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咏怀古迹(其一)-PPT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咏怀古迹》ppt
昭 君 村
学习目标
1.背诵全诗。 2.领悟诗人于咏史中蕴含的感情。 3.鉴赏颔联语言表达技巧(对仗)。
一、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温馨提示:注意字音、语速、语调、停顿 (2+2+3)会更好的感悟诗歌。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西汉元帝时宫女。 自愿报名到匈奴去和亲。 汉元帝让呼韩邪单 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 。他们向汉元帝谢恩的 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 又美丽又大方,想把王 昭君留下,可是已经晚 了。之后汉元帝一气之 下,把画师毛延寿杀了 。
杜甫
《咏怀古迹》是一组七言律诗,是诗人游 江陵、夔州一带,访古迹时抒发自己情怀 的5首咏史诗。
二、涵泳品读,领悟感情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佩空归夜月魂
远嫁异邦
远葬他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月魂空归,思念故 乡的幽怨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一怨 :虽美貌,入宫却不得宠幸。 二怨 :远嫁异域,怀念故土而永不能归。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
统 治 者 的 昏 庸
二、涵泳品读,领悟感情 三、品读鉴赏
昭 君
诗 人
绝代佳人,美不得宠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思念故国 (千载之怨)
才华横溢,才不得用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思乡难归 (深沉怨恨)
“悲昭君以自悲也”
三、品读诗歌,鉴赏语言技巧
本诗颔联常为后人称赞,请从对仗角度分 析这一联的语言表达技巧,并谈谈其效果。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咏怀古迹》优秀课件PPT
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 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 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 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像 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 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 的图景,起势不凡。
【诗句鉴赏】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首联写昭君村,颔联才写到 昭君本人。诗 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 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 连字写出塞之景, ’向’ 字写思汉之 心,笔下有神。”这句诗自然给人一 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 而沉重之感。
• “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就是对这个问 题的答复。“画图”,指汉元帝“按图召 幸” 一事,但诗人用事巧妙,仅以“省识 春风面”五字带过,把史家因“为尊者 讳” 而隐去的事实含蓄地揭露了出来 , 说明了皇帝的昏庸。
【诗人的寄托】
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 遇跟昭君极其相似: • 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 • 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 间” 。 • 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 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 。 • 更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 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
【作者简介】
• 安史乱起,在流离颠沛中被叛军 所俘,后从长安只身逃奔凤 翔,受任左拾遗。
西川节度使严武荐举杜甫为节 参谋、 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大历元年(766)春,自云安至夔州,居之。 秋,寓西阁。大历三年(768),携家出 峡,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衡阳一带。 五年(770),病逝于湘水上的舟中。
杜甫
【教学重点】
• 1.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 2.体会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作者简介】
【诗句鉴赏】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首联写昭君村,颔联才写到 昭君本人。诗 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 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 连字写出塞之景, ’向’ 字写思汉之 心,笔下有神。”这句诗自然给人一 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 而沉重之感。
• “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就是对这个问 题的答复。“画图”,指汉元帝“按图召 幸” 一事,但诗人用事巧妙,仅以“省识 春风面”五字带过,把史家因“为尊者 讳” 而隐去的事实含蓄地揭露了出来 , 说明了皇帝的昏庸。
【诗人的寄托】
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 遇跟昭君极其相似: • 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 • 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 间” 。 • 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 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 。 • 更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 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
【作者简介】
• 安史乱起,在流离颠沛中被叛军 所俘,后从长安只身逃奔凤 翔,受任左拾遗。
西川节度使严武荐举杜甫为节 参谋、 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大历元年(766)春,自云安至夔州,居之。 秋,寓西阁。大历三年(768),携家出 峡,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衡阳一带。 五年(770),病逝于湘水上的舟中。
杜甫
【教学重点】
• 1.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 2.体会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作者简介】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咏怀古迹(其一)-精品文档共21页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咏怀古迹(其 一)-精品文档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咏怀古迹》ppt课件
语言特色赏析
语言特色概述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质朴,同 时又富有韵律感。
语言特色分析
