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媒介经济学第三章消费者行为霍斯金斯 精品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Pc = $2
Pf = $1
I = $80
在A点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 所获得满足程度最大
30
A 20
At A: MRS =Pf/Pc = .5
0
20 40
80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U2
预算线
食物(单位/周)
42
例子:设计新的汽车
设计新的汽车( II )
假设有两组消费者,每一组愿意支出10000美 元用于汽车款式和性能。
29
二、预算约束
衣服(单位/周)
(I/PC) = 40 A
Pc = $2 Pf = $1 I = $80 预算线 F + 2C = $80
B 30
20
D
斜率
C
F
1 2
Pf Pc
E
10
G
食物(单位/周)
0
20
40
60
80 = (I/PF)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30
二、预算约束
预算线
在给定的预算线上,从截距出发,消费者在一 种商品上的支出逐渐减少,在另一种商品上的 支出逐渐增加。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37
三、消费者选择
在可使用的、有限的既定预算下,消费者将选 择使其满足程度最大化的商品组合。
使市场篮子最大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 它必须位于预算线上。 2) 最大化的市场篮子必须给予消费者商品和服 务的最受偏好的组合。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38
三、消费者选择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MRS C
个常数时,这两种商品是完全替代品。 当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时,这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3章消费理论.pptx

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从某一 行为或从消费某一数量的某物品组合中, 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用TU或Ut表示。假 定消费者所消费的是X商品组合,则效用函 数(也就是总效用函数)表示为
Ut=f(Q) Q-消费量
Um-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是消费者每增加一单 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化量。在总
• 本章所介绍的消费者行为理论是需求理 论的依据。需求曲线的特征是由消费者 行为决定的。
问题的提出
价值悖论
• 没有什么能比水更有用,然而水很少 能交换到任何东西。相反,钻石几乎
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但却经常可以交 换到大量的其他东西。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价值悖论
第一节 消费者行为与效用
一、效用
•果记者再吃3个面包边际用为0个效用单位。这几个数字说明记者随着消费面
包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为什么记者不再吃第三个面包是因为再 吃不会增加效用。还比如,水是非常宝贵的,没有水,人们就会死亡,但是 你连续喝超过了你能饮用的数量时,那么多余的水就没有什么用途了,再喝 边际价值几乎为零,或是在零以下。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了,我们都有体验 “天天吃着山珍海味也吃不出当年饺子的香味”。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设想如果不是递减而是递增会是什么结果,吃一万个面包也不饱。吸毒就接 近效用递增,毒吸的越多越上隐。吸毒的人觉得吸毒比其它消费相比认为毒 品给他的享受超过了其它的各种享受。所以吸毒的人会卖掉家产,抛妻弃子, 宁可食不充饥,衣不遮体,毒却不可不吸。所以说,幸亏我们生活在效用递
PX1X1 + PX2 X2 = Y
[约束条件]
经济学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1课件

• 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另 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预算线会旋转。
• 消费者的收入和两种商品的价格都同比例同方 向变化时,预算线不变。
“被补贴充分抵消的涨价”
平移
收入增加右移, 收入减少左移。
旋转
旋转
X2
在这一均衡点上的购买量 M
会使消费者获得效用的最
大化。
X20
E
I3
N
I2
I1
o
X10
B
X1
①支出既定,效用最大
• 证明:
支出既定,效用最大。 效用既定,支出最小。作图说明
• 条件: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预算线相切
斜率相等
MRS12=△X2/ △ X1 K=P1/P2 所以△X2/ △ X1 =P1/P2
看一场电影 30个单位效用
2.序数效用论:无差异分析法
①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列出满足程度的高低 与顺序
