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艺实验

合集下载

发酵工艺学实验指导

发酵工艺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酿酒葡萄成熟度的控制以及入罐发酵一、目的与要求成熟度是决定葡萄酒质量的重要因素。

通过测定浆果的成熟度,来了解原料的成熟质量,确定各品种的最佳工艺成熟度,并以此决定葡萄酒类型和相应的工艺条件。

同时简单了解葡萄酒酿制的工艺原理。

二、试剂与仪器1.pH计、手持糖量计、托盘天平、量筒、水浴锅、电炉、移液管、锥形瓶、容量瓶、5L玻璃瓶。

2.斐林试剂A、B液,1%次甲基兰,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酚酞指示剂、邻苯二甲酸氢钾,95%酒精,盐酸等。

三、方法与步骤1.采样:从转色期开始每隔5-7天采样一次,对于大面积园,采用250株取样法:每株随机取1-2粒果实,并取300—400粒;面积较小的品种。

可随机取5 - l0穗果实,装入塑料袋于冰壶中,迅速带回实验室分析。

简单的成熟度的测定可用手持糖量计测定,如果是精确的测定可在实验室中采用斐林试剂测定。

2.百粒重与百粒体积,随机取100粒果实,称重,然后将其放入250ml(或500ml)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至完全淹没果实.读取量筒水面的读数,减去加入时的水量,即为百粒体积。

3.出汁率的测定;取100g分选较好的葡萄果粒,用纱布挤汁,放入小烧杯中,立即称量;出汁率=葡萄汁重量/葡萄果实重量。

干红葡萄酒的发酵工艺过程图计算:在发酵结束后还需要再进行出汁率的测定。

自流汁率(%)=W1/W2 x 100总出汁率(%)=(W1+W2)/ Ws x 100式中W1——葡萄浆自流汁的重量,(g);Ws——试样重量,(g);W2——经压榨流出的葡萄汁重量,(g)。

4.可溶性固形物与pH值;用手持糖量计测定葡萄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取20ml汁测pH值。

5.还原糖与总酸:用斐林试剂法测定还原糖,用碱滴定法测定总酸。

6.果皮色价测定:取20粒果实,洗净擦干,撕下果皮并用吸水纸擦净皮上所带果肉及果汁,然后剪碎,称取0.2克果皮用盐酸乙醇溶液(1 mol/L盐酸: 95%乙醇= 15:85)50ml浸泡,浸泡20小时左右,然后测定540nm下的吸光度,计算果皮色价(X A x 10)/W (X A——吸光度,W——果皮重量g)。

发酵工艺综合实验

发酵工艺综合实验
注意!微沸加热水解时一定注意锅内的水不要烧干!
标准曲线的绘制
1mg/mL葡 萄糖标准液
0mL 2.0mL 0.2mL 1.8mL 0.4mL 1.6mL
0.6mL 1.4mL 0.8mL 1.2mL 1.0mL 1.0mL 1.2mL 0.8mL
1.5mLDNS
注意!测定前一定要检 查波长是否正确!
准备
每班选出1-2个同学跟着实验室毛会丽老师准备实 验,配制试剂,活化菌种,准备时间段在第十五周。 选出人员后报与毛会丽老师。
分组
每个实验室由班长总负责,分为2大组; 每一大 组分2小组,自由组合分别作液体、固体发酵实验; 分组名单由班长报给辅导老师,向辅导老师留联系 方式。
辅导老师联系方式:
李 端: 周晨妍: 刘振华: 明 红: 毛会丽:
DNS(mL) 1.5 1.5 1.5
然后沸水浴5分钟,冷却到室温,于540nm波长处进行测定。
计算公式
葡萄糖质g量 ) ( 反应体积
还原糖(μg/mL)=
样品体积m数 ) l (
总糖(μg/mL)=
葡萄糖质 g) 水 量解 ( 体 反积 应体
样品体m 积 ) l 数(
内容3 pH值的测定
将发酵液混匀后,用玻璃 棒沾取发酵液,用4.0-5.8或 5.5-9.0pH试纸检测,测出发 酵液的pH值。
加封口膜
种子液制备流程
PDA酵母斜面 刮取2-3环
种子液
加入无菌水 洗下细胞
菌体细胞悬浮液
移液管吸 取孢子液 加入摇瓶 接种量10%
28℃摇床 140rpm 摇瓶接种
培养2d
发酵设置及培养
种子液
接种量10% 发酵培养基
140rpm 发酵培养物

发酵工程实验

发酵工程实验

发酵⼯程实验发酵⼯程实验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实验⼀酸奶的制作与乳酸菌的活菌计数(5学时)实验⽬的:1、学习并掌握酸奶制作的基本原理与⽅法。

2、了解市售酸奶的⽣产⼯艺。

3、掌握乳酸菌活菌计数⽅法与操作。

实验原理:乳酸菌在乳中⽣长繁殖,发酵分解乳糖产⽣乳酸等有机酸,导致乳的pH值下降,使乳酪蛋⽩在其等电点附近发⽣凝集。

乳酸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物,在⽆氧条件下⽣长繁殖较好,实验室条件下利⽤混菌培养的⽅法,尽可能让乳酸菌在⽆氧条件下⽣长,每个单菌落代表⼀个微⽣物细胞。

实验内容:(⼀)酸奶制作1、10%脱脂奶粉溶解于热⽔(80℃左右)中,充分搅拌均匀,配成调制乳;2、添加蔗糖:为了缓和酸奶的酸味,改善酸奶⼝味,在调制乳中加⼈4-8%的蔗糖。

3、灭菌:⽅法有两种:将乳加热⾄90℃,保温5min;4、接种:往冷却到43-45℃灭过菌的乳中加⼊乳酸菌,接种量为2%-5%。

5、分装:酸奶受到振动,乳凝状态易被破坏,因此,不能在发酵罐容器中先发酵然后再进⾏分装,须是将含有乳酸菌的⽜乳培养基先分装到⼩容器中,加盖后送⼊恒温室培养,在⼩容器中发酵制成酸奶。

6、发酵:发酵的温度保持在40-43 ℃,⼀般发酵时间为3-6h。

发酵终点的确定有两种⽅法:1)检测发酵奶的酸度,达到65-70 T°。

2)倾斜观察,瓶内酸奶流动性差,⽽且瓶中部有细微颗粒出现。

7、冷却:发酵结束,将酸奶从发酵室取出,⽤冷风迅速将其冷印到10℃以下,⼀般2 h,使酸奶中的乳酸菌停⽌⽣长,防⽌酸奶酸度过⾼⽽影响⼝感。

8、冷藏和后熟:经冷却处理的酸奶,贮藏在2-5℃的冷藏室中保存。

9、感官指标1)⾊泽:⾊泽均匀⼀致,呈乳⽩⾊,或稍带微黄⾊。

2)组织状态:凝块稠密结实均匀细腻,⽆⽓泡,允许少量乳清析出。

3)⽓味:具有清⾹纯净的乳酸味,⽆酒精发酵味,⽆霉味和其他外来不良⽓味。

(⼆)乳酸菌活菌检测①、检测培养基:蛋⽩胨15g,⽜⾁膏5g,葡萄糖20g,氯化钠5g,碳酸钙10g,琼脂粉20g,⽔1000ml,115~121℃灭菌20min,灭菌后放置⽔浴52℃保温备⽤。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技术实验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技术实验

实验一 果酒的酿造实验一、目的:通过实验初步掌握一般果品酿酒方法及新酒精含量、残糖含量测定方法。

二、1.原理:一切果品都含有糖分,只要予以适当处理都能酿酒。

果汁中的可发酵糖经过酵母的酒精发酵产生酒精,存在于果汁中,并成为营养丰富的果酒。

2.果酒生产总的工艺流程图水果酵母菌种 分选试管 洗涤三角瓶 SO 2 破碎卡氏瓶 果汁 压榨 果渣酒母瓶 主发酵 白砂糖 自然发酵换池 酒脚 蒸馏 果渣 饲料后发酵 水果白酒SO 2 新酒陈酿冷冻加入水果白酒 过滤 调配 柠檬酸 成品酒 白糖3.空白试验:100ml 凉开水加一瓶酵母(已消毒的500ml 的三角瓶中进行),摇匀,加棉塞,称重,并记录重量。

