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增养殖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鱼类增养殖技术》项目一任务二教学课件.ppt
《鱼类增养殖技术》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 【案例分析】
• 【思考与练习】 • 1.鱼苗的发育分哪几个阶段? • 2.鱼苗的生物学特点有几些?
《鱼类增养殖技术》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鱼类增养殖技术》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Thank You!
2.鱼苗期
• 第三阶段(图2-11-3):体长6.5~ 7 mm,卵黄囊完全吸收,鳍褶中无鳍条,初齿
脱离,仍然栖息在离岸边0.5 m的杂草中,以微小水蚤、无节幼体和轮虫等为饵料,为 外源营养期。
•
第四阶段(图2-11-4):体长7~9 mm,脊索末端略向上弯曲,且在其下方出现骨质
鳍条,领骨上出现为数不多的角质齿,仍栖息在沿岸的水草中,尚不集群,其饵料组 成同第三阶段。
《鱼类增养殖技术》精品课程资育的时间 • 浮性卵和漂流性卵的胚胎期较短(20 h~40 h)
• 粘性卵的胚胎期较长(60 h~100 h)
• 沉性卵的胚胎期最长(数十天)
《鱼类增养殖技术》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鲤科鱼类草鱼为例
第一阶段:卵裂和囊胚期 第二阶段:原肠期 第三阶段:神经胚期 第四阶段:器官形成期
•
第七阶段(图2-11-7):体长13.5~ 15 mm,所有鳍都出现骨质鳍条,肠管形成第
二肠袢,角质齿停止发育,基部并开始合并,摄食周丛生物为主,也时常到池底摄食 底栖生物。
《鱼类增养殖技术》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3.幼鱼期 • 第八阶段(图2-11-8):体长15~19 mm ,开始出现鳞片, 鳍褶全部消失,口角出现第一对触须始基,角质齿脱落, 幼鱼转入底栖生活,以摄食摇蚊幼虫、介形目为主,此时 已很难捕净。
《鱼类增养殖技术》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项目三主要淡水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 任务二鱼类的胚胎和仔鱼发育特点的观察与认识
池塘养鱼知识课件
我国的淡水养鱼业,养殖周期一般为1 年~3年。大水面养殖,饲养密度较稀,水体 水质良好,养殖周期往往为2年(即第一年从 池塘中养成大规格鱼种,第二年在天然水域养 成食用鱼)。池塘养鱼由于饲养密度较高,水 质较差,生长比天然水域慢。在长江流域的池 塘养鱼业大多采用2年或3年的养殖周期,其中: 鲢、鳙、鲤、鲫为2年,草鱼、鲂鱼为2年或3 年,青鱼一般需3年~4年(见表2-3-1);珠 江流域年平均气温较高,鱼类的生长期比长江 流域长,在池塘中各种鱼类
《池塘养鱼知识》PPT课件
养殖周期比长江流域短0.5年~1年;相反,东 北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这些鱼类的养殖周期 则比长江流域长0.5年~1年。
由表2-3-1可见,与其他动物(畜、禽业) 饲养业相比,鱼类的养殖周期均较长。缩短养 鱼周期,可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养鱼 设施的利用率,加速资金周转,减少饲养过程 的病害和其它损失,更多更快地提供食用鱼,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池塘养鱼知识》PPT课件
2.上市规格 指符合当地食用习惯的各种 食用鱼类的最小规格。在这种规格以下的鱼类, 不应计入上市量。
3.均衡上市百分比 即食用鱼总上市量 非生长季节上市量/总上市量×100% 。表示生 长季节食用鱼供应水平。
《池塘养鱼知识》PPT课件
4.优质鱼比例 鱼产品中,价格较高,群 众喜爱的鱼类所占的比例。该比例越高,越能 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并能间接地反映产量与产 值的高低。
5.饵料系数 表示鱼类对饵料利用情况, 可衡量养鱼的技术水平和饵料的质量。
6.鱼种自给率 表示鱼种的自给水平, 衡量能否高产稳产和降低成本。
《池塘养鱼知识》PPT课件
7.成本和利润 表示需要的投资数量和获 得的盈利值,包括单位面积(网箱、工厂化养 鱼以单位体积计)的成本、利润和每kg鱼成本 和每kg鱼利润。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知识 ppt课件
2.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 水温直接影 响鱼 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
鲢、鳙、草、青、鲤等生长的适温范围在20~ 32℃左右,15℃以下则食欲下降,生长变慢。
我国广大地区的鱼类池增养殖塘学——水知第识一温章 淡水状养殖况基础 适合温水性鱼类
水温影响鱼类的性腺发育和决定产卵开始的时期。成 熟亲鱼产卵开始的时期主要决定于水温高低,一般都在 18℃才开始产卵。
