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态旅游者及其行为
第3章 旅游者行为

国内旅游者 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
总结:关于旅游者的划定标准
指标
是否跨越国境 时间(1年、6个 月和24小时) 目的
划定的类型
国内旅游者和国际旅游者 划定居民、游客、旅游者、一日 游游客等的标准 区分旅行者与旅游者或者游客 西方国家的标准、我国的要求 (10公里以上才是游客)
距离
下列人员是否属旅游者:
行,时间不超过十二个月,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地获得经济利
益。
国内游客又可以分为两类: C 、国内旅游者 ――在访问地的某个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至少停
留一夜的国内游客。
D 、国内一日游游客 ――未在访问地的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过夜
的国内游客。
判断:下列出游目的中,哪些属于旅 游者?
娱乐、工作、健康、探亲、商业、
国际游客又可以分为两类: C、国际旅游者 ―在访问国家的某个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
中至少停留一夜的国际游客。
D、国际一日游游客 ―未在访问国家的公共或私人住宿设
施中过夜的国际游客。
旅游者的界定 旅游者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
空间要素
离开住地
旅游目的地
5
旅游者的界定 旅游者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
国血统华人)。
(2)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3)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
3. 国内(过夜)旅游者:是指国内居民离开常 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 留一夜,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旅游者不包括七类人员: 1、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以上 领导 2、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 作人员 3、调遣的武装人员 4、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5、到基层锻炼的干部 6、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7、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第2篇 生态旅游者

第二节 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
一、旅游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标
的心理倾向 旅游动机:是指促使一个人出去旅游、选择何种旅游方 式的内在心理原因。
第二节 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
一、旅游动机
客观条件
1、旅游动机的产生
旅游需求 心理紧张
旅游动机
紧张消除
旅游需求的满足
第二节 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
三、影响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因素
马斯洛的人类行为的需求层次论:
生理的需求 安全的需求 社交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
第二节 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
三、影响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因素
1、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的内容是指思想史、精神文明、文化艺术活动。主 要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等因素。 生态文化:环境与资源问题,与人类的传统文化有着密 切的联系。 生态文化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进、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的文化。
专门层次
学习自然
提高层次
亲近自然
基本层次
第一节 生态旅游者保护性旅游行为
二、保护性旅游行为层次与阶段 2、保护性旅游行为的阶段: 3 N :Nature Nostalgia (自然) (怀旧)
Nirvana
(天堂、涅槃)
第一节 生态旅游者保护性旅游行为
三、保护性旅游行为的保护行动指南 1、旅行准备:学习相关知识,生态系统特点、生 物多样性的种类、珍稀濒危物种名单、宗教信仰、 民族传统文化等 2、旅行途中:吃住行游娱购都要有保护的内涵 3、旅行结束:该带走的东西一定要带走,不该拿 走的东西一定要留下。
尊重旅游目的地的生命
尊重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生态系统 尊重旅游目的地的生态过程 尊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
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

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生态旅游者行为特征指的是那些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者的特点和行为习惯。
这些旅游者通常具有一定的环境意识和保护动机,他们的旅行方式和行为举止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下面是关于生态旅游者行为特征的一些要点:1.环境意识:生态旅游者通常对环境问题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关注。
