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三大家
乾嘉考据史学教学课件
•一、陈寅恪简介
❖从1902年起先后留学日本、德国、瑞 士、法国、一战爆发,1914年回国。 1918再渡出国游学,先在美国哈佛大 学学梵文和巴利文。1921年,又转往 德国柏林大学攻读东方古文字学、中 亚古文字、蒙古语。
• 他是将甲骨学由文字学演进到史 学的第一人。
一、王国维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 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 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 国学大师。
一、王国维简介
• 曾受聘于清华 国学研究院, 与梁启超、陈 寅恪、赵元任、 李济被称为 “五星聚奎” 的清华五大导 师。
一、王国维简介
• 1927年6月, 国民革命军 北上时,王 国维留下 “经此世变, 义无再辱” 的遗书,投 颐和园昆明 湖自尽。
病逝于 1971年。中国历史学家﹑教育 家。自幼好学,无师承﹐靠自学闯出 一条广深的治学途径。在宗教史﹑元 史﹑考据学﹑校勘学等方面著作等身, 成绩卓著,受到国内外学者推重。
一、陈垣简介
• 他曾任国立北京 大学﹑北平师范 大学、辅仁大学 的教授﹑导师。 1952~1971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 校长。
《十七史商榷》100卷:十七史,包括 《史记》以下十三种史著,加上《南 史》《北史》、《新旧唐书》、《新 旧五代史》实共19部。所谓“商榷”, 就是为十七史“改讹文、补脱文,去 衍文,又举其中典制事迹,诠解蒙滞, 审核舛(chuǎn)驳”。(《十七史商 榷序》)
• 《十七史商榷》主要内容:
(1)文字校勘:这是全书的重点。 (2)典制考证:考证以地理、官制居多。 (3)对史书及其作者进行评论。 (4)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
袁枚 素材
袁枚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人物生平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
乾隆四年(1739),24岁的袁枚参加朝廷科考,得大司寇(刑部尚书)尹继善,相助,得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外调做官,曾任沭阳(1743年-1745年)、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乾隆十四年(1749),父亲去世,袁枚辞官养母,在江宁(今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乾隆三十八年(1773)诏求遗书,将所藏书传抄罕见者皆献于清廷,并作有《散书记》以纪。
藏书印有“道素之门”、“百石山房”、“华里神仙”、“钱塘苏小是乡亲”、“此间乐”、“子才一阅”、“随园珍藏图书”、“小仓山房藏书之印”等。
乾隆五十三年(1788),73岁的袁枚,受沭阳知名人士吕峄亭的邀请,又到沭阳作客,沭阳各界,一部分人曾趋前30里迎接。
中国历史故事-如何评价清朝文人袁枚?袁枚的诗词选
中国历史故事-如何评价清朝文人袁枚?袁枚的诗词选袁枚生于公元1716年,去世于公元1797年,为钱塘人氏,是清朝中叶最负盛名,同时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诗人。
他与蒋士铨、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也叫“乾嘉三大家”),在“乾隆三大家”中高居首位。
纪晓岚是谁,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实际上乾隆一朝,世人将纪晓岚与袁枚放在一起,称为“南袁北纪”。
乾隆四年,袁枚考取进士,此后授翰林院庶吉士。
后来外调做官,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知县。
袁枚在江苏等地任知县大概有七年,在政坛中也待了有十多年。
袁枚虽然在为官期间,推行法治,且毫不避讳权贵,得到百姓爱戴,政绩颇显,但是后来他辞官赡养母亲,所以他在政治上成就并不高。
袁枚之所以能在后世闻名,最重要的还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他是清朝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在这三个方面都成就极高。
在历史上,包括现在很多的诗人都认为,袁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活跃在诗坛四十多年,“但好觅诗句”,“与其嗜世之末利,汲汲者争骛于形势之途”绝异。
一生作词4000余首,多有经典的袁枚,在诗坛中或者是在文学上的地位不消我多说。
历史上关于他这一方面的评价也是极高的,但是在另一方面,或者是说私生活上却是多有诟病的。
朱庭珍:“袁既以淫女狡童之性灵为宗,专法香山、诚斋之病,误以鄙俚浅滑为自然,尖酸佻巧为聪明,谐谑游戏为风趣,粗恶颓放为豪雄,轻薄卑靡为天真,淫秽浪荡为艳情,倡魔道妖言,以溃诗教之防。
”袁枚在辞官归故里之后,收了许多的女弟子,这让他在当时颇受人诟病。
许多人都说袁枚极为好色,所收女弟子中有许多都与其有染。
这件事情存在很大的争议,并不能全信。
不管他好不好色,私生活检不检点,至少他在诗文中的成就,我们无法忽视,本文引几首其诗,供读者赏阅品鉴。
