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诗50首教学教材

元明清诗50首教学教材
元明清诗50首教学教材

元明清诗50首

1.送别诗

2.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隋】无名氏【元】元好问

杨柳青青著地垂,枝间新绿一重重,

杨花漫漫搅天飞。小蕾深藏数点红。

柳条折尽花飞尽,爱惜芳心莫轻吐,

借问行人归不归。且教桃李闹春风。3.宿浚仪公湖亭 4.梅花

【元】杨载【元】王冕

两两三三白鸟飞,三月东风吹雪消,

背人斜去落渔矶。湖南山色翠如浇。

雨馀不遣浓云散,一声羌管无人见,

犹向山前拥翠微。无数梅花落野桥。5.寄友 6.秋夜

【元】朱希晦【元】曹之谦

雨过溪头鸟篆沙,寂寂江城夜向阑,

溪山深处野人家。西风吹雁叫云端。

门前桃李都飞尽,一声远过南楼去,

又见春光到楝花。月满碧天秋水寒。

7.小桥 8.道过赞善庵【元】彭炳【元】萨都剌

落花如雪马蹄香,夕阳欲下少行人,几树黄鹂欲断肠。绿遍苔茵路不分。行到小桥春影碧,修竹万竿松影乱,一沟晴水浸垂杨。山风吹作满窗云。

9.晚渡 10.六月五日偶成【元】周权【元】倪瓒

离离野树绿生烟,坐看青苔欲上衣,灼灼山花烂欲然。一池春水霭余辉。酤酒人归春渡寂,荒村尽日无车马,柳根闲系夕阳船。时有残云伴鹤归。

11.过信州 12.山家

【元】高克恭【元】刘因

二千里地佳山水,马蹄踏水乱明霞,无数海棠官道傍。醉袖迎风受落花。风送落红搀马过,怪见溪童出门望,春风更比路人忙。鹊声先我到山家。

13.小园即事14.宿荷花庄【元】陈深【元】刘诜

淡黄杨柳著烟轻,晚宿山村待雨晴,细草茸茸亲屐行。夜深云弄月痕明。行到水边心会处,茅庐四面溪田绕,夕阳一树否花明。半是蛙声半水声。

15.石灰吟16.小松树

【明】于谦【明】解缙

千锤万击出深山,小小青松未出栏,烈火焚烧若等闲。枝枝叶叶耐霜寒。粉骨碎身全不怕,如今正好低头看,要留青白在人间。他日参天仰面难。

17. 寄弟 18. 丹阳遇陈十八【明】徐熥【明】徐熥

春风送客翻客愁,丹阳渡口遇同乡,客路逢春不当春。欲语匆匆怨夕阳。寄语莺声休便老,君返江南我江北,天涯犹有未归人。云山千叠愁人肠。

19.栀子花诗20.绝句

【明】沈周【明】文征明

雪魄冰花凉气清,共识归来衣雪埋,曲栏深处艳精神。儿童灯火小茅斋。一钩新月风牵影,人家不必论贫富,暗送娇香入画庭。才有读书声便佳。

21. 暑夜22.回文

【明】宗泐(lè)【明】高启

此夜炎蒸不可当,风帘一烛对残花,开门高树月苍苍。薄雾寒笼翠袖纱。天河只在南楼上,空院别愁惊破梦,不借人间一滴凉。东栏井树夜啼鸦。

23.嫦娥24.美人对月

【明】边贡【明】唐寅

月宫清冷桂团团,斜髻娇娥夜卧迟。

岁岁花开只自攀。梨花风静鸟栖枝。

共在人间说天上,难将心事和人说。

不知天上忆人间。说与青天明月知。

25.言志26.题金鸡报晓图(其二)【明】唐寅【明】唐寅

不炼金丹不坐禅,头上红冠不用裁,

不为商贾不耕田。满身雪白走将来。

闲来写就青山卖,平生不敢轻言语,

不使人间造孽钱!一叫千门万户开。

27.题菊花图28.渊明图

【明】唐寅【明】唐寅

黄花无主为谁容,满地风霜菊绽金,

冷落疏篱曲径中。醉来还弄不弦琴。

尽把金钱买脂粉,南山多少悠悠意,

一生颜色付西风。千载无人会此心。

29.题画四首 30.江宿

【明】唐寅【明】汤显祖

野店桃花万树低,寂历秋江渔火稀,

春光多在画桥西。起看残月映林微。

幽人自得寻芳兴,波光水鸟惊犹宿,

马背诗成路欲迷。露冷流萤湿不飞。

31.天平山中 32. 投赠张红桥

【明】杨基【明】林鸿

细雨茸茸湿楝花,桂殿焚香酒半醒,

南风树树熟枇杷。露华如水点银屏。

徐行不记山深浅,含情欲诉心中事,

一路莺花送到家。羞见牵牛织女星。

33.题沙溪驿34.绝句

【明】刘基【明】夏完淳

涧水弯弯绕郡城,扁舟明月两峰间,

老蝉嘶作车轮声。千顷芦花人未远。

西风吹客上马去,缥缈苍茫不可接,

夕阳满川红叶明。白云空翠洞庭山。

35.题画梅36.临刑口占

【明】徐渭【明】袁崇焕

从来不见梅花谱,一生事业总成空,

信手拈来自有神。半世功名在梦中。

不信试看千万树,死后不愁无勇将,

东风吹着便成春。忠魂依旧守辽东。

37.已亥杂诗(其五)38.已亥杂诗(其一二五)【清】龚自珍【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九州生气恃风雷,

