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资料整理: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详细描述
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症状包括烧心、反酸、胸痛等,有 时还可能出现咳嗽、咽喉炎等症状。胃食管反流病的病 因包括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胃酸分泌过多、胃排空延 迟等因素。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药 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以预防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
疫苗接种
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给孩子接种相 关疫苗,提高免疫力,预防消化系统 疾病的发生。
04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案例分 析
案例一:急性胃炎
总结词
急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消化系统疾病,通常由饮 食不当、感染等原因引起,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 、呕吐等症状。
详细描述
急性胃炎的常见病因包括饮食不当、感染、药物等。对 于儿童来说,饮食不当是最常见的原因,如暴饮暴食、 食用生冷食物等。此外,感染也是急性胃炎的常见原因 之一,如细菌、病毒等感染。急性胃炎的症状包括上腹 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呕 血、黑便等症状。治疗急性胃炎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 药物治疗等,同时需要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
05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 展
新药研发
针对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新药研发是重要的研究方向。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 的新药被研发出来,用于治疗各种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这些新药包括靶向治疗药物、免疫调节药物等 ,能够更精确地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针对炎症性肠病、胃食管反流病等常见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已有一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并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些新药的研发为儿科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有望改善疾病的 预后和生活质量。
儿科消化疾病科普
儿科消化疾病科普导言:儿科消化疾病是指影响儿童消化系统的疾病,包括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以及胆道系统疾病等。
这些疾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科消化疾病,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些疾病。
一、儿童腹泻儿童腹泻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伴有腹部不适的症状。
腹泻通常是由感染性病原体引起,如病毒、细菌或寄生虫。
腹泻可导致脱水,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危及生命。
家长应注意保持儿童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不洁食物,定期洗手,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病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逆流至食管,引起食管和胃黏膜的损害。
这种疾病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呕吐、喂养困难和不适等。
家长应尽量避免过度喂养和过早添加辅食,保持婴幼儿体位的正确,避免水平位或俯卧位喂养,有条件的可提高睡觉时的枕头高度。
三、儿童肝炎儿童肝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包括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等。
这些肝炎病毒主要通过食物、水源传播,也可通过血液和母婴传播。
儿童肝炎的症状包括黄疸、乏力、食欲不振等。
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预防接种,注意水源和食品的卫生,避免使用他人的注射器和针头。
四、儿童胆囊炎儿童胆囊炎是胆囊发炎的一种疾病,常见于青少年和儿童。
胆囊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发热和恶心呕吐等。
这种疾病的发生与胆囊内结石、感染等因素有关。
家长应鼓励儿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
五、儿童腹部肿块儿童腹部肿块是指腹部出现的可触及的肿物。
这些肿块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肠道梗阻、肿瘤等。
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的排便情况、腹痛、体重变化等症状,及时就诊并进行相关检查。
结语:儿科消化疾病对儿童的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家长应重视儿童的饮食卫生,定期带儿童进行体检和预防接种,及时就诊并进行相关检查。
通过正确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儿科消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儿科学重点知识点: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考点】专业综合-儿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概述】本章内容重点主要是腹泻病和液体疗法;一、解剖生理特点1. 解剖特点:(1)口腔:①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及吞咽功能;②但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不够发达,口腔黏膜干燥,因此易受损伤和局部感染;③3~4个月时唾液分泌增加;④婴儿口底浅,常发生生理性流涎;(2)食管:食管下段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3)胃:①胃容量:新生儿30~60ml,1~3个月时90~150ml,1岁时250~300ml;②婴儿胃略呈水平位;③幽门紧张度高,易发生幽门痉挛而出现呕吐;早产儿胃排空更慢,易发生胃潴留;(4)肠:①儿童肠管相对比成人长,一般为身长的5~7倍,对消化有利;②婴幼儿肠系膜柔软而长,结肠无明显结肠带与脂肪垂,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5)肝;2. 生理特点(1)胰腺①胰液分泌量随年龄生长而增加;②酶类出现的顺序为: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基肽酶→脂肪酶→淀粉酶;③婴幼儿时期容易发生消化不良;(2)肠道细菌①单纯母乳喂养儿以双岐杆菌占绝对优势;②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儿肠内的大肠杆菌、嗜酸杆菌、双歧杆菌及肠球菌所占比例几乎相等;③婴幼儿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3)健康儿童粪便①母乳喂养儿粪便:为黄色或金黄色,较较稀薄,绿色、不臭,呈酸性反应(pH 4.7~5.1);平均每日排便2~4次,添加辅食后次数即减少;②人工喂养儿粪便:人工喂养的婴儿粪便为淡黄色或灰黄色,较干稠,呈中性或碱性反应(pH 6~8);因牛乳含蛋白质较多,粪便有明显的蛋白质分解产物的臭味,有时可混有白色酪蛋白凝块;大便1~2次/日,易发生便秘;③混合喂养儿粪便:喂食母乳加牛乳的婴儿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软、黄色;添加淀粉类食物可使大便增多,稠度稍减,稍呈暗褐色,臭味加重;添加各类蔬菜、水果等辅食时大便外观与成人粪便相似;每日1次左右;二、小儿腹泻病1. 