②不可以具体衡量
③可以比较从消费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来排序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
一、消费偏好的概念
1、偏好,是爱好或喜欢。
• 偏好程度的差别反映消费者对其效用水平 的评价。
• 偏好不取决于商品的价格,也不取决于收 入,只取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喜爱与不喜 爱的程度。
X2
A
M
X20
E
N
o
C1 C2 C3
X10
B
X1
②效用既定,支出最小
•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表示:
• 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 者选择的最优商品组合,使得消费者愿意用一单 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应该 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 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决策(第三章 消费者学习)》_7516213

第三章消费者学习、习惯和品牌忠诚复杂决策的对立面—习惯。
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满意经验将导致这一品牌购买的常规化。
对于这样的购买,消费者几乎不做任何的品牌评估。
只要认知到需要,就会直接购买。
习惯是一种在经验基础上确保满意的方式,也是一种通过减少信息搜寻和品牌评估活动大大简化了决策的方式。
学习理论研究的重点在于消费者在长期内产生一贯行为的条件。
这样的一贯行为可能是品牌忠诚或惯性的结果。
而品牌忠诚则是企业的目标。
一、消费者学习——消费者从经验中学习,这种学习会制约他们的未来行为。
学习——过去经验所导致的行为变化。
由于消费者从产品的购买和消费者中获得了经验,他们不仅获悉了他们喜欢和不喜欢的品牌,而且还掌握了他们最喜欢的品牌特性。
对某品牌持续的满意,使的消费者每次新的类似问题出现时,都购买这一品牌。
也就是说:持续满意强化了过去的经验,提高了消费者下次仍然购买这一品牌的可能性。
(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在这一理论中,次生刺激与已激起特定反应的初始刺激成对出现——形成联想。
最终,次生刺激也将发出与初始刺激相同的反应。
例:万宝路牛仔运动。
许多人把牛仔看成力量、阳刚之气和诚实正直的化身。
牛仔是初始的或非条件刺激,牛仔激起的积极情感(力量、阳刚之气)是非条件反射。
消费者通过:1、反复的广告;2、非条件和条件刺激的结合(牛仔总是与万宝路联系)。
把万宝路香烟与牛仔结合起来。
产品就变成了次生或条件刺激。
应用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必要条件有效影响消费者的条件:1、没有可以遮蔽非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
2、非条件刺激不应当与其他品牌或其他产品门类有先前的联想。
3、非条件刺激不应当为消费者过度熟悉,而且应当单独展示。
4、当条件刺激是新的时,经典条件反射方法会更有效。
如重新对万宝路进行定位时,在导入万宝路牛仔。
•强化反复满意)将从产品使用中获得的持续强化(反复满意会提高消费者再次购买这一品牌的可能性。
最初,消费者会经历一个决策过程,但随着不断强化,消费者最终建立起一种习惯,使得该商品的购买常规化,大大提高了消费者购买相同品牌的可能性。
媒介经济学第三章消费者行为(霍斯金斯)

当MUx/Px>MUy/Py 增加X商品的消费量, 减少Y商品的消费量。
当MUx/Px<MUy/Py 增加Y商品的消费量, 而代替X商品的消费量
43
例: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X和 商品Y的收入为540元,两商品的价 格分别为Px = 20元和Py = 30元,该 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TU 3XY 2, 边际效用函数为MUX =3Y2, MUY=6XY.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 种商品的数量各应是多少?每年从 中获得的总效用是多少?
MRS 衣食 = y
x 15 3
5 13 1.3 10 8 0.8 10 4 0.4 10
边际替代率 MRS XY
Y X
Y1 X1
Y2 X2
34
无差异曲线(序数效用)表示消费者对某两种 商品的组合的偏好情况,其上任意一点都表示 相应的商品组合对该消费者而言都具有相同的 效用水平,是没有差异的。
TU X
,MUy
TU Y
18
某观众在1个月内观看《终结者3》 的效用
观看次数 第0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总效用TU 0 12 26 30 30 28
边际效用MU
12 14 4 0 -2
19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在一定时段内,当消费者消费了 一定数量的商品X后,每增加一 个单位的商品X的消费,所引起 的总效用的增加量逐步减少。
数量 MUX
1
40
2
30
3
22
4
15
5
10
6
7
7
5
8
3
MUX/Px, MUY
Px=1
经济学消费者行为

A 生活必需品 B 奢侈品 C 劣质
产品
D 吉芬商品 E 正常商品
1、已知某君每月收入120元,全部花 费于X和Y两种商品,他的效用函数是 U=XY,X的价格是2元,Y的价格 是3元 求:为使获得的效用最大, 他购买的X和Y各为多少?他获得的总 效用为多少?
