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词汇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比一综合vs.分析口综合思维,即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并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等结合起来。
翻译家杨友钦1999曾说,中国人强调整体和归纳;而西方人则注重分析和细节。
由于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上整体优先,即强调整体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试图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万物一体”“天人合一”。
因此,中国人喜欢先从整体上分析事物,然后再将其分成不同的部分。
在西方,柏拉图首先提出“主客二分”的思想。
分析性思维从二元的角度解释世界。
它明确区分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并把二者对立起来。
分析性思维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然后深入分析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了解其特殊本质。
二形象vs.抽象口形象思维指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较为发达,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并且大量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通过物体的形象表达思想,重视直观经验。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
西方人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概念来表达具体的现象或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的运用。
在语言中大量使用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三螺旋型vs.直线形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受其文化影响巨大。
在社会中人们会根据一些约定俗成的习俗或规则来为人处事,他们总是从一个整体的角度认识并指出事物。
Hofstede1991指出,中国人从直觉或感觉上去思考,认为个体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其思考方式是呈螺旋型的。
与此相反,西方人善于分析推理,其思维模式是呈直线形,即一开始就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因此,他们逐渐形成了直线形思维模式。
受其逻辑思维传统影响,西方人在推理和判断事物时更倾向于追求精确。
二、中西思维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一词汇方面1.词汇选择英语词类可分为10种,并与汉语词类没有完全一一对等关系。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②整体性思维还体现在汉语语法的隐含性, 句法的意合性及词义的笼统与模糊性上。 分析性思维则表现在英语语法的外显性, 句法的形合性及词义的具体性上。 例: SL:you are no more needed , so you can go now. TL:你可以走了,这里不需要你。
“一言而蔽之,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 是综合的(comprehensive),而西方则是分析的 (analytical)”。 -------季羡林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 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 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学、 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西方 人重理性、逻辑、实证……。” ------陈淑能
我爱我的心上人,因为她那样地叫人入迷(enticing);我恨 我的心上人,因为她已订婚将作他人妻(engaged);她花容月貌 她的名字叫埃米莉(Emily),她的家就在东城里(east)。我为 我的心上人呀,一切都因为这个E!(陆乃圣)
25
无可比拟( exquisite ),我劝她私奔跟我在一起( elopement );
我爱我的那个“丽”,可爱迷人有魅力;我恨我的那个 “丽”,要和他人结伉俪;她文雅大方又美丽,和我出逃去游
历; 她芳名就叫爱米丽,家住东方人俏丽。(马红军)
24
R
I love my love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ticing; I hate her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gaged; I took her to the sign of the exquisite, and treated her with an elopement; her name's Emily, and she lives in the east. (Dickens, David Copperfield) 译文4:
3.中英思维方式的对比(精编课件).ppt

4)Differences in reasoning, percepetion of time and space, etc. (英汉语在时空观等方面 的差异性)
在时空观上,英语是由小到大,汉语则是由大 到小。例如时间标记,英语里先说日期和月份, 再说年份;汉语里正好相反,先说年份,再说 月日。空间观念差异在写信地址上表现尤为明 显,英语里由小到大,如由街道而城市而省或 州而国家;汉语正好相反,由大到小。这是英 语民族重个体思维、汉民族重整体思维的语言 例证。在叙事时序上,英语里叙述事件常常是 按照时间顺序由现在向过去推进;汉语正相反, 由过去向现在推进。
英译汉时,英语的物称一般应转换为汉语的人称。人称主语从语境 内外寻找,多在句内,有时在句外。 例如: (1)The sight of the little poor boy reminded him of his childhood. 译文:看到这个可怜的孩子,他想到了自己的童年。 (2)The bad weather prevented him from attending the meeting. 译文:天气不好,他没去开会。 (3)His passion carried him away. 译文:他因感情冲动而误入歧途。 (4) Memories of that historic and happy occasion still linger. 译文:人们对那次历史性的盛会记忆犹新。
精品课件
3)English: a strong sense of objectivity (客体 意识强)
Chinese: a strong sense of subjectivity (主体 意识强)
❖ 英语:主客体二分 ❖ 汉英语句子一般不能没有主语,且多为无灵主语(没有生命的事物)。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中英两种思维方法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两个文化的不同背景和思维方式。
下面将从语言表达、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等方面对中英思维方法的差异进行比较。
在问题解决方面,中英思维方法也存在差异。
中文思维一般较为细致入微,注重整体问题的解决。
