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读禅经》
唐朝白居易念佛的诗句
唐朝白居易念佛的诗句唐朝白居易念佛的诗句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杰出代表。
他的诗歌擅长刻画人物,尤其在诗歌中描写佛教寺庙和生活常见的器物等方面更是别具匠心。
白居易的佛教信仰也体现在他的诗歌中,尤其是他曾经创作过一系列以“念佛诗”为主题的精品佳作。
以下是白居易念佛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一、《赠北岩禅师》白居易在这首诗中,以自己已年近七旬,忌惮佛韵之深:“说作得佛千年在,岂知五体有尘散。
”故意以婉转的语言描写自己对北岩禅师的仰慕之情,“兴来神会意,坐卧静无机。
有时愧远礼,翻思厌俗规。
人间非久住,思想自相疑。
”二、《忆起上项寺赤壁寺静居因寄相知》这首诗中,白居易主要描写自己和陶渊明各自在独居时精神的变化情况。
白居易谈起了陶渊明,夹起了自己的作品与陶渊明的诗作,最后强化了念佛修行的方法,“乐游原上清秋节,咏月嘶风空灵味。
若不乘兴把诗吟,悲风如曲微悲切。
念佛十首心省个,令人欣然起故迹。
”三、《赞禅山寺》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赠诗给了漳州大都禅寺的方丈,借喻佛教寺庙充满着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气氛,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可以带给人们身心上的平静与安宁,“寺静自纯清,风泉处处声。
白阳苍翠里,草木乱芳迥。
怀旧思深处,阳台捧云情。
独怜禅路在,高下翠微正。
”四、《送昙谷禅师》这首诗表现出白居易对禅师昙谷的友情和敬意,所表达的是对于念佛的推崇和成为佛教徒所带来无穷的收益,“出门去事佛,快意古今人。
住本非寻常,名高谁复闻。
强亲长者泪,言下衆人分。
秋风分袂后,古寺在层云。
”五、《晚栖香应寺遣怀忆旧居作》这首诗讲述的是白居易在自己府前横突上的花灯开放之时,回忆过往生活和对禅修派别的理解,“灯照石楼月照床,江风吹落綵云香。
前溪昨夜初消雪,古郎谁似掌蒿篙。
期识通家鸟字样,不污屠耳席名章。
清明围节或来望,几日南陵自拟忙。
”以上就是白居易念佛的诗句,可以看出白居易对佛教有深厚的理解和信仰,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于禅修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与世无争的诗句
魏Leabharlann 第1页共2页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塞鸿秋 : 张可久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 伤情燕足留红残,恼人鸾影闲团扇。 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 一行写入相思传。 卜算子相思似海深 : 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望月有感 : 白居易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与世无争的诗句
《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 10、凡事大半天注定,何必三更费心肠。
1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
关于与世无争的诗句
《山居秋暝》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2、官曹称心静,居处随迹幽。白居易《赠吴丹》
2、病来心静一无思,老去身闲百不为。白居易《斋月静居》
13、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
3、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柳宗元《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
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
4、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李白《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14、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白居易《船夜援琴》
5、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贾岛《寄白阁默公》
15、安禅未必需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关于与世无争的诗句
7、鸟穿浮云云不惊,沙沉流水水尚清。任他尘世多喧嚣,静我凡
宿山寺众岫耸寒色
心立功名。
: 贾岛
8、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的《饮酒结庐在人境》
关于佛道的诗句范文
关于佛道的诗句范文大家好,今日小钱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佛诗词,佛诗词名句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白居易的佛诗词《对酒歌》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第一句说的是空间。