③水平变化(主要是受风力的影响):白天下风处的
溶氧都比上风处高,上下层均是如此。但清晨溶氧的水平 变化恰恰与中午相反,是上风处溶氧高于下风处。所以清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
晨池鱼开始浮头时,一般总是知识趋向于上风面。
④季节变化:池水溶氧的高量多出现在夏季
和 秋季,低量一般也出现于夏、秋季。上层氧往往超 过饱和度,而下层溶氧则很低,夜间(特别是黎明 前)池塘含氧常常很低,容易产生缺氧浮头的现 象。
(三)池水的运动 造成池水运动的原因主要是风和水的密度差。水的注 入和流出也可以产生池水的流动。 池水运动虽然较为微弱,但对促进水中氧的溶解和传 递,改善水质状况有一定的作用。 因密度差而产生的池水对流是池水运动的一种重要
形式。水的热阻力(即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下层水被温 度较高、比重较小的上层水所替换的阻力)是很大的。
(2)氧盈与氧债
知识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受下列条件制约:
(1)与水温成反比。 (2)与该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3)与水中的溶质浓度成反比。
气体的溶解速度受制于:
(1)与温度成正比。 (2)与该气体在水中的饱和度成反比。 (3)与气——水面界的接触程度成正比。
气体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依赖于:
(1)水分子的扩散作用。 (2)密度流的强弱。 (3)搅拌作用。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
鲢、鳙、草、青、鲤等生长的适温范围在20~ 32℃左右,15℃以下则食欲下降,生长变慢。
我国广大地区的鱼类池增养殖塘学——水知第识一温章 淡水状养殖况基础 适合温水性鱼类
水温影响鱼类的性腺发育和决定产卵开始的时期。成 熟亲鱼产卵开始的时期主要决定于水温高低,一般都在 18℃才开始产卵。
③水平变化(主要是受风力的影响):白天下风处的
溶氧都比上风处高,上下层均是如此。但清晨溶氧的水平 变化恰恰与中午相反,是上风处溶氧高于下风处。所以清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
晨池鱼开始浮头时,一般总是知识趋向于上风面。
④季节变化:池水溶氧的高量多出现在夏季
和 秋季,低量一般也出现于夏、秋季。上层氧往往超 过饱和度,而下层溶氧则很低,夜间(特别是黎明 前)池塘含氧常常很低,容易产生缺氧浮头的现 象。
(三)池水的运动 造成池水运动的原因主要是风和水的密度差。水的注 入和流出也可以产生池水的流动。 池水运动虽然较为微弱,但对促进水中氧的溶解和传 递,改善水质状况有一定的作用。 因密度差而产生的池水对流是池水运动的一种重要
形式。水的热阻力(即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下层水被温 度较高、比重较小的上层水所替换的阻力)是很大的。
(2)氧盈与氧债
知识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受下列条件制约:
(1)与水温成反比。 (2)与该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3)与水中的溶质浓度成反比。
气体的溶解速度受制于:
(1)与温度成正比。 (2)与该气体在水中的饱和度成反比。 (3)与气——水面界的接触程度成正比。
气体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依赖于:
(1)水分子的扩散作用。 (2)密度流的强弱。 (3)搅拌作用。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
鱼类增养殖课件 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鲂类有团头鲂、三角鲂、广东鲂和长体鲂等
长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隶属鲤 科、鳊亚科、鳊属。全国各地自然水域均有分 布。
泥鳅(Mi sgurnus anguill ica udatus),隶属 鳅科、泥鳅属。分布甚广,除西部高原区外,我星 自南到北各水系都有分布。
(九)鱼类的生殖洄游: 1.由外海向浅海、近岸的洄游 2.溯河生殖洄游:
(1)过河口性鱼类的溯河生殖洄游 (2)淡水鱼类的溯河生殖洄游 3.降海生殖洄游:
(1)过河口性鱼类的降海生殖洄游 (2)由江河游向河口、近海的降海洄游
六、鲤形目的主要养殖鱼类
罗非鱼是指丽鱼科、罗非鱼属(Tila pia)和口孵 属(Oreochromis)以及刷齿属(Sa—roth erodn) 的鱼类,3属鱼类有100种以上。
五、光照
1.光对鱼类的视觉器官 2.光对鱼类摄食的影响 3.光对鱼类胚胎发育的影响 4.光对鱼类繁殖的影响 5.肥度是什么
二、鱼类的栖息习性
1.中上层鱼类:
2.中下层鱼类
3.底层鱼类
三、鱼类的食性
1.鱼类食性的变化: ①.鱼类食性在不同发育阶段(或年龄)产生变化 ②.食性的季节变化 ③.栖息场所不同引起的食性变化 2.鱼类的摄食方式 ①.滤食性鱼类依靠鳃耙过滤进入鳃腔的水流滤取水中的食物, 大多数以浮游生物为食。 ②.草食性鱼类用咽喉齿切断水革或陆生植物 ③.捕食鱼虾的凶猛鱼类,多采取直接追捕吞食的方式
