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非生物随堂练习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讲解5: 细胞学说的建立、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3.(经典题,6分)如图表示五种不同的生物,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酵母菌,②是细菌,③是病毒,④是草履虫,⑤是衣藻 解析:①单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有大液泡,是酵母菌;②没有成 形的细胞核,是细菌;③没有细胞结构,是病毒;④单细胞,没有 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⑤细胞是单细胞植 物衣藻,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4
(1)图1中放大倍数小的目镜是____①_;如果不改变载玻片的位置、光圈及 反光镜,图2中,____(填b “a”或“b”)条件下,观察到的细胞数较多; __a__(填“a”或“b”)条件下,视野的亮度较低。 解析:(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低倍镜下,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较多;高倍镜下,视野的亮度较暗。
解析: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是细胞中的元素没有一种 是生命特有的元素,故A项错误。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均是由细 胞发育而来的,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统一性,未揭示真核细胞 与原核细胞之间的差异性,故B项错误。
20
2.(多选)(2019改编,6分)下列有关统一性和差异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地壳和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氧,由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D 物
界具有统一性 B.细胞学说揭示了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之间的差异性 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结构,使两者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 D.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这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解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结构,且两者都含有细胞膜、 细胞质且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体现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故C项 正确。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不管是多细胞生物、单 细胞生物还是病毒,它们的生命活动都需要细胞,这体现了生物界 的统一性,故D项正确。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_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白色的是什么? 蓝色的是什么? 绿色的是什么?
地球表层生 物和生物的 生存环境构 成了生物圈, 它是所有生 物共同的家 园。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的基本要求: 1、要有目的。 2、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及时记录。 3、有计划、有耐心。 4、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
米。
对寒冷的适应
仙人掌如何适应干旱环境?
叶变成刺状,减少蒸腾,适于干旱环境, 茎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贮水。
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对风的适应
蜥蜴变色、 壁虎的“苦肉计”、 长颈鹿的颈……
保护色
动物适应栖息 环境而具有的 与环境色彩相 似的体色
利于隐藏、避敌、捕猎
更多……
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 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 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 境才能生存下去……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炎热缺水的荒 漠中生活的骆驼, 尿液非常少,当 体温升高到46 ℃ 时才会出汗。
对干旱的适应
对干旱的适应
很地 多下荒 。的漠
根中 比生 地活 上的 部骆 分驼 长刺
,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圈。 2、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学会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4、了解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5、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培养实验能力 及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树立保护动物的 意识。
“千时之堤,溃于蚁穴” 植树造林,可防风固沙,改善环境。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2024年小学科学第18课生物与非生物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第18课生物与非生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科学教材第18课,主题为“生物与非生物”。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学会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掌握生物的基本需求及其对环境的适应;了解生物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能准确区分它们。
3. 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激发对自然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PPT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学习单、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和非生物,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初步区分。
3. 实践活动:分发观察记录表,组织学生分组观察,记录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4.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分方法,解答学生疑问。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介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展示生物多样性。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生物和非生物。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非生物的定义2. 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4. 生物多样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周围环境,找出生物和非生物,记录下来,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参加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详细说明:1. 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分: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对生物和非生物概念的理解。
生物随堂小练习题
