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教学设计沙市中学王小妮指导老师:李维雄刘仁宏徐东平《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从知识体系和认知能力上看,本节课是对“光合作用”认识的最高点,也是历年高考必然涉及的重要主干知识。

它在已学过的光合作用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深入地剖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将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从而体会到环境因素对生产上的指导意义。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2.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3.掌握以曲线、图表形式表示各种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方法。

能力目标:1.具有设计实验的能力,并使实验具有严谨性和可操作性;2.利用“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数学模型更好地分析结果。

情感目标:1.参与“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的合作学习和自我评价;2.体验自主性、探究式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并操作验证“在一定的范围内,CO2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强度越强”的实验难点:操作验证“在一定的范围内,CO2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强度越强”的实验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利用观看ppt展示,动手操作,Excel模型构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直观感性的认识,通过课堂实验探究,及时加深巩固本节所学习、涉及到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图片“大棚吊袋”展示二氧化碳释放剂,思考在冬季大棚中为什么要补充二氧化碳?大家认为二氧化碳的浓度怎么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学生理论推导: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大老师:我们根据学习的理论知识推导“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大”,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分析,事实是这样吗,我们可以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我们该如何设计实验呢?请思考实验思路。

实验思路:设置不同的组,通过改变二氧化碳的浓度,测得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过渡:我们要设计具体的实验,就要考虑实验的严谨性和可操作性,那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导学案的第一部分的三个问题:1.怎么为植物提供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2.怎样测量光合作用强度;3.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实验的结果,该如何控制?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总结:1.二氧化碳浓度:可以用不同浓度的NaHCO3产生不同浓度二氧化碳2.光合作用强度:理论上可以测①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②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O2的释放量③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CO2的吸收量。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说课稿 教案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说课稿 教案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5章第4节第二部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中的探究实验。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光合作用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该部分的知识和内容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巩固和应用。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相关的知识是本节课的关键。

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推断影响因素,引出探究课题。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通过可靠的数据得出结论。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如何根据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来提高作物产量”这一问题,达到知识的巩固和反馈作用。

应该让学生初步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并能遵照这些原则设计一份较科学的实验方案。

二、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参与了“探究酶的催化特性”的实验过程并了解了光合作用研究史上科学家们的研究思路,对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已有初步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合速率的表示方法。

(2)知道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根据控制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学会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4)根据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解释农业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些措施。

理解并应用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对实验变量进行控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推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并能应用控制变量的原则和对照原则,确定一个因素进行探究,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本阅读和小组讨论设计可以操作的实验步骤,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验过程、数据的处理,并得出结论。

提高了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和初步数据处理能力及协作交流能力。

经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实验设计过程及小组内对实验设计方案的研讨过程,学习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的结论来讨论“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作物产量”这一问题,体会到科学研究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

(2)通过分组和小组良好的合作、交流,培养合作、参与的精神。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教学设计

评优课教案授课人:授课时间:2010年11月16日授课班级:高二(9)班授课地点: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综合楼4层生物实验室[教学课题]探究环境因素(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利用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探讨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

2、利用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评价和理解实验方案。

二、技能目标:1、以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两种形式进行学生实验方案的评价及修改。

2、以小组为单位使用小圆叶片上浮法探究光强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交流对实验方案的理解、评价和修改建议。

2、体验利用小圆叶片上浮法探究光强对光合速率影响的过程。

3、认同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没有最佳只有更佳。

[教学重、难点]重点:1、组织学生评价学生方案,巩固实验设计原则;2、介绍小圆叶片上浮法,并组织学生利用该方法探究光强对光合速率的影响难点:组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实验方案的合理建议。

[教学设计思路]探究实验的设计与进行探究实验是课程目标中能力要求中最重要的一项,通过这两个过程能够发展同学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设计过程使其初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确认变量,做出假设和预期。

进行探究实验能够检验实验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做实验学会收集证据,处理、解释数据并做出合理判断,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实验过程中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做出必要的反思和修改。