《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十二月十五夜》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大龙湫之瀑》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
乾嘉易学三大家研究
清代词人张惠言的个人简介
清代词人张惠言的个人简介张惠言是清代词人、散文家。
原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嘉庆四年进士,官编修。
少为词赋,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清代词人张惠言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张惠言(1761~1802)清代词人、散文家。
原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嘉庆四年进士,官编修。
少为词赋,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
又尝辑《词选》,为常州词派之开山,著有《茗柯文集》。
生平张惠言先祖自宋初由安徽滁州迁至武进,因之而为武进人。
出生世代业儒的贫寒家庭,从七世祖张典以下到他的祖父张金第、父亲张蟾宾都以教授乡里为谋生方式。
张惠言四岁丧父,生活贫寒,赖其母姜氏与姊观书(长惠言四岁)作女工,将他与遗腹而生的弟弟张翊(后改名琦)抚养成人。
据其《先妣事略》记载,张惠言九岁离家,至常州城中依伯父张思楷读书。
“一日暮归,无以为夕飧,各不食而寝。
迟明,惠言饿不能起,先妣曰:“儿不惯饿惫耶?吾与尔姊尔弟时时如此也。
”惠言泣,先妣亦泣。
”其早年的艰难困苦于此可见一斑。
迫于家贫,年十四,即为童子师。
乾隆四十一年(1776)娶国子监生吴承绂之女为妻。
次年,补县学附生,开始科举之路。
乾隆四十四年(1779)试高第,补廪膳生。
乾隆五十一年(1786)高中举人。
乾隆五十二年(1787)赴礼部会试,中正中榜。
中正榜是从当年会试落第者挑选合乎要求者,任命为内阁中书或国子监学等职。
张惠言考取了景山宫官学教习,教授内务府佐领以下官宦子弟,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教学生涯。
教学之余,与邓石如、陆以宁、吴德旋、孙星衍切磋古文词赋,与杨随安交流易学,学术境界得到提升。
乾隆五十九年(1794)奔母丧,两年后,应时任富阳县令的挚友恽敬之邀,至浙江富阳县编修县志。
未等县志修成,恽敬调任贵州江山县为官,张惠言至歙县,在江承之家授馆收徒。
论乾嘉考史三大家对《史记》研究的特点和贡献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2020年1月第35卷第1期Jan. 2020Vol.35 No.l【史记与中国文化传统专题】论乾嘉考史三大家对《史记》研究的特点和贡献张艳玲a,施建雄"(陕西师范大学a.学报编辑部;b.历史文化学院,西安710119)摘要:乾嘉考史三大家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在其考证著作中对《史记》进行深入的考察辨析。
他们既有相通的地方,又有各自的特点,钱大昕以考证为中心,王鸣盛考证、旨趣阐发并重,赵翼注重提挈历 史大势,探讨历史编纂得失。
其研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史记》研究的视野,推进了《史记》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细化,并由此带动了《史记》研究整体水平的提升。
通过三大家的研究对客观 地总结《史记》研究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史记》;乾嘉考据学;钱大昕;王鸣盛;赵翼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20)01-0018-08收稿日期:2019-11-05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8批面上资助项目(2015M582603)作者简介:张艳玲(1974—),女,河北迁安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施建雄(1966—),男,福 建永春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 究。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徵,号竹汀,清代 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人)。
清代考据学大师, 其著述宏富,治学领域宽广。
其中《廿二史考异》 一百卷,纠举疏漏,校订舛讹,驳正误失,优于同时期其他考史著作。
王鸣盛(1722—1797),字凤喈, 号西庄,同是嘉定人。
其史学代表名作《十七史商榷》一百卷,考订事件、人物、职官、地理、版本目录以至历史编纂等一系列问题,并有不少富有思想性 的议论和创见。
浅论张问陶在清诗史上的地位
论文摘要:古今学者和通行的文学史及其他文献典籍对张问陶在清诗史上的地位作了很高的评价:清代蜀中诗人之冠、清代乾嘉诗坛大家、清代一流诗人和诗学理论家、性灵派后期的主将和代表人物。
论文关键词:张问陶;清诗史;地位张问陶(1764_1814),字仲冶,号船山,清代四川遂宁县(今遂宁市船山区)人。
其高祖张鹏翮(1649—1725),清代康熙、雍正朝名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清史稿》<辞海>有传;曾祖张懋诚(1667—1737),官至通政使、署工部右侍郎;祖张勤望(1694—1757),官至山东登州知府、署登莱青海防兵备道;父张顾鉴(1721—1797),官至云南开化知府;兄张问安(1757_1815),号亥白,清代诗人,著有《亥白诗草>;妻林颀字韵徵,号佩环,清代四川布政使林俊女,著有《林恭人集>。