他们了解并关心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环境条件,注重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2.意识消费:生态旅游者更加注重旅行的质量而非数量。
他们更乐意选择更具有环境友好性的旅行方式,比如选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步行或者自行车等,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选择环保住宿:生态旅游者倾向于选择那些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住宿方式,比如生态酒店、环保旅店或者农家乐等。
他们会注意住宿设施的能源利用、废物处理以及环保措施的采取情况。
4.尊重文化和社区:生态旅游者注重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社区,充分了解并尊重当地民俗与风俗,遵守当地的行为准则和法律规定。
5.参与生态保护:生态旅游者积极参与当地的生态保护工作,比如参与生态志愿者活动、参观自然保护区之类的活动,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6.购物和用餐选择:生态旅游者有意识地选择购买环保产品和当地特色产品,尽量减少包装和使用一次性用品。
在用餐时,他们也会选择与环境友好的餐厅,并避免浪费食物。
7.消费的选择:生态旅游者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环保意识的旅行社和产品,比如拥有环保证书、关注社会责任等的企业。
8.教育与传播:生态旅游者喜欢通过旅行的方式来学习和传播环保知识,他们通过参观当地博物馆、博物馆、生态景点等来增加环境教育的认识,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宣传和普及环保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体现了他们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认可,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和传播环境保护意识,以期给地球环境带来更多的良好影响。
3第三章_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四、生态旅游系统
(一)旅游系统
1.六要素说
1 吃
2
3 4 5 6 娱 行
住
游
购
四、生态旅游系统
(一)旅游系统
媒体:媒介物
客体:旅游资源 或旅游吸引物
2.三体说
主体:旅游者
四、生态旅游系统
(一)旅游系统
本地市场 政策法规
客源市场 系统
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
支持系统
环境保障 人力资源保障
交通
4.游憩论
加 拿 大 班 夫 公 园 功 能 分 区
绝对保护区
杜绝人类干扰的荒野区
加 拿 大 班 夫 公 园 功 能 分 区
加 拿 大 班 夫 公 园 功 能 分 区
自然风景观光区
加 拿 大 班 夫 公 园 功 能 分 区
娱乐区
加 拿 大 班 夫 公 园 功 能 分 区
旅游城镇区
“生态旅游系统”则是生态旅游的研 究对象,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活动,从 系统的角度出发,我们根据生态旅游 活动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提出了 “四体生态旅游系统”。
四、生态旅游系统
(二)“四体”生态旅游系统
1.生态旅游系统的四体模式
载体(生态旅游环境)
主体(生态者)
媒体(生态旅游业) 客体:生态旅游资源
载体(生态旅游环境)
原始适应
三个阶段Βιβλιοθήκη 顺应改造理解要点
1 2
3
4
人是 自然 演化 的产 物
依附 适应 自然 阶段
顺应 自然 阶段
改造 自然 阶段
一、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与生态旅游
(二)对自然价值的重新思考 1.自然对人类的价值
创 造 性 价 值
生 存 价 值
第三章 生态旅游者

设施和环境设施等)。
Ecotourism
(二)生态旅游者因素
1.可自由支配收入(经济能力)
1). 可自由支配收入=全部收入-(社会费用+生活必需品费用+保障性
费用) 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入,扣除社会花费(个人所得税、 健康和人寿保险、老年退休和预支、失业补贴的预支等)和日常生活 必需消费(衣、食、住、行等)以及预防意外开支的储蓄(突发事故 所需费用)后,剩余的部分。 用途:一是高档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二是旅游(包含生态旅游) 消费。
Ecotourism
生物本能时间——睡眠、饮食等 谋生活动时间——工作时间 家务与社会活动时间
3. 身体状况及家庭的人口结构
一个人的身体能力和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其能否
成为一名生态旅游者。 生态旅游活动:登山探险、自行车旅游、滑雪旅 游、海洋生态旅游等,对体力、体能要求较高。 家庭的人口结构是影响生态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之 一。
Ecotourism
二. 以旅游对象分类
自然生态旅游者
生态旅游者
文化生态旅游者
Ecotourism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1982)
Ecotourism
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1956)
Ecotourism
Ecotourism
世界著名八大露营区之一
Ecotourism
Ecotourism
问题 延伸: 双向 责任
Ecotourism
§2 生态旅游者分类
一. 严格的生态旅游者与一般的生态旅游者 (依据动机、态度和行为等条件不同而 划分)
Ecotourism
严格生态旅游者 (主动的、深入的) 强烈的环境责任感 持续增长 专业化的旅行 长途旅行 小团队 完全主动 体力的挑战 无服务要求 与自然深入的相互交流 强调个人的体验 自己进行旅行安排
