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庄子的社会思想[29页]
《庄子的思想》课件
庄子的代表作品
莊子
《庄子》是庄子的代表性哲学 著作,包含着他独特的思想和 观点,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南经》
《南经》是庄子的另一部重要 作品,其中探讨了人类的行为 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的短篇散文, 通过一个人的逍遥之旅,表达 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庄子的影响和价值
学术上的影响和价值
后期生活和逝世
庄子晚年回归自然,过着 隐居的生活,直到他在一 次旅行中以平和的心态离 世。
庄子的哲学思想
无为而治
庄子认为,通过无为而治, 即无欲无求的状态,可以达 到最好的治理社会的效果。
天人合一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 应当与自然融为一体,追求 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道德和自由
庄子强调道德与自由的关系, 认为真正的自由来自于内心 的追求和符合自然法则。
《庄子的思想》PPT课件
庄子的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上重要的思想之一,本课件将介绍庄子的生平、哲 学思想,以及他的代表作品和影响。让我们深入探索庄子的智慧和思考。
庄子的生平
出生和家庭
庄子出生在战国时期的春 秋末年,他的家庭背景和 早年生活对他的思想产生 了重要影响。
早年生活和成就
在他的早年,庄子经历了 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入 思考,并开始撰写他的著 作。
2 庄子的主要成就和
贡献
3 庄子思想的发展和
前景
庄子在哲学领域的研究、 著作和思想创新都为中 国古代思想做出了重要 的贡献。
庄子的思想在今天仍然 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 现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和 解决有着积极的指导作 用。
庄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哲学思考和文化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
社会上的影响和价值
庄子的思想
庄子的思想庄子(公元前369年-281年),名周,字子元,汉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史称“庄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庄子的思想深刻且独特,涉及诸多领域,如人性、自由、自由、自然、政治和伦理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首先,庄子的思想强调自由和自然。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内心的宁静。
庄子主张放弃名利,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提倡“无为而无不为”的生活态度。
他认为,人们应当放下欲望和功利心,按照自然的演化进行行动,不去干预、改变自然的秩序。
其次,庄子对人性的看法十分独特。
他认为人性本善,人与天地万物是相通的。
他反对人为划定的各种界限,如贵贱、善恶、美丑等,主张人们应该超越这些界限,追求内心的真、善、美。
他以自然界的互补和和谐为例,表达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庄子的政治思想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他主张去除权力和社会身份的束缚,让人们自由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他反对人为的权威和制度,主张“无为而治”,即以自然的方式来管理社会。
庄子提出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于现代管理学和领导力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庄子还在道德伦理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主张超越善恶的二元对立,提倡人们超越是非观念的束缚,追求灵魂的自由和内心的宁静。
他主张人们应该追随自己的本性,放弃对外在的约束,以实现内心的和谐和完整。
庄子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其独特的文学表述和寓言式的表达方式。
他往往通过寓言、讽刺和幽默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使其思想更加生动、易于理解。
总的来说,庄子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思辨精神和对自由、自然的追求。
他的思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哲学史上有着独特的价值。
他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人性、自由和自然的独特见解,对于现代社会和人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庄子研读四:社会思想概要PPT教学课件
2020/10/16
9
统治者的行为和他们所标榜的伦理道德规范完全是 相悖的,却要求别人遵守这些道德原则,这不过是 让人们死心踏地为其效命而已,实质上就是以“仁 义忠信”杀人。
2020/10/16
10
《外物》 “儒者以诗礼发冢”: 庄子笔下的儒者,一方面干着盗墓窃财的勾当,一
方面还用冠冕堂皇的诗礼对死者进行谴责,以此来 证明自己行为是正义之举。 演门有亲死者,以善毁爵为官师,其党人毁而死者 半。
庄子认为“多知为败” ,“巧者劳而知者优”,如 同“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智慧巧谋就是对 人性本然状态的破坏。