张问陶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46)五月二十七日(公历月26日)生于山东省馆陶县(今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北馆陶镇)。
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散馆,授检讨。
嘉庆十年(18o5),官江南道监察御史。
嘉庆十五年(1810),出任山东省莱州知府。
嘉庆十七年(1812),辞官。
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公历4月23日),病逝于苏州,享年51岁。
后归葬故里四川遂宁两河口(今蓬溪县金桥乡翰林村两河口)祖茔。
其生平可参见拙著《张问陶年谱>(巴蜀书社2OOO年初版、2005年修订再版)。
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2O卷,清嘉庆二十年(1815)刊行船山诗草补遗>6卷,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刊行,两书共收诗3OOO余首。
1986年,中华书局将《船山诗草>(包括补遗)列入“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出版,2000年重印。
这是目前最完备、最通行的张问陶诗集。
一、从古今学者对张问陶的评论看张问陶在清诗史上的地位清代著名诗人袁枚(1716—1779)在《答张船山太史书》中云:“诗人洪稚存太史,旷代逸才,目无余子,而屡次来信颂执事之才为长安第一。
乾嘉学派
一.乾嘉学派的定义乾嘉学派是在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学术流派.该学派以考据为治学也称考据学、考证学、汉学、古学.又因其朴实无华而被称为朴学.二、乾嘉学派奠基人乾嘉学派的奠基人,学术界有多种说法。
大致可以追溯到清初学者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阎若璩、胡渭和毛奇龄等人重视对儒家经典的研究,顾炎武被公认为是开了清代考据学的先河。
但至乾嘉时期的考据学家,遗其大而传其小,他们沉溺于故纸堆中,脱离实际,放弃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本意。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知识渊博,顾炎武学术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的玄学,而强调客观的调查研究,提出以“实学”代替“理学”的主张。
开一代之新风,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清代中期许多学者以此发端,崇尚研究历史典籍,对中国历史从天文地理到金石铭文无一不反复考证,被称为“乾嘉学派”。
顾炎武则由于其经史考证的严谨学风,被普遍认为是学派思想的主要奠基人。
阎若璩,清初著名学者,清代汉学(或考据学)发轫之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对经史、地理都有很精深的研究。
他的名著《尚书古文疏证》,证明古文《尚书》是伪书,推倒了宋学的根基,打击了宋明理学,从而为汉学的恢复开辟了道路。
胡渭(1633-1714)清代经学家、地理学家。
曾与阎若璩等帮助徐乾学修《大清一统志》。
撰《易图明辨》,考定宋儒所谓“河图”、“洛书”之误。
又撰《禹贡锥指》,搜采方志舆图,阐释《尚书.禹贡》,将九州分域、山水脉络的沿革变化,祥加说明,特别重视治水,是研究中国古代地理沿革的重要参考书。
另有《洪范正论》、《大学翼真》等。
三乾嘉学派代表学派及人物进入乾隆、嘉庆间,朴学达到鼎盛,出现了“乾嘉学派”。
乾嘉学派是个统称,其中可分出“吴派”和“皖派”两大学派,稍后的“扬州学派”则对两家有所发展和总结。
(1)吴派以惠栋为首。
清代史学——精选推荐
清朝时期,社会矛盾空前激烈,特别是席卷全国的农民大起义,使得史家们的眼界大开,思想活跃起来,对历史、对史学都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看法。
先是李贽提出“经史相为表里”。
嗣后,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明确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治史方针。
在他们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读通鉴论》、《日知录》等著作中,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国家、民族的观点,抨击了君主专制,主张对君权严加限制。
他们的进步历史思想,在清初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产生了一定的历史影响。
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和巩固封建统治,十分注意在史学领域强化封建专制。
其控制史学的办法是:大兴文字狱,对反对和触犯清朝的历史家进行镇压;大量禁毁有碍清朝统治的史书;利用“宏博”、开设各种史馆等手段,引诱和笼络广大知识分子;诏修大量史书,并由史馆垄断近现代史的修撰,借以压制私史;提倡“博古”,在“稽古右文” 的幌子下,把广大知识分子挤进考据、训诂的狭小圈子里去。
清代的官修史书,无论在数量上卷帙上以及种类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封建皇朝。
