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英汉思维对比解析
英汉思维差异学习
英汉思维差异学习英汉思维差异学习汉语语义流程: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后,强调从整体直观出发,属于后重心。
句尾封闭,语义由后向前延伸。
英语语义流程:先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信息呈现按“倒金字塔”逐次减弱,先概括后细节,先一般后具体,先判断后阐述,属于前重心。
一、英语思维特点1、英语思维受“主客二分”思想影响,具有分析型、逻辑性、外倾式、抽象化、个体性、写实性、细节化、直接性等特点,属于“法治化”语言,具有“理性”特点。
英语重形合,是一种高度形式化的语言,句法完备,逻辑严密,用词求异,表意精确,富有变化,具有“显山露水”的特色。
英语句子必须有主语,句尾可无限延伸。
2、英语名词性结构多(句子呈现静态特征),介词结构多,物称结构多,被动结构多。
静态结构多,抽象性表达多,长句多,从句多,用抽象的词表达具体的事物和现象,体现了英语的形式化和逻辑化特点,用介词表达比较虚泛的意义。
3、英语句子呈现“焦点式”特点,句子组织结构是树状或葡萄型结构。
即句子的主谓结构,尤其是谓语动词,是全句的焦点和出发点,其它修饰、限制、补充附加成分的配置都要根据主谓框架而搭建,好似主干上的旁支,借助各种关联手段(关联词、语法手段)进行空间搭架构成一种树状结构。
在表达复杂意思时,主要通过增加结构层次,旁支延伸,叠床架屋的办法,是一种空间构型的复杂化。
二、英语的布局谋篇以直线为主,段落通常是以一个主题句开头,然后再按照一条直线展开,在以后各句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属于直线式的篇章结构。
三、1、英语:描述事物大致可以分为按时间顺序描述和按空间顺序描述。
从时间上来说,美国人崇尚一种“人文序列”,习惯“开门见山”,从自我出发,描述时总是把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先点出来,然后是次重要的,他不考虑这个东西在时间上按什么顺序发生。
2、而中国人习惯“按部就班”地描述事物,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后。
从空间上来说,美国人总是由我及外,由里及表的,而中国人通常是远远地走来,一步步贴近自我。
第二章 英汉思维对比
3.具体词语
• The stars twinkled in transparent clarity. • 星星在清澈的晴空中闪烁。
• In America, Wang computers have become a fixture in offic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Lead a life for extreme hardship
腓尼基字母
• 现在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 母、拉丁字母等,都可追溯至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字母像希伯来字母和阿拉伯字母 一样,都是辅音字母 (abjad),没有代表元 音的字母或符号,字的读音须由上下文推 断。
现在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都可追溯至腓尼 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像希伯来字母和阿拉伯字母一样,都是辅音字母 (abjad), 没有代表元音的字母或符号,字的读音须由上下文推断。
3. The complexity of the human situation and the injustice of the social order demand far more fundamental changes in the basic structure of society itself than some politicians are willing to admit in their speeches.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语言——体现——思维方式 反作用
思维方式:中VS英
中国思维
➢形象思维 ➢本体思维 ➢顺向思维 ➢重整体 偏综合性思维 ➢重直觉 “悟性”
➢曲线思维
➢重伦理
英美思维
英汉整体与分析思维对比
整体性与分析性Leabharlann ------Made by R
中国的整体性思维
• 整体性思维: • 人与自然,人间秩序和宇宙秩序,个体与 社会看作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相互对 应,相互制约,平衡协调的有机整体。
• • • • • • •
太极阴阳思维模式:阴阳鱼,太极图 五行学说 道家学说 中庸,兼顾,联系 整体的动态平衡:天人合一 追求浑然一体,注重整体的关联性思维 重辩证思维,轻形式逻辑,注重事物的运动,发 展和变化,强调内在矛盾,对立和统一。
古希腊哲学重在“是什么?”, 而中国哲学则探讨“怎样做?”