2020/10/16
13
道德、智慧、典章制度、财货器物、优美音乐、精 巧工艺·,一这些构成人类文明生活内容的社会现象, 在庄子看来,都是对自然和人的本性的破坏。
庄子自然主义的“无为”社会批判思想在这里表现 了明显的反人类、反文明倾向。
2020/10/16
16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ti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 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彼人含其 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 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胠 箧》)
人人都保有原本的视觉,那么天下就不会被毁坏;人人 都保有原本的听觉,那么天下就不会被扰乱;人人都保 有原本的智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迷惑;人人都保有 原本的秉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邪恶。
善毁:谓因丧亲过于哀伤而瘦弱变形。
2020/10/16
11
所谓儒者,绝大多数都是为了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而 冒充的,“儒者”这块招牌不过是士人用来骗取名 利的工具。
“鲁国少儒士”
2020/10/16
12
(2)、“好知”的社会行为
庄子的社会学观点与社会问题
庄子的社会学观点与社会问题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哲学和社会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社会学观点主要围绕着人与社会的关系展开,他对社会问题的独特见解也为后世学者提供了许多启示。
本文将从庄子的社会学观点出发,探讨他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对现代社会学的启示。
庄子的社会学观点强调了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他认为人是社会的一部分,而社会也是人的存在条件。
在《庄子》一书中,庄子通过许多寓言和故事来阐述他的社会学观点。
比如,他讲述了一个关于“大鱼吃小鱼”的故事,指出社会中存在着强者欺凌弱者的现象。
他以此来批判社会中的不公正和剥削行为,呼吁人们要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
庄子还提出了“自由无为”的观点,主张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他认为社会中的繁琐和功利会束缚人的心灵,使人们迷失自我。
他反对社会中的功名利禄追逐,认为这种追求只会让人们沉溺于虚幻的荣誉和地位,而失去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他主张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超越社会的束缚,从而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
庄子的社会学观点对于现代社会问题的思考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庄子的强调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提醒我们,社会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的行为和态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因此,我们不能只关注个体的利益,而应该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
庄子的故事也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其次,庄子的“自由无为”观点提醒我们,要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现代社会充满了竞争和压力,人们往往为了功名利禄而不断奔波劳累,忽略了内心的需求。
庄子的观点告诉我们,追求物质的成功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
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内心需求,追求真正的自我实现,而不是盲目追逐社会的功名和地位。
最后,庄子的社会学观点还提醒我们,要超越社会的束缚,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现代社会往往给人们加上了太多的标签和框架,人们在社会的压力下很难保持真实的自我。
战国思想家庄子的思想内容
战国思想家庄子的思想内容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那么庄子的思想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庄子的思想,希望对你有帮助! 庄子的思想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现存的《庄子》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文字雄美,想象丰富,跌后起伏,妙趣横生,善干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
《庄子》一书不但反映了庄周的哲学思想,而且显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
庄周继承和发展了老聃的"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物质实体,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础。