人活在世界上争名逐利,与广大宇宙天地相比,就像在那小小的蜗牛角上相争,争来争去,都局限在那狭窄的空间中,还有什么好争的呢?第二句说的是时间。
人生短暂,就像击石取火时所发出的瞬间火光,一生就这样过去了。
人生时空皆短促,实宜看破红尘,一切皆空。
不论穷富,均应放宽胸怀,随时保持心情的愉快,享受这一生的欢乐,这才是处世之道。
《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哪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书。
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
观指非知月,忘筌是得鱼。
闻君登彼岸,舍筏复何如?《寄山僧时年五十》眼看过半百,早晚扫岩扉。
白首谁留住,青山自不归。
百千万劫障,四十九年非。
会拟抽身去,当风抖擞衣。
“百千万劫障,四十九年非”指带着在恒河沙数的劫中累积的业障,在这一世中又虚度了50年了。
这两句是本诗的中心思想。
从轮回的角度看,这一生又快要过去了,痛感生命的短暂。
“抖擞”此作振动,抖动解。
《同钱员外题绝粮僧巨川》三十年来坐对山,唯将无事化人间。
斋时往往闻钟笑,一食何如不食闲?“三十年来坐对山,唯将无事化人间”形容这位僧人已经在山中修行30年了。
30年间,他以顺乎自然,无为而治的方式教化人间。
“斋时往往闻钟笑”断食前,在就餐时往往听到钟声而笑。
《自解》房传往世为禅客,王道前生应画师。
我亦定中观宿命,多生债负是歌诗。
不然何故狂吟咏,病后多于未病时。
《自远禅师远以无事为佛事》自出家来长自在,缘身一衲一绳床。
令人见即心无事,每一相逢是道场。
关于“佛道”的佛道诗词有哪些?。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全诗及赏析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全诗及赏析《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全诗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全诗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句】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出处】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意思】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全诗】《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唐].柳宗元.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全诗赏析】“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早上太阳一出来,晨雾渐消,偶有几点露水残留在松枝上,使松枝如洗沐一般,显得格外清新、纯净。
以上四句,言超师超凡脱俗的生活。
以雨后大自然的清新幽远,显示超禅师性雅淡泊,于清新幽远中深得佛理禅趣。
草木自得于天,而性在是也; 佛性自得于天,性在是也。
拓展:《南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①桃花水:即桃花汛。
指桃花开放时节,气候转暖,冰消雨积,河水上涨,谓之桃花水。
②云帆:挂白帆的小舟。
赏析:杜甫诗《南征》,作于唐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诗作反映了诗人死前不久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春岸”二句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
“偷生”二句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羁旅悲愁。
“老病”二句,道出了自己思想上的矛盾。
杜甫仕途坎坷,壮志未酬,在诗坛的光辉成就生前并未得到重视,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
整首诗悲凉凄楚,令人怆然而涕下。
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
白居易的古诗简单30首
白居易的古诗简单30首1、忆江南词三首【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2、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3、寒食野望吟[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4、江楼月[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5、春江[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炎凉昏晓苦推迁,不觉忠州已二年。
闭阁只听朝暮鼓,上楼空望往来船。
莺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句留坐水边。
唯有春江看未厌,萦砂绕石渌潺湲。
6、东城桂三首[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子堕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