•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 精确与模糊
分析性思维
• 明确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精神与 物质,思维与存在,灵魂与肉体,现象与 本质,并把两者分离,对立起来,分别对 这个二元世界尤其突出对现象及其属性做 深入的分析研究。
• 范畴 •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完整而非孤立,变化 而非静止,全面而非片面,相对而非绝对 的矛盾,对立和统一的辩证观点去分析世 界。
比较
• 西方哲学崇尚灵魂自由,重过程;中国哲学更多功 利性,重结果。前者是为个体的,后者是为社会的。 西方哲学更注重思辩的过程。 在希腊哲人看来,求知是人的天性。作为爱智慧之 人,就应穷宙的来源,探索万物的根本,诘问人生的 目的。在不断地探究和追问中学得知识,并获得灵魂 自由、思想奔放,享受真正的快乐。而中国先哲强烈 的责任感、使命感,热衷于探讨和改造社会,把追求 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看作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
中 庸
之道
• 中国式思维是中庸之道:不走极端,叩其两端,取 其中也。这种思维的实质是要调和甚至避免矛盾 调和的方法。 • 但是我们离不开极端。我们知道事物是互相联系 的,如环境重要还是遗传重要,我们知道都重要, 但是如果我们只这样停留在这个程度上,没有环 境论者和遗传论者,我们如何能达到对这个问题 清晰的认识?
英汉语言的思维差异辨析
英汉语言的思维差异辨析一、汉英两种语言的思维支持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中,思维基础是不同的,在汉语中基础思维支持为“辩证法”,而在英语中的思维支持为“形式逻辑”。
(1)辩证法汉语语言的主要思维模式是来自于辩证法,而辩证法是我国古代哲学着作《易经》中的主要思想,其是我国传统文明之一。
在我国古代思想中,“阴阳对立”是主流思想,在《易经》中很多文字和语言思想都是阴阳对立的。
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太极、阴阳、道”等理论体系的形成就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认识总结, 因此,不难看出,在我国古典哲学思想中,“阴阳两气交感运动为基础的对立统一就是世界”的观点成就了我国传统的辩证法思想。
同时,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很多古典思想的来源都是农业生产活动,人们在自然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就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思想,这也表现了我国古代思想的直接来源是人们的生活。
(2)形式逻辑英语语言形成的思维基础是形式逻辑,形式逻辑的提出者是西方古代着名学者亚里士多德,这种形式逻辑在西方思想系统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 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于我们东方人,他们利用便利的海运,商业开展得非常早,因此,数字逻辑对他们来说异常重要,他们往往是“以假设的概念为出发点”,因而,逐渐形成了逻辑思维,在语言的构成中,这种形式逻辑的表现也是非常明显的。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体系是用来辨别句子陈述与事实是否相符的一种体系,其就是我们逻辑学中接触到的三段论,三段论的重点在于概念的外延,从外延再进行各种关系的演绎和推理,最终得到客观真理。
正是由于在东西方这种思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也就导致了在中西方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
中国是以“两点论”为主要的思维模式,而西方是以“三段论”为主要思维模式。
二、思维根源差异对汉英语言的影响(1)汉语语言同辩证法的关系在汉语语言中,无论是句子组成结构,还是语言组成模式都存在着辩证思想的影子。
首先,汉语的两分结构。
英汉思维对比,摈除母语的负迁移
、
表达 。 三 、英 汉 思 维 对 比 1 . 造字构词中的英汉思维对 比 中国传统哲 学强调 思维上 的整体 观 ,对语言中的表现法有很深远
的影响。 国古代哲学家倡导一体思想 , 我 认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莫不 存在于一体之 中。 易经》 从《 的“观其会通 ”最早提出了以“ , 统一” 观察事 物的思想方法论 , 泛爱万物 , 到“ 天地一体也 ”《 (庄子 ・ 天下》 , )这种整体 思维观历经千百年形成 了一种思维形态 。 而西方哲学则崇 尚个体思维。 从辩 证法提出“ 整体只有在 与个体 的对立 中才能存在 ” 时起 , Sp o 到 o h— ce(9 B 一 0 B 提出“ l 4 0 C 4 6 C) s 每个人都应有 自在的个 性” 再至英 国哲学唯 理论 , 不断有哲人提倡个 体思维的价值 , 这些哲 学理论 的提出无不对英 语 的理性素质产生影响 , 并对英语的理性规范提供 了有力的依据。 东西方各 自不同的哲 学理论 和背景 ,造成 了汉民族思维重整体而 西方人思维重个体 的特点 。中国人似乎更长 于总体把握 , 而西方人则长 于条分缕析 ; 中国人强调群体 , 西方人强调个体 , 这两种思维不 同的性 质可谓泾渭分 明。 而思维模式的差异必然影响到各 自的语 言表现形式。 也是英 汉造字构词存在差异的一种解释 。
言 的造 字 构 词 、 词语 表 达 、 句式 构 成 三 方 面进 行 探 讨 , 分析 英 汉 思 维在 语 言上 造 成 的差 异 , 助 学 生 克服 母 语 的 负迁 移 , 脱 母 语 的 帮 摆 思 维模 式 , 英 语 学 习 中取 得 突破 。 在
[ 关键词 ] 英汉思维对 比 思维模 式 负迁移 中国式英语
科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息
浅谈英汉对比研究前两章
浅谈英汉对比研究前两章第一篇:浅谈英汉对比研究前两章浅谈《英汉对比研究》前二章大三这一学期,我们学完了那些基础课程,迎来了许多重要的课程。
其中英汉对比研究就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
尽管很多学长学姐包括一些老师都认为这是一门复杂难懂的课程,而事实也确是如此,但是我认为这是一门很有意义的课程。