吟鞭东指即天涯。万马齐喑究可哀。

落红不是无情物,我劝天公重抖擞,

化作春泥更护花。不拘一格降人才。

39.论诗40.论诗

【清】赵翼【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人传,少时学语苦难圆,至今已觉不新鲜。只道工夫半未全。江山代有才人出,到老始知非力取,各领风骚数百年。三分人事七分天。

41.野步 42.狱中题壁【清】赵翼【清】谭嗣同

峭寒催换木棉裘,望门投止思张俭,倚仗郊原作近游。忍死须臾待杜根。最是秋风管闲事,我自横刀向天笑,红他枫叶白人头。去留肝胆两昆仑。

43.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44.情诗其三【清】纪昀【清】仓央嘉措

浓似春云淡似烟,西风吹谢花成泥,参差绿到大江边。蜂蝶每向香尘泣。斜阳流水推蓬坐,情犹未了缘已尽,翠色随人欲上船。笺前莫赋断肠诗。

45.咏雪46.竹石

【清】郑板桥【清】郑板桥

一片两片三四片,咬定青山不放松,五六七八九十片。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片万片无数片,千磨万击还坚劲,飞入梅花都不见。任尔东西南北风。

47.村居 48.春日杂诗

【清】高鼎【清代】袁枚

草长莺飞二月天,清明连日雨潇潇,

拂堤杨柳醉炊烟。看送春痕上鹊巢。

儿童散学归来早,明月有情还约我,

忙乘东风放纸鸢。夜来相见杏花梢。

49.记征人语 50. 吴兴杂诗

【清】纳兰性德【清】阮元

边月无端照别离,交流四水抱城斜,

故园何处寄相思。散作千溪遍万家。

西风不解征人语,深处种菱浅种稻,

一夕萧萧满大旗。不深不浅种荷花。不锈钢焊接工艺(第一部分:氩弧焊接)

焊接工艺指导书

一氩弧焊接

1.目的

为规范焊工操作,保证焊接质量,不断提高焊工的实际操作技术水平,特编制本指导书。

2. 编制依据

2.1. 设计图纸

2.2.《手工钨极氩弧焊技术及其应用》

2.3.《焊工技术考核规程》

3. 焊接准备

3.1. 焊接材料

焊丝:H1Cr18Ni9Ti φ0.8、φ1、φ1.2、φ1.5、φ2.0

元明清文学史段背诵篇章

戏剧 1.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2.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 【七弟兄】说什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禁他临去也回头望。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收江南】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美人图今夜挂昭阳,我那里供养,便是我高烧银烛照红妆。 3.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4.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 【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传?迁延,这衷怀那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 5.李玉《千忠戮·惨睹(八阳)》 【倾杯玉芙蓉】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征途、漠漠平林、垒垒高山、滚滚长江,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6.洪昇《长生殿·弹词》

元明清文学

1 元明清文学选讲引言——元明清文学的基本特征1、通俗文学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潮 元明清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大变化、大转折的时代。中国古代文学从传统的以“贵族”、“精英”为主的文学转变为以“通俗”、“庶民”为主的文学,从“纯文言” 的文学转变为“文”、“白”并重,甚至“白话文学”大行其道的文学。白话通俗文学逐步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潮。文学创作与消费的主体既包括少数“贵族”、“精英”阶层,也包括广大庶民百姓。文学已成为一种全民的事业。2、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学 现行的多种中国文学史,只讲汉民族作家及其作品,好像中国一部五千多年的文学史只是汉民族的文学史,这是不全面的。中国古代诸多少数民族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元明清时代蒙古族的《蒙古秘史》、藏民族的《格萨尔王传》、《颇罗鼐传》、满族传说《尼山萨满传》以及苗族、白族、土家族等古典诗歌均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光辉篇章。它们是元、明、清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应该被人们永远铭记。 3、流派众多,百家争鸣 “流派”是元明清文学、尤其是明、清文学的一个关