4.管理:酵之日起,每隔一天称重一次,直到恒重(即两次重量差小于0.5g),恒重时,称空白试验的重量,并记录。

5.果酒的分类:果酒一般以所用的原料来命名,如苹果酒、梨酒、荔枝酒、山楂酒等。

分类方法一般有三种:依酿制方法分类、依果酒中含糖量、依果酒中所含酒精量进行分类。

(1)依酿制方法分,可分为四类:①发酵酒:用果浆或果汁经酒精发酵而酿制成的果酒。

②蒸馏酒:水果发酵后,再经蒸馏所得的酒为蒸馏酒,如白兰地。

③露酒:用果实、果汁或果皮加入酒精浸泡取其清液,再加入糖和其他配料勾兑而成的果酒称为露酒,也称配制酒。

④汽酒:含有二氧化碳的果酒属此类。

(2)依果酒中含糖量多少也可以分为四类:①干酒:含糖0.4g/100ml以下。

②半干酒:含糖0.4~1.2g/100ml。

③半甜酒:含糖1.2~5g/100ml。

④甜酒:含糖5g/100ml以上。

(3)依果酒中酒精含量分可分为:①低度果酒:含酒度17度以下。

②高度果酒:含酒度18度以上。

三、材料1.果酒酵母As2.346 1管。

2.木瓜0.5斤。

3.白砂糖。

4.柠檬酸及CaCO3。

四、方法1、工艺流程及操作木瓜剥皮榨汁果汁改良果渣制白兰地加酵母5%含糖25%、酸0.5% 20~25℃装瓶(每瓶约200毫升)主发酵换瓶去沉渣约PH4~4.5 15天10~15℃ 5天后密闭后发酵换瓶,去沉渣调制陈酿1个月(1年以上)杀菌成品2、操作说明:(1)酒母制备°B ′8°曲汁15毫升 装管接As2.346 酒母(或酒曲+果汁)。

发酵食品工艺六大实验

发酵食品工艺六大实验

发酵食品工艺六大实验引言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来改变食品性质的传统食品加工方法,已经在人类的饮食中存在了几千年。

通过发酵,食品中的一些成分会发生转化,从而产生出独特的风味、口感和营养特性。

发酵食品工艺的实验是研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活性以及对食品品质的影响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介绍发酵食品工艺中的六个主要实验,包括酵母发酵实验、乳酸菌发酵实验、酸奶制作实验、豆豉制作实验、酱油酿造实验和葡萄酒酿造实验。

每个实验都将详细介绍所需材料、步骤和实验结果。

实验一:酵母发酵实验材料:•酵母•糖•水•发酵容器步骤:1.将一定量的酵母、糖和水混合在发酵容器中。

2.将发酵容器密封,并放置在适宜的温度下。

3.观察发酵液中气泡的产生和发酵液的膨胀情况。

4.记录发酵时间和发酵液的味道特征。

实验结果:•发酵过程中,酵母会利用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乙醇。

•发酵液会产生气泡,并逐渐膨胀。

•发酵液会具有酒精味道。

实验二:乳酸菌发酵实验材料:•乳酸菌培养基•酸奶样品•培养皿步骤:1.将乳酸菌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

2.从商业酸奶样品中取一定量涂抹在培养皿的表面。

3.将培养皿密封,放置在适宜的温度下。

4.观察培养皿中乳酸菌的生长情况。

5.记录乳酸菌生长的时间和培养皿中的酸奶味道特征。

实验结果:•培养皿中会出现白色或黄色的菌落。

•培养皿中的酸奶样品会发酵产生酸味。

实验三:酸奶制作实验材料:•牛奶•酸奶菌种•酸奶制作器步骤:1.将牛奶加热至80℃,然后快速冷却至40℃。

2.加入酸奶菌种到牛奶中,并充分搅拌均匀。

3.将混合好的牛奶和菌种倒入酸奶制作器中。

4.将酸奶制作器密封并放置在适宜的温度下,静置6-8小时。

5.取出制作好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

实验结果:•经过发酵,牛奶会变酸,具有酸奶的口感和酸味。

•酸奶中的乳酸菌有益于肠道健康。

实验四:豆豉制作实验材料:•黄豆•豆豉菌种•盐步骤:1.将黄豆浸泡在水中约8小时,然后将水倒掉。

2.锅中加入适量水,将黄豆煮熟。

发酵工艺原理实验讲义-2012年

发酵工艺原理实验讲义-2012年

发酵罐分批补料培养酵母细胞一、实验原理微生物细胞是发酵的主体,在生长过程中,微生物细胞通过代谢活动将部分营养物质转变成微生物细胞的构成物质,表现出细胞体积增大和数目增多,基质逐渐消耗,代谢产物不断积累。

分批补料培养又称为流加发酵或半连续培养,是一种介于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之间的过渡培养方式,是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隙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

分批补料培养同时兼有间歇培养和连续培养的某些特点,其优点是,可使发酵系统中维持很低的底物浓度,减少底物的抑制或其分解代谢的阻遏作用,不会出现当某种培养基成分的浓度高时影响菌体得率和代谢产物生成速率的现象。

分批补料培养的要求是控制底物浓度,因此,其核心问题是流加什么和怎样流加。

从流加方式看,流加培养分为无反馈控制和有反馈控制两类。

无反馈控制流加培养中,底物的流量按事先设置好的条件变化,又分为定流量流加、断续流加、指数流加等方法。

在有反馈控制的流加培养中,根据控制方式分为间接(取与过程密切相关的、可以测定的参数为控制指标,例如pH、DO、Q CO2等)和直接(连续或间断地测定培养液中流加的底物浓度,以此作为控制指标)两类。

另外,根据控制流加底物浓度的情况,可分为保持一定浓度值(定值控制)和浓度随时间变化(程序控制)的控制方法。

二、实验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发酵工艺原理实验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发酵工艺原理理论课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培养基制备、种子培养、发酵过程控制以及菌种制备至发酵全过程的污染控制等教学环节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由于发酵工艺原理实验涉及微生物学和发酵产品分析等实验操作,所以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相关实验基础,在操作中体会发酵生产的技术要求和过程控制原理,通过发酵工艺原理实验要求学生:1. 进一步加深对发酵工艺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2. 了解发酵罐结构、控制系统;3. 掌握发酵罐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4. 掌握分批补料培养的原理和操作方法;5. 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具有较扎实的实验技能;6. 能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7. 培养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乙醇发酵工艺实验报告

乙醇发酵工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乙醇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酵母菌发酵产生乙醇的实验操作方法。

3. 学习利用化学和物理方法检测乙醇含量的方法。

4.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影响乙醇发酵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乙醇发酵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C6H12O6 → 2C2H5OH + 2CO2实验中,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通过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和乙醇的浓度,可以评估发酵过程和发酵效率。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酵母菌:酿酒酵母2. 葡萄糖:分析纯3. 蒸馏水4. 碳酸钠:分析纯5. 澄清石灰水6. 重铬酸钾溶液7. 硫酸铜溶液仪器:1. 500mL锥形瓶2. 摇床3. 量筒4. 温度计5. 秒表6. 酒精计7. 试管8. 滴定管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配制:- 称取葡萄糖20g,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得到葡萄糖溶液。

- 称取碳酸钠2g,溶解于50mL蒸馏水中,得到碳酸钠溶液。

- 将葡萄糖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均匀,得培养基。

2. 接种与培养:- 将酵母菌接种于培养基中,置于摇床上,恒温培养24小时。

3. 发酵过程:- 将培养好的酵母菌液取出,继续在摇床上培养,观察发酵现象,记录二氧化碳产生情况。

4. 乙醇含量检测:- 利用酒精计测定发酵液中的乙醇含量。

- 利用重铬酸钾溶液滴定法测定发酵液中的乙醇含量。

5. 数据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影响乙醇发酵的因素,如温度、pH值、酵母菌浓度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现象:- 在发酵过程中,观察到锥形瓶内产生大量气泡,表明二氧化碳产生较多。

2. 乙醇含量测定:- 酒精计测定结果显示,发酵液中乙醇含量为6%。

- 重铬酸钾溶液滴定法测定结果显示,发酵液中乙醇含量为5.8%。

3. 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有效地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

- 温度、pH值和酵母菌浓度等因素对乙醇发酵效率有显著影响。

气球酵母发酵实验报告(3篇)

气球酵母发酵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发酵现象是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将有机物质分解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酵母菌作为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其在发酵过程中能够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酵母菌发酵过程,了解其发酵现象,并探究发酵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观察酵母菌发酵过程,了解其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的现象。

2. 探究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糖溶液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3. 分析酵母菌发酵过程中气体的生成和消耗情况。

三、实验原理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能量、水和二氧化碳;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少量能量、酒精和二氧化碳。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酵母、白糖、瓶子、气球、温水、漏斗、温度计、计时器。

2. 实验仪器:锥形瓶、胶塞、胶管、大烧杯、玻璃棒、滴管。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酵母、白糖、瓶子、气球等实验材料准备好。

2. 配制糖溶液:取一定量的白糖,加入适量温水溶解,配制成不同浓度的糖溶液。

3. 设置实验组:将锥形瓶清洗干净,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糖溶液,并加入适量酵母。

4. 设置对照组:在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作为对照组。

5. 观察记录:将锥形瓶密封,放入温暖环境中,观察记录不同实验组中气球的膨胀情况。

6. 测量气体体积:使用滴管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到集气瓶中,测量气体体积。

7. 分析实验结果:对比不同实验组中气球的膨胀情况,分析发酵条件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不同浓度的糖溶液中,气球膨胀情况有所不同。

随着糖浓度的增加,气球的膨胀速度加快,膨胀程度也更大。

2. 测量气体体积:通过测量气体体积,发现随着糖浓度的增加,产生的气体体积也相应增加。

3. 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发酵过程中,糖浓度对发酵产物的生成和气体体积有显著影响。

高浓度糖溶液有利于酵母菌发酵,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和酒精。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实验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实验