诗人通过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 了深刻的主题和思想,同时运 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古迹的特 点。此外,诗歌的韵律感也增 强了其艺术表现力。
语言特色意义
这种语言特色使诗歌更加易于 理解和记忆,同时也使其更加 具有艺术感染力。
03
《咏怀古迹》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咏怀古迹》简介 • 《咏怀古迹》赏析 • 《咏怀古迹》中的历史人物 • 《咏怀古迹》的文化内涵 • 《咏怀古迹》的影响与传承
01
《咏怀古迹》简介
作者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 杜”,被誉为“诗圣”。
杜甫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苦难的诗歌,表达了深厚的 忧国忧民之情。
《咏怀古迹》创作背景
01
《咏怀古迹》是杜甫在安史之乱 后创作的组诗,共五首,此为第 三首。
02
当时国家动荡不安,诗人感慨国 运衰微,追思古代英雄事迹,借 以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
《咏怀古迹》内容概述
诗中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述,表达了诗人对国 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诗中描绘了古代英雄的形象,赞颂了他们的英勇事 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壮志豪情。
启示意义
诗中所表达的敬仰历史人物、关心他人的思想,对于现代社 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文化 素质。
05
《咏怀古迹Leabharlann 的影响与传承《咏怀古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总结词:重要地位
详细描述:《咏怀古迹》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古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 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 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 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古诗文系列: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古诗文系列: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鉴赏:
当时战争激烈,故曰风尘际。入蜀后,先 后居留成都约五年,流寓梓州阆州一年, 严武死后,由成都至云安,今又由云安来 夔州,故曰“漂泊西南天地间”。只叙事 实,感慨自深。
颔联承上漂流西南,点明所在之地。 这里风情殊异,房屋依山而建,层层高耸, 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山区百姓大多是古 时五溪蛮的后裔,他们身穿带尾形的五色 衣服同云彩和山峦一起共居同住。
古诗文系列: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鉴赏:
颈联追究支离漂泊的起因。这两句是 双管齐下,因为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 它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古人——庾信— —咏怀。本来,禄山之叛唐,即有似于侯 景之叛梁,杜甫遭禄山之乱,而庾信亦值 侯景之乱;杜甫支离漂泊,感时念乱,而 庾信亦被留北朝,作《哀江南赋》,因身 份颇相类,故不无“同病相怜”之感。
古诗文系列: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注释:
未还:未能还朝回乡。 6.庾(yǔ)信:南北朝诗人。 7.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江 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 2.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 迭而上,状如楼台。淹:滞留。日月:岁 月,时光。 3.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 溪,在今湘、黔、川边境。共云山:共居 处。
古诗文系列: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译文:
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 泊流浪来到西南。 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 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 诗人至今未回还。 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 诗赋轰动了江关。
《咏怀古迹》课件
题材选择
杜甫的《咏怀古迹》对后世诗歌创作在题材选择上产生了深远影 响,特别是对历史人物和古迹的吟咏。
艺术风格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如深沉的历史感慨、精湛的写景 技巧和寓情于景等,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情感表达
《咏怀古迹》的情感表达深刻而真挚,对后世诗歌在情感表达方 面也有所启迪。
对杜甫个人创作的影响
对比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古人的 悲欢离合与自己的遭遇相对照 ,突出诗人与古人的情感共鸣
。
精炼
诗歌语言简练,用词精准,如 “画图中”三字,形象地描绘
出古人的凄凉处境。
结构特色
严谨
全诗结构严谨,从“群山万壑”到“断井颓垣”,从“塞上风云”到“故国 江山”,层次分明,环环相扣。
起承转合
诗歌遵循起承转合的规律,从“群山万壑赴荆门”到“环顾一身不自存”, 再到“惟有幽人自来去”,最后以“缅怀明妃卧毡茵”作结,形成了一个完 整的诗歌结构。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让古典诗歌在现代社会焕 发出新的生命力。
国际化发展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中国古典诗歌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古典诗歌的国际 化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魅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咏怀古迹》课件
2023-11-07
目录
• 背景介绍 • 诗句解读 • 主题分析 • 艺术特色 • 咏怀古迹的影响和传承 • 总结与思考
01
背景介绍
杜甫的生平和诗歌风格
杜甫(712年-770年),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并称“李杜”,被尊为“诗圣”。
咏怀古迹其一ppt课件
的深沉怨恨。寄托自己不被重用的 忧思和怀才不遇的感伤。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
“悲昭君以自悲也”
古人即我,我即古人
26
诗歌主旨:
全诗寄寓了作者对王昭 君的深厚同情,也暗含了对 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 展的怅惘之情,以及深沉的 思乡之情。
“悲昭君以自悲也” 27
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负,建功业,
得遂心愿,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
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 的村子。
雄奇壮丽,气势雄伟的图景
32
【思考】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 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 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 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 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 意这种看法吗?