但官修诸史,不论是思想、内容,还是编撰方法,都要绝对服从清朝统治者的政治需要,都要绝对符合传统的封建礼教。
史官每修一史,都要奉旨,修撰过程中要随时接受皇帝的审查,撰写完毕必须经皇帝“圣裁”、“钦定”之后,方才可以定稿。
清朝统治者对史学的控制之严,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封建皇朝。
比较著名的几部史著略作一是《清实录》,全称《大清历朝实录》,是清代官修编年体史料长编。
包括太祖至德宗十一朝共十二部,合计四千四百零六卷。
修成之实录,分别以汉、满、蒙三种文字缮写正本四部、副本一部。
《清实录》对皇帝一律歌功颂德,对许多史事曲加隐讳,质量远不如《明实录》。
二是《大清会典》,一百卷,记述清朝典章制度的官修史书,通称《清会典》。
体例仿照《明会典》,但具体类目颇有增损。
内容有宗人府、内阁、军机处、六部、理藩院、督察院、寺监、八旗都统、内务府等。
是清代典章制度的资料总集。
全书除汉文本外,又有满文本。
乾嘉三大家名词解释
乾嘉三大家名词解释嘿,你知道乾嘉三大家不?这可是清代文学史上超厉害的存在呢!乾嘉三大家指的就是袁枚、赵翼和蒋士铨呀!袁枚,那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就像文学领域里的一颗璀璨明星。
他的诗作风格独特,情感真挚,就好比春天里绽放的花朵,鲜艳又迷人。
比如说他写的那些关于生活情趣的诗,哎呀,真的是让人读了就感觉仿佛能闻到生活的芬芳呢!“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你看看,这写得多生动形象啊!赵翼呢,他就像是一个智慧的探险家。
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在给你讲述那些过去的故事。
他写的历史评论,那叫一个精彩绝伦,就好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穿梭,探寻着那些隐藏的奥秘。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哇,是不是感觉特别有深度呀!蒋士铨呢,他的作品就像是情感的洪流,奔腾不息。
他能把人物的情感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你仿佛能和那些角色一起感受喜怒哀乐。
他写的那些戏曲,就如同一场场精彩的演出,让你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乾嘉三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风格,他们就像是文学天空中三颗耀眼的星星,照亮了那个时代,也照亮了我们后人的文学之路。
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仍然让我们为之着迷,为之感叹。
难道你不想去深入了解他们吗?难道你不想去感受他们作品中的那些美好和智慧吗?反正我是觉得,他们真的是太了不起啦!我们应该好好去欣赏他们的作品,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呀!我的观点就是:乾嘉三大家是清代文学的瑰宝,他们的成就和影响力不可忽视,值得我们永远去研究和学习。
声近义通例子乾嘉学派
声近义通例子乾嘉学派乾嘉学派有不少学者,如朱子、程颐之徒,朱子和程颐都是理学名家,同时也是乾嘉学派的创始人。
宋明时期理学发展了很大的幅度,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学问家,例如朱子、程颐和理学大家朱熹等。
同时理学经过宋明时期的发展和积淀,已经具有一定的价值观念和学术主张。
而在宋代,由于理学开始了发展和兴盛,加上理学家们的思想活跃于明清两代中国社会舞台上,所以就产生了许多学派。
乾嘉学派中又以朱子最为杰出。
这与朱子晚年积极倡导义理之说和宋明时期文化兴盛有着密切关系。
一、关于乾嘉学派乾嘉学派在明代中后期到清代中期盛行,乾嘉学派中以朱子最为杰出。
在《清史稿》中共收录有关于朱子的传记共十卷,朱子本人也是这十卷书当中的重要一员。
但因为学者众多,所以朱熹、周敦颐、程颐等人都在这其中有了自己的学派,有一定代表性的就是乾嘉学派。
南宋乾嘉时期涌现了许多学派以朱子和程颐为代表,其中以乾嘉学派最为杰出。
乾嘉学派中也产生了许多学派如刘基、马王、程朱、张载等都是乾嘉学派中代表人物。
乾嘉学派是一个以理学为主要观点而不是以政治中心而影响政治思想倾向于理学而非政治思想传统在思想领域内广泛传播着乾嘉学派之影响。
二、朱子对义理之说的总结过程朱子晚年对义理之说也进行了总结,他对义理之说的总结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早年以降,朱子曾受过程颐等人思想的影响,其思想对清代儒道两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虽然朱熹也曾受过程颐等人的影响,但是其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方面,所以更多的是以社会政治问题为出发点来对其思想进行总结和阐述。
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主要是经过了朱熹晚年的修养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
第三阶段是随着对理政思想的深入研究、实践和完善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
这期间朱熹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与此相适应的学术思想体系与理论体系,并开始重视学风建设。