病因★(1)易感因素①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②生长发育快,胃肠道负担重;③胃酸和消化酶分泌↓;④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A)和胃肠道分泌型SIgA均较;⑤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⑥人工喂养;(2)感染因素①病毒;②致腹泻大肠杆菌;③空肠弯曲菌;④耶尔森菌;⑤真菌;⑥寄生虫;(3)非感染因素①饮食因素:喂养不当可、过敏性腹泻、双糖酶(主要为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②气候因素: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致腹泻;2. 临床表现(1)临床分型:①急性腹泻:连续病程在2周以内的腹泻;②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个月的腹泻;③慢性腹泻:病程>2mon的腹泻;(2)急性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3)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4)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大便次数增多,开始为黄色水样便,后转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大便显微镜检查有大量红细胞,常无白细胞;伴腹痛;(5)抗生素诱发的肠炎:(6)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病因复杂,感染、物质过敏、酶缺陷、免疫缺陷、药物因素、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引起;以急性腹泻未彻底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不愈最为常见;3. 诊断与鉴别诊断(1)大便无或偶见少量白细胞者→侵袭性细菌以外的病因(引起的腹泻,多为水泻,有时伴脱水症状);①“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mon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近年来发现此类腹泻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②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如乳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失氯性腹泻、原发性胆酸吸收不良、过敏性腹泻等;(2)大便有较多的白细胞者→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所致;①细菌性痢疾:常有流行病学病史,起病急,全身症状重;大便次数多,量少,排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显微镜检查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细菌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确诊;②坏死性肠炎:中毒症状较严重,腹痛、腹胀、频繁呕吐、高热,大便暗红色糊状,渐出现典型的赤豆汤样血便,常伴休克;4. 治疗与预防(1)治疗原则: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不同时期的腹泻病治疗重点各有侧重,急性腹泻多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感染;迁延及慢性腹泻则应注意肠道菌群失调及饮食疗法;(2)急性腹泻的治疗①饮食疗法;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1°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盐(ORS):可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纠正轻、中度脱水而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口服补液盐电解质的渗透压为220mmol/L(2/3张),总渗透压为310mmol/L;a)口服补液量:轻度脱水口服液量约50~80 ml/kg,中度脱水约80~100 ml/kg,于8~12 小时内将累积损失量补足;脱水纠正后,可将ORS用等量水稀释按病情需要随意口服;b)禁忌症:新生儿和有明显呕吐、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儿不宜采用;2°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液体疗法)3°药物治疗:a)控制感染;b)肠道微生态疗法;c)肠黏膜保护剂;d)避免用止泻剂;e)补锌治疗;三、液体疗法1、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1)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越多,这是因为间质液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与成人相近;(2)体液的电解质组成:血浆中的阳离子主要是Na+、K+、Ca2+和Mg2+,其中Na+占90%以上;血浆主要阴离子为Cl-、HCO3-和蛋白质;细胞内液阳离子主要是Na+、K+、Ca2+和Mg2+,其中Na+占78%以上;阴离子以蛋白质、HCO3-等为主;2、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3、脱水: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脱水时出丧失水分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1)按脱水程度分轻、中、重三度(2)按脱水性质4、其他症状:(1)代谢性酸中毒:①轻度酸中毒,HCO3-为13~18mmol/L;②中度酸中毒,HCO3-为9~13mmol/L;③重度酸中毒,HCO3-<9mmol/LHCO3-,表现为唇周灰暗或口唇呈樱桃红色,精神萎靡,呼吸深长等;(2)低钾血症:血清钾<3.5mmol/L;表现为精神萎靡,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鸣音减少或消失,心音低钝,心律失常,心电图出现T波低平、倒置、ST段下移、QT间期延长,U波增大;(3)低钙、低镁血症:血钙<1.85mmol/L,血镁<0.58mmol/L,二者常同时存在,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手足抽搐、惊厥或口唇痉挛;5、小儿液体疗法时常用补液溶液配制6、液体疗法的补液量:液体疗法包括补充生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继续丢失量;(1)生理需要量和累积损失量:(2)继续丢失量:在开始补充累积损失量后,腹泻、呕吐、胃肠引流等损失大多继续存在,这种丢失量依原发病而异,且每日可有变化,必须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损失量用类似溶液补充;7. 