中文习惯于从整体出发,通过探究事物的根本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中文思维也注重过程和方法的灵活性,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相比之下,英文思维更注重分析和抽象思维。
英文思维习惯于将问题分解为细节,然后通过逻辑推理,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
英文思维更注重目标的明确和计划的实施,强调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措施。
在决策制定方面,中英思维方法也有差异。
中文思维更加注重集体决策和共识达成。
中文习惯于通过讨论和辩论,通过多方参与和观点的碰撞来达成共识。
中文思维注重协调和妥协,倾向于找出多方利益的平衡点。
相比之下,英文思维更注重个人决策和效率。
英文思维更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注重迅速决策和追求效率。
可以看出,中英思维方法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不仅是由两种语言的特点所决定的,也与两种文化的不同背景和价值观有关。
中文思维强调整体、直觉和情感,追求协调和平衡;英文思维注重逻辑、分析和理性,强调个体和效率。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中容易造成误解和困惑。
因此,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思维方式是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前提。
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可以达到思维方法的融合和转化,提高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效果。
论英汉词法差异及其原因

论英汉词法差异及其原因作者:吕娟王…文章来源:大学英语点击数:更新时间:2007-9-30 9:30:39摘要: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本要素,能部分反映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本文就英汉词法之间存在的几点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了其思维差异,阐述了研究英汉词汇差异对二语习得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词法差异思维差异对比分析1.引言众所周知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这两种语言在各自的发展中,产生了各自不同的特点,表达方式也有很大不同,词汇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
词汇作为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奠定语言的基础。
因此一个人的词汇知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的语言能力。
但不少二外学习者却发现掌握的词汇量越大并不意味着语言运用能力强。
相反地还会出现用词不当、死搬硬套,学用脱节等现象。
究其原因是学习者对词汇没有深入了解,对两者的差异缺乏比较。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和文化特色;思维方式又影响语言,引导并支配语言的发展。
东西方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历史环境、经济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的不同以及审美观、伦理观、时空观等方面的差异,使东西思维方式从总体上呈现不同的特征。
这种思维的差异性影响了英汉语言的方方面面,包括了基本要素——词汇的构成和使用。
所以要学好外语,必须了解其特点,要了解特点,最有效的方法是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原因。
尤其要利用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排除母语思维的影响。
词汇学习也不例外。
2.英汉词法差异对比及其原因(1)物称与人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那是因为在西方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自然客体和人类主体是同等重要的,因此英美人很重视客体意识,客体意识体现在他们的表达方式中。
而汉语则重视主体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以“万物皆备于我”作主导,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英汉互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存在显著差异,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如何在翻译中妥善处理这些差异。
一、语言习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句子构造和表达习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英语注重形式逻辑,句子结构严谨,常使用长句和复合句;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句子简短明了,多使用并列结构和流水句。
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调整句子结构,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化为独立句或者前置修饰语,以确保译文的流畅和自然。
二、词汇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些在英语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在汉语中可能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反之亦然。
在翻译时,需要深入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选择恰当的译文,避免误解和歧义。
例如,“dragon”在英语中通常代表着邪恶和凶猛,而在汉语中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认知,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习语与俚语翻译习语和俚语是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它们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和俚语,这些表达在直译时往往难以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习语和俚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找出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对应表达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传达原文的语义和情感色彩。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律美感,以使译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更注重逻辑分析和形式推理,而汉语国家的人们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直观感悟。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思维习惯,适当调整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教育]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433de2c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b.png)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一、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着持某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百年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体现着持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
