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生存能力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儿童生存能力教育的研究

摘要“生存”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特殊教育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对生存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评述,总结了特殊教育实践中蕴涵的生存教育观念,指出未来的特殊教育要更加注重以生存为宗旨,根据类特殊儿童的特点,施予适合他们的教育,而使他们获得更为独立的生存能力。

关键词特殊儿童;生存能力;教育

特殊学生生存能力是关系其终身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残障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是特殊教育学校应重点关注的内容。近几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殊学校的招生对象逐渐以中重度智障儿童为主,原有的学校课程管理机制以及教学方法等已经很难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针对现实生活中残障人群生存能力低下,生活质量普遍较低等实际问题,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进行了以特殊儿童为主的生存教育课程研究,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有效地提高了残障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存质量。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特殊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正义的重要指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大力发展特殊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事实上,残障人士并不必然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他们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只要教育得当,使他们具备一技之长,他们也能自食其力、服务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专章谋划特殊教育,指出要“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1]。可见,加强对残障学生的自立意识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将成为特殊教育未来发展关注的重点。

长期以来,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和统编教材大多与普通学校同步,过于关注学术性内容,关注向学生传授特定的文化知识,较少关注残障学生的生存能力的培养,此种培育模式下的残障学生既难以取得较好的文化成绩,也难以习得必要的生存的技能,因没有一技之长,进入社会后难以生存和发展,只能继续成为弱势群体。因此,着手进行残障学生生存教育理念下的课程资源开发,势在必行。

二、特殊儿童的生存能力教育目标

(一)特殊儿童生存能力教育的生活目标

通过生存教育,补偿学生身体和适应行为缺陷,挖掘其他方面的潜能,使之掌握生活自理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

大限度的补偿其缺陷,步入社会后能从事简单劳动,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初步养成必要的生活习惯、文明行为习惯、与良好的生活态度和较好的品格,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成为社会平等公民打下基础。

(二)特殊儿童生存教育能力的知识目标

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认知能力。能听懂一般的交往性语言并能较清晰地表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掌握生活中简单的数的知识,学习并掌握常用货币、时间等数量单位的知识,能在生活中进行应用。训练和发展学生认识外部世界的感觉、知觉、注意等适应能力,培养活泼乐观的情绪,使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品德,进而矫正和补偿其身心缺陷,发展智能和体能。

三、特殊儿童生存能力教育的课程设置

(一)单元主题统合课程

依据特殊儿童生存教育课程的目标,学校的课程设置强调以生活板块为中心,基础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例如,生活语文、生活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服务于这一中心,将教学目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综合主题单元有机地结合起来。

图1简要地说明了学校生存教育课程各科目之间的关系。

图1 以生活为核心的单元主题统合课程结构

学校的课程设置以生活为核心、生活语数和活动为基础。在构建生存教育课程体系时,首先是打破各个学科之间原有的界限,将生存教育与学科教育内容整合在一起。学科教学以生存教育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不但使教育内容更加具有连贯性,而且便于学生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现实生活之中。尽管生存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但是各个学科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样就克服了教学目标分开、造成教学易偏向以学科为中心的现象,而且也可以避免机械的给各个学科分配课时的现象。

(二)个别化教育课程

个别化教育是学校设置的一门重要课程,每个学生都有接受个别教育的机会,最大限度的达到缺陷补偿的目的。该课程主要需要教师先对孩子的基本能力和身体情况进行评估,再通过对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除学科之外,可以依据学生的发展需要,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

(三)因地制宜开发的“特色”课程

我校在结合残障学生类型特点和年龄特点的基础之上,结合学校地区特点,开展了适合本地的种植业(主要包括柑橘、葡萄、花卉等)、串珠和十字绣、编织、丝网花制作等加工业实用技能的培养,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也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为他们毕业后的生存与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利用学校现有设施设备和教师资源,开设计算机、绘画、律动等艺术课程,对学生的生存能力进行拓展性培养。

四、生存能力教育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我校以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为导向,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使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评价结果具有开放性。

除了传统的纸笔测验等标准化的评价外,我们还运用了档案跟随评价、动态追踪评价、现场操作评价等。通过观察、访谈,对学生在表演、操作、真实情景中的问题解决等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整体知识、技能、潜能、情感进行测评。学生在生活技能体验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比结果更为重要,因此,我们把评价的重心放在关注过程上,通过对过程的评价不断把学生的体验引向深人,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五、特殊儿童生存能力教育的展望

学会生存,是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更是生存教育的终极目标。通过生存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有效促进了特殊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发展。根据学生生活实际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创设出适宜教学实际的情景,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契机,完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参与率。

在长期教育改革实践中,在理论指导下,探索促进特殊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劳动和生活技能教育的系列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操作模式,在实践中针对问题进行学习研究,不断调整,不断完善,逐步形成系统有效的实践操作系统,在有效提高特殊儿童劳动和生活技能的同时,促进所有学生身心素质主动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生存能力教育的研究,综合了课程内容,促进了学生自理能力的提高,优化了课程形态,促进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生存能力教育的研究,丰富了课程内涵,拓展了课程的教育功能,促进了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大量的实践告诉我们,进行生存能力教育,必须突出实用性、实践性、适应性的原则,即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生存的生态环境相适应,体现实用性;教学方法要以学生学得会、做得好为标准,体现实践性;教学效果要以学生会用、用得好为标准,体现适应性。只有遵循了这些原则,我们所进行的生活技能教育才会有实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