由U=XY
得 MUX=Y;MUY=X MUX/PX= MUY/PY 2X+3Y=120(有解题过程得6分) 解得:X=30(1分)
3.2.6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根据其边际效用大小而愿意支付的价格总
额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之间就会出现差额,此种 差额被称为消费者剩余(Consumer's Surplus,用CS表 示)。
表3-2 消费者剩余
商品需求量 (Q)
1 2 3 4 5
合计
消费者愿付价格 (MU)
10 8 6 4 2
30
消费者实付价格 (P)
根据边际替代率和边际效用的定义,两种商品的
边际替代率之比等于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上式也 可以写成:
TU
MU X MU Y
X TU
Y X
MRS XY
•
Y
• MRSxy 随着 x 商品数量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即边 际替代率递减。
边际替代率
变动情况
从A到B 从B 到C 从C到D 从D到E
X的增加量(ΔX )
上萝卜最好吃。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 水。”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老鼠的 肉非常嫩,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免子和猫争论不 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 “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 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 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免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那 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
第三讲消费者行为

当你把钱存进银行的时候,银行就给你了一个承诺:将
在未来你支取它们的时候获取一定的利息回报,其数值的大 小取决于利率。而利率一般是正的,这也就使今天的一百元 和未来的一百元具有不同的价值。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谈到的 货币的时间价值。
贴现值的概念则准确地告诉我们如何测定货币的时间价 值。有一个计算一年后得到的任何数量的贴现值的简单公式: 将这一数量除以1加年利率。年利率通常记为 r 。
消费(元) 80
例如,某人一天只有16小 时用于工作或闲暇,而他的小 时工资为5元。下图给出了他的 各种可行选择。
30
E0
10
E1
0
10 14 16 闲暇(小时)
明白了收入和闲暇之间的替代关系,我们就可以分析 收入和工资的变动对工作-闲暇的影响。非工资收入的上 升一般导致个人更多地消费,这其中也包括闲暇在内的所 有商品。那么,在固定工资下,随着非工资收入的上升, 劳动供给减少。
这也就提醒我们,在风险与激励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 可以提高我们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现在我们冷静地思考一 下,一个国家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水平应当如何制定?是越高 越好吗?
4、各种投资方式与风险
每个储蓄者在考虑将他的储蓄进行投资时都面对着无数 种可能性。总的说来,人们进行投资的方式很多,而人们在 其中进行选择时,则主要考虑四个方面:平均收益、风险、 税收待遇和流动性。
(14)收入决定了预算约束线的斜率。 (15)一个消费者愿意支付给咖啡的价钱,被称为咖啡的边际效用。 (16)当收入提高时,预算约束线旋转了并变得更加平缓。 (17)当正常品的价格下降时,收入效应会导致这种商品的更多消 费。 (18)一个人在家里做家务所花费的时间不属于闲暇。
二、选择(每题2分)
1、预算约束和时间约束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经济学》PPT课件