因此至清初末期,朱熹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丰富的义理之说体系。
三、乾嘉学派的影响:宋明时期文化发展与理学兴起的关系乾嘉学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明清两代理学的主要代表,并为中国文化在宋代之后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中素材袁枚简介及其主要作品
袁枚简介及其主要作品袁枚是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清代诗人袁枚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袁枚简介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袁枚代表作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
主要作品:文集:《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随园食单》、散文、尺牍等30余种;笔记小说:《子不语》(又名《新齐谐》)24卷及《续子不语》10卷;散文:《祭妹文》、《峡江寺飞泉亭记》、《黄生借书说》、《所好轩记》等;骈文:《与蒋苕生书》、《重修于忠肃庙碑》等;手札:《致尤荫手札》;书法灵动清雅,不事雕琢,自然闲适,正合于袁枚“性灵”之主张。
虽法度稍欠,然才情横溢,亦为佳构。
袁枚世人评价通天老狐,醉辄露尾。
(洪亮吉在《北江诗话》的评价)袁既以淫女狡童之性灵为宗,专法香山、诚斋之病,误以鄙俚浅滑为自然,尖酸佻巧为聪明,谐谑游戏为风趣,粗恶颓放为豪雄,轻薄卑靡为天真,淫秽浪荡为艳情,倡魔道妖言,以溃诗教之防。
(朱庭珍评述)著名的清诗研究专家严迪昌先生在《清诗史》中提出“袁枚现象”一词,认为袁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诗人,在整个清代所有大家、名家诗人中找不出第二个。
简述乾嘉学派
简述乾嘉学派
乾嘉学派,又称为"乾嘉之学",是一个学术流派,兴盛于清朝前期,特别是在乾隆和嘉庆两朝。
以下是一些关键信息:
1.学术特点:
•乾嘉学派以考据为治学方法,注重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考据和研究。
•与宋明理学等学派不同,乾嘉学派更注重汉代儒生训诂和考订的方法。
2.代表人物:
•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惠栋、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
3.分派:
•乾嘉学派可以分为不同派别,如"吴派"以惠栋为代表,"皖派"以戴震为代表,以及后来的"扬派"。
4.汉学、朴学、考据学派:
•乾嘉学派也被称为"汉学"、"朴学"或"考据学派",因其专注于汉代文献的研究和考证而闻名。
乾嘉学派的兴起为清代中国的学术领域带来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历史和文献研究方面。
它的考据方法在后来的学术研究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见(含朗读音频)
知人论世
袁枚 (1716年—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
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 美食家。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 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 “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 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传世 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 ,《随园食单》、《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 》,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袁枚热爱生活,辞官后侨居江宁,主张抒写性情 ,所写多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此诗也即是诗人在生 活中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 声后停住歌声准备捕捉蝉的这一幕场景后,诗兴大发 而创作。
此诗写了作者偶然所见牧童骑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 一件小事,通过对牧童的动作神态变化的描写,表现 了牧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的特点。
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 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用语 活泼自由、浅显明了。
诵读正音
பைடு நூலகம்
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品诗赏情