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
霜雪压多虽不死,荆榛长疾欲相埋。
长忧落在樵人手,卖作苏州一束柴。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7、端居咏怀[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贾生俟罪心相似,张翰思归事不如。
斜日早知惊鵩鸟,秋风悔不忆鲈鱼。
胸襟曾贮匡时策,怀袖犹残谏猎书。
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
8、谪居[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面瘦头斑四十四,远谪江州为郡吏。
逢时弃置从不才,未老衰羸为何事。
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
遭时荣悴一时间,岂是昭昭上天意。
9、大林寺桃花【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0、西岩山[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千古仙居物象饶,道成丹熟昼升霄。
言字的唯美诗句
言字的唯美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言字的唯美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带有言字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3春晖。
——《游子吟》年月:唐:孟郊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江城子乙卯正月210日夜记梦》年月:宋:苏轼言下忘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寻隐者不遇》年月:唐:贾岛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送别》年月:唐:王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年月:唐:刘禹锡自古驱民在信诚,1言为重百金轻。
——《商鞅》年月:宋:王安石言1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读禅经》年月:唐:白居易5言7言正儿戏,3行两行亦间或。
——《戏书》年月:宋:苏轼1语令人深味处,不言简单祗言难。
——《送彭大老提舶泉南》年月:宋:孙应时神乡有道,言旋言归。
——《宁宗郊祀2109首》年月:宋:学士院世事昏昏酒正酣,苦言难药盗言甘。
——《送胡季昭窜象郡2首》年月:宋:杨长孺江上如今来往客,但言鲈脍不言归。
——《吴江3高祠·张翰》年月:宋:叶茵5言7言句外意,千古万古江东流。
——《小立赣滩崖石》年月:宋:万古风情不易禁,多言未似不言深。
——《巫臣2首》年月:宋:张耒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
——《舞春风》年月:唐:冯延巳当年双桧是双音,相对无言老更恭。
——《塔前古桧》年月:宋:苏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孤独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年月:唐:李煜落花无言,人澹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2104诗品》年月:唐:司空图欲别无言倚画屏,含恨暗伤情。
——《望远行》年月:唐:韦庄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逢侠者》年月:唐:钱起仗剑行千里,微躯敢1言。
——《答武陵太守》年月:唐:王昌龄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送应氏》年月:魏晋:曹植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咏怀》年月:魏晋:阮籍犹言吟溟浦,应有落帆归。
——《望渭水》年月:南北朝:庾信1顾重尺璧,千金轻1言。
禅诗漫谈之白居易
禅诗漫谈之白居易◎冯永昌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国势空前强盛的时代,也是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
唐代文化的鼎盛主要体现在两点上:作为文学形式的唐诗和全方位展现思想、艺术的佛教。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经过魏晋南北朝与中华本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至隋唐达到高峰。
佛教的影响是如此强大,以至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一时期最出色的思想家都是出现在僧人当中,士大夫们或与僧人交游过从、诗文唱和,或研究经文、参禅体悟,由此也产生出大量的禅诗来。
下面,我们谨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禅诗来谈一下其中的佛教意境。
白居易少年得志,29岁时中进士,曾经有一番经世之国的大志,但是无情的政治现实却击碎了他的抱负。
唐宪宗元和三年至五年,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期间他多次上书抨击朝政,但却遭到了皇帝的冷遇。
元和六年,白居易经受丧母之痛,守丧期间又痛失爱女金銮儿。