(二)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 ①.饵料 ②.温度 ③.光照 ④.化学因子 ⑤.水体的大小
五、鱼类繁殖习性
(一)鱼类的性别差异: 鱼类一般都足雌雄异体(gonochorism),在鲱、鳕、黄鲷、狭鳕等少数 鱼类中发现有雌雄同体(he rma phro diti sm)现象,甚至还有自体受精 能力。黄鳝、剑尾鱼、石斑鱼、某些鲷类等少数种类尚有性逆转现象, 即性腺的发育从胚胎期一直到性成熟期表现为雌性(雄性),经第一次繁殖 后,性腺内部发生了改变,逐渐转变成雄性(雌性)鱼。 (二)鱼类的生殖方式: 1.卵生 2.卵胎生 3.胎生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知识 ppt课件
主要来源:是水生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有机物
质分 解而产生。
消耗:主要是被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利用。游离的
和结合的二氧化碳组成了水中二氧化碳的总量。碱度和硬 度高的水,水中碳酸盐类的量多,贮存二氧化碳的总量也 多,补充水中游离二氧化碳的能力大。
池水中二氧化碳的变动随水生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质 的分解情况而转移,表现有昼夜、垂直、水平、季节等变 化(其变化情况一般是与氧的变化规律相反)。
氮化合物的组成 包括无机氮(溶解的氮气、
铵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其中铵态氮、亚硝态
氮和硝态氮称为有效氮)和有机氮。
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当总铵超过0.5mg/L,
亚硝态氮超过0.1mg/L,表示水中受大量有机物污
染。一般海洋、湖泊、水库等水域,当总氮超过
0.2mg/L,总磷超过0.02mg/L,表明该水体已富营
(三)池水的运动 造成池水运动的原因主要是风和水的密度差。水的注 入和流出也可以产生池水的流动。 池水运动虽然较为微弱,但对促进水中氧的溶解和传 递,改善水质状况有一定的作用。 因密度差而产生的池水对流是池水运动的一种重要
形式。水的热阻力(即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下层水被温 度较高、比重较小的上层水所替换的阻力)是很大的。
知识
1.溶解氧(DO)
来源:主要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占
80%
以上)。一部分从空气中溶解而入(但溶入量一般不
大),或加水带入。
消耗:主要是水中动植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
解
等作用(即“水呼吸”),占70%以上;鱼类的呼吸
作用也消耗一定数量的氧(约占16%);由空气中扩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 知识
总碱度大于1.5时生产力高,直到3.5,生产力随总碱 度的增大而相应提高。过高的碱度对鱼类有毒。
质分 解而产生。
消耗:主要是被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利用。游离的
和结合的二氧化碳组成了水中二氧化碳的总量。碱度和硬 度高的水,水中碳酸盐类的量多,贮存二氧化碳的总量也 多,补充水中游离二氧化碳的能力大。
池水中二氧化碳的变动随水生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质 的分解情况而转移,表现有昼夜、垂直、水平、季节等变 化(其变化情况一般是与氧的变化规律相反)。
氮化合物的组成 包括无机氮(溶解的氮气、
铵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其中铵态氮、亚硝态
氮和硝态氮称为有效氮)和有机氮。
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当总铵超过0.5mg/L,
亚硝态氮超过0.1mg/L,表示水中受大量有机物污
染。一般海洋、湖泊、水库等水域,当总氮超过
0.2mg/L,总磷超过0.02mg/L,表明该水体已富营
(三)池水的运动 造成池水运动的原因主要是风和水的密度差。水的注 入和流出也可以产生池水的流动。 池水运动虽然较为微弱,但对促进水中氧的溶解和传 递,改善水质状况有一定的作用。 因密度差而产生的池水对流是池水运动的一种重要
形式。水的热阻力(即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下层水被温 度较高、比重较小的上层水所替换的阻力)是很大的。
知识
1.溶解氧(DO)
来源:主要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占
80%
以上)。一部分从空气中溶解而入(但溶入量一般不
大),或加水带入。
消耗:主要是水中动植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
解
等作用(即“水呼吸”),占70%以上;鱼类的呼吸
作用也消耗一定数量的氧(约占16%);由空气中扩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 知识
