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诗歌3)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炉中煤17页PPT
曾德信
《炉中煤》是郭沫若的爱国主义的抒情名篇,也是《女神》诗集里抒发爱国深情的代 表作。诗人在《创造十年》里说过:“‘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象一位很葱 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我的那篇《凤凰涅槃》便是象征中国 的再生。‘眷恋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在这首诗里,诗人不 象《凤凰涅槃》那样对旧世界表现了猛烈的反抗,也不是旧时代游子思乡那样苦诉低吟; 而是用贴切的比喻,流畅清新的语言,独特的艺术构思,把满腔的爱国深情,象高山飞瀑 一样抒发出来。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表现出对祖国的爱慕和眷念,而且也充满了对黑暗 现实的强烈诅咒和对光明前途的热切希望以及为祖国而献身的坚定信心。可以说它是作者 满怀眷念之情,从心底唱出的一曲热爱祖国的恋歌。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炉 中煤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
十五、炉中煤
1、联系五四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该诗的爱国主义思想主题。 2、体会该诗托物言志的抒情特点。 3、具体分析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十五、炉中煤
一、课文的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20年初,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3日《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当时, 正留学日本的诗人深受“五四”运动鼓舞,关注祖国命运,渴望祖国富强。多年后他曾经 回忆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很有进取气象的姑娘, 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我的那篇《凤凰涅架》便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眷恋祖国的 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
十五、炉中煤
第二、三两节为第二个层次,侧重写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第二节“你该知道了我的 前身”二句,写“炉中煤”向“女郎”表白身世,述说“我”“卤莽”的个性与气质。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二句,由躯体的燃烧写到只有“黑奴”才具有报效祖国的“火一样 的心肠”,将火山爆发般的情爱升华到纯净、坚贞的崇高境界,酣畅淋漓地展现了“我” 对祖国披肝沥胆的高尚情思。第三节写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过去长期 “活埋在地底”,如今“总得重见天光”。这里,除再次交代“煤”的来历出身,还象征 着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包括“我”在内的无数有志之土、有用之材,大多受到压 抑、埋没,只好把个人悒郁与民族忧愤深深隐藏心底;如今既已“重见天光”,“我”将 像“炉中煤”一样,燃得通红炽烈,为给黑暗人间.以光,给冷酷世界以热,纵使自己化 为灰烬,也在所不辞。
《炉中煤》是郭沫若的爱国主义的抒情名篇,也是《女神》诗集里抒发爱国深情的代 表作。诗人在《创造十年》里说过:“‘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象一位很葱 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我的那篇《凤凰涅槃》便是象征中国 的再生。‘眷恋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在这首诗里,诗人不 象《凤凰涅槃》那样对旧世界表现了猛烈的反抗,也不是旧时代游子思乡那样苦诉低吟; 而是用贴切的比喻,流畅清新的语言,独特的艺术构思,把满腔的爱国深情,象高山飞瀑 一样抒发出来。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表现出对祖国的爱慕和眷念,而且也充满了对黑暗 现实的强烈诅咒和对光明前途的热切希望以及为祖国而献身的坚定信心。可以说它是作者 满怀眷念之情,从心底唱出的一曲热爱祖国的恋歌。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炉 中煤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
十五、炉中煤
1、联系五四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该诗的爱国主义思想主题。 2、体会该诗托物言志的抒情特点。 3、具体分析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十五、炉中煤
一、课文的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20年初,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3日《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当时, 正留学日本的诗人深受“五四”运动鼓舞,关注祖国命运,渴望祖国富强。多年后他曾经 回忆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很有进取气象的姑娘, 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我的那篇《凤凰涅架》便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眷恋祖国的 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
十五、炉中煤
第二、三两节为第二个层次,侧重写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第二节“你该知道了我的 前身”二句,写“炉中煤”向“女郎”表白身世,述说“我”“卤莽”的个性与气质。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二句,由躯体的燃烧写到只有“黑奴”才具有报效祖国的“火一样 的心肠”,将火山爆发般的情爱升华到纯净、坚贞的崇高境界,酣畅淋漓地展现了“我” 对祖国披肝沥胆的高尚情思。第三节写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过去长期 “活埋在地底”,如今“总得重见天光”。这里,除再次交代“煤”的来历出身,还象征 着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包括“我”在内的无数有志之土、有用之材,大多受到压 抑、埋没,只好把个人悒郁与民族忧愤深深隐藏心底;如今既已“重见天光”,“我”将 像“炉中煤”一样,燃得通红炽烈,为给黑暗人间.以光,给冷酷世界以热,纵使自己化 为灰烬,也在所不辞。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吐鲁番情歌(三首)共15页
1、理解诗的内容,引导学 生培养健康美好的爱情观和积 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认识和体会闻捷爱情诗 歌的独特风格魅力。
二十、吐鲁番情歌二Biblioteka 、吐鲁番情歌一、课文的写作背景
《吐鲁番情歌》是一组反映新疆少数民族青 年男女劳动和爱情生活的优美的情歌。这组诗 歌最初发表于《人民文学》1955年第3期,包括 《苹果树下》、《夜莺飞去了》、《葡萄成熟 了》等5首短诗,后收入诗集《天山牧歌》。这 里选录的是其中三首。《苹果树下》歌颂了姑 娘和小伙子在共同劳动的生活中收获的甜蜜爱 情;《夜莺飞去了》写出了到石油城参加会战 的年轻人对故乡美丽又多情的姑娘的深情思念; 《舞会结束以后》则更是对姑娘忠贞专一爱情 的一曲礼赞。