探究实验方案设计活动安排在本模块的后半部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一节之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学们能够在前面所做实验的基础上,学习并积累实验设计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自己设计完整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并且通过讨论、分析、评价等过程完善方案,将探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养成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利用这一契机,教师提前布置设计探究实验方案作业,让同学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运用自己以前的经验积累完成探究实验方案,教师将同学们作业进行仔细批阅,找出其中共性的问题,集中呈现在一个实验方案中,让同学们进行评价与修改,并渗透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生物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教学设计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生物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重点、难点创新教学法一、教学目标:( 1)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提高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一定的方法处理和解释数据,提高学生的图文转化能力。

二、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规律。

三、教学难点:(1)变量分析;(2)根据控制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设计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环境因素的实验。

四、教材与学情分析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第四节“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中的探究活动。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探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以及通过建立数学曲线模型的形式得出各因素的影响规律。

教材是在介绍了光合作用的色素和过程之后引入本节内容,并在本章《酶》这一节内容中着重介绍过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这些知识储备都为课题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为研究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提供依据,并建立光强等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感性认识。

同时这节内容也为后面必修三《生态系统》等学习做好了铺垫。

五、教学方法分析: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下面的关键步骤就是如何突破重难点了。

对于难点“设计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规律”主要采取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自主设计实验,通过互相讨论,成果报告,组间互相分享评价的学习方式得以重点突破。

此过程中我会以的问题串形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和提示,如:打孔器打的孔的大小有影响吗?在使用针筒对叶片抽气时应注意什么?你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你的因变量是如何检测的?以此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什么等等层层递进问题,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而对于难点“根据控制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设计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环境因素”,则主要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得到实验数据,自己设计表格加以记录,并利用建立数学曲线模型的学习方法来得以掌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并对学生建立的模型给予评价并进行修正。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一节学生探究实验。

本节实验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培养的良好素材,学生在前面已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实验设计中要遵循的一些原则。

并了解了科学家们对光合作用的一些研究思路,因此对探究实验的设计有了比较好的感性认识。

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所选择的探究因素(光照强弱、CO2浓度、温度等)类型,按照“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步骤→设计结果记录表格→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顺序依次进行教学。

二、实验教学分析1.内容分析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要真正掌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情况,就得很好的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诸多因素,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这一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好素材,为后面众多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感知基础。

因此,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定要认真完成好这个实验。

2.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及日常知识,学生普遍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这一自然现象已有足够的感性认识,对环境中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也有了初步了解,并且也具有了一定的化学、物理等基础知识,为这节探究实验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学生对本实验的原理——真空渗水法了解的很少,在探究实验设计能力上也有所欠缺。

3.教学条件分析作为自治区首批一级一类示范高中,六盘山高中不仅有多个生物实验室,而且实验设备、实验器材、用具、各种试剂都比较齐全。

本探究实验所需的材料随用随取,实验条件完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并掌握本实验的原理——真空渗水法。

突破方法:在学生预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做细致讲解。

2.依据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量原则等设计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步骤。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优化与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优化与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优化与教学设计【摘要】这篇文章旨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并优化实验设计与教学方法。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为读者提供研究的背景信息和目的。

接着在将详细描述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分析,同时提出针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建议。

最后在将评估实验优化效果和教学效果。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并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和教学设计。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并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光合作用、环境因素、实验优化、教学设计、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分析、教学方法、实验优化效果、教学效果。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重要生命活动过程。

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水分等因素,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光合色素的合成和光合作用的速率。

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优化农业种植方式,提高作物产量。

在教学方面,通过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机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通过实验优化和教学设计,深入分析实验结果,评估实验和教学效果,从而为植物生长研究和生物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深入了解光合作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希望能够确定光合作用受到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程度,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实验设计和教学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而言,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确定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规律;2. 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分析温度变化对光合作用效果的影响;3. 探索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程度,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规律。

“探究环境因素(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三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合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等相关内容,课程标准对此部分的要求是“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属于应用水平的要求,且本节课非常适合借助相关实验开展探究性学习,故我将此部分内容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以“光照强度”这一影响因素为例上一堂实验探究课,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总结规律,说出提高作物产量的相关措施;第二课学习其他影响因素及应用。