他否认有神的主宰,认为万物的生长和发展,是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的,自然界本身就有它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他说:"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庄子的物质生活虽然清贫,但精神生活却异常丰富,读书、漫游、观察、遐想,追求“至人无己”的自由境界。
庄子的思想较为复杂:在政治上,他激烈而深刻地抨击统治阶级,赞同老子的“无为而治”,主张摈弃一切社会制度和文化知识;在生活态度上,他顺应自然,追求绝对的自由。
庄子一生隐默无闻,却著述甚丰,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
老、庄与孔、孟共同构成了国民精神的源头。
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说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其人也被人们神化,奉为神灵。
唐玄宗天宝元年(七百二十四年)二月封“南华真人”。
所著书《庄子》,诏称《南华真经》。
宋徽宗时封“微妙元通真君”。
庄子的著作庄子的代表作品《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内篇·逍遥游》、《内篇·齐物论》、《内篇·养生主》、《内篇·人间世》、《内篇·德充符》、《内篇·大宗师》、《内篇·应帝王》、《外篇·骈拇》、《外篇·马蹄》、《外篇·胠箧》、《外篇·在宥》、《外篇·天地》、《外篇·天道》、《外篇·天运》、《外篇·刻意》、《外篇·缮性》、《外篇·秋水》、《外篇·至乐》、《外篇·达生》、《外篇·山木》、《外篇·田子方》、《外篇·知北游》、《杂篇·庚桑楚》、《杂篇·徐无鬼》、《杂篇·则阳》、《杂篇·外物》、《杂篇·寓言》、《杂篇·让王》、《杂篇·盗跖》、《杂篇·说剑》、《杂篇·渔父》、《杂篇·列御寇》、《杂篇·天下》。
《庄子》思想内容展示共35页文档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庄子》思想内容展示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庄子思想庄子的无为思想概说庄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庄⼦思想庄⼦的⽆为思想概说庄⼦的核⼼思想是什么庄⼦思想,庄⼦的核⼼思想是“道”,庄⼦是道家学派的代表⼈,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庄⼦继承和发展了⽼⼦思想,故历史上⽼庄并称,道家思想⼜称为⽼庄思想。
庄⼦的思想⼀、⽆为⽽治。
庄⼦的⽆为理由,与⽼⼦完全不同。
⽼⼦的⽆为,其理由是反者道之动。
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真正的伟⼤社会成果,你不要妄动⽽要遵循规律。
⽼⼦的⽆为是为了⽆不为。
⽽庄⼦的⽆为,其理由是万物(也包括所有⼈)都是⾃由⾃在的时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规矩越多就越失去⾃我,也就越失去幸福。
所以任何⾮⾃然的规矩,都是压制⼈的幸福的。
⼆、逍遥游。
论幸福的两种⽅式。
⾸先,庄⼦反对礼和法,以及⼀切“普遍性”社会道德。
因为庄⼦认为,⼈与⼈是不同的,所谓的普遍道德,只不过是削⾜适履,压制⼈的⾃然本性⽽已。
所以,逍遥游的第⼀个层次,叫做万类霜天竞⾃由(瞎引⽤⼀下主席的诗词了)。
说万物各有其本性,本⽆所谓⾼低。
只要他们都各⾃充分⽽⾃由的发挥了⾃⼰的⾃然能⼒,他们就同等幸福。
⽐如⼩鸟的幸福就是枝头⾼歌,⼤雁的幸福就是千⾥迁徙。
各有各的幸福,但只要都实现了⾃⼰的⾃由,那他们是等同的幸福。
逍遥游的第⼆个层次,⾼级的幸福。
前⾯那种是低级的幸福,是有差异的幸福。
那种有差异的幸福其实不可能真正圆满,因为万物都不可能真正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万物都受到各种制约。
按西哲的说法,想怎么做怎么做是尼采的超⼈,但后来海德格尔指出,超⼈不可能实现,因为⼈世间存在太多的限制,⽐如:⼈总是会死的,康熙都还要向天再借五百年嘛,可惜借不到。
所以,更⾼级的幸福,只能是与天地融合。
所谓与天地融合,就叫做:天⼈合⼀。
这个境界,超越了万物的区别,超越了⼈与世界的区别,我本⾝也已经感受不到了,⼈完全融⼊天地中,于是获得永恒的幸福。
三、齐物论。
论知识的三种层次,这代表了庄⼦的最⾼境界。
知识的第⼀种层次,是惠施⼗论的层次——相对论。
⼈⼈都只掌握⽚⾯的知识,妄图⽤⾃⼰对⽚⾯知识的定义,来影响别⼈,获得认可。
庄子的思想主张总结
庄子的思想主张总结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主张注重解放人类心灵,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以下是对庄子思想主要内容的总结。
庄子的“道”是他的核心思想。
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初原则,是一切存在和变化的根源。
人类最终目的是通过追求和实现与“道”的合一,达到身心的自由和和谐。
庄子强调人的本性是自然的、善良的,与天地万物本质相通,与“道”具有相同的本质。
然而,在社会的规范与压力下,人们渐渐迷失了本真的自我。
“尚贤使能”的社会要求,使人们为名利地位所迷惑,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和本真的欲望。
庄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观点。
他认为,政府应该放任自流,不加干预,从而使人们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
他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强权,主张“无为”、“无用”的原则,以避免政府的过度干预和权力滥用,从而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平等。
庄子还提出了“乐不思蜀”的处世哲学。