至亲去世加上政治上的郁郁不得志,如此巨大的创伤如何排解?白居易正是在此时开始向佛教来寻找精神的解脱,我闻浮屠教,中有解脱门。
置心为止水,视身如浮云。
斗薮垢秽衣,度脱生死轮。
胡为恋此苦,不去犹逡巡?他开始立志,“誓以智慧水,永洗烦恼尘”,佛教开始成为诗人解脱俗世痛苦的巨大精神力量。
元和十年,白居易因弹劾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恒获罪,被贬江州司马。
原本是仗义执言,却无端受过,使人心中更加愤懑,同时也使他进一步向佛教寻找精神寄托。
在江州任上,他在庐山东林寺建立草堂,参禅礼佛,对佛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历史上一般认为他从此开始由信奉儒家向崇尚佛教的转变。
唐武宗会昌二年,白居易以刑部尚书退休,时年71岁,从此他摆脱了官场的束缚,“迷路心回因向佛”,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佛教信仰之中。
诗人闲居洛阳,白衣鸠杖,自号香山居士,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
白居易在人生遭遇挫折之时,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忘却烦恼,正是信奉佛教所起的作用。
据《新唐书》卷一一九,白居易“既失志,能顺势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能够忘掉自己的形骸,即是做到了佛教的“我空”。
古诗晨诣超师院读禅经翻译赏析
古诗晨诣超师院读禅经翻译赏析《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古诗全文如下: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前言】《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
这是一首抒写感想的抒情诗。
此诗写出晨读禅经的情景和感受,曲折地表达了埋藏在心底的抑郁之情,抒发了诗人的哲学见解。
前半部写诗人到禅院读经,指责世人追逐的乃是那些荒诞的事情,而不去了解佛经的真正含义。
后半部写他认为佛家的精义与儒家之道有相通之处,但如何修养本性,却难以精熟。
然而,他对禅院的清静幽雅却流连玩赏。
全诗描写了习禅的心境,以及深得禅趣那种轻松、愉悦、闲适的心态。
【注释】⑴诣(yì):到,往。
超师院:指龙兴寺净土院;超师指住持僧重巽。
禅经:佛教经典。
⑵汲(í吉):从井里取水。
⑶拂:抖动。
⑷贝叶书:一作“贝页书”。
在贝多树叶上写的佛经。
因古代印度用贝叶书写佛经而得名,又叫贝书。
⑸东斋(zhāi)指净土院的东斋房。
⑹真源:指佛理“真如”之源,即佛家的真意。
了(iăo):懂得,明白。
⑺妄迹:迷信妄诞的事迹。
⑻遗言:指佛经所言。
冀:希望。
冥:暗合。
⑼缮性:修养本性。
熟:精通而有成。
⑽道人:指僧人重巽。
缮:修持。
⑾膏:润发的油脂。
沐(mù木):湿润、润译。
⑿澹(dàn)然:亦写作“淡然”,恬静,冲淡,宁静状。
⒀悟悦:悟道的快乐。
【翻译】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
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鉴赏】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到超师院读佛经的感受,其主要内容是:清晨早起,他到住地附近一个名叫超的僧人(师)的寺院里去读佛经,有所感而写下这首五古抒情诗,既表达了他壮志未已而身遭贬谪,欲于佛经中寻求治世之道的心境,又流露出寻求一种超越尘世,流连于冲淡宁静的闲适佳境的复杂心情。
天地人生的真谛,都在白居易这首诗里
天地人生的真谛,都在白居易这首诗里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白居易《读禅经》南怀瑾言:唐朝诗人白居易学佛学得蛮好,不算顶好。
他把佛学要义变成文学,作了一首诗,这是文字般若哦!他自己并不见得到了这个境界。
但是的确作得很好,这是属于文字般若。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
这一句所说,正是《金刚经》的核心主旨,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思维的巨大真相。
《金刚经》的主旨,便是“破相”。
“金刚”之名,本为“能破”。
经中精华语句,多半围绕“相”而展开。
其中最为透彻的一句,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最为严重的一句,是“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有相无相,正道邪路。
这还没完。
熟悉《金刚经》的人都知道,佛在此经中说法的方式有一个明显特点,便是一立一破、边立边破,自己说了什么,立即再否定掉。
诸如“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这是一种伟大的开示,原因直指经中的八个字——“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哪怕佛亲口所说,亦是相,也要舍。
一切破去,一点不留,才是究竟。
所以白居易说“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即使说着诸相,这诸相之念也是相;无余涅槃是最高境界,但若存求得此境界的执念,恰成有余。
正如心中老想着解脱,这一念最是困缚;心中老想着自在,这一念最不自在。
不求才是道意,不想方为自在。