补液思路★:(1)判断脱水的程度:①轻度:皮肤稍干,弹性尚可,尿量稍少;②中度: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差,眼窝明显凹陷,尿量明显减少;③重度:昏迷,尿量极少,休克,有周围循环障碍;(2)判断脱水的性质:①低渗:<130mmol/L;②等渗:130~150mmol/L;③高渗:>150mmol/L;(3)补液总量:①轻度:90~120ml/kg②中度:120~150ml/kg③重度:150~180ml/kg(4)补液的速度:①累计损失:8~12ml(kg•h),8~12h补完;②生理+继续丢失量:5ml/(kg•h),12-~16h补完;(5)补液的性质:低渗脱水高张补,高渗脱水低张补:①低渗:2/3张;②等渗:1/2张;③高渗:1/3张;(6)张力的计算方法:①含钠的等渗液有:0.9%氯化钠,1.4%碳酸氢钠;②张力=含钠等渗液/液体总量;例:一脱水的患儿补液为0.9%氯化钠200ml,那它的张力为200/200=1/1,等渗液就是一张;1°2:3:1液的张力是2份0.9%氯化钠,3份糖,1份1.4%碳酸氢钠=2+1/2+3+1=1/2张;2°4:3:2液的张力是4份0.9%氯化钠,3份糖,2份1.4%碳酸氢钠=4+2/4+3+2=2/3张;3°2:6:1液的张力是2份0.9%氯化钠,6份糖,1份1.4%碳酸氢钠=2+1/2+6+1=1/3张③盐:碱=2:1④对于重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应先快速扩容,20ml/kg等张含钠液,30~60min输完;(7)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见酸补碱;8. 具体方案:(1)★第1天补液:①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一般轻度脱水约为90~120 ml/kg、中度脱水约为120~150 ml/kg、重度脱水约为150~180 ml/kg;②溶液种类:1°等渗性脱水用1/2 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2°若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③输液速度:1°快速扩容:对重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应先快速扩容,20 ml/kg等渗含钠液,30~60 min内快速输入;2°补充累积量:累积损失量(扣除扩容液量)一般在8~12 h内补完,约每小时8~10 ml/kg;3°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脱水纠正后,时速度宜减慢,于12~16 h内补完,约每小时5 ml/kg;④纠正酸中毒:输液后酸中毒即可纠正;对重度酸中毒可用1.4%碳酸氢钠扩容;即5%碳酸氢钠量(ml)=—BE×0.5×体重(kg),然后稀释成1.4%碳酸氢钠-BE为碱剩余的绝对值;⑤纠正低血钾:见尿补钾;浓度不应超过0.3%;每日静脉补钾时间,不应少于8 小时;切忌将钾盐静脉推入,一般静脉补钾要持续4~6 天;能口服时可改为口服补充;⑥纠正低血钙、低血镁:出现低钙症状时可用10%葡萄糖酸钙(每次1~2 ml/kg,最大量≤10 ml)加葡萄糖稀释后静注;低血镁者用25%硫酸镁深部肌肉注射症状缓解后停用;(2)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主要是补充继续损失量(防止发生新的累积损失)和生理需要量,将这两部分相加于12~24h内均匀静滴继续补钾,供给热量;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若腹泻仍频繁或口服量不足者,仍需静脉补液;①补液量需根据吐泻和进食情况估算,② 供给足够的生理需要量,用1/3~1/5 张含钠液补充;继续损失量是按“丢多少补多少、随时丢随时补”的原则,用1/2~1/3 张含钠溶液补充;③仍要注意继续补钾和纠正酸中毒的问题;。
儿科学-消化系统疾病
病毒性肠炎有双糖酶缺乏,暂停乳类, 改为豆制代乳品、发酵乳或去乳糖奶粉
液体疗法
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一)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 越多
年龄
足月新生儿 1岁 2~14岁 成人
体液总量 细胞内液
78 70 65 55~60
试题举例
例:男,1个月,出生体重3.5KG,呕吐1周,生后3周左右
开始溢乳,逐日加重呈喷射性呕吐,奶法带凝块,不含胆
汁。查体:体重3.5KG,皮肤轻度黄染,前囟稍凹,心肺无
异常,上腹部蠕动波,右季肋下肿块,质较硬,光滑,移
动,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喂养不当
B. 胃食管反流
C. 幽门痉挛
D.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口腔 (二)食管 (三)胃 (四)肠及细菌 (五)肝 (六)消化酶 (七)婴儿粪便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一)临床表现
1.呕吐 无胆汁性喷射性呕吐,本病主要症状
2.胃蠕动波 3.右上腹肿块 特有体征,诊断 4.黄疸、消瘦、脱水等
(二)辅助检查 1.腹部B超
2.X线钡餐检查 幽门胃窦呈典型的鸟嘴状改变, 官腔狭窄如线状 (三)治疗 幽门环肌切开术
高渗性
>150 极明显
正常或稍 低
试题举例
例:低渗性脱水危及患儿生命的常见情况是 A.低钾血症 B.低钙血症 C.低血量休克 D.代谢性酸中毒 E.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2015
答案 C
试题举例
例:女婴,8个月。发热、呕吐、腹泻、少尿2天。 查体:哭无泪,眼窝、前囟明显凹陷。皮肤弹性差,呈花纹状。 心音低钝,四肢末梢凉。 实验室检查:粪常规未见红细胞、白细胞,可见脂肪滴。血清 钠135mmol/L。患儿的脱水程度属于 2015 A. 中度等渗性脱水 B. 中度高渗性脱水 C. 重度低渗性脱水 D. 重度等渗性脱水 E. 中度低渗性脱水 答案 D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儿科学》章节重点: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儿科学》章节重点: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儿科学》章节重点:消化系统疾病考生们在在备考2017年执业医师之余,要多做练习题,这样才能加深对记忆知识点的掌握。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儿科学》章节重点:消化系统疾病,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第五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鹅口疮一、概念:以口腔及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状如鹅口,故名“鹅口疮”。
又因其色白如雪而称“雪口”。
二、发病特点:多见于初生儿,小婴儿。
久病体虚婴幼儿,长期应用抗生素及激素患儿。
三、西医:白色念珠菌感染外治法1、冰硼散或青黛散+少量蜂蜜调和外涂3次/日,清热解毒去腐生肌。
(龙胆紫涂擦患处,每日1—2次。
病变广泛者:制霉菌素局部涂抹 10 ~ 20 万 U/ml ,每日 2 ~ 3 次。
)2、吴茱萸15g,胡黄连6g,大黄6g,生南星3g,研末,一岁以内每次3g,一岁以上增至5—10g,用醋调成糊状,晚上涂于患儿两足心,外加包扎,晨起除去。
第二节口疮概念:是指齿龈、舌体、两颊、上腭等处发生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的口腔疾患。
口疮发生于口唇两侧者,又称燕口疮; 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又称口糜。
★风热乘脾证候:以口颊、上腭、齿龈、口角溃疡为主,+脾胃积热(甚则满口糜烂,周围焮红,疼痛拒食,口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表证(伙伴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散火,清热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凉膈散外治法:冰硼散(口疮鹅口疮)吴朱萸(口疮鹅口疮)第三节呕吐证治分类1、伤食吐—呕吐酸臭,吐后觉舒。
2、胃热吐—食入即吐,吐物热臭。
3、虚寒吐—食后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吐物清冷。
4、肝气犯胃—呕吐酸苦,暖气频频。
5、虚火呕吐—呕吐反复,时作干呕。
第四节腹痛一、功能性腹痛的诊断:(再发性腹痛)(良性复发性腹痛)(1)腹痛突然发作,持续时间不长,能自行缓解。
消化系统疾病(儿科)
●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
(四)治疗
1. 一般治疗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定时定量,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 2. 药物治疗
(1)抑制胃酸药物 (2)胃黏膜保护剂 (3)抗Hp治疗
2. 手术治疗
炎症性肠病