在不断向前推进的学习过程中,光靠我们自己是很难学习的,我们自己学习也许连皮毛都理解不了,更别谈去理解。
所以老师就能够很好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而老师也确实如此在做。
在学完绪论以及课文的前两章后,我们对英汉对比研究也有了更深一步的兴趣,我想写写自己的一些感悟。
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先给我们谈到了如何做人。
我想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谈到的话题。
我们来到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为人处世,也就是做人。
我个人认为学习如何做人比学习课本知识更加重要。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也是个失败的人。
做人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
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而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弄明白该怎么样去做人。
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光凭一身技艺是不行的,就算你工作经验丰富,如果你和同事相处不和谐,你还是无法在这个职位工作很久,那就更不可能谈升职等等。
可以这么说,做人是一门涉及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学问,单从任何一个方面入手研究,都不可能窥其全貌。
所以上课前老师给我们讲的有关做人方面的内容还是很有必要的。
书本上能够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些理论知识,而我们从这些理论知识中学到的有用的部分更是微乎其微。
再来,老师谈到了思维方式。
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这不是一个很好理解的词。
通常来说,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
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不同,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学术上的说法是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方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
英汉语言差异与思维模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则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
按照胡文仲的定义: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文化即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
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
[1]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模式和礼仪风俗习惯等等。
因此一个民族的文化总会在其民族的语言和思维模式上留下烙印。
思维模式的差异必然导致语言文化的不同,因此分析英汉语言差异和思维模式的不同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挖掘英语的语言规律,从而达到准确使用的目的。
一、思维模式差异受不同文化的影响,中西方人群在思维模式方面存在以下差异:(1)逻辑性和整体性思维模式西方人注重逻辑思维,而中国人注重整体性思维。
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推理思想就深深地影响着西方人。
到了近代,康德以理性批判的精神全面的论述了科学和形而上学成立和存在的条件,黑格尔则用辩证法思想详细论证了理性对现实世界本质的可知性。
西方人认为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是获得真理的主要途径,因此西方人对事物的陈述偏客观,句子主语往往以无灵物称为主,多采用被动语态。
句子与句子之间采用逻辑性较强的连词连接。
而中国人受传统儒家的思想影响深远。
儒家对自然界的认识方式是由外向内的思维,即从外部自然获得的经验和直觉在内心感受上获得印证。
因此中国人对事物的陈述偏主观,往往加入个人的看法。
句子的主语通常是人,多采用动词,动作的发生往往以时间先后为顺序。
对事物的陈述偏向整体性概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
句子与句子之间没有明显的衔接,但是从隐含的逻辑上是明显的。
[2](2)直线式和迂回式思维模式在思维模式方面,西方人往往是“直线式”思维模式,而中国人往往是“迂回式”和“螺旋式”思维模式。
受西方逻辑思维的影响,“非此即彼”一直是西方人的主要思维方式。
因此西方人说话喜欢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多采用逻辑论证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而中国人受儒家的“中庸之道”和“亦此亦彼”的思想影响深远,说话避免一边倒的方式。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作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有着很大的不同。
要在翻译中灵活转换,就很有必要首先弄清楚其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
标签:思维模式;思维差异;英汉互译很多学者认为,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
(连淑能,2002)。
东方和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两大类型的思维模式。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模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理性、逻辑、实证等等。