3.2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 3.2.1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根据表3-2可以绘制出图3-1, 以解释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3.2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 3.2.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从表3-2和图3-1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随着个人所消费的某种物品数量的增加,其 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边际效用呈现递减的趋势。当边际效用递减到等于零以至变为 负数时,总效用就不再增加反而减少。这种现象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所谓边际效用为零和负数,意指对某种物品的消费 超过一定量以后,就不会再增强消费者的满足感和享受度,反而还会引起痛苦和反感。
(2)效用(utility)
效用(utility),是指消费者通过消费某种 商品或服务所能获得的满足程度。消费者消费 某种商品能满足欲望的程度高,就是效用大; 反之,就是效用小。如果不仅得不到满足,反 而感到痛苦,就是负效用。因此,这里所说的 效用不同于使用价值,它不仅在于商品本身具 有的满足人们欲望的客观的物质属性(如面包 可以充饥、衣服可以御寒),而且它有无效用 (酒对喝酒的人具有效用,而对不喝酒者无效 用)和效用大小(一个饥饿的人连续吃馒头的 感觉,起初效用高,之后效用越来越低,直至 产生负效用)还依存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1)欲望(wants)
欲望(wants),也叫作需要(needs),是想 要得到而又没有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状态 ,即不足之感与求足之愿的心理统一。人的欲 望是多种多样的,一种欲望被满足之后,另一 种新的欲望便随之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说,人 的欲望是无限的。但欲望又有轻重缓急和层次 不同之分。就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商品而言, 人的欲望又是有限的。从有限性来说,欲望的 强度具有递减的趋势。当一个人不断增加对某 种商品的消费时,他对这种商品的欲望就会逐 渐减弱,最后可能对之完全无欲望。
《消费者行为学——(第三章_消费者学习)》

反馈
购买
习惯性购买行为模型
(一)习惯性购买行为模型 一 下列条件下,可能导致消费者重新决策:
1、该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期望的价值 不能满足消费者期望的价值时,品牌使用 不能满足消费者期望的价值 和积极回报之间的联系就会消退。使得消费者开始 考虑其他品牌,重新启动决策。 2、新产品进入市场 新产品进入市场,消费者对此已经留意并考虑进 新产品进入市场 行购买,信息搜寻和品牌评估就会产生;额外信息 额外信息 也可能导致需要改变,如听到有关吸烟的不良影响, 烟民开始对自己钟爱的品牌开始重新决策; 3、对某一品牌的厌倦 厌倦,导致搜寻其他品牌。 厌倦 4、购买相同品牌行为受限 购买相同品牌行为受限,产生消退(如商场卖完 购买相同品牌行为受限 了某一消费者钟爱的品牌,只有考虑其他品牌。
(三)认知性学习 三 ——学习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消费 学习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习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者来说,是一个感知刺激、 者来说,是一个感知刺激、把刺激和需要联 系、评估可选产品及评Leabharlann 产品是否满足预期 的过程。 的过程。
认知理论强调消费者在学习中涉及到的思 维过程,而经典和工具性条件反射理论强调 维过程, 的是在刺激联想基础上的后果。 的是在刺激联想基础上的后果。
• 认知性学习理论
目标 目的性行为 洞察 分析 达到目标
学习过程:目标再认知、 学习过程:目标再认知、达到这一目标的 目的性行为、解决方法的洞察分析以及目标完成。 目的性行为、解决方法的洞察分析以及目标完成。 其中强化只是认知性学习的一个再认知部分, 其中强化只是认知性学习的一个再认知部分, 因为学习产生的前提条件是消费者必须意识到要 完成目标。但目标特性从一开始已经被理解, 完成目标。但目标特性从一开始已经被理解,而 且对回报(获得产品)也有所期望。而工具性理 且对回报(获得产品)也有所期望。 论中,回报只有在行为产生以后才变得明显。 论中,回报只有在行为产生以后才变得明显。
第讲消费者行为PPT课件

若收入为Y,商品X1、X2…Xn的价格分别为P1、P2 …Pn 。
则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花在每种商品上的最后1元
钱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问题: max(1 , 2 , ⋯ , )
15
消费者均衡
例题:老王的消费者均衡
老王有8元钱,辣椒(X1) 1元1斤,大米(X2)2元1斤
2
一、效用论概述
1.
2.
什么是效用?
效用论的历史
3
什么是效用?