二十、吐鲁番情歌
二、课文的艺术特点 《吐鲁番情歌》因对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的独特开掘和表现而形成了自己的风
格,为当时诗坛所瞩目。首先,把爱情生活和劳动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揭示青 年男女崭新的精神和爱情观,是这组情诗的一个主旋律。爱情来源于劳动,在共 同的理想和劳动中产生和建立爱情,这是闻捷的爱情观,也是五十年代时代风尚 的一个突出现象。如《苹果树下》便以“水渠”、“果园”、“草坪”等劳动场 景,以及苹果从开花、结果到成熟的过程,来喻示姑娘和小伙子在共同的劳动中 相识、相爱,歌颂他们之间真挚的爱情。其次,诗人善于表现爱情生活中人物心 理和情感的细腻变化,并将之外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苹果树下》小伙子对爱 情的急切、《夜莺飞去了》那个去石油城会战的年轻人对姑娘的留恋、《舞会结 束以后》那令琴师和鼓手难以捉摸的姑娘的心思,都写得绘声绘色、生动有趣。 此外,诗歌以清新的格调、优美的语言、动人的形象,描绘了新疆维吾尔、哈萨 克、蒙古等兄弟民族创造新生活的精神风貌,体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
2、认识和体会闻捷爱情诗 歌的独特风格魅力。
二十、吐鲁番情歌二Biblioteka 、吐鲁番情歌一、课文的写作背景
《吐鲁番情歌》是一组反映新疆少数民族青 年男女劳动和爱情生活的优美的情歌。这组诗 歌最初发表于《人民文学》1955年第3期,包括 《苹果树下》、《夜莺飞去了》、《葡萄成熟 了》等5首短诗,后收入诗集《天山牧歌》。这 里选录的是其中三首。《苹果树下》歌颂了姑 娘和小伙子在共同劳动的生活中收获的甜蜜爱 情;《夜莺飞去了》写出了到石油城参加会战 的年轻人对故乡美丽又多情的姑娘的深情思念; 《舞会结束以后》则更是对姑娘忠贞专一爱情 的一曲礼赞。
二十、吐鲁番情歌
二、课文的艺术特点 《吐鲁番情歌》因对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的独特开掘和表现而形成了自己的风
格,为当时诗坛所瞩目。首先,把爱情生活和劳动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揭示青 年男女崭新的精神和爱情观,是这组情诗的一个主旋律。爱情来源于劳动,在共 同的理想和劳动中产生和建立爱情,这是闻捷的爱情观,也是五十年代时代风尚 的一个突出现象。如《苹果树下》便以“水渠”、“果园”、“草坪”等劳动场 景,以及苹果从开花、结果到成熟的过程,来喻示姑娘和小伙子在共同的劳动中 相识、相爱,歌颂他们之间真挚的爱情。其次,诗人善于表现爱情生活中人物心 理和情感的细腻变化,并将之外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苹果树下》小伙子对爱 情的急切、《夜莺飞去了》那个去石油城会战的年轻人对姑娘的留恋、《舞会结 束以后》那令琴师和鼓手难以捉摸的姑娘的心思,都写得绘声绘色、生动有趣。 此外,诗歌以清新的格调、优美的语言、动人的形象,描绘了新疆维吾尔、哈萨 克、蒙古等兄弟民族创造新生活的精神风貌,体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南吕 一枝花(杭州景)-精品文档
对此,作者流露出了无比的赞叹和喜爱,他称赞杭州是“普天下锦绣乡,环 海内风流地”,赞叹:“这答儿忒富贵”,“兀良”,“堪羡堪题”,“纵有丹 青下不得笔”等。
二、散曲是由词发展而来的,但散曲的句式比词更自由,音韵格律也较灵活, 语言风格更自然、朴实、清新明快,特别是大量吸收民间方言俗语和口语,使它 既保持了民歌的风格又富于诗词的韵味,雅俗共赏,深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十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
而诸君如贯酸斋、马东篱、王实甫、关汉卿、张可久、乔梦符、郑德 辉、宫大用、白仁甫辈,咸富有才情,兼喜声律,以故遂擅一代之长。 (明•王世贞《曲藻序》)
散曲的历史的开场,仍当以大诗人关汉卿为第一人。汉卿的散曲大抵 散在杨朝英的《阳春白雪》和《太平乐府》里。他的作风,无论在小令或 套数里,所表现的都是深刻细腻,浅而不俗,深而不晦的;正是雅俗所共 赏的最好的作品。(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如[南吕·四块玉]《闲适》:“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史闲 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这是描写山野闲适生活的散曲。散曲的
由于散曲是继词之后新兴的民间艺术,在早期直接诉诸听觉的实践中,它无论是在题 材取舍、形式表现,还是在审美追求上,都与词通过不断的联系与剥离运动构建着新的艺 术空间。在关汉卿的曲作中,为了更好地表达市民知识分子的生活和个性,关汉卿娴熟地 驾御俗家口语,写作心态上则是“当行”不羁,即如臧懋循所言:“行家者,随所妆演无 不摹拟曲尽,宛若身当其处……” 故其作显示出趣、野、丽、秀等亦俗亦雅的多重审美韵 致。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
十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
1、结合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加 强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祖国美 好山河的热爱。
2、了解关汉卿散曲质朴自然、 通俗生动的特点。
二、散曲是由词发展而来的,但散曲的句式比词更自由,音韵格律也较灵活, 语言风格更自然、朴实、清新明快,特别是大量吸收民间方言俗语和口语,使它 既保持了民歌的风格又富于诗词的韵味,雅俗共赏,深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十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
而诸君如贯酸斋、马东篱、王实甫、关汉卿、张可久、乔梦符、郑德 辉、宫大用、白仁甫辈,咸富有才情,兼喜声律,以故遂擅一代之长。 (明•王世贞《曲藻序》)
散曲的历史的开场,仍当以大诗人关汉卿为第一人。汉卿的散曲大抵 散在杨朝英的《阳春白雪》和《太平乐府》里。他的作风,无论在小令或 套数里,所表现的都是深刻细腻,浅而不俗,深而不晦的;正是雅俗所共 赏的最好的作品。(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如[南吕·四块玉]《闲适》:“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史闲 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这是描写山野闲适生活的散曲。散曲的
由于散曲是继词之后新兴的民间艺术,在早期直接诉诸听觉的实践中,它无论是在题 材取舍、形式表现,还是在审美追求上,都与词通过不断的联系与剥离运动构建着新的艺 术空间。在关汉卿的曲作中,为了更好地表达市民知识分子的生活和个性,关汉卿娴熟地 驾御俗家口语,写作心态上则是“当行”不羁,即如臧懋循所言:“行家者,随所妆演无 不摹拟曲尽,宛若身当其处……” 故其作显示出趣、野、丽、秀等亦俗亦雅的多重审美韵 致。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
十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
1、结合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加 强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祖国美 好山河的热爱。
2、了解关汉卿散曲质朴自然、 通俗生动的特点。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永遇乐(落日熔金)-PPT精选文档
十、永遇乐
