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合集下载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P波(1)左右心房期除极波意义:P波时间>0.11S左房肥大(2)方向:向上ⅠⅡavF、V3—V6(3)形态:图顶形切迹<0.04S(4)时间<0.11S(5)电压:胸导:<0.2mv肢导:<0.25 mv(二)P—R间期:1、激动心房传到心室所需时间2、正常心率60—100次/分P—R间期范围0.12—0.20S意义:P—R延长>0.20S:生理性:老年人运动员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范围:0.12—0.20S意义:P—R缩短<0.12S:主要见于预激综合症生理性见于心率加快,年龄越小(三)QRS波群:1、代表左右心室期除极1、时间:0.06—0.10S室壁激动时间V1V2<0.03S V5V6<0.05S时间延长表示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2、波形和振幅:肢导:avL R<1.2mL avF R<2.0mV若超过可能左室肥大胸导:V1、V2 R rS R/S<1 R1<1.0mv V5V6 R<2.5mvV3 R与S波大致相等3、低电压;R+S或Q+R绝对值和均小于0.5mV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水肿。

Q波(1)ⅢavL除处其他导联,Q波<1/4R波(2)时间<0.04S V1V2不应有q波可有QS型超过正常范围Q波称为异常Q波,最常见于心肌梗死。

S—T段:代表心室除极结束至复极开始的一段时间正常应在S—T段为一等电位线。

S—T段下移<0.05mv可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

S—T段上抬,在肢导、胸导V4—V6<0.1mv,V1—V3<0.3mv。

见急性心梗心包炎T波;心室复极波形1、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V6直立;avR倒置Ⅰ、avF、avL、V1—V3等导联可以直立,双向、倒置,如果在V1直立,V3就不能倒置2、振幅:T波不应低于1/10R,胸导T可达1.2—1.5mvV1导联T波<0.4mv ,V1T波过高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心肌梗塞早期,高血钾Q—T间期:正常范围:0.32—0.44S增大见于心甘情愿肌损害,心肌缺血,低血钾缩短见于高血Ca洋地黄效应U波;T波后0.02—0.04S出现小波,与T波方向一致,一般V3最清楚,但不超过0.2mv,U波增高常见于血K过低,U波倒置,冠心病,心肌损害。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

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

P波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倒置。

在Ⅲ、aVL、V1-3可直立、倒置或双向。

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

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一般为0.12~0.20秒。

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

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

V1、V2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

QRS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 aVL不超过1.2毫伏,aVF不超过2.0毫伏。

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

aVR不应超过0 .5毫伏,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

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 S或Q R的算术和)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等。

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

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毫伏。

V5、V6导联主波向上,呈qR、qRS、Rs或R型,R波不超过2.5毫伏,R/S>1。

在V3导联,R波同S波的振幅大致相等。

正常人,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心电图参考值表

心电图参考值表
U波
U波是T波后0.02~0.04s时出现的一个振幅很小的波,其方向与T波方向一致,电压低于同导联的T波。明显U波升高见于血钾过低,也可见于服用奎尼丁、洋地黄、肾上腺素等药物之后。
正 常 心 电 图 数 据 参 考 表
波段
肢 体 导 联
胸 导 联
I
II
III
aVR
aVL
aVF
V1
V2
V3
V4
V5
V6
P波
方向
直立
直立
直立
倒置
多向
直立
多向
多向
直立
直立
直立
直立
时间
正常P波时间<0.11s,双峰间距<0.04s。P波时间>0.11s,且切迹双峰间距>0.04s,表示左心房肥大或心房内传导阻滞。
电压
肢体导联、胸导联P波电压<0.25mV,肢体导联、胸导联P波电压>0.25mV,提示右心房肥大
P-R间期
成人P-R间期为0.12~0.20s。P-R间期随心率及年龄而异,年龄小或心率快时P-R间期较短,反之则较长。P-R间期>0.20s,见于I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为<0.12s,见于预激综合征或房室交界心律。
ST

下移
在任何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下移超过正常范围是心肌损害的征象、低血钾、洋地黄作用、心室肥厚及室内传导阻滞等。
上抬
V1~V3导联<0.3mV,其他导联均<0.1mV,上抬超过正常范围且弓背向上,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若为弓背向下则见于急性心包炎。
T