他认为人们应该放下功利心态,不去追求名利地位,而是安心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他以“逍遥游”为例,通过描述自然景色的美好,来表达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他主张人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在,远离尘嚣喧嚣,不思考成功与失败,不去追求权力地位,追求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庄子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强调人应该以自然界的变化和自然界中万物的和谐相容为榜样,以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他认为人类应该摆脱对外部世界的依赖,回归到内心的宁静,在内心中享受自然的美好。
庄子的思想主张注重解放人的心灵,强调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逍遥自在。
他通过对生活的深入思考,提出了许多哲学理念,引领人们走向一个更为自由和和谐的生活状态。
他的思想对于后世影响深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简论庄子的社会批判思想
简论庄子的社会批判思想
庄子,古代经典思想家,智慧经年,仰之尧舜。
他的社会批判思想在中国古代
政治文化中已有千古,其思想几乎是影响最深远的。
庄子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深刻地揭示了他对人与社会职责的反省。
他因其反映当时社会状况和批判功能而深受人们重视。
按照庄子的理论,当今社会要发展,必须严格遵守职责担当、心态正确、理念进步、真正促进公正责任的原则。
此外,庄子始终强调“内外不容”,旨在把生活得与善良有关,要控制自己的
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追求自己的价值,以及更好的公平。
最后,庄子十分重视道德价值的传承和实践,认为“依据道而行,则无不利”,只有遵循真正的道德价值观,才能有助于安定社会风气,调整人民的心理状态,实现文明的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庄子的社会批判思想深入人心,根本上反映出古代社会的文化底蕴、道德风气。
他提出的发展理论虽然早已过时,但仍然引起社会关注,冲淡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度,促使企业和社会更加重视道德规范、社会问题等内容的维护和发展。
庄子的社会理想与发展模式的设想
庄子的社会理想与发展模式的设想作为一个资深学者,我一直对庄子的思想深感兴趣。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研究心得中,我将探讨庄子的社会理想与发展模式的设想,并尝试从不同角度解读其思想内涵。
庄子的社会理想可以概括为“无为而治”,他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他认为人类社会过度追求功利和物质财富,导致了人们的内心不安和社会的不稳定。
因此,他提倡“无为而治”,即不要过度干预和控制社会,而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的发展。
庄子的社会理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自由”,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摆脱社会的束缚和约束。
他主张人们应该放下功利心和欲望,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在他看来,只有当人们真正摆脱了功利的追求,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庄子的社会理想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顺应自然的发展。
他倡导人们追求自然的道,即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度干预和改变自然。
他认为,只有当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在庄子的社会理想中,他还提出了一种理想的发展模式。
他认为,社会的发展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人为干预和控制。
他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让事物自然发展。
他认为,只有当社会的发展符合自然的规律,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庄子的社会理想与发展模式的设想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在当今社会,人们过度追求功利和物质财富,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人们的内心不安。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应该摆脱功利的追求,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只有当人们真正摆脱了功利的追求,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同时,庄子的思想还提醒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顺应自然的发展。
在当今社会,人们过度干预和改变自然,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破坏。
庄子的思想告诉我们,只有当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庄子的社会理想与发展模式的设想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庄子的社会思想
反文明的文化观
知识是大乱之源 仁义毁道德 “儒墨毕起”是祸根
1. 2. 3.
返回
