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理论创新与本土化的研究_陈小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理论创新与本土化的研究

陈小芳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河南·郑州45115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也为高等教育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高等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含义出发,对我国高等教育本土化的必要性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路径,希望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创新与本土化建言献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理论创新;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534(2016)05-0070-02

作者简介:陈小芳(1981-),河南南阳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教育。

众所周知,对高等教育理论进行创新不仅仅只是理论发展成熟的需要,同时这也是进行教育改革呼唤的积极响应。毫无疑问,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都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就中国的高等教育来说,自然也就有了中国特色。鉴于此种背景,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的创新需要兼容并包,既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同时也要结合自身的国情,考虑到中国教育体系的特点以及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从实践来看,当下的高等教育理论已经不足以解决中国高等教育实际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可是在进行中国化融合的时候,如何结合中国实际,是我们亟待解决的症结所在。换句话来说,如何将高等教育理论创新本土化,进而实现对现有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指导教育实践的科学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进行深思的研究方向。

一、高等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含义

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高等教育理论本土化面临的困难重重,具体来说,高等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内容广泛,不仅包含理论主题的选择问题,同时还需要对理论结构、研究手段进行厘清,而且就高等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实现路径来看,主要可以总结为两种:首先,是引进来的本土化,具体来说就是将国外的先进理论进行引进吸收,然而结合实际进行转化。其关键的节点就在于如何对国外的教育理论进行甄别批判,简单来说就是由外而内的过程。其次,就是走出去的本土化。

即“在本土、由本土人、就本土的问题、以本土的方式”实现理论创新的过程。

尽管这条路径饱受争议,大部分的争议点就在于本土人地本土化所研究的是本土的东西,自然不存在本土化的动态过程。综合来看,这种观点存在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之下,立足于本土文化与本土的高等教育实践的研究应该是一种“本土化”的研究,其产生的理论也应该是一种本土化的理论。

二、高等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必要性

从业内的教育理论发展进程来看,我们可以说,近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出现伊始就是从国外传入,其发展过程可以看作是一种野蛮生长的过程,往往是对国外成熟的教育理论体系进行翻译、解读、学习。我国的教育理论最早是向我们的近邻日本学习,后来陆续学习了法国、美国,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社会体制的原因,向前苏联学习的成分更加明显。综合来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往往是从概念性和诠释性入手,在对于国家教育政策的解读过程中显得尤甚,而且还存在着对欧美国家教育理论的盲目崇拜,一味的只知道照搬照抄,尽管学术界的前辈对于外国高等教育理论引进进程功不可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照搬色彩严重。尤其是在当前教育理论国家化的趋势之下,国内很多专家学者都会将西方成熟教育理论奉为圣经,内在的笃定西方国家的教育水平远远地高于国内,其教育理论必然先进,久而久之,对于西方国家的教育理论进行了神化,国内教育理论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也日趋西方化。与此同时,我们又对西方学术界的霸道感到不满,其实忘了正是我们这种邯郸学步,不求甚解的学术态度,让我们丢了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对于这种困境,我们需要进行反思,同时也需要进行突围。只有立足于我们自身的文化环境以及教育实际,运用新的理论思维去解决自身的教育难题,重构当前的教育理论体系才能真正的实现教育的本土化,而不能仅仅只是沦为西方教育理论的搬运工。

简而言之,高等教育理论本土化“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既不能一味排外,固步自封,也不能囫囵吞枣,照抄照搬,只有将教育理论本土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创新。

三、高等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实现路径

首先,高等教育理论创新不可闭门造车,我们要积极拓宽自身的国际视野,取长补短。从国际范围来看,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所以导致了各个国家的教育理论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换句话来说,就是存在有些国家的高等教育理论水平处于比较高的层次,进而会比较强势,则有些国家的高等教育理论水平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处于一种相对弱势的地位。但是这并不影响相互之间的借鉴学习,只有相互借鉴彼此的长处,弥补自身的短处,才能更快的实现本国的教育理论创新。尽管,对国外先进教育