发酵工艺学实验内容实验一红曲的生产(4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1、了解红曲色素的特点。

2、学习红曲生产的工艺技术。

掌握红曲酱腐乳酿造工艺及控制要求。

二、实验原理红曲霉是我国用来生产红曲色素的传统菌种,该菌产生的红曲色素由于安全性高,热稳定性强,色泽鲜亮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以大米或其他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红曲霉培养物称红曲。

红曲有杀菌和抑菌作用,将红曲应用在调味品生产中或鱼、肉腌制中,具有防腐作用。

红曲霉的菌丝有横隔、多核。

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生成先白色后红色的扩展性菌落,子囊孢子数目甚多,一般不产生分生孢子,常用液体培养作扩大菌种。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菌种紫红曲霉(Monascus sp.)2、培养基斜面培养基配方:7.2 g麦芽糖、可溶性淀粉5 g、蛋白胨3 g、冰醋酸0.2 mL、琼脂2~3g、水100 mL。

种子培养基配方:可溶性淀粉3 g、硝酸钠0.3 g、黄豆粉0.5 g、水100 mL。

发酵培养基配方:大米500 g、红曲霉0.5 g、冰醋酸(95%)1.5 g, 水适量。

3、仪器摇床、超净工作台、三角瓶、无菌水试管、灭菌锅、恒温培养箱等。

四、实验操作步骤1、培养基的配制:按培养基的配方,配制斜面、液体、发酵培养基,并灭菌冷却备用。

2、斜面菌种活化:用接种环挑取冰箱保存的红曲霉菌种一环,在新鲜斜面上划线,于30 ℃培养箱内培养4~7 d,长满红色孢子为宜。

3、种子培养液的扩大培养:用接种针挑取1~3环活化的红曲霉于液体试管或三角瓶中,30 ℃摇床培养3~5 d,菌丝球生长小而密。

4、三角瓶固体发酵:将扩大培养的液体种子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拌匀后于30 ℃培养,每1 d 摇散菌丝,直至大米变成红色为止。

思考作业:1、红曲有何功能?2、红曲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实验二蚕豆酱的制作(4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掌握蚕豆酱酿造工艺及控制要求。

熟悉类酿造常用的微生物类型。

二、实验原理米曲霉是酱类主发酵菌,具有复杂的酶系统,主要有蛋白酶,分解原料中的蛋白质;谷氨酰胺酶,分解谷氨酰胺直接生成谷氨酸,增强酱类(酱油)的鲜味;淀粉酶,分解淀粉生成糊精和葡萄糖。

青霉素发酵工艺仿真实验报告

青霉素发酵工艺仿真实验报告

青霉素发酵工艺仿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青霉素发酵工艺原理及操作过程。

2、掌握青霉素发酵装置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发酵参数的调节技巧。

3、进行实验仿真,验证参数的调节方法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二、实验原理
青霉素发酵工艺是指利用青霉素菌进行发酵获得青霉素的过程,一般采用液态发酵。

发酵工艺的发酵条件有温度、湿度、pH值、时间等,发酵液体的物理性质也会影响青霉素发酵的产率。

三、实验方法
1、实验仪器准备:
(1)青霉素发酵模拟装置
(2)量筒
(3)直流搅拌机
2、操作步骤:
(1)安装青霉素发酵仪;
(2)待装置稳定后,校准温度及湿度,进行发酵;
(3)根据发酵过程的参数调定好,设置发酵时间,开始发酵;
(4)根据实验结果,对参数进行调整,观察发酵后产物的变化;
(5)判断实验结果是否达到实验要求,如有不符合要求的参数,进行调整,直至实验结果满足要求。

四、实验结果
1、发酵后的青霉素含量为11.4%,较理想值接近;
2、温度在25℃-30℃之间,湿度50%-60%;
3、发酵时间设置在48小时,搅拌机调节在240-250RPM,杀菌温度在120℃以上。

五、实验总结
1、实验结果符合实验要求,表明发酵温度、湿度、pH值、搅拌转速的设置符合有机发酵要求;
2、本实验的实验数据可以为后续发酵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3、可以在未来针对有机发酵体系的其他指标进行深入研究。

发酵工艺学实验

发酵工艺学实验

小曲酒制作1.实验目的:掌握小曲酒制作工艺技术的操作方法(先培菌糖化后投水发酵法)。

2.工艺特点:发酵前期是固态培菌,有利于根霉的生长和淀粉酶的形成,培菌糖化24 小时,使淀粉浓度降低,有利于酶促反应;后期为半固态发酵,时间约为7天,再蒸馏得成品。

3.实验材料:大米、曲母、不锈钢锅,蒸酒器。

4.工艺流程:大米——浸泡——蒸煮——冷却——接种——培菌——加水发酵——蒸馏——成品白酒。

5.操作要点:(1)大米——浸泡——蒸煮(2)将大米饭摊凉至36℃(3)加入米饭质量1%小曲粉,拌匀。

(4)入缸培菌,包的厚度10-13cm,中间挖一空洞,30-32℃保温培养,最高品温不超过40℃。

培养22h。

(5)发酵培养22h,糖化率70%。

加入原料量1.2倍的水,使糖分含量10%左右,总酸不超过0.7%。

发酵控制品温不超过36℃,发酵时间约7天,酒精含量达12%,残糖接近0,酒醅总酸不超过1.5%。

(6)蒸馏得小曲白酒,低温贮藏一年,勾兑配成成品酒。

干红葡萄酒酿造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干红葡萄酒发酵工艺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材料:葡萄、葡萄酒干酵母、蔗糖、偏重亚硫酸钾(或亚硫酸钠),糖度计、pH试纸,不锈钢锅,三角瓶等。

三.工艺流程:葡萄——破碎——成分调整——发酵(加二氧化硫、干酵母)——压榨——后发酵——陈酿、澄清、调配、杀菌、包装——干红葡萄酒。

四.技术要点1、葡萄汁成分调整糖度调整为21,酸度调整为6g/L。

pH3.3——3.5,二氧化硫添加100ppm(偏重亚硫酸钾含二氧化硫57.6%,以50%计)。

2、葡萄酒干酵母添加0.1%干酵母。

3、发酵温度25℃左右发酵4——6天,残糖降至0.5%,渣下沉,过滤压榨。

4、后发酵添加二氧化硫30——50ppm,温度18——25℃,发酵。

5、过滤、澄清、热处理、,过虑、灌装、杀菌、瓶装、成品。

五、思考题1、二氧化硫在果酒酿造中的作用。

P1652、为什么要进行后发酵?P171豆酱的加工一.实验目的:掌握豆酱的发酵工艺原理和操作技术。

发酵工艺--实验

发酵工艺--实验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实验大型综合实验实验题目:小型发酵罐的使用、微生物发酵过程及其条件控制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小型发酵罐的基本结构。

2 掌握发酵罐的使用及其大规模培养微生物的方法。

3 掌握工业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制备过程4 巩固2种培养基的作用与要求。

5 巩固微生物发酵生产目的产物的工艺流程与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种子培养基是用于使孢子萌发,菌体生长繁殖的培养基。

培养基营养要求速效C源,如葡萄糖;速效N源,铵盐、尿素、玉米浆、酵母膏、蛋白胨等,培养基应即应使孢子萌发与菌丝迅速生长,具有强的生活力,也应注意培养基的原料廉价。

最后一级培养基的成分应接近于发酵培养基,培养的种子在接种至生产罐后可缩短新条件下的适应期。

生物反应器是生物技术开发中的关键性设备,一个微生物技术产品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的开发过程中,需要逐级放大培养(依次进行小试,中试,生产),使得大型发酵罐的性能与小型发酵罐接近,以使大型发酵罐的生产效率与小型发酵罐的相似。

因为在不同大小的发酵罐中进行的生物反应过程虽然是相同的,但在质量、热量和动量的传递上却会有明显的差别,从而导致生物速率的差别。

再用压缩空气控干。

反应器的系统组成分为蒸汽系统、温度系统、空气系统。

发酵培养基是生产上应用培养微生物、直接生产目的产物的培养基,要求培养基的原料应价格低廉、易得、性能稳定。

便于采购运输,适合大规模储藏,能保证生产的需求。

培养基能够满足产物最经济的合成。

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无抑制作用的物质。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无有害物质。

所选用的培养基应能满足总体工艺的要求。

如不应该影响通气、提取、纯化及废物处理等;发酵后所形成的副产物尽可能的少。

生产上杂菌污染使生物反应的基质或产物,因杂菌的消耗而损失,造成生产能力的下降;杂菌会产生代谢产物,这就使产物的提取更加困难,造成得率降低,产品质量下降。

有些杂菌会分解产物,使生产失败。

杂菌大量繁殖后,会改变反应液的pH值,使反应异常;如果发生噬菌体污染,生产菌细胞将被裂解,使生产失败。

发酵工艺实验要点

发酵工艺实验要点

实验一菌种的传代培养一、实验目的1.掌握菌种传代培养的原理2.掌握菌种传代培养的操作过程二、实验原理细胞在培养器中长成致密单层后,已基本上饱和,为使细胞能继续生长并且活化细胞的代谢性能,同时也将细胞数量扩大,就必须进行传代(再培养)。