一、这首词主要抒写词人在元宵佳节时的寂寞失落心情,反映了她遭受国破家亡之苦、 饱经忧患后的真切感受。 二、词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面容憔悴,鬓发花白散乱,满怀痛苦失意的妇女。在一个夕 阳残照、彩云迷人的元宵节傍晚,她一个人躲在临时居住的地方:远处夕阳西下、彩霞满 天;近处烟雾罩柳,笛声中吹奏着伤心的《梅花落》曲。春天已经来了,可是她却倍感悽 凉,似乎感受不到一丝春天的暖意。回想自己多年来的坎坷落魄,时时担心再有不测发生。 她害怕与人相处,尤其是夜晚来临时。因此当乘坐着香车宝马的朋友们来约她出去时,她 却婉言谢绝了人家的好意,而是一个人留在住处,躲在帘子后面,默默地边听别人欢声笑 语,边回忆自己当年在东京时的快乐时光。 三、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运用对比反衬手法。整首词上下部分即通过今昔元 宵佳节的描写形成对比,以昔日的欢乐幸福对比今日的寂寞悲苦,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 更显深沉、浓重,从而突出了主人公现今的落魄。其他,如用“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的 美景反衬“人在何处”的哀戚,以“元宵佳节,融合天气”反衬“次第岂无风雨”的忧虑, 以“香车宝马”的“酒朋诗侣”,反衬自己的狼狈不堪,以“簇带争济楚”的中州之盛反 衬今日“风鬟雾鬓”的憔悴,以窗外他人的“笑语”反衬屋内自己的孤寂。还有乘坐香车 宝马的酒朋诗侣与帘儿低下听人笑语的憔悴、孤寂的词人作比,既写词人生活之凄楚,也 写词人性格之孤高等。
十、永遇乐
易安居士李氏,赵明诚之妻。《金石录》亦笔削其间。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 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至于“染柳烟轻, 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后段云“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宋·张端义《贵耳集》) 昔人咏节序,不惟不多,付之歌喉者,类是率俗,不过为应时纳祜之声耳。……至 于李易安《永遇乐》云:“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此词亦自不恶。而以俚词歌 于坐花醉月之际,似乎击缶韶外,良可叹也。(宋•张炎《词源》卷下) 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清·王士祯《花草蒙拾》) 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 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清·李调元《雨村 词话》) 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在 意境一方面,在风格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郑振铎《中国文 学史》)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南吕 一枝花(杭州景)-精品文档PPT文档17页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17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南吕 一枝花 (杭州景)-精品文档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大学语文3——采薇
❖ 2、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
❖ 3、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 的心情。
具体分析第一章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 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 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 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 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 “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作业
1、背诵采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分析作者对待战争的态度 3、课前3分钟立论演讲:“军队
存在的目的在于和平——军队存 在的目的在于战争”
《采薇》选自《诗经》 中的“小雅”,据说 此诗是周文王调遣军 旅防备玁狁等族时的 出征之歌,是一首描 述边防军士服役思归, 爱国恋家,情绪矛盾 苦闷之作。
《采薇》是截取诗歌 的前两字为题,“薇” 即野豌豆。
❖ 这首诗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寒冬,阴雨霏 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 中踽踽[jǔ]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 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 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 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 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此诗就是三千年前这 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是一位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赋 之诗,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 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 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 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 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 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 对故乡的思念。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 这种情感?重点找一找思乡的诗句。
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 象。《小雅·采薇》篇里的句子,不仅富有节奏音律之 美,而且开创了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 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垂 柳枝条千万条,软柔下垂,随风飞扬,婀娜多姿,为文 人墨客喜爱,多见于具有雅趣意境的诗画中。每当古人 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 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 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
❖ 3、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 的心情。
具体分析第一章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 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 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 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 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 “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作业