方向
直立
直立
R间期
成人R-R间期为0.60~1.00s。60S除以R-R间期的时间得出心率的结果,正常成人心率的结果是60~100次/min。

心电图各波段及临床意义

心电图各波段及临床意义

㈠心电图及其导联 ㈡正常心电图 ㈢心房、心室肥大
左心房肥大 left atrial hypertrophy
Ⅱ L.A. R.A.
V1
1
2
R.A. L.A.
P波增宽,时间≥0.11sec;常伴有显著的切迹,两峰间距 >0.04sec:V1P波多呈双向,(2)>(1)。常见于二尖瓣病 变,称为“二尖瓣型P波”。
Epi
心外膜
Epi
心外膜
Subendo (M cells)
心内膜下
J
心脏自律传导系统与正常激动
正常心电图的形成来自P波:反映心房的激动,0.06~0.11s。
P-R间期:心房激动开始到心室开始激动的时间, 0.12~0.20s。 QRS波群:反映心室的激动,0.07~0.11s。


ST段:从QRS终末到T波起点的间期, 代表心室早期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T波:反映心室晚期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改变。 QT间期:从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反映心室除级开始到复级结束的时间。
41
左心房肥大
P 波增宽,时间≥0.12 s ; P 波双峰 (二尖瓣型P ); 两峰间距 ≥ 0.04s;
右心房肥大 right atrial hypertrophy
Ⅱ R.A.
L.A. V1
R.A.
L.A.
P波尖锐高耸,在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其电压≥0.25mV, 称为肺型P波。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某些先心病。
U波: 代表心室后继电位,产生机制尚未清楚
• 是在T波后0.02~0.04s出现的小波,其方向一般与T波一致, V3、V4导联最明显。 • U波明显增高常见低血钾、脑血管意外等; • U波倒置可见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报告单(本站推荐)[修改版]

【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报告单(本站推荐)[修改版]

第一篇:【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报告单(本站推荐)【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报告单正常心电图【导读】我们人有正常的人,还有不正常的人,不正常的人可能是有生理缺陷。

而心电图也有正常的心电图,同样也有不正常的心电图。

而界定正常和不正常是靠一个数值的范围,这是根据大多数人的心率范围,或者波段范围等等来界定的。

那么,什么才是正常的心电图,什么是不正常的心电图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不是只靠一个指标就可以界定的,它是许多指标都达到一个普遍的标准,例如心率、波形等等正常,才可以被称为正常心电图。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的正常心电图标准是一样的。

例如静止时的心电图和运动时候的心电图是不一样的,普通人和孕妇的心电图又是不一样的,因此,正常心电图又不适用于任何人,不同的状态又有不同的范围。

因此,正常的心电图范围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当自己的心电图真的出现了异常的时候,应该及时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正常值1、P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和时间。

P波宽度不超过0·11S。

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超过0·2MV。

2、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P-R间期正常范围是0·12-0·20S。

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反之越长。

3、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肌除极时的时间与电位变化。

正常成年人QRS波群时间为0·06~0·10S,不超过0·11S,QRS波群形态较恒定,RV1~RV5逐渐增高,而S波逐渐减小。

4、J点:QRS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的交点称为J点。

5、ST段:自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

6、T波:代表心室肌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

正常者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一致。

振幅在以R波为主导联中,T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7、Q-T间期:Q-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快慢有密切关系,心率快Q-T间期短,反之则长。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并以图形化形式表示出来的一种医学检查方法。

心电图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运作状况,诊断是否存在心脏疾病等方面提供依据。

在心电图中,不同的波形代表着不同性质的信号,因此,对于不同波段的正常值及其含义的了解非常重要。

P波P波是心电图中表示心房收缩的第一个正波,又称为房性波。

正常情况下,P波的时长约为0.08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

P波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心室的收缩,如果P波出现异常,则可能表示存在心房颤动等问题。

PR间期PR间期是心电图中表示房室结和希氏束的传导时间,即心房收缩结束后到心室收缩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