活化后的菌种经过扩大培养就会大量繁殖,把菌种通过逐级扩大培养,使其大量繁殖并保留生长更加良好的菌种。

传代培养也是一种将细胞种保存下去的方法,同时也是利用培养细胞进行各种实验的必经过程。

三、实验器材1.菌种:金色链霉菌2.培养基(麸皮培养基):麸皮36.0克;磷酸氢二胺3.0克;磷酸氢二钾0.2克;硫酸镁0.1克;琼脂15.0克;蒸馏水1.0升;ph 7.03.其它:电子天平;250ml三角瓶;电炉;灭菌锅;培养皿(5个);试管;无菌操作台;酒精灯;接种环;涂布棒;报纸;细绳;棉塞;牛皮纸;玻璃棒。

四、实验步骤使用培养皿培养菌种1.按上述培养基配方配制250毫升培养基,装入一只三角瓶中,加热使药品溶解,用棉塞塞住瓶口,并用牛皮纸扎紧,以备灭菌。

2.把培养皿用报纸包好,细绳系牢,以备灭菌。

3.把物品放入灭菌锅中在121℃下灭菌15~20分钟,灭菌后放入已杀菌的无菌操作台中。

4.在无菌条件下,在每只培养皿中分别倒入培养基20ml左右,放平,冷却后备用。

5.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在无菌条件下,选择一个生长良好的菌种,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上接种,并用涂布棒将菌种均匀涂遍整个培养皿。