1、背诵采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分析作者对待战争的态度 3、课前3分钟立论演讲:“军队
存在的目的在于和平——军队存 在的目的在于战争”
《采薇》选自《诗经》 中的“小雅”,据说 此诗是周文王调遣军 旅防备玁狁等族时的 出征之歌,是一首描 述边防军士服役思归, 爱国恋家,情绪矛盾 苦闷之作。
《采薇》是截取诗歌 的前两字为题,“薇” 即野豌豆。
❖ 这首诗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寒冬,阴雨霏 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 中踽踽[jǔ]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 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 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 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 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此诗就是三千年前这 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是一位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赋 之诗,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 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 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 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 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 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 对故乡的思念。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 这种情感?重点找一找思乡的诗句。
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 象。《小雅·采薇》篇里的句子,不仅富有节奏音律之 美,而且开创了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 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垂 柳枝条千万条,软柔下垂,随风飞扬,婀娜多姿,为文 人墨客喜爱,多见于具有雅趣意境的诗画中。每当古人 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 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 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
大学语文-诗歌D3-L55-高适《燕歌行》的结构
教学素材库
第55课
高适《燕歌行》的结构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韵一)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韵二)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韵三)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韵四)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韵五)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韵六)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韵七)
这首诗一共用了七个韵,每韵成为一首绝句。
第二、四、七韵是平韵绝句,其余都是仄韵绝句。
每一首绝句都押三个韵脚。
第四韵“大漠穷秋塞草腓”,这个“腓”字有许多本子都作“衰”字,肯定是错的,因为“腓”字是韵。
第六韵“边庭飘飖那可度”,这个“度”字与下句的“有”、“斗”二字现在读起来好像不押韵,但在唐代可能是押韵的,“度”应当读如“豆”,如果不是古音,准是方言韵。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乐府诗,但从句法、韵法和平仄粘缀的角度看来,却是七首绝句的缀合(“君不见”的“君”字可以说是衬字)。
每一首绝句表达一个完整的观念,绝不与上下文联系,这种结构是极少见的。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南吕 一枝花(杭州景)-精品文档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
十三、南吕· 一枝花· 杭州景
1、结合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加 强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祖国美 好山河的热爱。 2、了解关汉卿散曲质朴自然、 通俗生动的特点。 3、背诵该散曲。
十三、南吕· 一枝花· 杭州景
一、课文的相关知识
散曲是金、元时期北方新兴的一种诗,由词发展而来,繁荣于元朝,而后贯穿明清二 代:和词一样,散曲是合乐的长短句,每一首的句数、字数及每字的平仄都受格律限制; 不同的是,散曲的句式比词更自由,音韵格律也较灵活,语言风格更自然、朴实、清新明 快,特别是大量吸收民间方言俗语和口语,使它既保持了民歌的风格又富于诗词的韵味, 雅俗共赏,深为广大民众所喜爱。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是独立的只曲,套数 则由几支或更多的宫调相同的只曲联缀而成。这支《南吕·一枝花·杭州景》是一首三支 曲的套数,其中[南吕]是宫调名,[一枝花]是首曲曲牌名,[杭州景]是这套曲的名子。
二、课文的思想内容
该散曲生动描绘了杭州城市山川的繁华富足和美不胜收,表达了作者对人间天堂的无 比喜爱和赞叹,其间还隐隐流露出对江山更替、朝代兴亡的感慨。
三、课文的艺术特点
散曲中写杭州的秀美风光与市井繁华,既概括又具体,有分有合。其中 [一枝花][尾] 是总写,中间的[梁州第七]则分别写了杭州的市井、松轩……钱塘潮等,全景与点景接替 展现,层次分明。语言朴素自然,格调清新轻快,比喻精切生动,特别是口语的大量运用, 更使本曲彰显出关汉卿散曲质朴自然、通俗生动的特点,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的散曲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不仅作品整体透露出关汉卿娴熟驾御不同题材的本领和自然丰富又对立统一的审美情韵而且每一部散曲作品中的审美韵致也都有着多样交织的立体特点一如元曲选序作者臧晋叔所说能够随所妆嗤无不慕拟曲尽所若身当其处而几忘其事之乌有是他多角度自我体验和体验他人的结果与他的杂剧作品成为对应互动的系统为文人散曲多样化的审美道路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十三、南吕· 一枝花· 杭州景
1、结合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加 强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祖国美 好山河的热爱。 2、了解关汉卿散曲质朴自然、 通俗生动的特点。 3、背诵该散曲。
十三、南吕· 一枝花· 杭州景
一、课文的相关知识
散曲是金、元时期北方新兴的一种诗,由词发展而来,繁荣于元朝,而后贯穿明清二 代:和词一样,散曲是合乐的长短句,每一首的句数、字数及每字的平仄都受格律限制; 不同的是,散曲的句式比词更自由,音韵格律也较灵活,语言风格更自然、朴实、清新明 快,特别是大量吸收民间方言俗语和口语,使它既保持了民歌的风格又富于诗词的韵味, 雅俗共赏,深为广大民众所喜爱。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是独立的只曲,套数 则由几支或更多的宫调相同的只曲联缀而成。这支《南吕·一枝花·杭州景》是一首三支 曲的套数,其中[南吕]是宫调名,[一枝花]是首曲曲牌名,[杭州景]是这套曲的名子。
二、课文的思想内容