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

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生态旅游是指在保护和尊重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以探索自然风光、体验自然文化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者具有一些独特的行为特征,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关注环境保护生态旅游者非常关注环境保护问题,他们认为保护自然环境是保护地球和人类未来的责任。
因此,在旅游过程中,他们会主动遵守当地的环保规定,不随意破坏或污染环境。
他们会选择使用环保的交通工具,如步行、骑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尊重当地文化生态旅游者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传统,他们愿意学习和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在与当地人交流时,他们会保持礼貌和尊重,尽量避免冲突和误解。
他们会尽量遵循当地的行为准则,不做出不尊重或冒犯当地人的行为。
3. 支持当地经济生态旅游者非常注重支持当地经济,他们会选择在当地购买商品和食物,尽量避免购买国际品牌或进口商品。
他们认为通过购买当地商品和食物,可以直接帮助当地居民增加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他们也会选择住在当地的小旅馆或民宿,而不是大型国际连锁酒店,以支持当地的旅游业和经济。
4. 尊重动植物生命生态旅游者非常尊重和保护动植物生命,他们认为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在观赏野生动物时,他们会保持距离,不干扰或伤害动物。
他们也会遵守当地的规定,不采摘或破坏珍稀植物。
生态旅游者通常会选择参加由专业导游带领的旅游团,以确保他们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不对环境和动植物造成伤害。
5. 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生态旅游者积极参与各种环保活动,他们会参加当地的环保义工活动,如清理海滩、种植树木等。
他们也会加入一些环保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宣传和倡导活动。
生态旅游者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可以为保护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总结起来,生态旅游者具有关注环境保护、尊重当地文化、支持当地经济、尊重动植物生命和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等行为特征。
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和选择,希望实现旅游与环保的和谐发展,为保护地球和人类未来做出贡献。
生态旅游者的行为

九、生态旅游者的行为
(三)生态旅游流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信息流
生态旅游客流
生态旅游物流
生态旅游能流
生态旅游价值流
九、生态旅游者的行为
3.生态旅游流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2)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3)有利于产业的现代化
九、生态旅游者的行为
(三)生态旅游流
一是:旅游客流的单向性概念没有考虑到旅游活动的 全过程,它割裂了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相互联系和 相互作用。 二是:仅用旅游客流代替旅游流,不利于全面衡量旅 游对发展地方经济的作用。 三是,传统旅游流的概念不利于经营思想观念的转变。 2.生态旅游流的概念及构成 所谓生态旅游流就是以生态旅游游客流为主体,涵盖 生态旅游信息流、生态旅游物流、生态旅游能流和生 态旅游价值流的一个复杂的系统。
九、生态旅游者的行为
(二)生态旅游者审美行为
3.生态旅游者审美的境界 (1)悦耳悦目的形象美型 (2)悦心悦动的意蕴真型 (3)悦志悦神的理念善型 4.生态旅游者审美的意义 (1)认识自然启迪思维 (2)构建谐境、净化心灵 (3)超越人生、升华人格 (4)尊重规律、保护环境
九、生态旅游者的行为
(三)生态旅游流
保护自然 学习自然 亲近自然 专门层次 提高层次 基本层次
九、生态旅游者的行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保护性行为的阶段 第一阶段:自然 第二阶段:怀旧 第三阶段:天堂 这三个阶段是递进的,是生态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过程, 较高阶段的体验出现在较低阶段的体验之后
九、生态旅游者的行为
4.保护性旅游行为 的保护行动指南
(1)旅游准备 (2)旅游途中 吃与住 行与游 娱与购 (3)旅行结束
《生态旅游》第三章 生态旅游者

主讲:王荷英 湖南城市学院管理学院
第三章
本章主要内容:
生态旅游者
一、生态旅游者概述
二、生态旅游者的形成
三、生态旅游者的行为
第一节 生态旅游者概述
一、生态旅游者概述
1. 旅游者的界定
国际旅游者:指除了为获得有报酬职业外, 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常住的国家去 访问的任何人。(1963年联合国罗马国际 旅游会议) 旅游者:除了为获得有报酬职业以外的任何 原因,暂时离开常住地去异国他乡访问的人 。
2. 生态旅游者保护性旅游行为特点
(1)环 保性
(4)替 代性
特点
(2)知 识性
(3)参 与性
(二)保护性旅游行为层次与阶段
专门层次——保 护自然 天堂(Nirvana)——“天人合一” 的人间仙境 怀旧(Nostalgia)——怀念人类 的童年 自然(Nature)——回归大自然
提高层次——学 习自然
都 市 人 口
新 西 兰
结论:世界上的生态旅游者主要以发达态旅游者与国内生态旅游者的联系:
(1)中外旅游史揭示出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
旅游目的地总是先近后远,旅程是先短后长,旅游人