6.将接种好的平板做好标号后,将其放入29℃的培养箱中培养,倒置培养。

使用试管培养菌种1.按上述培养基配方配制250毫升培养基,装入一只三角瓶中,加热使药品溶解,然后将其倒入试管用棉塞塞住瓶口,并用牛皮纸扎紧,以备灭菌。

2.把物品放入灭菌锅中在121℃下灭菌15~20分钟,灭菌后放入已杀菌的无菌操作台中。

3.将灭了菌的试管取出并斜放(保证足够的斜平面),待其冷却凝固。

接下来的步骤同培养皿的培养方法。

注意事项:1.4和5步均为无菌实验。

发酵工艺学实验

发酵工艺学实验

发酵工艺学实验资料整理1、一般发酵工艺:原料选择→种曲制备→制曲→制旆发酵→浸出淋油→后处理2、酱油的生产方法1根据醪及醅状态的不同可分为稀醪发酵、固稀发酵、固态发酵;2根据加盐多少的不同可分为有盐发酵、无盐发酵;3 根据发酵加温状况可分为常温发酵及保温发酵..3、酿造酱油所需的原料有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食盐、水及一些辅料..4、豆粕作为酱油生产原料的优点:1能保持大豆制酱油的风味;2原料成本低;3可节约油脂;4原料处理简便..5、淀粉质原料是酱油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是构成酱油香气和色素的主要原料..6、用麸皮做淀粉质原料的优点:1麸皮质地疏松、体轻、表面积大;2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钙、铁等营养成分;能促进米曲霉生长;3麸皮中多缩戊糖含量高达20%~30%;与蛋白质的水解物氨基酸相结合而产生酱油色素;4麸皮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使用方便..7、种曲是制酱油曲的种子;在适当的条件下由试管斜面菌种经逐级扩大培养而成;每克种曲孢子数达25亿个以上;用于制曲时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8、制种曲的工艺:菌种——斜面试管培养——三角瓶扩大培养——蒸料及接种——装盘——翻曲及加水——种曲保藏及检验..制曲的目的:是使米曲霉在曲料上充分生长发育;并大量产生和积蓄所需要的酶;如蛋白酶、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 9、种曲的质量要求:种曲外观要求孢子旺盛;呈新鲜的黄绿色;具有种曲特有的曲香;无夹心、无根霉、无青霉及其他异色..孢子数应在25 ~ 30亿个/g;发芽率在90%以上..10、成曲生产的目的:创造适宜条件;保证优良霉菌等有益菌生长良好;分泌酱油酿造所需各种酶系;蛋白酶含量越高越好..11、原料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大豆蛋白质适度变性;使原料中的淀粉糊化;同时把附着在原料上的微生物杀死;以利于米曲霉的生长及原料分解..12、原料的粉碎:原料颗粒过大;不容易吸足水分;因而不能蒸熟;影响制曲时菌丝繁殖;减少了曲霉繁殖的总面积和酶的分泌量..原料细度要适当;如果原料过细;辅料比例又少;润水时易结块;制曲时通风不畅;发酵时酱醅发粘;淋油困难;影响酱油的质量和原料利用率..13、润水的目的:是利于蛋白质在蒸料时迅速达到适当变性;使淀粉充分糊化;以便溶出米曲霉所要的营养成分;使米曲霉生长、繁殖得到必需的水分..14、蒸料的目的:1使蛋白质适度变性;成为容易为酶作用的状态;2 使物料中的淀粉糊化成可溶性淀粉和糖分;3加热蒸煮杀灭附在原料表面的微生物;以利于米曲霉的正常生长和发育..15、发酵:是酱醪或酱醅入缸;利用微生物的丰富酶系;进行一系列生化反应将物料分解的过程.. 16、生酱油需经加热、配制、澄清等加工过程方可得成品酱油.. 17、加热灭菌有如下作用:1杀菌防腐;使酱油具有一定的保质期..2破坏酶的活性;使酱油组分保持一定..3通过加热增加芳香气味;还可挥发一些不良气味;从而使酱油风味更加调和..4增加色泽;在高温下促使酱油色素进一步生成..5酱油经过加热后;其中的悬浮物和杂质与少量凝固性蛋白质凝结而沉淀下来;过滤后使产品澄清..18、酱油的定义及其分类:酱油又称“清酱”或“酱汁”;是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微生物酶的作用;发酵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及各种糖类;并以这些物质为基础;再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酱油的种类:1 酿造酱油——是指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天然发酵制成的液体调味品;2配制酱油——是指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3 化学酱油——也叫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脱脂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原料;经盐酸水解;碱中和制成液体鲜味调味品..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经特别工艺制成的浓色酱油;适合肉类增色之用..19、从物质转化的观点分析酱油中风味物质的来源酱醅经过保温发酵;在微生物的各种酶的作用下将酱油原料通过分解合成反应;产生鲜甜香酒酸味物质;与食盐的咸味结合;成为酱油特有的色香味体..1酱油色素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氨基-羧基反应即美拉德反应;是一种非酶褐变反应;2酱油的香气是酱醅发酵过程中酵母及细菌进行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各种化台物的综合表现..按其化合物的性质分为醇、酯、醛、酚、有机酸、缩醛和呋喃酮等;3酱油的鲜味来源于米曲霉产生的蛋白酶肽酶和谷氨酰胺酶的作用过后水解生成的氨基酸;主要是谷氨酸鲜味浓厚;4酱油的甜味主要来源于淀粉质水解的糖;5酱油的酸味酸味主要来源于有机酸如乳酸、琥珀酸、醋酸;6酱油的苦味来源于酱油中呈苦昧物质;主要有亮氨酸、酶氨酸、蛋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类;7酱油的咸味来源于氯化纳..20、为什么酱油发酵前期采用保温发酵米曲霉主要形成中性和碱性蛋白酶;蛋白酶、肽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是40~45℃;常温一般是25℃左右..6、后期发酵时温度过高、PH值小于6时鲜味差..21、酱油中色、香、味物质的形成机理:1蛋白质水解作用;2淀粉糖化作用;3酸类发酵;4酒精发酵..22、酱油制作对原料有哪些基本要求1 适合曲霉生长和分泌酶类..蛋白质含量高..淀粉次之:豆粕为主;麸皮小麦为辅料;2有利通风;透气性好:麸皮;3有利形成风味物质和酱色;4价格低廉;来源广泛..23、酱醪和酱醅的定义将成曲加入多量盐水;使呈浓稠的半流动状态的混合物称为酱醪;将成曲拌加少量盐水;使呈不流动状态的混合物;称为酱醅;24、酱油制作工艺有哪几种请从盐浓度、形态、温度、发酵周期、生产工艺、设备、产品滋味、产品色泽比较几种不同工艺..1高盐稀醪发酵法晒露发酵法:自然发酵;制曲时间长;成曲拌酱醅置室外大缸;缸口敞开;经历一个夏季的日晒夜露6-10个月而成..特点:色泽红褐;酱香浓郁;滋味醇厚鲜美;体态浓厚久储不霉..原料利用率低、发酵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不易控制;成本高..2低无盐保温法:不加或少加食盐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保持55-60℃以防腐;发酵时间约3d..特点:周期短;蛋白质水解彻底;操作简单;对卫生条件要求高;风味差..3分酿固稀发酵法:蛋白质与淀粉原料分开制醪;先高温后低温;先低盐固态后高盐稀态..特点:有利于分解作用;发酵周期缩短30天;色泽深香气好..工艺复杂;对设备要求高;提取手段繁..4低盐固态发酵法是利用酱醋中食盐含量在10%:时对酶活力的抑制作用不大的特点;在固态无盐发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5、什么是酱油的三套循环淋油法;请具体说明酱醅经二油浸泡后;过滤得头油即生酱油为产品;生头油可从容器底下放出;溶加食盐;加食盐量应视成品规格定..再加入70 ~80℃的三油浸泡8 ~ 12h;滤出二油;同法再加入热水或自来水浸泡2h在右;滤出三油..此过滤法为间歇过滤法;俗称三套循环淋油法..26、酱油制作后期加热的目的:灭菌;调和香气;增加色泽;除去悬浮物..27、发酵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1原料植物组织的分解;2蛋白质的分解;3淀粉的糖化;4脂肪水解;5色素生成:非酶褐变反应 ;酶褐变反应;6酒精发酵;7酸类的发酵..28、按酿制方法分类:1果实发酵酒酿造酒 6°~18°用果汁或果浆经酒精发酵酿制而成的果酒..2果实蒸馏酒果实白酒 40°以上葡萄汁、浆或皮渣经发酵蒸馏的酒称白兰地;无色、无糖..其它水果生产的;则冠以相应的名称;如苹果白兰地、樱桃白兰地..3果实配制酒20°~40°果露酒:将果实、果皮、鲜花等用食用酒精、发酵原酒或蒸馏酒浸泡;取其精液;加入其它配料如果汁、糖或其它芳香物质和成色物质等制成的果酒..如柑桔酒、刺梨酒、桂花酒等;再造酒:以某一种果实发酵酒为酒基;再加入植物性香料或药料等成分制成的酒;如味美思酒..29、依酒中所含酒精量分类:高度>17 °和低度<16°果酒30、按颜色分类:红、白、桃红葡萄酒31、葡萄酒酵母的特点:1发酵力强产酒力强;2产酒率高:生成1°酒精约需糖17~18g/l°;3抗逆性强:忍耐 250mg/L的SO24生香性强.. 32、酒精发酵:酵母菌将葡萄浆果中的糖分解为酒精、二氧化碳和其它副产物;这一过程称为AF..实质上;AF是由酵母菌分泌的一系列酶完成的..33、甘油及其形成:味甜且稠厚;使果酒清甜、柔和;增加稠度..34、琥珀酸及其形成:酸味苦咸;存在于所有的果酒中;量少时能给果酒以爽口感..35、醋酸及其形成:构成果酒挥发酸的主要物质;其含量<0.3g/L;若超过1.5g/L果酒醋酸味..由乙醇被醋酸菌氧化;或乙醛经氧化而产生..36、杂醇及其形成:甲醇和高级醇;高级醇主要为90%异戊醇;此外正丙醇、正丁醇等高级醇、高级脂肪酸类及这些醇与酸类化合的酯类;构成果酒二类香气的主要成分;微量时有益于酒的品质;含量过高时酒有粗糙感;使人头痛致醉..氨基酸、六碳糖生成..37、影响酵母生长和发酵的主要因素:1温度:最适生长温度25~28 ℃;13~14℃发酵起动困难;随温度升高发酵加快;35℃酵母衰老快;白葡萄酒18~20℃;红葡萄酒25~30℃;2压力:0.8MPa停止酵母的生长繁殖;1.4MPaAF停止..用外加0.8MPa CO2防止酵母生长繁殖;保存葡萄汁;3氧通气:微量的氧对酵母吸收长链脂肪酸、合成醇类、维持AF是必不可少的;氧多时;乙酸乙酯、高级醇<6C生成量多;无氧时;6C以上的酯生成多..缺氧时间过长多数酵母菌细胞会死亡..要合理利用通气对AF的影响;4酸度:pH 3.3~3.5;5糖:1~2%发酵速度最快;5%开始有抑制作用;25%;发酵延滞;70%大多数酵母不能生长和发酵;6含氮物质:氮素是酵母生长繁殖必不可少的;磷钾也是;7单宁及多元酚:酿酒酵母能忍耐4g/L的单宁;多元酚中绿原酸、异绿原酸对AF有促进作用;没食子酸、咖啡酸对AF有抑制作用;8SO2:添加10mg/L可看出对AF的延迟作用;1.2~1.5 g/L能杀死酵母等微生物;保存葡萄汁;9发酵代谢产物:酒精和CO2是主要代谢产物;对AF 有抑制作用..中间产物脂肪酸对AF也有抑制作用; 用活性炭和酵母菌皮0.2~1g/l可以吸附脂肪酸;10金属离子:铁、铜、铝等金属离子量高会抑制AF..38、原料的要求是:1含糖量最好达到16g/100ml以上;2含酸量在0.6~1.0g/100ml;3具有本品种的色泽和香味;无特殊怪味;4并含有少量的单宁和果胶物质..39、单宁的作用:收敛味;澄清作用;抗氧化;加深酒的色泽;可使花色苷形成缩合物40、破碎、除梗的作用:可加快起始发酵速度;使酵母易与果汁接触;利于红葡萄酒色素的浸出;便于SO2的均匀使用和物料的输送;氧的溶入增加..41、破碎、除梗的要求:每颗葡萄粒都要破裂;但尽量避免撕碎果皮和压破葡萄籽;并要防止碾碎果梗..42、破碎、除梗的方法:手工;机械..手工法用手挤或木棒捣碎;也有用脚踏破碎机有双辊压破机、刮板式破碎机、离心式破碎机..43、除梗:防止果梗中的青草味和苦涩物质溶出;有利于改进酒的口味;减少发酵醪体积;便于输送;防止果梗固定色素而造成色素损失等优点..44、SO2处理的作用:杀菌;澄清;抗氧化;增酸;溶解..45、原料成熟度不够的特点:糖偏低;酸偏高..46、原料成熟度不够改良方法: 1提高含糖量:加糖、加浓缩葡萄汁;2降低含酸量:化学降酸;生物降酸;物理降酸..47、加糖调整:生成1°酒精需1.63g葡萄糖;即每升葡萄汁含糖量为16.3g;一般按17g/L计算..48、酸度调整:酸在葡萄酒发酵中作用很多;它可抑制细菌繁殖;使发酵顺利进行;使红葡萄酒得到鲜明的颜色;使酒味清爽;并使酒具有柔软感;与醇生成酯;增加酒的芳香;增加酒的贮藏性和稳定性..1化学降酸:降酸剂:碳酸钙、碳酸氢钾、酒石酸钾降酸剂的用量:一般以它们与硫酸的反应进行计算..2生物降酸:生物降酸是利用微生物分解苹果酸;将苹果酸分解为酒精和CO2;从而达到降酸的目的..用于生物降酸的微生物有苹果酸-乳酸细菌和裂殖酵母..3物理降酸:①冷冻降酸:葡萄酒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酒石析出;从而达到降酸的目的..目前;冷处理技术用于葡萄酒的降酸已被生产上广泛采用..②离子交换法:化学降酸往往会在葡萄汁中产生过量的Ca++;葡萄酒厂常采用苯乙烯碳酸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Ca++;该方法对酒的pH 影响甚微;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强碱性也可以直接除去酒中过高的酸..49、原料含酸量过低:1 直接增酸: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规定;对葡萄汁的直接增酸只能用酒石酸;其用量<1.5g/L..直接增酸时;先用少量葡萄汁将酸溶解;然后均匀地将其加进发酵汁;并充分搅拌..应在木质、玻璃或瓷器中溶解;避免使用金属容器2 间接增酸:①添加未成熟葡萄浆果;②正确使用SO2;SO2的主要作用:1抑制细菌等微生物对酸的分解;从而保持葡萄汁中已有的酸度;2溶解浆果固体部分中的有机酸;从而提高酸度..50、变质原料特点:固体比例高;色素被分解;果胶、低聚糖高;酶、杂菌;泥沙..51、主发酵及其管理:⑴发酵初期:主要是酵母菌的繁殖阶段①特征: 液面平静气泡产生品温渐高甜味尚浓比重较大酒味产生;②管理:温度的管理和空气的供给;⑵发酵中期:主要是酒精发酵阶段①特征:气泡剧增液面沸腾酒帽浮起品温高升甜味渐淡酒味渐浓;②管理:温度的管理和压酒帽;⑶发酵末期①特征: 气少液平品温渐低甜味极淡酒味最浓浮渣下沉酒液变清;②管理:新酒和皮渣分离..52、后发酵的注意事项:由于压榨、放酒使酒中混入空气;很易使酵母重新活跃起来;易将残糖降至2g/L..后发酵要求密闭;强度很弱;2~3周后几乎无CO2放出;容器要求适当装满;以防病菌繁殖..温度以低为宜;控制在20℃以下..结束后用同类酒装满;严密封口转入陈酿..53、葡萄酒的冷热处理:冷处理:可加速酒中胶体及酒石酸氢盐的沉降;使酒液澄清透明;苦涩味减少..处理温度以冰点以上0.5℃..热处理:加速蛋白质凝固;提高酒的稳定性;杀灭微生物和酶;增强保藏性..但可加速氧化反应;加快酒的老熟;使酒的果香和新鲜感变弱..对于鲜爽、清新型产品不适宜..有人认为;甜或干葡萄酒;以50~52℃处理25天效果较好;也有人认为甜酒以55℃为好.. 54、勾兑:1目的:在于使不同优缺点的酒相互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提高葡萄酒的质量和经济效益..2方法:一般选择一种质量接近标准的原酒作基础酒;根据其缺点选一种或几种另外的酒作勾兑酒;加入一定的比例后进行感官鉴评和化学分析;从而确定比例..55、调酒度:原酒的酒精浓度若低于指标;最好用同品种酒度高的勾兑调配;亦可加用葡萄蒸馏酒或精制酒精调配..56、若按制醋工艺流程来分:可分为酿造醋和人工合成醋;酿造醋又可分为米醋用粮食等原料制成、糖醋用饴糖、糖渣类原料制成..57、食醋的酿造是经淀粉的分解;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三阶段而制成的体液调味品;它不仅带有酸味而且还兼有特殊的芳香味道..用工业冰醋酸直接兑水配制食醋;到市场销售;将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可用碘液法和高锰酸钾法鉴别检验酿造醋和人工合成醋.. 58、酿醋主要是以粮食为原料及菌种发酵..经过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及后续消毒灭菌、加工包装而成;具有色香味俱佳的特点;经科学分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59、高锰酸钾法原理:酿造醋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乙醇等物质; 而人工合成醋则没有; 利用乙醇氧化成乙醛后与品红—亚硫酸试剂作用生成深紫色化合物来进行鉴别..60、醋对治病养生有以下方面的作用:1、消除疲劳;2、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3、帮助消化;有利于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4、抗衰老;抑制和降低人体衰老过程中过氧化物的形成;5、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可以杀伤肠道中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病疾干菌、嗜盐菌等;6、增强肝脏机能;促进新陈代谢;7、扩张血管;有利于降低血压;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8、增强肾脏功能;有利尿作用;并能降低尿糖含量;9、可使体内过多的脂肪转变为体能消耗掉;并促进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可防治肥胖;10、食醋中还含有抗癌物质..61、食醋的主要成分分析:1蛋白质和氨基酸:食醋中含有0.05%~3.0%蛋白质;氨基酸有18种;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均具备..2碳水化合物:食醋中的糖类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蔗糖、鼠李糖等较多;这些成分对食醋的浓度及柔和感有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也有利于保健功能..3有机酸:食醋中的醋酸含量最多;它可促进血液中抗体的增加;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很好的杀菌和抑菌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乳酸、甲酸、柠檬酸、苹果酸、丙酮酸和琥珀酸等;这些物质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细胞内的氧化还原作用..4维生素和矿物质: 酿造食醋中还含有维生素B 1、维生素B 2等以及矿物质中的铁、钠、钙、锌、磷、铜等离子;特别是醋酸钙可缓和醋酸作用;对调味酱、醋渍菜、蛋黄酱、鱼糕、香肠、年糕、面包等有调味和冲作用;这些离子的恰当配合对人体营养、降低血压、防止衰老等十分必需且有益..5香气成分:食醋的芳香成分虽然含量极少;但醋酸乙酯、乙醇、乙醛、3-羟基丁酮等赋予食醋特殊的芳香及风味..62、食醋:用各种酵后产生的酸味调味剂..。