生物随堂小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A. 真核生物B. 细菌C. 真菌D. 病毒2.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A. 叶子上B. 根部C. 茎部D. 花朵3. 下列哪个是雌性的生殖器官?A. 子房B. 雄蕊C. 枝条D. 叶片4. 动物细胞的核在细胞的什么位置?A. 细胞膜上B. 细胞质中C. 胞浆中D. 细胞壁上5. 麦饭石是由什么组成的?A. 二氧化硅B. 碳酸钙C. 碳酸铁D. 碳酸钠二、判断题1. 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可以储存在人体内。
2. 水生生态系统中,河流是浅水区的代表。
3. 水藻属于单细胞生物。
三、简答题1. 请解释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并列举各自的优缺点。
2. 简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及其在生物界中的作用。
3. 举例说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应用题1. 根据以下DNA片段的序列,写出其对应的mRNA序列:DNA序列:TAG-CTA-GCC-ATG-CCTmRNA序列:_________2. 请根据所学知识,解答为什么开水能杀死细菌。
写作要求:1. 文章需包含以上题目所述的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应用题,每道题的答案或回答不得低于20字。
2. 文章各部分段落之间使用适当的过渡词或短语连接,使文章结构清晰,表达流畅。
3. 使用正确的生物学术语和概念,准确解答各道题目,避免出现错误或混淆的观点。
一、选择题1. B2. A3. A4. C5. A二、判断题1. 错误2. 正确3. 正确三、简答题1. 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个不同的生物个体的配子结合来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优点是能增加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种群的适应和进化。
缺点是繁殖过程复杂,能量消耗大。
无性生殖是指通过一个生物个体自身或其他非配子细胞的分裂或发育形成后代的生殖方式。
优点是繁殖速度快,能量消耗少。
缺点是后代遗传单一,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2. 细菌的形态特征包括球菌(球形)、杆菌(长形)、螺旋菌(螺旋形)等。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后训练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生物B.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C.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链球菌D.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答案:D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植食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成分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答案:C解析: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但不一定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硝酸盐细菌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其进行的是化能合成作用,A项错误。
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植食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B项错误。
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属于异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们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C项正确。
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水、空气等,细菌是生物,不属于非生物成分,D项错误。
3.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非生物环境影响答案:D解析:甲表示个体,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项错误。
乙表示种群,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仍会出现上下波动,B项错误。
丙表示群落,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项错误。
丁表示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非生物环境的影响,D项正确。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生物B.消费者全是真核生物C.分解者只包括细菌和真菌D.生产者和分解者间均直接联系,消费者可有可无答案:A5.下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丙是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C.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D.甲和乙是一个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答案:D解析:由题图中三种成分的关系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小学科学11《生物与非生物》教案
小学科学11《生物与非生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11册,主要围绕“生物与非生物”这一主题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1. 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概念;2. 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分类;3. 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与联系;2.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PPT等;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与非生物的实物模型,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这些实物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呢?”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分类;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所学知识;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2. 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分类;3.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与联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你身边的生物和非生物,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征。
2. 答案示例:生物:人、狗、猫、花草、树木等;非生物:石头、水、空气、土壤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但在区分具体实例时,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了解我国生物资源的现状,提高环保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观察和研究生物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与联系;2. 例题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答案的详细性与实践性;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针对学生掌握程度,进行教学策略调整和课外活动延伸。
小学科学11《生物与非生物》教案