总碱度大于1.5时生产力高,直到3.5,生产力随总碱 度的增大而相应提高。过高的碱度对鱼类有毒。
鱼类增养殖课件 第六章食用鱼的养殖
2 具有数量充足的不同规格的鱼种; 3 捕捞技术要熟练,成鱼能及时销售。
二 轮捕的主要对象和时间
1 对象:主要对象是鲢、鳙、草鱼、非鲫 而青鱼、鲤、鲫、团头鲂、鳊、鲴
类 鱼,年底干池捕出。 2 时间:6~9月根据实际情况捕3~6次。
三 轮捕轮放的作用
三 池塘的清整
• 精养鱼池池底常积存大量淤泥,一般每年收获后应排水 清淤。池中淤泥大部分可挖出或用象吸出运至农田或菜地 作为肥料,池底四周离埂近的淤泥挖至堤埂边,稍于后贴 在池埂拍打紧实以护堤,有条件可立即在上面种植青饲料 。
• 池塘清整时,还要选取合适的药物进行清塘。常用的清 塘药物有生石灰、茶麸、漂白粉,也可用二氧化氯、强氯 精和茶粕等,但以生石灰清塘效果为好。生石灰既可中和 土质,使池底呈弱碱性,又能杀灭野杂鱼、寄生虫和病原 菌等。具体清墉方法见鱼苗、鱼种培育。
• 新开挖鱼池应有较宽的堤面,为草基鱼塘 打好基础。
• 池塘周围不应有高大的树木和房屋;
• 新开挖鱼池应有较宽的堤面,为草基鱼塘 打好基础。
二 池塘改造
• 目前我国对稳产高产鱼池的要求如下: 1 面积适中,以10亩左右为好; 2 池水较深,一般在2.5~3m; 3 有良好的水源和水质,注排水方便;
– 一年要轮捕3~4次; – 以种草为主、辅以配合饲料或商品饲料,施足
基肥,合理追肥; – 优质鱼占55%; – 套养鱼种可解决翌年放养的部分大规格鱼种; – 需要设置增氧机。
2)以1龄大规格草鱼和团头鲂为主的混养类 型
• 是太湖流域,尤其是上海地区较常见的一 种混养类型。特点是:养殖产量高,收益 大,毛产量达1100kg以上,净产量达 1000kg。
• 清整好的池塘,注入新水时要用密眼网过滤,防止野杂鱼
二 轮捕的主要对象和时间
1 对象:主要对象是鲢、鳙、草鱼、非鲫 而青鱼、鲤、鲫、团头鲂、鳊、鲴
类 鱼,年底干池捕出。 2 时间:6~9月根据实际情况捕3~6次。
三 轮捕轮放的作用
三 池塘的清整
• 精养鱼池池底常积存大量淤泥,一般每年收获后应排水 清淤。池中淤泥大部分可挖出或用象吸出运至农田或菜地 作为肥料,池底四周离埂近的淤泥挖至堤埂边,稍于后贴 在池埂拍打紧实以护堤,有条件可立即在上面种植青饲料 。
• 池塘清整时,还要选取合适的药物进行清塘。常用的清 塘药物有生石灰、茶麸、漂白粉,也可用二氧化氯、强氯 精和茶粕等,但以生石灰清塘效果为好。生石灰既可中和 土质,使池底呈弱碱性,又能杀灭野杂鱼、寄生虫和病原 菌等。具体清墉方法见鱼苗、鱼种培育。
• 新开挖鱼池应有较宽的堤面,为草基鱼塘 打好基础。
• 池塘周围不应有高大的树木和房屋;
• 新开挖鱼池应有较宽的堤面,为草基鱼塘 打好基础。
二 池塘改造
• 目前我国对稳产高产鱼池的要求如下: 1 面积适中,以10亩左右为好; 2 池水较深,一般在2.5~3m; 3 有良好的水源和水质,注排水方便;
– 一年要轮捕3~4次; – 以种草为主、辅以配合饲料或商品饲料,施足
基肥,合理追肥; – 优质鱼占55%; – 套养鱼种可解决翌年放养的部分大规格鱼种; – 需要设置增氧机。
2)以1龄大规格草鱼和团头鲂为主的混养类 型
• 是太湖流域,尤其是上海地区较常见的一 种混养类型。特点是:养殖产量高,收益 大,毛产量达1100kg以上,净产量达 1000kg。
• 清整好的池塘,注入新水时要用密眼网过滤,防止野杂鱼
鱼类增养殖学
Ø 公元618-907年(唐),养殖青草鲢鳙,并逐步发展出混 养技术。
三、我国鱼类增养殖业 发展简史
《癸辛杂识》
Ø 960-1297(宋)长江、珠江捕捞草、青、鲢、鳙鱼苗 运输到各地,进行饲养,已很发达,饲养地区相当广 了。
Ø 宋人周密所著《癸辛杂识》 ,详细记载鱼苗运输过 程:
Ø ①运苗用具。 “除备以竹丝编制、内糊漆纸容器外, 又有口圆底尖为罩篱之状覆之以布,纳器中。” 即“去 其水之盈者”。
Ø (14)弹涂鱼科的大弹涂鱼; Ø (15)毒鲉科的鬼鲉; Ø (16)六线鱼科的大泷六线鱼; Ø (17)鲽科的石鲽; Ø (18)海龙科的三斑海马和大海马; Ø (19)军曹鱼科的军曹鱼; Ø (20)鲟科的中华鲟。
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历史与发展
Ø 1957潮汕、捕获海马亲本,进行饲养繁殖试验首获成功。 Ø 1959-1960年海南岛大鳞鲻人工授精孵化育苗成功。 Ø 1960-1961年海南岛获得大鳞鲻育苗成功。 Ø 1981年深圳黄鳍鲷人工孵化育苗成功。 Ø 1983年棱鲻人工孵化育苗成功。 Ø 1983年赤点石斑鱼人工繁殖成功。 Ø 1985年平鲷人工催产、孵化和育苗试验成功。 Ø 1985年中华乌塘鳢人工繁殖成功。
Ø 鲇形目:鲇、胡子鲇、大口鲇、革胡子鲇、斑 点叉尾鱼回、黄颡鱼、长吻鮠等
(三)淡水养殖业主要养殖种类
Ø 鲈形目:鳜、鲈(条纹鲈、大口黑鲈)、 淡水白鲳、罗非鱼、乌鳢等
Ø 鲑形目:虹鳟、公鱼、银鱼 Ø 鲟形目:中华鲟、匙吻鲟、史氏鲟 Ø 其它:黄鳝、鳗鲡、鲥鱼
鱼类养殖基础理论 与技术的进步
Ø 鱼类生殖生理与人工繁殖技术 Ø 鱼苗、鱼种生物学培育技术 Ø 养殖池塘生态学与成鱼养殖技术 Ø 以网箱、网围、网栏为内容的“三网”养鱼技术
三、我国鱼类增养殖业 发展简史
《癸辛杂识》
Ø 960-1297(宋)长江、珠江捕捞草、青、鲢、鳙鱼苗 运输到各地,进行饲养,已很发达,饲养地区相当广 了。
Ø 宋人周密所著《癸辛杂识》 ,详细记载鱼苗运输过 程:
