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城市立交)考点
城市道路设计考试资料
一、填空1、立体交叉按结构物形式分为:上跨式和下穿式。
2、城市道路的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立体交叉按交通功能分为:分离式立交,环形立交,互通式立交。
4、.城市道路网规划主要技术指标:道路网密度,道路面积率,人均道路用地面积,非直线系数。
5、平曲线的要素是:圆曲线长,切线长,外距。
6、横断面布置类型: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
7、道路照明满足的要求:辨认可靠、视觉舒适视觉舒适指标:平均路面亮度、路面亮度均匀度、眩光限制。
8、环形交叉路口中心岛的半径应同时满足:计算行车速度和车辆交织行驶所需的最小交织长度。
9、城市道路网结构的基本形式大致分为方格网式路网,放射环式路网和自由式路网三种10、交通量、行车速度和车流密度被称为交通基本参数。
11、城市道路的功能可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12、自行车一条车道宽度为1m,道路一侧自行车道路面宽不应小于为3.5m。
13、路拱的作用是利用路面横向排水。
14、道路横断面是由路肩、行车道、中间带、排水沟、防护工程等部分组成。
15、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段长为设计速度的6倍。
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段长为设计速度的2倍。
道路圆曲线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圆曲线半径和曲线长度。
缓和曲线形式宜采用回旋线。
16、城市道路一条机动车车道宽通常采用3.50米,自行车一条车道宽为1.5米.17、适合自行车骑行的纵坡宜为2.5%,道路最小纵坡一般为0.5%。
18、在平面交叉口上引起交通矛盾和影响通行能力最甚的车流是机动车流。
通常可以采用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实行交通管制、修建立体交叉的方法来改善。
19快速路的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地上、地下构筑物、管线、水文、地质条件等条件,纵坡要:均匀,缓顺;最小纵坡一般不小于0.5%20、三幅路利用分隔带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解决了最大的交通矛盾。
21、中央分隔带开口应设置在:视通条件良好的路段。
22、主路一条车道宽度一般采用3.75m,城市中心区以小车为主时可将小车道设为3.5m。
城市道路设计(城市立交)考点
城市道路设计(城市立交)考点城市立交(1—6章)第一章城市道路分为哪几类?依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和交通功能以及道路对沿线的服务功能。
1、快速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主要对外公路等,提供交通量大、距离长的快速交通服务。
最高车速一般在60--80km/h。
2、主干道: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最高车速一般不超过60km/h。
3、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最高车速一般不超过40km/h。
4、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部分主要支路用以补充干道网的不足,最高车速一般不超过30km ?设计车速影响哪些设计指标设计车速的大小对道路弯道半径、弯道超高、行车视距等线形要素的取值及设计起着决定作用;道路横断面尺寸、侧向净宽及道路横坡度有关。
设计车速直接反映出道路的类别、等级的高低,与道路造价直接相关。
道路红线、道路建筑界限的概念道路红线: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生产用地及其他备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道路建筑界限:为了保证城市道路上车辆与行人的交通安全,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
第二章城市道路网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其特点与适用场合?1,方格网式:适用于平坦地区的中、小城市;2,放射环式路网:适用于大、特大城市;3,自由式路网:没有固定规则的形状,随波就势。
一般是由于城市地形起伏,道路结合地形变化呈不规则形状而形成的。
城市道路网规划四项主要技术指标是什么?明确其基本含义。
1,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2,道路面积密度: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3,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人口总数之比值;4,非直线系数: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
道路起、终点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值。
最好在1.1到1.2,不能超过1.4。
公路互通立交设计要点分析,必备基础知识!
公路互通立交设计要点分析,必备基础知识!01交通量分布与互通立交的关系1、公路交通量的意义和重要含义:•准确性:公路交通量本身并无准确与否之分,只有是否可信之别;•制约性:公路交通量是确定公路技术标准和立交规模的主要依据。
1)交通量分布图的重要性交通量分布图是互通立交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关系到设置互通立交与否和设置什么标准立交的关键所在,也是匝道设计标准的依据,是互通立交设计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
2)交通量分布图的重点要素:•交通量的大小----决定立交的形式和匝道的标准。
•交通量的沟通象限--决定立交的设置位•交通量的方向----决定立交的主匝道位置。
转向交通量对立交匝道平面线型的要求互通立交平面形式决定因素:互通立交的平面形式与交通量的一致性•与相交的两条公路的等级和相对位置相适应•满足各方向的转向交通量的需求•匝道的布置和象限的选择应服从主、次要转向交通量方向•匝道的平面布置必须有利于交通流在主线上的流出、流入以及匝道间的分、合流顺畅。
//互通立交的分类和基本形式//01公路互通立交的分类互通立交按其基本功能可分为枢纽互通立交和一般互通立交枢纽立交高等级公路交叉时设置的互通立交为枢纽互通立交,其上的转弯运行应为自由流,匝道上不设收费站,匝道端部不得出现穿越冲突。
一般立交高等级公路与一般公路交叉时设置的立交,此种立交允许在匝道上设收费站,除高速公路上的出入口以外允许有平面交叉。
02互通立交的基本形式根据立交的平面形式,可将其常用的互通立交划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喇叭形(单、双喇叭形),用于一般立交。
根据环形匝道与使出、驶入车辆的关系又分为“A”和“B”形单喇叭(1)“A” 形单喇叭:驶入的车辆经环形匝道驶入主线①特点:•是三路交叉一般立交的代表形式•主交通流相关象限明确,主交通流流向明确,喇叭头方向与主交通流方向易适应。
•流入车辆经环形匝道比较安全。
•形式简单,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立交造价较低。
城市道路设计考点
城市道路设计考点城市道路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到交通流动、交通安全、交通组织等多个方面。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与车辆的增长使城市道路越来越紧张,因此,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城市道路设计的一些考点。
一、道路功能分区城市道路设计要根据道路的功能,将道路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主要包括交通走廊、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功能区。
交通走廊需要宽阔的道路,并配备足够的车道数量,以满足车辆的通行需求。
商业区则需要方便的停车设施和交通流动,以便人们能够方便地购物。
居住区则需要安全舒适的道路设计,减少交通噪音和污染。
工业区则需要便捷的交通网络,以满足货物的进出需求。
二、道路平面布局道路平面布局是城市道路设计的基础,主要包括交叉口、车道数量、交通标志标线等。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的关键部分,合理规划交叉口能够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流动性。
车道数量要根据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车流量来确定,避免车辆拥堵。
交通标志标线则是引导车辆和行人行驶和通行的重要标识,合理设置能够提高交通的安全性。