数是先少后多,旅游经营活动亦由简到繁。
(2)从经济的作用上来说,其旅游消费都对旅居国或
三、生态旅游者的分类
1. 按生态意识为标准进行分类 严格的生态旅游者 一般的生态旅游者 组织性生态旅游者
介于严格和一般生态旅游者之间的“组织性”生态 旅游者
一般的生态旅游者 严格的生态旅游者
多重目的的旅行 短途旅行 较大的团队 希望获得服务 重视解说性资料
生组 态织 旅性 游 者
强烈的保护意识和行 为
旅行途 中
第三章旅游者

需要
紧张
动机
目标 导向
目标行 动
需要满足 紧张解除
二、旅游动机的分类 (一)国外学者的分类
美国学者奥德曼的分类
分类
1、健康动机 2、好奇动机 3、体育动机 4、探亲访友 5、公务动机 6、寻求乐趣 7、精神寄托或宗教信仰 8、自我尊重
目的
使身心得到调整和保养 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好奇心 参与或观看某些体育活动或比赛
(4)游览者(“短程游览者”或“一日游游客”),是指到一个国家逗留时间不到2 4小时的游客。
1970年,“世界旅游组织”(WTO)成立后,将这一定义作为本组织对纳入旅 游人员的解释。
怎样理解罗马会议关于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1、将所有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人(中文泛指的旅游者)统称为“游客”;
2、以在访问地的停留时间,即是否在访问地停留过夜作为标准,将游客区分为停留过夜的旅游者和不 停留过夜的一日游游客,而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游客需要分别进行统计;
(注:游客――也就是中文泛指的旅游者) (2)游客,指除开为了获得有报酬的职业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常住国去访问的任何人。
(3)旅游者(过夜旅游者),是指到一个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 其旅行的目的是:其一,闲暇的消遣(包括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学习、宗教信 仰或体育运动等目的);其二,为了工商业务、探亲、公务出使或出席会议等。
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其中,属于旅游者范围的有: (1)出于消遣、娱乐、家庭和健康等原因而进行旅行的人; (2)为了某种社会职责而出国旅行的人(如科学、行政、外交、宗教、体育等会议或公务); (3)在航海环游途中停靠访问的人员,即使逗留时间不足24小时,也作为旅游者; (4)为工商业务而出国旅行的人;
旅游学概论(第三版)全书课件汇总整本书电子教案(最新)

(三)旅游活动的类型
(3)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差别 第一,从消费程度方面看,国内旅游的消费层次一般较低,而国
际旅游的消费水平通常较高。 第二,从便利程度上看,国内旅游的开展一般很少存在语言障碍,
而且不需要办理什么手续,而出国旅游时大都会遇到语言障碍问 题,而且必须办理各种规定的旅行手续,例如出入境证件(护照与 签证)、海关的报关与验关、卫生检疫、货币兑换手续等等。 第三,从经济作用方面看,国内旅游消费只是促使国内财富在地 区间的重新分配,并不直接带来国家财富总量的增加;而国际旅 游则是国际旅游者将其在客源国的所得收入用于在旅游接待国消 费,所以会直接造成国家之间的财富转移。
际旅游和不过夜的国际一日游。
《旅游学概论》
(三)旅游活动的类型
(2)国内旅游 国内旅游是指人们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
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到本国 境内其他地方去进行的旅游活动。 国内旅游活动也可根据是否在旅游目的地停留过夜, 划分为过夜旅游和不过夜的一日游。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一)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旅游概念性定义
7.世界旅游组织的技术性定义:1993年世界旅游组织 (WTO)在关于旅游统计标准的一本科技手册中对旅 游所下的定义是: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 他目的离开他们的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 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这个定义有三个要点: 第一,规定了外出旅游的目的,包括休闲、娱乐、度 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 朝圣及其它;第二,离开其惯常环境到其它地方的旅 行;第三,在外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
《旅游学概论》
(一)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旅游概念性定义
4.流动定义:1974年,英国的伯卡特和梅特列克对旅游的定义: “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活动,是人们离开 他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 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注意:这个定义强调了旅游的本质特 征:异地性和暂时性。
第三章 生态旅游者和探险旅游者

为什么要研究生态旅游者
Plogging,兴起于瑞典 plucking(捡拾)+jogging(慢跑)
生态旅游者的定义Definition of Ecotourists
• 广义的生态旅游者:进入到生态旅游区的所有 游客;
• Piaoliu enterprise operators prefer shorter trips so that they can accept more clients each day, and package tour operators prefer shorter trips so they can offer more activities, each with its own profit component, each day.