发酵工艺实验

发酵工艺实验

实验一柠檬酸发酵1、实验目的了解柠檬酸发酵原理及过程,掌握柠檬酸深层液体发酵及中间分析方法。

2、实验原理黑曲霉发酵法生产柠檬酸的代谢途径被认为是:黑曲霉生长繁殖时产生的淀粉酶、糖化酶首先将淀粉转变为葡萄糖;葡萄糖经过酵解途径(EMP)和HMP途径转变为丙酮酸;丙酮酸由丙酮酸氧化酶氧化生成乙酸和CO2,继而经乙酰磷酸形成乙酰辅酶A,然后在柠檬酸合成酶(柠檬酸缩合酶)的作用下生成柠檬酸。

黑曲霉在限制氮源和锰等金属离子下,同时在高浓度葡萄糖和充分供氧的条件下,TCA循环中的a-酮戊二酸脱氢酶受阻遏,TCA循环变成“马蹄形”,代谢流汇集于柠檬酸处,使柠檬酸大量积累并排出菌体外。

其理论反应式为C6H12O6+1.5O2→C6H8O7+2H2O柠檬酸理论得率为106.7%;若以含一个结晶水的柠檬酸计为116.7%。

3、实验装置与流程(I)实验装置与材料:A、实验装置:旋转式摇床、恒温培养箱、高速离心机(4000-6500r/min) 。

B、菌种:黑曲霉柠檬酸生产菌株Co8-27。

C、材料:麸皮,马铃薯,薯干淀粉,蔗糖,玉米粉,大麦芽,大米,琼脂,淀粉酶(中温酶与高温酶)。

D、器皿:15mL试管,100mL三角瓶,2000mL烧杯,500mL三角瓶,离心管若干。

E、试剂:0.1429mol/LNaOH,1%酚酞试剂,费林甲,乙溶液,0.01%标准葡萄糖溶液。

(II)实验流程:保藏菌株→活化菌株(斜面培养)→200mL三角瓶麸曲培养→500~1000mL三角瓶液体发酵。

(III)斜面培养基: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g切成小块,加水约500mL,煮沸30min,然后用纱布过滤,滤液加蔗糖20g,琼脂20g,溶化后自来水定容至1000mL,分装于经干热灭菌后的带棉塞试管内,121C灭菌20min,取出摆成斜面备用。

摇瓶发酵培养基:取细度为40目以上的淀粉6~8g,装入500mL三角瓶中,再加入物40mL水和5个单位淀粉酶(中温)/g淀粉,于75-80'C下液化15min。

发酵食物的实验报告(3篇)

发酵食物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食物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掌握不同发酵方法对食品风味、营养及保质期的影响。

3. 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发酵食物的制作过程,提高食品制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主要是指微生物(如细菌、酵母等)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下,对食品中的有机物质进行代谢,产生新的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

发酵过程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色泽、质地和保质期。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面粉- 酵母- 酱油- 醋- 蜂蜜- 水果- 蔬菜- 肉类- 酵母抽提物- 化学膨松剂- 食盐- 糖2. 仪器:- 和面机- 发酵箱- 蒸笼- 微波炉- 烤箱- 天平- 温度计- 量筒- 滤网- 剪刀- 等等四、实验方法1. 发酵面包- 将面粉、酵母、水和糖按比例混合,揉成面团。

- 将面团放入发酵箱,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发酵至体积膨胀一倍。

- 将发酵好的面团分割成小块,整形后放入蒸笼,用沸水蒸制20分钟。

2. 发酵酱油- 将黄豆、小麦、食盐和水按比例混合,制成酱油原料。

- 将酱油原料放入发酵箱,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发酵6个月。

- 将发酵好的酱油过滤,去除杂质,即可得到酱油。

3. 发酵醋- 将糯米、水、酵母按比例混合,制成醋原料。

- 将醋原料放入发酵箱,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发酵3个月。

- 将发酵好的醋过滤,去除杂质,即可得到醋。

4. 发酵酸奶- 将牛奶加热至70-75℃,加入适量的酸奶菌种。

- 将混合液冷却至37-42℃,放入发酵箱,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发酵6-8小时。

- 将发酵好的酸奶冷藏,即可食用。

5. 发酵肉类- 将肉类洗净,加入适量的食盐、糖、香料等腌制。

- 将腌制好的肉类放入发酵箱,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发酵3-5天。

- 将发酵好的肉类取出,煮熟后即可食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面包- 发酵面包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营养价值较高,保质期较长。

2. 发酵酱油- 发酵酱油具有浓郁的香味,营养价值丰富,保质期较长。

发酵工艺学实验

发酵工艺学实验

发酵工艺学实验第一个大实验青霉素的发酵(16学时)该实验分成四个小实验,共16学时发酵工艺流程丝状菌三级发酵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砂土管→斜面母瓶(孢子培养)→大米孢子(孢子培养)→种子罐25℃,6~7天25℃,6~7天(种子培养)→繁殖罐(种子培养)→发酵罐25℃,40~45h,1:2(v/v/min)25℃,13~15h,1:1.5(v/v/min)(发酵)→放罐(冷至15℃)→至提煤炼部门22~26℃,1:(1~0.8)(v/v/min)实验一种子制备实验目的:1.掌握种子培养基的制备2.掌握发酵种子制备技术实验步骤:1.种子培养基配制培养基的组成(%):玉米浆3.8,蔗糖2,硫酸铵0.2,碳酸钙0.1,硫酸亚铁0.02,pH 4.7~4.9。

2.培养基的分装及其灭菌将配好的培养基分装到250ml摇瓶中,每瓶60ml,最后将培养基置于121℃灭菌20min。

3.接种将已经活化的斜面种子接种到摇瓶中25℃摇床培养。

4.培养时间及镜检一般种子培养需要2天左右,然后利用镜检来检测培养过程是否染菌。

实验二发酵过程控制实验目的:1.掌握发酵培养基的制备2.掌握发酵种子发酵过程控制实验步骤:1.发酵培养基配制培养基的组成(%):玉米浆4,蔗糖1,磷酸二氢钾0.5,无水硫酸钠0.5,碳酸钙0.07,硫酸亚铁0.018,硫酸锰0.0025,pH 4.7~4.9。

