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师团分布资料
解读二战日军师团番号(附日军7个一等师团的结局)
![解读二战日军师团番号(附日军7个一等师团的结局)](https://img.taocdn.com/s3/m/8a8cc78651e79b896902261c.png)
解读二战日军师团番号(附日军7个一等师团的结局)1.番号中的奥妙明治维新后,发展新式军队的日本以普鲁士模式为楷模。
1888年,日本陆军将国内原有的6个按地域划分的镇台改称师团,番号第1~6。
1891年,为警卫皇宫又成立近卫师团。
甲午战争前成立的这7个老牌师团,被视为日本陆军的第一等部队,装备优先保障。
甲午战争至日俄战争期间,扩军的日本完成了第7~18师团的组建。
吞并朝鲜后,为稳定局势,镇压当地人民反抗又编组了第19、第20师团。
番号自7至20的部队被日军视为二等师团,连同原有的一等师团共17个(1925年“大正裁军”时撤销了4个二等师团,分别为第14、15、17、18),乃日军战前的常备师团,属甲种师团行列。
下图(图1)——日军7个一等师团的组建地他们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两个旅团,旅团下辖两个步兵联队,再加工、炮、骑、辎重联队等,兵员普遍在2万人以上。
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后,日军以17个常备师团的预备役人员为主体新建了番号100以后的“特设师团”(战前,日本大量训练兵员,服役两年后即复员,称“在乡军人”,编为预备役。
各师团管区预备役人员每年按原建制集合训练一个月,并有库存武装,因而临战时可迅速组建一个新师团)。
日军建制中,此类部队属于第三等师团。
由于成员年龄偏大,普遍拖家带口,不会像年轻官兵那样愿意“赴靖国神社相会”,因而战力较差且纪律涣散。
如第106师团就是由第6师团的预备役人员组成。
武汉攻坚战中,在万家岭遭到了薛岳所部的重创。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从1938年至1941年间,日军采用自常备师团抽调一个精锐联队为基干,再征集补充新兵的方式,陆续组建了番号以20打头的新建师团、番号30~50的治安师团及番号50以上的补充师团。
他们属于第四等部队,师团部直辖三个步兵联队,兵额1.5万左右。
由于核心出自常备部队,加之兵员也较年轻,故战力往往高于第三等师团。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深感力不从心的日本通过混成旅团扩编或从老部队抽调骨干为基础,组建了大量增设师团。
二战中日本最精锐的17个师团的最后结局
![二战中日本最精锐的17个师团的最后结局](https://img.taocdn.com/s3/m/f8b9e20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4.png)
二战中日本最精锐的17个师团的最后结局自明治维新起日本大力学习西方德国,对体现民主人权的事物多不屑一顾,对军国主义的发展也喜闻乐见。
在建军方面,德国模式成为日军的楷模,师团制也是仿照德式“师”建立。
日本的师团在德式师的人数上扩编人数达到2.7万人(类似二战时各国的一个整编军的人数)。
至二战投降时日本共有海陆空各类师团约260多个,兵力约有600万。
日军师团在二战时分为四等:一等甲类师团;从近卫师团(后扩编成近卫一师团、近卫二师团、近卫三师团)、第一师团至第十一师团、第十二师团、第十四师团、第十六师团、第十九师团、第二十师团均为一等甲种17个装备最精良师团。
每个师团人数量均超过2.7万人(设立时间为德川幕府1867年时期,是日本永久性常备师团)。
除了近卫师团外其它16个甲类师团都参加侵略中国的战争。
从1939年后大量甲种师团陆续调往东南亚、太平洋与美国作战。
其中第三师团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二战”结束一直留在中国战场的甲种师团(第三师团最终任务是占领中国临时首都重庆)1、近卫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近卫师团在印度尼西亚的Sumatra岛扫荡,并担任当地的警备。
1943年5月14日,近卫师团改称为近卫第二师团,近卫第3联队的主力移驻到Andaman群岛,之后不久又回到Sumatra岛。
近卫第二师团各部分散在Sumatra岛的各地,准备迎战美军的登陆。
但是美军实行“蛙跳”战术,一直没有进攻印尼,近卫师团只有驻守Sumatra岛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
2、第一师团太平洋战争后期,战局急转直下。
日军第一师团受命被调入莱特岛。
1944年11月1日,第一师团奇迹般的在莱特岛西岸的奥尔默克地区登陆,准备北上以卡里格拉为据点进攻塔克罗班地区。
但是在东岸登陆的美军已经完全占领了塔克罗班地区。
1944年11月5日美军和第一师团在李蒙峡谷遭遇,在之后的50天内,第一师团和美军互有攻守,呈胶着状。
二战陆军师团编制详解
![二战陆军师团编制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9e57b3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f.png)
二战陆军师团编制详解二战初始日军师团下有旅团。
下辖4至9个联队(团)到了后期采用三联队(团)。
二战初的师团长一般是中将衔。
后期大部分是少将了。
此外,日军的师团也分等级的。
1.班: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
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
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2.小队:日军的一个小队有前述编制的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
共54人。
3.中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4.大队: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
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挺);一个55人的炮排(1个10人的排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连(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排,两个31人的炮排各装备2门步兵炮)。
在这些少量的炮连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排,这种情况下,弹药排要扩充为39人。
5.联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
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一个观察班,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
二战日军编制详解.