心理学角度对生态旅游者的研究
• 生态旅游者是指那些具有一定生态和环保知识并能在
其旅游活动中随时体现出生态和环保意识的旅游者
——这个概念虽然更能反映生态旅游的内涵,但在实 践中统计和计量的可操作性很差。
• 对生态旅游者需求的调查
1. 梅普尔(Maple,2010)等人在研究观鸟人群时,将其分为三类:初级者 、中级者和经验丰富者。初级者大多是第一次参加,过夜数较少,花费 也最少,在公园内外还参加很多非观鸟活动,会更多的参考公园提供的 信息。中级者和经验丰富者寻求在鸟类识别、生物学和观鸟方面更专业 的活动——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不同的活动以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
默福斯(Mowforth,1993)提出多维度对生态旅游者 进行研究:
粗糙型生态旅游者
温和型生态旅游者
专业型生态旅游者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

2.国内旅游者
(1)国内游客: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 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 育、宗教活动而离开其常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 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主要访问目的不是通过 所从事的活动从该地目的地获取报酬的人。
(2)国内旅游者:我国大陆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在境 内其它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12 个月的国内游客。
发有何启示; 2、深圳世界之窗旅游品牌的特色是什么。
加州迪士尼
深圳世界之窗
五、旅游景观审美
背包旅游者
自驾车旅游者
自行车旅游者
农业旅游者
温泉度假旅游者
购物旅游者
(1)根据旅游者追求审美愉悦体验的 内容划分:旅游审美愉悦体验、旅游 世俗愉悦体验。
(2)根据塑造高质量旅游体验的途径划 分:视觉体验、听觉体验、嗅觉体验、 味觉体验、触感体验五种类型。
(3)根据旅游体验的内容划分:娱乐、 教育、逃避、审美、移情。
2.旅游体验的特点
(1)亲身经历性。 (2)综合感受性。 (3)旅游体验形式与旅游者心理期望的对应性。
2.国内旅游者
世界旅游组织以是否在目的地停留过夜为标准,将国内游客 区分为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
(1)国内游客(Domestic Visitors):是指任何以休闲、度假、 体育、商务、公务、会议、疗养、学习和宗教等为目的,不 论国籍如何,而到其居住国境内其它地方进行一年之内旅行 的人。
(2)国内旅游者(Domestic Tourists):指那些到居住国境 内某地去旅行,停留时间超过24h但不足一年的游客。
标准 6.旅游体验开发设计原则
三、技能训练 1.网上搜索关于旅游体验的国内研究动向,并下载谢
谈生态旅游者的判定、特征及培育

谈生态旅游者的判定、特征及培育严格和一般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存在差别,但二者也有共性特征。
这些共性特征有三个方面:尊重自然;追求旅游需求层次的提高;一般生态旅游者与非生态旅游者可转换。
文章认为对旅游者的教育应该注重从潜意识上进行,从旅游前、旅游过程中和旅游后三个部分进行生态意识的培育,并提出了培育对策,同时对惩罚机制也作了一些原则说明。
关键词:生态旅游者启蒙无意识生态旅游者的内涵生态旅游者是生态旅游活动的主体,被认为是生态旅游业的核心,但“谁是生态旅游者”尚无定论,原因在于:对于生态旅游定义的理解差异很大;相关市场调查比较少,现有的调查也只能针对一个目的地,地区性、全国性、世界性的调查难度太大;更重要的是,生态旅游者并不是同质的,各种不同的产品或经历都可以称作生态旅游,消费这种产品或购买这种经历的人都可以称自己是生态旅游者,而这些人在动机、活动、市场特征、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
总结国内外相关生态旅游者的论述,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定义。
对生态旅游者众多的概念进行归纳,得出其概念中的四个公共认同点:一种强调合作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以自然为基础;教育和学习是生态旅游必不可少的要素;生态旅游应具有可持续性。
广义的生态旅游者指的是到生态旅游区的所有游客。
这类界定具有统计上的可操作性,但只是对旅游者行为现象的部分概括,并不能真正体现生态旅游的内涵;狭义的生态旅游者,仅指来到生态旅游区的对环保与经济发展负有一定责任的那部分游客。
本文就生态旅游者的制定、特征进行分析。
严格与一般意义生态旅游者的判定问题(一)生态旅游方式的提出一个旅游者在一个旅游地可能是个合格的旅游者,在另个旅游地有可能是不合格的。
如一个旅游者特别喜欢大海的人,对海滩旅游情有独钟,然而由于一些原因他来到了具有浓郁文化的村寨,他对此很不感兴趣。