英汉互译中语言转换很大程度上受英汉思维模式的影响,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整体思维VS 分析思维(Synthetic thought VS Analytic thought)一般来看,中国人倾向于整体思维。
而英语国家的人则恰恰相反,会将整体分解成具体的部分,然后分析其特征、功用、关系等。
中国人计算时间一般按照年-月-日-小时-分钟从大到小的顺序,而英语中则从小到大,分钟-小时-日-月-年;中国人的名字一般将姓置于前,名放在后,而英语国家的人名顺序是先名后姓。
二、形象思维VS 抽象思维(Imaging thought VS Abstract thought)中国人往往选择形象思维,西方人选择的抽象思维。
中国的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会选择形象思维,例如,“人”、“田”、“山”等;而英语是一种字母文字,其需要借助于抽象思维的方式来表达含义。
例1:Now that the merger of “dot and com” has created so many young millionaires,there’s a new topic:venture capital.译文:既然网络公司的兼并造就了如此多的年轻百万富翁,我们面临一个新话题:风险资本。
英汉语言思维对比
英汉语言思维对比在英语学习中,当汉语与英语有差异时,前者总会干扰后者;而在汉语近似或与英语相同的地方,前者无形中会有利于后者的学习。
故英语学习者应该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由英汉差异引起的学习困难上。
由此英汉对比应运而生。
英汉对比既可帮助学习者确定学习重点,又可避免中式英语。
那么通过对比,英汉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汉语重点在后,英语重点在前英语往往先说明要点,再谈及细节和添加信息;而汉语往往先铺垫,先谈背景信息,最后说明要点。
英语组织句子结构遵从的是“突显律”,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句首。
与英语的排序原则不同,汉语一般遵循“时序律”,即按事物发生的时间顺序安排内容。
2、汉语重整体性,英语重分析性整体性思维注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统一,主体与客体合一;追求浑然一体,关联性思维,整体包含部分,各部分之间关联密切,互相依存,互相对立,互相制约,平衡协调;不善于对事物做具体的分析,而是习惯于从总体上把握整个研究对象,忽视微观分解,注重宏观判断,难以通过步步分析揭示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也难以得出可以验证的明确结论。
分析性思维明确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现象与本质,并把两者分离、对立。
注重形式逻辑,从事物的本质来把握现象。
注重于把复杂的现象和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或具体的细节,然后深入考察各部分、各细节、各要素的性质、地位、作用、联系,从而了解其规律。
为此,必须把各部分、各细节、各要素割裂开来、抽取出来、孤立起来,因而分析具有孤立,静止、片面的特征。
中国的整体性思维方式和西方的分析性思维方式,体现于中西文化的许多方面,例如中医与西医的差异。
中医采用有机整体观、宏观辩证的方法,研究阴阳五行、经络脏腑等,注重横向联系、定性把握、经验积累、师徒传授,但缺乏实验、解剖和定量分析等科学手段。
相比之下,西医注重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透视、B超等科学的、量化的验证。
西医注重纵向深入、对症治疗、微观辨证、实验测定,因而客观、可靠,说服力强,易于理解和接受。
第二章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这样看来,中西思维方式分别属于整体、 直觉、具象思维与分析、逻辑抽象思维。 思维是语言的工具。刘宓庆认为:“思维 支配语言。”可见思维对语言有着决定性 作用,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方式的 差异在语言中得到了反映。 • 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强调“悟 性”,重形象思维。其反映在语言上,则 重意合,不强求语言形式。其反映在语言 上,则重意合,不强求语言形式,少用连 词,多无主句,少被动语态句,形文求全 面,不怕重复,词句求平衡与对称。
例句
• (1)你来了,我走。 • (2)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 • (3)小辣椒见是书记,一愣,松开手,跟着就瘫了下来,滚 地皮,大哭大叫。 • 其中例(1)没有连接词,故可作几种解释。如:如果你来, 我就走;既你来了,我可以走了;当你来时,我就走。例 (2)是无主句。例(3)借助动词,按事物发展顺序道来,也没 用连词。 • 中国人似乎更长于总体把握,而西方人长于条分缕析;中 国人善于归纳,西方人善于演绎;中国人强调群体,西方 人强调个体;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重理性;中国人善形 象思维,西方人善逻辑思维;中国人更具诗人的气质,西 方人更具科学家的头脑;中国人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充 塞其中的是“道tao”或“气”,西方人把宇宙看作一个个 原子,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中国人处理事情就像中医, 把人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西方人处理事情就像西医,头 痛医头,脚疼医脚。
如:SL: 个人主义
TL: individualism
• 亲属称谓 • “张明和李丹是表亲.张明的母亲是 李丹的姑母,李丹的母亲是张明的舅母.” Zhang Ming and Li Dan are cousins. Zhang Ming’s mother is Li Dan’s aunt who is the sister of Li Dan’s father, while Li Dan’s mother is Zhang Ming’s aunt who is the wife of Zhang Ming’s mother’s brother.