于是《金刚经》言: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有人疑惑,什么都破了,人要以什么为依凭?凡事总得有原则和规矩吧?正是这种念头,迷倒天下人,乃众生不能突破颠倒造作的最大障碍。
佛陀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后的巨大发现,是“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徳相”;禅宗形容明心见性的境界,叫“自然现前”;佛家还有一个沉甸甸的词语,叫“自然智”;这些大智者们经过亲身验证得出的结论,告诉我们的是一个天地间最大的真相——人心在本源层面上,是与天地自然连通的;人心回归到这个层面,便能调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宇宙智慧。
中唐诗人的济世精神和宗教情绪
中唐诗人的济世精神和宗教情绪朱易安 中唐的概念有宽泛和狭隘的划分方法,本文的中唐是指唐德宗贞元年间到穆宗长庆末年这一阶段(785~824),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一个新进进士集团在一系列的政治变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政治变革的同时,哲学文学变革的思潮也随之而来,使唐代诗坛再度繁盛。
这一时期的诗坛的创作,充满着强列的济世精神,显然是和士阶层的救弊热情有关。
人们通常把这一现象看作儒学传统以及儒学重新振兴的结果,而把士人政治变革失败以后,与释、道人士的交往,看作是一种消极的举动。
从而只注意到诗人们在诗歌创作技巧方面以及诗歌风格上接受宗教影响而得到发展,忽视了诗人们的济世精神与宗教情绪有互补的一面,同时也忽视了诗人们对佛学的中国化以及释、道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本文希望通过中唐一部分著名诗人的宗教情绪以及宗教态度,来研究这个复杂而有趣的现象。
一研究中国文学以及文化的发展,并且寻求它们的发展轨迹,就会发现,许多文学乃至文化现象的出现,除了自身的发展因素以外,还有哲学思想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价值观念、社会风俗的变化等非常重要的背景因素。
有时这类因素甚至可能左右文坛,因为中国的诗歌的创作主体——士阶层自汉代开始,始终与政治集团紧密联系在一起。
笔者曾经考察韩愈的新儒学与元和诗坛的关系。
发现新乐府的创作、古文创作以及新儒学的提倡,几乎产生于同时,三者同是中唐儒学复兴的一个组成部分。
(参见拙作《元和诗坛与韩愈的新儒学》,《文学遗产》1993,6)新儒学的出现,与唐代士人的济世精神有关,那么,济世精神和宗教信仰以及宗教情绪的关系又怎么样呢?显然,这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
已经有很多研究者论述过这类问题,但是,个案并不足以说明某个历史时期的总体情况,而且我们也很难把一个诗人的思想构成说成“早年是属于道教,中年属于儒教,晚年属于佛教”,因为你不能清楚地划分,某人某个时期的思想中只有一种思想成分,当然也无法解释,为什么许多唐代诗人有皈依宗教的趋势。
大彻大悟的诗词
大彻大悟的诗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菩提偈》唐·惠能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宋·辛弃疾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酬张少府》唐·王维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读禅经》唐·白居易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九首(第四首一作张籍诗)》唐·刘禹锡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自遣》唐·罗隐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宋·欧阳修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临江仙·送钱穆父》宋·苏轼
香杀柑花麝不如,晚窗重理读残书
《斋中独坐》宋·郑会。
长安与中国佛教_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长安与中国佛教_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净土宗在民间流传广泛,宋元时甚至出现了“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说法,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2.佛教密宗主要修习三密,以下哪一选项不是密宗三密的内容?答案:3.法藏大师提出的哪一理论是华严宗得以成为独立的佛教宗派的重要标志?答案:4.佛门哪一宗派理论特别重视思辨性,并坚持种性说,提出了转识成智的理念?答案:5.白居易在《读禅经》一诗中“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两句与佛教哪一经典比喻有关?答案:6.以下经典语句中,哪一句出自《华严经》?答案:7.“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语出自哪部佛经?答案:8.《金刚经》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一偈颂旨在告诫世人什么道理?答案:9.火宅喻、穷子喻、衣珠喻等佛教经典比喻出自哪部经书?答案:10.“天女散花”的故事出自哪部佛经?答案:11.