键词。明、清诗词流派之多可谓超轶前朝,为中古代文学之“极盛”。明代诗歌有“明初五派”、“三杨台阁诗派”、“茶陵诗派”、“前、后七子诗派”、“唐宋诗派”、“公安诗派”、“竟陵诗派”等重要流派,清代诗歌则有“神韵”、“格调”、“肌理”、“性灵”、“娄东”、“虞山”、“秀水”、“湖湘”、“同光”等重要门派。清词则有“云间”、“柳洲”、“浙西”、“阳羡”、“常州”、“临桂”等重要派别。 4、文学创作的多向多维 其一,文学体式的多样态。 中国古代各种文学样式,如小说、戏曲、诗歌、散文、词、赋、散曲等在元明清时代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在此时代,“新文学”小说、戏曲后来居上,且逐渐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潮,但传统文学,如诗歌、散文、词、赋,并不象一些文学史著作所宣称的那样退出了历史舞台,或者被边缘化,而是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依然是明清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体式而言,明清文学再也不是“有残缺的文学”。 其二,有自已独特的风格。 与唐宋时代中国古代文学比照,元、明、清文学有着自已的独立风神,尤其是元明清诗、词有着自已的独特魅力。如果说唐诗以风华取胜,宋诗以理趣独擅,那么明清诗词则以风骨的“冷峻”打动人心。如果说,唐诗以青春的活力而光彩照人,宋代诗、词以中年的理性而独辟蹊径,那么,明

(元明清)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元明清——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说话: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讲史、说经、合生。 *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原只是师徒相传的“说话”的书面“记录”,并非让人看的书面著述。它原为口头文学,所以是口语体,且口气是针对听众的;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小说话本,多已经过下层文人加工润色,已是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了。 *宋杂剧:唐代已有“杂剧”之名,是歌舞小戏、参军戏的通称。宋代开始广泛采用这个名称,包括化装人物以演述故事之类的各种戏剧性表演,因此又叫“杂戏”,但主要用以指称滑稽戏。其特点就是“全用故事,务在滑稽”。 *元散曲:是金元时期流行乐曲的曲词,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是一种新兴诗体。它是相对剧曲而言的。旧称有科白、有故事情节、装扮起来演唱的为剧曲,清唱的为散曲,是词的通俗唱法。包括小令与套数,特点是趋俗性,重情,好写隐逸,谐謔调笑。 (或):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又叫“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联缀而成,曲牌间的联系有一定的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煞调”或“尾声”。作为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恃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元杂剧: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也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在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有宾白,这是从诸宫调里由女演员或男演员一作独唱的形式转化来的。 *小令:散曲的一种形式,单独的一支曲子,称为小令。 *套曲:散曲的一种形式,由几支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表演一个故事,称为套曲。套曲也称"套数"、"散套",由同宫调的三支以上只曲组成,也可"借宫",一般套末应有尾声,全套必须一韵到底。 *《录鬼簿》:元钟嗣成著。《录鬼簿》大约成书于元至顺元年(约公元1330年),记录了自金代末年到元朝中期的杂剧、散曲艺人等80余人。有生平简录、作品目录,甚至带有自己思想痕迹的简评,如把关汉卿列在首位,对郑德辉颇有微辞:“惜乎所作,贪于俳谐,未免

元明清诗词曲背诵

文学院古代文学必备篇目具体内容(大二下期) 刘因<白沟> 宝符藏山自可攻,儿孙谁是出群雄。幽燕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赵普元无四方志,澶渊堪笑百年功。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 虞集《挽文山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萨都刺《上京即事》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正宫端正好】【滚绣球】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四折【双调新水令】【驻马听】 【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云]好一派江景也呵![唱]【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带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七弟兄】【梅花酒】【收江南】 【七弟兄】说什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禁他临去也回头望。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收江南】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美人图今夜挂昭阳,我那里供养,便是我高烧银烛照红妆。 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正宫端正好】【滚绣球】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迟迟的行, 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钗。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释程九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水成灰。

元明清古代文学简答题

元代 中国戏曲源流大概 中国古代戏剧称“戏曲”,它是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之一,即古希腊戏剧、古印度梵剧、中国古代戏曲。中国戏曲从发轫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宋代是戏曲形成的时代。宋代的表演艺术有自己固所,叫“瓦舍勾栏”。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戏曲,但它们是戏曲的雏形,元代杂剧的母体。南北宋之交,在南方温州地区孕育成南戏,其在元代发展成熟,并最终发展为明、清传奇。元代是戏曲成熟的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戏曲形态--元杂剧 董解元与《西厢记诸宫调》 诸宫调是以一人且说且唱,以唱为主的表演形式。因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故名。金代董解元把它改编成大型说唱文学样式《西厢记诸宫调》,世称《董西厢》,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约五万言,用了一百九十多个套数,实际上是规模宏伟的长篇叙事诗或诗体小说。它虽然取材于《莺莺传》,但在主题思想、情节安排、人物性格等方面都作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是一部具有独创性的新作。 元杂剧的结构 元杂剧具有完整、严密的结构体制。 它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正末、小末;旦分贴旦、搽旦、小旦。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而全剧只能由正末和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关汉卿的生平与思想 关汉卿是元代剧坛的杰出代表,他的杂剧作品以完整的戏剧形态摆脱了宋金杂剧相对散漫的结构方式,是元杂剧走向文体成熟的重要标志。一方面,他对民生疾苦相当关切,对大众文化十分热爱,另一方面,在建设社会秩序的问题上,他认同儒家仁政学说,也流露出对仕进生活的向往。就其全部文学创作的总体风格而言,既不全俗,又不全雅,而是俗不脱雅、雅不离俗,雅俗杂糅。就其创作态度而言,既贴近下层社会,敢于为人民大声疾呼,又不失厚人伦、正风俗的儒学旨趣。 《窦娥冤》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两年窦娥的夫君早死。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药下在汤中要毒死蔡婆婆结果误毒死了其父。张驴儿反而诬告窦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最后科场中第荣任高官,回到楚州听闻此事,最后为窦娥平反昭雪。 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1)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广泛化)和商业化是促使杂剧创作繁荣的重要条件。《东京梦华录》《都城记胜》《西湖老人繁胜录》载宋后欣赏戏剧成为习惯。《青楼集》:“内而京师,外而郡邑,皆有所谓勾阑者,辟优萃而隶乐。观者挥金与之”有固定演出戏台(或叫舞厅、舞亭、舞楼、戏楼);专业戏班;演出社会化带来社会竞争。广告,新剧。