2.培养基的分装及其灭菌将配好的培养基分装到2L摇瓶中,每瓶800ml,最后将培养基置于121℃灭菌20min.。

3.接种将已经培养好的种子接种到摇瓶中25℃摇床中培养。

4.观察和取样观察发酵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发酵液颜色、气味是否异常等情况。

每10h取样一次,每次10ml左右。

5.培养时间及镜检一般种子培养需要4天左右,然后利用镜检来检测培养进程是否染菌。

实验三发酵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实验目的:掌握发酵进程中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实验步骤:1.利用称重法测定生长曲线将每批次的样品(5~10ml)离心后称重,测得不同时间菌体的质量,以时间为横坐标,质量为纵坐标,得到曲线。

生物工艺大实验报告(3篇)

生物工艺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生物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学习微生物发酵的基本知识,包括菌种选择、培养基配制、发酵条件控制等。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生物工艺是利用微生物或酶的催化作用,通过生物化学反应生产所需产品的技术。

本实验以微生物发酵为例,通过发酵过程产生某种代谢产物,如抗生素、有机酸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发酵罐、恒温培养箱、移液器、显微镜、pH计、酒精灯、无菌操作台等。

2. 材料与试剂:菌种(如青霉素菌)、葡萄糖、酵母提取物、琼脂、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硫酸铜、氢氧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菌种活化- 将菌种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

- 取活化后的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4小时。

2. 培养基配制- 称取葡萄糖、酵母提取物等原料,溶解于去离子水中。

- 调节pH值至适宜范围,灭菌后备用。

3. 发酵过程- 将活化后的菌种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控制温度、pH值、溶氧等发酵条件。

- 观察发酵过程,记录菌体生长情况、产物生成情况等。

4. 产物提取与鉴定- 发酵结束后,对发酵液进行离心分离,收集沉淀物。

- 对沉淀物进行提取、纯化等操作,得到目标产物。

- 利用化学或仪器分析方法对产物进行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体生长情况-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菌体呈杆状,生长良好。

2. 产物生成情况- 发酵过程中,产物浓度逐渐升高,最终达到一定水平。

3. 产物鉴定-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产物进行鉴定,确认为目标产物。

六、实验讨论1. 发酵条件对产物生成的影响- 发酵温度、pH值、溶氧等条件对产物生成有显著影响。

本实验中,发酵温度控制在37℃,pH值控制在6.0,溶氧控制在饱和度70%左右,有利于产物生成。

2. 菌种选择对产物生成的影响- 菌种选择对产物生成至关重要。

本实验中,选择了一种产目标产物的菌种,发酵效果较好。

发酵工艺学实验指导

发酵工艺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酿酒葡萄成熟度的控制以及入罐发酵一、目的与要求成熟度是决定葡萄酒质量的重要因素。

通过测定浆果的成熟度,来了解原料的成熟质量,确定各品种的最佳工艺成熟度,并以此决定葡萄酒类型和相应的工艺条件。

同时简单了解葡萄酒酿制的工艺原理。

二、试剂与仪器1.pH计、手持糖量计、托盘天平、量筒、水浴锅、电炉、移液管、锥形瓶、容量瓶、5L玻璃瓶。

2.斐林试剂A、B液,1%次甲基兰,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酚酞指示剂、邻苯二甲酸氢钾,95%酒精,盐酸等。

三、方法与步骤1.采样:从转色期开始每隔5-7天采样一次,对于大面积园,采用250株取样法:每株随机取1-2粒果实,并取300—400粒;面积较小的品种。

可随机取 5 - l0穗果实,装入塑料袋于冰壶中,迅速带回实验室分析。

简单的成熟度的测定可用手持糖量计测定,如果是精确的测定可在实验室中采用斐林试剂测定。

2.百粒重与百粒体积,随机取100粒果实,称重,然后将其放入250ml(或500ml)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至完全淹没果实.读取量筒水面的读数,减去加入时的水量,即为百粒体积。

3.出汁率的测定;取100g分选较好的葡萄果粒,用纱布挤汁,放入小烧杯中,立即称量;出汁率=葡萄汁重量/葡萄果实重量。

干红葡萄酒的发酵工艺过程图计算:在发酵结束后还需要再进行出汁率的测定。

自流汁率(%)=W1/W2 x 100总出汁率(%)=(W1+W2)/ Ws x 100式中W1——葡萄浆自流汁的重量,(g);Ws——试样重量,(g);W2——经压榨流出的葡萄汁重量,(g)。

4.可溶性固形物与pH值;用手持糖量计测定葡萄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取20ml汁测pH值。

5.还原糖与总酸:用斐林试剂法测定还原糖,用碱滴定法测定总酸。

6.果皮色价测定:取20粒果实,洗净擦干,撕下果皮并用吸水纸擦净皮上所带果肉及果汁,然后剪碎,称取0.2克果皮用盐酸乙醇溶液(1 mol/L盐酸: 95%乙醇= 15:85)50ml浸泡,浸泡20小时左右,然后测定540nm下的吸光度,计算果皮色价(X A x 10)/W (X A——吸光度,W——果皮重量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工艺学实验苹果酒酿造工艺系列实验大纲为了培养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实验研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根据专业大纲要求,进行20-30学时的发酵生产工艺及过程安全检测大实验。

本学期进行苹果酒酿造工艺系列实验,时间约6-10周。

一、苹果酒酿造工艺系列实验内容如下:苹果酒是以苹果为主要原料,经预处理,破碎,榨汁,成分调整,发酵,陈酿,调配等而成的果酒成品。

具体实验流程如下:苹果酒酿造工艺流程:新鲜苹果→分选→清洗→切片→破碎榨汁→果汁处理→静置↑↑↑异Vc 钠亚硫酸(苹果酸)果胶酶、白砂糖、→陈酿→调配→澄清→过滤分离→发酵→倒瓶→补加SO2↑↑↑酵母 16℃,约40天皂土下胶→催熟→过滤→装瓶→贮酒→成品↑70℃,10min实验一、苹果酒酿造原料预处理、榨汁、果汁成分调整(3学时)实验二、活性干酵母的活化、接种及发酵原始参数的检测(3学时)实验三、苹果酒主发酵过程工艺控制及参数检测(8-10学时)实验四、苹果酒后发酵、陈酿和贮酒(2学时)实验五、成品苹果酒安全检测及成品酒品尝(2-6学时)二、注意事项1.熟悉大纲内容要求;2.根据实验大纲内容要求,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定详细的实验步骤和分析方法,实验前每组需提交预先准备好的实验方案方能进行正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每组(每人)作好详细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束后每组(每人)需提交完整规范的实验报告;3.在实验中,遵守实验室纪律,注意安全,节约原材料、水、电的使用,使用大型仪器,需教师在场指导;4.以上实验分组进行,每组利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具体时间请根据你班的课程表再制定本次实验合理日程安排。

三、分组方案实验以6-7人为一组,选出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制定本组的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协调组内成员的检测分工及组织撰写实验报告等等。

四、考核方式实验成绩包括平时实验表现和实验报告两个部分,其中平时实验表现(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动手能力、实验到勤率等等)占50%,实验报告(实验内容、数据分析及讨论、实验结果等等)占50%。

实验一苹果酒酿造原料预处理、破碎、榨汁及成分调整一、目的1、了解苹果原料的预处理及苹果汁防氧化方法;2、熟悉苹果榨汁的方法、亚硫酸的使用及榨汁机的使用;3、研究外加酶制剂辅助酶解对苹果酒酿造品质的影响。

二、要求及实验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要求:1、查阅资料,了解什么品种的苹果原料更适合酿造苹果酒?(从出汁率、脆性、糖酸比、多酚及单宁含量等方面考虑);2、查阅资料,探讨苹果汁(酒)防氧化的方法,并制定本次苹果酒酿造防氧化方案;3、查阅资料,了解果胶酶的性质及作用特性;4、查文献,了解果酒酿造过程中使用亚硫酸(二氧化硫)的作用、使用方法及加量范围;5、查文献,了解当苹果汁含酸的量偏低时应采取何种措施调整酸度。

■苹果酒酿造原料处理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1、原料处理工艺流程:新鲜苹果→分选→清洗→切片→破碎榨汁→果汁处理→分离→发酵↑↑↑↑异Vc 钠亚硫酸(苹果酸)果胶酶、白砂糖酵母2、实验操作要点2.1原料选择选择无霉烂、新鲜成熟苹果作原料。

选择出汁率高和糖酸、多酚及单宁含量适中的品种。

(为什么?)注:本次实验的苹果由各组组长推选出2-3人预先去市场考察苹果品种,购回小样苹果检测果汁成分(主要是糖和酸),确定试验用苹果品种,最后再购大实验用苹果。