该散曲生动描绘了杭州城市山川的繁华富足和美不胜收,表达了作者对人间天堂的无 比喜爱和赞叹,其间还隐隐流露出对江山更替、朝代兴亡的感慨。
三、课文的艺术特点
散曲中写杭州的秀美风光与市井繁华,既概括又具体,有分有合。其中 [一枝花][尾] 是总写,中间的[梁州第七]则分别写了杭州的市井、松轩……钱塘潮等,全景与点景接替 展现,层次分明。语言朴素自然,格调清新轻快,比喻精切生动,特别是口语的大量运用, 更使本曲彰显出关汉卿散曲质朴自然、通俗生动的特点,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的散曲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不仅作品整体透露出关汉卿娴熟驾御不同题材的本领和自然丰富又对立统一的审美情韵而且每一部散曲作品中的审美韵致也都有着多样交织的立体特点一如元曲选序作者臧晋叔所说能够随所妆嗤无不慕拟曲尽所若身当其处而几忘其事之乌有是他多角度自我体验和体验他人的结果与他的杂剧作品成为对应互动的系统为文人散曲多样化的审美道路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吐鲁番情歌(三首)-精品文档
二十、吐鲁番情歌
在《天山牧歌》中,爱情诗占有很大的份量。建国初期的诗歌创作中,把爱情表现得 如此真挚、强烈的,并不多见。这些爱情诗的受到注意,还因为它们揭示了爱情与劳动, 与创造新生活的密切联系。它们歌唱的是解放了的劳动人民的爱情,以劳动为最高选择标 准的爱情。《苹果树下》、《夜莺飞去了》、《葡萄成熟了》、《舞会结束以后》、《赛 马》等,都体现了这一特色。(洪子诚《闻捷〈天山牧歌〉》) 闻捷的爱情诗以崭新的审美观点,以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注视着产生在青年一代身 上的崇高的感情,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诗人歌唱的爱情是产生在劳动中的爱情,是
同劳动完美结合的爱情。它充满了欢快的劳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活中的乐观情绪,丝毫没有旧时代的忧郁
和感伤,如《苹果树下》、《果子沟山谣·河边》、《吐鲁番情歌·夜莺飞去了》等。其 二,诗人歌唱的爱情是有正确的选择标准的爱情。如《送别》、《婚期》、《种瓜姑娘》、 《金色的麦田》、《追求》等,诗人笔下的那些青年男女,在选择对象时都是以劳动、以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
二十、吐鲁番情歌
1、理解诗的内容,引导学 生培养健康美好的爱情观和积 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认识和体会闻捷爱情诗 歌的独特风格魅力。
二十、吐鲁番情歌
一、课文的写作背景
《吐鲁番情歌》是一组反映新疆少数民族青 年男女劳动和爱情生活的优美的情歌。这组诗 歌最初发表于《人民文学》1955年第3期,包括 《苹果树下》、《夜莺飞去了》、《葡萄成熟
二十、吐鲁番情歌
一、闻捷诗歌善于通过单纯明朗的艺术形象,揭示青年男女在爱情生活中心理、情感变 化。如《苹果树下》以苹果来比喻爱情,以苹果的生长过程来表现爱情的孕育、发展和成熟。 春天:“枝头的花苞还没有开放,小伙子就盼它早结果。”以示小伙子对爱情的急切心理。 而姑娘却说:“别用歌声打扰我。”表达了姑娘冷淡、无动于衷的心态。夏天:“果子才结 得葡萄那么大,小伙子就唱着赶快去采摘。”喻爱情尚未成熟,但已有一定发展。而姑娘却 表示:“别像影子一样缠着我。”小伙子紧追不舍,而姑娘处于观望、考验阶段。秋天“淡 红的果子压弯绿枝”,随着大自然和劳动果实的成熟,他们的爱情也进入了成熟的季节。 “姑娘整夜整夜地睡不着”,反而抱怨小伙子:“有句话你怎么不说。”把姑娘对爱情的急 切心情和羞涩的心理表现得惟妙惟肖。从而人物爱情中的心理情感与苹果这一外在形象融汇 于一。 二、诗中常借一些具有比喻或象征意义的形象来抒情,如以“夜莺”《夜莺飞去了》, 谈谈闻捷诗歌的抒情色彩。 这首诗抒情色彩强烈,一是注意选取富有地方色彩的事物或形象,将美好感情融入生动 画面中,使抒情含蓄而浓郁,如以“夜莺飞去”写年轻人离去,暗示多情姑娘的难舍之意, 吐鲁番的“葡萄甜、泉水清”令年轻人怀念故乡姑娘的多情而美丽;二是使用反复手法,一 再吟咏“夜莺飞去了”、“夜莺飞向天边”、“夜莺飞向天空”,使诗中所表现的对心上人 的留恋、思念之情不断得到渲染和强化,增强了诗的抒情色彩。 三、对话描写能够突出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点,对塑造人物形象起着重要的作 用。
大学语文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讨论】
• 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 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 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 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 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 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 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 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我们姑且 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 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
背景简介:
•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 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 奔唐肃宗,任右拾遗。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 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 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 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
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 “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 怀,可里面只写王昭君的怨恨, 并无作者个人情怀,这不是与 标题“咏怀”不符?
“此咏明妃以自悲。”——黄叔灿《唐诗箴注》
“琵琶胡语,怨恨谁论?亦隐寓知音寥落之
感。”
——郭曾祈《读杜札记》
• “此第三首,则专咏明妃之事,无一字及 于己怀,乃吾正谓此为少陵自用己怀,非 咏明妃。夫明妃抱此怨恨,不可明言,只 以托之千载琵琶;而少陵之怨恨,不可明 言,又以托之明妃。通篇只重写‘怨恨’ 二字,乃所以写明妃,即所以写己怀 也。”——佚名《杜诗言志》
咏怀古迹
杜甫
杜甫诗歌的艺术性
• 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典型的艺术概括。 • 寓主观于客观,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倾向
大学语文朗诵诗词篇目
金沙水拍云崖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4)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蒿里行》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二.毛泽东诗词六首:
1.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7
大学语文朗诵篇目
一.曹操诗歌两首:
1.《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汉,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4.解放战争时期:
(5)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4)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蒿里行》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二.毛泽东诗词六首:
1.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7
大学语文朗诵篇目
一.曹操诗歌两首:
1.《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汉,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4.解放战争时期:
(5)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好
• 1、戴望舒《雨巷》中,“雨巷”的象征意义是 ( A )。
• A.坎坷而迷茫的人生道路 • B.高洁而幽然的美好理想 • C.迷茫凄苦中的探索寻求 • D.环境遭际的不幸与无常
• 2、 戴望舒《雨巷》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 A ) • A.象征 B.烘托 C.对比 D.类比
• A.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 B.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 C.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 D.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大家好
• 3、《摸鱼儿》中“休去倚危栏”的抒情方式是 ( D )。
• A.借事抒情 • B.直接抒情 • C.借比喻抒情 • D.借举止抒情
与“理想”的象征。
大的显著特点。
• 2.雨巷、雨伞、丁香等编织出雨中江南小 城的美丽画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气 息与古典诗词意境美的浓郁韵味。
• 3.本诗具有句式、节奏、韵律的音乐美。
• ⑴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 ⑵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 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 的效果。在音节上运用上又是灵动,变 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 2、 《一句话》中,“青天霹雳”的隐喻意义是(C) • A.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的民众 • B.民众中压抑不住的革命情绪 • C.民众革命运动的声威和力量 • D.诗人对民众革命的坚定信心
大家好
• 3、闻一多《一句话》中,暗示反动统治者残 酷镇压民众反抗的诗句是 (A )
• A.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 B.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 C.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 D.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大家好
• 本诗抒发了诗人重游故地时眷恋、珍惜而又略 带忧郁的情怀,寄托着他对西方文明的深挚向 往和追求。
• 表达了寻梦时的惆怅与落寞的情感,在飘逸, 洒脱的姿态下,蕴藏着深沉的忧郁与苦闷。
• 诗中主要运用了的抒情方法: • ⑴移情于景:“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2.两节诗末三句使用“反复”修辞手法,有一唱
三叹之妙,不仅强调了“霹雳”和“咱们的中
国”,强化了主题,而且高潮迭起,强化了全诗
高昂自信的激情和格调,增强作品的激情和感人
力量。
大家好
• 1、闻一多《一句话》中,“火山”的隐喻意义是 (A )
• A.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的民众 • B.民众中压抑不住的革命情绪 • C.民众革命运动的爆发 • D.民众革命的巨大声威
大家好
• 3、《再别康桥》章节整齐,句式匀称,体现了 诗歌的( A )
• A.建筑美 B.音乐美 C.意象美 D.情感美
大家好
• 4、下列《再别康桥》中的诗句,属于移情于景的有 ( ABCD )
•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 C.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D.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E.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5、 《再别康桥》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感有 (ABC) • A.对康桥的爱恋 • B.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 • C.对往昔生活的憧憬 • D.对生活不如意的逃避 • E.对东西方文明差异的大不家好平
大家好
• 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
• 有三个方面的丰富蕴含。从日常生活看,是一 首爱情诗;从现实斗争看,是大革命失败后的 愁苦情感的抒发;从抽象理念看,是对“美” 与“理想”的追求。
• 诗中的象征意义: • ⑴“丁香”: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 • ⑵“雨巷”:人生漫长,狭窄天地的象征; • ⑶“撑着雨伞、独自彷徨、默默彳亍” :等待,
和谐。
大家好
• 1、 《再别康桥》中,隐喻美好理想的是 ( D ) • A.西天的云彩 B.河畔的金柳 • C.康河的柔波 D.彩虹似的梦
• 2、 使《再别康桥》的诗意含蓄蕴藉的主要原因 是( A )
• A.情景交融的意象美 • B.章节整齐的建筑美 • C.韵律和谐的音乐美 • D.婉转优雅的语言美
《再别康桥》
•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常留学欧美,是“新月派”的中坚。
• 早期诗歌多表现对理想的向往与追求,后 期诗歌多表现理想破灭后的彷徨、感伤和 空虚情绪。
• 他的诗形象性强,比喻贴切,音节和谐, 语言清新,形式也比较多样。诗集有《志 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等。散文集《爱眉小札》。
情
• ⑶第三层——指斥小人 • ⑷第四层——回到现实,表现南宋局势的岌岌
可危。
• 本词两处典故的含义:
• ⑴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 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 小人排斥和打击忠心为国的贤臣,使他们壮志 难酬,报国无门。
• ⑵玉环飞燕皆尘土! • 得志的小人,最将因误国大家而好 成为尘土。
•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暗示黑暗势力对民众 的惧怕和镇压;
• “咱们的中国” 暗示民众当家作主的国家。
大家好
• 艺术特点:
• 1.诗中大量运用了隐喻象征手法。其中,“一句
话”隐喻火种,“火”隐喻民众革命,“说出来 就是祸”暗示反动统治者对民众革命的惧怕和镇 压,“能点得着火”暗示民众普遍存在着不满和 反抗情绪,“火山”象征蕴藏着巨大力量的民众, “霹雳”象征民众革命的声威和力量,“咱们的 中国”暗示未来的祖国将由人民当家作主,表现 出诗人对理想中国的向往和赞颂。
• 4、 在闻一多《一句话》这首诗中,“有一句 话说出就是祸”这句话用的抒情方法是(C )
• A.融情入景 B.移情于景 • C.直接抒情 D.借举止抒情
大家好
• 7、 《一句话》这首诗中反复句的表达作用有 (CDE)
• A.表现了当时中国的黑暗 • B.体现了人们所受的苦难 • C.具有一唱三叹之妙 • D.强化了全诗高昂自信的激情和格调 • E.突出了主题 • 8、闻一多《一句话》的情感内涵有( ABCE ) • A.对社会黑暗的憎恶 • B.对民众革命的信心 • C.对新生中国的企盼 • D.对西方文明的向往 大家好
• 3.本词“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寓豪放于婉