英汉两种语言也毫不例外。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中英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抽象思维与具像思维英语民族重抽象思维,而汉民族重具像思维。
英语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恰恰相反,崇尚天人合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具像代表概念,喜欢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定式,更习惯于运用具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而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
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而汉语则习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理性概念,例如:1.“I hope my presence here tonight is further proof of the importance we British attach on relations with your great country.”“我希望,今晚我到这里来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英国人非常重视和你们伟大祖国的关系。
”英文中的抽象名词presence, proof, importance 汉译时都转换成了具体的动作.2.Wisdom prepares the worst; 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者临渴掘井。
此例中的抽象名词wisdom, folly汉译时都转换成具有共相概念的一类人。
以上两例中的抽象名词对于习惯于抽象思维英美人来说,词义明确,措辞简练;但对于习惯于具像思维的中国人来说,必须将这些抽象名词所表达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才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汉语遣词造句的习惯。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作者:项琳琳来源:《校园英语》 2020年第14期文/项琳琳【摘要】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两种语言在选词、句子结构以及语序衔接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因此,相关翻译人员需要在清楚掌握两者不同之处的前提下,在翻译过程中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本文就中英思维方式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究翻译过程中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
【关键词】中式思维;英式思维;翻译;转换【作者简介】项琳琳,大连外国语大学。
一、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分析1.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
作为人类思维的两大基本形式,整体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分别是中西方民族秉承的思维模式。
中式思维强调“天人合一”,注重个人领悟和时间顺序,重视综合、概括和整体;而英式思维将人与事物分隔开,强调形式一致与逻辑分析,重视独特与个体。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有所体现。
汉语重意合,众多短句只需要按照思绪或时间顺序罗列,用逗号连接即可。
而英语重形合,英文有严格的句工结构和语法规则,各短句之间需分清主次。
另外,模糊概括的用语常出现在汉语中,而细腻具体的用语常出现在英语中。
例如,“bulge, protrude, stick out, jet out, swell”等词都译为汉语中的“突出”,可它们却暗指不同的突出物和突出方向。
在汉语中,“突出”一词可用于任意语境;而在英语中,则需要根据不同语境选择不同的词语。
2.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英式思维重视抽象概念,而中式思维更重视具体概念并视其为抽象概念的基础。
中英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用词上,两种语言会选用不同的词性表达同一个意思。
英语多选用表示静态和抽象的名词和介词,而汉语则常使用表示动态和具体的动词。
对于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翻译时需要转换遣词造句的习惯。
如“加快建立”译为“speed up the establishment”。
其中,“加快”为状语,“建立”为动词。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词汇选择
1、词汇选择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英汉词汇选择产生了影响。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目 标语言的思维方式特点。例如,在英语中常用“it is said”、“there is evidence”等客观描述词汇,而在汉语中则更倾向于使用主观感受的词汇如“我 觉得”、“我认为”等。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适当调整词汇选择,以符合目标语 言的思维方式特点。
2、实证思维与直觉思维
西方文化注重实证和逻辑,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结论。而东方文化则更 倾向于依赖经验和直觉进行判断。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西方语言的客观性和 精确性,以及对东方语言的含蓄和主观性的理解。
3、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
3、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
西方文化注重分析和分解,倾向于将整体分解为部分进行研究。而东方文化 则更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强调事物之间的和相互作用。这种思维方式在翻译中 表现为对原文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选择。