即使他能够足够尊重当地的文化,主观上努力的学习去体验,但这些不是他内心主要的需求。
当不能达到已有的期望,没有体会到旅游的愉悦,这次旅游对这个人来说并不是满意的旅游。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组织到境外的游览、度假、休闲等形式的旅游活动以及为旅游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经营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发展旅游事业,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依法保护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权利。
第四条旅游业发展应当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国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在有效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依法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游览场所应当体现公益性质。
第五条国家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方式,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机构开展旅游公益宣传,对促进旅游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六条国家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和市场规则,禁止行业垄断和地区垄断。
旅游经营者应当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承担社会责任,为旅游者提供安全、健康、卫生、方便的旅游服务。
第七条国务院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对旅游业发展进行综合协调。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明确相关部门或者机构,对本行政区域的旅游业发展和监督管理进行统筹协调。
第八条依法成立的旅游行业组织,实行自律管理。
第二章旅游者第九条旅游者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旅游者有权知悉其购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
旅游者有权要求旅游经营者按照约定提供产品和服务。
第十条旅游者的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当得到尊重。
第十一条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享受便利和优惠。
第十二条旅游者在人身、财产安全遇有危险时,有请求救助和保护的权利。
旅游者人身、财产受到侵害的,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第十三条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4生态旅游者及生态旅游市场

4.2生态旅游市场
4.2.1国际生态旅游市场现状 国际生态旅游市场目前在西欧、北美地区迅速 发展,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向全球传播和扩张。人口 统计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生态旅游者对生态旅 游活动有不同的偏好;男女比例平分秋色,但女性 提倡徒步旅行,男性喜爱野营、骑车旅行等探险活 动;75%以上的生态旅游者文化程度为大学,但存在 低文化层次比例逐渐提高的变化趋势;没有小孩的 夫妻家庭及单身男女最容易产生生态旅游者。从旅 游动机看,生态旅游者绝大部分是为了体验大自然; 从行为特征看,以单独出行和两人结伴为主,花费 比普通旅游者要高,旅行时间一般在一周以上,出 行时间以夏季最多。
4.2.3.2生态旅游市场营销
(2)选择目标市场 依据市场外部条件、生态旅游产品性质、 生态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市场需求特征和市 场竞争态势等五种影响因素,采取SWOT分析 方法确定是集中选择市场、跳跃选择市场,还 是全部选择市场。 (3)生态旅游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 依据市场状况、外部环境条件和内部资源 水平等影响因素,按照确定目标、制定行动方 案、可行性分析、监督与控制四个步骤确定产 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和销售渠道策略。