古代文学__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韩山师范学院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试题(A卷)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水浒传》的全书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明初杂剧作家40多人,以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3.首用魏良辅改进后的昆腔演唱的传奇是梁辰鱼的_______ 4.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作有传奇17种,合称_________ 5.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第一人是_________ 6.《窦娥冤》以东海孝妇为原型,东海孝妇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_________卷五之_________《贵德》7.《桃花扇》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 8.《红楼梦》的版本分为“脂本”与_________两大系统。9.元杂剧的文学要素分为_________与_________两部分10.红楼梦的研究学派大致有小说批评派、____、____三派11《三国演义》所根据之史书是陈寿的《三国志》与___的12.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 ____ 13.“小说”这一名称最早见于_________的_________篇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单选多选不定)1.《三国演义》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然而历史上对曹刘双方的倾向却常有变化。下列哪些作品与《三国演义》同样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A.陈寿《三国志》 B.习凿齿《汉晋春秋》 C. 朱熹《通鉴纲目》 D.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关汉卿的公案剧:() A.《窦娥冤》 B《蝴蝶梦》 C. 《鲁斋郎》 D. 《哭存孝》3.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古南戏当中的负心戏:()A.《赵贞女》 B.《王魁》 C.《状元张叶传》 D.《张协状元》4.《三国演义》版本众多,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是:A.嘉靖壬午本B.万历至天启年间的诸本C.毛宗岗本 D. 崇祯本 5.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明末清初的白话短篇小说()A.《石点头》B《欢喜冤家》C《西湖二集》D.《六十家小说》6.小山乐府是()的作品 A. 贯云石 B. 张养浩 C. 乔吉 D. 张可久 7.王士禛倡导() A. 神韵说 B. 格调说 C.性灵说 D. 肌理说8.《四声猿》最能代表徐渭的杂剧艺术成就,其中()当属四部之冠 A《雌木兰》B.《狂鼓史》 C. 《玉禅师》 D. 《女状元》9.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河北作家群的创作() A《看钱奴 B.《柳毅传书》C.《张生煮海》 D.《老生儿》10.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是() A. 才子佳人小说 B.历史演义小说 C.英雄传奇小说 D.世情小说 三、名词解释(共10分) 1.拟话本2.戏曲3.明传奇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 2.简述《牡丹亭》的戏剧冲突3.简述《三国演义》的战争艺术 4.简述《西游记》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风格 五、论述题(共30) 1.论崔莺莺 2.试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韩山师范学院二00六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A)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珠串式链式结构 2.朱权、朱有燉3.《浣纱记》4.《属玉堂传奇》5.李渔 6.《说苑》、《贵德》7.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8.程本9.唱词、宾白 10.索隐派、考据派11.裴松之、《三国志注》12.《金瓶梅》13.《庄子》《外物篇》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单选多选不定,多选题多选少选俱不给分) 1. BC 2. ABC 3. ABCD 4. A 5.ABC 6.D 7.A 8.B 9.AB 10.A 三、名词解释(共10分) 1.(3分)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评分标准:时间,文人模仿、独创,白话短篇小说,鲁迅的归类必须全部具备,缺一项扣1分 2.(3分)戏曲: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因素而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评分标准:传统戏剧形式,各种因素、主要表现手段必须全部具备,缺1项扣1分 3.(4分)明传奇:是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兼取北曲杂剧的成果发展而成戏曲形式。其特点如下:一、情节繁多、篇幅长至四五十出以上;二、传奇分出,每出标写题目;三、南北合套普遍;四、建立了南九宫或十三调的音乐体系;五、角色分工更细,被统称为江湖十二角色。 评分标准:如何发展而来,各条特点必须全部具备,缺一项扣1分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1)结构体制: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个别例外。(2)文学要素:唱词与宾白两部分,唱词为主,曲以抒情,白以叙事。 (3)音乐体制:一人主唱,一折一宫调,四折不相重复,每折曲牌数不等 (4)角色体制:旦、末、净、杂四大类 2.“内在型冲突形态”,着重表现了人与生存环境的矛盾冲突 评分标准:每一小点2分,每一点简略扩充各3分 3.(1)选取重点(2)侧重人物(3)斗智为主(4)表明倾向(5)虚构夸张 评分标准:每一点1分,每点简略扩充各1分 4.(1)、以戏言寓诸幻笔,具嬉笑讽刺、幽默诙谐风格。 (2)、幽默诙谐有一定的世情情调。(3)《西》幽默诙谐的突出表现: 评分标准:每一小点2分,一二点简略扩充各1分,第三点简略扩充2分 五、论述题(共30) 1.(15分)略(1)热情、大胆追逐爱情。(2)聪明、灵慧、狡鮚、(3)美丽、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超全名词解释(考试必考)