Ø ①运苗用具。 “除备以竹丝编制、内糊漆纸容器外, 又有口圆底尖为罩篱之状覆之以布,纳器中。” 即“去 其水之盈者”。
Ø (14)弹涂鱼科的大弹涂鱼; Ø (15)毒鲉科的鬼鲉; Ø (16)六线鱼科的大泷六线鱼; Ø (17)鲽科的石鲽; Ø (18)海龙科的三斑海马和大海马; Ø (19)军曹鱼科的军曹鱼; Ø (20)鲟科的中华鲟。
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历史与发展
Ø 1957潮汕、捕获海马亲本,进行饲养繁殖试验首获成功。 Ø 1959-1960年海南岛大鳞鲻人工授精孵化育苗成功。 Ø 1960-1961年海南岛获得大鳞鲻育苗成功。 Ø 1981年深圳黄鳍鲷人工孵化育苗成功。 Ø 1983年棱鲻人工孵化育苗成功。 Ø 1983年赤点石斑鱼人工繁殖成功。 Ø 1985年平鲷人工催产、孵化和育苗试验成功。 Ø 1985年中华乌塘鳢人工繁殖成功。
Ø 鲇形目:鲇、胡子鲇、大口鲇、革胡子鲇、斑 点叉尾鱼回、黄颡鱼、长吻鮠等
(三)淡水养殖业主要养殖种类
Ø 鲈形目:鳜、鲈(条纹鲈、大口黑鲈)、 淡水白鲳、罗非鱼、乌鳢等
Ø 鲑形目:虹鳟、公鱼、银鱼 Ø 鲟形目:中华鲟、匙吻鲟、史氏鲟 Ø 其它:黄鳝、鳗鲡、鲥鱼
鱼类养殖基础理论 与技术的进步
Ø 鱼类生殖生理与人工繁殖技术 Ø 鱼苗、鱼种生物学培育技术 Ø 养殖池塘生态学与成鱼养殖技术 Ø 以网箱、网围、网栏为内容的“三网”养鱼技术
《鱼类养殖学》课件
细菌性疾病:如烂鳃病、肠炎病等,可通过药物治疗和改善水质来防 治
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出血病、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等,可通过疫苗 免疫和改善水质来防治
寄生虫性疾病:如车轮虫病、锚头鳋病等,可通过药物治疗和改善水 质来防治
非生物性疾病:如缺氧、氨中毒等,可通过改善水质和增加氧气供 应来防治
药物选择:选择安 全、高效、低残留 的药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社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保护 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案例分析:某地鱼类养殖的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平衡发展的成功 案例
市场需求: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对鱼类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技术进步:养殖技术不断进步,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
环保要求:环保法规的加强,推动绿色养殖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养殖业 竞争力
水质指标:pH值、溶解 氧、氨氮、亚硝酸盐等
水质调节:定期换水、添 加化学物质、使用生物过 滤等
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水质 指标,确保水质稳定
水质污染:防止水质污染, 及时处理污染源
水质优化:根据鱼类生长 需求,优化水质条件
水质维护:定期清理水箱, 保持水质清洁
养殖池:大小、深度、形状、材质等
照明设备:种类、原理、使用方法等
淡水养殖:包括 鲤鱼、鲫鱼、草 鱼等,生长速度 快,肉质鲜美
海水养殖:包括 大黄鱼、带鱼、 鲳鱼等,生长周 期长,肉质鲜美
特种养殖:包括 鳗鱼、甲鱼、鲟 鱼等,生长周期 长,肉质鲜美, 营养价值高
观赏鱼养殖:包 括金鱼、锦鲤、 热带鱼等,观赏 性强,市场需求 大
地理位置: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利的地区 场地布局:合理规划养殖池、饲料仓库、办公区等设施 养殖池设计:根据养殖品种、规模和养殖方式选择合适的养殖池类型和尺寸 水质管理: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和调节
鱼类增养殖学
海水鱼类增养殖需要注意生态保护,合理规划养殖区域,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观赏鱼养殖与市场
观赏鱼养殖
观赏鱼养殖主要满足人们观赏和休闲的需求,常见的观赏鱼有金鱼、锦鲤、热 带鱼等。观赏鱼养殖需要注意品种选择、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等方面。
观赏鱼市场
观赏鱼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在网络销售平台的推动下,观赏鱼市场发展迅 速。同时,观赏鱼文化也逐渐兴起,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
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鱼类增养殖 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如养殖环境恶化、病害频发和种质退化等问题。
02
鱼类增养殖的基本原理
鱼类生物学基础
01
02
03
鱼类分类与种群