三、交通指示系统城市道路设计需要合理设置交通指示系统,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等。
交通信号灯是调控交通流动的重要手段,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能够提高交通的流动性。
交通标志标线则是引导车辆和行人行驶和通行的重要标识,合理设置能够提高交通的安全性。
四、交通安全设施城市道路设计需要合理设置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包括人行横道、隔离带、路灯等。
人行横道是行人过马路的重要通道,合理设置行人横道能够保障行人的交通安全。
隔离带能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并保护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路灯则是保障夜间交通安全的重要设施,合理设置路灯能够提高夜间行车的能见度。
五、交通组织管理城市道路设计还需要合理组织和管理交通流动,主要包括交通控制、道路巡航等。
交通控制是指通过交通信号灯、交通警察等手段,对交通流动进行引导和控制。
道路巡航则是通过监控设备对道路交通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以便及时调整交通组织。
城市道路设计知识点归纳
一、简答题:1、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的基本假设:(1)直行和左转弯车辆入环绕行,即入环--环行--交织--出环;右转弯车辆不入环绕行,而是通过右转弯专用车道驶入和驶出环交口。
(2)各进口道左转车、直行车、右转车交通量各自相等。
(3)各进口道左转车、直行车、右转车交通量比例相等。
(4)不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影响。
2、红黄绿三色灯规则:(1)绿灯:准许车辆直行和右转,在不妨碍对面车辆直行的情况下可以左转。
(2)红灯:禁止车辆通行,但在不妨碍放行车辆的情况下可以右转,在T字形路口右边无横道的情况下可以直行。
(3)准许车辆左转、右转、调头,禁止车辆直行,但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继续通行。
3、城市道路的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3)道路交叉口多;(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
4、常用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适用性、优缺点:(1)方格网式路网:适用于地势平坦的中、小城市。
优点: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缺点:功能不明确,交叉口多,对角线方向交通不方便。
(2)放射环式路网:适用于大、特大城市。
优点:有利于市中心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功能明确。
缺点:容易将各方向交通引至市中心,造成市中心交通过于集中,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式路网。
(3)自由式路网:适用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城市。
优点:不拘一格,充分结合自然地形,线性生动活泼,对环境、景观破坏少,节约造价。
缺点:绕行距离较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较分散。
5、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时相交道路纵横坡度的处理原则:(1)主要道路通过交叉口时纵坡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纵坡随主要道路横断面而变,次要道路横坡随主要道路纵坡而变。
(2)同等级道路相交时,两相交道路的纵坡保持不变,只改变它们的横坡。
一般改变纵坡较小的道路横断面,使其与纵坡较大的道路的纵坡保持一致。
城市道路立交设计课件
(二)计算行车速度
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主要是根据立交的等 级、转弯交通量的大小以•精选及ppt 用地等条件控制 的。
匝道的车速一般为主线的50%~70%;
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通常都较正线低,但 降低不得过大,以免车辆在离开或进入正线 时产生急剧的减速或加速,导致行车危险和 不顺畅。期望值以接近主线平均行驶速度为 宜。
• 主线转弯交通量大时宜采用A型,反之采用 B型。
B)Y形立交:三路定向式立交
•精选ppt
•精选ppt
•精选ppt
半定向Y形立交
• 优点: •精选ppt
• 对左转弯车辆提供较高速度的半定向运行 ,通行能力较大;各方向运行流畅,方向 明确,不会发生错路运行;正线外侧占用 土地较少。
• 缺点:占地较大,造价较高。 • 适用:正线外侧有平行于路线的铁路、河
1.上跨式 2.下穿式
二、按交通功能分
分离式与互通式
互通式立交:
•精选ppt
根据车流轨迹线的交 叉方式和几何形状不 同,又可分为完全互 通式、部分互通式和 交织型立交三种;
三、立交的形式及特点
1.三路立交 (1)三路全互通式立体•交精选p叉pt A ) 喇叭型立交 B) Y型立交
•精选ppt
喇叭型立交
流、房屋等障碍物的情况
• (2)三路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 •精选ppt
• 匝道平交型立交
• 优点:正线直行车辆快速畅通,转弯车辆 绕行距离较短;每个行车方向都为单一的 出、入口;形式简单,造价较低;正线两 侧占地较小,使立交用地面积减少。
• 缺点:匝道相互交叉处的平面交叉,可通 过的交通量不大;平面交叉口的视认性和 安全性受到影响。
三级立交——主线连续形式,次线存在平交, 机非混行。>5000 (pcu/d)
城市道路设计考前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二、城市道路的功能1、交通设施功能2、公用空间功能3、防灾救灾功能4、城市结构功能第二节我国城市道路分级二、设计速度各级道路的设计速度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设计速度(km/h)100 80 60 60 50 40 50 40 30 40 30 20 快速路和主干路的辅路设计速度宜为主路的0.4 倍~0.6 倍。
平面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宜为路段的0.5 倍~0.7 倍。
第三节几何设计基本依据二、设计车辆三、设计小时交通量通常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四、设计年限1、道路交通量设计年限一般道路类别愈高,设计年限愈长。
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道路设计年限为:快速路、主干路应为20 年;次干路应为15 年;支路宜为10 年~15 年。
2、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第四节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一、道路通行能力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路段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交通流率。
二、服务水平影响因素1)行车速度和行驶时间2)车辆行驶时的自由程度3)行车受阻或受限制情况,每公里停车次数和车辆延误时间来衡量4)行车的安全性,以事故率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衡量5)行车的安全舒适性和乘客满意的程度6)经济性,以行驶费用来衡量3、服务水平等级A——自由流,B——稳定车流,平均行程速度通常是相应街道自由流速度的70%。
C——仍为稳定车流,D——接近不稳定车流,平均行程速度大约是自由流速度的40%。
E——不稳定车流,F——强制车流,第五节道路建筑限界道路上净高线和道路两侧侧向净宽边线组成的空间界线。
第二章城市道路网规划第一节概述(四)其他路网1、组合式道路网非直线系数<1.15属优良形式,1.15~1.25为中等,>1.25为不佳2、链式路网第二节城市道路网规划主要技术指标四、非直线系数指道路起讫点间实际交通距离与此两点的空间直线距离之比。
是衡量路线便捷程度的一个指标。
道路立交设计PPT课件
子叶式立交
是用两个小环道来实现车辆左转的T形立交
优点:全互通式,造型 美观,只需要一座构造 物,造价较低;
缺点:绕行路线长, 行车不如喇叭式方便, 正线存在交织;
子叶形立交
适用: 远期规划为四路苜蓿叶形立交前期工程 布线以使正线下穿为宜
Y形立交
半定向Y形
定向Y形 三层式定向Y形
三层式半定向Y形
• 均匀分散交通 • 满足交织路段长度要求 • 满足信号和标志布置 • 驾驶顺适的要求
公路互通式立交间距标准(公里)
地 大城市、重 一般 点 要工业区 地区
公
5-10 15-25
路
最大 间距
30
最小 间距
4
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交间距标准
• 城市道路的<公路
正线速度(km/h) 80
60
50
最小间距(km)
实例一 实例二
苜蓿叶式立交
标准型