2.2清洗苹果用自来水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2.3破碎、榨汁及防氧化将清洗好的苹果切成小块(3*4cm),放入1%的异vc钠溶液中浸泡5min左右(为什么?),捞出,沥净水分,榨汁机压榨取汁,若酸度不足,此时应及时添加适量的苹果酸(加量应根据原汁测定结果而定)。

注:接收果汁的器皿用玻璃容器或不锈钢器皿,苹果汁的总酸度一般控制在4.5-6.0 g/L(以苹果酸计)为宜。

2.4果汁成分调整加蔗糖适量(按每组设计方案添加,见下面三、各组具体方案部分)。

添加适量的果胶酶(按每组设计方案添加,见下面三、各组具体方案部分;最后加入H2SO3 (为什么?且计算H2SO3用量),每升苹果汁按60mg二氧化硫加量计算。

注:SO2使用量在苹果汁中应保持60—80ppm为宜。

2.5果胶酶的添加烧杯和玻璃棒清洗干净,(可用酒精棉消毒,或沸水杀菌),在100ml烧杯中,将果胶酶用35℃左右的温水充分溶解后加入果汁中并充分搅匀,果汁静置24小时左右备用。

三、各组具体方案如下:具体分组方案方案及实验原料成分调整方案方案如下:首先测定榨汁后苹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调整见如下每组具体方案,总酸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至5g/L(通过添加苹果酸)。

方案一:一班30人左右:(6人为一小组,分5组,推选组长1名)原汁原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调整为18%(加白砂糖),总酸5.0 g/L(以苹果酸计),添加0.03g/L果胶酶。

成品酒为甜型10°苹果酒,成品酒含糖量(总糖)调整为70g/L (加白砂糖);二班30人左右:(6人为一小组,推选组长1名)原汁原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调整为20%(加白砂糖),总酸5.5g/L(以苹果酸计),添加0.02g/L果胶酶。

成品酒为半甜型11°苹果酒,成品酒含糖量(总糖)调整为40g/L (加白砂糖);三班30人左右:(6人为一小组,推选组长1名)原汁原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调整为22%(加白砂糖,白砂糖应分两次添加,首次加入总量的1/2,余量在主发酵旺盛期加入),总酸6.0g/L(以苹果酸计),添加0.01g/L果胶酶,成品酒为干型12°苹果酒。

方案二:一班30人左右:(6人为一小组,分5组,推选组长1名)原汁原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调整为19%(加白砂糖),总酸5.0 g/L(以苹果酸计),添加0.03g/l果胶酶。

成品酒为甜型10°苹果酒,成品酒含糖量(总糖)调整为70g/L (加白砂糖);二班30人:(6人为一小组,推选组长1名)原汁原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调整为19%(加白砂糖),总酸5.0 g/L(以苹果酸计),添加0.03g/L果胶酶。

成品酒为甜型10°苹果酒,成品酒含糖量(总糖)调整为40g/L (加白砂糖);三班30人左右:(6人为一小组,推选组长1名)原汁原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调整为19%(加白砂糖),总酸5.0 g/L(以苹果酸计),添加0.03g/L果胶酶。

成品酒为干型10°苹果酒。

方案三:一班30人左右:(6人为一小组,分5组,推选组长1名)原汁原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调整为18%(加白砂糖),总酸5.0 g/L(以苹果酸计),添加0.03g/L果胶酶。

成品酒为干型10°苹果酒。

二班30人左右:(6人为一小组,推选组长1名)原汁原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调整为20%(加白砂糖),总酸5.5g/L(以苹果酸计),添加0.02g/L果胶酶。

成品酒为干型11°苹果酒。

三班30人左右:(6人为一小组,推选组长1名)原汁原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调整为22%(加白砂糖,白砂糖应分两次添加,首次加入总量的1/2,余量在主发酵旺盛期加入),总酸6.0g/L(以苹果酸计),添加0.01g/L果胶酶,成品酒为干型12°苹果酒。

本批果酒主发酵时间因温度不同而不同,各组自行掌握时间,约7-15天不等。

思考题:1、影响苹果汁褐变的因素有哪些?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2、在苹果汁处理过程中添加异Vc钠、苹果酸、亚硫酸和白砂糖,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防止苹果汁氧化方法有哪些?3、SO2(H2SO3)在果酒酿造中的作用?实验二活性干酵母的活化、接种发酵及发酵原始参数的检测一、目的1、掌握果酒活性干酵母的活化方法及接种方案;2、熟悉苹果酒酿造工艺参数及检测方法(发酵温度、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密度)。

二、要求和实验步骤■要求1、查阅文献,了解果酒活性干酵母的活化方法及酵母菌接种操作;2、查阅文献, 了解适宜苹果酒酿造的工艺条件(温度、PH等)3、查阅资料,了解果酒(果汁)中还原糖、总糖、总酸、单宁、酵母细胞密度、、总SO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检测原理、检二氧化碳失重、浸出物、游离SO2测方法及所需试剂和仪器。

■实验步骤1、工艺流程:新鲜苹果→分选→清洗→切片→破碎榨汁→果汁处理→分离→发酵↑↑↑↑异Vc 钠亚硫酸(苹果酸)果胶酶、白砂糖酵母活化1.1酵母的活化将100ml烧杯烧杯和玻璃棒清洗干净(可用酒精棉消毒,或沸水杀菌),备用。

计算活性干酵母的用量并称量所需量的菌种,将活性干酵母放入洁净的100ml烧杯中并用10左右的去离子水混匀后(或4%蔗糖水中溶解),置于35-40℃水浴锅中保温活化20-30min,并不断搅拌。

1.2分离将静置了24小时左右的苹果汁用虹吸的方法去除果渣等沉淀物,备用。

1.3发酵及原始参数检测将活化好的酵母菌接入分离后的苹果汁接中,混匀。

在混匀的发酵液中取出适量的发酵液检测部分发酵原始参数(发酵温度、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和密度等)。

封闭瓶盖,室温自然发酵(最好室温在20-22发酵温度以16-20℃为宜),定期进行相关参数的检测,观苹果酒发酵过程中的动力学变化规律。

主发酵期约10天(具体时间根据参数检测结果而定)。

思考题:苹果酒酿造采用控温发酵15—26℃,为什么温度过高(≥35℃)或过低(≤10℃)都不好?实验三、苹果酒主发酵工艺控制及参数检测一、目的1、通过发酵过程各种参数的变化,了解苹果酒酿造的动态变化规律;2、熟悉并掌握各种发酵参数的检测方法二、要求1、定期检测发酵过程中各参数(见下面要求),并作详细记录;2、绘制发酵过程中温度、还原糖、总酸、发酵液密度、可溶性固形物、PH、二氧化碳失重的动态变化曲线;3、每组进行定期取样分析时,注意消毒器具,避免污染;4、各组组长协调时间,每班尽量不在同一时间检测,避免实验室拥挤而影响实验效果。

三、每组发酵参数分析及具体方案1、需分析参数为(检测方法见附录部分):(1)原料: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单宁(选做);(2)主发酵期间: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果酒密度、二氧化碳失重、酵母细胞密度(选做);(3)成品酒:游离二氧化硫、总二氧化硫、总糖、浸出物、总酸、挥发酸。

2、具体方案(1)每组根据各自需分析参数,查文献,制定可行的分析方法(与老师商量);(2)定期取样,分析发酵特性参数数据。

本实验拟分析参数的时间及次数分配如下:0天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总酸1天(接种后)室温(温度计挂在实验室墙壁上)、可溶性固形物、发酵酒液密度、总酸2天室温、还原糖、二氧化碳失重(称重法)、PH;3天室温、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发酵酒液密度;4天室温、还原糖、二氧化碳失重、PH5天室温、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发酵酒液密度;6天室温、还原糖、二氧化碳失重、PH7天室温、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发酵酒液密度;8天室温、还原糖、二氧化碳失重、PH9天室温、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发酵酒液密度;10天(根据实验数据情况而定)室温、还原糖、二氧化碳失重、PH11天(主发酵结束)室温、总酸、果酒密度(小于1,主发酵结束)还原糖(还原糖降至4g/L以下,主发酵结束),进入后发酵及贮酒阶段)、酒精度注:每次将检测的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得出最终结果(如:还原糖=?克/升;总酸=?克/升(按苹果酸计)当日实验检测结果填入下表室温 (℃)二氧化碳失重还原糖 (g/L )总酸(g/L )可溶性固形物(%)发酵液酒密度(g/m 3)PH思考题:主发酵过程中各参数呈现怎样动态变化?实验四 苹果酒后发酵及陈酿新鲜苹果→ 分选→ 清洗→ 切片→ 破碎榨汁 → 果汁处理 → 静置 ↑ ↑ ↑ 异Vc 钠 亚硫酸(苹果酸) 果胶酶、白砂糖分离 → 发酵 → 倒瓶 → 补加SO 2 → 陈酿(定期倒瓶) → 调配 → 澄清↑ ↑ ↑ 酵母 16℃,约40天 皂土下胶项 目 日 期→过滤→催熟→过滤→装瓶→贮酒→成品↑70℃,10min一、目的1、熟悉倒瓶操作,明确倒瓶的作用;的作用及添加量的控制;2、了解补加SO23、了解后发酵及陈酿的工艺过程及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