安排两个课时,旨在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为例,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对于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突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光合作用的实质及其他影响因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设计实验,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总结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规律。

(二)能力目标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发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分析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在确定实验方案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在数据处理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学生阅读新闻“夏季某地持续阴雨寡照,秋收作物生长延迟,严重减产。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

由此引出本节课题——“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学生依据所学,进行合理推测。

(二)设计实验—确定探究思路引导学生按照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分析本实验设计的关键:自变量的设置、因变量的观测指标及无关变量的控制等。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具体的实验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各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让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互评。

比如,设置不同光照强度,学生容易想到是直接改变光源,教师引导说出固定材料与光源的距离(实验设计的严谨周密),从而使学生想到更经济、简便的设置自变量的方式,即固定光源改变距离。

《光合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 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 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2)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产生活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现象。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2)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2)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曲线分析。

2、教学难点(1)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解释不同环境因素如何协同作用影响光合作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原理。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光照强度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状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情况不同?(2)提问:光合作用对于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那么光合作用会受到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1)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光合作用的过程,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6CO₂+ 6H₂O → C₆H₁₂O₆+ 6O₂强调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于有机物中。

(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①光照强度利用动画演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当光照强度较弱时,光合作用速率较慢;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加快;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此时达到光饱和点。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教案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教案

第5课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导入新课课件展示:(1)某地区的农作物因遭遇连绵的阴雨而严重减产。

(2)在一现代农业的温室大棚内,工人正在向温室内的作物补充CO2,同时我们发现,经这种方法处理的作物产量显著增加。

(3)在盛夏的中午,很多作物因蒸腾作用过分剧烈而导致气孔关闭,出现了午休现象,同时测定发现,植物的单位时间内的光合作用产物量显著减少。

(4)某地区作物因某种原因而产量低下,经农业专家测定后发现是由于土壤缺乏P元素造成的,经补充P元素后,作物产量显著增加。

(5)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我们发现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是不相同的。

师:上述媒体材料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生:说明了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是内因,也可以是外因;其中,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包括光照、CO2、水、矿质元素等。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得出光合作用总反应式,即师:从化学反应式的角度分析光合作用总反应式,若要提高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生成量,我们可采取哪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与产物来分析)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从光合作用的条件来看:(1) 增加光照,可以:①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复种指数;②增加光照面积,进行合理密植;③控制光照强弱。

(2) 增加矿质元素的供应,满足植物体对于矿质元素的需要,如补充Mg以满足叶绿素合成的需求量。

(3) 控制温度,以满足光合作用酶催化所需的适宜温度。

2、从光合作用的原料看:(1) 增加作物周围二氧化碳浓度。

(2) 合理灌溉,增加植物体内的水分来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

3、从光合作用的产物来看,及时将光合作用产物运出叶肉细胞,输送至相应器官组织储藏,也可提高光合作用的有机物生成量。

师:民以食为天。

然而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个要素——粮食却面临着日益短缺的严重局面。

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有很多,如:(1)控制人口,保护耕地,发展蓝色农业(向海洋要食品)、白色农业(微生物发酵工程)与绿色农业。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5章第4节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了捕获光能的色素、叶绿体的结构、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过程之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完成探究实验,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这个探究实验,具有更大的开放性,问题和方案都由学生自己确定,体现了新教材“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2.尝试说出其他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以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形式进行学生实验方案的评价及修改2、以小组为单位使用小圆叶片上浮法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设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过程)中,体会科学实验的严谨性、科学性;2、通过共同探究,学会与他人合作。

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设计科学的、可行的实验方案; 2.实验中自变量及无关变量的科学控制;(二)教学难点:1.实验中自变量及无关变量的科学控制; 2.绿叶小圆片抽气的操作过程。

3.实验结果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请学生通过调查或搜集资料,整理出农业生产上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

然后请学生分析各项措施分别改变了哪些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2)引导学生讨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教师出示有关的数据。

(3)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作出假设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不同。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1)在暗处,将3盏台灯装上40 W灯泡、,放在不同的实验台上。