带集散车道型
• 最古老的形式,适用于高速间立交和城市外环 • 优点:结构物少,形式美观, • 缺点:左转绕行距离长,占地也较大
苜蓿பைடு நூலகம்形
上下层之间用匝道或其他方式连接的立体交叉称为互通式立交。 根据交叉处车流轨迹线的交错方式和几何形状来分类: 上海市槽溪路、沪杭铁路立交桥 每条匝道都从一个指定路口直接连接另一指定路口而不通向其他道路。 在相交路线的交叉处,仅需建造供直行方向车流通行的立交桥. 主要道路与一般道路交叉,以五条以上道路为宜 保证主线直通,交通组织方便,但次要道路通行能力和车速受影响,左转车辆绕行距离长 按相交道路的条数划分:三条路立交、四条路立交、多条路立交 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上下道路有匝道连接的 但占地较大,喇叭口应设在左转弯车辆较多的道路一侧,以利主流方向行车。 互通式立交的类型(一) 行驶路线清楚,转向明确,行驶路线短,通行能力高 适用于城市路网密度大,交叉口问距短的条件 相交道路的性质、任务和远景交通量 每个方向都采用立体交叉。 适用:某一方向左转车量较多的情况 在相交路线的交叉处,仅需建造供直行方向车流通行的立交桥. 在相交路线的交叉处,仅需建造供直行方向车流通行的立交桥. 根据交叉处车流轨迹线的交错方式和几何形状来分类: 每条匝道都从一个指定路口直接连接另一指定路口而不通向其他道路。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重点
城市道路的组成:车行道,路侧带,分隔带城市道路的功能:交通设施功能,公用空间功能,防火救灾功能,城市结构功能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满足诚实道路交通运输要求,满足城市用地布局要求,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道路网密度km/km2 中心线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道路面积密度% 道路长度*道路宽度/城市用地总面积平面设计原则:遵循城市道路网规划;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起来进行,并符合各道路技术指标;处理好各线的衔接科学设置;合理设置各类交叉口,出入口,分隔断口带等;使远期工程尽可能减少对前期工程的废弃无障碍步道体系:在人行道体系中设置可使盲人判别走向的步行道系统和方便轮椅过街城市快速路:主路,辅路,匝道增加设计车速:100km/h级别快速路的类型路段:基本路段,出入口路段,交织路段中间带作用:快速路上、下行快色机动车道之间必须设中间带予以分隔城市快速路断横断布置形式:地面整体式,高架整体式,高架分离式出入口间距组成类型:出-出,出-入,入-入,入-出道路平面交叉: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无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环形平面交叉口交通岛分为:导流岛,安全岛人行横道一般可布置在停车线之前至少1m处道路立体交叉:利用桥、隧、涵等路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的交通流在不同高程层面实现连续、无冲突点相互交错的道路连接方式。
简称立交按交通功能划分:互通式立交,分离式立交砸到端部包括:匝道渐变段。
变速匝道,匝道端点车辆在互通式立交匝道入口处,满足车辆减速或加速行驶的需要,应设置变速车道(分为直接式,平行式)城市互通立交中减速车道一般采用直接式,加速车道一般采用平行式雨水排水系统:明沟系统,暗管系统。
混合式系统雨水口是雨水管道或合流管道上收集雨水的构筑物雨水口分为:平式,立式,联合式行人安全设施:人行过街地道;人行天桥;交叉口护栏与人行道护栏;人行横道人行横道设置考虑因素(自己发挥吧书上没找到)。
道路立交设计
目录序言 (2)第一章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 (3)1、平面交叉口的形式 (3)2、平面交叉口使用范围和交通特性 (3)3、平面交叉口设计的概念 (5)4、设计内容 (5)5、平面交叉口改善 (6)第二章实例分析 (9)1、交叉口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9)2、交叉口改善措施 (10)第三章立体交叉口 (11)1、立体交叉口组成 (11)2、类型 (11)3、立体交叉口设计 (12)4、兰州市盘旋路立交构想图 (13)主要参考文献 (15)序言交叉口就是两条或两条以上道路的相交处。
各个道路方向的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及行人都要在这里,汇集、转向和疏散,为交通的咽喉。
据统计,约有59%的交通事故发生在交叉口地带,居所有交通事故类型的首位。
此外,车辆在通过交叉口时,由于信号控制及其他因素干扰,将产生很大的延误,延误时间约占整个行程时间的31%,而这31%中又约有40%是非信号因素引起的。
由此可见,正确的设计交叉口,合理的组织交通,对于减少交叉口对交通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正确设计道路交叉口,合理组织、管理交叉口交通,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举措。
立体交叉口是道路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相交形成的立体交叉。
它将互相冲突的车流分别安排在不同高程的道路上,既保证了交通的通畅,也保障了交通安全。
立体交叉主要由立交桥、引道和坡道 3部分组成。
立交桥是跨越道路的跨路桥或下穿道路的地道桥。
引道是道路与立交桥相接的桥头路。
坡道是道路与立交桥下路面连接的路段。
互通式立体交叉还有连接上、下两条相交道路的匝道。
早在马车时代就出现了道路立体交叉口,如1858年美国在纽约中央公园建成跨路桥。
20世纪初,美国、德国出现了沿线限制的道路,这种道路与其他道路相交采用了立体交叉。
1928年美国在新泽西州伍德布里奇修建了每昼夜平均通行6.25万辆汽车的完全互通的苜蓿叶式立体交叉。
1930年在芝加哥修建了1座拱形立体交叉。
道路立交规划与设计复习题
道路立体交叉:是指两条或多条线路(道路与道路,道路与铁路,道路与其他设施线路)在不同平面上相互交叉的连接港式,又称道路立交枢纽立体交叉的组成:1.互通式立体交叉:组成:主体部分:跨线设施、主线、匝道;附属部分:出口与入口、辅助车道、三角区及立交范围2.分离式立体交叉组成:跨线构造物、坡道3.立体交叉的特征:位置重要、功能明确,规模庞大、造价昂贵,形式多样、工程复杂,区域制约、设计灵活立交规划的内容:1.立交位置与间距的确定2.立交基本类型的选择3.立交等级与规模的确定4.立交修建时序的确定及投资估算立交规划的步骤:1.规划区资料调查与收集2.规划区路网及交通分析3.立交位置及间距确定4.立交基本类型、等级及规模确定5.立交修建时序安排及投资估算6.立交规划成果编制立交间距的影响因素:1.互通式立交间距主要取决于交通密度,相邻立交所负担的交通量保持平衡2.相邻立交之间,车辆进出必须有足够的交织段长度,交织路段是前一个立体匝道的合流点(或分流点)到最后一个立交匝道的分流点(或合流点)之间的距离。
交织路段的最小长度为150~200m。
3.相邻立交的间距所需要的最小长度应满足匝道几何布置的要求4.标志和信号布置要求,为不使标志重叠,郊外的公路立交间距为4km以上,市区为2.5km以上5.驾驶员驾驶顺适的要求,两立交相邻不能太近6.考虑经济的要求立交规划布设的几个问题:1.立体交叉形式的统一的问题2.主线行车的连续性的问题3.告诉公路与城镇的连接的问题立交的分类:1.按相交道路是否互通划分有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完全互通式立交和部分互通式立交)2.按相交道路跨越方式分为上跨式立交、下穿式立交和半跨半穿式立交3.按立交匝道的形式分为定向式立交、半定向式立交和非定向式立交4.按立交的外形分为喇叭形、苜蓿叶型、叶形、环形和菱形5.按是否收费分为收费立交和不收费立交各种互通式立交适用条件:1.喇叭形立交:主要适用于一般公路连接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或连接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T型交叉;2.三路叶形立交:叶形立交适用条件与喇叭形相近,对于远期规划为四路苜蓿叶形立交前期宜采用叶形,以便前期工程为后期所用3.三路环形立交:适用于各方向左转交通量较均匀,用地较紧,拆迁较大的情况,特别是对原有环形平交改造,能充分利用原有工程,重新征地较小的情况较适用4.三路半定向型立交:多用于交通量较大、车速要求较高的T形立交,当连接道路为双向分离式布置时,采用这种形式,匝道布置更为有利5.三路定向型立交:多用于车速高,交通量大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相互连接的情况6.全苜蓿叶形立交:适用于两条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相交,左转交通量不大的郊区及乡村立交7.部分苜蓿叶形立交:适用于高速公路与其他公路相交,需限制某方向车辆出入或某些方向转弯交通量较小的情况8.菱形立交: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与次要道路相交9.环形立交:环形立交用地较省,加之对原有城市环形平交的改造十分方便,一般无需重新征地,并能利用原有工程,因而是城市常采用的立交形式10.简单跨线构造物越形立交:适用于车鞥是中主干道与次干道相交,为确保主干道车辆畅通的情况11.