小学科学11《生物与非生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11册,主要围绕“生物与非生物”这一主题展开。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一节,通过对比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对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能够正确区分它们。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植物、动物、石头、水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用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和非生物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和非生物的思考,引出本课主题。
2. 第一环节:探索生物特征(1)学生观察PPT上的生物图片,思考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3. 第二环节:探索非生物特征(1)学生观察PPT上的非生物图片,思考非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4. 第三环节: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1)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教师提供实例,引导学生正确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2. 非生物的特征:不需要营养不能进行呼吸不能排出废物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不能生长和繁殖不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不由细胞构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你所了解的生物和非生物,并说明它们的基本特征。
(2)试分析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区别。
2. 答案:(1)生物: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非生物:如石头、水、空气等。
(2)生物具有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等特征,非生物不具备这些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观察、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可能未能充分参与讨论。
小学科学11《生物与非生物》教案
小学科学11《生物与非生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11册,主要涉及第一章“生物与非生物”的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区别;生物的分类及其特点;生态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能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实物、PPT、教学视频等。
学生准备:记录本、铅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大自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区别吗?2. 知识讲解生物的概念:具有生长、繁殖、变异、应激性等特征的有机体。
非生物的概念:不具备生物特征的物质和能量。
生物的特征:生长、繁殖、变异、应激性、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等。
3. 例题讲解解答: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物特征进行判断,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身边的生物和非生物,进行课堂分享。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动手操作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生物和非生物,记录下来,并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2. 生物的特征3.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与联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列举身边的生物和非生物,并进行分类。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并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物与非生物的理解程度,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人教 配套册答案
生物学配套综合练习七年级下参考答案与提示第八章 人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随堂练习:1.睾丸 输精管 前列腺 阴茎 睾丸 卵巢 输卵管 子宫 阴道卵巢 2.输卵管受精作用 受精卵 3.胎盘 280 4.B 5.D 6.C 7.A 8.D 9.A 10.A11.D 12.(1)卵巢 输卵管 子宫 阴道 (2)卵巢 产生卵子 分泌雌性激素 (3)子宫 胎盘 氧气和养料 (4)受精作用 输卵管输卵管 (5)输卵管课后练习:13.(1)③卵巢②输卵管 (2)②输卵管 (3)①子宫 胎盘 氧气 养料 二氧化碳 胎盘 14.(自左至右)睾丸 子宫 睾丸 卵巢 15.略合作探究:略第二节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随堂练习:1.受精卵 婴儿期 幼儿期 童年期 青春期 成年期 2.生殖器官第二性征早 乳房增大 声音变细 声调较高 3.性心理 性意识 坦然 4.D 5.A 6.B 7.D8.A 9.C 10.A 11.略课后练习:12.D 13.D 14.(1)13~17 11~14 (2)13~17 11~14 (3)青春 第二性征 15.(1)青春 (2)晚 晚 (3)遗精 月经 (4)第二性征 (5)性激素合作探究:略第三节 人体概述随堂练习:1.神经 内分泌 2.消化 呼吸 循环 泌尿 3.无机物 有机物 1 钙盐 脆硬蛋白质柔韧硬度弹性 4.C 5.A 6.C 7.A 8.B 9.B10.D课后练习:11.(1)无机物 有机物 有机物 柔韧 (2)盐酸使无机物分解了 有机物 (3)成骨细胞 新的骨细胞 软骨层 12.D 13.(1)骨膜 (2)坚韧(3)血管和神经 (4)坚硬 中间骨干部分 蜂窝 (5)骨髓腔 骨髓腔 骨松质合作探究:略第九章 人的食物来自环境第一节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随堂练习:1.蛋白质 糖类 脂肪 维生素 无机盐 水 2.水 无机盐 调节体温 排泄废物 3.小 人体健康生命活动 水果 蔬菜 4.无机盐 钙 铁 5.C D A 6.A7.C8.C 9.D 10.B11.C 12.A 13.(1)—②(2)—④ (3)—① (4)—③课后练习:14.B15.(1)脂肪 (2)能量 糖类 (3)蛋白质 (4)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可以预防夜盲症 (5)维生素D 16.(1)A (2)A (3)B合作探究:略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随堂练习:1.消化腺 口腔 咽 胃 小肠 大肠 唾液腺 胰 胃腺 肠腺 2.牙齿 牙冠 牙颈牙根 3.活细胞 催化 生物催化剂 4.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 脂肪酸 5.淀粉 蛋白质 脂肪 消化小分子 6.B 7.B 8.D9.C 10.B 11.B 12.D 13.A 14.C课后练习:15.(1)D (2)C (3)D16.(1)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 (2)三 (3)糖类 17.(1)口腔 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 淀粉在唾液淀粉酶作用下初步分解为麦芽糖 (2)④胃 (3)⑦小肠 胰液———由胰腺分泌;肠液———由肠腺分泌;胆汁———由肝脏分泌(4)胆汁 C 18.(1)②③ 实验需要适宜的温度 (2)胰液中含有淀粉酶 (3)变蓝 (4)脂肪 脂肪酸和甘油 (5)D (6)小肠 消化酶 5~6 皱襞和绒毛合作探究:(1)唾液的有无 1 可以 (2)麦芽糖 蓝 (3)A (4)口腔 小肠葡萄糖2 3 第三节 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随堂练习:1.多样 谷类 蔬菜、水果和薯类 奶类、豆类 鱼、禽、蛋、瘦肉 肥肉和荤油 2.糖类 蛋白质 无机盐维生素 纤维素 3.3240 4320 3240 4.D 5.B 6.D 7.A 8.D课后练习:9.A 10.C 11.(1)C (2)营养不足、糖类过多、易长胖 (3)略 12.(1)肉类(2)糖类 蛋白质 (3)C (4)消化 唾液淀粉酶 肝脏 脂肪合作探究:略第十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随堂练习:1.血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2.血红蛋白 细胞核 3.ABO4.B 5.C6.C 7.D8.A 9.A 10.D 11.