![二战日军编制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f01bef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d.png)
二战日军编制详解.一、排步兵排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
每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每具掷弹筒编制两人。
排人数在50到70之间。
到1945年,步兵排仅有一挺轻机枪与一个掷弹筒。
步兵炮排,两门70mm步兵炮。
二、连步兵连辖三个步兵排,人数在194到250人之间。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步兵连(181人)包括:一个19人的连部:连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排。
三、营: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营包括:30人的营部,一个110人的运输连(大车和骡马),有的营将所属的运输连合并到团里。
四个前述的步兵连(一些只有3个);一个174人的机枪连(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挺);一个55人的炮排(1个10人的排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连(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排,两个31人的炮排各装备2门步兵炮)。
在这些少量的炮连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 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排,这种情况下,弹药排要扩充为39人。
四、团: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团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
三个步兵营;一个122人的炮兵连,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1个观察班,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
极少数团有一个364人的炮兵营,编两个170人的连,各4门炮。
团属反坦克连有122人:20人的连部,21人的弹药排,3个33人的炮排(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
通信连有一个电话排(4到6个电话班,每班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排(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营和各直属队。
二战时期日军各部队资料
![二战时期日军各部队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b36baf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d.png)
抗日战争中侵华日军序列“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系列一、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序列(1937年8月31日)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参谋长:冈部直三郎少将司令部驻天津,次年1月移北平,总兵力约37万人。
第一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辖第六师团、第十四师团、第二十师团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中将,辖第十师团、第十六师团、第一0八师团方面军直辖第五师团、第一0九师团、中国驻屯混成旅团、临时航空兵团等二、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序列(1937年8月15日-10月)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参谋长:饭诏守少将司令官驻上海。
第三师团:师团长藤田进中将第十一师团:师团长山室宗武中将第九师团:师团长吉住良辅中将第一0一师团:师团长伊东正喜中将第十三师团:师团长狄洲立兵中将第十军: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将,辖第六师团(由华北调来)、第十八师团、第一一四师团1937年11月12日日军攻占上海后,“上海派遣军”改为“华中方面军”;12月13日攻占南京后,司令部移至南京。
三、“关东军”序列司令官:植天谦吉大将参谋长:东条英机中将司令部驻长春。
第一师团:师团长河村恭辅中将第二师团:师团长冈村宁次中将第四师团:师团长松井命中将第十二师团:师团长山天乙三中将独立混成第一旅团、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等四、“台湾军”序列五、侵华日军舰队序列第二舰队(1937年7月28日编成)司令官吉田善吾中将“中国方面舰队”(1937年10月20日编成)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兼第四舰队司令官丰田富武中将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侵华日军序列一、“中国派遣军”序列(1945年8月)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中将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博中将参谋长:高桥坦中将第一军:司令官澄田赉四郎中将;辖第一一四师团、独立混成第一旅团、独立步兵第六旅团、第十四旅团第十二军:司令官鹰森孝中将;辖第一一0师团、第一一五师团、骑兵第四旅团等第四十三军:司令官细川忠康中将;辖第四十七师团、独立混成第五旅团、独立步兵第一旅团等方面军直辖坦克第三师团,独立混成第一、八、九旅团,独立步兵第二旅团等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参谋长:中山贞武少将第十一军:司令官笠原幸雄中将;辖第五十八师团,独立混成第二十二、八十八旅团第二十军:司令官板西一良中将;辖第六十四、六十八、一一六师团,独立混成第八十一、八十二、八十六、八十七旅团方面军直辖第一三二师团,独立混成第十七、八十三、八十四、八十五旅团,独立步兵第五、七、十一、十二旅团第六军:司令官十川次郎中将;辖第七十、一三三师团、独立混成第六十二、八十九、九十一旅团第十三军:司令官松井太久郎中将;辖第六十、六十一、六十五、六十九、一0一师团,独立混成第九十、九十二旅团,独立步兵第六旅团第二十三军兼香港占领地总督部:司令官田中久一中将;辖第一0四、一二九、一三0师团,独立混成第二十三旅团、独立步兵第八、十三旅团“中国派遣军”直辖第三、十三、二十七、三十四、四十、一三一师团,第十三飞行师团以上“中国派遣军”共105万人。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师团分布资料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师团分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c0dfde9e009581b6bd9eb4b.png)
1937年底总共24个师团朝鲜1个(19师团)国内2个(近卫,8师团)21个在中国东北5个(1,2,4,7,12师团)华中9个(3,6,9,11,13,16,18,101,114师团)华北7个(5,10,14,20,26,108,109师团)1938年底总共34个师团国内1个(近卫师团)朝鲜1个(19师团)中国32个师团东北8个(1,2,4,7,8,12,23,104师团)华中10个(3,6,13,15,16,17,22,101,106,116师团)华北12个(9,10,11,14,20,21,26,27,108,109,110,114师团)华南2个(5,18师团)其中11师团的去向最值得考究.因为有些正统资料显示11师团没有在华北呆过,11师团到华南去过.由于我所引用资料中华北有12个师团,排完其他师团后发现华北还缺一个师团,于是11师团就推测放在这里的.没有实际证据.所以需要再考证.1939年底总共40个师团朝鲜1个(19师团)国内5个(近卫师团,另外9,10,14,16,20师团中有1个复员,未知)中国34个师团东北9个(1,2,4,7,8,11,12,23,24师团)华中11个(3,6,13,15,17,22,33,34,39,40,116师团)华北9个(21,26,27,32,35,36,37,41,110师团)华南5个(5,18,38,104,106师团)1940年底总共49个师团中国38个东北11个(1,8,9,10,11,12,14,23,23,25,28师团)华中13个(3,4,5,6,13,15,17,22,33,34,39,40,116师团) 华北9个(21,26,27,32,35,36,37,41,110师团)华南5个(近卫,18,38,48,104师团)朝鲜2个(19,?