约之中,风格刚柔相济。
大家好
• 1、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下片中“闲愁最苦”的 “闲愁”指的是 ( D )
• A.佳期又误之愁 • B.蛾眉遭妒之愁 • C.斜阳烟柳之愁 • D.投闲置散之愁
• 2、《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词句中,作者对自己 一直忠心报国却始终不被重用的自喻性写照是(C )
• 艺术特点:
• 1.全词以比兴象征手法抒写情怀。上片借暮春景
物抒情,表达对抗金复国的满怀热望和深沉惋 惜;下片借典故抒情,暗示华年虚掷、抱负成 空的苦闷激愤。全词抒情委婉沉郁。
• 2.本篇在总体上具有象征意义。以残春景象象
征南宋局势风雨飘摇;以美人之失宠见妒、伤 春怀怨比况作者的遭际、心境。外在形象与深 层寓意若即若离,寄托深远。上片中心意象是 “春又归去”,下片中心意象是“佳期又误”。
大家好
• 本词的上片借物起兴,借景抒情,表现抗 金的大好形势一去不复返,南宋王朝岌岌 可危的状况。
• ⑴伤春——匆匆春归 • ⑵惜春——既盼春早到,又怕她快速离去
而希望她晚来 • ⑶留春——拟人化 • ⑷怨春——无可奈何,春离去
大家好
• 本词的下片托古喻今,借古典抒情。 • ⑴第一层——失宠 • ⑵第二层——失宠的原因:遭妒被阻,难修旧
自考《大学语文》教案
大家好
1
《摸鱼儿》
•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才兼文武,毕 生以复国为己任,但南宋执政者却将他投 闲置散,于是他把自己的爱国抱负和满腔 忧愤倾注在词作中。
• 其词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慷慨纵横, 有不可一世之概”。与苏轼并称“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
• 本词抒写词人对国运殆危的焦虑和报国无 门的悲愤。
• (作者当时一方面对军阀统治下的祖国黑 暗感到非常失望,另一方面队自己的具有 五千年历史的民族充满无比的热爱,并对 祖国的新生,也就是建立一个人民大众当 家作主的中国,怀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大家好
• 分析本诗中的象征意义: • ⑴“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中的“火”? • 比喻荡涤黑暗势力的民众革命。 • ⑵“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中的“火山”? • 比喻积蓄了极大反抗力量的民众力量。 • ⑶“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中的“霹雳”? • 比喻革命爆发时的雷霆万钧的声威。 • ⑷“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中的“铁树开花”? • 比喻中国后爆发一个前所未有的民众革命。 • 暗示的含义:
希望,追求的象征;
• ⑷“颓圮的篱墙”:家园破落与环境低潮的象征; • ⑸“雨的哀曲”:环境凄苦,遭际不幸的象征。
大家好
• “丁香姑娘”是最富象征意味的。她是 诗人的梦中情人和情感寄托的偶像,是 可遇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的一切美 好的化身。
• 从日常生活层面,“她”是“梦中情 人”;
• 从现实斗争层面,“她”是“革命”; • 从形而上的哲学层面,“她”是“美”
《雨巷》
• 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其 诗歌受法国象征派影响,成为20世纪30年 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 早期诗歌追求朦胧的审美情趣,以哀怨感 伤的格调见长,《雨巷》是其成名作,并 得“雨巷诗人”之名。后期诗歌充满激情, 爱憎分明,如《狱中题壁》、《我用残损 的手掌》等。有诗集《望舒草》等。
• 出版诗集《红烛》、《死水》,创办《新 月》杂志。有《闻一多全集》。本篇选自 诗集《死水》。
大家好
• 主旨:本文揭露了中国现实的黑暗,抒发 了对理想中国的企盼,对民众革命的信心, 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 诗人深厚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表达了作 者热切期待中华民族美好未来并坚信理想 中国必然实现的思想感情 。
• 4、辛弃疾《摸鱼儿》的下片主要使用的抒情方式是 ( B )。
• 1、戴望舒《雨巷》中,“雨巷”的象征意义是 ( A )。
• A.坎坷而迷茫的人生道路 • B.高洁而幽然的美好理想 • C.迷茫凄苦中的探索寻求 • D.环境遭际的不幸与无常
• 2、 戴望舒《雨巷》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 A ) • A.象征 B.烘托 C.对比 D.类比
• A.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 B.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 C.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 D.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大家好
• 3、《摸鱼儿》中“休去倚危栏”的抒情方式是 ( D )。
• A.借事抒情 • B.直接抒情 • C.借比喻抒情 • D.借举止抒情
与“理想”的象征。
大的显著特点。
• 2.雨巷、雨伞、丁香等编织出雨中江南小 城的美丽画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气 息与古典诗词意境美的浓郁韵味。
• 3.本诗具有句式、节奏、韵律的音乐美。
• ⑴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 ⑵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 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 的效果。在音节上运用上又是灵动,变 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 2、 《一句话》中,“青天霹雳”的隐喻意义是(C) • A.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的民众 • B.民众中压抑不住的革命情绪 • C.民众革命运动的声威和力量 • D.诗人对民众革命的坚定信心
大家好
• 3、闻一多《一句话》中,暗示反动统治者残 酷镇压民众反抗的诗句是 (A )
• A.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 B.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 C.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 D.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大家好
• 本诗抒发了诗人重游故地时眷恋、珍惜而又略 带忧郁的情怀,寄托着他对西方文明的深挚向 往和追求。
• 表达了寻梦时的惆怅与落寞的情感,在飘逸, 洒脱的姿态下,蕴藏着深沉的忧郁与苦闷。
• 诗中主要运用了的抒情方法: • ⑴移情于景:“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2.两节诗末三句使用“反复”修辞手法,有一唱
三叹之妙,不仅强调了“霹雳”和“咱们的中
国”,强化了主题,而且高潮迭起,强化了全诗
高昂自信的激情和格调,增强作品的激情和感人
力量。
大家好
• 1、闻一多《一句话》中,“火山”的隐喻意义是 (A )
• A.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的民众 • B.民众中压抑不住的革命情绪 • C.民众革命运动的爆发 • D.民众革命的巨大声威
大家好
• 3、《再别康桥》章节整齐,句式匀称,体现了 诗歌的( A )
• A.建筑美 B.音乐美 C.意象美 D.情感美
大家好
• 4、下列《再别康桥》中的诗句,属于移情于景的有 ( ABCD )