取50mL烧杯3个,均倒入30mL富含二氧化碳的清水(事先用口通过玻璃管向清水吹气),放在距台灯10 cm、40 cm、70 cm的地方。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生物]《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林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真空渗水法以及控制变量等的实验方法和原理)控制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设计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实验,(学会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2.理解真空渗水法的实验原理,掌握正确(科学)的实验方法;3.学会对实验现象用数据来表示,并能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在比较、观察中了解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2.(综合运用所学生命科学知识分析、处理有关实际问题)在知识运用中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设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过程)中,体会科学实验的严谨性、科学性;2.通过共同探究的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

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真空渗水法的实验原理2.根据控制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设计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实验[教学过程]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理性的探究性学习,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现了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②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学习方式多样化,突破了探究式教学的难点。

③探究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与认知程度,高质量实现了新课程目标。

2、存在的不足①大班授课,学生人数多,高效率组织教学方面仍需改进与加强。

②学校实验设备不全。

3、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①如何解决大班探究的效率问题。

②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师生评价。

致谢本文撰写过程及实验教学过程中承蒙揭阳市教育局詹荣华老师指导并提出修改意见,特此鸣谢!本课例参加揭阳市生物实验课比赛获一等奖。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利用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探讨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

2.利用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评价和理解实验方案。

二.技能目标:
1.以小组谈论和集体谈论两种形式进行学生实验方案的评价及修改。

2.以小组为单位使用小圆叶片上浮法探究光强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交流对实验方案的理解、评价和修改建议。

2.体验利用小圆叶片上浮法探究光强对光合速率影响的过程。

3.认同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没有最佳只有更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组织学生评价学生方案,巩固实验设计原则;
2.介绍小圆叶片上浮法,并组织学生利用该方法探究光强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难点:组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实验方案的合理建议。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中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好素材。

本实验为探究性实验,通过对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探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同时通过实验的操作、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科学思维能力。

2.学情分析:通过对探究光合作用科学史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原理;基本熟悉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欲望比较强,但是缺乏独立探究能力。

本实验包括全过程的探究活动,是个开放度较高的实验,除教材提出的参考案例外,还可以联系光合作用原理和过程从各种环境因素进行思考分析,设计实浓度、光质等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因此对学生实验设验探究温度、CO2计和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及学业质量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学会在真实情境下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组实施及结果分析等步骤,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发展科学思维。

(2)能够科学控制变量,观察检测因变量,通过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3)通过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探讨在生产生活中如何使作物增产,形成社会责任感。

二、教材实验的局限性教材给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参考案例,但教材提供的装置和操作方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影响实验课效果。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1.真空渗水法抽气次数不好把握2.吹气获得富含CO2的溶液不利于变量的控制3.检测指标只能定性分析为此,需要优化实验装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以此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发展科学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教案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教案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教案篇一:教学设计——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坐标图形题专项训练》教学设计富县高级中学左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知识点的总结,培养归纳、表达和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绘制影响光合作用单一因素的坐标图,理解各因素是如何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②通过读题、识图、析图,获得解决坐标题的解题经验,培养从坐标图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问题的解答等学习活动,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光合作用坐标曲线图相关信息分析和应用。

三、教法:讨论归纳法。

四、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设计思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在课程标准中要求为b级即理解水平,高考考纲中则标定为二级即要求达到掌握水平。

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尤其是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是历年高考中的热点和重点知识,这一知识点在简答题中较多的以曲线坐标题形式出现的,重点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图文转化能力等,体现了高考以能力立意的要求。

通过平常教学,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总结说出教材中的文字知识,至于图表题则是在教师讲的时候觉得很清楚,一但自己做的时候又不知如何下手,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技巧。

因此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学以致用;结合学生对坐标图的已有了解,单一坐标变量图形分析,指导学生用简单的坐标图表示各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掌握坐标图的特点;通过习题延伸、能力强化训练绘图、析图和计算能力,获得解题经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最终达到“五会”:“会看”、“会析”、“会用”、“会换”、“会画”。