33
不同意。
• 1.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 2.借高山大串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
21
【思考】
• 作者为何要写王昭君的怨恨 呢?这与他的人生遭遇有何 联系?
22
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 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 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 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因上疏救宰 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 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尽 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 己,当然怨恨,他远离故乡,“飘泊西 南天地间”;政治上又郁郁不得志,可 谓是入朝见妒。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 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 情。
15
诗意理解: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 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 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 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看图汉元帝岂识美 丽容颜?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千载 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 满腔悲愤。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
“悲昭君以自悲也”
古人即我,我即古人
26
诗歌主旨:
全诗寄寓了作者对王昭 君的深厚同情,也暗含了对 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 展的怅惘之情,以及深沉的 思乡之情。
“悲昭君以自悲也” 27
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负,建功业,
得遂心愿,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
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 的村子。
雄奇壮丽,气势雄伟的图景
32
【思考】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 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 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 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 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 意这种看法吗?
33
不同意。
• 1.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 2.借高山大串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
21
【思考】
• 作者为何要写王昭君的怨恨 呢?这与他的人生遭遇有何 联系?
22
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 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 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 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因上疏救宰 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 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尽 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 己,当然怨恨,他远离故乡,“飘泊西 南天地间”;政治上又郁郁不得志,可 谓是入朝见妒。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 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 情。
15
诗意理解: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 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 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 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看图汉元帝岂识美 丽容颜?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千载 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 满腔悲愤。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咏怀古迹(其一)
暮年诗赋动江关 ──说杜甫《咏怀古迹》三首
周振甫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矢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七、咏怀古迹(其一)
《咏怀古迹五首》是借古迹来发抒自己的怀抱,五首咏五个古迹,这里选的三首关涉 到三个古迹,即庚信宅、昭君村、武侯祠。这三首有三种不同的写法,它们怎样联系古迹, 由古迹联系到古人,又怎样由古人联系到自己,发抒自己的怀抱,它们的不同的表现手法 是值得探讨的。
此怀昭君村也。上四记叙遗事,下乃伤吊之词。生长名邦,而殁身塞外,比足该举明 妃始末。五六,承上作转语,言生前未经识面,则殁后魂归亦徒然耳,唯有琵琶写意,千 载留恨而已。朱翰曰:“起处,见钟灵毓秀而出佳人,有几许珍惜。结处,言托身绝域而 作胡语,含许多悲愤。曲之诉论,正指昭君怨诗,不作后人词曲。黄生曰:“怨恨者,怨 己之远嫁,恨汉之无恩也。陶开虞曰:“此诗风流摇曳,杜诗之极有韵致者。”(清·仇 兆鳌《杜诗详注》)