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1..牧童:这里是指放牛的娃娃。 2.振:振荡;回荡。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林。樾,树荫。 4.意欲:想要。 5.鸣蝉:鸣叫的知了。 6.闭口:闭上嘴巴,不发出声音的 意思。
所见
心情 神态
动作 声音 意欲 忽然
骑 振 补鸣蝉 闭口立
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袁枚代表作著名诗
袁枚代表作著名诗(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袁枚代表作著名诗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等,祖籍浙江慈溪,出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嘉学派名词解释
乾嘉学派名词解释乾嘉学派,又称“皇风学派”,是晚清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儒家学派,以清末大臣胡宗南为首,张祜、朱培训、傅培、郭梦、萧赐等人鼎力相助。
他们在中国儒家传统观念的基础上,通过受到西方经济政治思想影响,对儒家经典进行改革与启蒙,提出“清蒙合一”、“能解雷洪”的理论,标志着中国启蒙思潮的开端。
乾嘉学派秉持“兼收并蓄”的旨趣,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与西方现代化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乾嘉学派的特有文化思想体系。
他们认为,只有完善清廉的治国治民制度才能改变旧的社会制度,推动学术新风,实现社会改革及国家强盛。
他们主张综合运用传统观念和现代思想,尊重科学,认真调查社会问题,在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
其中,乾嘉学派以“清蒙合一”为主要理论,认为清末西方新思想的出现使传统与现代思想形成了新的对话关系,融合了古今,从而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胡宗南在《晚清论文堂诵稿》中提出,要把清文化融合到西方现代思想中,从而实现国家的强盛。
乾嘉学派以“能解雷洪”为其另一重要理论,认为以学者和贤达为核心,能以理性研究学术、社会、政治等各个领域,从而解决这个时代的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
乾嘉学派主张以儒家传统观念为核心,结合现代思想,通过全面教育和治国实践,发展和完善清朝制度,实现社会改革和国家强盛的目标。
乾嘉学派更主张“三德合一”,既重视文以贯思想,又强调以学贯社会。
他们认为,教育要综合文化,加强德行、操守、思想等方面的教育,重视传统和现代文化的结合,以培养一批实践的改革家、有理想的国家主人。
乾嘉学派的出现开创了中国近代思想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晚清的新政法革新、军事更新,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乾嘉学派的学术思想为晚清时期的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使中国社会进入了近代思想史上新的纪元。
乾嘉学派的理论为当今许多学术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大激发了近代新民主思想的发展,对现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人袁枚的个人简介
诗人袁枚的个人简介袁枚是清代诗人、散文家。
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袁枚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
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
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24岁参加朝廷科考,试题《赋得因风想玉珂》,所吟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大司寇(刑部尚书)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外调做官,曾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33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文学成就文风简介袁枚的古体诗长期以来更是受到忽略。
实际上,古体诗创作集中体现了袁枚诗歌的天才特色,激情澎湃,纵横恣肆,充满生命力和创造性,呈现出不同于近体诗创作的美学特征,是我们全面认识袁枚诗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袁枚是清代中叶最负盛名、最有影响的诗人,居“乾隆三大家”之首,执诗坛牛耳近50年。
他在考据成风的乾嘉时期,在重经学、重学问的诗坛上,以充满创造精神、洋溢着天才之气的诗作,独树一帜,非同凡响。
文学著作袁枚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散文,尺牍等30余种。
袁枚之妹袁机亦甚具学识,《如皋县志》、《杭州府志》、《清史稿·列女传》皆有传。
袁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卒,袁枚八年后写成的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什么是乾嘉学派?乾嘉学派代表人物有哪些?