历史上许多中国僧人进行过佛典翻译的工作,梁启超在《翻译文学与佛典》一文中曾盛赞哪位僧人“意译直译,圆满调和,斯道之极轨也”?答案:12.道宣法师依据戒律精神和佛教经典的记录,在哪座长安佛寺设计和建造了戒坛答案:13.华严寺现存的两座灵骨塔,分别是那两位华严宗大师的?答案:14.长安的哪两座佛寺被认为是佛教密宗的祖庭?答案:15.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过香积寺》一诗所描写的香积寺是哪一佛门宗派的祖庭?答案:16.作为唐代的皇家寺院,以下哪一项不是大慈恩寺的功能?答案:17.鉴真东渡的故事作为中日交流的典范流传至今,鉴真和尚将以下哪一宗派传入日本?答案:18.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现保存于哪座西安的佛寺?答案:19.惠果大师把佛门哪一宗派法门传授给了日本僧人空海,使得该派理论得以在日本保存?答案:20.以下哪位僧人是历史上我国佛教优良传统最典型、最圆满的体现者?答案:玄奘大师21.西安的华严寺内现保存有两座灵骨塔,分别是哪两位僧人的?答案:帝心尊者杜顺清凉国师澄观22.以下哪位僧人精通经、律、论三藏?答案:玄奘大师23.律宗的戒法理论规定出家的比丘僧和比丘尼各需要受多少条戒?答案:25034824.“五教判教学说”是哪个佛教宗派的理论学说?答案:华严宗25.相传是谁改造并创立了中国梵呗规式,被称为“梵呗始祖”?答案:曹植26.中国佛教有八大宗派,其中三论宗、唯识宗、净土宗、华严宗、律宗、密宗这六派的祖庭都位于哪座城市?答案:27.清代王士祯称赞唐代哪位诗人的哪部诗集是“字字入禅”?答案:王维《辋川集》28.《念佛偈》中“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二句广为流传,此偈的作者是谁?答案:善导大师29.现代汉语中的“自觉”、“缘份”、“导师”、“不可思议”、“大千世界”等等都来自哪一宗教?答案:30.以下有四组佛门宗师和其开宗立派的佛寺相对应,其中哪一项有误?答案:法藏大师香积寺31.以下哪位法师宣扬口念“阿弥陀佛”即可往升入极乐净土?答案:善导大师32.“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
小学生必背古诗白居易(优秀2篇)
小学生必背古诗白居易(优秀2篇)《忆江南·江南忆》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客。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弟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空守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诗文《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赏析
古诗文《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赏析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唐朝:柳宗元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译文及注释【译文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
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注释⑴诣(yì):到,往。
超师院:指龙兴寺净土院;超师指住持僧重巽。
禅经:佛教经典。
⑵汲(jí吉):从井里取水。
⑶拂:抖动。
⑷贝叶书:一作“贝页书”。
在贝多树叶上写的佛经。
因古代印度用贝叶书写佛经而得名,又叫贝书。
⑸东斋(zhāi)指净土院的东斋房。
⑹真源:指佛理“真如”之源,即佛家的真意。
了(li?o):懂得,明白。
⑺妄迹:迷信妄诞的事迹。
⑻遗言:指佛经所言。
冀:希望。
冥:暗合。
⑼缮性:修养本性。
熟:精通而有成。
⑽道人:指僧人重巽。
缮:修持。
⑾膏:润发的油脂。
沐(mù木):湿润、润译。
⑿澹(dàn)然:亦写作“淡然”,恬静,冲淡,宁静状。
⒀悟悦:悟道的快乐。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创作背景此首诗为诗人被贬永州时所作,约写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
当时,柳宗元住永州龙兴寺。
龙兴寺在城南,住持僧为重巽,坐禅于龙兴寺净土院,与往在龙兴寺西厢的柳宗元相邻。
诗中所说“超师院”的“院”是指净土院;“超师”自然是指重巽。
由于重巽是楚之南的“善言佛者”,故称其为“超师”。
柳宗元于永州好佛求其道,主要是拜重巽为师,或请其讲“佛道”,或到净土院读佛经。
柳宗元生活在一个腐朽衰败的时代,身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客观上受到无数打击,主观上又受到儒、释、道“三教调和”思想的限制,结果才不得施展政治抱负,贬斥终身,壮志未酬,走完了悲剧的一生。
给你早晨和晚上读的诗词
给你早晨和晚上读的诗词1. 《鸟鸣涧》(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王维的这首诗描绘出一幅静谧的春夜山景。
早晨读来,仿佛能透过诗句感受到那山谷在月光下的宁静,鸟儿偶尔的鸣叫打破寂静,如同清晨被第一缕阳光唤醒的世界,充满生机又不失静谧,让人心神宁静又能感受到自然的活力。
2. 《望岳》(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杜甫的《望岳》写的是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
早晨读此句,恰如晨起迎接挑战的决心。