概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 是指原因不明的一组非特异性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 ➢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 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 ➢ 未定型结肠炎(indeterminate colitis,IC)
(二)临床表现
1. 新生儿期 继发性溃疡多见,急性起病,呕血、黑便 2. 婴儿期 继发性溃疡多见,首发症状可为消化道出血和穿孔 3. 幼儿期 常见进食后呕吐,间歇发作脐周及上腹部疼痛,烧灼感少见 4. 学龄前及学龄期 以原发性DU多见,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脐周及上腹部胀痛、烧灼感
饥饿时或夜间多发
(三)辅助检查
几种常见类型腹泻的临床特点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 理特点
1. 口腔: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生理性流涎 2. 食管: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食管下段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胃食管反流 3. 胃:水平位;酶活性低下;胃潴留 4. 肠: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 5. 肝:肝功能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胆汁分泌少 6. 胰腺:胰液分泌量随年龄生长而增加;酶类出现的顺序为:胰蛋白酶最先,而后是糜蛋
(三)辅助检查
1. 胃镜检查 最有价值、可靠的诊断手段;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及其程度 2. 幽门螺杆菌检测
(1)侵入性:①快速尿素酶试验;②组织学检查;③Hp培养 (2)非侵入性:①13C尿素呼吸试验;②粪便Hp抗原检测;③血清学检测抗Hp-IgG抗体
儿科护理学-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感染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患儿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减少感染机会。
感染控制
一旦发现感染迹象,积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控 制感染扩散。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消化道出血预防
营养不良预防和处理
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刺激性药物和 食物,减少消化道出血风险。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摄入,必要 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要点二
家庭教育
向家长提供疾病知识和护理技能指导,帮助家长正确应对 患儿病情和护理问题,促进家庭和谐与患儿康复。
05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预防和处理
脱水预防
确保患儿充足的水分摄入,根据病情调整补液方案,及 时纠正体液失衡。
电解质紊乱处理
监测电解质水平,根据化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如补充 钾、钠等电解质。
鼓励患儿增加水分和膳食纤维的摄入;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适当进行腹部按摩和运动;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如通便药等。
03
护理评估与诊断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家长或监护人关于患儿的病史,包括症状的出现时间、频率、严重程度等。
体格检查
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腹围等指标的测量,以及观察皮肤、巩 膜、口腔、腹部等部位的变化。
肠梗阻处理
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等支持治 疗,必要时手术治疗解除梗阻。
06
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
家长教育内容和方式选择
疾病知识普及
向家长详细解释小儿消化系统疾 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 防措施,提高家长对疾病的认知
。
护理技能培训
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喂养技巧、饮 食调整方法以及应对患儿症状的措 施,如拍背排痰、腹部按摩等。
第七版儿科学消化系统疾病_2023年学习资料
脱水程度-体種-塞-皮味-唇膜-眼窝前囟祖、尿-睏环-轻镀-5%-鞋-舸-秆-和-秒-常-510%-鏊-鹾 稀-陷-手足稍拨凉心珠-帙、正常-抑状态-和陷-皮赋花核苍白、-精-四肢,鲷-艇婚-干珠-仟裂-眼险不-极 或无-迷-心摔快,培低-验-纯、压降
小儿腹泻一临床表现-代谢性酸中毒-a、-神经精神症状:神萎、嗜睡、昏迷-<6m小儿-更甚-b、呼吸深大:6m小儿不显,呼吸代偿功-能差-c、唇红如樱(樱红,口有烂菜果味-d、血C0,CP<40V0L%
小儿腹泻治疗-原则-A、的情减轻胃肠道负担,调整饮食-B、排除病因,合理用药-C、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素乱 -酸碱失衡-D、护理、对症处理
小儿腹泻一治疗-一)饮食疗法: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缩短康复时间。-母乳者一继续,暂 辅食-人工喂养者一喂等量米汤或稀释奶,其他代乳品-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严重呕吐者—禁食4~6小时(不禁水,好 后-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病毒性感染一暂停乳类(·.·双糖酶即乳糖酶缺-乏,改豆制代乳品、发酵奶
小儿腹泻-临床表现(二-低钾血症-血钾<3.5mmol/几-a、-精神萎靡、嗜睡、食欲↓-b、-全身肌张力 :软弱无力,腱反射消失-或减弱、腹胀、肠麻痹、呼吸肌麻痹-C、-心音低钝、缓慢、节律紊乱(心肌收缩-无力→ 衰,T波低平,U波出现
小儿腹泻--临床表现-低钙血症-面部抽动、凉厥、手足搐搦-低镁血症-震顶手足搐搦全身惊厥-低磷血症-血璘< .5mmo1/L-嗜睡、精神错乱、昏迷、-肌缩无力、呼吸变浅
小儿腹泻-临床表现-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特点-1、轮状病毒一所致腹泻称秋泻,水样或蛋花样便.-2、致病性大肠 菌-蛋花样大便-3、产毒性大肠杆菌一-—一水样或蛋花样大便-4、侵袭性大肠杆菌—粘液脓血便-5、出血性大肠 菌,-一黄色水样→血水便-6、鼠伤寒沙门氏菌一稀糊状或粘液脓血便有特殊臭味.
执业医儿科第十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单元消化系统疾病(一)第一节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特点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颊部有坚厚的脂肪垫,有助于吸吮活动,口腔粘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粘膜干燥,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
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易发生溢奶。
胃呈水平状,再加上幽门紧张度高,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不成熟,也是婴幼儿时期易呕吐的原因。
胃容量出生时30~60ml,随年龄增大,l~3月90~150ml,1岁时达250~300ml.小儿肠管相对比****长,对消化吸收有利,但肠系膜柔软而长,粘膜下组织松弛,尤其结肠无明显结肠带与脂肪垂,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
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