半定向形立交:适用于快速路、一级路相互交叉的情况12定向型立交: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之间相交的情况13.迂回式立交:适用于街道宽度有限制,用地紧张,拆迁困难,主干道与其他道路相交的情况立交选型基本原则:1.车道数与车道平衡的原则a.相邻路段在同一方向上的基本车道数增减不得多于一条且变化点应距互通式立交0.5~1.0km,并设渐变率不大于1/50的过渡段b.分、合流处应按车道数平衡公式进行计算,以检验车道数是否平衡2.一致性原则3.立交形式多样统一原则4.与环境协调原则影响立交选型的因素分析:道路因素,交通因素,环境因素,人文及社会因素立交区主线的特点:1.主线上交通复杂2.影响主线线型的因素众多(要考虑路线本身的影响和香蕉路线在平面和竖向上的相互影响及主线与匝道进出口的连接关系)3.立交范围内主线,跨线桥、地道、支档结构较多且复杂4.立交区路基横断面构造复杂汇流端视距:匝道与主线汇流端前应有足够的行车视距,以确保匝道车流安全汇入,并尽量取识别视距的上限。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提纲及答案-12页精选文档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提纲及答案-12页精选⽂档《城市道路设计》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设计速度: 当路段上各项道路设计特征符合规定时,在⽓候条件、交通条件等均为良好的情况下,⼀般驾驶员能安全、舒适⾏驶的最⼤⾏车速度。
2、道路建筑限界: 为了保证城市道路上车辆与⾏⼈的交通安全,在道路上⼀定⾼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的空间界限。
3、道路⽹密度: 城市道路中⼼线总长度与城市⽤地总⾯积之⽐。
4、道路⾯积密度: 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积与城市⽤地总⾯积之⽐。
5、道路⾮直线系数: 它是道路起、终点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的⽐值。
(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6、道路红线: 指城市道路⽤地和城市建筑⽤地的分界控制线。
7、⾼架路: 指⾼架桥连续跨越两条以上横向道路,并由沟通⾼架桥与地⾯交通的上、下匝道所组成的道路系统。
8、分流点: 发⽣⼀股车流分为两股或多股车流交通现象的所在点。
9、合流点:发⽣两股或多股车流合为⼀股车流现象的所在点。
10、冲突点: 交叉⼝内各⽅向车流固定⾏驶轨迹的交汇点。
11、缘⽯半径: 247页12、视距三⾓形: 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形。
13、识别距离: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应使驾驶员在交叉⼝之前的⼀定距离能识别交叉⼝的存在及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这⼀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14、交织段长度: 当相邻路⼝之间有⾜够的距离,使进环和出环的车辆在环道上均可在合适的机会相互交织连续⾏驶,该段距离为交织段长度。
15、交织⾓: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度。
16、互通式⽴交: 相交道路通过专门设⽴的匝道互相联系、道路各⽅向的车辆可以互相之间连续交流的,称为互通式⽴交。
17、⾬⽔管道埋深: 指管道内壁底到地⾯的深度。
18、⾬⽔管道覆⼟深度: 指管道外壁顶部到地⾯的距离。
19、径流系数: 降落在地⾯上的⾬⽔,只有⼀部分沿地⾯流⼊⾬⽔管道,这部分⾬⽔称为径流量;径流量与全部降⽔量之⽐,称为径流系数Ψ,其值常⼩于1.20、平均照度: 即为每平⽅⽶表⾯上眼法线⽅向1坎德拉的光强度。
城市道路设计简答题汇总
1.城市道路有哪些不同功能组成部分。
车行道、路侧带、分隔带、交叉口和交通广场、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其他设施如渠化交通岛等。
2. 2.城市道路网规划有哪些要求。
1)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要求;2)满足城市用地布局要求;3)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3. 3.城市道路有哪些功能?1)交通设施功能;2)公用空间功能;3)防灾救灾功能;4)形成城市平面结构功能。
4. 4.中间带有何作用?1)将上、下行机动车流分开,减少交通阻力,提高行车安全及通行能力;2)作为设置交通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设施的场所;3)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炫目,还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4)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可引导驾驶员视线,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5. 5.行人安全设施有哪几种?人行过街地道、人行天桥、交叉口护栏与人行道护栏、人行横道。
6. 6.雨水管渠系统布置的原则。
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天然水体2)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3)结合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4)合理布置出水口5)城市中靠近山麓建设的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除了应设雨水管道外,尚应考虑在设计地区周围或设计区以外适当距离设置排洪沟,以拦截汇水区以内排泄下来的洪水,使之排入天然水体,避免洪水的损害7.7.平面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网布设; 2)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起来进行,并符合各类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3)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合理地确定行车视距并予以适当的保证措施; 4)应根据道路类别、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等; 5)平面线性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使远期工程尽可能减少对前期工程的废弃。
8.8.试述人行横道的设置应考虑哪几个方面的要求。
1)人行横道应与行人自然流向一致,否则将导致行人在人行横道以外的地方横过车行道,不利于交通安全。
城市道路立交设计(参考课件)
二. 互通式立体交叉几何形状的分类
1. 苜蓿叶形 2. 喇叭形 3. 迂回式 4. 定向式 5. 组合式:苜蓿叶形加定向式立交 6. 菱形 7. 部分苜蓿叶形 8. 环形
13
四、立体交叉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
主线线形
跨线线形桥标准
匝一般道要设线求计形车标速准、:舒因构适造和物安对全行性车及:视与觉路的段影相响同,故应比路段更高。
本形式 有无冲突点
用地面积
通行能力(千辆/h)
(万m2) 当量小汽车 当量自行车
菱形
有
2.0-2.5
7-9
10-13
苜蓿叶形 二
有
6.5-12.0
6-13
环形
有
3.0-4.5
7-9
无
2.5-3.0
3-4
16-20 15-20 12-15
十字路形
有
4.0-5.0
11-14
13-16
有 环形
无
三
苜蓿叶形与
桥跨力结求构用类较型缓的纵坡。
箱注形意框主架线钢筋的混排凝水土。桥
钢保筋证混相凝交土连道续路板净、空空的心要板、求肋。式板、连续梁桥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板、简支梁桥
斜腿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
14
匝道
匝道的基本形式
左转匝道:环形匝道、定向式匝道、迂回式匝道。
匝道右转的匝设道计: 依据 立交的等级: 一、二、三、四级 计 算匝行道车的速设度计:要宜点接近临界车速 设计交匝匝通道道量的平横面断 线面形及设超计高 通行能匝力道纵断面线形设计
在保证主线畅通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立交对地区 交通的分散和吸引作用、立交的设置条件、技术 上的合理性、经济上的可行性以及拟选立交的形 式等。
道路立交