杂剧: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早的戏曲种类。以其发展衍变地域和时期的不同,又可分为宋杂剧、金院本和元杂剧。元杂剧一般采取一本四折形式,有宾白、唱词、科介三部分组成。角色分旦、末、净、杂四类。 南戏: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南戏在体制上较元杂剧自由。 四大南戏:元末明初出现的著名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被称为“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 四大声腔: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的概念随历史发展有所变化,如明初时指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地方戏兴起后的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 花雅之争:花雅之争是清代中叶以来戏曲花部和雅部之间的竞争。一般认为,雅部就是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弹。所谓雅,就是正的意思,即奉昆曲为雅乐正声;所谓花,就是杂的意思,言其声腔花杂不纯,多为野调俗曲。故花部诸腔戏,又有“乱弹”的称谓,曾长期受到上层社会、士大夫的歧视而登不了“大雅之堂”。雅部与花部的划分,对戏曲声腔有明显的褒贬评价,是古代封建正统的“雅”、“俗”观念对戏曲认识上的具体表现,所以戏曲史中把此时期“花部”诸腔和昆曲争夺剧坛地位的历史称为“花雅之争”。 楔子:元杂剧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独立段落。篇幅短小。一般放在剧首,有时也用在两折之间,衔接剧情,类似现代戏曲中的过场戏。 散曲:剧曲相对而言,与科白情节无关,可以独立存在的文体。其特性有三点:一是他在语言方面,即需要注意一定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二是在艺术表现方面,他比近体诗和词更多的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三是散曲的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压,句中还可以衬字。 小令、套曲:小令又称"叶儿",一般是独立的单只曲子。套曲也称"套数"、"散套",由同宫调的三支以上只曲组成,也可"借宫",一般套末应有尾声,全套必须一韵到底。散套有北套、南套、南北合套三种形式。 曲词:曲词也就是曲辞。古代戏曲语言;曲词是元曲的文字部分或者说是戏剧人物的语言,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首先,曲词具有充分地展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征。其次,曲词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宾白:宾白为古代戏曲剧本中的说白。中国戏曲艺术以唱为主,所以把说白叫做宾白。明徐渭《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一说“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科介:也称“科范”,古代戏曲创作与表演中,用于表达人物动作、表情以及舞台效果的提示。科多用于杂剧,介多用于南戏。 末本戏、旦本戏:元杂剧一般分别由男主角或女主角一人主唱,由男主角演唱的杂剧称为末本戏,由女主角演唱的杂剧为旦本戏。 诸宫调: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流行的说唱体文学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因此称为“诸宫调”或“诸般宫调”。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 曲状元:指的是元代曲作家马致远。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因而有“曲状元”之誉。其代表剧作有《汉宫秋》、《青衫泪》、《陈抟高卧》等以及小令《天净沙·秋思》。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四位元曲作家在元曲创作中地位最为突出,故称。 元曲四大悲剧: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关汉卿:是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他亲自参加戏剧演出实践,并以毕生精力从事杂剧创作,写出大量符合戏剧艺术特征的典范作品;不仅在一剧四折、一人主唱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而且在戏剧的布置结构、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方面意匠经营,在草创阶段为杂剧体制的完备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现存18部。 窦娥冤:元朝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