反社会化的“真人”观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庄子追求完全合于自然的“真人”的人格。 这种摆脱一切外在限制的理想人格,只是庄 子的幻想,但后世的道教却视其为一种神仙 状态。
返回
社会退化论
在古今之辩上,庄子和老子以及儒家是一致的, 都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退化,这是一种悲 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历史观。
庄子社会思想概括
庄子的社会思想是消极厌世的,主张无为 而超脱。他认为人们推崇的所谓明、聪、仁、义、 礼、乐、圣、智及道德文化和各种社会规范,是 造成社会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圣人治世,不仅 于事无补,反倒使社会更加混乱。所以庄子要求 绝圣弃智,抨击圣人,抛弃一切规范束缚,任其 自然,以不治治天下。个人要清心寡欲,忘仁义, 忘礼乐,再忘掉自身的存在,恢复常然,使社会 达到一种原初的本真状态。 返回
庄子的人生观
庄子认为人生无常,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 生在世如同大梦一场。人生充满痛苦与忧伤,要 求得解脱,就应该忘掉生死与是非。庄子从等物 我,齐生死的观点出发,幻想出一个不受任何条 件限制而绝对自由的境界,并在此精神境界中体 验超现实的逍遥之乐。
返回
《庄子》的思想核心
在《庄子》的思想体系中,“道”是最高的本原, 是最先的存在,是世界万物的渊源。“道”不仅 是本原,也是万物生灭、运动的一般规律,万物 从道生,灭亡之后又复归于道。道的运动表现为 气,气的聚合便构成形体,形体离散之后又回复 到原始状态的气,得到气,则天高地广,日月运 行,万物昌盛,万物的生成、发展、灭亡都是气 运动的结果,人也不例外。
庄子的社会社会思想
庄子的社会社会思想07小学教育胡学实【论文摘要】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许多专家对他进行研究,挖掘出来了许许多多的庄子精髓,其中有一点是他的社会批判思想,在几千年前的战国时代他就尖锐批判君权的勇气和睿智。
一直以来统治中国说千年的儒家思想被认为是正统,庄子毫不留情地对它进行批判让人大开眼界。
对社会文明的否定又让人惊奇,觉得不可思议,但又不得不折服。
庄子很特别,他的思想给与我们无限的启示。
【关键词】君权批判仁义批判社会批判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身处战国中期几乎与孟子同时期,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
庄子一生远离官场投身自然,蔑视礼法和权贵。
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充满了深奥的哲理,也包涵了人生之道的超前意识,他对当时封建君权社会的批判更是深透入骨。
在君宰天下的时代,他有这份胆量实在让人敬佩,他有这种批判的睿智不能不让人敬佩。
庄子的社会思想内涵包括对君主和权贵的批判、对儒家仁义礼智信及各家学派的批判、对社会文明的不满三方面。
首先,庄子蔑视礼法和权贵,不与统治者合作,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他对统治者的本质进行了毫不留情的羞辱,如在《在宥》中说道:“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
”他又大骂各诸侯王是窃国大盗,是借助所谓的仁义,掩耳盗铃。
如“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儿仁义存焉”。
庄子还认为朝中权贵都是一些贪图名利的无耻之徒、为虎作伥的走狗,他在《盗跖》说没有廉耻的人富有,花言巧语欺骗无耻的人显达,而那些名利最大的几乎是无耻夸夸其谈拍马屁获得的。
更为生动而且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达生》中的一则寓言:祝宗人为了让猪心甘情愿的为他牺牲,穿上礼服走到猪的面前说:“你为什么要不喜欢死呢?我会亲自用粮食精心的喂你几个月,把你养得肥肥的,我还要十天一戒,三天一斋,还给你垫上软绵绵的白茅草,把你的肩膀和屁股放在华丽而雕饰精美的肉板上,你愿意吗?”祝宗人这明明是让猪去死却还打着为猪好的幌子,编出一堆堂而皇之极其作呕的理由,好让猪心甘情愿地为他去死。
庄子的思想
庄子的思想关于庄子的思想庄子(约前369-280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人,做过蒙地的管理漆园的小官。
生活穷困潦倒,曾向监河侯(官名)借粮度日。
他本来是宋国人,因公元前286年(楚顷襄王十三年)齐灭宋后,齐与魏、楚三分其地,蒙地属楚,故庄子为楚人。
他往来于赵、魏各国间,与楚国关系较深,和楚威王、楚顷襄王都有往来。
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载,楚威王闻其贤,派人请他任楚相(令尹),庄子以“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为辞,坚决拒绝。
庄子着作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作,书名即称《庄子》。
据《汉书·艺文志》说,《庄子》一书有52篇,现存只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计33篇。
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着,外篇、杂篇为庄子后学着。
因唐玄宗尊庄子为南华真人,故《庄子》又称《南华经》。
内容丰富多彩,文字汪洋恣肆,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无论在哲学上或文学上,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
庄子的故国----宋国,与陈、郑、蔡等国一样,春秋后一直是晋、楚等大国争夺的中间地带,战争频仍,人民经受长期战乱的祸害。
公元前318年(宋君偃十一年),宋君偃自称为王,暴虐无道,诸侯皆曰“桀宋”,民众又在国内饱受压迫奴役之苦。
庄子晚年,宋又亡国。
庄子一生生活在如此多灾多难的国度里,客观的环境不可避免地给庄子思想铸成深深的烙印。
在宇宙观方面,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庄子·大宗师》。