婴儿肝脏结缔组织发育较差,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变,但易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缺氧、感染、药物中毒等均可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
二、生理特点新生儿唾液分泌少,随发育而增加。
但小婴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故3个月以下小儿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婴儿胃排空时随食物种类而异,一般水为1.5~2小时,母乳2~3小时,牛乳 3~4小时。
婴儿肠粘膜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低于****,但因奶中乳糖食量低,仍可正常分解、吸收。
幼婴尤其是未成熟儿肠壁薄、粘膜血管丰富,肠粘膜屏障作用较差,肠腔内微生物、过敏原及不完全分解产物可经肠粘膜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性感染或变态反应病。
幼婴因胰腺酶活性低、胆汁分泌少,对脂肪及蛋白质消化、吸收都不完善。
新生儿出生后几小时,肠道开始出现细菌。
肠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响,母乳喂养者以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为主;人工喂养则以大肠杆菌为主。
肠道细菌对体内合成维生素和其他B族维生素起重要作用。
消化功能紊乱时,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而致病。
第二节小儿腹泻病定义:小儿腹泻病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儿科学——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学——第五章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
多由感染引起,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其次是肠道病毒。
一、发病机制
1.毒素性肠炎
※发病机制:产毒性细菌粘附在肠上皮刷状缘,产生不耐热毒素和耐热毒素。
不耐热毒素与小肠细胞上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继而抑制小肠吸收Na、Cl、H20。
不耐热毒与小肠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CGMP转化为GTP,继而减少Na、H2O 的吸收,促进Cl的吸收。
2.侵袭性肠炎
3.病毒性肠炎
※发病机制:病毒侵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破坏,导致绒毛脱落(细胞裸露水电解质渗漏)、双糖酶不足(乳糖堆积短链有机酸肠腔渗透压增高),葡糖与钠偶联转运功能障碍,最后导致腹泻水样便。
二、临床表现
㈠急性腹泻的共同临床特点
1.轻型: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次数增多(10次以内)、黄绿色稀水样便,无脱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
2.重型:急性起病,多因肠道内感染引起。
①胃肠道症状
②全身中毒症状
③脱水,多伴有中-重度脱水
④代谢性酸中毒
⑤水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
轻中重度脱水程度的鉴别
观察指标。
儿科学 消化系统疾病 相关知识点整理
今天介绍消化系统疾病。
本部分“腹泻病”中的液体疗法之前已有详述,链接如下,此处不再重复。
基础知识整理——儿科学(2)一、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有几个数据简单了解即可。
①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多,5~6个月后唾液量明显增多,常发生生理性流涎。
②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调控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
③新生儿胃容量30~60ml,1~3个月为90~150ml,1岁为250~300ml,5岁时为700~850ml,成人约2000ml。
④小儿肠系膜柔软而长,活动度大,容易患肠套叠和肠扭转。
⑤胎粪由浓缩的消化液、脱落的上皮细胞及胎儿时期吞入的羊水和毳毛所组成,出生24h内排出,黏稠,深绿或黑绿色,无臭味。
⑥1~3岁小儿肝下缘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1~2cm,4~5岁以后渐进入肋缘内。
二、胃食管反流病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甚至口咽部引起的一种疾病,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无特殊知识点,主要注意检查方法:①食管钡剂造影:5min内>3次钡剂反流至食管提示反流;②食管pH动态监测:24h连续动态监测食管下端pH,下降则表明有酸性胃食管反流,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可参见内科学的相关内容。
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由于先天性的幽门环状括约肌增生、肥厚,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性疾病。
病理表现为幽门肌全层增生、肥厚,环肌更为明显。
临床表现有:①呕吐:首发症状和特征性表现。
出生后吃奶与大小便均正常,多于2~4周开始出现喂奶后呕吐,渐加重,呕吐奶汁,不含胆汁。
②右上腹肿块:本病特有体征。
右上腹肋缘下与右侧腹直肌间可扪及橄榄形、光滑、质稍硬、可移动的实质性包块。
③胃蠕动波:不是特有体征。
在喂奶时或呕吐前容易见到,轻拍上腹部常可引出,方向自左季肋下向右上腹部。
④其他:黄疸(不常见),消瘦、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可有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循环衰竭时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腹部B超可诊断本病,标准为幽门肌厚度≥4mm、幽门前后径≥13mm、幽门管长≥17mm。
儿科学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课件
胃炎患儿护理
疼痛护理
关注患儿疼痛情况,遵医嘱给予 适当的镇痛药,同时可采取热敷、
按摩等方法缓解疼痛。
饮食指导
根据医生建议,指导患儿适量进 食,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
物,避免过饱或过饿。
预防并发症
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呕血、黑便等 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消化道出
血等并发症。
肠套叠患儿护理
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诊断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02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原则
饮食护理
01
02
03
饮食调整
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 饮食,如少食多餐、避免 刺激性食物等。
保持清洁
确保患儿口腔、食道、胃 等消化器官的清洁,避免 感染。
营养补充
针对营养不良的患儿,提 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 化的食物。
情绪调节 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 调节,避免因情绪波动对消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定期复查与监测
定期复查
根据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病情和康复情况,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 病情变化。
监测病情
在患儿康复过程中,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症状或体征,应及时就医诊 治。