了解不同鱼类的分类、种 群分布和生态习性,为养 殖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生长与发育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研究鱼类的生物学特性、繁殖和 养殖技术,解决水产养殖中的实际问 题,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意义
满足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促进渔业 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 物资源。
发展历程和现状
发展历程
鱼类增养殖学经历了传统养殖、集约化养殖和生态养殖三个 阶段,目前正朝着智能化、可持续化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03
加强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降低环境污 染。
产业升级与市场拓展
提升养殖装备和技术的现代化水平,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市场营销和品 牌建设,提升鱼类增养殖产业的竞争 力。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 术和管理经验。
观赏鱼养殖与市场
观赏鱼养殖
观赏鱼养殖主要满足人们观赏和休闲的需求,常见的观赏鱼有金鱼、锦鲤、热 带鱼等。观赏鱼养殖需要注意品种选择、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等方面。
观赏鱼市场
观赏鱼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在网络销售平台的推动下,观赏鱼市场发展迅 速。同时,观赏鱼文化也逐渐兴起,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
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鱼类增养殖 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如养殖环境恶化、病害频发和种质退化等问题。
02
鱼类增养殖的基本原理
鱼类生物学基础
01
02
03
鱼类分类与种群
了解不同鱼类的分类、种 群分布和生态习性,为养 殖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生长与发育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研究鱼类的生物学特性、繁殖和 养殖技术,解决水产养殖中的实际问 题,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意义
满足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促进渔业 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 物资源。
发展历程和现状
发展历程
鱼类增养殖学经历了传统养殖、集约化养殖和生态养殖三个 阶段,目前正朝着智能化、可持续化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03
加强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降低环境污 染。
产业升级与市场拓展
提升养殖装备和技术的现代化水平,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市场营销和品 牌建设,提升鱼类增养殖产业的竞争 力。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 术和管理经验。
《鱼类增养殖学》课件
发展历程
鱼类增养殖学经历了从传统养殖到现代集约化养殖的发展过程,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现状
目前,全球鱼类增养殖业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水产资源供应途径。同时,面临环境压力、病害防治等问题,需 要加强科技创新和规范化管理。
02
鱼类增养殖的基本原理
鱼类繁殖原理
鱼类繁殖方式
鱼类繁殖方式包括卵生、卵胎生 和胎生,每种繁殖方式都有其特
维护生态平衡
合理的鱼类增养殖可以优化水域生态结构,提高水域生产力,维护生 态平衡。
传承渔业文化
鱼类增养殖业的发展可以传承和弘扬渔业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
鱼类增养殖的未来发展趋势
科技创新驱动
加强鱼类增养殖的科技创新, 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 ,提高养殖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
生态优先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实现鱼类 增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保障水域生态安全。