元明清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勾栏 城市中的游乐场所,能供戏剧演出 对棚 类似于后来的唱对台戏 话本 随着说话活动的日益兴盛,在书场中流播的故事越来越多,而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也日见其多。后世统称为“话本”。 公安故事 宋元时代,官府昏庸、吏治腐败现象日趋严重,是导致大量公安故事产生的主要原因。它反映出民众对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高度关注,以及对生存权利、社会治安的严重忧虑。 平话 宋元的讲史话本,又称“平话”。现存宋编元刊或元人新编的讲史话本,大多表明“平话”,如《武王伐纣平话》《三国志平话》等。“平话”的含义,盖指以平常口语讲述而不加弹唱;作品间或穿插诗词,也只用于念诵,不施于歌唱。另外,称之为“平”,当是强调讲史话本虽脱胎于史书,而语言风格摆脱艰深的文言而趋于平易。 宫调 我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zhi,5)、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调”,如“商调”、“角调”等,统称“宫调”。 周德清《中原音韵》载,元代最通行的宫调有12种,即所谓“五宫七调”。元杂剧中实际应用的只有五宫四调,即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后通称“北九宫”。 诸宫调 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所谓诸宫调,是相对于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诸宫调又称“话儿”或“话本”,如《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以“这本话儿”代指将要说唱的故事。 大都作家群 大都作家群以关汉卿为领袖,除去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外,成就较著的还有纪君祥、杨显之、石子章、王仲文等人。 水浒戏 在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的元代,东平府是元杂剧中心。在元杂剧中,北宋宋江等起义的故事传说成为杂剧的重要题材之一。《水浒传》与元杂剧有着密切的联系。水浒戏的繁荣,让《水浒传》故事丰富了元杂剧,元杂剧又丰富和促进了《水浒传》,给《水浒传》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从现存的水浒戏来看,其创作似乎有一个大致相同的模式。剧情大都是宋江派某首领下山,他们或去过节,或去探听军情,或去买粮,或去串联某人入伙。途中不是遇上奸夫淫妇谋财害命,便是碰着权豪势要的衙内强抢民女。于是好汉们便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们把那些害人者,或就地杀死,或押上梁山,处以极刑。总之,好人得救,坏人受惩。显示出“梁山泊上多忠义”、“替天行道救民生”这样一个总的思想倾向。尽管水浒戏各种剧目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大同小异,它们之中的一些

元明清文学常识汇总doc资料

元明清文学常识汇总

元明清文学常识汇总 1、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2、关汉卿杂剧按内容分为: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和历史剧。 3、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源于唐中叶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4、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 5、《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是史书和民间传说的结合。 6、《水浒》七十回本点评者是金圣叹。 7、明中期三大传奇是《宝剑记》、《浣纱记》和《鸣凤记》。 8、明中期戏曲两大派是“临川派”和“吴江派”。 *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是汤显祖,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沈璟。 9、“临川四梦”指《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 10、李玉后期的代表作品是《清忠谱》。 11、元杂剧角色:旦、末、净、杂。 12、《救风尘》的作者是关汉卿。 13、高明的《琵琶记》是根据民间流传的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而写的。 14、《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最优香的章回体历史小说。 15、《水浒传》(七十回本)系金圣叹用百回繁本作底本的修改删节本。 16、冯梦龙的“三言”是《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喻世明言》。 17、《风筝误》的作者是李渔。 18、朱权的戏曲理论著作是《太和正音谱》。 19、《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小说。 20、鲁迅说“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是《聊斋志异》最突出的艺术特点。

21、关汉卿吸收了民间流传的古老故事“东海孝妇”创作了《窦娥冤》。 22、王实甫今保留的全本杂剧作品除《西厢记》、《丽春堂》外,还有《破窑记》。 23、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 24、白朴的爱情喜剧《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和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等。 25、现知最早的《西游记》刊本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 26、清康熙年间对《金瓶梅》点评颇有见解的是张竹坡。 *有《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 27、《桃花扇》是一部借用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 28、《司文郎》是一篇讽刺科举制度的绝妙佳作。 29、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鄂印行了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这是《红楼梦》的第一个印本,世称“程甲本”。 *第二年修订的称“程乙本”。 30、杜少卿是《儒林外史》里的正面人物。 31、明代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32、清代学者章学诚评价《三国演义》说:“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33、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展示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 34、有“曲状元”之称的是马致远。 35、《三国演义》在语言上的特点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元明清诗50首教学教材

元明清诗50首 1.送别诗 2.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隋】无名氏【元】元好问 杨柳青青著地垂,枝间新绿一重重, 杨花漫漫搅天飞。小蕾深藏数点红。 柳条折尽花飞尽,爱惜芳心莫轻吐, 借问行人归不归。且教桃李闹春风。3.宿浚仪公湖亭 4.梅花 【元】杨载【元】王冕 两两三三白鸟飞,三月东风吹雪消, 背人斜去落渔矶。湖南山色翠如浇。 雨馀不遣浓云散,一声羌管无人见, 犹向山前拥翠微。无数梅花落野桥。5.寄友 6.秋夜 【元】朱希晦【元】曹之谦 雨过溪头鸟篆沙,寂寂江城夜向阑, 溪山深处野人家。西风吹雁叫云端。 门前桃李都飞尽,一声远过南楼去, 又见春光到楝花。月满碧天秋水寒。