目录第一章绪论 .............................................................................................................................................. - 2 - 前言 .................................................................................................................................................... - 2 - 城市道路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 2 -1. 1交通潮汐性强,时空分布差别大...................................................................................... - 2 -1.2集散功能发挥不足,服务水平低....................................................................................... - 3 -1. 3交通特性复杂,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共面.............................................................. - 3 -城市道路交叉口改善原则................................................................................................................. - 3 - 第二章平面交叉口概述......................................................................................................................... - 3 - 第一节平面交叉口的意义............................................................................................................. - 3 - 第二节平面交叉口出现的问题..................................................................................................... - 4 - 第三节设置左转专用车道的原则和常用方式............................................................................. - 5 -3.1 设置左转专用车道的原则.................................................................................................. - 5 -3.2 设置左转专用车道常用的方式.......................................................................................... - 5 -第四节平面交叉口的改善措施....................................................................................................... - 6 -4. 1交叉口工程改造............................................................................................................... - 6 -4. 2渠化交通........................................................................................................................... - 6 -4. 3完善道路标志、标线....................................................................................................... - 7 -4. 4根据交通流向、流量合理设置车道............................................................................... - 7 -4. 5完善交通控制................................................................................................................... - 7 -4. 6完善行人过街安全设施................................................................................................... - 8 - 第三章立交概述 .................................................................................................................................... - 8 - 第一节立交形式的选择................................................................................................................... - 9 - 立交的形式 ................................................................................................................................ - 9 - 立交的分类 ................................................................................................................................ - 9 - 第二节立交的选型与功能匹配..................................................................................................... - 9 - 交通运行水平适配..................................................................................................................... - 9 - 互通性要求 .............................................................................................................................. - 10 - 立交的设计标准 .............................................................................................................................. - 10 - 城市立交 .......................................................................................................................................... - 11 - 城市立交设计流程........................................................................................................................... - 11 - 城市立交设计的影响因素............................................................................................................... - 12 - 对待建城市立交道路绿化的建议................................................................................................... - 13 - 第四章交叉口实例............................................................................................................................. - 14 - 第一节平面交叉口..................................................................................................................... - 14 - 第二节盘旋路立交................................................................................................................. - 16 -五、主要参考文献................................................................................................................... - 18 -第一章绪论前言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的迅猛增长,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日渐增大,各大城市对旧城改造及城市道路建设的投入也不断扩大。