师团)国内9个1941年底总共51个师团中国35个东北13个(1,8,9,10,11,12,14,23,24,25,28,29,57师团) 华北9个(21,26,27,32,35,36,37,41,110师团)华中10个(3,6,13,15,17,22,34,39,40,116师团)华南3个(38,51,104师团)朝鲜2个(19,20师团)国内4个(4,7,53,54师团)太平洋10个(近卫,2,5,16,18,21,33,48,55,56师团) 1942年底总共58个师团中国37个东北14个(1,8,9,10,11,12,14,23,24,25,28,29,57,71师团)华北9个(26,27,32,35,36,37,59,69,110师团)华中13个(3,13,15,17,22,34,39,40,58,60,68,70,116师团)华南1个(104师团)朝鲜1个(19师团)国内5个太平洋15个(2,4,5,6,16,18,20,21,33,38,41,48,51,55,56师团)(关于太平洋战场之4师团为推测存在.实际根据有些资料说他已经复员,待查)1943年底总共70个师团中国38个东北15个(1,8,9,10,11,12,14,23,24,25,27,28,29,57,71师团)华北8个(26,35,37,59,62,63,69,110师团)华中14个(3,13,22,34,39,40,58,60,61,64,65,68,70,116师团)华南1个(104师团)朝鲜2个国内7个太平洋23个1944年总共99个师团中国38个华北8个(59,63,69,110,114,115,117,118师团)华中15个(3,13,27,34,39,40,47,58,60,61,64,65,68,70,116师团)华南2个(22,104师团)东北10个(11,25,57,71,107,108,111,112,119,120师团)台湾3个(12,50,66师团)10师团?太平洋37个冲绳4个(9,24,28,62师团)朝鲜2个国内18个10师团已经从东北调出,调往台湾军,但是资料这里没有注明。
解读二战日军师团番号——战力不同的五类师团
![解读二战日军师团番号——战力不同的五类师团](https://img.taocdn.com/s3/m/b8e41f0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7.png)
解读二战日军师团番号——战力不同的五类师团师团是日本陆军最高一级的固定编制单位,在二战结束时日本陆军的作战师团将近两百个,番号也是纷繁复杂。
其实通过这些杂乱的番号是可以大致判断出日军相关部队的战力的。
第一等师团日本陆军第一批师团的番号从第1到第6,源自以前按地域划分的六个镇台,兵员征集地分别是东京、仙台、名古屋、大阪、广岛和熊本。
他们与警卫皇宫的近卫师团同属日军第一等部队,装备优先保障。
其编制是师团下辖两个旅团,旅团下辖两个步兵联队,加上骑兵、炮兵、工兵以及辎重兵联队,满编足额时超过两万人,相当于同时期中国军队的两个加强师。
而战力方面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位列日军魁首。
在第二次长沙会战时,日本方面竟然有第3、第4和第6三个第一等师团参战,可见他们对长沙攻坚的重视。
第二等师团包括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期间组建的第7到第18师团,以及镇守朝鲜罗南、龙山两地的第19和第20师团。
20世纪20年代时,这类师团虽被裁撤掉四个(第13、15、17、18师团),但军事预算却未裁减,反而促进日本在坦克、战机和高射炮领域的研究步伐。
其中第7师团作为东京大本营的战略预备队而颇受重视,常常被派到决定日本命运的战场。
1942年时该部以第28联队为基干组成一木支队,奉命夺取瓜岛上被美军占据的机场,连续的机枪声中他们不顾伤亡的呐喊冲锋,疯狂行径中透露出可怕的战斗精神。
经裁撤后剩余的十个师团加上原有的第一等师团,构成了日本战前的常备师团。
全面抗战爆发后,因复员的预备役人员充足,日军17个常备师团顿时由一变二。
战前,日本因财力有限并未保持大规模军队编制,但却常年大批训练兵员,新兵服役两年后即复员,然后每年按原建制集合训练一个月。
这些由预备役组成的新建师团称为“特设师团”,番号在一百之后。
如第101师团、第106师团就是由第1师团和第6师团的预备役人员组建的。
这类部队虽然属日军第三等师团,但战力却不敢恭维。
武汉保卫战时在万家岭遭到重创的就是第106师团,该部被歼灭万余,满山遍野尽是他们的尸骸和弃械,同时成就了万家岭“山不在高,歼敌则名”的佳话。
二战日本兵力资料(1)
![二战日本兵力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ec5d14c8ad51f01dc281f148.png)
二战日本兵力资料1937年,日本总人口7063万,其中役龄男子1693万,可供征兵的人数约占役龄男子的56.2%,约1000万。
综合来看,日本陆军兵力,1937年100万,到1940年150万,而1941年因开辟南方战场,增至51师团220万,有11师团40万投入南方战场;1941年海军兵力35万。
而1942年日本陆海军总兵力迅速扩充到600~700万。
1941年日本陆军航空部队和海军航空部队大致分别都为3500架飞机,至1943年陆军航空部队扩充至10000架。
1941年南方作战时兵力配备,估算为:陆军,师团数+旅团数=兵力(万):国内4+11=23;朝鲜2+0=6;东北13+19=58;中国关内23+20=89;南方11+2=35;留守10+0=30。
总计陆军241万。
另海军35万。
由于南方作战不利,中国东北和关内有陆军被抽调补充至南方战场;但是陆军的大部分仍被留于中国,其中中国关内为主,主要为防御对峙。
陆军航空部队在中国关内很少,主要用于支援南方作战和东北防御,可见此时在中国关内无进攻企图。
日军在二战后期,陆军兵力分布大概为中国派遣军3军35师团100万,东北关东军2军24师团70万,朝鲜关东军9师团<20万,太平洋和南方军50师团100万。
从兵力消耗来看,中国派遣军被歼灭50万,伤退100万,前后投入250万;关东军基本无消耗。
日军各战场陆海军合计死亡200万。
日本投降总兵力700万,其中陆军160余师团,大致为中国关内和东北200万(基本为陆军),南方被困100万(陆海军),国内部队400万(多临时组建)。
日本陆军有效战斗部队在南方与太平洋战场和中国关内战场的死亡人数大致相当,中国关内对日作战的贡献可认为1/4。
日本陆军甲种师团2.4万,乙种师团1.8万,丙种师团1.3万。
参考资料:A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北平附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向中国军队展开了全面进攻。
日军师团的编组方式挽马、驮马师团以及甲乙丙丁种师团的区别
![日军师团的编组方式挽马、驮马师团以及甲乙丙丁种师团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4f25e87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5.png)
日军师团的编组方式挽马、驮马师团以及甲乙丙丁种师团的区别二战期间,日本陆军总共组建了173个师团,其中战前组建了17个“常设”师团(也称“特设”师团),战争期间又组建了156个师团。
这173个师团中有61个师团先后被派往中国战场,编入了中国派遣军序列。
“七七事变”前组建的17个“常设”师团的番号分别是1~12、14、16、19、20师团和近卫师团,它们都是四联队制的师团,除师团直属部队外,还辖有2个步兵旅团,其中每个步兵旅团下辖2个步兵联队,每个步兵联队下辖3个步兵大队,每个步兵大队下辖4个步兵中队,每个步兵中队下辖3个步兵小队,每个步兵小队下辖3个步兵分队,每个步兵分队下辖3个步枪组和1个机枪组。
侵华战争爆发后,日军又组建了10个四联队制的师团,其中新组建的是101、104、106、108、109、110、114、116师团,恢复番号的是13、18师团,连同原有的17个师团,合计有27个四联队制的师团。
这些四联队制的师团中既有挽马师团,也有驮马师团。
区别就在于挽马师团中的炮兵联队配备的是野炮,而驮马师团中的炮兵联队配备的是山炮。
四联队制挽马师团的人员编制和武器配备如下:(1937年)四联队制挽马师团的人员编制和武器配备第3师团:师团长藤田进中将,参谋长田尻利雄大佐。
下辖:步兵第 5 旅团:旅团长片山里一郎少将,下辖步兵第 6 联队(联队长仓永辰治大佐)、步兵第68联队(联队长鹰森孝大佐);步兵第29旅团:旅团长上野勘一郎少将,下辖步兵第18联队(联队长石井嘉穗大佐)、步兵第34联队(联队长田上八郎大佐);骑兵第3联队;野炮兵第3联队;工兵第3联队;辎重兵第3联队;通信队;卫生队;第1至第4野战医院;兵器勤务队。
随着战局的发展,日军发现四联队制师团过于庞大,不能适应战场上多变形势。
所以从1937年9月开始,组建了7个三联队制师团。
1939年在本土又组建了10个三联队制师团,还从1939年10月开始,逐步将四联队制师团改编成三联队制师团。
亚太战场123个日本陆军师团全记录2
![亚太战场123个日本陆军师团全记录2](https://img.taocdn.com/s3/m/5bd3343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0.png)
亚太战场123个日本陆军师团全记录2对于战争史研究有重要价值的是日本陆军除50个本土师团外投入海外战场的这123个师团。
1.近卫师团(近卫第2师团):1891年组建,1939年底组成近卫混成旅团到达华南战场,1940年7月近卫师团主体登陆钦州湾入列第22军,近卫混成旅团归建。
师团辖近卫步兵第1旅团(近卫步兵第1、2联队)、近卫步兵第2旅团(近卫步兵第3、4联队)及近卫野炮兵第2联队等。
1941年7月调南方军第25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12月参加南方作战攻占马来、新加坡,后派往苏门答腊岛担任警备,改为三联队制辖近卫步兵第3、4、5联队及近卫野炮兵第2联队等,1943年6月1日改称近卫第2师团。
战争期间师团长是西尾寿造(1937.3.1-1937.8.26)、饭田贞固(1937.8.26-1939.9.12)、饭田祥二郎(1939.9.12-1941.6.2)、西村琢磨(1941.6.2-1942.4.20)、武藤章(1942.4.20-1944.10.5)、久野村桃代(1944.10.5-),日本战败投降时隶属南方军第7方面军第25军在苏门答腊岛棉兰向英军缴械。