THANKS
家庭用药指导
遵医嘱用药
01
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给患儿服药,不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注意药物副作用
02
观察患儿服药后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或异常症状,应及时
就医。
避免自行购药
03
不要自行购买药物给患儿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身体损害。
05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课件
儿科消化系统与成人消化系统 存在一些差异,如胃酸分泌较 少,胃排空速度较快等。
儿科消化系统的功能包括摄入 食物、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 排泄废物等。
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类型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 炎症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肿瘤性疾 病等。
其中,感染性疾病如胃肠炎、肝炎等 ,炎症性疾病如胃炎、肠炎等,过敏 性疾病如食物过敏、乳糖不耐受等, 肿瘤性疾病如肠癌、肝癌等。
02
CHAPTER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病因
感染性病因
01
02
03
病毒感染
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 可能导致急性胃肠炎、肝 炎等疾病。
细菌感染
如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 可引起消化道感染、食物 中毒等。
寄生虫感染
如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 虫等,可能导致腹泻、腹 痛等症状。
遗传性病因
先天性畸形
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巨结 肠等,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儿科消化系统概述 •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病因 •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案例分析
01
CHAPTER
儿科消化系统概述
儿科消化系统的特点与功能
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部分, 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和营养 物质,支持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详细描述
急性胃炎的常见病因包括饮食不当、感染、药物等。在诊治过程中,医生需根据患儿的 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确诊后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 饮食调整等。护理方面应注意保持患儿舒适,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同时注意观察病
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儿科学总结】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学总结】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特点新生儿及婴儿口腔粘膜薄嫩,唾液分泌少,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
常发生胃食管反流,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易发生溢奶及呕吐,胃容量出生是30~60ml,1~3月90~130ml,1 岁时达250~300ml。
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
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
婴儿不易发生肝硬化。
(二)生理特点小婴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3个月以下小儿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婴儿胃排空时间水为1.5~2小时,母乳2~3 小时,牛乳3~4小时。
婴儿肠道吸收率高。
消化道感染时,肠内细菌或毒素容易进入血液,易发生全身感染或变态反应性疾病。
母乳喂养者以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为主;人工喂养则以大肠杆菌为主。
第二节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
(一)病因1.易感因素(1)消化系统特点①消化系统发育不良,对食物的耐受力差;②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多,消化道负担重。
(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①胃内酸度低,胃排空较快,对胃内细菌杀灭能力弱;②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SgIA 均较低;③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患肠道感染。
2.感染因素(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属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
(2)细菌感染①致腹泻大肠肝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粘附-集聚性大肠杆菌。
②空肠弯曲菌有空肠型、结肠型和胎儿亚型3种。
③耶尔森菌产生肠毒素,引起侵袭性和分泌性腹泻。
④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均可引起腹泻。
(3)致腹泻的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多见。
3.非感染因素(1)食饵性腹泻多为人工喂养儿,喂养不当引起。
(2)症状性腹泻如患各种感染疾病时,由于发热和病原体的毒素作用并发腹泻。
中西执业医师儿科学章节复习:消化系统疾病
中西执业医师儿科学章节复习:消化系统疾病导语: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
我们一起来看看消化系统疾病的内容吧。
细目一:小儿腹泻细菌感染为大肠杆菌.病毒感染则以人类轮状病毒【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1.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
一般仅有腹泻症状,一日数次或十余次。
2.中等型腹泻胃肠道症状较重,常伴轻至中度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
3.重型腹泻腹泻频繁,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每次量多,常有呕吐,一日数次至数十次。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水、电解质紊乱症状。
4.几种不同类型肠炎的特点(1)大肠杆菌肠炎:多发于夏秋季(5~8月)。
可有发热,常先腹泻后出现呕吐。
大便有黏液,腥臭,镜检有白细胞。
(2)病毒性肠炎:多发生在9~11月。
发病急,多有发热和上感症状,常先呕吐后腹泻。
(3)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常继发于肠道菌群失调之后。
腹泻较频繁,中毒症状重。
(4)霉菌性肠炎:多发生在菌群失调之后,常伴有鹅口疮。
急性坏死性肠炎:腹痛、腹胀,频繁呕吐,可见暗红色血水便,大便隐血试验强阳性,且中毒症状严重,常出现休克。
1.电解质平衡紊乱(1)代谢性酸中毒:主要原因为吐泻丢失大量碱性物质,进食量少,热卡不足,脂肪分解增加,产生大量酮体,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口唇樱红,呼吸深大等症状。