(1)白细胞 (2)贫血 铁 12.(1)分层 (2)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血细胞 (3)血浆 血细胞课后练习:13.D 14.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 状两面凹的圆饼状球形小而不规则是否有细胞核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有细胞核无细胞核数 量3.5×1012~5.5×1012个/L5.0×109~10.0×109个/L1.5×1011~3.5×1011个/L功 能运输氧气防御和保护止血和加速凝血15.(1)AD (2)C (3)AB (4)B 16.(1)① 白细胞(2)③ 红细胞 (3)② 血小板 (4)④ 血浆17.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A型标准血清无凝集现象有凝集现象无凝集现象有凝集现象B型标准血清有凝集现象无凝集现象无凝集现象有凝集现象合作探究:略第二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随堂练习:1.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2.瓣膜 一 3.左心室 动脉 静脉 右4 心房 右心室 毛细血管网肺静脉4.B 5.D 6.B 7.C 8.B 9.D 10.D 11.(1)动脉 毛细血管 (2)管壁较厚,富有弹性 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3)心脏供血不足,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课后练习:12.C 13.B 14.C 15.B 16.D 17.D 18.(1)4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心室 心室 (2)A (3)D (4)C19.体循环肺循环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气体交换的部位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网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血液成分的变化由动脉血转变成静脉血由静脉血转变成动脉血20.(1)左心室 (2)心室 心室 (3)D A (4)心率 75合作探究:略第三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随堂练习:1.呼吸道 肺 鼻 气管 肺 2.黏液 咳嗽 痰 3.扩大 缩小 4.D 5.D 6.C 7.B8.C 9.B 10.A 11.A课后练习:12.略 13.(1)⑥呼吸道⑦肺 ⑥呼吸道 (2)①鼻 ②咽 ③喉 ④气管 ⑤支气管(3)膈 (4)湿润 温暖 清洁14.肋间肌肋 骨膈 肌膈顶部胸 廓肺吸气收缩向上向外收缩下降扩大扩大呼气舒张下降舒张回升缩小缩小15.(1)吸收 小肠 氨基酸 (2)肺动脉 静脉 肺静脉 动脉 (3)细胞 氧气减少 (4)A合作探究:略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随堂练习:1.浑浊 二氧化碳 2.肺泡 组织 3.静脉 动脉 动脉 静脉 4.C 5.D 6.D 7.C 8.A 9.(1)结合 (2)肺泡毛细血管 10.(1)肺泡(2)略 (3)左心房 略 (4)动脉 静脉课后练习:11.比 较氧气扩散方向二氧化碳扩散方向血液成分改变肺泡里气体交换肺泡→静脉血静脉血→肺泡静脉血→动脉血组织里气体交换动脉血→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动脉血动脉血→静脉血12.(1)氧气 (2)甲 (3)二氧化碳 (4)体育锻炼 13.(1)吹气 浑浊 二氧化碳 (2)氧气 二氧化碳 (3)含量低 (4)C 14.(1)氧气 (2)氧气 降低 (3)呼吸作用 15.(1)心室 主动脉 (2)肺泡和血液 静脉 动脉 (3)A→②→③→④→⑦→⑧→B (4)营养成分增多合作探究:略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随堂练习:1.脂肪 糖类 2.腋窝 口腔 直肠 直肠 3.升高 酶 43 4.B5.B 6.D7.C8.A 9.B 10.C 11.C 12.A课后练习:13.(1)A (2)A (3)A (4)略 14.萌萌每天摄取的食物的总能量为854.2kJ,满足不了每天身体的需要(每天为1130kJ),而且她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需要很多营养物质作为生长发育的原料。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苏教 配套册答案
生物学配套综合练习七年级上参考答案与提示第一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随堂练习:1.C 2.D 3.C 4.A 5.B 6.D 7.D 8.C 9.C 课后练习:10.①—B ②—A ③—C 11.C 12.C 13.小球藻是生物。
它可以从外界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废物排出体外。
它能产生后代,使物种延续合作探究:(1)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2)遗传与变异 (3)生物影响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的生存 (4)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随堂练习:1.C 2.D 3.B 4.B 5.C 6.D 7.D 8.(1)D (2)A9.D课后练习:10.D 11.A 12.D 13.A 14.D 15.(1)C (2)C(3)D 16.B 17.C合作探究:略第三节 我们身边的生物学随堂练习:1.C 2.C 3.A 课后练习:4.C 5.D 6.(1)丰富 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医药事业、环境保护有密切关系 (2)风电 太阳能 (3)节约用电(如随手关灯、关电脑等);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参与环保的宣传活动等合作探究:略第二章 探索生命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随堂练习:1.A 2.D 3.B 4.D 5.D 6.C 7.C 8.D 9.B 10.A C课后练习:11.(1)10×(2)薄而透明(3)凹 大 12.D合作探究:(1)目镜 物镜 (2)转换器 通光孔 反光镜 (3)载玻片 一滴清水 (4)盖玻片 边缘 慢慢 瑐瑡 瑏瑥 通光孔 (5)清晰第二节 探索生命的方法随堂练习:1.D 2.D 3.C 4.A 5.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交流和合作 实事求是 大胆 修正6.C 7.D 8.A9.D课后练习:10.B 11.(1)A B C D E F (2)提出问题 假设 (3)盐和糖(4)盐和糖要等量,要多放几只蚂蚁 (5)进一步验证结论 12.(1)假设(2)错误 (3)乙 (4)①②③④合作探究:(4)①清水 ②A B (5)①促进 ②抑制 ③无影响第三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随堂练习:1.C 2.A 3.D 4.B 5.C 6.B 7.C 8.A 9.A 课后练习:10.D 11.D 12.(1)细胞膜 (2)细胞核 (3)细胞质 (4)④细胞壁 13.D 14.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核 ④叶绿体 ⑤线粒体合作探究:(1)细胞膜 (2)液泡 (3)有各种不同的色素 实验设计略第二节 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随堂练习:1.C 2.C 3.A 4.D 5.A 6.B 7.①—b ②—a③—e ④—c ⑤—d课后练习:8.A 9.甲羊。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麦 子 的 生 存 受 何 因 素 影 响
?
生 非生物因素 (光、水、温度、
态
空气、土壤等)
因
素 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
他生物,比如杂草)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 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活动: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条件 方法
实验 预测 实验 结果
温暖潮湿
低温潮湿
将馒头置于塑料袋中, 将馒头置于塑料袋
结扎袋口,将实验 中,结扎袋口,将
装置放在温暖环境 实验装置放在低温
里。
环境里。
温暖环境
低温环境
(5-7天后)
九、随堂练习:
1、生态因素包括__和__。
2、非生物因素包括___、___ 、 __ 、__等多种因素,你能说出生活中生 物受非生物因素影响的例子吗?
3、生物因素是指______,它包 括___和___的相互影响,你能举出一 些例子吗?
4、在一个繁殖季节里,一条鲤鱼能产 几十万粒卵,而一般的小型鸟类只产几个卵, 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这是不是生物对环 境的适应?
请指出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 生物?