2.第1师团:1888年组建,辖步兵第1旅团(第1、49联队)、步兵第15旅团(第3、57联队)、野炮兵第1联队等,战争期间师团长河村恭辅(1936.3.23-1938.7.15)、冈部直三郎(1938.7.15-1939.9.12)、横山勇(1939.9.12-1941.10.15)、中泽三夫(1941.10.15-1944.3.1)、服部晓太郎(1944.3.1-1944.8.3)、片冈熏(1944.8.3-)。
1936年调关东军轮值,1940年7月改三联队制辖步兵第1、49、57联队野炮兵第1联队,1944年11月调第14方面军在莱特岛西岸的奥尔默克登陆,与美军交战被击溃退入山区,日本战败投降时仅有残部数百人。
3.第2师团:1888年组建,辖步兵第3旅团(第4、29联队)、步兵第38旅团(第16、30联队)、野炮兵第2联队等,战争期间师团长冈村宁次(1936.3.23-1938.6.23)、安井藤治(1938.6.23-1939.11.6)、吉本贞一(1939.11.6-1941.4.10)、丸山政男(1941.4.10-1943.6.10)、冈崎清三郎(1943.6.10-1945.2.24)、马奈木敬信(1945.3.1-)。
二战时期日军师团
![二战时期日军师团](https://img.taocdn.com/s3/m/79a2d922cfc789eb172dc8ae.png)
二战时期日军师团近卫师团师团名编成编成地(补充地) 通称号近卫师团明治24-12-14 东京(宫后改编为近卫第二师团)近卫第1师团昭和18-5-14 东京隅近卫第3师团昭和19-7-6 东京范步兵师团师团名编成编成地(补充地) 通称号第1师团明治21-5-14 东京玉第2师团明治21-5-14 仙台勇第3师团明治21-5-14 名古屋幸第4师团明治21-5-14 大阪淀第5师团明治21-5-14 広岛鲤第6师团明治21-5-14 熊本明第7师团明治29-5-12 旭川熊第8师团明治31-10-1 弘前杉第9师团明治31-10-1 金沢(泽)武第10师团明治31-10-1 姫路铁第11师团明治31-10-1 善通寺锦第12师团明治31-10-1 小仓剣第13师团明治38-4-1 高田/仙台镜第14师团明治38-7-6 宇都宫照第15师团明治38-4-1 昭和13-4-4 豊桥/京都祭第16师团明治38-7-18 京都垣第17师团明治40-11-30 昭和13-4-4 冈山/姫路月第18师团明治40-11-13 昭和12-9-9 久留米/久留米菊第19师团大正4-12-24 罗南虎第20师团大正4-12-24 龙山朝第21师团昭和13-4-4 金沢讨第22师团昭和13-4-4 仙台原第23师团昭和13-4-4 熊本旭第24师团昭和14-10-6 熊本山第25师团昭和15-7-10 大阪国第26师团昭和12-9-30 名古屋泉第27师团昭和13-6-21 东京极第28师团昭和15-7-10 东京豊第29师团昭和16-2-25 名古屋雷第30师团昭和18-5-14 平壌豹第31师团昭和18-3-22 甲府烈第32师团昭和14-2-7 东京枫第33师团昭和14-2-7 仙台弓第34师团昭和14-2-7 大阪椿第35师团昭和14-2-7 东京东第36师团昭和14-2-7 弘前雪第37师团昭和14-2-7 熊本冬第38师团昭和14-6-30 名古屋沼第39师团昭和14-6-30 広岛藤第40师团昭和14-6-30 善通寺鲸第41师团昭和14-6-30 宇都宫河第42师团昭和18-5-14 仙台勲第43师团昭和18-5-14 名古屋誉第44师团昭和19-4-4 大阪橘第46师团昭和18-5-14 熊本静第47师团昭和18-5-14 弘前弾第48师团昭和15-11-30 熊本海第49师团昭和19-1-6 京城狼第50师团昭和19-5-3 台北蓬第51师团昭和15-7-10 宇都宫基第52师团昭和15-7-10 金沢柏第53师团昭和16-9-16 京都安第54师团昭和15-7-10 姫路兵第55师团昭和15-7-10 善通寺壮第56师团昭和15-7-10 久留米龙第57师团昭和15-7-10 弘前奥第58师团昭和17-2-2 熊本広第59师团昭和17-2-2 柏衣第60师团昭和17-2-2 佐仓牙第61师团昭和18-3-13 东京鵄第62师团昭和18-5-1 京都石第63师团昭和18-5-1 宇都宫阵第64师团昭和18-5-1 広岛开第65师团昭和18-5-1 名古屋専第66师团昭和19-7-22 台湾敢第68师团昭和17-2-2 大阪桧第69师团昭和17-2-2 弘前胜第70师团昭和17-2-2 広岛枪第71师团昭和17-4-16 旭川命第72师团昭和19-4-4 仙台伝第73师团昭和19-7-6 名古屋怒第77师团昭和19-3-27 旭川稔第79师团昭和20-2-6 罗南奏第81师团昭和19-4-4 宇都宫纳第84师团昭和19-7-6 姫路突第86师团昭和19-4-4 久留米积第88师团昭和20-2-28 旭川要第89师团昭和20-2-28 旭川摧第91师团昭和19-4-12 旭川先第93师团昭和19-7-6 金沢决第94师团昭和19-10-14 大阪威烈第96师团昭和20-2-6 福冈玄第100师团昭和19-6-15 名古屋拠第101师团昭和12-9-1 东京—第102师团昭和19-6-15 熊本抜第103师团昭和19-6-15 熊本骏第104师团昭和13-6-16 大阪凤第105师团昭和19-6-15 広岛勤第106师团昭和13-5-15 熊本—第107师团昭和19-5-16 弘前凪第108师团昭和12-8-26 弘前—第109师团昭和12-8-26 昭和19-5-22 金沢胆第110师团昭和13-6-16 姫路鹭第111师团昭和19-7-12 善通寺市第112师团昭和19-7-12 久留米公第114师团昭和12-10-12昭和19-7-10 宇都宫/沟の口将第115师团昭和19-7-10 旭川北第116师团昭和13-5-15 京都岚第117师团昭和19-7-10 柏弘第118师团昭和19-7-10 京都恵第119师团昭和19-10-11 东京宰第120师团昭和19-11-21 善通寺迈进第121师团昭和20-1-16 善通寺栄光第122师团昭和20-1-16 东京舞鹤第123师团昭和20-1-16 名古屋松风第124师团昭和20-1-16 仙台远谋第125师团昭和20-1-16 広岛英机第126师团昭和20-1-16 熊本英断第127师团昭和20-1-16 宇都宫英迈第128师团昭和20-1-16 金沢英武第129师团昭和20-4-12 长野振武第130师团昭和20-4-12 京都钟馗第131师团昭和20-2-1 金沢秋水第132师团昭和20-2-1 大阪振起第133师团昭和20-2-1 熊本进撃第134师团昭和20-7-10 桂木斯勾玉第135师团昭和20-7-10 満洲真心第136师团昭和20-7-10 満洲不抜第137师团昭和20-7-10 朝鲜扶翼第138师团昭和20-7-10 満洲不动第139师团昭和20-7-10 満洲不屈第140师团昭和20-2-28 东京护东第142师团昭和20-2-28 仙台护仙第143师团昭和20-2-28 名古屋护古第144师团昭和20-2-28 大阪护阪第145师团昭和20-2-28 広岛护州第146师团昭和20-2-28 熊本护南第147师团昭和20-2-28 旭川护北第148师团昭和20-7-10 満洲富岳第149师团昭和20-7-10 満洲不挠第150师团昭和20-2-28 京城护朝第151师团昭和20-2-28 宇都宫护宇第152师团昭和20-2-28 金沢护沢第153师团昭和20-2-28 京都护京第154师团昭和20-2-28 広岛护路第155师团昭和20-2-28 善通寺护土第156师团昭和20-2-28 久留米护西第157师团昭和20-2-28 弘前护弘第160师团昭和20-2-28 平壌护鲜第161师团昭和20-4-12 华中震天第201师团昭和20-4-2 东京武蔵第202师团昭和20-4-2 仙台青叶第205师团昭和20-4-2 広岛安芸第206师团昭和20-4-2 熊本阿苏第209师团昭和20-4-2 金沢加越第212师团昭和20-4-2 久留米菊池第214师团昭和20-4-2 宇都宫常盘第216师团昭和20-4-2 京都比睿第221师团昭和20-5-23 长野天龙第222师团昭和20-5-23 弘前八甲第224师团昭和20-5-23 広岛赤穂第225师团昭和20-5-23 大阪金刚第229师团昭和20-5-23 金沢北越第230师团昭和20-5-23 东京総武。
解读二战日本师团番号
![解读二战日本师团番号](https://img.taocdn.com/s3/m/543ebc5a312b3169a451a4eb.png)
---解读二战日本师团番号---日本旧制帝国陆军的师团番号应该按照顺序来编排,但是这个原则也只是在七七卢为解决窘境,动员了一批又一批部队。
而番号也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排编,与此同时因为很多理由也有很多番号空着,并没有实际部队。
最终(太平洋战争末期),编成了将近300多个师团。
从这些师团番号的变化看去,可以了解很多有关战争激烈化的程度。
接一下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变化的经纬。
从明治现代化陆军建军到卢沟桥事变之前从镇台到师团------最初的七个老牌师团明治21年(1888年),镇台,这个旧式的战略编制单位的称号被改称为了师团。
当时,东京、仙台、名古屋、大阪、广岛、熊本就是明治年间的6个镇台。
按照顺序,东京的被称为第1师团,接下来从北向南依次是第2、第3……师团。
这个命名的方法和日本旧制高中命名的方法一样。
也就是第1师团(东京)、第2师团(仙台)、第3师团(名古屋)、第4师团(大阪)、第5师团(广岛)、第6师团(熊本)。
根据这些师团来看,常备兵力大约6万4千人,也就是说一个师团在非作战状态下兵员大致为1万人前后。
紧急动员的话,全国可战之兵可达到22万人左右。
担任宫城县防卫的部队被称为禁卫都督,改称师团也是1891年的事了。
当时日本在北海道还有被称为屯田兵的部队,1894被临时改称为第7师团(旭川)。
然而正式任命第7师团师团长的时间是1896年。
日本就是靠着这7个新建的师团发动了甲午战争。
以甲午、日俄战争为契机建立新的师团------21个常备师团的体制甲午战争之后为了海外扩张,日本开始疯狂扩军。
