是比热容?A:我们把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降低)1℃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为比热。

3.33 Q:比热的单位和意义A: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水的比热:4.2×103焦/(千克×℃)意义:1kg水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

3.34 Q:比热容如何比较?A: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热量较多的,比热较大;吸收(或放出)热量较少的,比热较小。

3.35 Q: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气温的变化大原因是什么?A: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夏季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原因:海洋(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岩石)要大,升温慢3.36 Q:降水沿海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内陆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的原因是什么A:距离海洋远近不同3.4 熔化与凝固3.41 Q:物质存在的状态通常有哪三种?A: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3.42 Q:什么叫熔化、凝固A: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3.43 Q:什么是晶体,什么是非晶体?A: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做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非晶体。

3.45 Q: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是否具有熔点;3.46 Q:什么叫做熔点?A: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它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3.47 Q:什么是凝固点?A: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3.48 Q:晶体的熔化过程是怎样的?A:在晶体加热熔化过程中,熔化前温度逐渐上升,固态;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状态为固液共存;熔化后温度逐渐上升,液态。

(注:熔化时间不是加热时间。

)3.5汽化与液化3.51 Q:什么叫做汽化;什么叫做液化?A:物质由液态变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或凝结。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3.52 Q:液体汽化有哪两种方式?A:蒸发和沸腾。

3.53 Q:蒸发时液体的温度怎样变化?A:液体的温度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3.54 Q: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示数将先下降后上升的原因是什么?A:下降是因为玻璃泡上的酒精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后上升是因为酒精蒸发完后回到室温3.55 Q: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通电A:3.56 Q:液化的方法有哪两种?A: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57 Q:液化时吸热还是放热?A:放热3.6 升华与凝华3.61 Q:什么是升华?A: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

3.62 Q:什么是凝华?A: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

4、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1 Q: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A:没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4.2 Q: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A: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4.3 Q:什么是物理性质?A: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

4.4 Q:什么是化学性质?A:化学性质只能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三、了解知识点1、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要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黄豆与芝麻的实验是模拟实验,用宏观现象类比微观结构,不能直接得出分子间有间隙的结论)3、感受质量的大小: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成人:50Kg—60Kg,大象6t;一只公鸡2Kg,一个铅球的质量约为4Kg4、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

5、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的平衡。

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摇摆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砝码的规格:100g,50g,20g,10g,5g,2g,1g(每种砝码最多两个)游码的量程=砝码中最小的砝码称量时,指针偏右,则减少砝码或游码向左移;指针偏左,则增加砝码或游码向右移称量时绝对不可用平衡螺母来调节平衡砝码变重(如生锈),则测量出的数值比真实值偏小砝码变轻(如磨损),则测量出的数值比真实值偏大若物体错放在了右盘,则物体质量=左盘所放砝码总质量—游码所示刻度值6、测量密度a,测量步骤(固体):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m;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v (一般用排水法);③计算ρ=m/vb,测量步骤(液体):①量筒量出液体的体积为V ②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 ③把液体倒入空烧杯中,称的总质量为M2 ④计算液体密度ρ=(M2- M1)/V7、密度知识的应用:(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知道水的质量或是体积,就可求另一个量(水的密度默认为已知量)(3)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8、⑴水的比热较大。

(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比热大的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反之则相反⑵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

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⑶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9、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10、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标志是:看T-t的图像中有没有一段平行于横轴的等温图像。

11、萘的熔点是 80℃,硫代硫酸钠的熔点是 48℃。

水的熔点是 0℃12、晶体举例:金属、冰、水、海波等非晶体举例:松香、石蜡、玻璃、塑料、橡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