这是一首七律。首联写王昭君的故乡:千山万水急奔荆门,一个“赴”字,让 景情有了活力,感情沉郁,笔健语警。颔联写王昭君客死他乡的悲剧:“紫台连 朔漠”描出昭君生前的悲,“独留青冢向黄昏”则画出昭君死后的苦,一个“独” 字画出了昭君的一片孤独思汉之心。此联既传神刻画了昭君悲壮感人的一生,又 很好地反映了诗人自己的流浪状况和家国之思。在此基础上,颈联继续深写昭君 之悲:小人作祟让昭君远离皇帝远嫁匈奴,但昭君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思念却痴 痴不改,“环佩空归月夜魂”,令人无限感叹!尾联以琵琶声声含怨作结,“千 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昭君的同情,也抒发了 作者深深的怨愤情怀,笔意深沉。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
七、咏怀古迹(其一)
1、联系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理解诗中的思想感情。 2、学习和掌握该诗咏古抒怀的写法。 3、了解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影响。 4、背诵该诗。
七、咏怀古迹(其一)
一、课文的思想内容
公元766年(代宗大历元年),晚年漂泊的杜甫在暂住地夔州写下了《咏怀 古迹》五首,分别咏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古代先贤,借此抒写 自己的身世感慨和家国之思。这是组诗中的第三首,借咏王昭君出塞客死异国他 乡的悲剧,寄寓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叹和晚年无家可归的痛苦。
“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清·朱翰《杜诗解意》) 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清·李子德) 读《秋兴八首》、《咏怀古迹》、《诸将五首》,不废议论,不弃藻绩,笼盖宇宙,铿戛 钧韶,而纵横出没中,复含蕴藉微远之致,目为大成,非虚语也。(清·冒春荣《葚原诗 说》卷二)
七、咏怀古迹(其一)
二、课文的艺术特点 全诗以叙事为主,抒情议论寓于其中,句句
有事,字字有情。象“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 冢向黄昏”联,描述昭君独自离开汉宫前往沙漠 草原,直到死后进入坟墓,一直忍受着远离祖国 亲人的孤独寂寞。在“紫台”与“朔漠”“青 冢”“黄昏”的鲜明对比中,我们显然感受到诗 人对昭君“独”“向”荒凉寂寞的无限同情和深 沉感慨,也隐隐从中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影子。诗 人寓情于古人,借古议今,既突出了昭君的寂寞 忠魂形象,又抒发了自己连年漂泊的凄凉悲愤。
三、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指杜甫在诗歌史上的“集大成”地位,认为他无体不 工、无美不备。这一认识最早发之于唐代诗人元稹的《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并序》:“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 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宋代文人苏轼、 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2、后世把杜甫称为“诗圣”,还突出了其道德含义,认为杜甫诗 所展现的人格魅力,集中了儒家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和情怀,如忠义仁爱、 民胞物吾、忧国忧民等。郭沫若在为杜甫写的对联中,称杜甫为“诗中圣哲”,也是这 个意思,这也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如《春夜喜雨》、《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石壕吏》等诗,均体现了这一点。
诗人咏昭君者多矣,大篇短章,率叙其离别怨恨而已。惟白乐天云:“汉使却回凭寄 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没道不如宫里时。”此不言怨恨,而惓惓旧主之 思,过人远矣。(明·瞿佑《归田诗话》)
发端突兀,是律诗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 颜,惊天动地。(清·吴瞻泰《杜诗提要》)
这首诗格律严整,语言整齐简练、精警有力, 很好地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深沉的感情,读来抑扬 顿挫,突出体现了杜甫创作风格。
七、咏怀古迹(其一)
《咏怀古迹》(其一)
群山万壑随着湍急的江水,奔赴荆门山, 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山村。
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 连在了一起,直到留下黑色的坟墓独自向着黄 昏。
七、咏怀古迹(其一)
一、该主要是借咏王昭君出塞客死异国他乡的悲剧,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叹 和晚年无家可归的痛苦之情。
二、这一历史人物的文化意义主要表现在:1、沟通中国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特殊 载体和象征,即“民族友好使者”的意义,如曹禺所写的历史剧《王昭君》;2、讽刺君 王昏庸、奸臣作梗使好人遭迫害的意义,如王安石的《明妃曲》;3、借昭君的遭遇抒发 个人的身世感慨的意义,如杜甫的这首《咏怀古迹》。很多时候,这几种意义是并存的。
凭画工画像取人的君主丧失了认识真才的 机会,让一心向汉的昭君空有怀念故国的月夜 归魂。
即使千年后,琵琶弹奏的胡乐也会不断诉 说昭君内心对大汉昏君的怨恨。
七、咏怀古迹(其一)
七言近体,起自初唐应制,句法严整。或实字迭用,或虚字单使,自无敷演之 病。……少陵《怀古》:“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此上二第一首,是指庚信宅。庚信宅在荆州(今湖北江陵)。这五首诗当是杜甫于大历元 年(766)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写的。当时他还没有到荆州,没有看到庚信宅,所以这 首诗里没有提到庚信宅。作为《咏怀古迹》,他的构思,当是从江陵到庚信宅,从庚信宅 到江陵,从庚信到自己,成为暗线。把它列在《咏怀古迹》的第一篇,那是因为社甫在夔 州,想到荆州去,就想到庚信宅。诗里虽然没有提到庚信宅,但心目中是想到庚信宅的。 因为是咏怀,所以提不提古迹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