70

DOI:10.13985/ki.34-1227/c.2016.05.031

究外宣的一贯做法,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的适应性转换对皖南国际旅游区中的核心—黄山景区的部分外宣译文进行解读,为外宣翻译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证明了做好译者工作对有效提升示范区旅游形象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孙艺风.视角、阐述、文化--文学翻译与翻译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惠敏,张国霞,蒋云磊.功能论视角下的泰山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2014(3)

[4].马迎雪.论汉英旅游翻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12

[5].彭恳恳.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旅游景观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12

[6].熊力游,刘和林.旅游网页文本的编译策略[J].中国翻译, 2011(6)

理论的直接引进吸收是实现本国教育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还是需要认识到这并不是不二法门。从教育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来看,理论的创建作为人类的特有活动,肯定是处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这就不可避免的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教育理论烙印,也就是会形成特定的思维模式,如果对他国的教育理论生搬硬套,难免会出现“身体不适”的状况。所以,我们在对国外高等教育理论进行引进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文字翻译的层面上,我们需要站在更加客观的角度上对之进行批判,积极探索其理论形成的教育背景及其内在的逻辑关联,并且即使该国教育理论发展处于世界前列也不意味着其所有的教育理论都是先进的,我们需要进行甄别。我国目前的教育理论体系其内在就包含着一种模仿的痕迹,至今为止,这种痕迹并未完全消除,从理论发展进程来看,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社会体制以及冷战的国际大环境,我国教育理论的往往是全套采用苏联模式,也保留了苏联的死板。但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美关系缓和,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界开始向美国学习,对于教育改革的实践也是在美式理论指导之下完成的,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能让人满意。究其原因在于中美两国的文化鸿沟,对于美国教育理论的简单模仿只会形成一种不伦不类的局面,但是从客观角度来看,美国之所以能有今天这种教育大国的地位,其自身也经历了对教育理论本土化建设过程,确切的说,如果没有对对英国等国家教育理论的借鉴学习,也不会出现今天美国自成一派的先进教育理论体系。

其次,高等教育理论创新离不开本国的高等教育实践,我们要积极勇敢的面对自己遇到的理论难题。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想实现理论的创新,我们就需要深入实践,从实践中的难题出发,总结经验,如果我们对之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则不管它以何种看似科学和严谨的逻辑、术语、方法和概念体系作为支撑,都属于诠释性的和概念性的高等教育理论,对于复杂的中国教育实践更加显得无力,对于中国的教育实践来说,要直面其特殊问题,否则游离于实践之外的教育理论其实用性差强人意。并且从理论上来看,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往往有着自身特有的传统背景,所以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教育理论,我们只有从中国的教育国情出发,立足于教育实际,不断创新教育理论体系。我们从私立高等教育来看,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其合法性是存在争议的,这就使得国家的制度体系难以为其发展提供公平健康的环境,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普及和改革进程的加快,为高等教育的市场化运作创造了条件,最早的高等私立教育是以捐资办学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在今天,私立高等教育如雨后春笋,但是就其性质来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例,以投资为主的私立大学逐步演变成营利性大学,那些非营利性私立大学所享受的待遇与公立大学越来越趋同,在这种趋势之下,私立大学的合法性问题又被提到桌面。我们可以从私立高等教育的起点来看,一般来说国外的私立大学往往拥有着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在整个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执牛耳地位,在学术界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其培养的知识分子也占据着社会的精英阶层。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来看,我国的情况恰恰相反,公立大学由于国家资源的大力支持,对于教育资源的垄断地位多年未变,私立大学的地位比较尴尬,长期处于对教育体系补充辅助的地位,这就使得在我国私立高等教育制度性根基与传统的不同,决定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我们都难以简单模仿西方国家的私立高等教育模式。

综上所述,本土化的高等教育理论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诉求,而且这种创新不仅仅只是理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实践进步的体现,我们既需要学术界自身发力,也需要高等教育系统进行革新的推动。

参考文献:

[1]买琳燕.高职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辩证关系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07)

[2]买琳燕.寻找一种力量: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J].当代教育论坛,2014(01)

[3]项贤明.教育:全球化、本土化与本土生长——

—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观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2) [4]邬大光,王建华.对高等教育介入资本市场的反思——

—营利与非营利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5(15)

(上接第34页)

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