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鱼类增养殖业与相关产业 的融合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 链条,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国际化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 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 我国鱼类增养殖业的国际地位
。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01
鱼类增养殖学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鱼类捕捞,到人工繁殖,再到增养殖技术的广泛应用,鱼类增
养殖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环境友好型养殖
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发展可持 续的养殖模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 面影响。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推进鱼类增养殖学强学科建设和教育 普及,为鱼类增养殖学的发展提供更 多优秀人才。
THANKS
鱼类生长环境对鱼体的生长速度和健 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包括水温、水质 、食物供应等。
鱼类增养殖学经历了从传统养殖到现代集约化养殖的发展过程,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现状
目前,全球鱼类增养殖业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水产资源供应途径。同时,面临环境压力、病害防治等问题,需 要加强科技创新和规范化管理。
02
鱼类增养殖的基本原理
鱼类繁殖原理
鱼类繁殖方式
鱼类繁殖方式包括卵生、卵胎生 和胎生,每种繁殖方式都有其特
维护生态平衡
合理的鱼类增养殖可以优化水域生态结构,提高水域生产力,维护生 态平衡。
传承渔业文化
鱼类增养殖业的发展可以传承和弘扬渔业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
鱼类增养殖的未来发展趋势
科技创新驱动
加强鱼类增养殖的科技创新, 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 ,提高养殖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
生态优先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实现鱼类 增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保障水域生态安全。
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鱼类增养殖业与相关产业 的融合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 链条,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国际化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 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 我国鱼类增养殖业的国际地位
。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01
鱼类增养殖学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鱼类捕捞,到人工繁殖,再到增养殖技术的广泛应用,鱼类增
养殖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环境友好型养殖
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发展可持 续的养殖模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 面影响。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推进鱼类增养殖学强学科建设和教育 普及,为鱼类增养殖学的发展提供更 多优秀人才。
THANKS
鱼类生长环境对鱼体的生长速度和健 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包括水温、水质 、食物供应等。
鱼类养殖学 第二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8学时)幻灯片PPT
生物学特性:喜底栖,适宜生长温度18-34度。 杂食性,贪食。最大个体体长可达1米;
经济意义:是美国重要温水性淡水养殖鱼类, 产量居美国淡水养殖鱼类首位。
制作:程汉良