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重点)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重点)《城市道路设计》 (第二版)Urban road design付孝均2013/2/5第一章绪论1、道路工程(三大类):公路、城市道路、特殊道路2、城市道路的组成:车行道、路侧带、分隔带、道路交叉口和交通广场、路边停车场(带)和公交停靠站、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其它设施3、城市道路:指大、中、小城市、建制镇及特大城市的卫星城规划区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桥梁(隧道)及附属工程4、城市道路的功能:交通设施功能、公用空间功能、防灾救灾功能、城市结构功能5、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形式也取决于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结构及城市功能的确定和界定6、城市道路的特点:功能多样,组成复杂;需要考虑行人、非机动车的交通;道路交叉口多;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景观艺术要求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强。
城市快速路:城市交通性干道;包括主路、辅路城市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连接城市各分区的道路7、城市道路城市次干路:城市各分区的区域性交通干道城市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是交通的终端8、城市道路分级主要依据交通功能、交通量及交通控制条件等。
9、各级道路的设计车速、年限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设计速度(Km/h)100 80 60 60 50 40 50 40 30 40 30 20设计年限(年)20 20 15 10-1510、道路设计车速:指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等均为良好的情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程速度。
11、设计车速的高度直接反应道路的类别、等级的高低。
12、道路设计年限:指道路的正常工作的年限,包括道路交通设计年限和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13、交通量:指道路在一定时间段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14、通行能力:指在通常的道路、交通和管制条件下,在一定时间段内车辆或行人能合理地期望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的一点或均匀道路断面所能达到的最大小时流率。
15、道路建筑限界: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
立交工程(立体交叉规划与设计)考试复习资料
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立体交叉产生的原因:由于社会经济的增长,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是道路交通运输量增加很快。
此时,道路上的一些平面交叉口就成为行车的咽喉地段,交通拥挤不看,不断发生堵塞现象,通行能力小,车速低,油耗大,交通事故率高,实际上平面交叉已越来越不能适应交通量增长的要求,所以,不得不将平面交叉变为立体交叉。
1.立体交叉的作用:(1)一条告诉道路上的立体交叉的作用:起着吞吐交通流量的作用,而交通流量的大小又直接关系到修剪高速道路的经济效益。
立体交叉又起着树立及控制车流的作用,通过高速道路出入口的立体交叉使全部车流渠化,这是高速道理营运安全的关口(2)单个立体交叉De作用:在交叉口采用立体交叉是消灭冲突点最有效的措施,它将相互冲突的车流从通行空间上分开,使其互不干扰,为高速,安全,大量行车提供了可靠保障。
2.发展趋势:对设计新颖,施工现金,绿化良好的立体交叉,也可以作为某地区或某城市的代表工程,反映建设的成就,现代化的气氛,或作为一种人工构造的景观,来点缀环境3.立体交叉的组成:跨线构造物,正线,匝道,出口与入口,变速车道,辅助车道,匝道的端部,绿化地带,集散道路4.公路立交与城市道路立交的特征:公路上的立体交叉和城市道路上的立体交叉,在其作用,主要组成部分和设计方法方面是基本相同的。
不同特征:(1)公路上一般为收费立交,可供选择的形式较少,而城市道路上的立交一般不收费,可供选择的形式较多。
(2)公路立交一般不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立交形式简单,以二层式为主;而城市道路立交须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立交形式复杂,以多层为主(3)公路立交一般间距较大,相互之间干扰较小,而城市立交的间距较小,匝道不易布置,相邻之间影响较大(4)公路立交的计算行车速度比城市道路立交的高,相应地形线指标高,占地面积也较大(5)城市道路立交用地限制较严,往往采用非标准型立交,而公路立交用地限制较松,多采用标准型立交(6)城市道路立交受地上,地下各种建筑物和管线影响大;而公路立交受这方面影响一般较小(7)城市道路立交比公路立交更多的重视美观问题(8)城市道路立交设计须考虑施工时,在狭小的场地条件下,便于维持原有交通和进行快速施工,而公路立交施工时场地多不受限制,交通组织也方便,只需注意适当的工期即可(9)城市道路立交比公路立交的排水更复杂(10)城市道路立交比公路立交更重视绿化1.设计资料:自然资料,交通资料,道路资料,排水资料,文书资料,其他资料2.设计步骤:拟定方案,确定比较方案,确定推荐方案,确定采用方案,详细测量,技术设计立交规划的基本原则:以道路网规划为依据,消除拥挤和阻塞,消除事故,地形适宜,交通量大,经济上有效益(1)公路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a、高速公路同其它各级公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b、一级公路同其它公路交叉,应尽量采用立体交叉c、一般公路间的交叉,在交通条件需要或有条件地点,可采用立体交叉(2)下列情况应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a、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一级公路与一级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同交通繁忙的一般公路相交处b、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同通往大城市,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重点工矿区的公路相交处c、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同通往重要港口,机场,车站和游览胜地的公路相交处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同通往重要交通源的支线起点相交处(3)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a、高速公路与城市各级道路相交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b、快速路与快速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快速路与主干路交叉,应采用立体交叉c、进入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口的现有交通量超过4000~6000pcu/h,相交道路为四条车道以上,且对平面交叉口采取改善措施,调整交通组织均难收效时d、两条主干路交叉或主干路与其他道路交叉,当地型十一修剪立体交叉,经技术降级比较确为合理时,可设置立体交叉e、道路跨河或跨铁路时,可利用桥梁边孔修剪道路与道路的立体交叉一. 按相交道路跨越方式划分 1. 上跨式: 用跨线桥从相交道路上方跨过的立交方式优点:主线高出地面, 施工比较方便, 造价较低, 因下挖较小, 与地下管线干扰小, 排水容易处理缺点: 占地较大, 跨线桥影响视线和周围景观, 引道较长或纵坡较大, 不利于非机动车交通行驶2. 下穿式:用地道(或隧道)从相交道路下方穿过的交互方式优点: 主线低于地表面, 占地较少, 立面易于处理, 立交构造物对视线和周围景观影响较小,如果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按规定分别采用不同的净空高度, 那么, 非机动车道的引道纵坡较小, 对非机动车道交通影响不大.缺点:施工时地下管线干扰较大, 排水困难, 施工工期较长, 造价较高, 养护管理费用大.二. 按交通功能划分(一)分离式立体交叉:仅设跨线构造物一座, 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 上下道路间无匝道连接的交叉方式.