4.2.2.2生态旅游市场的培育 (1)培养素质高、责任感强的生态旅游者群体; (2)培养既懂得旅游开发经营又懂得保护环境 的高素质的开发商; 3)培养对环境保护有诚意的经营商; (4)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管理机制; (5)取得生态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4.2.3生态旅游市场营销
4.2.3.1生态旅游市场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生态旅游者规模及构成、 旅游动机、旅游行为、旅游价格、生态旅游 市场规模。 4.2.3.2生态旅游市场营销 (1)生态旅游市场细分 通过确定市场范围、排列出潜在生态旅 游者的各种需求及选出市场细分的依据(可 以从地理环境、人口属性、心理因素、组织 形式中选择一种依据)进行市场细分,做出 综合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3.2 3.3 3.4 3.5 生态旅游者 生态旅游者的细分 生态旅游者的市场规模 生态旅游者的权益和责任 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行为
3.1 生态旅游者
• 生态旅游者(Eco-tourist)是指那些具有 一定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愿意并且 能够购买生态旅游产品的人。
生态旅游者的三大权益
人身、财产安全受 保护的权益 自由选择,知悉真 实信息的权益
获得质价相符的商 品与服务的权益
生态旅游者的双重责任
环境责任 促进旅游社区经济 发展的责任
环境责任
• 关注旅游目的地的生态过程 • 尊重旅游目的地的生命 • 尊重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系统 • 尊重旅游目的地的传统文化
3.5 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行为
多重目的的旅行 短途旅行 较大的团队 希望获得服务 重视解说性资料
生组 态织 旅性 游 者
强烈的保护意识和行 为
实际上是主动的
3.2 生态旅游者的细分
• 不同动机、态度与行为的生态旅游者 • 来自不同地区的生态旅游者 • 不同人口—社会学统计标准(年龄等) 下的生态旅游者
世界主要生态旅游客源市场
美 发 达 国 家 国 澳大利亚
英
德
国
国
日 本
荷
瑞 丹
兰
典 麦
加拿大 法 国
都 市 人 口
新 西 兰
结论:世界上的生态旅游者主要以发达 国家中部分地区的都市人口为主。
CASE
欧美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
欧洲的生态旅游者 • 个人旅行,或小团体出行; • 喜欢自我安排; • 阅读一切可获得的材料; • 喜欢当地的食物(除了早餐); • 喜欢当地的葡萄酒、啤酒; • 寻找各种有价值的地方纪念品或手工艺品。
3、行为准则为保护性行为提供具体的指南
自然方面:
• 沿着设定的旅游通道走; • 不穿色彩鲜艳、图案杂乱的外衣,不使 用香水; • 不追逐、不投喂、不搂抱、不恐吓野生 动物(保持干扰距离);
40
3、行为准则为保护性行为提供具体的指南
自然方面: • • • • 不吃珍惜濒危动植物; 不踩踏贵重植物群落; 不采集被保护生物; 不购买、不携归被保护生物及制品;
3.2 生态旅游者的市场细分
不同的人口—社会学统计标准包括: ① 年龄
老年的生态旅游者(>50岁) 年轻的生态旅游者(<50岁,17-34岁)
② 教育水平与收入 ③ 性别 ④ 家庭特征
◆ 生态旅游者比一般旅游者年龄要大一些 一般生态旅游者的年龄要比严格生态旅游 者更年轻 生态旅游者比其他旅游者拥有更高的教育水 平和收入 女性喜欢有向导的旅行,短距离的(<2小时) 无向导旅行 无小孩的双人家庭更容易产生生态旅游者
世界旅游组织
3.3 生态旅游者的市场规模
2000亿
业界对生态旅游者市场规模 和生态旅游增长率的评价更 有很大的差异!
3.2 生态旅游者的细分
• 不同动机、态度与行为的生态旅游者; • 来自不同地区的生态旅游者; • 不同人口—社会学统计标准下的生态旅 游者。
调查
严格生态旅游者与一般生态旅游者
严格生态旅游者 (动机、态度、行为) 16、23、24、 1. 强烈的环境责任感 26
超越现实与品味异质——“生态美”
(2)不同的审美感受引致不同层次的保护性行为
审美境界
悦耳悦目的形象美
悦心悦志的意蕴真
悦志悦神的理念善
行为层次
亲近自然 认识自然
保护自然
2、产品解译是促进旅游者保护性行为的途径 • 审美能力与个人 的素养、价值观 有关; • 产品和环境解说 (译)也是提高 审美能力和促进 保护行为的重要 途径。
41
3、行为准则为保护性行为提供具体的指南
• 清洗餐具应离河水与湖泊至少 50米远; • 处理自身废弃物的地点应离任 一水源至少100米以上,并把废 弃物埋于地下15厘米,不能深 埋的地方,用石头压盖更可行; • 不乱丢垃圾(玻璃、塑料、金 属等);
3、行为准则为保护性行为提供具体的指南
社会方面: • • • • • 出发前了解当地的习俗、礼仪和文化; 了解当地的宗教信仰和禁忌; 不要有向儿童分发糖果等自发馈赠行为; 在居民允许的前提下参加其文化习俗活动; 征得他人同意方可拍照。
3、5、
13、 14、25
希望获得服务 与自然浅显的交流 强调解说、介绍
依靠旅行社或旅游经营者
不同动机、态度与行为的生态旅游者