7.小桥 8.道过赞善庵【元】彭炳【元】萨都剌 落花如雪马蹄香,夕阳欲下少行人,几树黄鹂欲断肠。绿遍苔茵路不分。行到小桥春影碧,修竹万竿松影乱,一沟晴水浸垂杨。山风吹作满窗云。 9.晚渡 10.六月五日偶成【元】周权【元】倪瓒 离离野树绿生烟,坐看青苔欲上衣,灼灼山花烂欲然。一池春水霭余辉。酤酒人归春渡寂,荒村尽日无车马,柳根闲系夕阳船。时有残云伴鹤归。 11.过信州 12.山家 【元】高克恭【元】刘因 二千里地佳山水,马蹄踏水乱明霞,无数海棠官道傍。醉袖迎风受落花。风送落红搀马过,怪见溪童出门望,春风更比路人忙。鹊声先我到山家。 13.小园即事14.宿荷花庄【元】陈深【元】刘诜 淡黄杨柳著烟轻,晚宿山村待雨晴,细草茸茸亲屐行。夜深云弄月痕明。行到水边心会处,茅庐四面溪田绕,夕阳一树否花明。半是蛙声半水声。

15.石灰吟16.小松树 【明】于谦【明】解缙 千锤万击出深山,小小青松未出栏,烈火焚烧若等闲。枝枝叶叶耐霜寒。粉骨碎身全不怕,如今正好低头看,要留青白在人间。他日参天仰面难。 17. 寄弟 18. 丹阳遇陈十八【明】徐熥【明】徐熥 春风送客翻客愁,丹阳渡口遇同乡,客路逢春不当春。欲语匆匆怨夕阳。寄语莺声休便老,君返江南我江北,天涯犹有未归人。云山千叠愁人肠。 19.栀子花诗20.绝句 【明】沈周【明】文征明 雪魄冰花凉气清,共识归来衣雪埋,曲栏深处艳精神。儿童灯火小茅斋。一钩新月风牵影,人家不必论贫富,暗送娇香入画庭。才有读书声便佳。 21. 暑夜22.回文 【明】宗泐(lè)【明】高启 此夜炎蒸不可当,风帘一烛对残花,开门高树月苍苍。薄雾寒笼翠袖纱。天河只在南楼上,空院别愁惊破梦,不借人间一滴凉。东栏井树夜啼鸦。

元明清诗50首复习课程

元明清诗50首

元明清诗50首 1.送别诗 2.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隋】无名氏【元】元好问 杨柳青青著地垂,枝间新绿一重重, 杨花漫漫搅天飞。小蕾深藏数点红。 柳条折尽花飞尽,爱惜芳心莫轻吐, 借问行人归不归。且教桃李闹春风。3.宿浚仪公湖亭 4.梅花 【元】杨载【元】王冕 两两三三白鸟飞,三月东风吹雪消, 背人斜去落渔矶。湖南山色翠如浇。 雨馀不遣浓云散,一声羌管无人见, 犹向山前拥翠微。无数梅花落野桥。5.寄友 6.秋夜 【元】朱希晦【元】曹之谦 雨过溪头鸟篆沙,寂寂江城夜向阑, 溪山深处野人家。西风吹雁叫云端。 门前桃李都飞尽,一声远过南楼去, 又见春光到楝花。月满碧天秋水寒。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7.小桥 8.道过赞善庵【元】彭炳【元】萨都剌 落花如雪马蹄香,夕阳欲下少行人,几树黄鹂欲断肠。绿遍苔茵路不分。行到小桥春影碧,修竹万竿松影乱,一沟晴水浸垂杨。山风吹作满窗云。 9.晚渡 10.六月五日偶成【元】周权【元】倪瓒 离离野树绿生烟,坐看青苔欲上衣,灼灼山花烂欲然。一池春水霭余辉。酤酒人归春渡寂,荒村尽日无车马,柳根闲系夕阳船。时有残云伴鹤归。 11.过信州 12.山家 【元】高克恭【元】刘因 二千里地佳山水,马蹄踏水乱明霞,无数海棠官道傍。醉袖迎风受落花。风送落红搀马过,怪见溪童出门望,春风更比路人忙。鹊声先我到山家。 13.小园即事14.宿荷花庄【元】陈深【元】刘诜 淡黄杨柳著烟轻,晚宿山村待雨晴,细草茸茸亲屐行。夜深云弄月痕明。行到水边心会处,茅庐四面溪田绕,夕阳一树否花明。半是蛙声半水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元明清民间小曲

元明清民间小曲 元明清民间小曲 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 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醉太平·讥奸佞专权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中吕·红绣鞋 (一)

窗外雨声声不住,枕边泪点点长吁,雨声泪点急相逐。 雨声儿添凄惨,泪点儿助长吁。 枕边泪倒多如窗外雨。 (二) 孤雁叫教人怎睡? 一声声叫的孤凄,向月明中和影一双飞。 你云中声嘹亮,我枕上泪双垂,雁儿我争你个甚的。 中吕·朝天子·志感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 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 志高如鲁连,德高如闵蹇,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正宫·塞鸿秋·山行警 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 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 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