特点:结构简单, 占地少, 造价低, 但相交道路的车辆不能转弯行驶,只能保证直行方向的车辆空间分离行驶.主要适用于直行交通量大, 转弯车辆少, 可不设置转弯车道的交叉出; 道路与铁路交叉处;高速道路同其他各级道路交叉时, 除在控制出入地点设置互通式立交外, 均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一般等级道路之间交叉时, 因场地或地形条件限制时, 可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 以减少工程数量,降低造价.(二)互通式立体交叉:不仅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 而且上下道路之间有匝道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方式. 特点:上下道路的车辆可以转弯行驶, 全部或部分消灭了冲突点,各方向行车相互干扰小, 但立交结构复杂, 占地多, 造价较高.适用于高速道路与其他各级道路, 大城市出入口道路, 以及通往重要港口, 机场或游览圣地的道路相交处.1. 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 喇叭形, 苜蓿叶形立交.2. 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之间至少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交叉. 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菱形立交3. 交织型立体交叉: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以交织的方式运行, 存在交织路段的交叉. 环形立体交叉.三. 按其他方式划分(一) 按相交道路的条数划分:三路立体交叉;四路立体交叉;多路立体交叉(二) 按立体交叉的层数划分:两层式立体交叉;三层式立体交叉;多层式立体交叉(三)按立体交叉的用途划分:公路立体交叉;城市道路立体交叉;铁路立体交叉;人行立体交叉(四)按是否收费划分:收费立体交叉;不收费立体交叉(一) 三路全通式立体交叉1. 喇叭形立体交叉:它是用一个环圈式匝道和一个半定向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弯的全互通式立体交叉.优点:(1) 除环圈式匝道以外, 其他匝道都能为转弯车辆提供较高速度的半定向运行;(2) 只需一座跨线构造物, 投资较省;(3) 没有冲突点和交织, 通行能力大, 行车安全;(4) 结构简单, 造型美观, 行车方向容易辨别.缺点:(1) 环圈式匝道上行车速度低, 线形较差, 若采用较高的计算行车速度时, 占地较大;(2) 左转弯车辆绕行较大.适用于高速道路与一般道路相交的T形交叉.2. 子叶式立体交叉:它是用两个环圈式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弯的互通式立交优点:(1) 只需一座跨线构造物, 造价较低;(2) 匝道对称布置, 呈叶状, 造型美观.缺点:(1) 环圈式左转匝道半径较小, 线形较差, 运行条件不如喇叭式立交好;(2)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长;(3) 正线上存在交织运行.3. Y形立体交叉:Y形立体交叉是用定向匝道或半定向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弯的全互通式立交(1) 定向Y形立体交叉:它是左转车辆在定向匝道上由一个方向车道的左侧驶出, 并由左侧进入另一行车方向车道的立交方式.优点:(1) 对转弯车辆能提供直接, 无阻的定向运行, 行车速度高, 通行能力大;(2)转弯行驶路径短捷, 运行流畅, 方向明确;(3) 正线外侧不需占用过多土地.缺点:(1)正线双向行车道之间必须有足够距离,以满足匝道纵断面布置的要求;(2) 当正线单向有两条以上车道时, 左侧车道为超车道或快车道,使得左转弯车辆由左侧车道快速分离或者由左侧车道快速汇入困难;(3) 需要跨线构造物多, 占地较大, 造价较高.适用于各方向交通量都很大的高速道路之间的交叉.(2) 半定向Y形立体交叉:它是对定向Y形立交的改进, 将定向左转匝道改为半定向匝道,即左转弯车辆由行车道的右侧分离或汇入正线.优点:(1) 对左转车辆能提供较高速度的半定向运行, 通行能力较大;(2) 各方向运行流畅, 方向明确, 不会发生错路运行;(3) 正线外侧占地较少;(4) 左转弯车辆由正线右侧分离或汇入, 运行方便, 正线双向行车道之间不必分开.缺点:(1)匝道修建和运行长度较定向Y形长;(2)需要跨线构造物多, 占地大, 造价高.(二)三路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1. 匝道平交型立体交叉:是将左转匝道之间相交叉的部位做成平面交叉.优点:(1) 正线直行车辆都快速畅通, 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短;(2) 每个行车方向都为单一的出入口, 车辆出入正线方便;(3) 形式简单, 仅需一座跨线构造物, 造价较低.(4) 正线两侧占地较小, 使立交用地面积减少.缺点:(1) 匝道相互交叉处的平面交叉, 可通过的交通量不大;(2) 平面交叉口处的视认性和安全性受到一定的影响.2. 正线平交型立体交叉:它是将某一左转方向与正线交叉的部位做成平面交叉.优点:(1) 主要行车方向线性好, 适应车速较高, 行车畅通;(2)仅需一座跨线构造物, 形式简单, 造价较低;(3)正线外侧占地较少缺点:(1) 正线某一行车方向与左转匝道相交处为平面交叉(2) 平面交叉位置布设不当时, 会产生视认性差, 影响行车安全(三)三路交织型立体交叉1. 环形立体交叉:它是在半定向左转弯匝道之间通过交织的方法, 来实现转弯运行.优点:(1)转弯行驶方向明确, 交通组织方便, 不需要信号控制;(2) 能保证正线交通快速畅通缺点:(1) 存在交织运行, 限制了通行能力和行车速度;(2) 左转绕行距离较长(3)需要两座双向双层式或两座单向双层式跨线构造物.这种立交适用于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叉的中等交通情况.2. 正线交织型立体交叉:它是正线中一个行车方向的车辆与左转弯车辆发生交织运行的立体交叉.优点:(1) 能保证正线一个直行方向直通,一个左转弯方向为定向或半定向运行, 行车速度高(2) 行车方向明确, 交通组织方便, 不需要信号控制;(3) 正线外侧不占或少占地;(4) 仅需一座单线跨线构造物, 造价较低缺点: (1) 正线存在交织运行, 限制了通行能力和车速;(2) 个别左转方向车辆绕行距离较长, 且存在左出或左进的困难;(3) 正线某一行车方向不能直通, 略有绕行;(4)正线双向行车道之间必须有足够距离(一) 四路全互通式立体交叉1. 苜蓿叶式立体交叉(1) 苜蓿叶式立体交叉:通过四个对称的环圈式左转匝道来实现各方向左转车辆的运行.优点:(1)交通运行连续自然(2) 无冲突点, 无需设置信号控制;(3) 可由部分苜蓿叶式立交分期修建而成;(4) 仅需一座跨线构造物, 造价较低缺点:(1) 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长, 立交占地较大;(2) 环圈式左转匝道线形差, 行车速度低;(3)上下线左转匝道出入口之间存在交织运行, 限制了立交的通行能力;(4) 正线上为双重出口, 其中左转匝道出口在跨线构造物之后, 使标志复杂;(5)为设置附加的交织车道或变速车道, 使跨线构造物长或宽度增加.多用于高速道路与一般道路或等级较高道路之间的相互交叉的立交.(2) 带集散车道苜蓿叶式立体交叉:优点: (1)使交织路段从高速道路上分离至车速较低的集散车道上, 减少了对交通的影响, 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2) 使高速道路上双重的出口或入口变为单一的出口或入口, 大大简化了交通标志;(3)比苜蓿叶式立体交叉通过的交通量更大;(4) 各左, 右转弯车辆运行自然流畅;缺点:(1) 在环圈式匝道半径相同的情况下, 与普通苜蓿叶式立交相比占地较多;(2) 跨线构造物因跨度增大而造价更高.2. X形立体交叉:优点:(1)各转弯方向车辆运行都有专用匝道, 自由流畅, 转向明确;(2) 单一的出口或入口, 便于车辆运行和简化标志;(3) 无交织, 无冲突点, 行车安全;(4) 适应车速高, 通行能力大.缺点:(1) 层多桥长, 造价高;(2) 占地面积大, 在城区很难实现.X形立交适用于高速道路之间相互交叉的情况, 在市区等用地和建筑物限制较严的地区很难设置, 多用于高速公路之间, 市区外围的高速道路之间的交叉.3. 定向式立体交叉:它是由定向左转匝道组成的一种高级的全互通式立体交叉.优点:(1) 匝道转弯半径大, 行车方向明确, 路径短捷;(2) 能为转弯车辆提供高速的定向运行, 通行能力大;(3)无冲突点, 行车安全.缺点:(1) 存在左侧分离和左侧汇入的困难;(2) 正线双向行车道之间必须拉开足够的距离, 执行车辆略有绕行;(3)跨线构造物数量多, 层次高, 占地面积大, 造价高.适用于高速道路之间相互交叉的情况.4. 涡轮式立体交叉:它是由四条半定向式左转匝道组成的一种高级全互通式立体交叉.优点:(1)匝道平曲线半径较大, 纵坡和缓, 适应车速较高;(2) 车辆进出正线安全顺畅;(3) 无交织, 无冲突, 通行能力较大;(4) 规模宏伟, 造型美观.缺点:(1) 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长, 营运费用较大;(2) 需建二层式跨线构造物5座, 造价较高;(3)占地面积大.5. 组合式立体交叉(1) 一个环圈式匝道型:适用于一个方向左转弯交通量比较小的情况.