21/132
制作:程汉良
22/132
草鱼
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草鱼属,广泛分布于我 国南北水域;
形态特征:体长筒形,无腹棱,无口须,体 茶黄色,胸鳍、腹鳍灰黄色。咽齿2行;
85年引入中国大陆。
制作:程汉良
26/132
制作:程汉良
27/132
鳜
硬骨鱼纲,鲈形目,鳜属;
生物学特性:典型肉食性凶猛鱼类。孵化后 就开场以其他鱼苗为食,饥饿时自相残食; 20厘米时以小型鱼类和小虾为食,25厘米以 上那么以大型鱼类为食。长江流域5-7月繁 殖,北方较迟,产卵适宜水温21-23度,喜 在微流水中产卵。卵微粘性,屡次产卵型;
制作:程汉良
9/132
一、养殖对象
1、内陆土著淡水鱼类:目前生产上养殖的大约有50 多种,以温水性鲤科鱼类占最多,达77%。其中很 多种类又有许多个品系和品种,如:鲤鱼。按分类 将这些鱼类罗列如下:〔1〕鲱形目:遮目鱼、公 鱼;〔2〕鲤形目:草、青、鲢、鳙统称“四大家 鱼〞 、鲤、鲫、鲮鱼、鳊鱼、团头鲂、三角鲂、银 鲴、黄尾鲴、圆尾鲴、细鳞斜颌鲴、泥鳅、拟鲤; 〔3〕鳗形目:黄鳝;〔4〕鳢形目:乌鳢、斑鳢; 〔5〕鲈形目:鳜鱼、罗非鱼等。
鲨有许多种,其中个体最大的是鲸鲨。鲸鲨体长可 达20 m,体重可达20 t,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鱼类。 它的鳃弓具有角质鳃耙,鳃耙分成许多小技,穿插 结成海绵状的“过滤器〞。它一张开大口,海水与 小生物便一起涌进口中,然后它闭上口,水就从鳃 耙的缝隙中排出,而小生物就留在口中成了它的食 物。它的食物有浮游生物和小鱼等。
经济意义:是美国重要温水性淡水养殖鱼类, 产量居美国淡水养殖鱼类首位。
制作:程汉良
21/132
制作:程汉良
22/132
草鱼
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草鱼属,广泛分布于我 国南北水域;
形态特征:体长筒形,无腹棱,无口须,体 茶黄色,胸鳍、腹鳍灰黄色。咽齿2行;
85年引入中国大陆。
制作:程汉良
26/132
制作:程汉良
27/132
鳜
硬骨鱼纲,鲈形目,鳜属;
生物学特性:典型肉食性凶猛鱼类。孵化后 就开场以其他鱼苗为食,饥饿时自相残食; 20厘米时以小型鱼类和小虾为食,25厘米以 上那么以大型鱼类为食。长江流域5-7月繁 殖,北方较迟,产卵适宜水温21-23度,喜 在微流水中产卵。卵微粘性,屡次产卵型;
制作:程汉良
9/132
一、养殖对象
1、内陆土著淡水鱼类:目前生产上养殖的大约有50 多种,以温水性鲤科鱼类占最多,达77%。其中很 多种类又有许多个品系和品种,如:鲤鱼。按分类 将这些鱼类罗列如下:〔1〕鲱形目:遮目鱼、公 鱼;〔2〕鲤形目:草、青、鲢、鳙统称“四大家 鱼〞 、鲤、鲫、鲮鱼、鳊鱼、团头鲂、三角鲂、银 鲴、黄尾鲴、圆尾鲴、细鳞斜颌鲴、泥鳅、拟鲤; 〔3〕鳗形目:黄鳝;〔4〕鳢形目:乌鳢、斑鳢; 〔5〕鲈形目:鳜鱼、罗非鱼等。
鲨有许多种,其中个体最大的是鲸鲨。鲸鲨体长可 达20 m,体重可达20 t,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鱼类。 它的鳃弓具有角质鳃耙,鳃耙分成许多小技,穿插 结成海绵状的“过滤器〞。它一张开大口,海水与 小生物便一起涌进口中,然后它闭上口,水就从鳃 耙的缝隙中排出,而小生物就留在口中成了它的食 物。它的食物有浮游生物和小鱼等。
鱼类增养殖课件 第二章_养殖水域污染与控制
3.3 富营养化的评价
等级
极贫营养 贫营养 中营养 富营养 极富营养
总磷(μg/L)
<1 4 23 110 >660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 (蔡煜东等,1995)
耗氧量(mg/L)
透明度(m)
<0.09 0.36 1.8 7.1 >27.1
> 12 2.4 0.55 <0.17
总氮( mg/L)
<0.02 0.06 0.31 1.2 >4.6
第二章 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与控制
目录
第一节养殖水域污染的特点 第二节养殖水域生态环境调控
第一节 养殖水域污染
一、水体污染特点 二、水体富营养化 三、赤潮
1.1 河流污染特点
(1)污染程度随径流变化 河流的径污比(径流 量与排入河流中污水量的比值)的大小决定 了河流的污染程度。
(2)污染影响范围广 随着河水的流动,污染物 质随之扩散,上游受污染很快就影响到下游。
2.2 富营养化的指标
• 富营养化的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三类: • 1.物理指标 主要有透明度以及与之有关的营养状态指数。 • (1)透明度 富营养化是与藻类大量增殖引起水体透明度变化直接相
关的。 • 水体中的光随水深以指数函数方式递减:Ih=I0exp(-ah) • 式中,I0、Ih是指的照度;a是吸光系数。 • 藻类数量和透明度的关系:Ix=I00 exp[一(KW+Kb)z] • 式中,IX是和透明度(m)相对应的水深照度;I0为水表面照度;IX是
水循环系统
1 养殖用水的物理处理
• 1.1 栅栏 • 通常用在养鱼水源进水口,目的是防止水中个体较大的鱼、
虾类、漂浮物和悬浮物进入养殖弯体。否则'容易使水泵、 管道堵塞或将敌害生物带人养鱼水体。栅栏通常是由竹箔、 网片组成,也有的由金属结构的网格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