霎时间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阳满地铺,回首生烟雾。 兀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 双调·水仙子 (一)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 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 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二) 夕阳西下水东流,一事无成两鬓秋。 伤心人比黄花瘦,怯重阳九月九。 强登临情思悠悠,望故国三千里,倚秋风十二楼。 没来由惹起闲愁。 (三) 常记的离筵饮泣饯行时,折尽青青杨柳枝。 欲拈斑管书心事,无那可乾坤天样般纸。 意悬悬诉不尽相思,谩写下鸳鸯字,空吟就花月词,

凭何人付与娇姿。 (四) 一春鱼雁杳无闻,千里关山劳梦魂。 数归期屈指春纤困,结灯花犹未准。 叹芳年已过三旬,退莲脸消了红晕。 压春山长出皱纹,虚度了青春。 寄生草·情人送奴一把扇 情人送奴一把扇,一面是水,一面是山。 画的山,层层叠叠真好看; 画的水,曲曲弯弯流不断,山靠水来水靠山,山要离别,除非山崩水流断。 寄生草·濛淞雨儿点点下 濛淞雨儿点点下,偏偏情人不在家; 若在家,任凭老天下多大。 劝老天,住住雨儿教他回来罢。 淋湿了衣裳事小,冻坏了情人事大。 常言说,黄金有价人无价。

唐宋元明清的古诗和民谣

唐诗: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宋诗: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元诗: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明诗: 石灰吟于谦 千磨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诗 竹石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弥度山歌>>咿哪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 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梁山伯为祝英台 。。。 咿哪山对山来崖对崖 小河隔着过不尼来 哥抬石头妹兜土 花桥造起走过尼来 咿哪花桥造起走过尼来 。。。。。。 咿哪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 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梁山伯为祝英台[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庐山:一山独峙,群峰峥嵘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韩山师范学院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水浒传》的全书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明初杂剧作家40多人,以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 3.首用魏良辅改进后的昆腔演唱的传奇是梁辰鱼的_______ 4.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作有传奇17种,合称 _________ 5.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第一人是_________ 6.《窦娥冤》以东海孝妇为原型,东海孝妇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_________卷五之 _________《贵德》 7.《桃花扇》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 8.《红楼梦》的版本分为“脂本”与_________两大系统。 9.元杂剧的文学要素分为_________与_________两部分 10.红楼梦的研究学派大致有小说批评派、____、____三派 11《三国演义》所根据之史书是陈寿的《三国志》与___的 12.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____ 13.“小说”这一名称最早见于_________的 _________篇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单选多选不定) 1.《三国演义》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然而历史上对曹刘双方的倾向却常有变化。下列哪些作品与《三国演义》同样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A.陈寿《三国志》 B.习凿齿《汉晋春秋》 C. 朱熹《通鉴纲目》 D.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关汉卿的公案剧:() A.《窦娥冤》 B《蝴蝶梦》 C. 《鲁斋郎》 D. 《哭存孝》3.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古南戏当中的负心戏: () A.《赵贞女》 B.《王魁》 C.《状元张叶传》 D.《张协状元》 4.《三国演义》版本众多,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是: A.嘉靖壬午本 B.万历至天启年间的诸本 C.毛宗岗本 D. 崇祯本 5.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明末清初的白话短篇小说() A.《石点头》B《欢喜冤家》C《西湖二集》D.《六十家小说》 6.小山乐府是()的作品 A. 贯云石 B. 张养浩 C. 乔吉 D. 张可久 7.王士禛倡导() A. 神韵说 B. 格调说 C.性灵说 D. 肌理说 8.《四声猿》最能代表徐渭的杂剧艺术成就,其中()当属四部之冠 A《雌木兰》B.《狂鼓史》 C. 《玉禅师》 D. 《女状元》 9.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河北作家群的创作() A《看钱奴 B.《柳毅传书》C.《张生煮海》 D.《老生儿》 10.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是() A. 才子佳人小说 B.历史演义小说 C.英雄传奇小说 D.世情小说 三、名词解释(共10分) 1.拟话本2.戏曲3.明传奇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 2.简述《牡丹亭》的戏剧冲突 3.简述《三国演义》的战争艺术 4.简述《西游记》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风格 五、论述题(共30) 1.论崔莺莺 2.试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元明清名篇戏曲的背诵

元明清背诵篇目总分上限为13分 元代戏曲: 1.《窦娥冤》第三折关汉卿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可得2分)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天那,兀的不痛杀我也。〔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什么不紧。 〔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正旦唱〕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锦,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刽子做磨旗科,云〕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内做风科,刽子云〕好冷风也!〔正旦唱〕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刽子做开刀,正旦倒科〕〔监斩官惊云〕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刽子云〕我也道平日杀人,满地都是鲜血,这个窦娥的血,都飞在那丈二白练上,并无半点落地,委实奇怪。 〔监斩官云〕这死罪必有冤枉,早两桩儿应验了,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且看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