正常情况下,PR间期的时长为0.12-0.2秒,如果PR间期时间过短,则可能出现房室早搏等问题。

如果PR间期时间过长,则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等问题。

QRS波QRS波是心电图中表示心室的电活动的波段,它由三个波组成,分别是Q波、R波和S波。

正常情况下,QRS波的时间一般在0.06-0.1秒之间,振幅不超过1.5毫伏。

如果QRS波形态异常,则可能表示存在心室肥大、心室内传导阻滞等问题。

ST段ST段是从QRS波的末尾到T波的起点之间的时间段,它通常被用来观察心室的充电状态和失衡情况。

正常情况下,ST段应该水平,如果出现明显的抬高或降低,则可能表示存在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等问题。

T波T波是心电图中表示心室舒张的波段。

正常情况下,T波呈现一个向上的圆顶形状,时间一般在0.15秒以内,振幅在0.5毫伏以内。

如果T波出现异常,则可能表示存在心肌缺血、心肌炎症等问题。

以上就是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对于医学工作者和患者来说,了解这些数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心脏的电活动变化,对于预防和诊治心脏疾病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

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2011-01-18 20:19:36)原文地址: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作者:千里之外广西医科大学三附院实习生、轮转生教案一、P波P波是心房的除极波。

起始部分为右房除极所形成,后半部分主要由左房除极所形成。

正常P波矮小,顶稍圆钝或伴小切迹, 其时限<0.11s。

电压: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

当P波方向不符合窦性P波标准、电压过高或时限过宽时为P波异常。

P波异常:1、P波增宽:P波时限≥0.11s为增宽。

P波时限≥0.11s,<0.12s称房内传导延缓。

P波时限≥0.12s,称房内传导阻滞。

典型增宽P波称二尖瓣P波,其时限≥0.12s,呈M形或双峰样,峰间距≥0.04s,部分可呈圆顶形。

此改变一般在I、aVL、V3-V6导联较明显。

aVR导联多呈W形。

P波增宽的临床意义:(1)左房肥大或扩大:可由“风心”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狭窄伴闭锁不全引起。

也可见于部分引起左房长期负荷过重的“先心”、左心衰竭等。

(2)左房负荷过重:冠心病时,可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而引起左房内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急性左心衰竭致左房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单纯二尖瓣返流早期左房负荷过重使P波增宽。

这几种情况心房大小均可正常。

(3)房内传导延缓和阻滞:当房内前结间束的左房分支—巴赫曼氏束(Bachmann)出现传导延缓或阻滞时,激动在房内传导顺序改变或传导时间延长,从而P波增宽。

此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属老年性传导纤维退行性变所致。

(4)心房梗死:心房梗死可使心房除极顺序改变,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并有P-R段偏移。

(5)房性异位节律:房性心律心房除极顺序改变,心房激动传导最初主要为心房肌间传导,使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

2、P波电压增高:正常P波较低钝,电压<0.25mV ,当P波在II、III、aVF 导联呈顶尖型,时限正常,电压大于0.25mV,如V1导联正向部分P波电压>0.2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15mV),双向时≥0.3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20mV)称肺型P波。

心电图各波段

心电图各波段

心电图各波段、间期的正常范围1 P波正常P波圆钝,有时可有轻度切迹。

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因此激动首先传到右心房,较晚传到左心房,故P波前1/3代表右心房除极,中1/3代表左右心房同时除极,后1/3代表左心房除极。

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指向左下方,所以P波在aVF导联是倒置的,在Ⅰ、Ⅱ、aVF、Ⅴ3~Ⅴ6导联直立,在Ⅲ、aVL、Ⅴ1、Ⅴ2、导联可以直立、倒置或呈双向。

P波宽度不超过0.11s。

P波振幅在肢导联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超过0.2mV。

P波时间超过正常范围见于左心房肥大,振幅超过正常范围表示右心房肥大。

如果P波在Ⅰ、Ⅱ、aVF导联倒置,而在aVF导联直立,则称为逆行P波,表示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

2 P—R间期P—R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成年人心率在60~100次/分,P—R间期正常范围是0.12~0.20s。

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反之越长。

老年人和心率过缓者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

P—R间期延长,表示有房室传导阻滞。

3 QRS波群(1)、正常成人QRS波群时间为0.06s~0.10s,不超过0.11s。

QRS波群时间延长见于心室肥大和室内传导阻滞。

(2)波形与振幅1)胸导联:正常成人QRS波群:从Ⅴ1~Ⅴ6导联,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Ⅴ1Ⅴ3导联多呈rS形,R/S<1,RⅤ1不超过去1.0mV,Ⅴ5 Ⅴ6导联可以呈qRs、qR、Rs形或R形,RVⅤ5<2.5mV,R/S>1,Ⅴ3导联多呈RS形大致等于1。