二、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的 影响
1、词汇层面
1、词汇层面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价值观、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原文 中的词汇可能难以直接对应到目标语言中。例如,“龙”在中文中是吉祥、权威 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是邪恶的象征。因此,在翻译中需要考虑到这些文化 差异,选择适当的词汇进行表达。
三、如何应对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对英汉语言与翻译的影响
1、提高文化意识
1、提高文化意识
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是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了解 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习俗等特点。只有深入了解目标文化的思维方式特点, 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译。
2、培养语篇意识
2、培养语篇意识
语篇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也是体现文化差异的重要层面。译者需要具备 语篇分析能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篇特点和结构。通过对目标文化的语篇 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其思维方式特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具象与抽象——从文字和词汇看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

(. 1 华北水 利水 电学 院, 南 郑 州 4 0 1 ; . 河 5 0 1 2郑州大学 , 河南 郑州 4 19 ) 5 1 1
摘 要: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 工具, 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 现 出来, 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 之中 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 文化差异的表 现, 造成语言 。 是 差异的一个重要原 因 汉英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表 。
种不 同的语言文 字 各具 特 色, 反 映了汉英 民族不 象 , 工成 为象征意义的符号, 正 加 来反映、 认识客观 同的思 维 方 式 。 基于上述 观 点 , 者拟 在本 文 通 过 事物的规律。 笔 这种具 象其实就是意象图式 ( ae i g m
对汉英两种不同语言在文字和词汇上的差异探讨 shm ) 这好像中国山水 画家观山望水形成一系 ce a 。 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之一: 具象和抽象。
2 1年2 0 0 月
济南 职业学 院学 报
J u  ̄ o Jn nVo a o  ̄ Colg om f ia c f n i l e e
F b2 1 e .0 0
第 1 ( 第7 期) 期 总 8
N .(eil .8 o1Sra 7 ) No
具象 与抽 象
__ 从文字和词汇看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
不是 西方语言那种 执著于 知性、 理性 的精神, 而 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从 文字的造字心理和演变过 。 是充满感受和体 验的精神” 2 0 : 8 。 ( 0 0 6 ) 汉语 的 程来 看, 汉字很注重 图像性 。 传统 的 “ 六书” 不 中, 语 言思维是 一种具 象思维 , 它真实地体现 了汉族 论从 “ 的含义和 “ 的形体 构造本身来 看, 文” 字” 象 象形的美术艺术性, 是文字的原生I 生 人哲学思维的性格。 例如温庭筠 的名句: 鸡声茅 形都是基础。 “ 店月, 人迹板桥 霜”十个字传 达出六种具象 : 鸡 特点, 只有 汉字坚守住了这个特点, , “ 但 因此汉字才
第二章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这样看来,中西思维方式分别属于整体、 直觉、具象思维与分析、逻辑抽象思维。 思维是语言的工具。刘宓庆认为:“思维 支配语言。”可见思维对语言有着决定性 作用,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方式的 差异在语言中得到了反映。 • 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强调“悟 性”,重形象思维。其反映在语言上,则 重意合,不强求语言形式。其反映在语言 上,则重意合,不强求语言形式,少用连 词,多无主句,少被动语态句,形文求全 面,不怕重复,词句求平衡与对称。
例句
• (1)你来了,我走。 • (2)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 • (3)小辣椒见是书记,一愣,松开手,跟着就瘫了下来,滚 地皮,大哭大叫。 • 其中例(1)没有连接词,故可作几种解释。如:如果你来, 我就走;既你来了,我可以走了;当你来时,我就走。例 (2)是无主句。例(3)借助动词,按事物发展顺序道来,也没 用连词。 • 中国人似乎更长于总体把握,而西方人长于条分缕析;中 国人善于归纳,西方人善于演绎;中国人强调群体,西方 人强调个体;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重理性;中国人善形 象思维,西方人善逻辑思维;中国人更具诗人的气质,西 方人更具科学家的头脑;中国人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充 塞其中的是“道tao”或“气”,西方人把宇宙看作一个个 原子,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中国人处理事情就像中医, 把人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西方人处理事情就像西医,头 痛医头,脚疼医脚。
如:SL: 个人主义
TL: individualism
• 亲属称谓 • “张明和李丹是表亲.张明的母亲是 李丹的姑母,李丹的母亲是张明的舅母.” Zhang Ming and Li Dan are cousins. Zhang Ming’s mother is Li Dan’s aunt who is the sister of Li Dan’s father, while Li Dan’s mother is Zhang Ming’s aunt who is the wife of Zhang Ming’s mother’s brother.