)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
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莫知其高,莫知其终”(同上。
)这种超越感觉的道,却是世界万物的本源,“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同上),否定了世界有神的主宰,具有泛神论的色彩。
同时,庄子又进而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我即道,道即我,道就成为主观精神的东西。
庄子简介及其思想与作品(“社会”相关文档)共8张
关于人与社会的认识 庄子认为,随着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及争斗也会随之产生和激化,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也并不意味着人类社 会是按照必然上升的进程前进。 他认为自然的本性是最完善的,如果人为地加以改变,便会损害事物的本性,造成不幸和痛苦。 消极遁世的人生哲学 庄子反对当时社会上实行的仁义礼乐等社会道德与政治制度。 无为而治:庄子明确否定现实的社会政治制度以及文化生活,在政治上主张不干涉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实行无为而治。 他认为自然的本性是最完善的,如果人为地加以改变,便会损害事物的本性,造成不幸和痛苦。 庄子反对当时社会上实行的仁义礼乐等社会道德与政治制度。 庄子反对当时社会上实行的仁义礼乐等社会道德与政治制度。 庄子认为,随着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及争斗也会随之产生和激化,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也并不意味着人类社 会是按照必然上升的进程前进。 庄子反对当时社会上实行的仁义礼乐等社会道德与政治制度。 无为而治:庄子明确否定现实的社会政治制度以及文化生活,在政治上主张不干涉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实行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庄子明确否定现实的社会政治制度以及文化生活,在政治上主张不干涉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实行无为而治。 庄子认为,随着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及争斗也会随之产生和激化,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也并不意味着人类社 会是按照必然上升的进程前进。 庄子反对当时社会上实行的仁义礼乐等社会道德与政治制度。
会庄是子按 反照对必当然时上社为升会自的上然进实程行的前的本进仁。义性礼是乐等最社完会善道德的与,政治如制果度人。 为地加以改变,便会损害事物的本性,造成不幸和
庄子认为,随着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及争斗也会随之产生和激化,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也并不意味着人类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论人世的言论争辩与价值观 • 论处世方法 • 论社会整合 • 老庄思想的异同与道家是想的特点
• 庄子名周,宋国蒙县人。所处时代为战国 中期,大致与孟子同时。曾做过蒙地的漆 园吏。曾见过梁惠王,楚威王以厚礼聘他 做丞相,但庄周回绝了。
• 一般认为《庄子》书中“内篇”七篇是庄 周本人的作品,比较可信,而“外篇”和 “杂篇”多为庄子后学的作品。本章主要 阐发《庄子》书中“内篇”的社会思想。
• 庄子认为从天地自然的立场看,利害得失 本来就是相通的、一体的。万物的存在都 有它的价值,并不会因为不合人意而失去 它自身的意义。所以人们不可持一成不变 的价值观。对人间庞杂歧异的言论争辩问 题的解决方案,采取一种不求解决便可得 到自然解决的态度
第二节 论处世方法
• 庄子的处世态度: 人不是不该有所作为,只是生于乱世,根 本不足以有所作为。乱世就是天下无道的 社会局面。他认为身处乱世,以一个人的 力量难以挽既倒之狂澜。乱世无德者多, 有德者少。有德者处于无德者之中,如鹤 立鸡群,耀眼夺目,势必遭无德者嫉恨而 处境危险,自身尚且难保,遑论有所作为。 乱世所能做的,也只能是避祸而已。
把事情视为自外而至的命,不妨寄寓其中, 乘便而游,任凭命运将人引到不可预知的 境遇中。
以一种艺术心情对待世间棘手难行之事, 就是庄子所谓“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 养中”之处世之道的精义
• “缘督以为经”,“以无厚入有间”
• 庄子处在乱世之中求生存的方法:
在这种乱世中谋生存的方法,只能是置身 于善恶之间的夹缝里。
告诉人们说,夹缝无论多狭窄,到底还是 有空隙,只要无厚,就能在其中游刃有余。 人们在社会中生活,只要有己、有功、有 名、有才、有欲,那都属于“厚”的范畴, 都是应该舍弃的。
• 庄子所谓无厚:就是一无所有。一无所有 并不限于身外之物,如富贵名声之类,更 要在心里就干净洒落。大凡人们彼此相争, 必然是由于心中有物:以己为是,以人为 非,所以才会如水火不相容。
• 庄子解决争辩的思想:
庄子认为:与其站在我的立场上说我的看 法不同于别人的,不如自己改换立场,站 在别人的立场上说别人的看法不同于我的 看法。这样还会有什么争论。所站的立场 既然可以灵活转换,见地就不偏倚于一边, 而暗合于天地自然均平之道。
• 庄子的价值观
庄子从相对主义立场出发,讨论人世的言论
• 庄子的处世方法可概括为: 一.“无用之用” 二.“ 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 三.“缘督以为经”“以无厚入有间”
• 论“无用之用”
庄子认为,善于保全自己生命的人,应该 守持在于人无用,于己却有大用的境地。
庄子求无用之用的途径,就是不能贪世俗 之功名,认为功名所在,就是大患所生。 所谓“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 亡”。成就功名者,往往不得善终。
• 什么是成心?