生物具有应激性(趋利避害)
(1)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 (2)植物的茎背地生长,根向地生长。 (3)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 (4)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
新陈代谢是 生物最基本的特征
问题:
金鱼、仙人掌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如果把它们的生活环境对调,结果会怎么?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 (设置对照、控制单一变量)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
小学科学第17课生物与非生物教案
小学科学第17课生物与非生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17课,主要涉及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详细内容包括:1. 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
2. 非生物的特征:无生命现象,不具备生物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区分生活中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生物的基本特征来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并尝试用这些特征来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物的特征,结合实物模型和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生物的特征来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生物与非生物,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你所了解的生物特征。
(2)观察身边的生物与非生物,用生物的特征来判断它们是否为生物。
2. 答案:(1)生物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
2024年STEM活动教案生物与非生物
2024年STEM活动教案生物与非生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STEM活动教材》第五章“生物与非生物”,详细内容包括: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分类原则,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生物。
2.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分类原则对生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作用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与非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分类原则的应用。
教学重点: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分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学习手册,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二者的区别,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繁殖等。
(2)介绍非生物的特征,如无生命活动、物质变化等。
(3)讲解生物分类原则,如形态、生理、生态等。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身边的生物与非生物。
(2)进行生物分类游戏,培养学生运用分类原则的能力。
4. 例题讲解:(1)展示生物分类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1)发放生物分类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点评,指出错误及不足。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分类原则3. 生物与非生物的相互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5个生物和5个非生物的例子。
A. 鲸鱼B. 蝴蝶C. 铁树D. 熊猫2. 答案:(1)略(2)A、B属于动物,C属于植物,D属于动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生物与非生物概念的理解,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部分进行针对性讲解。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非生物的相互作用,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观察身边的生物,进行生物分类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及其答案的准确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与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和难点解析:(1)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这是理解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基础,需要详细讲解生物的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繁殖等特点,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变化等特征。
小学科学第17课生物与非生物教案
小学科学第17课生物与非生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四册第17课,主要围绕“生物与非生物”的主题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学会区分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探讨生物的生存条件及生物的基本需求;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分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区分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
难点:如何正确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实物、PPT、黑板、粉笔。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和非生物,提出问题:“这些美景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呢?”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学会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和非生物,填写观察记录表。
4. 举例: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的分类和生存条件。
5. 随堂练习:展示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并进行分类。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3. 生物的生存条件4.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了解生物的生存现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等,进一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分类。