1898年按照由北到南的顺序,新建了第8师团(弘前)、第9师团(金泽)、第10师团(姬路)、第11师团(通善寺)、第12师团(久留米)这5个师团。
第8师团由第2师团负责编成的后勤,第9师团由第3师团负责编成的后勤,就像这样直到1900年才完成所有师团的编成。
而日俄战争也是主要靠这12个师团来取得的胜利。
但是,日俄战争爆发,这12个师团不能满足前线的需要。
日本陆军师团资料汇总
![日本陆军师团资料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8a83c0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d.png)
日本陆军师团资料汇总一、日本师团编制和装备37制标准师团,辖2个旅团(每个旅团辖2个联队,每个联队装备41式山炮4门,37炮4门,92步炮6门,重机枪24挺),1个炮兵联队(48门炮,其中36门38式75毫米山炮,12门100毫米炮),计25375人37制特设师团,辖2个旅团(每个旅团辖2个联队,每个联队装备41式山炮3门,92步炮6门,重机枪8挺),1个野炮联队(36门38式75毫米野炮),计21902人37制3单位师团,辖3个联队,每个联队装备炮12门,1个炮兵联队(12门炮,其中8门38式75毫米野炮,4门100毫米榴弹炮),计12689人41制3单位师团,辖3个联队(每个联队装备92步炮6门,重机枪24挺,轻机枪108挺,自动枪6),1个步兵掷弹炮联队(8门炮,其中山炮4门,37炮4门),战车队1(坦克/装甲车15辆),炮兵联队1(32门炮,其中24门90毫米炮,8门150榴弹炮),计12605人41制治安师团,辖3个联队(每个联队装备41式山炮3门,37炮4门,重机枪24挺,轻机枪72挺),装甲车5辆,1个野炮联队(36门炮,其中24门38式75毫米野炮,12门100毫米炮),计13500人41制留守师团,辖3个联队(每个联队装备41式山炮4门,37炮4门,92步炮6门),1个野炮联队(12门炮,其中8门38式75毫米野炮,4门100毫米炮),速射炮队1(12门47毫米炮),计14342人(一)日本陆军师承德国第二帝国,与北洋陆军的建制是一样的。
第二帝国的陆军以师作为战略单位,每师1.8万人,其中步兵1.2万人,其他兵种约6千人。
而袁世凯创立的北洋陆军,为了节省军费,把其他兵种的兵额也放在步兵人数的编制之内,所以一个满师才1.2万,小于西方一个师的编制。
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
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分为很多等级。
抗战中期,随着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展开,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1)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
亚太战场123个日本陆军师团全记录(下)
![亚太战场123个日本陆军师团全记录(下)](https://img.taocdn.com/s3/m/ba6994a5f524ccbff1218470.png)
亚太战场123个日本陆军师团全记录(下)41.第40师团:1939年6月30日在日本本土组建,辖步兵第234、235、236联队及山炮兵第40联队等,历任师团长天谷直次郎(1939.10.2-1941.8.25)、青木成一(1941.8.25-1944.8.3)、宮川清三(1944.8.3-)。
10月到达中国编入第11军,1941年9、10月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1942年1月第3次长沙会战东路作战,1943年2月监利、华容作战从临湘渡江攻击监利,1943年5月所辖山炮兵第40联队撤销改设炮兵队;1944年5-8月长衡会战担任西路攻击,编入新成立的第20军,1945年1、2月参加打通粤汉线南段作战,改隶第23军;6月17日列为中国派遣军直辖奉调沪宁地区,从广州附近出发攻击赣南三南地区(中国第7战区司令部驻地),尔后经赣州、遂川、万安、泰和、吉安、峡江于“8.15”时抵达南昌以南三江口附近,后转至芜湖缴械投降。
42.第41师团:1939年6月30日在日本本土组建,辖步兵第237、238、239联队及山炮兵第41联队等,历任师团长田辺盛武(1939.10.2-1941.3.1)、清水規矩(1941.3.1-1942.7.1)、阿部平辅(1942.7.1-1943.6.11)、真野五郎(1943.6.11-)。
10月到达中国编入华北方面军第1军,1941年5、6月中条山会战在绛县方向作战;1942年11月编入南太平洋第8方面军第17军,1944年6月在南方军第18军序列参加新几内亚东部艾塔佩反攻遭惨败,日本战败投降时残部在新几内亚东部基科里向澳军缴械。
43.第42师团:1943年5月以第62独立步兵群(Independent Infantry Group)为基干在日本仙台组建,辖步兵第129、130、158联队野炮兵第12联队等,历任师团长寺仓正三(1943.6.10-1944.3.10)、佐野虎太(1944.3.10-)。
侵华日军编制
![侵华日军编制](https://img.taocdn.com/s3/m/a359ea21f111f18583d05af2.png)
二战初始日军师团下有旅团。
下辖4至9个联队(团)到了后期采用三联队(团)。
二战初的师团长一般是中将衔。
后期大部分是少将了。
此外,日军的师团也分等级的。
1.班: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
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
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2.小队:日军的一个小队有前述编制的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
共54人。
3.中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4.大队: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
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挺);一个55人的炮排(1个10人的排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连(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排,两个31人的炮排各装备2门步兵炮)。
在这些少量的炮连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排,这种情况下,弹药排要扩充为39人。
5.联队:约25000-30000人左右.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
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一个观察班,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
Re:整理了侵华日军各阶段分布情况
![Re:整理了侵华日军各阶段分布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cd0d74c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4.png)
Re:整理了侵华日军各阶段分布情况年份兵力部署及分配1937-7-7至1938年初本土2个师团,朝鲜1个师团,中国东北5个师团,中国华北、华中16个师团1938年初至徐州失陷前(1)华北、华中15个师团+4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驻屯兵团(旅团级),1个支队(旅团级)1938年六月至38年秋(2)陆军34个师团、6个独立混成旅团、3个独立守备队、1个骑兵集团:本土3个,朝鲜1个,其余全部在中国;其中东北8个师团、1个独立混成旅团、3 个守备队,华北9个师团、4个独混旅团、1个骑兵集团,华中14个师团、1个支队,台湾1个独混旅团1938年秋至1939年9月华北10个师团、11个独混旅团、1个骑兵集团(师团级)、1个飞行集团,华中派遣军11个师团,4个独混旅团,1个飞行团,华南(驻广州)21军:2个师团、1个独混旅团、1个独立步兵队、1个独立飞行队39年秋至40年底总计27个师团(含5#师团)、21个独混旅团、1个骑兵集团、1个飞行集团:华北9个师团、12个独混旅团、1个骑兵集团、1个飞行集团;华中8个师团、3个独混旅团;华东4个师团、4个独混旅团;华南(华南方面军辖印度支那派遣军)5个师团、1个独混旅团、1个独立飞行队;印度支那派遣军辖5个师团、1个独混旅团、1个派遣步兵团、1个独立飞行队1941年初至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华北9个师团、12个独混旅团、1个骑兵集团、1个飞行集团;华中6个师团、2个独混旅团;华东4个师团、5个独混旅团;华南(23军)3个师团、1个独混旅团、1个独立步兵队1941年底至1942年4月华北10个师团、9个独混旅团、1个骑兵集团、1个骑兵旅团;华中8个师团;华东6个师团、3个独混旅团、1个飞行师团;华南2个师团、1个独混旅团、1个独立步兵队1942年5月至1943年1月总计23个师团、15个独混旅团、1个战车团、1个骑兵集团、1个飞行师团。
华北10个师团、8个独混旅团、1个骑兵集团、1个骑兵旅团;华中7个师团、1个独混旅团;华东6个师团、2个独混旅团、1个飞行师团;华南1个师团、2个独混旅团1943年总计24个师团、11个独混旅团、1个战车师团、1个骑兵旅团、1个飞行师团、1个战车师团、1个特别警备队(旅团级)。
二战日军投降之际,兵力分布如何?