2)肢体导联:标准导联的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情况下,其主波向上,导联的波不超过1.5mV,aVF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下,可呈rS、rSrˊ、Qr或QS形,R波一般不超过0.5mV。

aVL与aVF导联的QRS波群可呈qR、Rs、R形,也可呈rS形,aVL导联的R波不超过1.2mV,aVF导联的R波不超过2.0mV。

3)Q波:正常除aVF导联可呈QS或Q外,其他导联Q波时间一般不超过0.04,振幅不超过同导联R波的1/4,且无切迹。

心电图各波及波段正常值及异常临床意义

心电图各波及波段正常值及异常临床意义

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样的临床意义一、P波P波是心房的除极波。

开端部分为右房除极所形成,后半部分主要由左房除极所形成。

正常 P 波矮小,顶稍圆钝或伴小切迹 , 其时限< 0.11s 。

电压:肢导联<,胸导联<。

当 P 波方向不切合窦性P 波标准、电压过高或时限过宽时为P 波异样。

P波异样:1、P 波增宽。

P 波时限≥ 0.11s 为增宽。

P 波时限≥0.11s ,<0.12s 称房内传导延缓。

P 波时限≥0.12s ,称房内传导阻滞。

典型增宽 P 波称二尖瓣 P 波,其时限≥ 0.12s ,呈 M形或双峰样,峰间距≥ 0.04s ,部分可呈圆顶形。

此改变一般在 I 、aVL、V3-V6 导联较显然。

aVR导联多呈 W形。

P波增宽的临床意义:(1)左房肥大或扩大。

可由“风心”二尖瓣狭小,或二尖瓣狭小伴闭锁不全惹起。

也可见于部分惹起左房长久负荷过重的“先心”、左心衰竭等。

(2)左房负荷过重。

冠芥蒂时,可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而惹起左房内压力增高使P 波增宽;急性左心衰竭致左房压力增高使P 波增宽;纯真二尖瓣返流初期左房负荷过重使P 波增宽。

这集中状况心房大小均可正常。

(3)房内传导延和缓阻滞。

当房内前结间束的左房分支—巴赫曼氏束 (Bachmann)出现传导延缓或阻滞时,激动在房内传导次序改变或传导时间延伸,进而 P 波增宽。

此状况常见于老年人,属老年性传导纤维退行性变所致。

(4)心房梗死。

心房梗死可使心房除极次序改变,除极时间延伸, P 波增宽,并有 P-R 段偏移。

(5)房性异位节律。

房性心律心房除极次序改变,心房激动传导最先主要为心房肌间传导,使除极时间延伸,P 波增宽。

2、P 波电压增高。

正常P 波较低钝,电压< 0.25mV ,当 P 波在 II 、III 、aVF导联呈顶尖型,时限正常,电压大于,如 V1导联正向部分 P 波电压>(国家考试中心用),双向时≥0.3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称肺型 P 波。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教学文案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教学文案

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2011-01-18 20:19:36)原文地址: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作者:千里之外广西医科大学三附院实习生、轮转生教案一、P波P波是心房的除极波。

起始部分为右房除极所形成,后半部分主要由左房除极所形成。

正常P波矮小,顶稍圆钝或伴小切迹 , 其时限<0.11s。

电压: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

当P波方向不符合窦性P波标准、电压过高或时限过宽时为P波异常。

P波异常:1、P波增宽:P波时限≥0.11s为增宽。

P波时限≥0.11s,<0.12s称房内传导延缓。

P波时限≥0.12s,称房内传导阻滞。

典型增宽P波称二尖瓣P波,其时限≥0.12s,呈M形或双峰样,峰间距≥0.04s,部分可呈圆顶形。

此改变一般在I、aVL、V3-V6导联较明显。

aVR导联多呈W形。

P波增宽的临床意义:(1)左房肥大或扩大:可由“风心”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狭窄伴闭锁不全引起。

也可见于部分引起左房长期负荷过重的“先心”、左心衰竭等。

(2)左房负荷过重:冠心病时,可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而引起左房内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急性左心衰竭致左房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单纯二尖瓣返流早期左房负荷过重使P波增宽。