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3. 作业设计及其答案的开放性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随堂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随堂练习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水蒸气、氢气、氨气等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证据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2.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A.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的,B.伴随原始地球上自然条件的演变,地球上的有机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逐渐积累,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演变成具有能够生长、生殖、遗传的原始生命C.原始生命进一步形成单细胞生物,地球上的生物从此生机勃勃,不断进化发展D.由有机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3.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A.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B.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D.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4.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命是上帝和神创造出来的B.生命是从外星球迁移过来的C.生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D.生命的形成是按照由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顺序逐渐进化的5.下列各项中,原始大气中所没有的是()A.水蒸气B.氢气C.氧气D.氨6.原始大气的成分( )A.氨气、氢气、氧气B.氧气、甲烷、二氧化碳C.氨气、氢气、甲烷、水蒸气D.甲烷、二氧化碳、氧气、氢气7.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A.原始单细胞生物B.原始藻类C.原始多细胞动物D.细菌8.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水蒸气、氢气、氨气等C.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D.模拟实验法为验证生命化学进化提供了可能二、填空题9.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目前科学家们提出了两种观点:化学进化论和宇宙生命论。
生物 八年级 上册 苏教 配套册答案
生物学配套综合练习八年级上参考答案与提示第十四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节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随堂练习:1.简单 水 2.茎 叶 根 输导组织 3.茎 叶 根 输导组织 陆地 4.水 阴暗潮湿5.种子 裸子 被子 6.裸露 果皮 果皮 果实 7.A 8.C 9.孢子课后练习:10.B 11.B 12.B 13.C 14.A 15.D 16.D 17.C 18.C 19.D 20.C 21.(1)—④(2)—③ (3)—② (4)—① 22.B 23.B合作探究:略第二节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随堂练习:1.(1) (2) (3) 2.150 脊柱的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3.扁形 线形 环节 软体 节肢 4.口 肛门 呼吸 循环 口 肛门 5.体节 贝壳 6.两栖 爬行 鸟 哺乳 7.水 鳃流线 鳞片 侧线 8.鳃 肺 9.甲 产卵 10.翼 羽毛 1200 11.被毛 恒定 胚胎 乳汁 12.自然保护区 13.(1)分节 (2)变态发育 (3)肺 (4)前肢变成翼 (5)胎生、哺乳 (6)脊柱 14.A 15.D 16.C 17.B 课后练习:18.D 19.B 20.D 21.C 22.(1)d c e (2)淡水 海洋 陆地 23.C 24.(1)分节 外骨骼 附肢 眼 触角 口 (2)头胸部 腹部 鳃 步足 游泳足 海洋 淡水 (3)a、b、d b a d25.B 26.C 27.B28.C 29.C 30.C合作探究:略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随堂练习:1.蛋白质 核酸 细胞 细胞 2.酵母菌、根霉菌、蘑菇(回答合理即可) 细胞都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荚膜 鞭毛 4.寄生 腐生5.C 6.C 7.C 8.(1) (2) (3) (4) 9.球菌 杆菌 螺旋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课后练习:10.C 11.B 12.B 13.C 14.C 15.A 16.有机物 寄生 腐生17.(1)—④ (2)—③(3)—② (4)—⑤ (5)—① 18.(1)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 (2)B合作探究:略第四节 生物的分类随堂练习:1.C 2.D 3.相似程度 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 4.界 门 纲 目科 属 种 5.种 有生殖能力 6.越大 越近 越远 7.C 8.D 课后练习:9.C 10.B 11.C 12.D 13.D合作探究:略第十五章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随堂练习:1.A 2.B 3.C 4.提供了基本的食物 5.水土 土壤 气候 6.地球之肾 调节器课后练习:7.D 8.B 9.(1)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致使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回答合理即可) (2)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致使栖息地减少、食物减少、环境恶化等(回答合理即可)合作探究:略第二节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随堂练习:1.B 2.C 3.物种绝灭的速度加快 4.A 5.D 6.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7.(1) (2) 8.C课后练习:9.略合作探究:略第十六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 生命的诞生随堂练习:1.C 2.B 3.D 4.C 5.C 6.C 7.D 8.B 9.B 10.C 11.有机小分子 有机小分子 有机大分子 有机大分子 生长 生殖 遗传 单细胞生物课后练习:12.(1)模拟原始地球的生命起源 (2)原始大气 氧气 闪电 (3)原始海洋 氨基酸 (4)有机小分子 (5)一 (6)生命起源研究 13.(1)形成原始生命 (2)第一 (3)第二 (4)陨石坠落地球—原始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在陨石中)—原始单细胞生物(能生长、生殖、遗传)合作探究:略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随堂练习:1.D 2.A 3.A 4.B 5.C 6.C 7.A 8.D 9.D 10.B 11.A 12.C 13.D 14.A15.A课后练习:16.(1)D (2)C 17.D 18.(1)简单 低等 越古老 复杂 高等新近形成 (2)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等到高等 由水生到陆生合作探究:略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学说随堂练习:1.C 2.C 3.D 4.B 5.D 6.D 7.A 8.B 9.D 10.有利 繁殖 不利 淘汰 11.C 12.C 13.D 14.B 15.B 16.B 17.C 18.贝格尔号 5 19.B课后练习:20.C 21.(1)适应 自然选择 相对 (2)增多 减少 22.(1)祖先 (2)自然选择 (3)少数 多数合作探究:略第四节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随堂练习:1.B 2.C 3.D 4.C 5.C 6.C 7.C 8.C 9.A 10.D 11.D12.D 课后练习:13.D 14.A 15.B 16.C 17.B 18.C 19.能否直立行走 南方古猿 20.火 狩猎 21.双手 智能 22.哺乳 灵长 23.脑容量 24.能人直立人 智人合作探究:略期中自主评价一、单项选择题:1.C 2.D 3.B 4.D 5.B 6.C 7.D 8.D 9.A 10.C11.A 12.A 13.C14.C 15.A 16.B 17.C 18.D 19.B 20.B 21.D 22.C 23.C 24.D 25.A 26.C 27.B28.D 29.B 30.A二、非选择题:31.(1)C (2)A (3)D (4)B (5)E 32.(1)物种 (2)珙桐 桫椤 (3)B (4)就地33.(1) (2) (3) (4) (5) 34.鱼 类两栖类爬行类鸟 类哺乳类⑦②③⑥⑧①④⑤⑨35.(1)A (2)C (3)叶绿素(叶绿体) 光合 (4)银杏没有果皮,种子裸露 36.(1)鳃 鳍 (2)C (3)大熊猫 (4)脊柱 蚯蚓 37.(1)水 (2)肺 (3)大熊猫 (4)鲤鱼、鲫鱼第十七章 动物的运动第一节 动物运动的形式和能量供应随堂练习:1.A 2.D 3.D 4.D 5.B 6.C 7.A 8.A 9.D 10.A 11.a—① b—④ c—③d—② e—⑥ f—⑤ 12.B 13.D 14.A 15.D16.D 17.D 18.C 19.C 20.D 21.C 22.D23.A 24.