清晨是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时刻,这一句能激发人们在新的一天勇往直前,如同攀登泰山,以一种壮志凌云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
7.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赏析:此诗适合晚上读。
夜晚,月落时分,乌鸦啼叫,寒霜满天,江边的枫树与渔火相互映衬。
张继羁旅途中,夜泊枫桥,那种孤寂、忧愁在夜色下被放大。
读者在晚上读来,能深切感受到夜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惆怅。
8.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赏析:这是一首典型的适合晚上读的诗。
晚上,明月的光辉洒在床前,诗人恍惚间以为是地上的霜。
李白身处异乡,夜晚的明月勾起他的思乡之情。
我们在夜晚读时,明月相伴,更能体会到那种孤独中的思乡情绪。
9.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赏析:王维此诗很适合晚上品味。
夜静之时,人的心也闲下来,能感受到桂花轻轻飘落。
春山在夜晚显得格外空寂。
晚上读这首诗,仿佛置身于那静谧的春山之中,心也随着诗句沉静下来,感受到大自然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10. 《月夜忆舍弟》(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赏析:晚上读这首诗,更能体会其中深意。
白露的夜晚,诗人思念故乡,觉得故乡的月亮更明亮。
夜晚的氛围烘托出诗人的思乡念弟之情。
读者在夜晚阅读时,望着天上的明月,容易被这种情感所感染。
11.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赏析:日暮时分,诗人移舟靠岸。
晚上读这首诗,能感受到孟浩然在旅途中的那种客愁。
白居易开悟诗
白居易开悟的诗1.《读禅经》1.原文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2.解析:诗中“须知诸相皆非相” 体现了对佛法中“相” 的思考,认为一切外在的表象都是虚幻不真实的。
“若住无余却有余” 探讨了“有余”“无余” 这两种佛学境界的相对性,有无之间并非绝对。
“言下忘言一时了” 表达了瞬间顿悟、解脱的状态,有时候纠结的事情可能因某一时刻的感悟而豁然开朗。
“梦中说梦两重虚” 则指出人生如梦,所做之事如同梦中之梦,都是虚幻的妄想。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用空花无果、阳焰中无法觅鱼的比喻,说明追求虚幻的东西是荒谬的。
最后“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阐述了禅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在动态中存在,只有达到不刻意追求禅、不被禅所束缚的境界,才能真正理解永恒的真理。
2.《僧院花》1.原文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
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
2.解析:前两句表明诗人种这棵树的目的是为了感悟“色空” 这一佛理,因为佛法的真谛不易理解,所以通过种树这种方式来探寻。
后两句中,树在风中开花,这一景象让诗人领悟到缘起缘灭的道理。
花朵突然开放,是缘起;日后花朵凋零,是缘灭。
这一切自然现象都充满了禅意,体现了“色即是空” 的道理。
3.《苦热题恒寂师禅室》1.原文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2.解析:这首诗描写了众人在炎热天气下纷纷寻找避暑之地,而恒寂禅师却能在禅房中安然不动。
诗人开始疑惑禅房难道不热吗,后来明白是禅师内心平静,所以能忽视外界的闷热。
此诗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平静能够抵御外界干扰的道理,人世间的很多烦扰都是因为人内心不平静而产生,只有保持心静,才能在炎热的环境中感受到清凉。
白居易《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古诗词赏析白居易《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古诗词赏析《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白居易《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古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注释】①无余:无余涅槃。
有余:有余涅槃②空花:空中之花。
病眼者见空中有花,但虚空原无花,只是眼病所见。
譬喻妄心所计之诸相并无实体③阳焰:大乘十喻之一。
阳光照射在旷野之上所产生的.幻相,渴者见之以为是水【赏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又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余涅槃也是不可住。
若住于无余,执着无余,即见无余相,自然不得究竟,落于有余。
故曰“若住无余却有余”。
究竟真理,言语道断而不可言说,心行处灭而不可思议,所以“言下忘言”则一时顿悟。
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生即是一场大梦,而于此梦中大说“人生如梦”,就是“两重虚”。