英汉思维对比
英汉思维对比2014年《英汉语言对比》课程论文英汉思维对比及其翻译上姓名:乐燕平学号:201220500218摘要: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人文环境等因素而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就形成英汉思维的差异。
而这思维上的差异也就是使英汉互译变得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英汉思维的不同,并加以举例分析,旨在让英语学习者通过学习用英语的思维思考,进一步更好的学习英语。
一、引言思维分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而狭义的通常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思维专指逻辑思维。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也就形成英汉思维的差异。
作为交际工具来讲,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属性是相同的,因此,用英语或是汉语在表达思想的时候自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经过了多年的英语学习,我们会发现中英文间的区别也有很多,而我此次要讨论的就是中英文间的思维差异。
大多数的学生都已经学习英语很多年了,但是他们仍然觉得英语很难学,那是因为他们是运用中文思维来学习英语,那自然就很难了。
他们一般在说英语前会先想自己要讲的中文,再在脑中把它翻译成英文,这样一来,时间就过去了,没有人会等你翻译过来之后再与你交流。
这产生的结果就是同学们常常觉得自己讲不出来,也没什么好讲的。
而且,即使翻译出来了,也大多都是些中式英语,与那些英语为母语的人所说的地道的英语相差很大。
我们如果能够学会如何用英语思维思考的话,英语学习就会变得十分简单了。
本文就是对英汉思维进行对比,研究其在翻译上的体现,从而让人们更加了解英汉语言的不同,并让英语学习者能够更好的利用英语思维学习英语。
二、英汉思维的差异及其在翻译上的体现人有别于动物的最大特点是人类的思维活动。
全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语言相差甚远,思维也存在很大差异,但本质上的思维活动却是相同的,也因此,各个国家之间的语言才能够相互进行翻译,但翻译的过程无疑是艰难的。
2.英汉对比-语言、文化和思维
课内练习
现在请大家通过翻译以下几个句子掌握英汉语言的形合与意合
1. As the weather was fine, we decided to climb the mountain.
2. My sister was expecting me, so I had to go now. 3. A body in motion remains in motion at a constant speed in a straight line unless acted upon by an external force. 4. We knew spring was coming as we had seen a robin.
Hypotaxis vs. Parataxis (形合与意合)
★Hypotaxis: The dependent or subordinate construction or relationship of clauses arranged with connectives;
★Parataxis: The arranging of clauses one after the other without connectives show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2. Upon his death in 1826, Jefferson was buried under a stone which described him as he had wished to be remembered as the author of the Declaration on Independence and the Virginia Statute for Religious Freedom and the father of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英汉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
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把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凝固成经验和习惯,借助语言形成思想,又赋予思想一定的模式,进而形成一种思维形态。
不同的民族文化,而且还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差异。
思维上的差异,反映着操某一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万年以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
因此,每一种语言都体现着操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
英汉两种语言也毫不例外。
1、英民族重抽象思维,汉民族重形象思维。
英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却恰恰相反,他们更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
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这种表达给人一种“虑”“泛”“暗”“曲”“隐”的感觉。
如:The absence of intelligence is an indication of satisfactory developments (= No news is good news .) 句中absence, intelligence 和developments。
而汉语则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这种表达给人一种“实”“明”“直”“形”“象”的感觉,如“画饼充饥”(借空想安慰自己)中的“饼”与“饥”。
2、英民族重直线思维,汉民族重曲线思维在表达思想时,英民族的思维更直截了当,他们习惯把要点放在句首先说出,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一补进,而汉民族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
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句式结构多为前重心,头短尾长;而汉语句式结构多后重心,头大尾小。
例如:英文讲“I met with my middle school classmate at the entrance of the entrance of the theatre at 7:30 yesterday evening, whom I haven't seen for years.”而汉语则说“昨天晚上7点半在剧院门口,我遇到了我多年未见面的中学同学。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
一、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1.思维方式不同——抽象与形象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
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