庄子认为:所谓“成心”就是心态的固化,它
一旦形成,便凝滞而难以转移。由于人心僵化 而固定,才把是非看得绝对而不可调和,然后 人们舍非而从是,并不是世间本有不可调和的 是非。庄子以为,成心的形成其实是偶然而无 一定准则的。
• 庄子认为:由于经历与眼界的限制,人常 常是以偏赅全,以一推万,把此时此地而
人由于不安于天地造化的安排,所以才刻
意要使事情如自己所愿。他认为,人都有 趋利避害,喜得恶失,贪生畏死之心。其 实利害、得失、死生的划分都是人为的, 天地自然本来没有这些区分
• 庄子对于人之所以争辩的原因的思想
庄子认为,人所以会争辩,是因为只认为 自己所见到的有价值,别人所见到的没有 价值,进而希望别人同意自己的意见。站 在自己的立场上虽然不是没有见地,但别 人既然与自己所站的立场不同,所见的自 然也就不同,又怎么能凭一人之口服众人 之心呢?
争辩与价值观问题,得出人类与动植物天然平 等的结论。因此人不能以自己的一孔之见看人、 处事、待物。他认为人们往往是先有了“成 心”,而后才有是非之争论的,但实际上成心 的形成是偶然而无一定准则的。人由于偏持且 不安于天地造化的安排,所以才刻意要使事情 如自己所愿。结果是只能明于此而暗于彼;知 利而不知害;见得而不见失,更不知利害得失 本来就是由人们自己界定的。
世人求功名,往往是贪富贵。不求功名富 贵,就要甘于贫贱,耐得寂寞。所求于世 俗的微乎其微,世俗自然也难以加害。这 就是庄子求无用之用,在退避中求生存的
• “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
• 人置身于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中,常常是 想逃都逃不掉。此时又该怎样善尽自己的 生命呢?
庄子通过叶公子高身的的故事得出这样的
第一节 论人世的言论争辩与价值
• 人间种种矛盾、争执,往往起于彼此意见、 看法的不同。意见、看法要通过语言表达。
• 庄子通过人类的语言与自然界的声音相对 比得出自然界发出的一切声音,包括人的 语言在内,都是一律平等的。
• 庄子认为:人以为自己的言语是有固定内容、 确有所指的。言语所争,在于是非。人以为世 间先有是非,而后才以言语争论。但在庄子看 来,事情恰好相反:人是先有了“成心”,而 后才有是非之争论的。
然的看成是无时无地不然的,把个别的能穷尽天地造化之 无限,但人生却恰恰要安放在此无限的天地造 化间。
人对于所不知的东西,总缺乏安全感,若没有
了解,心里就觉得不踏实。其实天地间许多事, 没有了解一样可以做好。了解了也未必一定做 好。小孩子不懂语法,学习语言却特别快;蜜 蜂没学过建筑学,却是筑巢的好手。我们称这 些能力是先天的本能。其中有高度的智慧,但 这种智慧却不是通过思想得来的,而是造化所 赋予的,好像是天地造化的一种绝妙安排。
思想,生不由我做主:父母未经我同意就 将我降生于世;死不由我做主:人虽不想 死,遇有疾病灾祸还得死;人伦关系不由 我做主:家有父母,国有君臣,人生来就 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有不可解脱的感 情,不可逃避的义务。这些都是无可奈何 的命。
既然如此,就该安心听从其安排,将其看 作不得已的事,该怎样做,就怎样做,一 心专注于完成事情,乃至于忘我,也就无 暇计较死生了。这大概也是没有办法的办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