➢
➢
效用(utility):效用即满足,指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
中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任何一种物品的效用,不仅取决于该物品本身具有的满
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而且还依存于消费者的主观感
受。
两类效用
➢
➢
基数效用
➢
➢
➢
无差异图给出了消费者对于不同商品组合的偏好,但是
这些商品组合不一定是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的。
预算线给出了消费者有能力购买的商品组合,但是无法
判定哪一个组合能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
把无差异图和预算线结合起来,就可以解决在预算约束
下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即消费者均衡问题。
37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consumer equilibrium)
16
20
12
25
10
30
8
40
4
50
0
X2
100=5X1+2X2
X1
35
预算线
价格或收入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四种情况
对于1 1 + 2 2 =
1.
价格不变,收入变化
2.
第3讲 消费者行为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消费者需求
• 对总效应分解的数学表述——替代效应
在 X X S X I I 中,反映替代效应的 X S 恒为负
P P I P
P
只要边际替代率递减。
Y
A
A′
Y1
E1
Y3 Y2
E3 E2
U2
替代效应
U1
O
X1
总效应
X2 B1X3 收入B效′ 应
B2 X
1 2 34
5 6 7 8 9 10 4X51
价格变动影响的两种效应[2]低档物品
X2
10
低档商品
8 6
·c ·j
4
Inferior Good
I2
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2
I1
X3 X1 (X2 X1) (X3 X2)
0
1
2
34
5
6
7
8
9 10 X1
Y
Y
10
10
替代效应
若X是正常商品,那么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均为负,其总效应
亦为负,即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反之则反;
若X是低档商品,则替代效应为负,收入效应为正,两种效应
符号相反,其总效应的正负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对强度。
Y
Y
C-〉E收入没有变化,
10
效用水平没有变化,
10
8
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
8
7
7
6
·c
发生变化,消费者的
6
5
消费组合发生了变化
5
4 3
·e
2
4
I2 3
2
E->J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
《媒介经济学》第三章

“沉默螺旋”
“知沟理论”
第二节 受众地位与媒介产品设计
(1) “使用与满足论” 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 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强调受众的作用,突出受众的地位。
指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 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 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攻之的遭 遇),即使自己赞同,也会保持沉默。
Q=f(X1资本密集型企业 技术密集型企业
知识(智慧)密集型企业
按照各要素在生产函数中作用的不同,可以将企业分为:
Q=f(K,L)
第一节
媒介企业的生产
※生产函数可以分为短期生产函数与长期生产函数。短期内生产 者来不及调整所有生产要素,所有生产要素中知识有一种投入是固定 不变的,而长期内可以调整所有要素。
※生产函数一般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和可变生产 函数。
二、短期生产
短期内假设资本数量不变,生产函数可简写为 Q=f(L)。
总产量(TP),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量。 平均产量(AP),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 产量。平均产量=总产量/劳动量。 边际产量(MP),指变动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引起 的产量的变动量。
(2)“沉默螺旋”
(3) “知沟理论”
在现代信息社会,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比地位低者更快、更有 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因而,媒介传播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信 息格差和知识格差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第三讲:消费者行为优秀课件

P A