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一)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co2 + h22o)+o2或 6co26h12o6 +6o2 +6h2o1、内部因素:①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光合速率不同;②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叶片光合速率不同;③同一叶片的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光合速率也不同。

《光合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 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 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2)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与光合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相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2)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2、教学难点(1)理解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原理。

(2)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环境因素对其影响的相关知识。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光合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生长状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植物生长差异的原因,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合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

2、知识讲解(20 分钟)(1)回顾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强调光合作用对于植物生长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2)详细讲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通过示意图展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曲线,解释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概念。

温度:阐述温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原因,如影响酶的活性。

二氧化碳浓度: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

3、实验探究(20 分钟)(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探究光照强度、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探究光照强度:利用不同功率的台灯照射相同的植物叶片,观察并记录叶片产生氧气的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五节中的第二个活动,是学生深刻理解植物叶片代谢的切入点。

通过理解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学生可以把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知识体系构建起来。

教材仅简单提及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而且在新课中,教学目标的着力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构建数学模型。

因此在此次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光合作用强度概念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个活动既加强了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也为后面“环境因素影响光和速率”这一知识点做铺垫,祈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知识起点看,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在此基础上他们渴望进一步了解影响光和作用的环境因素方面的知识。

从认知思维上来看,本节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在教学中可以多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注重与前面知识和其他体系得到丰富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融会贯通。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实验设计的原则及对实验变量的控制。

2、教学难点:实验设计的原则及对实验变量的控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
(2)分析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3)理解和运用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转变及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实践自主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有关的情境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参与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形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五、教学过程
1、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
2、课前准备:绿色的嫩叶、打孔器、注射器、台灯、40 W灯泡、100 W灯泡、烧杯
3、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上课前,请学生通过调查或搜集资料,整理出农业生产上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

然后请学生分析各项措施分别改变了哪些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引导学生讨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作出假设: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不同。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材料:绿色的嫩叶
用具:打孔器,注射器,台灯,40 W灯泡,100 W灯泡,烧杯。

操作要点:
①在暗处,将2盏台灯分别装上40 W灯泡、100 W灯泡,放在不同的实验台上。

取100 mL烧杯2个,均倒入70 mL富含二氧化碳的清水(事先可用口通过玻璃管或塑料管向清水吹气),放在距台灯10 cm的地方,此时不要开灯。

②用打孔器将嫩叶打出直径为0.5 cm的圆片若干。

注意叶片的选择,叶片的薄厚、颜色、鲜嫩程度要尽可能一致。

打孔时要避开大的叶脉。

③将小圆形叶片放入注射器中,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

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

这一动作可重复几次,但注意不要抽得太狠,避免将叶片细胞结构损坏。

只要小圆形叶片沉入水底就可以了。

④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形叶片各5片,分别放入暗处盛有清水的2个烧杯中。

这时的叶片由于细胞间隙充满了水,应该全部沉到水底。

⑤开启台灯。

⑥室温不要太低,一般以25 ℃为宜。

为防止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水的温度受灯光照射而升高,可考虑用冷光源灯泡。

⑦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内两个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或观察、记录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浮起相同数量小圆形叶片所需要的时间。

(4)实施计划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注意:
①小圆形叶片不要太大,直径为0.5 cm较为适宜。

②控制烧杯中水的温度,温度不能有大的变化。

③使用注射器抽气的次数不要太多,以免损伤嫩叶细胞的结构。

④两组装置中,烧杯中的水、二氧化碳的含量应一致。

(5)分析结果
学生根据观察的结果和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

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叶片漂起的状况(室温:
(6)得出结论: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确有不同。

(7)表达和交流:各小组应出示本小组的实验数据及分析,包括对某些特殊现象的解释。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每组都有材料用具:
1、上海青(小白菜)
2、打孔器
3、镊子
4、烧杯(200mL四个)
5、标签纸
6、注射器
7、灯泡
8、铁架台
9、量筒(50mL)
10、垫板
供选材料用具:
1、% 的NaHCO3
2、1% 的NaHCO3
3、温度计
4、富含CO2的30℃、5℃的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