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对汉英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对汉英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内容摘要: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同时它也是思维的工具,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有的,没有民族性,但思维方式具有民族性,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汉英语言的表达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性汉英语言表达方式影响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但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但又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按语言谱系分类,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两种语言所属的两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由于各自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不同,各自用独特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语言体系,孕育出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情感表达方式的差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中国人思维方式里经常有意会性而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直观性。
这些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汉英语言表达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东西方情感表达方式的差异来讲,对语言表达的影响可以从汉英语言交谈过程中考虑问题的主题还是客体方面得到论证。
中国人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考虑对方的感情。
如“想买什么?”“您想借什么书?”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
如:“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相比之下,汉语的表达方式更有利于拉近和交谈双方的感情和距离。
另外,在西方向别人提供帮助、关心、同情等的方式和程度是根据接受方愿意接受的程度来定的,而中国人帮起忙来一般是热情洋溢,无微不至。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人建议患感冒的人马上去看医生,表示真诚的关心。
而西方人不认为病人的病情有多严重,只要回答:“I'am sorry to hear that”就可以了。
从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方面来讲,中国人善于整体思维而西方人善于个体思维,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主要有英语表达的明晰性和汉语表达的模糊性,汉英表达的逻辑顺序不同两个方面。
探析中西方词汇学差异

探析中西方词汇学差异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这也意味着人们在日常交流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文化碰撞。
从词汇学的角度来看,一样的词汇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他们所表达的意思也会发生变化。
本文着重探究中西方词汇学差异,使得读者对中西方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但是由于所参考的文献有限,对此研究的研究深度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希望将来的研究可以对此有所补充。
标签:词汇学;文化差异;中西文化东方人与西方人由于他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使得英语和汉语对于相同的东西有着不同的表达,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英汉文化差异在词汇的使用上有很好的体现,中国人说“拣到篮子里的都是菜”,而西方人则说“all is fish that come to his net”,这是因为在西方多海洋文化,所以中文是菜而英文则用鱼。
再比如比如“山中无老虎,猴子成霸王”,英语用“In the land of the blind,the one-edged man is king”。
或者当我们说一个人大口喝水时用“牛饮”,而在英语中是鱼做比喻”drink like a fish”,表示像鱼一样喝水,这又是海洋文化的体现,中国人将牛当做辛苦劳动的象征,所以“牛饮”自然而然的让人联想到辛苦劳作之后大口喝水的场景,西方人的海洋文化让他们认为生活在水里的鱼可以代表大口喝水,源源不断喝水的意思。
同一种事物,由于在各自的文化中表示不同价值和文化符号,他们所代表的意思也截然不同。
比如英语中数字和颜色所代表的意思和汉语就有很大的不同。
Green在西方文化中表示妒忌,眼红,所以“眼红” 不是red-eyed而是翻译为green-eyed,嫉妒是Green with envy,Green还有表示“新鲜的,新的”意思,比如green hand表示新手的意思。
蓝色blue在西方被用于形容一些龌龊下流的行为举止,这和我们中国人说的“黄色”是一个意思,所以当我们想用英语表达“黄色”时,不是翻译成”yellow”而是”blue”。
浅谈中英文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

- 227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浅谈中英文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江西省上饶县职业技术学校/谢良芳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
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
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 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成、思维方式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
东西方语言思维方式既是老课题,又是新课题。
严复、林语堂等早期名家及当代不少中外专家、学者都有过精辟的论述。
以下从两个方面简要地讨论中英文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
一、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中国人比较擅长于运用形象的方法来表达抽象的事物,而不太习惯于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因而造成中国人思维观念的流动性和模糊性。
而西方人的思维始终能保持概念的确定性和对应性,抽象思维比较发达。
形象思维有其长处,思维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任何知识及其教学利用形象思维予以说明,就容易被人们理解,学习和掌物。
但是,如果抽象思维不足,人们就容易停留在经验阶段,对问题缺乏系统和理论的阐述。
例1)汉语说:“院里车很多”“路上车很多”时思维只反映现象,而西方人的思维却反映出“动、静”的概念区别,相应的英文译文是:There are many vehicles in the yard.Traffic is heavy on the road.例2)1.由于定货甚多,我们目前不能接收新定单。
2.希望你们尽早向我们定货。
1句中的定货按西方思维即是指卖方已接受的负有责任的定货。
与1 句末的定单(实际也是定货)以及2 句中的定货是有区别,而中国人的思维却没有反映出来。