n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以下,市 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
P0
O
消费者剩余
B
Q0
Q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总数量—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总数量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ordinal utility)
一、序数效用函数
序数效用理论认为,商品的效用不能计量,效用只能根据 偏好程度排列出顺序,即偏好。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消费者的 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正是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反映了 消费者对这些不同的商品组合的效用水平的评价。
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 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
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七、消费者剩余(了解)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 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 格之间的差额。
或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 所获得的总效用与为此花 费的货币总效用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的求解
n令反需求函数P=f(Q), n价格为P0时的消费者的需求量 为Q0
随着对某商品消费量的增
加,人们从该商品连续增 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得到 的效用程度是递减的。
MU MU
P’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
Q
德国人戈森1854年《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 的发展》,称为戈森第一定律
• 多种解释: 第一种:多种用途时,将不同用途按重要性分为
若干等级。商品量增加时,按最重要、次重。。。。, 效用相应递减
第三讲:消费者行 为
第一节 效用理论
一、效用(Utility)
1.效用U: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n效用完全是个人主观的心理感觉。 n不同的偏好决定了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n同一商品对同一消费者,效用具有可比性,但对不同消
消费者行为学第三章

对每一
标准重要程度 备选产品
决策
选 规则
进行评价
所考虑的备选产品
择
第二篇
消费者决策
3.1 购买前的评价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消费者针对某一特定类型 问题而寻求的一些特性或利益。 如:电脑(价格、速度、内存、显示 器、售后等)
第二篇
消费者决策
类型上,消费者使用的评估标准可能是客观的, 也可能是主观的 数量上,消费者在决策过程中所使用的评估标准 一般少于六个,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多一些,这 主要取决于产品的性质 重要性上, 在评估标准中有一、二个标准其重要 性会超过其他所有的标准,这一、二个标准被消 费者认为是影响最终决策的最具决定性和关键性 的产品属性
第二篇
消费者决策
(四)商品脱销
后果
购买行为:购买替代产品/推迟购买/放弃购买/到 竞争商家购买 口头行为:向同伴做出负面评价/对竞争商家做出正 面评价/就替代产品做出正面评价 态度转换:消费者降低对该商店的喜爱/消费者增加 竞争商店的喜爱/增加对竞争产品的喜爱程度
第二篇
消费者决策
(五)销售人员 有效的销售互动受下列因素影响; 销售人员的知识、技能和权威性 顾客的购买目的、性质 顾客与销售人员之间的关系
第二篇
消费者决策
(一 )确定消费者采用的评价标准
直接方法:询问/观察 假定:消费者能够并且愿意提供有关产品属 性信息 间接方法:投射技术/知觉图 假定:消费者不会或不能陈述其评价标准
第二篇
消费者决策
高价、高质、高档 笨拙 实用 普通 精巧 独特 时尚
低价、低质、低档
不同手机品牌的知觉映像
第二篇
水 巾 膏 剂 臭 出 纸 发 牙 咖 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受众与广告客户消费的不同特征
(一)受众消费者的消费 1.受众消费渠道
人际型
书籍的互借互赠
消费 渠道
公众型
图书馆、宣传栏
市场型
电影、付费电视、 购书报刊
直线AB上的任何一点
△AOB内部的任何一点
杂志Y A
预算约束
O
B
图书
预算线: 40 X 100 Y 5000, 一般地,PX X PY Y m
都是这位研究人员的预算约束所能承受 的
(一)不同的媒介商品对媒介受众收入水 平或预算约束的依赖性并不完全相同
• 相对而言,图书、报纸、杂志等媒介商 品对收入水平的依赖性较强,只有收入 达到一定水平的受众才会消费,而电视、 广播等媒介对收入水平要求不高,低收 入者往往更容易接触。
在理解效用的概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种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效用,效用大还是小,要看它们能否满足,或在多大程度上满 足人的欲望或需要。 经济学家认为效用本身不具备伦理学意义,一种商品是否有效用,只看它能否满足人 的欲望或需求,而不管这一欲望是好是坏。 效用对于消费者说,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不同。