体现在语言层面,英语多用抽象表达法,汉语多用形象表达法。
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同时,英语是构形语言,有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如词缀;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汉语。
而在汉语中,常用具体表抽象。
2.思维风格不同——焦点思维与散点思维语言表达各异——聚集与流散英民族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密,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
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
英语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统领全局,提纲挈领。
英语句子就如一棵树,由树干延伸出去,形成无数的分叉。
因此,英语句式呈“聚集型”。
而汉民族是散点思维,思维按逻辑事理,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排列,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但形散而神聚。
3.思维指向不同——客体思维与主体思维语言表达各异——物称与人称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与客体,强调用客观、理性、冷静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寻求自然规律,探索科学真理。
而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注重主体意识,常常以“我”为视角,以“我”的情感、态度、观念为依据做出价值判断,以“我”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体现为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
英语中有很多句子,不以人做主语,而以抽象名词或事物名称做主语,而汉语经常用表“人”的词、词组、短语作主语。
4.思维侧重不同——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语言风格各异——形合与意合英民族注重形式逻辑,而汉民族重辩证思维。
表现在语言上,英语用各种形式连接手段,而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意合,“刘勰(465-532)所谓…意授于思,言授于意‟(《文心雕龙•神思》)就是说意思受思维支配,语言受意念支配” (陈定安,1998:38)。
汉语很少或几乎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汉语中少用虚词,只是将句与句排列起来,让读者去了解其内在关系。
(完整版)英汉思维差异对比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概念与形式的对立统一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英语重视抽象思维,擅长使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
语言上英语常常使用大量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给人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这对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来说,既有理解上的困难,又有表达上的困难。
因此,翻译时,要抓住本质的东西,大胆地采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归化方法.汉语重视形象思维,擅长使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概念。
语言上汉语更倾向于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
He wondered whether his outspokenness(N。
坦白,直言相告) might be a liability (N.债务) to his friend.他怀疑他的直言对他的朋友来说是否会是一种债务。
他怀疑他那么心直口快,是否会让他的朋友背上思想包袱。
英语的这种独立语结的模糊性和汉语的正好相反his outspokenness=he was outspoken(语义结构)a liability to his friend=his friend had a liability(in his mind)(语义结构)He sought 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
distraction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ract派生来的),但在该句中仍保留动词的语义(VT. 分散……的注意力),其语义特征要求这个词必须要有它的动元,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distracted sb.,即发出该动作的施事(句法上的主语)和受事(句法上的宾语。
)distance 也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ant派生来的),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was distant from sb。
这样我们就得出这句话含有两个动核结构。
即:1 he could distract others. 别人注意不到他2 he was distant from others. 他远离别人按照自然的逻辑将两个事件合并在一起,就是“他远离别人后,别人就注意不到他”。
汉英思维对比
三 分析与综合
从本体论角度来讲,中国人受“易经”哲学的 影响,注重整体统一,强调从多归一的思想; 而西方人更多地侧重于分析原则,注重逻辑推 理,强调由一到多的思想。不同的传统文化的 影响,形成了“东方重综合,西方重分析”(季 羡林语)的思维习惯。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英汉语言的结构形态 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2
After you. 您(先)请! But we are getting ahead of the story. 可是我们已说到故事的后面去了。 Past experiences, if not forgotten, is a guide for the futur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past can serve as a guide in the future.)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9
His passion carried him astray. 他因感情冲动而误入歧途。 Neither sorrow nor regret followed my passionate outburst. 我发一阵怒后,并不难过,也不后悔。 我看到这孤儿就会想起我的童年。 The sight of the orphan always reminds me of my childhood. 她因病在医院住了四个星期。 Her illness kept her in hospital four weeks.