(1)行走、奔跑、跳跃、飞行(答对3项即可) (2)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课后练习:25.C 26.B 27.C 28.B 29.C 30.D 31.C 32.C 33.A 34.A 35.略合作探究:略第二节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随堂练习:1.C 2.D 3.B 4.D 5.D 6.D 7.A 8.B 9.A 10.C 11.C 12.C 13.D 14.C15.D16.B 17.(1)伸肘 屈肘 (2)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3)收缩 舒张 (4)神经系统 (5)B课后练习:18.C 19.C 20.C 21.B 22.(1)防御 有利于淘汰不能较好地适应环境的个体,有利于群体的健康发展 (2)一部分自我牺牲,不会导致整个群体因食物不足而灭绝,使群体渡过难关而生存发展合作探究:略第十八章 动物的行为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随堂练习:1.B 2.C 3.D 4.A 5.A 6.D 7.D 8.D 9.D 10.C 11.B 12.B 13.D 14.A15.A 16.C 17.A 18.(1)—④ (2)—③ (3)—② (4)—① 19.(1)B (2)A (3)D课后练习:20.D 21.D 22.A 23.A 24.A 25.C 26.A 27.C 28.B 29.A 30.B 31.C 32.D33.C 34.觅食 工 社会 35.社会 防御 36.扬子鳄与美国密西西比鳄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37.(1)蜜蜂飞向花朵跟花的颜色有关 (2)取相同颜色、大小相同、气味不同的两组纸花挂在树枝上 在单位时间内飞向气味不同的纸花的蜜蜂数量 38.工蜂的这种自杀性行为是为了保卫蜂巢内同胞的安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设计制作生态瓶》课时练 (含答案)
第7课时设计和制作生态瓶随堂学习一、生物之间食物关系,它们与周围环境也有联系,我们一起来探究吧!1.一个池塘里有非常多的生物,有青蛙、蜻蜓、鸭子、蜗牛、鱼、水草、虾、田螺。
(1)这个池塘里的生物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它们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我们称之为(),在池塘中除了有生物之外,还有很多非生物,它们是()。
(2)池塘中的生物与非生物联系紧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池塘中的泥土对生物毫无作用B.水为水草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C.水中的空气为生物提供了氧气。
(3)这个池塘中的生物与非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叫做(),下面()也是生态系统。
A.森林里的所有树B.草原上的所有生物C.一片海洋2. 生态系统必须是稳定的,才能使里面的生物一直和谐生存下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要平衡B.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可以随意选择C.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数量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3. 在科学课上,我们准备了这些材料:金鱼藻、田螺、小鱼、沙子、石头、池塘水、大塑料瓶,打算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瓶。
(1)再设计前我们需要考虑一些问题,下面哪个不需要考虑()A.生态瓶中生物放置的先后顺序B.生态瓶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的数量C.当天的天气是否合适D.生态瓶中的食物链(2)生态瓶做好后,同学们发现瓶中的小鱼没过多久就死了,你觉得可能是因为()A.小鱼的数量太多了B.瓶中的水放的太少了C.瓶中的植物数量不够D.以上都是巩固练习二、判断题1.生物群落中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不会失去平衡。
()2.一群大雁飞来,它们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3.地球上大到整个海洋,小到一片草地都可以被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4.增加或者减少生态瓶中的生物,不会影响生态瓶里生物的生活。
()5.在制作生态瓶时,我们不需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建造生态瓶。
()6.在半个可乐瓶里,放上水和一条小鱼就是生态瓶。
()三、选择题1.关于生态瓶,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建造好的生态瓶,最好放在窗台阳光处B.制作生态瓶时,小鱼的数量越多越好C.减少水和添加动植物不会引起生态瓶中生物的变化2.生态瓶模拟的是池塘()A.生态群落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4.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做是一个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农田B.一条河流C.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3.下列()不属于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学科随堂练习()年月日班级姓名学号第二章:观察生物第 1 节:生物与非生物(一)一:预习训练1、根据有无生命可把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和两大类。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但是它们也是有区别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的不同:植物___ ____,动物____ ____。
3、请写出你熟悉的5种动物和5种植物的名称。
5种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种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就会做处相应的。
5、我们往往是根据对生物进行分类的。
二:课堂巩固1、下列物体中属于植物的是( )A.汽车和小狗B.蚂蚁和老虎C.桃树和仙人掌D.蜗牛和猪笼草2、下列生物中全部靠从外界摄取食物而获取营养的一组是( )A.小猪、仙人球B.玫瑰花、水仙花C.紫菜、青蛙D.蜜蜂、蝴蝶3、下列生物中能自身生成有机物的是( )A.草履虫B.熊猫C.桃树D.草鱼4、二氧化碳是生物呼吸产生的废物,但对有些生物来说,二氧化碳却成了他的营养物质。
下列生物中,属于这类生物的是( )A.梨树B.乌龟C.蚂蚁D.老虎5、生物在地球上一般不会灭绝,这是因为生物能,生物能从幼小的个体变成较大的成体,这是因为生物能。
6.试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新陈代谢生长现象应激性生殖发育遗传变异适应环境生物非生物7.动物与植物的区别:能否进行光合作用能否自由快速运动能否主动吃东西动物植物三: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生物中属于植物的是( ) A.蜻蜓 B.金鱼藻 C.海底珊瑚 D.草上的露珠2.下述有关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物需要营养,植物不需要营养B.用铅笔触碰蜗牛和课桌,蜗牛有反应,是动物;课桌无反应,是植物。
C.含羞草受振动时,叶子立即垂下来,说明植物对外界刺激也有反应D.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转动,所以向日葵是动物3.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是( )A.动与不动B.营养方式不同C.是否绿色D.是否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4.下列生物体中属于动物的是( )A.仙人球B.向日葵C.水草D.发光水母5.下列哪项是桃树和小狗最大的区别( )A.不吃东西B.不能跑C.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D.不长毛6.春天,池塘里的水常常发绿,其原因主要是( )A.绿色工业废水大量流入池塘。
B.绿地上的草,树倒映在水中C.水中绿色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D.水中苔藓植物大量繁殖7.猪笼草一种常绿的灌木,长有奇特的捕虫叶能捕食小虫,把其作为植物的主要依据是( ) A.动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植物不能 B.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动物不能C.动物会动,植物不会动 D.植物都是绿色的,动物不是绿色的8.植物的叶一般是绿色的,但也有一些植物不是这样的,如红枫的叶是红、橙黄或黄绿色。