英译:1)Owing to heavy commitments, we cannot accept fresh orders at present.2)I hope you will place your order with us as early as possible.例3) 浓茶、浓烟、浓墨中国人的思维只注意到了颜色这一表面现象,而西方人的思维却反映了事物内在特征,浓茶对于人刺激大些,有较强的使人兴奋的力量;浓墨写在白纸显得黑。
中英思维差异英文作文

中英思维差异英文作文英文回答,。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have distinct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that shape the way theirspeakers think and communicate. The most not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is their grammatical structure. Chinese is an isolating language, meaning that words arenot connected by grammar, while English is an inflectional language, meaning that words are changed to express grammar. This difference leads to different ways of express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ds in sentences. In Chinese, the order of words is crucial, while in English, the order of words is more flexible. 。
Anothe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is their use of context. Chinese relies heavily on context to convey meaning, while English relies more on explicit grammar rules. This means that Chinese speakers are more likely to rely on the situation and the surrounding text to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while English speakers are more likely to rely on the grammar of the sentence itself.These linguistic differences have a profound effect on the way that Chinese and English speakers think about the world. Chinese speakers tend to think in a holistic way, considering the big pic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of a situation. English speakers, on the other hand, tend to think in a more analytical way, focusing on the details and the individual parts of a situation. 。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源于两种语言所依托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社会环境的不同。
这种差异对于翻译工作的进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进行中英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理解和处理这些差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影响:一、词汇和语法的差异中英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存在许多差异。
中文的词汇较为简洁,常常通过词义的扩展或者变化来表达不同的含义。
而英文则更注重将不同含义的词汇分开,以确保准确性和清晰度。
举个例子,中文中的"心"可以用来表示心脏、情绪、思想等多种意思。
但在英文中,这些含义通常被分开表达,比如"心脏"、"情感"、"思绪"。
因此,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准确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另外,语法结构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通常采用主谓宾的结构,而英文则更注重主语、谓语、宾语的一致性和顺序。
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要转换思维方式,并根据英文的语法规则进行调整和重组。
二、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的差异例如,英文中常用的"Thank you" 是表达谢意的方式;而中文中的"谢谢" 并不仅仅是表示感谢,还具有一种礼貌的表达,类似于"请您多关照"。
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这种差异,以确保传递正确的信息和意义。
此外,各国文化对于礼貌、隐喻和直接表达的态度也存在差异。
中文通常更注重委婉和间接的表达方式,而英文则更直接和明确。
在进行翻译时,要确保能够准确传递原文的意思,同时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和沟通方式。
三、修辞手法和文体差异中文和英文在修辞手法和文体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通常使用成语、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意义。
而英文则更注重简洁性和直接性。
在进行翻译时,要灵活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以表达出原文的含义和感觉。
此外,不同文体对于语言的使用和表达也有所区别。
中西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

中西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中西文化中,整体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是两个重要的思维模式。
整体性思维强调整体和关系,而分析性思维强调部分和分离。
这两种思维模式在语言中有明显的差异。
一、词汇和语法结构中文是属于整体性思维的语言,因此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呈现出整体性思维的特点。
例如,在中文中一个词可以包含多种不同的含义,这些含义有时候是相互关联的。
而在分析性思维的语言中,词语通常只有一种含义,且含义十分明确。
此外,中文中语法结构也呈现出整体性思维的特点。
例如,在中文中一个句子可以缺少主语或宾语,但仍然可以很清晰地表达意思。
这与分析性思维的语言不同,分析性思维的语言中,主语和宾语是不可或缺的语法成分。
二、比喻和象征中文是一个比较象征性的语言,比喻和象征经常被用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例如,在中文中“花开富贵”这个比喻可以表示一个人的品德和事业的发展,而这个比喻的意义可能需要在具体语境中进行理解。
相比之下,分析性思维的语言通常更注重文字的字面意义。
三、逻辑和推理中文中的语言逻辑和推理往往是通过语言组块和词语之间的关系来表达的。
例如,一个中文句子中的各个部分往往是通过语境中的关系来达到逻辑和文本上的连贯性的。