①严格的生态旅游者 (hard eco-tourist)
• 具有强烈的生物中心论倾向和环境责任感;
• 要求与自然环境进行深入的、有意义的相互交流
• 少服务,自助旅行,专业化旅行、体力和精神上 的挑战。
正是依靠这些收益,生态旅游加强了对自然环境的 保护,并且促进了对已破坏环境的修复。
45
正是依靠旅游者的自觉行为,生态旅游可以加强对 自然环境的保护,促进对已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
46
正面的社会文化影响
1. 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保护、
挖掘和传承
2. 提供交往、交流和学习
的机会
3南
• • • • • 根据相关条件选好路线; 行路谨慎,不猛撞灌木; 沿着已有的车道走; 没有车道沿原有的胎印走; 在树丛中迂回穿行,尽量 不碰撞灌木; • 避免强行超过浓密的灌丛。
正面的经济影响
自然环境和它们的动、植物群落作为旅游资源展现
出了巨大的优势,将它们保护起来,吸引生态旅游 者,可以取得合理的经济收益。
CASE
欧美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
美国的生态旅游者 • 喜欢个人旅行; • 或者参加有导游的生态观光; • 喜欢美国啤酒和甜的软饮料; • 喜欢美国快餐; • 喜欢了解生态知识并能很快懂得其必要性。
3.2 生态旅游者的市场细分
• 不同动机、态度与行为的生态旅游者 • 来自不同地区的生态旅游者 • 不同人口—社会学统计标准下的生态旅 游者
What? 主题、标题、内容 景区的潜力、发展限制
For Whom? 生态旅游者的类型、数量、 和特征
How, When , Where? 确定解译原则,编排解说内容 选择解说媒体,确定解译区位
Management 设备维护、人员配置、技术 培训、服务改进、所需经费 Feedback 效果评估与反馈
产品和环境解译的渠道及方式
景区外 旅行指南 景区内
照片
互联网 音像制品 虚拟体验 解译 中心
自己 专业导游 标牌系统 当地人
无解译的生态旅游产品仅能实现其价值的10%
产品和环境解译的多重目的: • • • • • 欣赏 学习 传递保护的期望 企业生存能力的提高 有效的解译中心的替代作用
31
Why? 游客的需要 自然保护目标 旅游区经营管理目标
3.1 生态旅游者
1、前往生态旅 游地即购买生态 旅游产品 2、具备一定程 度的生态意识
3.3 生态旅游者的市场规模
中国 生态旅游年增长率30%
每年前往森林公园的游人数超过5000万
3.3 生态旅游者的市场规模
6 亿人次 日本 法国 8 亿人次
3.3 生态旅游者的市场规模
世界生态旅游的人次已超过30亿; 生态旅游收入占世界旅游总收入的15%20%
• “入乡随俗,入国问禁” • “什么也不带,只带走照片;什么也不 留,只留下脚印” • “不踩踏珍贵植物的群落系统” • “不侵犯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
1、审美过程是促进旅游者保护性行为的基础 “美”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 • 生理感觉的舒适; • 审美享乐的愉悦; • 伦理道德的评价
(1)生态旅游的审美观——“生态美”
生态旅游产品和环境解译原则
• • • • •
生动的,不要太学术; 有意义的,不是简单的事物描述; 有主题的,一次不超过4到5 个主要思想; 有差别的,针对专业化的迷恋者和一般听众; 热情的,主动关注游客的兴趣。
3、了解生态旅游者的活动影响是促进保护性 行为的前提
• 垃圾; • 除此之外, 为了接待旅 游者还要移 动植物、清 挖土地、甚 至开山、取 石,建设施
10
一般生态旅游者 表面的环境责任感 多种目的的旅行 短途旅行 更大的团队 实际上被动 身体的舒适
2. 专业化的旅行
3. 长途旅行 4. 小团队
5. 完全主动 6. 体力的挑战 7. 无服务要求 8.与自然深入地相互交流 9. 强调个人的体验 10. 自己进行旅行安排
4、6、11、 15、17、18 7、21 27 9、10 12、19、22 1、2、8
• 其他
(1)旅游者活动产生的环境不良改变
野生动物观察方面(改变野生动物习性、侵扰其生活和
繁衍、改变物种结构和数量比例等);
徒步旅行方面(土壤暴露、冲蚀、有机物损失、植被损害
和树木损伤等);
引入外来物种方面;
35
相关研究-2
• 树木的毁坏、土壤的冲蚀和暴露与徒步旅行的强度呈线性 关系; • 有机物的损失、土壤板结和植物损害等与徒步旅行的强度 呈曲性关系;
其他标准(目的):
观光型的生态旅游者 参与型的生态旅游者 专门型的生态旅游者 综合型的生态旅游者
3.4 生态旅游者的权益和责任
生态旅游者的权益
“旅游者的安全和保护及对他们人 格的尊重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 《海牙旅游宣言》(1989) 件,各国应根据其法律制度的不 同程序,建立一套保护旅游者的 法律规定。”
不同动机、态度与行为的生态旅游者
②一般的生态旅游者 (soft eco-tourist)
• 具有明显的人类中心论倾向和较浅的环境责任感; • 喜欢与自然环境进行短时间的、偶尔的接触 • 良好的服务设施、中介机构;
观 察
介于严格和一般生态旅游者之间的“组织 性”生态旅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