![二战日军投降之际,兵力分布如何?](https://img.taocdn.com/s3/m/e49fccf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66.png)
二战日军投降之际,兵力分布如何?
二战日本投降之际,其陆海军兵力分布情况大体如下:(一)在中国关内战场之中国派遣军为1056000人(指挥官冈村宁次),另有日本海军39729人。
(二)在中国关外战场之关东军为664000人(指挥官山田乙三)。
(三)在中国台湾及先岛群岛之第10方面军为164000人(指挥官安藤利吉)。
(四)在朝鲜之第17方面军为294000人(指挥官上月良夫)。
(五)在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印度之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新几内亚、菲律宾之南方军为743000人(指挥官寺内寿一)。
(六)赤道以南新不列颠岛、布干维尔岛、新爱尔兰岛之第8方面军为70000人(指挥官今村均在)。
(七)日本国内东京的杉山元第1总军、大阪的畑俊六第2总军、札幌的樋口季一郎第5方面军(包括库页岛北纬50度以南、千岛群岛)为240余万人。
以上日本陆军之步兵为164个师团(已除去被全歼之第29、43、16、26、24、62、109师团)又127个旅团(已除去被全歼之独立混成第47、48、44旅团,步兵第68旅团)及旅团级单位,坦克4个师团又9个旅团(其中7个旅团在本土、两个旅团在关东军);高炮4个师团;航空兵15个师团(共辖67个飞行战队,19个独立飞行中队,8个飞行队);骑兵1个旅团。
陆军总人数为5681600人。
日本海军在投降时总数为1693000人。
日军师团编制
![日军师团编制](https://img.taocdn.com/s3/m/d25218fc941ea76e58fa04aa.png)
日军师团编制本文的编制表只代表理想的满员数,不代表实际的装备或人员数目.(1)4联队制常设师团编制表:师团司令部:第1~4步兵联队:每联队3个步兵大队挽马联队每大队4个步兵中队1个机关枪中队(8挺3年式/92式重机枪) 1个大队炮小队(2门92步兵炮)驮马联队每大队4个步兵中队1个机关枪中队(8挺3年式/92式重机枪) 1个大队炮小队(2门11年式曲射步兵炮)每联队直辖: 挽马联队1个联队炮中队(41式75山炮4门) 1个速射炮中队(94式37速射炮4门)驮马联队1个步兵炮中队(11年式平射步兵炮4门) 无速射炮中队野炮兵联队(挽马师团):4个大队改38式75野炮36门91式105野炮12门.(近卫第2~5 第20师团除外,这几个师团只有3个大队36门改38式野炮)山炮兵联队(驮马师团):3个大队41式/94式75山炮36门*参见注2.骑兵联队:3个骑兵中队1个机关枪中队1个速射炮小队(94式37速射炮2门)搜索联队:2个轻装甲车中队(共94式轻装甲车10辆) 2个步兵中队(乘卡车) * 参见注3.工兵联队:3个工兵中队辎重兵联队:2个辎重兵大队其他辅助部队注:1.本表包括近卫师团第1到第12 第14 第16 第19到第20师团.2.驮马(第9 第11)师团编成山炮兵联队.其他挽马师团编成野炮兵联队.3.只有第3 第6 第11 第20师团到终战时还保留了骑兵联队,其他师团均逐渐改为搜索联队.4.诺门坎事变后第7师团由挽马制改为驮马制,担任北海道防御任务.例:第7师团(旭川挽马)装备1937年状态:步枪11700支轻机432挺重机106挺89式掷弹筒432具92式70步兵炮24门41式75山炮16门94式37速射炮(反坦克炮)16门改38式75野炮36门91式105野炮12门.人员约2万.(2)4联队制特设师团编制表:师团司令部:第1~4步兵联队:每联队3个步兵大队每步兵大队4个步兵中队1个机关枪中队1个大队炮小队每联队直辖:1个联队炮中队1个速射炮中队野炮兵联队:3个大队38式75野炮36门.山炮兵联队:3个大队41式75山炮36门. (二选一)骑兵联队:2个骑兵中队1个机关枪中队1个速射炮小队搜索联队:2个轻装甲车中队2个步兵中队(乘卡车)工兵联队:2个工兵中队辎重兵联队:4个辎重兵中队其他辅助部队注:1.本表包括第13 第18 第101 第104 第106 第108(第1次) 第109(第1次) 第110 第114 第116师团2. 第15 第17师团虽然是特设师团,但是其从一开始就是3联队编制,所以不在此列.3.第101 106 108(第一次) 109(第一次) 114师团的番号在1939~1940年陆续撤消.3)3联队制常/特设师团编制表(1938年4月后)师团司令部:第1~3步兵联队:每联队3个步兵大队每步兵大队4个步兵中队1个机关枪中队1个大队炮小队每联队直辖:1个联队炮中队1个速射炮中队野炮兵联队:3个大队改38式75野炮24门91式105野炮12门(有的是改38式野炮36门).山炮兵联队:3个大队41式/94式75山炮24门99式105山炮12门. 注9 (二选一) 骑兵联队:2个骑兵中队1个机关枪中队.搜索联队:2个轻装甲车中队2个步兵中队(乘卡车)师团搜索队:1个骑兵中队1个轻装甲车中队(轻装甲车5辆) (三选一)工兵联队:2~3个工兵中队辎重兵联队:1个辎重兵中队(挽马) 1个辎重兵中队(卡车)其他辅助部队注:1.本种编制包括1938.4编成的第15 第17特设师团,第21 22 23常设师团.原为4联队制的17个常设师团.原为4联队制的第13 15 17 18 104 110 116共7个特设师团.其中第13 18师团为驮马(装备山炮)编成,第15 17 104 116为挽马(装备野炮)编成,第110师团没有炮兵联队,只有师团炮兵队.2. 包括4联队师团抽出的1个联队和剩余的步兵联队编成的第24 25 26 27 28师团(编成时间:1937.9~1940.7).其中第24师团为挽马编成,第27 28师团为驮马编成,其他师团无法确认.3. 包括以台湾旅团加上第47联队为基干编成的第48师团(编成时间:1940.11) 和以桦太混成旅团(南千岛群岛)为基干编成的第88师团(编成时间1945.12).4.包括以解散的5个特设师团所剩余联队编成的, 担负中国大陆治安任务的第32~第41师团(编成时间:1939.2~1939.6).其中第33 37 38 41师团为驮马编成、第32 39师团为挽马编成、其他师团只有师团炮兵队. 这些师团在1940年后逐渐解散了炮兵联队与师团炮兵队,后期各师团又重新编成了师团炮兵队,规模大约是一个大队9门各种火炮.5. 包括留守师团编成的常设师团(永驻满洲)第51~第57师团(编成时间:1940.7~1941.9),这7个师团本来是作为轻装师团编成的,实际上重武器逐渐得到了补充,达到了和普通3联队制常设师团一样的状态.其中第51 52 55师团为驮马编成,其他师团是挽马编成.6.包括以剩余的步兵联队为基干编成的第42 43 44 46 47 49师团(编成时间:1943.5~1944.4),第44师团为步兵第44步兵团为基干编成.其中第49师团为驮马编成,第42 44 47师团为挽马编成,第43 46师团无法确认.7.包括第31 第61师团(编成时间:1943.3).