(2)低钾血症:主要原因为吐泻导致大量钾盐丢失;进食少,摄入钾不足等均可致体内缺钾。
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无力、腹胀、心律不齐等。
(3)低钙和低镁血症:主要原因为进食少,吸收不良,从大便丢失钙、镁,可使体内钙镁减少、脱水、酸中毒纠正后易出现低钙症状(手足搐搦和惊厥);极少数久泻和营养不良患儿输液后出现震颤、抽搐,用钙治疗无效时应考虑低镁血症的可能。
【小儿腹泻的中医分型证治】(一)常证1.湿热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儿科学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
大脑皮质功能不完善,
•
胃-结肠反射------------------大便次数多
• 5、肝脏:大,再生能力强--------不易肝硬化
•
易损伤
•
胆汁分泌少---------------脂肪消化差
一、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6、胰腺:生后1年发 育快
•胰Βιβλιοθήκη 发育顺序:蛋白酶---糜蛋白
酶---羧基肽酶---脂肪
营养不良 声嘶、反复口腔溃疡等
胃食管反流(GER)
• 辅助检查 食管钡餐造影 食管PH动态检测 胃-食管放射性核素扫描 内镜活检等
诊断 :缺乏特异性
胃食管反流(GER)
治疗: 1.体位治疗 2.饮食治疗 3.药物治疗:促胃肠动力药---吗丁啉 抑酸药------------西咪替丁 黏膜保护剂------硫糖铝 4.外科治疗
疱疹性口腔炎鉴别诊断
• 手足口病
•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口腔炎
• 治疗 1.清洁口腔,避免刺激 2.局部治疗:冰硼散、锡类散、西瓜霜、2%
利多卡因 3.对症支持:退热、补液 4.继发感染:抗生素
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胃食管反流(GER)
• 主要病因:LES(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降低 • 临床表现:
1.呕吐 2.反流性食管炎 3.Barrete食管 4.食管外表现:呼吸系统疾病
肠套叠
• 病因:婴幼儿回盲部固定差,活动度大 • 常见类型:回盲型、回结型 • 急性临床表现:
1.腹痛 2.呕吐 3.血便 4.腹部包块 5.全身情况
肠套叠
• 辅助检查: 腹部B超、X线 • 治疗:
1.内科治疗:灌肠疗法(48h内,一般情况好, 腹部不胀,无明显脱水机电解质紊乱)
儿科学消化系统疾病
第10节:消化系统疾病一、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特点1.婴幼儿的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幽门紧张度高,所以很容易吐奶。
2.口腔黏膜嫩,血管丰富。
3.唾液腺不完善,唾液分泌少,黏膜干燥,易胺损伤和细菌感染。
(二)、生理特点新生儿唾液分泌少,3-4个月开始增加,5-6个月明显增多。
婴儿胃排空时间:水为1.5-2小时母乳为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二、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由于幽门环肌肥厚,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性疾病。
(一)、临床表现(右上腹肿块+呕吐)1.呕吐无胆汁的喷射性呕吐(由于幽门梗阻,胆汁上不来),呕吐物为凝块的奶汁。
2.胃蠕动波3.右上腹肿块特有体征。
呈橄榄形、光滑、质较硬的肿块还可以有黄疸、消瘦、脱水以及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表现(二)、辅助检查1.腹部B型超声检查:可发现幽门肌厚度≥4mm,前后径≥13mm,管长≥17mm.2.X线钡餐检查,幽门胃窦呈典型的鸟嘴状改变,(还有一个病也是呈鸟嘴状改变:贲门失弛缓症)管腔狭窄如线状。
(三)、治疗幽门环肌切开术三、先天性巨结肠(排便延迟)。
又称为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
也就是小肠远端无神经调节,持续痉挛,粪便在近端出不去,使这一段结肠肥厚扩张。
一、临床表现1.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便秘和腹胀患儿出生后3天不排便,以后形成不灌肠不排便的情况。
2.呕吐、营养不良、发育迟缓.3.直肠指检直肠壶腹部空虚。
4.容易并发:小肠结肠炎。
(二)、辅助检查腹部立位平片、内镜(三)、诊断和鉴别诊断1.先天性肠闭锁:完全不通气了,腹部直立位平片可见整个下腹部无气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平片示肠壁有气囊肿和(或)门静脉积气。
四、小儿腹泻病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好发于6个月-2岁婴幼儿。
(6个月以前的多为生理性腹泻,6个月-2岁,好发秋季腹泻,2岁以后好发菌痢)(一)、病因1.易感因素婴幼儿的各个系统发育还不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系统疾病A1型题1. 母乳喂养儿肠道主要的细菌是 [C]A.肠链球菌B.大肠杆菌C.双歧杆菌D.变形杆菌E.嗜酸杆菌2. 鹅口疮是下列哪种病原所致的? [C]A.细菌B.单纯疱疹病毒C.白色念珠菌D.螺旋体E.柯萨奇病毒3. 下列哪项不是胃食管返流的临床表现? [E]A.呕吐B.反复呼吸道感染C.营养不良D.咽下困难E. 上腹部包块4. 慢性胃炎最为主要的病因为 [B]A.病毒感染B.幽门螺旋杆菌感染C. 胆汁返流、胆盐刺激D. 长期服用刺激性食物和药物E. 精神、神经因素5. 消化性溃疡的实验室检查,下列哪项没有必要? [E]A.胃液分析B.幽门螺杆菌(HP)检查C.胃肠X线钡餐造影D.纤维胃镜检查E.腹部平片6. 下列哪项不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表现? [C]A.生后2~3周出现呕吐,先为溢乳,继而呈喷射性B.胃蠕动波从左季肋向右上腹移动C.呕吐物为黄绿色胆汁D.可伴黄疸E.右上腹橄榄状肿块7. 肠套叠最常见的发病年龄为 [C]A.新生儿B.2~4个月C.4~10个月D.16~24个月E.1~3岁8. 感染性腹泻最主要的病原是 [A]A.病毒B.致病性大肠杆菌C.空肠弯曲菌D.沙门氏菌E.真菌9. 冬秋季节的腹泻病最常见的病原是 [E]A.灰髓炎病毒B.腺病毒C.埃可病毒D.柯萨奇病毒E.轮状病毒10.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典型大便为 [E]A.黄色水样B.蛋花汤样C.粘液血便D.豆腐渣样E.暗绿色海水样11. 口服补液盐(ORS)含钠液是 [D]A.1/2 张液B.1/5 张液C.1/3 张液D.2/3张液E.等张液12. 中度脱水的静脉补液量头24小时为每公斤 [D]A.50~100mlB.80~120mlC.90~150mlD.120~150mlE.150~200ml13. 婴儿腹泻,中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的 [B]A.5%B.5~10%C.10~15%D. >15%E.以上都不是14. 婴儿腹泻,等渗脱水,第一天补液时应选用哪一种含钠液最恰当? [A]A.1/2 张液B.1/3 张液C.2/3张液D.等张液E.1/5张液15. 下列哪一种混合液为1/3张? [D]A. 6份生理盐水 2份5%葡萄糖, 1份1.4% NaHCO3B. 2份生理盐水 1份5%葡萄糖,6份11.2% NalC. 1份生理盐水 2份5%葡萄糖,6份1.4% NaHCO3D. 2份生理盐水 6份5%葡萄糖,1份1.4% NaHCO3E. 2份生理盐水 6份5%葡萄糖,1份11.2% Nal16. 等渗性脱水血清钠浓度为 [C]A.< 130mmol/LB.130~140mmol/LC.130~150mmol/LD.> 150mmol/LE.140~150mmol/L18. * 下列哪项不是腹泻病,低钾血症的主要表现? [E]A.腱反射迟钝或消失B.腹胀、肠鸣音减弱C.心音低钝D.EKG示ST段降低T波平坦E.EKG示T波高尖低钾血症时主要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如骨骼肌无力,出现腱反射迟钝或消失。
平滑肌受累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
心肌受损时出现心音低钝,心电图显示ST段降低、T波平,但不会T波高尖,故应选E。