什么是乾嘉学派?乾嘉学派代表人物有哪些?>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的学派。
因为它采用了汉朝儒生训诂考订的治学方法,与着重于理气心性抽象议论的宋明理学有所不同,所以有“汉学”之称。
因为这一学派的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而少理论发挥,又有“朴学”、“考据学”之称。
清代乾嘉学派的出现,一般都认为是清朝封建统治阶段残酷镇压和笼络羁縻臣民政策的产物。
雍正、乾隆时期,清朝的统治获得了相对的稳定,对文人采取了严酷的统治政策。
尤其是乾隆时期,屡次禁毁书籍,大兴“文字狱”。
当时的文人学士不仅不敢抒发己见,议论时政,即使是诗文奏章中有一言一名的疏失,也有遭致杀身灭族惨祸的探讨,而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古代典籍的整理上,寻章摘句,逃避现实。
乾隆即位后,大力提倡经学的考据,一些达官贵人如阮元、毕沅等,也出而倡导经学。
考据,作为治学的一个内容和方法,各代都存在。
但乾嘉学派专门从事考据,把学术全部纳入考据的轨道,他们在考据和学问之间划一等号。
他们反对宋明理学好发空论言之无物的弊病,走上从书本上寻找疑难问题进行考据的务实道路。
所以在思想发展史上,他们建树不大,在学术研究方面,却有一定的造诣和贡献。
乾嘉学派的奠基人,学术界有多种说法。
大致可以追溯到清初学者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阎若璩、胡渭和毛奇龄等人重视对儒家经典的研究,顾炎武被公认为是清代考据学的先河。
但是,乾嘉时期的考据学家,遗其大而传其小,他们沉溺于故纸堆中,脱离实际,放弃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本意。
乾嘉学派,一般说来可以分成以惠栋为首的“吴派”和以戴震为首的“皖派”。
吴派的学风即搜集汉儒的经说,加以疏通证明。
它的特点是“唯汉是信”,即推崇汉代经说,遵循汉代经学研究,重视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的传统。
凡属汉学,就一概予以采纳而加以疏通解说。
吴派的主要学者有沈彤、江声、余萧客、江藩、王鸣盛等(参见本书“吴派”条)。
皖派则重视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中名物制度的考证。
论乾嘉三大史学家咏史诗的异同
论乾嘉三大史学家咏史诗的异同
郗韬
【期刊名称】《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5)1
【摘要】作为乾嘉时期最负盛名的三大史学家,赵翼、王鸣盛、钱大昕创作了较多优秀咏史诗。
这些诗颂扬了抗击侵略的英雄,对封建道德、社会陋习、封建帝王等
均有批判,体现了史学家疑古求新、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
三人的咏史诗用事贴切、见解新颖、议论精当,是乾嘉咏史诗大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人之中,赵翼思想通达,其咏史诗常把不同时期具有相同性质的人、事放在一起铺排论证,增强了论证说服力;王鸣盛部分咏史诗写景如画、色彩绚丽、含蓄典雅;作为精通蒙古语言的元史学者,钱大昕一些咏史诗可补元史之不足,但诗意较为嗨涩,影响了传播。
另外,钱氏少数咏史诗自注太多,虽有助于对诗意的诠释,但破坏了诗歌形式之美。
【总页数】7页(P50-55)
【作者】郗韬
【作者单位】晋中学院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4
【相关文献】
1.乾嘉时期中原地区的教育史诗--《歧路灯》的“生命教育”
2.以史为咏比体抒怀——从左思、胡曾咏史诗看咏史诗的特征及与怀古诗的不同
3.乾嘉时期史学家论
史书叙事之美4.浅析东西方史诗中英雄形象的异同——以《吉尔伽美什史诗》与《奥德赛》为例5.从《玉台新咏校正》看纪昀对乾嘉校勘学的贡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翼(1727~1814)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
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
他论诗也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近。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他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闲居读书作六首》之五)"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
乾嘉三大家
乾嘉三大家
袁枚与蒋士铨、赵翼并称清乾嘉三大家。
பைடு நூலகம்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清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也是一位颇有贤名的县令。他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乾隆进士,曾为翰林院庶吉士。乾隆八至十年(1743-1745)任沭阳知县。此时,正是所谓“乾隆盛世”,但在沭阳民间,却是万户萧疏、悍吏横行的现实。一个沭阳县,竟有“饥口三十万,饿毙者不计其数”。袁枚面对这“路有饿殍、哀鸿四野”的惨状,拿起蘸着血泪的笔抒发感慨:“百死犹可忍,饿死苦不速,野狗衔髅髑,骨瘦亦无肉,自恨作父母,不愿生耳目。”他以犀利的笔触,对那些“苛政猛于虎,悍吏虐于蝗”置人民生死于不顾的贪官污吏,进行无情的挞伐。他要“纾国更纾民,终为百姓福”。因此到任不久,就开仓赈灾,减免赋税,率民治水,筑有名的六塘子堰。采取多种抗灾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较快地取得了成效。他还严厉管束家属、下属、衙役,不准扰民害民。在讼狱处理上,据史载,他“为政,终日坐堂”,凡“吏民百事,有小讼狱立判无稽留”,大案也从速结案,加上治理有方,社会秩序较前稳定。他与耕夫、蚕妇、工匠、商贩、书生皆有交往,不但关心农事百业,还跻身市场,“关心米价问江东”,心系民生。在封建时代,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袁枚能做到这样,已是难能可贵的了,百姓皆称他为“大好官”。袁枚由于为人正直,厌恶官场倾轧,40岁时便辞官不做,定居江宁(今南京市),住小仓山下,建随园,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安于闲情逸致的生活中。