第31师团以步兵第26旅团加上第124联队为基干编成,第61师团以第61独立步兵旅团为基干编成.其中第31师团为挽马编成,第61师团只有师团迫击炮队.8.包括南方军各部队升级而来的第50 66师团(编成时间:1944.5~1944.7).第66师团由独混第46旅团改编.其中第50师团为驮马编成,第66师团只有师团迫击炮队.9. 由于99式105山炮产量不足,有的师团分配不到,只得用41式75山炮代替.例:第23师团(熊本1939年状态)步枪约9000 轻机324 重机78 89式掷弹筒324 41式75山12 92式70步兵炮18 94式37速射炮12 轻装甲车5 38式75野炮24 38式120榴弹炮12 人员约1.8万23师团后改为机械化师团,所有军马全部调拨到菲律宾去了.3 联队师团编制表:(绝对国防圈计划)师团司令部:第1~3步兵联队:每联队3个步兵大队每步兵大队3个步兵中队1个机关枪中队1个大队炮小队每联队直辖:1个联队炮中队1个速射炮中队1个通信中队1个作业中队1个乘马小队野炮兵联队:2个大队95式75野炮9门91式105野炮9门.山炮兵联队:2个大队41式75山炮18门. (二选一)工兵联队:3个工兵中队辎重兵联队:1个辎重兵中队(挽马) 2个辎重兵中队(卡车)其他辅助部队注1.本编制表包括近卫第3师团第44 71 72 73 77 79 81 84 86 93 94 96共13个师团.(编成时间:1942.6~1944.10)2.大部分师团由留守师团改编而来,部分师团由独立步兵旅团或步兵联队为基干改编而来.3.此种师团没有搜索/骑兵联队,由步兵联队中的乘马小队担任侦察任务.4.其中第71 79师团为驮马编成.96师团没有炮兵联队,只有师团迫击炮队.其余师团为挽马编成.第81 93师团由各教导学校与留守师团人员组成,人员素质较高.5.第71师团在满洲编成,担任台湾防卫任务.第94师团由第256 257 258联队为基干在马来半岛编成.6.第86师团在1945年编制得到了强化2旅团制师团编制表:(警备任务)第1~2步兵旅团: 每步兵旅团含4个独立步兵大队每独立步兵大队含4~5个步兵中队1个机关枪中队1个大队炮中队(3~4门各式火炮)师团工兵队:2~3个工兵中队师团辎重队:2~3个辎重兵中队师团炮兵队:1945年才设立,大队规模(9门左右).师团通信队其他辅助部队注1.此编制师团主要由独立混成旅团、独立步兵团、野战补充队为基干重新编成而来.2.番号为:第58 59 60 62 63 64 65 68 69 70 115 117 118 129 130 131 132 133 161师团共19个,为担负中国大陆的警备治安任务的师团.3.番号为:第100 102 103 105师团为驻菲律宾的第30 31 32 33独立混成旅团升级而来,担任菲律宾的警备任务.4.此种师团的炮兵部队(含部分大队炮)都是从其他部队接受过来的换装武器,牵引炮、迫击炮都有,型号复杂,无法找到规律.5.由于此种师团严重缺乏炮兵,出现了将2个师团的炮兵合并使用的现象,1945年第44军下的第63 117师团就合并使用了它们的共18门山炮.2 旅团制师团编制表:(日本离岛防御任务)第1~2步兵旅团: 每步兵旅团含6个独立步兵大队师团工兵队:2个工兵中队师团辎重队:2个辎重兵中队师团防空队师团通信队其他辅助部队注:1. 此编制师团包括第89 91 109(第2次)师团.2.其中第89 91师团负责北海道与千岛群岛的防御任务,第109师团负责小笠原群岛的防御任务.3.此编制师团的任务相似,部队都分散在各个海岛上,所以强调总体自我生存能力与海上运输能力.4.这3个师团虽然步兵旅团编制相同但辅助兵种有区别.第89师团由独混第43 69旅团升级而来,2个旅团的炮兵队没有合并为师团炮兵队而是保持原来分开的状态.5.第91师团则把炮兵改为师团直接隶属,成立了师团第1 第2炮兵队.终战前第91师团还配属(不是隶属)了战车第11联队和独立战车第2中队,目的是和库叶岛上的苏军作战.3联队制师团编制表:(战争末期的关东军新编成师团)师团司令部:第1~3步兵联队:每联队3个步兵大队每步兵大队3个步兵中队1个机关枪中队1个大队炮小队每联队直辖:1个联队炮中队(41式75山炮2门94式/1式速射炮2门) 野炮兵联队:3个大队各式野炮27门.工兵联队:3个工兵中队1个器材小队(装备喷火器6具)辎重兵联队:2个辎重兵中队(挽马) 2个辎重兵中队(卡车)挺进大队: 3个挺进中队其他辅助部队注1.以关东军残留的独立步兵部队为基干编成的师团(1944年5月~1945年1月) 番号为第107 108(第2次) 111 112 119(由第8国境守备队改编)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师团共14个.2.以动员兵力为主编成的师团(1945年7月),番号为第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8 149师团共8个.其中第134师团终战时还没有完成编成.3.以关东军干部候补队、下士官候补队为基干编成第158师团(1945.8.10).终战时还没有完成编成.4.此类师团(除158师团外)只有第111 120师团为师团炮兵队编制,其余的20个全为野炮兵联队编制.各师团炮兵部队均为山炮、野炮、迫击炮混编,没有规律.5.此类师团无论人员还是装备都严重缺编,特别是45年7月的动员部队,每个师团平均有4000多人是才入伍没有接受任何训练的新兵.6.1945年的关东军缺乏50%的轻武器刺刀10万把野炮400门第1方面军基本上缺编速射炮.例1:第107 师团(满洲1944.5.编成) 定员约2.3万实际1.6万步枪6900 轻机270 重机72 89式掷弹筒255 92式70步兵炮18 41式/94式75山炮10(6门作为联队炮4门属于野炮兵联队编制内) 1式47速射炮6 轻装甲车7 4年式150野炮9 改38式野炮9.例2:第134师团(满洲1945.7.10编成) 定员约1.6万实际不到1.2万步枪不到5000 机枪掷弹筒不到编制数的50%,炮兵只有改38式75野炮和91式105野炮共10门,迫击炮11门.人员缺编4000多人还有4000多人是新兵.。
二战日本陆军的方面军和总军
![二战日本陆军的方面军和总军](https://img.taocdn.com/s3/m/5c3dd6ce76a20029bd642ddd.png)
二战日本陆军的方面军和总军一、方面军第1方面军:1942年7月编成于牡丹江,远东战役时与苏联远东第1方面军交战,后退往敦化,历任司令山下奉文、喜多诚一(1944.10)。
第2方面军:1942年7月在齐齐哈尔编成,于1943年11月中旬调往棉兰老岛达沃,直属大本营。
第2方面军辖第2军(第36师团,后调入第32、35师团)、第19军(第5师团、第46师团、第48师团)与第7飞行师团,担任作战的地区是:东经140度以西,望加锡、龙目海峡以东,北纬5度以南包括阿鲁群岛、塔宁尔群岛、帝汶岛、小巽他群岛。
1944年3月增加统辖第18军,隶属南方军。
新几内亚作战失败后1945年5月在西里伯斯岛撤销。
司令阿南惟几、饭村穰(1944.12)。
[ 转自铁血社区/post_11198536_1.html/ ]第3方面军:1943年10月编成,驻奉天,担任满州西部、南部防御,1945年6月从关内调入第39军、第63军、第117师团。