这几种情况心房大小均可正常。

(3)房内传导延缓和阻滞:当房内前结间束的左房分支—巴赫曼氏束(Bachmann)出现传导延缓或阻滞时,激动在房内传导顺序改变或传导时间延长,从而P波增宽。

此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属老年性传导纤维退行性变所致。

(4)心房梗死:心房梗死可使心房除极顺序改变,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并有P-R段偏移。

(5)房性异位节律:房性心律心房除极顺序改变,心房激动传导最初主要为心房肌间传导,使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

2、P波电压增高:正常P波较低钝,电压<0.25mV ,当P波在II、III、aVF 导联呈顶尖型,时限正常,电压大于0.25mV,如V1导联正向部分P波电压>0.2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15mV),双向时≥ 0.3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20mV)称肺型P波。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1.P前1/3右房除极,后1/3左房,中1/3左、右房。

窦性:Ⅰ、Ⅱ、aVF、V4-V6直立,aVR倒置激动源于房室交界:Ⅱ、Ⅲ、aVF倒置,aVR直立,(逆行P波)宽度<0.11s。

若有切迹或双峰,峰距<0.04s,。

振幅:肢导<0.25mV。

胸导<0.2mV,PtfV1<0.04mV。

<0.05mV,无意义。

2.P-R 0.12~0.20s,老年人心动过缓,P-R延长不能>0.22s。

3.QRS 肢导:Ⅰ、Ⅱ、Ⅲ在无电轴偏转时主波向上,aVR向下,Ⅲ波越高,aVL越深。

胸导:R逐高,S逐浅。

V1-2,主波向下多呈rS,R/S<1;V5-6主波向上多呈qR或Rs,R/S>1;V3-4R/S≈1。

Q应小于同导联R波1/4,时间<0.04s。

主波向下的波(aVR除外,主要V1、V2)不应出现Q波,但可呈QS。

正常:0.06~0.10s室壁激动时间(V AT):R峰,V1-2<0.03s,V5-6<0.05s。

电压:肢体:R aVL<1.2mV,R aVF <2.0mV,R aVR<0.5mV,RⅠ+RⅢ<2.5mV。

胸导:R V1<1.0mV,R V1+S V5<1.2mV,R V5<2.5mV,R V5+S V1<4.0mV男或3.5mV女低电压:肢导<0.5mV,胸导<0.8mV。

4.ST 下移<0.05mV,ST上移,在肢导及V4-6<0.1mV,V1-2<0.3mV,V3<0.5mV。

5.T 一般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6直立,aVR倒置。

电压:<R的1/10,称低平。

胸导可达1.2~1.5mV。

6.QT 心率:60~100bpm,QT间期为0.32~0.44s,QTc=QT/√R-R,应<0.44s。

心电图各波及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各波及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一、P波P波是心房的除极波。

起始部分为右房除极所形成,后半部分主要由左房除极所形成。

正常P波矮小,顶稍圆钝或伴小切迹 , 其时限<0.11s。

电压: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

当P波方向不符合窦性P波标准、电压过高或时限过宽时为P波异常。

P波异常:1、P波增宽。

P波时限≥0.11s为增宽。

P波时限≥0.11s,<0.12s称房内传导延缓。

P波时限≥0.12s,称房内传导阻滞。

典型增宽P波称二尖瓣P波,其时限≥0.12s,呈M形或双峰样,峰间距≥0.04s,部分可呈圆顶形。

此改变一般在I、aVL、V3-V6导联较明显。

aVR导联多呈W形。

P波增宽的临床意义:(1)左房肥大或扩大。

可由“风心”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狭窄伴闭锁不全引起。

也可见于部分引起左房长期负荷过重的“先心”、左心衰竭等。

(2)左房负荷过重。

冠心病时,可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而引起左房内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急性左心衰竭致左房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单纯二尖瓣返流早期左房负荷过重使P波增宽。

这集中情况心房大小均可正常。

(3)房内传导延缓和阻滞。

当房内前结间束的左房分支—巴赫曼氏束(Bachmann)出现传导延缓或阻滞时,激动在房内传导顺序改变或传导时间延长,从而P波增宽。

此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属老年性传导纤维退行性变所致。

(4)心房梗死。

心房梗死可使心房除极顺序改变,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并有P-R段偏移。

(5)房性异位节律。

房性心律心房除极顺序改变,心房激动传导最初主要为心房肌间传导,使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

