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常熟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共产党常熟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再谋新共识再聚新合力为常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发布日期:2011-6-23
6月22日,中国共产党常熟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常熟国际饭店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王翔代表中共常熟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再谋新共识,再聚新合力,为常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报告。王翔在报告中说,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十一五”奋斗历程,谋划“十二五”发展方略,选举产生中共常熟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和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和带领全市党员群众,在新的征程上推进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下午2时,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带着全市6.7万多名党员和百万市民的重托,陆续步入会场。大会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大会执行主席是:王翔、惠建林、秦卫星、徐永达、杨伟、缪红梅、王建国、桑五官、杨崇华、朱立凡、黄锡明、黄慎、戈炳根、张永泉、闻永昌、王永明、唐伟萱、周荣葆、李丽芳、季建炯、常德盛、高德康。
出席昨天大会的正式代表有386名,符合法定人数。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惠建林主持大会。
王翔在报告中指出,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常熟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也是加快发展转型、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变化,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创新型经济,全面统筹城乡发展,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五年来,常熟积极应对挑战,综合实力大幅攀升;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活力不断提升;统筹城乡发展,城市环境持续优化;促进民生和谐,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合力全面增强。
王翔说,过去五年常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五个坚持”:即坚持把率先争先、又好又快作为发展导向,坚持把转型升级、开放创新作为发展路径,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发展追求,坚持把统筹兼顾、全面协调作为发展特色,坚持把强化党建、转变作风作为发展保障。
王翔在提出今后五年的目标和任务时指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坚持科学发展、弘扬城市精神、建设“美好常熟”为主题,以转变发
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推进自主创新为主线,大力推进“工业立市、旅游活市、商贸富市、文化强市、科教兴市、生态育市”,重点实施创新驱动、民生优先、国际化、城市现代化、人才与文化强市、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努力把常熟建成同类城市中城市环境最为秀美、文化事业最为繁荣、富民强市最为协调的现代江南名城。
王翔提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常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要全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确保始终走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最前列,到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五年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40%,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超过3%;城市化率达8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6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上级下达任务。主要任务是: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两大体系”;加快形成城市形态新格局、社会管理新格局“两大格局”;努力实现提升市民幸福感受、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两大提升”。
王翔指出,未来五年,常熟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同时也面临着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城市转型的艰巨任务。要大力弘扬“崇文、尚和、创新、超越”的常熟城市精神,进一步营造明礼儒雅、和谐诚信的城市人文环境,激发勇于争先、敢于超越的创新创业激情,齐心协力推进率先基本现代化建设。
王翔说,“十二五”期间,全市要重点实施“十大工程”。第一,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工程。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确立新兴产业主体地位,围绕五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尽快使新兴产业成为全市支柱产业,同时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第一抓手,加快推进现有一批基地型、旗舰型项目,再引进培育一批对产业优化升级起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带动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链。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支持骨干企业开展上市融资、战略重组。培育现代服务业规模优势,深入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推动传统服务业总量扩张、业态提升。深入推进“旅游活市”,努力使旅游产业质量、规模、效益在国内同类城市中保持领先地位。提升产业集约发展水平,大力推进“两区两园”资源整合、功能创新,进一步推动镇级工业集中区调整布局、拓展区域、完善配套。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鼓励本土品牌开展国际化经营。
第二,农业现代化工程。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着力构建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劳动生产率高、土地产出率高、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完善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第三,科技创新工程。坚持以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立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创新基础,优化区域创新体系,高效配置科技资源,切实强化投入支撑,使创新成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以创新占领未来竞争制高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推进“科技镇长团”和“蓝火计划”试点,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全面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和人才引进“双百双千”计划。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