远东战役与苏联外贝加尔方面军交战。
历任司令冈部直三郎、后宫淳(1944.8)。
第5方面军:1943年2月原隶属本土防卫总司令部的北部司令部改编为北方军司令部,纳入外战体制直属大本营,以加强在北方对美军防御,司令部驻札幌。
1944年2月再改编为第5方面军,次年2月兼任北部军管区,司令樋口季一郎。
指挥1943年阿留申群岛作战、1945年8月南库页岛千岛群岛作战。
日本战败时辖5个师团、2个独立混成旅团。
第6方面军:1944年8月编成于汉口,指挥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地区日军,历任司令冈村宁次、冈部直三郎(1944.11)。
第7方面军:1944年3月编成于新加坡,历任司令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1945.4)。
1944年10月南方军军政总监部改编为第7方面军军政总监部。
第8方面军:1942年11月编成于拉包尔,司令今村均,初辖第17、第18军。
东部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方面曾是主战场,日军失败是二战转折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1个(104师团)
朝鲜1个(19师团)
国内5个
太平洋15个(2,4,5,6,16,18,20,21,33,38,41,48,51,55,56师团)
(关于太平洋战场之4师团为推测存在.实际根据有些资料说他已经复员,待查)
1943年底总共70个师团
朝鲜1个(19师团)
国内5个(近卫师团,另外9,10,14,16,20师团中有1个复员,未知)
中国34个师团
东北9个(1,2,4,7,8,11,12,23,24师团)
华中11个(3,6,13,15,17,22,33,34,39,40,116师团)
华北9个(21,26,27,32,35,36,37,110师团)
中国37个
东北14个(1,8,9,10,11,12,14,23,24,25,28,29,57,71师团)
华北9个(26,27,32,35,36,37,59,69,110师团)
华中13个(3,13,15,17,22,34,39,40,58,60,68,70,116师团)
华中10个(3,6,13,15,17,22,34,39,40,116师团)
华南3个(38,51,104师团)
朝鲜2个(19,20师团)
国内4个(4,7,53,54师团)
太平洋10个(近卫,2,5,16,18,21,33,48,55,56师团)
1942年底总共58个师团
华南5个(近卫,18,38,48,104师团)
朝鲜2个(19,?师团)
国内9个
1941年底总共51个师团
中国35个
东北13个(1,8,9,10,11,12,14,23,24,25,28,29,57师团)
华北9个(21,26,27,32,35,36,37,41,110师团)
华南5个(5,18,38,104,106师团)
1940年底总共49个师团
中国38个
东北11个(1,8,9,10,11,12,14,23,23,25,28师团)
华中13个(3,4,5,6,13,15,17,22,33,34,39,40,116师团)
华北9个(21,26,27,32,35,36,37,41,110师团)
华南2个(5,18师团)
其中11师团的去向最值得考究.因为有些正统资料显示11师团没有在华北呆过,11师团到华南去过.
由于我所引用资料中华北有12个师团,排完其他师团后发现华北还缺一个师团,于是11师团就推测放在这里的.没有实际证据.所以需要再考证.
1939年底总共40个师团
国内1个(近卫师团)
朝鲜1个(19师团)
中国32个师团
东北8个(1,2,4,7,8,12,23,104师团)
华中10个(3,6,13,15,16,17,22,101,106,116师团)
华北12个(9,10,11,14,20,21,26,27,108,109,110,114师团)
华中18个(3,13,27,34,40,58,60,61,64,65,68,69,70,116,131,132,133,161
师团)
华南3个(104,129,130师团)
台湾5个(9,12,50,66,71师团)
朝鲜9个(59,96,111,120,121,137,150,160,320师团)
303,308,312,316,321,322,344,351,354,355师团)
小笠原1个(109师团)
中国38个
东北15个(1,8,9,10,11,12,14,23,24,25,27,28,29,57,71师团)
华北8个(26,35,37,59,62,63,69,110师团)
华中14个(3,13,22,34,39,40,58,60,61,64,65,68,70,116师团)
华南1个(104师团)
朝鲜2个
国内7个
太平洋23个
1944年总共99个师团
中国38个
华北8个(59,63,69,110,114,115,117,118师团)
华中15个(3,13,27,34,39,40,47,58,60,61,64,65,68,70,116师团)
华南2个(22,104师团)
东北10个(11,25,57,71,107,108,111,112,119,120师团)
台湾3个(12,50,66师团)10师团?
太平洋37个
冲绳4个(9,24,28,62师团)
朝鲜2个
国内18个
10师团已经从东北调出,调往台湾军,但是资料这里没有注明。而在这份资料中45年注明10师团到台湾军。待考证。
51,52,?师团)
国内58个(近卫,近卫3,7,11,25,42,44,57,72,73,77,81,84,86,88,89,91,93
140,142,143,144,145,146,147,151,152,153,154,155,156,157,201,
202,205,206,209,212,214,216,221,222,224,225,229,230,231,234,
朝鲜1个(19师团)
国内2个(近卫,8师团)
21个在中国
东北5个(1,2,4,7,12师团)
华中9个(3,6,9,11,13,16,18,101,114师团)
华北7个(5,10,14,20,26,108,109师团)
1938年底总共34个师团
1945年总共168师团(日本资料为169师团)
中国53个
东北22个(39,63,79,107,108,112,117,119,122,123,124,125,126,127,128,134
135,136,138,139,148,149师团)
华北5个(47,110,114,115,118师团)
东南亚及太平洋战场44个
菲律宾12个(1,8,10,16,19,23,26,30,100,102,103,105师团)
缅甸6个(18,31,49,53,54,56师团)
越南4个(2,14,21,55师团)
其他22个(近卫2,4,5,6,15,17,20,22,29(覆灭),32,35,36,37,38,4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