8
物本文化以物为主体,以自然为本位。西 方人偏重于对自然客体的观察与研究。西 方人以认知自然为视觉焦点,崇尚自然、 探索自然,最终征服自然,主宰宇宙。这 种物本文化的长期积淀则形成了西方人客 体型的思维模式。 英语民族传统上以自然为认知对象,把自 然作为探索和征服的对象,因而主客二分, 天人对立。这种哲学观在语言上的体现就 是主客观严格区分,英语句常以物或抽象 概念为主语,大量使用被动句。
考研英语翻译之英汉文化思维差异和翻译
考研英语翻译之英汉文化思维差异和翻译考研英语翻译之英汉文化思维差异和翻译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作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来说,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而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
思维和语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思维的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方式,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也会影响着英汉语不同的表达方式。
而翻译的本质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换,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按照译入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来进行翻译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英汉思维差异的表现方面不同的民族,在观察某种事物时,所采取的角度及思维的方向有时是极不相同的,如:中国人是比较讲礼貌的,大家在一起总是礼让一番,总是说"你先请!"而英语的习惯说法是"After you !"汉语中用"先"表达的意思,英语中却用"后"来表示。
一、在时间先后概念上,英美人和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又是不同的英语中用"back"指过去的时间,而用"forward"指未来的时间。
而中国人用"前"指过去的时间,用"后"指未来的时间。
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中"前"指过去,"后"指未来。
中国人是面向着过去来区分时间先后的,英美人是面向未来来区分时间先后的。
英语的"back"和"forward"相当于汉语的"前"和"后"。
在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有"南面为王,北面为朝""南为尊,北为卑"的传统。
"皇帝的龙椅面向南摆放";"天下衙门朝南开"所以汉语就有"南来北往,从南到北",英语文化则相反,英语国家的人表达方位"北"为先。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商业领域中,中西方之间的交流更是常规。
然而,由于中西方思维文化的差异,中西方人在交流交流过程中常常出现误解和不适应的情况。
本文将对中西方思维差异进行详细对比,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一、方法论差异中西方对每个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西方人讲究逻辑分析,强调条理清晰。
而中国人则讲究系统思维,强调全面考虑。
在商业谈判中,西方人通常会把研究和分析作为事前准备,以便在会谈中采用逻辑清晰和精确的论证方法来达成协议。
在中国,人们更愿意在会谈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试图与对方建立关系,以此达成协议。
二、表达方式差异中西方人的表达方式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西方人喜欢直截了当地表达,简短而有力。
而中华文化则强调含蓄委婉,善于通过修辞手段来实现表达(如歇后语、成语等),并注重语言风格的优美和演讲技巧。
在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方人需要倾听对方的表达方式,并学习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
三、时间观念差异中西方人的时间观念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西方人讲究时间管理和效率,强调快速和及时地完成工作。
而中国文化则强调“时势造英雄”,注重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宿命论的思想体系。
在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方人需要理解彼此的时间观念,以便更好地协调与合作。
中西方人的平等观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西方,平等观念不仅被应用到社会和政治领域,还广泛地应用于商业领域。
一些西方商业公司实行“平权”(equal opportunity)政策,以确保雇用更多的女性和少数族裔。
在中国,平等观念则强调协调和统一性,注重群体意识和文化共同体建设。
在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方人需要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平等观念,以此更好地进行合作。
五、领导力差异中西方文化对领导力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领导人通常是独裁的,决策权高度集中在他们手中。
而在中国,领导人通常会倾听下属的意见,以便作出更为全面的决策。
在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方人需要理解彼此对领导力的期望和理解,以更好地协作和合作。
汉英思维方式对比与翻译教学
汉英思维方式对比与翻译教学一、翻译教学的现状分析翻译是外语教学的手段, 也是外语学习的目的。
随着英语教学的普及和英语应用的专业化, 翻译是目前高校外语专业普遍开设的课程, 非外语专业公共外语教学中也普遍增加了翻译内容, 目的是为了“把翻译作为一门专业来教,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 培养良好的翻译工作习惯, 学会初步的翻译技巧, 了解一定的翻译理论, 具备基本的翻译能力。
”(穆雷, 转引自张美芳2001:20)但是纵观近几年国内出版的各种翻译类教材, 不难发现, 许多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 多针对各种翻译原则或翻译方法与技巧安排教材的章节, 却很少有独立的一章来详细的深层次的分析并论述翻译的实质问题就是思维方式的转换过程, 取而代之的确是一再强调诸如“信、达、雅” , “通顺与忠实”等的翻译准则, 或是“归化”与“异化”等的翻译策略。
正是由于翻译教材对翻译中两种语言背后思维差异分析的忽视,如今的翻译教学也往往把重点放在语言层面的转换上, 对学生不断强调翻译方法与技巧,即, 在翻译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仅仅是解答了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是什么”的问题, 而没有深入的探究, 释疑“为什么”的问题。