2、P波电压增高。

正常P波较低钝,电压<0.25mV ,当P波在II、III、aVF导联呈顶尖型,时限正常,电压大于0.25mV,如V1导联正向部分P波电压>0.2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15mV),双向时≥ 0.3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20mV)称肺型P波。

如V1等胸导联P波电压增高,且大于II、III、aVF导联的电压时常称为先心性P波(先心性P波时II、III、aVF导联的P 波电压可正常)。

心电图各波段的名称、意义、正常值及相关异常的意义之欧阳数创编

心电图各波段的名称、意义、正常值及相关异常的意义之欧阳数创编
V1,V2无q波
≥0.04
<1/4R
> 1/4R
心肌坏死、纤维化
R峰
时间
V1-2≤0.04
V5-6≤0.05
V1-2>0.04右室肥厚
V5-6>0.05 左室肥厚
QRS
0.06-0.10
(60-100bpm)
>0.12
左室肥大(0.10-0.11)
室内传导阻滞
室性搏动
高钾血症
左室相关:
RV5,V6≤2.5、RI≤1.5
各胸导联均<0.8
肥胖、气胸、
心包积液
V1:rS,V3:RS,
V5: qR
J 点
QRS与ST交点
多在等电线、随S-T偏位而移位
ST

心室缓慢复极时间
长Q-T间期综合症
心肌缺血
低钙血症
心室早期复极化
高钙血症
下移:各导联≤0.05
抬高:肢导/ V4~V6≤0.1
V1~2≤0.3,V3≤0.5
超过正常限度
心电图各波段的名称、意义、正常值及相关异常的意义
时间:2021.03.02
创作:欧阳数
名 称
意 义
形态、 时间(s)
电压(mV)
正常值
延长
缩短
正常值Βιβλιοθήκη 增高(抬高)降低(压低)P波
心房除极
<0.12(切迹峰距<0.04)
I,II,aVF,V4-6直立,aVR倒置
左房大
房内传导阻滞
无临床意义
肢导<0.25
高钙血症
低温
短QT综合征
时间:2021.03.02
创作:欧阳数

心电图基础理论知识

心电图基础理论知识

心电图基础知识(一)正常心电图心电图各波正常值及意义心电图是由一系列的波组所构成,每个波组代表着每一个心动周期。

一个波组包括P波、QRS波群、T波及U波。

看心电图首先要了解每个波所代表的意义。

(1)P波:心脏的激动发源于窦房结,然后传导到达心房。

P波由心房除极所产生,是每一波组中的第一波,它反映了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

前半部分代表右房,后半部分代表左房。

(2)QRS波群:典型的QRS波群包括三个紧密相连的波,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波,继Q 波后的一个高尖的直立波称为R波,R波后向下的波称为S波。

因其紧密相连,且反映了心室电激动过程,故统称为QRS波群。

这个波群反映了左、右两心室的除极过程。

(3)T波:T波位于S-T段之后,是一个比较低而占时较长的波,它是心室复极所产生的。

(4)U波:U波位于T波之后,比较低小,其发生机理未完全明确。

一般认为是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

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

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

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

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

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

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

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

V1、V2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

心电图各波段及临床意义

心电图各波段及临床意义
内膜
外膜
J波
正常
J波的形成
J波综合征区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二类: 遗传性包括早期复极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 获得性包括缺血性J波和低温性J波。
心电图各波段及临床意义
泉州市第一医院 谢思欣
心电图各波段及 临床意义
01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02 心电图各波段的产生 03 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及典型改变
心电图各波段及 临床意义
01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02 心电图各波段的产生 03 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及典型改变
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A.前提: ①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不均:细 胞外Na+浓度高,细胞内K+浓度高; ②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安静时 对K+通透性大,对其它离子通透性很小。
1)快速复极初期:+30mV– 0mV 2)时间:约10ms 3)形成机制:心肌细胞膜对钠离
子的通透性迅速下降,加上快钠 通道关闭,钠离子停止内流。同 时膜外钾离子快速外流,造成膜 内外电位差,与0期构成锋电位。
2期
1)平台期:0mv左右 2)时间:约100-150ms 3)Ca2+通道、K+通道开放;Ca2+缓慢内
• R波振幅:肢体导联<2.0mV,胸 导联<2.5mV;
• Q波振幅:深度<同导联R波的1/4, 时限<0.04s;
QRS波的3种‘变态’行为
• 1.宽大畸形常见于: • 起源异常:室性心律; • 室内差异性传导:左束支阻滞、右束支阻滞、非特异性室
内阻滞; • 部分心肌预先激动:心室预激‘△’波、旁路前传; • 部分心肌延迟除极:心室晚电位、Epsilon波等。
立 体 心 电 向 量 环 第 一 次 投 影