19. 下列哪项不是溃疡性口炎的病原? [E]A.链球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肺炎链球菌D.绿脓杆菌E.柯萨奇病毒20.* 下列哪项不是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的血气分析和PH改变? [E]A.HCO3-/H2CO3 <20 / 1B.PH ↓C.HCO3-↓D.BE -↑E.PaCO2↑PaCO2的高低,受呼吸因素的影响,其升高说明通气功能障碍,而不能反映代谢性酸中毒的改变。
A2 型题22. 2岁男孩,发热(38o~39o C) 2天后口角、舌面及齿龈处出现成簇小疱疹,部分溃破成溃疡,颌下淋巴结肿大,咽充血,心肺(-)。
最可能的诊断为 [B]A.鹅口疮B.疱疹性口炎C.溃疡性口炎D.疱疹性咽峡炎E. 以上都不是23.* 1个月女婴,生后第1周出现呕吐,多数发生在进食后,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经胃-食管同位素闪烁扫描检查,确诊为胃食管返流,下列哪项与该病发病因素无关? [E]A.抗返流屏障功能低下B.食管廓清能力降低C.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D.食管粘膜的屏障功能破坏E. 食管下括约肌松驰障碍引起胃食管返流的原因为抗返流屏障功能低下,食管廓清能力降低,胃、十二指功能失常,和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而不是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障碍。
25. 5岁女孩,反复发作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位于上腹部,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最可能的诊断为 [B]A.急性胃炎B.慢性胃炎C.十二指肠溃疡D.肠痉挛E.腹型癫痫26. 7岁男孩,反复发作上腹部胀痛、烧灼感,饥饿时或夜间多发,经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下列哪项不是此病的并发症? [E]A.出血B.穿孔C.幽门梗阻D.失血性休克E.肠梗阻27. * 1个月男婴,生后3周出现溢乳,继后喷射性呕吐,多于喂奶后不到半小时即吐,吐出物为带凝块奶汁,呕吐后哭吵、欲食。
体检:可见胃蠕动波,右季肋下触到橄榄大小肿块,可以移动。
最可能的诊断为 [B]A. 幽门痉挛B.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 胃食道返流D. 先天性巨结肠E. 胃扭转患儿生后3周出现溢乳,继后喷射性呕吐,吐出物带凝块奶汁,呕吐后哭吵、欲食,体检在右季肋下触到橄榄状肿块,并可以移动,符合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表现。
28.* 6个月男婴,因哭吵不安6小时伴血便就诊,诊断肠套叠,下列哪项一般不在发病早期出现? [C]A.腹痛B.呕吐C.发热D.血便E.腹块肠套叠早期一般情况尚好,体温正常,只有并发肠坏死或腹膜炎时,全身情况恶化,表现发热、脱水、昏迷等中毒症状。
29. 2个月男婴,生后胎便排出延缓,顽固性便秘,腹胀,常需灌肠才能排便,经检查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
该病最严重的常见并发症为 [B]A.肠穿孔 B. 小肠结肠炎 C. 肠梗阻 D. 继发感染 E. 营养不良30. 9个月女婴,腹泻、呕吐4~5天,大便水样,每日10来次,量中,尿量少,体检:神稍萎,口唇樱红,皮肤、粘膜较干,弹性差,前囟、眼窝凹陷,心音较低,腱反射迟钝。
该病儿最可能的诊断为 [C]A.腹泻病,轻度失水,低钾B.腹泻病,中度失水C.腹泻病,中度失水、低钾、代谢性酸中毒D.腹泻病,电解质紊乱E.腹泻病,重度失水、代谢性酸中毒32. 腹泻病,中度失水、低钾、代谢性酸中毒患儿入院时最主要的处理是 [C]A.给止泻药B.给止吐药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代酸E.调整饮食F.控制感染33.* 10个月男婴,因腹泻3天,于2000年7月就诊,大便每日10余次,量中,蛋花汤样,有时呕吐。
体检:精神稍萎,皮肤弹性差,哭泪少,心肺(-),腹软。
大便常规:少量白细胞,其病原体最可能为 [B]A.轮状病毒B.致病性大肠杆菌C.真菌D.痢疾杆菌E.绿脓杆菌患儿发病于夏天,大便每日10余次,量中,蛋花汤样,体检示中度脱水,大便常规有少量白细胞,故其病原体以致病性大肠杆菌可能性最大。
34.* 1岁男婴,腹泻、呕吐4~5天,12小时无尿,体检:神志模糊,面色苍灰,口唇樱红,呼吸深快,前囟、眼窝深凹,哭无泪,皮肤弹性差,有花纹,四肢冰冷,脉细弱,心肺(-),腹稍胀。
紧急应给的治疗为 [D]A.1:1液20ml/kg, 静脉推注B.3:2:1液 180ml/kg,静脉滴注C.3:1液150ml/kg,静脉滴注D.2:1等张含钠液 20ml/kg,静脉推注E. 1.4%NaHCO3 50ml/kg,静脉推注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应考虑重度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血容量性休克,紧急处理应扩容和纠酸,而2:1等张含钠液具备上述两点,故应选D。
35. 重型腹泻伴低钾血症治疗中,补钾方法哪项是错误的? [E]A. 静脉输液中KCl 浓度一般不得超过0.3%B. 全天静脉滴注时间不应少于6~8小时C. 持续给钾4~6天D. 每日口服氯化钾3~4mmol/kgE. 补充氯化钾总量每天40~60mmol/kg36.* 10个月女婴,因腹泻就诊,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下列哪项不是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D]A.发热B.大便蛋花汤样C.鼻塞和流涕D.大便脓血样E. 脱水和酸中毒轮状病毒肠炎的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蛋花汤样,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可并发脱水、酸中毒,但大便性状不会是脓血样,故应选D。
38.* 16个月男孩,腹泻、呕吐3天,大便黄色水样,少量粘液,量多10余次/日,进食有吐,伴发热、尿少。
体检:T38.8o C,BP 60/30mmHg,神萎、嗜睡状,呼吸促,前囟、眼眶明显凹陷、口唇樱红,皮肤干燥,伴花纹,弹性差,心肺(-),腹稍胀,此例最重要的处理是 [A]A. 扩容、纠正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B. 降温C. 纠正酸中毒D. 控制感染E. 纠正电解质紊乱患儿大便次数增多,量多,尿少,神萎,前囟、眼眶明显凹陷,口唇樱红,皮肤干燥伴花纹,腹胀。
属重型腹泻、重度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并有低血容量休克存在,故最重要的处理是扩容、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
39. 口服补液盐所含葡萄糖的适宜浓度及主要作用为下列哪项? [D]A.10%,补充一定热量B.5%,使液体具有一定渗透压C.2%,使液体具有一定渗透压D.2%,增加小肠对水钠的重吸收E.10%,增加小肠对水、钠的重吸收40. 腹泻病,轻度失水病儿拒食口服补液盐,需进行静脉补液,开始24小时,液量为每公斤[C]A.50~80mlB.100mlC.120mlD.180mlE.160ml41. 8个月男婴,腹泻,呕吐3~4天。
体检:神萎,面色苍灰,口唇樱红,前囟、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心肺(-),腹软。
入院诊断腹泻病,中度失水,代谢性酸中毒,予补液纠酸后出现抽搐,最可能为下列哪项并发病? [D]A.低血钾B.低血钠C.中毒性脑病D.低血钙E.低血糖A3 型题13个月女孩,腹泻4天于2000年10月入院,每日大便10次左右,蛋花汤样,水分多,伴有呕吐、尿少、轻咳。
体检:T38.5o C,前囟、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四肢稍凉。
血白细胞6.0 x 109/L,血Na+ 128mmol/L,K+3.6mmol/L, BE –15mmol/L。
42.* 最可能的诊断是 [D]A.腹泻病,轻度失水,代谢性酸中毒B.腹泻病,中度等渗失水,代谢性酸中毒C.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高渗性失水,代谢性酸中毒D.重型腹泻病,中度低渗性失水,代谢性酸中毒E.腹泻病,代谢性酸中毒43.*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D]A.金黄色平葡萄球菌B.产毒性大肠杆菌C.侵袭性大肠杆菌D.轮状病毒E.念珠菌44. * 失水、代酸纠正后突然抽搐,此时应做哪项检查 [E]A.脑脊液B.头颅CTC.血糖D.血钠E.血钙患儿腹泻4天,大便每日10次左右,水份多伴有呕吐,尿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