这也会导致众多学习者对翻译学习产生诸多困惑: 为什么语法表述正确, 句子却不地道了呢?为什么参考答案的表述就符合表达习惯了呢?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地道、语法准确的翻译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翻译中汉英思维的差异是怎么体现在语言中的。
二、汉英思维对比“思维方式,也叫做思想方法或思想模式, 从广义上讲, 还可以包括情感活动方式和行为意志方式在内, 指的是人们观察事物、体认事理、做出反应时所采取的一种基本的思路, 所拥有的一种心理定势。
” (陈伯海,1992:53)实际上, 翻译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维方式转换的过程,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抽象的概念, 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英语和汉语民族由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 也形成了风格鲜明的思维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的 词——抽象 事物——借 物言志 抽象思维: 抽象名词— —具体事 物——指称 意义
• 小伙子年轻年轻漂亮,脑子里 却是一张白纸。 • A nice enough young fellow, you understand, nothing upstairs. • 我军势如破竹,打得敌军落花 流水。 • Our army won a smooth and overwhelming victory. • 三个人品字式坐下,随便谈了 几句。 • The three men sat down facing each other and began casually chatting. • 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者临 渴掘井。 • Wisdom prepares the worst, 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
2. 范畴词
• • • • • • He was described as impressed by Deng’s flexibility. 据说他对邓的灵活态度印象很深。 He discussed greatness and excellence. 他探讨了伟大和杰出的涵义。 The sight of his native place called back his childhood. 见到自己的故乡,他想起了童年的情景。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语言————思维方式
反作用 体现
思维方式:中VS英
中国思维
形象思维 本体思维 顺向思维 重整体 偏综合性思维 重直觉 “悟性”
曲线思维
英美思维
逻辑思维 客体思维 逆向思维 重个体 偏分析性思维 重实证
直线思维
Hale Waihona Puke 重伦理重认知1. 形象思维VS逻辑思维
• 中国:
英语词语虚化手段。
1.名词化
• in every step of his swift, mechanical march, and in every pause of his resolute observation, there is one and the same expression of perfect egotism, perfect independence and self-confidence, and conviction of the world’s having been made for flies. • 每当它敏捷而机械地迈出一步,或者果断地驻足观 察,总是流露出一付自命不凡,不求他人,十分自 信的神情,俨然认为世界就是为苍蝇而创造的。
腓尼基字母
• 现在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 母、拉丁字母等,都可追溯至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字母像希伯来字母和阿拉伯字母 一样,都是辅音字母 (abjad),没有代表元 音的字母或符号,字的读音须由上下文推 断。
现在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都可追溯至腓尼 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像希伯来字母和阿拉伯字母一样,都是辅音字母 (abjad), 没有代表元音的字母或符号,字的读音须由上下文推断。
实 明 直 显 象
虚 暗 泛 隐 曲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O’er old tree wreathed [ri:ðd] with rotten fly evening crows; ’Neath tiny bridge beside a clear stream flows; On ancient road in western breeze a lean horse goes; ---- 许渊冲 译
英美:
Logical thinking 尚思—偏重抽象 起源:腓尼基字母 Figurative thinking 尚像—偏重形象 起源:象形文字
胸有成竹: To have a bamboo in one’s chest To have a well thought-out plan
水深火热的生活:
Lead a life in deep water and hot fire Lead a life for extreme hardship
2. 词义虚化
• 1.虚化词缀构词:
– 前缀: » pan- 泛 » inter- 相互 » micro- 微 » pro- 先 » trans- 跨 » contra- 相反 » intra- 内 » multi- 多 » ultra-超 后缀: » -ness、-ity表性质、状态、程度 » -tion表动作状态、结果 » -ism表主义、学说、信仰
–
3. 用介词表达较虚泛的意义。 – If any mischief was going forward, Peter was sure to be in at it. – 只要有什么恶作剧,总少不了彼得的份。 – I understand he’s in for a job in the company. – 我知道他在申请公司的一个职位。 – If there’s any profit to be got out of the deal. I’m going to be in on it. – 如果这次买卖可以赚到钱,我打算凑一份。 – Bob has it in for George because George told the teacher that Bob cheated in the exam. – 因为乔治向老师报告鲍勃考试作弊,鲍勃就对乔 治怀恨在心。
汉语词语具体化的手段
• 英译汉中,汉语采用如下手段来表达英语 的抽象词义。
1. 动词取代抽象名词。
• He had surfaced with less visibility in the policy decisions. • 在决策过程中,他已经不那么抛头露面了。 • These problems defy easy classification. • 这些问题难以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