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及正常值

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及正常值
QRS低电压:肢导 mv; 胸导mv。 Q波的正常值:时间<0.04秒;深度< 1/4R波;
V1V2无q波;avR的Q波无意义
3.T波:代表心室的快速复极阶段
方向:与QRS波群的主 波方向一致;
T波在I、II、V4~6向上, aVR向下;假设V1向上, 那么V2~6就不应向下。 电压: ≥ 1/10R 形态:顶端圆钝光滑、
7.ST段:代表心室的早期复极期, 一般位于等电位线上。
抬高: < mv;〔V1V2 < 0.3mv;V3 <0.5mv〕 压低: < mv;
波:T波之后0.02~0.04″出现的振幅较小的 波,方向与T波一致。多见于胸导,尤其 是V3,其机理目前不明。
怎样阅读心电图:
1.心电图方格纸的意义:
=300大格/R~R〔P~P〕大格
心率不规整时:
计算10s或20s内P波或R波个数,
分别乘以6或3;
3心律:冲动的起源及节律。
4顺序分析P-QRS-T。
1.P波: 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电压: 肢导mv;
胸导mv;
时间: s;
形态:
方向:P I、II、III、avF直立
P avR倒置
• 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除极的电位 变化;
命名:Q波 P波之后第 一个负向波;
R波 P波之后第 一个正向波;
S波 R波之后第 一个负向波;
s;
形态: 肢导: I、II、III及avF以正向波主;
心电图纸由横竖均为1mm间隔的小方
格组成。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做了统 一的规定:
横向:时间。走纸速度为25mm/s,每1
S;
纵向:电压。外加1mV的电压基线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

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

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

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

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

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

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

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

V1、V2
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

QRS
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毫伏,aVF导联R 波不超过2.0毫伏。

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

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 .5毫伏,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

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S 或Q+R的算术和)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等。

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

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毫伏。

V5、V6导联主波向上,呈qR、qRS、Rs或R型,R波不超过2.5毫伏,R/S>1。

在V3导联,R波同S
波的振幅大致相等。

正常人,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4)Q波:除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 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秒,而且无切迹。

正常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 波型。

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塞等。

(5)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J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水平线称为S-T段。

正常任一导联S-T向下偏移都不应超过0.05 毫伏。

超过正常范围的S-T段下移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劳损。

正常S-T段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及心前导联V4—6 不应超过0.1毫伏,心前导联V1—3不超过0.3毫伏,S-T 上移超过正常范围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等。

(6)T波:T波钝圆,占时较长,从基线开始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形成前肢较长、后肢较短的波形。

T波方向常和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在Ⅰ、Ⅱ、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其他导联可直立、双向或倒置。

如果V1直立,V3不能倒置。

在以R波为主导联中,T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心前导联的T波可高达1.2~1.5毫伏。

在QRS波群主波向上的导联中,T波低平或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7)Q-T间期:Q-T间期同心率有密切关系。

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

一般心率70次/分左右时,Q-T间期约为0.40秒。

一般可查表。

凡Q-T 间期超过正常最高值0.03秒以上者称显著延长,不到0.03秒者称轻度延长。

Q-T间期延长见于心动过缓、心肌损害、心脏肥大、心力衰竭、低血钙、低血钾、冠心病、Q-T间期延长综合征、药物作用等。

Q-T间期缩短见于高血钙、洋地黄作用、应用肾上腺素等。

(8)U波:振幅很小,在心前导联特别是V3较清楚,可高达0.2~0.3毫伏。

U
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服用奎尼丁等。

U波倒置见于冠心病或运动测验时;U波增大时常伴有心室肌应激性增高,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