•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 C.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D.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E.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5、 《再别康桥》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感有 (ABC) • A.对康桥的爱恋 • B.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 • C.对往昔生活的憧憬 • D.对生活不如意的逃避 • E.对东西方文明差异的大不家好平
大家好
• 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
• 有三个方面的丰富蕴含。从日常生活看,是一 首爱情诗;从现实斗争看,是大革命失败后的 愁苦情感的抒发;从抽象理念看,是对“美” 与“理想”的追求。
• 诗中的象征意义: • ⑴“丁香”: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 • ⑵“雨巷”:人生漫长,狭窄天地的象征; • ⑶“撑着雨伞、独自彷徨、默默彳亍” :等待,
和谐。
大家好
• 1、 《再别康桥》中,隐喻美好理想的是 ( D ) • A.西天的云彩 B.河畔的金柳 • C.康河的柔波 D.彩虹似的梦
• 2、 使《再别康桥》的诗意含蓄蕴藉的主要原因 是( A )
• A.情景交融的意象美 • B.章节整齐的建筑美 • C.韵律和谐的音乐美 • D.婉转优雅的语言美
《再别康桥》
•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常留学欧美,是“新月派”的中坚。
• 早期诗歌多表现对理想的向往与追求,后 期诗歌多表现理想破灭后的彷徨、感伤和 空虚情绪。
• 他的诗形象性强,比喻贴切,音节和谐, 语言清新,形式也比较多样。诗集有《志 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等。散文集《爱眉小札》。
情
• ⑶第三层——指斥小人 • ⑷第四层——回到现实,表现南宋局势的岌岌
可危。
• 本词两处典故的含义:
• ⑴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 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 小人排斥和打击忠心为国的贤臣,使他们壮志 难酬,报国无门。
• ⑵玉环飞燕皆尘土! • 得志的小人,最将因误国大家而好 成为尘土。
•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暗示黑暗势力对民众 的惧怕和镇压;
• “咱们的中国” 暗示民众当家作主的国家。
大家好
• 艺术特点:
• 1.诗中大量运用了隐喻象征手法。其中,“一句
话”隐喻火种,“火”隐喻民众革命,“说出来 就是祸”暗示反动统治者对民众革命的惧怕和镇 压,“能点得着火”暗示民众普遍存在着不满和 反抗情绪,“火山”象征蕴藏着巨大力量的民众, “霹雳”象征民众革命的声威和力量,“咱们的 中国”暗示未来的祖国将由人民当家作主,表现 出诗人对理想中国的向往和赞颂。
• 4、 在闻一多《一句话》这首诗中,“有一句 话说出就是祸”这句话用的抒情方法是(C )
• A.融情入景 B.移情于景 • C.直接抒情 D.借举止抒情
大家好
• 7、 《一句话》这首诗中反复句的表达作用有 (CDE)
• A.表现了当时中国的黑暗 • B.体现了人们所受的苦难 • C.具有一唱三叹之妙 • D.强化了全诗高昂自信的激情和格调 • E.突出了主题 • 8、闻一多《一句话》的情感内涵有( ABCE ) • A.对社会黑暗的憎恶 • B.对民众革命的信心 • C.对新生中国的企盼 • D.对西方文明的向往 大家好
• 3.本词“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寓豪放于婉
约之中,风格刚柔相济。
大家好
• 1、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下片中“闲愁最苦”的 “闲愁”指的是 ( D )
• A.佳期又误之愁 • B.蛾眉遭妒之愁 • C.斜阳烟柳之愁 • D.投闲置散之愁
• 2、《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词句中,作者对自己 一直忠心报国却始终不被重用的自喻性写照是(C )
• 艺术特点:
• 1.全词以比兴象征手法抒写情怀。上片借暮春景
物抒情,表达对抗金复国的满怀热望和深沉惋 惜;下片借典故抒情,暗示华年虚掷、抱负成 空的苦闷激愤。全词抒情委婉沉郁。
• 2.本篇在总体上具有象征意义。以残春景象象
征南宋局势风雨飘摇;以美人之失宠见妒、伤 春怀怨比况作者的遭际、心境。外在形象与深 层寓意若即若离,寄托深远。上片中心意象是 “春又归去”,下片中心意象是“佳期又误”。
大家好
• 本词的上片借物起兴,借景抒情,表现抗 金的大好形势一去不复返,南宋王朝岌岌 可危的状况。
• ⑴伤春——匆匆春归 • ⑵惜春——既盼春早到,又怕她快速离去
而希望她晚来 • ⑶留春——拟人化 • ⑷怨春——无可奈何,春离去
大家好
• 本词的下片托古喻今,借古典抒情。 • ⑴第一层——失宠 • ⑵第二层——失宠的原因:遭妒被阻,难修旧
自考《大学语文》教案
大家好
1
《摸鱼儿》
•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才兼文武,毕 生以复国为己任,但南宋执政者却将他投 闲置散,于是他把自己的爱国抱负和满腔 忧愤倾注在词作中。
• 其词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慷慨纵横, 有不可一世之概”。与苏轼并称“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
• 本词抒写词人对国运殆危的焦虑和报国无 门的悲愤。
• (作者当时一方面对军阀统治下的祖国黑 暗感到非常失望,另一方面队自己的具有 五千年历史的民族充满无比的热爱,并对 祖国的新生,也就是建立一个人民大众当 家作主的中国,怀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大家好
• 分析本诗中的象征意义: • ⑴“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中的“火”? • 比喻荡涤黑暗势力的民众革命。 • ⑵“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中的“火山”? • 比喻积蓄了极大反抗力量的民众力量。 • ⑶“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中的“霹雳”? • 比喻革命爆发时的雷霆万钧的声威。 • ⑷“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中的“铁树开花”? • 比喻中国后爆发一个前所未有的民众革命。 • 暗示的含义:
希望,追求的象征;
• ⑷“颓圮的篱墙”:家园破落与环境低潮的象征; • ⑸“雨的哀曲”:环境凄苦,遭际不幸的象征。
大家好
• “丁香姑娘”是最富象征意味的。她是 诗人的梦中情人和情感寄托的偶像,是 可遇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的一切美 好的化身。
• 从日常生活层面,“她”是“梦中情 人”;
• 从现实斗争层面,“她”是“革命”; • 从形而上的哲学层面,“她”是“美”
《雨巷》
• 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其 诗歌受法国象征派影响,成为20世纪30年 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 早期诗歌追求朦胧的审美情趣,以哀怨感 伤的格调见长,《雨巷》是其成名作,并 得“雨巷诗人”之名。后期诗歌充满激情, 爱憎分明,如《狱中题壁》、《我用残损 的手掌》等。有诗集《望舒草》等。
• 出版诗集《红烛》、《死水》,创办《新 月》杂志。有《闻一多全集》。本篇选自 诗集《死水》。
大家好
• 主旨:本文揭露了中国现实的黑暗,抒发 了对理想中国的企盼,对民众革命的信心, 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 诗人深厚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表达了作 者热切期待中华民族美好未来并坚信理想 中国必然实现的思想感情 。
• 4、辛弃疾《摸鱼儿》的下片主要使用的抒情方式是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