我们仍说它是植物,这是由于( )A.它不能移动位置B.它能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C.它不会繁殖D.它只能在阳光照射下生活9.大家都知道松树和狗,一种是植物,一种是动物,那你能从下列四个答案中选出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吗( )A.松树固定生活,狗能运动B.狗能繁殖生小狗,松树不能C.狗能发出声音,松树不能D.狗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松树自已制造营养10.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下列哪种操作可椒使蚯蚓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 )A.环境气体流通好,使蚯蚓体表干燥B.将蚯蚓的体表涂抹凡士林,使体表保持湿润C.将蚯蚓放入水中,避免体表变干燥D.经常用浸过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二)填空、简答题11.动物和植物的最根本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植物能_____ ___,不需____ ____。
动物不能____ ____,只能靠________。
12.春天来了,阳光明媚,普照大地。
小河边,垂柳抽出新枝,小草迎风起舞。
鸟儿在枝头放声歌唱,引得蚯蚓也从黑油油的土中探出头来欣赏歌声和美景。
试回答。
(1)短文中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要求对短文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你认为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
(3)短文中蚯蚓从泥土中探出头,作者认为是被鸟儿的歌声吸引,并能欣赏美景,由此判断作者认为蚯蚓有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
对此同学们设计实验来寻找事实依据,实验中同学们发现蚯蚓对他们的掌声并无反应,证明作者的假设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4)你认为对蚯蚓从泥土中探出头比较合理的假设是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学科随堂练习()年月日班级姓名学号第二章:观察生物第 1 节:生物与非生物(二)一:预习训练1.放大镜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看到的是________的________像。
2.蜗牛身体中,体外有________,头部有________,腹部有________,是蜗牛的________器官,其内有足腺,能分泌________。
蜗牛的运动结构是________。
3.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蜗牛有________觉、_______觉、________觉、________觉,没有________觉。
4.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巩固1、蜗牛没有的感觉是( ) A.触觉 B.视觉 C.听觉 D.嗅觉2、蚯蚓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久就会死去的原因是( )A.蚯蚓是穴居动物,怕光B.神经系统受到损害C.循环系统受到损伤D.不能呼吸,窒息而死3、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恐龙骨骼化石B.会笑的洋娃娃C.爬山虎D.钟乳石4、分类是学习科学的一种学习方法。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进行足球比赛的智能机器人B.地层中挖掘出来的各种生物化石C.通过网络传播的病毒D.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5、星期天小明在秋游的时候捉到了一只蜗牛,他想知道蜗牛的结构。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之后,他终于有了一定的了解。
(1)请你帮助他把图填完整。
(2)通过实验可知,蜗牛在________情况下会缩进壳里去,这说明壳对蜗牛具有_______作用。
同时也说明蜗牛对外界刺激会________。
(3)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可知,蜗牛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感觉。
三: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体的是( )A.大熊猫 B.机器人 C.电脑 D.月亮2.下列物质不属于生物的是( )A.病毒 B.河水 C.蘑菇 D.鱼3.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 B.珊瑚 C.发光水母 D.水稻4.蜗牛爬行时会留下痕迹,主要是由于什么器官能允泌黏液( )A.壳 B.眼 C.触角 D.足5.下列关于生物和非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生长,非生物不能生长C.生物能繁殖后代,非生物不能 D.生物要呼吸,非生物不呼吸6.蜗牛四处爬行的主要目的是( )A.寻找食物 B.逃避天敌 C.繁殖后代 D.锻炼身体7.下列哪种现象不能表示生长现象( )A.植物的种子萌发B.甘薯长出新叶子C.糖水蒸发后产生糖的晶体D.家中的鸭由0.5千克增加到2.5千克8.公鸡早晨会啼叫,这种现象属于( )A.生物的繁殖B.生物的生长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换9.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
下列哪些选项不能作为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A. 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C.体小且绿色 D.能对坏境的变化作出梧应的反应10.使用下列仪器观察蜗牛的外形,你觉得适当的是( )A.放大镜 B.望远镜 C.显微镜 D.玻璃板11.根据你对蜗牛的认识,觉得蜗牛生活的环境是( )A. 干燥温暖 B.潮湿温暖 C. 潮湿寒冷 D.干燥寒冷12.放大镜可以扩大视野范围,通过放大镜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被观察物体的( )A. 放大正立的像 B.缩小正立的像C. 放大倒立的像 D.缩小倒立的像(二)填空题:13.自然环境中的物体可分为有生命的________和没有生命的________。
________对刺激有反应,________对刺激没有反应。
14.蜗牛身体中,体外有________,头部有两对________,两只________,一个________,腹部是________,是蜗牛的________器官,其内有________,能分泌________。
15.生物在地球上一般不会灭绝,这是因为生物能________________。
生物能从幼小的个体变成较大的成体,这是因为生物能________。
(三)实验、简答题16.假设蜗牛有视觉,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的假设。
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给你青菜的嫩叶、老叶、根、糖、肉,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蜗牛喜欢吃什么?18.自从学习了《观察蜗牛》这部分内容后,小明和小红对蜗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几天的野外观察后,他们发现,蜗牛喜欢在(填“白天”或“夜间”)出来找食物吃,喜欢栖息在处,它主要以为食,所以说蜗牛对农业是有(填“益”或“害”)的。
参考答案:生物与非生物(一)预习训练:1、生物非生物 2、营养方式能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料只能摄取现成食物获得养料 3、略 4、反应 5、特征课堂巩固:1、C 2.D 3.C 4.A 5.繁殖生长发育 6、第一行:能能能能能第二行:不能不能不能不能不能 7、第一行:不能能能第二行:能不能不能课后作业:1.B 2.B 3.B 4.D 5.C 6.C 7.B 8.B 9.D 10.D 11、营养方式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料摄取食物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料摄取食物获取养料12、(1)垂柳小草鸟儿蚯蚓(2)动物植物(3)听视错误(4)可能是为了呼吸新鲜空气(合理即可)生物与非生物(二)预习训练:1、凸透镜正立放大 2、壳触角足运动粘液腹足 3、触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 4、略课堂巩固:1、C 2.D 3.C 4.D 5、(1)略(2)受到刺激保护做出反应(3)触觉味觉嗅觉视觉课后作业:1、A 2.B 3.A 4.D 5.A 6.A 7.C 8.C 9.C 10.A 11.B 12.A 13.生物非生物生物非生物 14、壳触角眼口足运动腺体粘液 15、繁殖生长发育 16、略 17、略 18、夜间潮湿植物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