而在分析性思维的语言中,逻辑和推理通常是通过形式逻辑和严格的语法规则来实现的。
四、讲故事的方式中文讲故事的方式通常是以正被讲故事的事件为中心,然后通过迂回的方式展开,最后再回到故事的主题。
与此相比,分析性思维的语言通常注重逻辑和直线式的叙述。
总结中西文化中的整体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各具特色。
理解它们在语言中的体现对于跨文化交流以及区分不同语言的思维特点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导读:对外汉语专业,顾名思义,就是教外国人汉语,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也不是所有人都想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而通过目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中西方对比文化等专业知识,不断地深厚了语言功底,学习了广博的文化知识,我们越来越认为,其实在另一种职业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翻译。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翻译分为笔译和口译,笔译注重译文的连贯通顺符合逻辑,口译注重达意,而不管是笔译还是口译,做翻译之前,了解两种语言思维的差异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了解了两种语言思维方法的差异,才能使翻译达到标准,才能继续翻译任务及工作,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奠定基础。
关键词:思维方式、综合性思维、分析性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正文:由于文化包含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制度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分为物质文化(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指一切可见可感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制度文化(指人类的社会制度、宗教制度、生产制度、教育制度、劳动管理分配制度、家庭制度、亲属关系、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社会规约以及与它们有关的各种理论)、心理文化(指人类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信仰、心态等)。
作为制度文化的语言,与其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
没有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就不可能产生语言,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的变化和发展在语言中得到反映,语言也因此才能不断变化和发展,所以说,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史语言发展的源头活水。
因此,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确切的说是文化的转换。
而不同的文化也承载了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英译汉的转换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英译汉的转换一、中西思维差异综述 You don’t grow the grain you eat and you don’t make the clothes人类思维的规律大致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渊源, you wear.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差异。
西方思维长于抽象,具有你吃的粮食不是你自己种的,你穿的衣服也不是你自己做的。
开放性、认知性、精确性、分析性和逻辑性的特征。
自古希腊时期主语与话题的差别可以概括如下:形合的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起,就注重自然客观、探索自然奥秘,思维对象倾向于外界,富有言(subject一prominent) ,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而意合的汉语是主全球观念和宇宙意识,认为外界是对人有价值的客观存在,崇尚以题显著的语言(topic- prominent)。
其主题往往并非就是句子的主语。
自然为认知对象,认为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把握自然并进而征服自 (二)被动主动然。
因而就导致英语主语具有了逻辑的倾向特点,并建立了抽象形英汉翻译中有关主动与被动用法的差异容易引起表达方式的式逻辑系统,形成了规范化思维模式、抽象时间、空间、因果和其混淆。
几乎每一本讲英汉翻译的著作谈到被动句的问题,认为英语他思维逻辑。
与之相比,东方的特点可以概述为:中国传统思维长爱用被动句,汉语不爱用被动句。
如果我们在往深看一点,就可以于切实、具体和实用,不割裂具体经验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因而不发现这些句子的后面也体现了两种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除了个别善于抽象,思维不拘泥严格逻辑规范,思维概念倾向笼统甚至模棱原因之外,很多英语被动句必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是因为前者反映两可,因而不能产生抽象分类、种差界定、形式分析、归纳演绎、了客观意识而后者必须对应之主体意识(潘文国,1997)。
中国传统假说实证等科学思维因素。
从根本上去了解英汉语言和思维习惯的哲学注重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在人和万物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关系基本差异,对提高英汉互译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教一对一
中英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词汇
(1)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和介词,中文多用动词。
中文是「verb-centered」的语言,中文大量使用动词,一个句子中可以出现多个动词;英语是「noun-centered」的语言,一句话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
英语大量使用介词和名词。
这让很多中国人感到头疼。
中文:食物时刻激励着我。
坏翻译:Food has been inspiring me all the time.
好翻译:Food is a constant source of inspiration to me.
注意好翻译中将中文句子中动词和副词的名词化。
坏的翻译是直译,读起来非常别扭。
(2)英语词汇具体,中文词汇概括
中文的用词比较综合概括,往往比较模糊,英语用词往往更加具体,强调准确。
比如「笑」一词,英语里有:smile,laugh,giggle,grin,chuckle,snicker,roar,guffaw等等,每一个词都有其准确的意思和适用语境,彼此之间往往并不能随意置换。
而中文的「笑」更加宽泛,在需要准确表达的语境下,常常在前面加上修饰词,比如:「裂开嘴笑」,「咯咯地笑」等等。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