凡夫所执种种,无非空花。
空花只因病目起,并非实有,只是目愈则空花自无,于此不可执着求个空花灭处。
譬喻修行,只是复众生本有之如来智慧德相,并非更可得个什么空花之果。
即无所灭,亦无所得,阳焰觅鱼,也是这个意思。
禅与动,俱是空话,不可执着。
以禅斥动,以动斥禅,或禅动相融,皆入执着中,难于如如相应。
禅动具不执着,不执着亦不执着,自然是“不禅不动即如如”了。
白居易介绍唐代: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古人描述读法华经的诗歌
古人描述读法华经的诗歌在中国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
当他们读到《法华经》这部经典佛经时,也常常会用诗歌来描述自己的读后感和体悟。
这些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文化、宗教和哲学的重要视角。
一、王维的《法华经赞》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淡雅、空灵飘逸著称。
当他读到《法华经》时,写下了《法华经赞》,表达了自己对这部佛经的敬仰和感悟。
“妙法莲华经,修行得妙音。
一念皆自在,万法皆如云。
断离烦恼海,圆证菩提心。
众生无边苦,法界即清净。
”这首诗中,王维赞扬了《法华经》的妙处,认为读这部经能够得到清净自在的境界。
他还表达了自己对众生苦难的悲悯情怀,认为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解脱烦恼,达到清净的境界。
二、白居易的《读法华经》白居易是唐代另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平易近人、贴近生活著称。
当他读到《法华经》时,写下了《读法华经》,表达了自己对这部佛经的理解和感悟。
“余归庐山去,君在金谷行。
日夕望佳句,于今见妙文。
一闻《法华》旨,初不识苦辛。
徒以智慧力,示现方便门。
”这首诗中,白居易讲述了自己初读《法华经》的感受。
他觉得这部佛经深奥难懂,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其中的妙处。
他领悟到,《法华经》所讲的方便之门,需要用智慧和努力去开启。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白居易对《法华经》的理解,也展现了他的修行境界和悟性。
三、苏轼的《法华院》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著称。
当他游览法华院时,写下了《法华院》,表达了自己对这座寺庙和《法华经》的敬仰之情。
“梦觉还惊夜雨凉,楼台钟鼓报新阳。
山僧不记前时事,但说如今是永昌。
”这首诗中,苏轼讲述了自己游览法华院的感受。
他觉得这座寺庙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屹立不倒,给人以清凉宜人的感觉。
他还提到了钟鼓之声,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新生的希望。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苏轼对法华院的敬仰之情,也展现了他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我们都有固有认知,根深蒂固,指导我们度过了数十年。你可曾知道,不实在的现象就如同眼睛疲劳可以看到空中的花朵,然后我们对它赞叹或厌恶。烈日下荒漠上显现的“河流”,然后我们在河里抓鱼。细碎的世界里,有太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太多的时间都是在追寻虚无的东西,很少反观自己是不是在“不健康”的状态下生活。往往都是依靠着这些错觉来建立自我的成就与价值。
来源:爱佛网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晚年喜好佛法,不仅参访高僧问道,同时也反躬自省,并且把悟到的境界糅合到了他的诗作之中。这首诗表现的就是他对真谛的领悟。
“须知诸相皆非像,若住无余却有余”,白居易讲到,任何的事物,当你还不能看到它的本质的时候,它都是虚幻而无实的。眼睛看不到物品刹那间微细的变化,不知道它终究坏灭,心也感受不到自心迁流的状态,不知道它究竟无常。于是从来都不曾清醒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无余”即是解脱,但,若住于解脱,却又不是真的解脱了。因为有了“住”,就必定会有“不住”,如此,变动的境界就不是解脱的真谛。
梦里不知身是客,空有一如不二禅。原来“无花即知无果,无戒即知无空;无梦即得自在,无余即是解脱。”
禅诗欣赏——白居易 《读禅》
须知诸相皆非像,若住无余却有余。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不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梦里不知身是客,空有一如不二禅。原来“无花即知无果,无戒即知无空;无梦即得自在,无余即是解脱。”
“摄动是禅禅不动,不禅不动即如如”,动静之间本不是相互妨碍和对立的。绝对的寂静是干枯而没有生命的,相对的纷扰又是浮华而空洞的。因此,放下了烦恼,放下了对烦恼的排除,也放下了烦恼的根源,自然可以“行亦禅,动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了。
我们常说“无事即是兴盛”。其实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若果真放掉了心头的重重闲事,自然时时处处都是人间好时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