效用的度量
基数效用:用1,1.5,2,2.2,3 等实数基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 TU=U(Q) 或 • TU=U(Q1,Q2,…,Qn)
基数效用——边际效用
• 边际效用—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 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以MU表示。
• MU=(TU2-TU1)/(Q2-Q1)
MUX
TU X
,MUy
TU Y
一、媒介受众的预算约束、偏好
•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所花费在商品上的 费用不能超过其可能得到的收入。这一 收入就是消费者的预算约束。
• 预算约束线的方程式为: • P1X1+P2X2+…+PnXn≤m
假如一位研究人员的年薪为50,000 元人民币,一年要还住房贷款15,000 元人民币,他每年的食品、服装、交通 等各项费用要30,000元人民币,这样 他在媒介商品的总开销不能超过5,000 元人民币。为简化起见,我们假设他只 订购专业杂志和购买图书。如果专业杂 志的平均订购价格为100元人民币,图 书的平均购买价格为40元人民币,这 样,这位研究人员在5,000元人民币的 预算约束前提下就有很多种选择:
• 媒介有受众与广告客户的双重消费者。
• 传播学家克劳斯认为受众按规模可以分 为三个不同层次:
• 第一个层次是特定国家或地区内能够接 触到的媒介信息的总人口,这是最大规 范的受众。例如在我国的电视覆盖区域 内,能观看到电视节目的观众都是电视 的受众;
• 第二个层次是对特定媒介或特定信息内容保持 着定期接触的人,例如报纸的定期读者和电视 节目的稳定观众;
某观众在1个月内观看《终结者3》 的效用
观看次数 第0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总效用TU 0 12 26 30 30 28
边际效用MU
12 14 4 0 -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在一定时段内,当消费者消费了 一定数量的商品X后,每增加一 个单位的商品X的消费,所引起 的总效用的增加量逐步减少。
美国家庭使用媒介的情况(1992年)
家庭收入
总人口( 千人)
低于10,000 10,000-19,999 20,000-29,999 30,000-34,999 35,000-39,999 40,000-49,999 50,000或以上
无偿 有偿
2.受众消费的是媒介产品的内容 与信息
• 媒介受众消费的不是媒介产品的物质技 术,而是媒介产品的物质载体所承载的 内容与信息,因此,媒介受众消费者的 消费体现出很强的信息性与知识性。
3.受众消费的两重性
消费的两 重性
金钱 时间
不付出 付出 付出
人际型 公众型 市场型
(二)广告客户的消费
(三)三者之间的磨合
媒介生产商与受众、广告客户这两重消 费者存在一种三角关系,而受众与广告 客户消费偏好、消费方式的不同而造成 的各种磨擦也就成为媒介商品消费的焦 点。
第3.2节 边际效用递减律
• 效用—消费者从消费商品(劳务)中得 到的满足程度。
• 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费一定 量的商品而获得的满意程度,即效用总 量,以TU表示。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本章主要内容
第4.1节 媒介消费者 第4.2节 边际效用递减律 第4.3节 消费者均衡 第4.4节 消费者剩余
第3.1节 媒介消费者
一、受众与广告客户的消费者角色 二、受众与广告客户的消费特征 三、媒介、广告客户、受众之间的关系
一、受众与广告客户的消费者角色
• 媒介产品的购买者在市场经济中同样也 是以消费者的角色而出现,他们对媒介 产品的接受与抵制是以消费的形式来体 现。
关系的力量平衡
内容与信息
媒介
广告版面与时间
付
付
费
费
受众(消费 内容或信息)
注意力
广告客户• 受众作为消费者、广告客户既是消费者又是媒 介生产的重要资助者、媒介作为产品的生产者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
在这三者关系中,受众消费者的地位是最重要 的。没有消费者媒介生产者的产品就无法实现 其价值,广告客户也就没有购买媒介广告产品 的必要;但是,如果没有广告客户的消费,则 媒介也就难以在市场中生存;如果没有媒介生 产者,则广告客户又很难与市场消费者(受众) 沟通。
• 广告客户购买的是媒介产品的广告时间 (或版面)。
• 广告客户在进行媒介产品的消费时往往 要附带广告客户自身的意志和利益。广 告客户的这种意志和利益往往会影响到 媒介生产者的生产行为,甚至会损害到 受众消费者的利益。
三、受众消费、广告客户消费、媒介生产 商的三角关系
• (一)媒介生产商的行为往往受制于一个三角
原因:生理或心理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相互关系
注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一种 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并非逻辑 推理的结果。
22
商品数量 (1)
0 1 2 3 4 5 6 7
总效用 (2)
0
边际效用 (3)
10
10
18
8
24
6
28
4
30
2
30
0
28
-2
23
第3.3节 消费者均衡
一、媒介受众的预算约束、偏好 二、收入变动时媒介消费者决策 三、价格变动时媒介消费者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