赵翼的文学著作有诗集53卷及《瓯北诗话》。史学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记》、《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等。
赵翼(1727-1814)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
赵翼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如《古诗十九首》、《闲居读书六首》、《杂题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园居诗》等,或嘲讽理学,或隐寓对社会的批评,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颇有新颖思想。七古如《将至朗州作》、《忧旱》、《五人墓》,七律如《过文信国祠同舫庵作》、《黄天荡怀古》、《赤壁》等,都有特色,并在造句、对仗方面见出功力。另外,造语浅近流畅,也是一大优点。其诗的缺点,是有时议论过多,过于散文化,形象性较差。
袁枚治沭,距今已200多年。他当时在沭阳县衙(今县政府内)手植的一株紫藤,至今仍生机勃勃,其叶蓁蓁,被列为沭阳县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袁枚一生,历任溧水、沭阳、江浦、江宁知县,除了赢得贤明政声之外,留下的文学著作也很多,有《小仓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和笔记小说《子不语》等。《随园诗话》是他的代表作,有独特的文学见解。他提出“性灵说”,对儒家诗教提出异议。部分诗篇对汉儒和程朱理学发难,并宣称“《六经》尽糟粕”。他主张直抒胸臆,词贵自然,反对泥古不化,强调自创精神,这在我国文学史上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赵翼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如《古诗十九首》、《闲居读书六首》、《杂题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园居诗》等,或嘲讽理学,或隐寓对社会的批评,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颇有新颖思想。七古如《将至朗州作》、《忧旱》、《五人墓》,七律如《过文信国祠同舫庵作》、《黄天荡怀古》、《赤壁》等,都有特色,并在造句、对仗方面见出功力。另外,造语浅近流畅,也是一大优点。其诗的缺点,是有时议论过多,过于散文化,形象性较差。
蒋士铨(1725~1784) [[[上有更多资料]]]
清代诗人。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上有更多资料]]]
蒋士铨是乾嘉时期有影响的诗人,与袁枚、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他论诗也重性灵,反对复古主义模拟倾向,戒蹈袭,重性情。但对性灵的解释与袁枚不同,表现出更多的传统意识,如他较强调“忠孝节义之心,温柔敦厚之旨”。蒋士铨诗现存2500余首,题材比较广泛。其中一部分揭露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还有的揭露官府搜刮钱财,或批判役吏横行乡里,都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他还有一些诗反映下层社会世态风俗。大部分诗则为个人抒情,及吊古、纪游之作。其诗的艺术风格笔力坚劲,很受袁枚的推重。他也写词和散文。此外,他还是位重要的戏曲作家。有杂剧、传奇戏曲16种。著有《忠雅堂集》43卷。 [[[上有更多资料]]]
乾隆十年,他离任沭阳时,百姓夹道送行,攀车饯酒,洒泪话别。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73岁的袁枚,受沭阳知名人士吕峄亭的邀请,又来沭阳作客,沭阳各界,一部分人曾趋前30里迎接。袁枚面对如此拥戴他的民众,写下了情意真挚的《重到沭阳图记》。他在这篇短文中深有感受地说:“视民如家,官居而不能忘其地者,则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官爱民,民爱官,此真不失为一方父母官的范例。
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
他论诗也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近。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他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闲居读书作六首》之五)“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
赵翼的文学著作有诗集53卷及《瓯北诗话》。史学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记》、《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