(2)二个环圈式匝道型:适用于二个方向左转弯交通量比较小的情况.(3)三个环圈式匝道型:适用于一个方向左转弯交通量比较大, 而其余三个方向交通量比较小的情况.(4) 无环圈式匝道型:适用于相交道路等级较高, 左转弯交通量比较大的情况.(二)四路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1. 菱形立体交叉只设右转和左转公用的匝道, 使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连接, 在跨线构造物两侧的次要道路上为平面交叉口.优点:(1) 能保证主线直行车辆快速畅通;(2) 主线上具有高标准的单一进出口, 交通标志简单;(3)主线下穿时匝道坡度便于驶出车辆减速和驶入车辆加速;(4) 形式简单, 仅需一座跨线构造物, 用地和工程费用小.缺点:(1)次线与匝道连接处为平面交叉, 影响了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2) 次线在上层时, 可能存在视认性,错路运行或行车等待等问题.多用于城市的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且用地困难的情况, 而公路上多为收费立交, 一般不采用菱形立交2. 部分苜蓿叶式立体交叉:在部分左转弯方向不设环圈式左转匝道, 而在次要道路上以平面交叉的方式实现左转弯运行的立体交叉.优点:(1)可保证主要道路直行车辆快速通畅;(2) 单一的驶出方式简化了主要道路上的交通标志;(3) 仅需一座跨线构造物, 用地和工程费用较小;(4) 便于分期修建, 远期可扩建为全苜蓿叶式立体交叉;(5) 主要道路上基本消除了交织运行.缺点:(1)次要道路上存在平面冲突点, 影响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2) 次要道路上可能有停车等待和错路运行现象;(3) 有时次要道路平面交叉口需设信号控制, 若出口匝道储存能力不足时, 往往会影响主要道路的交通.当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可采用部分苜蓿叶式立交.3. 部分连接式立体交叉:指某些转弯方向因交通量很小, 地形和地物限制较严或因限制个别转弯方向车辆行驶而不设专用转弯匝道, 形成部分连接式立体交叉.主要适用于城市道路上地物限制很严或禁止某一转弯方向车辆行驶的情况.优点:能充分结合场地限制条件, 合理进行道路网的交通组织, 保证主要道路的直行方向快速畅通,用地和工程费用较少.缺点:不能满足每个转弯方向互通, 容易造成行车茫然和错路运行.布设时, 除了禁止车辆右转行驶外, 应该尽量设置右转匝道. 另外, 设置必要的指示标志和禁止通行标志, 避免减少错路运行的现象.(三) 四路交织型立体交叉:按交织段的位置可分为匝道交织型, 次要道路交织型, 以及主要道路交织型.1. 环形立体交叉:由平面环形交叉发展而来的.优点:(1) 能保证主要道路快速畅通, 转弯行驶方向明确;(2) 无冲突点, 行车较安全, 交通组织方便;(3) 结构见凑, 占地较少.缺点:(1) 存在交织运行, 通行能力受到环道交织能力的限制;(2) 车速受到中心岛半径的影响, 速度较低;(3)构造物较多, 工程费用较高;(4)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长.多用于城市道路立交.2. 匝道交织型立体交叉:交织路段在匝道上时,匝道与匝道交织, 不影响正线直行车辆的正常行驶.匝道交织型立交与环形立交相比, 匝道之间的交织运行在匝道上进行, 且部分左转在用环圈式匝道或其他形式匝道不参加交织运行, 使通行能力和车速相对有所提高. 因直行车辆快速直通,可适用于较高等级道路之间的交叉.3. 次要道路交织型立体交叉:交织路段在次要道路上时, 匝道与次要道路之间交织, 但不影响主要道路交通.4. 主要道路交织型立体交叉:指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都存在交织路段的交叉形式.特点:占地较小, 在城市用地较紧, 拆迁困难的条件下实现立体交叉的可能性较大, 但在主, 次道路上军存在交织运行, 通行能力和行车速度较小.适用于市区交叉口附近拆迁困难, 道路用地限制较严的情况.三. 多路立体交叉:多路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多路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多路交织型立体交叉特点:立交形式简单, 工程简易, 占地减少, 造价降低, 环道位于地表时, 中心岛绿化可以美化装饰环境. 其缺点是环道上存在交织运行, 影响了车速和通行能力, 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长, 在城市中当有大量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时, 相互影响较大, 易导致交通阻塞.四. 收费立体交叉:收费道路上封闭式收费的立交或需单独收费的立交应按收费立交设计.一座立交以设一个收费站为宜.(一) 收费立交设置收费站的方法:在距道路交叉点适当距离处另设一条连接线, 在连接线两端与相交道路交叉处各设置一个三路立体交叉或平面交叉, 使所有转弯车辆都集中经由连接线形式, 这样, 只需在连接线上设置一个收费站即可. (二) 连接线的设置原则:1. 连接线可以设置在任一象限, 主要取决于地形和地物的限制, 同时, 应考虑交通量的大小, 以设在右转弯交通量较大的象限为宜.2. 连接线的位置和长度应满足两端三路立交或平交的加减速长度需要, 驶入收费站时减速到零, 驶出收费站时从零加速.(三) 连接线两端的交叉形式:1. 连接端相交道路为次要道路时, 可采用平面交叉口, 匝道平交型立交, 正线平交型立交, 三路交织型立交.2. 连接端相交道路为一般道路时, 可采用三路交织型立交, 子叶式立交或喇叭形立交等.3. 连接端相交道路为主要道路时, 可采用喇叭形立交, Y 形立交等.第三节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目的:是为了提供行车效率高, 安全舒适, 适应设计交通量和计算行车速度, 满足车辆转弯需要, 并与环境相协调的合理立交形式.立交形式的选择是否合理, 不仅影响立交本身的功能, 如通行能力, 行车安全和工程经济等, 而且对地区整体规划, 地方交通的发展及市容环境等都有密切关系.一. 影响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道路, 交通, 环境, 自然条件二. 立交形式选择的基本原则:1. 立交的形式首先取决于相交道路的性质, 使用任务和远景交通量等.2. 选定的立交形式必须与立交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相适应.3. 形式选择要全面考虑近远期结合, 既要考虑近期交通要求, 减少投资费用, 又要考虑远期交通发展需要改建和提高的可能.4. 形式选择必须考虑是否收费问题及实行的收费制.5. 形式选择应从实际出发, 有利于施工, 养护和排水, 尽量采用新技术, 新工艺, 新结构, 以提高质量, 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6. 形式选择和匝道不知要全面安排, 分清主次.7. 形式选择应与定位相结合8. 在城市道路上, 立体交叉的结构形式应简单, 占地面积较少.匝道是互通式立体交叉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其作用就是专供跨线构造物上下相交道路的转弯车辆行驶.1. 交错运行的基本形式:根据连接处车流轨迹线相互交错的关系, 交错运行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四种:(1) 分流: 同一行驶方向的车流向两个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过程, 如正线出口处的行驶过程即为分流.(2) 合流: 两个行驶方向的车流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过程, 如正线入口处的行驶过程即为合流.(3) 交织:两个行驶方向的车流汇合交换位置后又分离行驶的过程, 如环形交叉进出环道的行驶过程即为交织.(4) 交叉: 两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流以较大的角度(>90)相交行驶的过程, 如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中次要道路上出入口处的行驶过程即为交叉.2. 分, 合流的组合形式:正线与匝道或匝道与匝道连接处车流轨迹线分流与合流的组合, 有: 连续分流, 连续合流, 合分流, 分合流.从行车安全方便的角度分析, 各类的第I, II种形式使用较多, 均属正线行车道右侧分流(右出)和右侧合流(右进)的行驶过程.连续分流和连续合流的第II种形式比第I种形式更有利于行车, 因为第II种形式正线上只有一处分流或合流, 对正线车流干扰最小.二. 匝道的组成:汽车的行驶过程分为三部分:分流减速行驶过程, 匀速或变速行驶过程, 加速合流行驶过程.一条转弯匝道的组成分为三部分:驶出道口部分, 中间匝道路段部分, 驶入道口部分.1. 驶出道口: 由减速车道, 出口, 楔形端三部分组成.2. 中间匝道路段: 为匝道的主体, 其组成单一.3. 驶入道口:由入口端, 入口, 加速车道三部分组成.三. 匝道的分类(一)按匝道的功能及其与相交道路的关系分类:1. 右转匝道:是从正线右侧驶出后直接右转约90度, 到相交道路的右侧驶入, 一般不设跨线构造物. 右转匝道可以布置成但(或复)曲线, 反向曲线, 平行线或斜线四种. 右转匝道属右出右进的直接式匝道, 其特点是形式简单, 车辆运行方便, 直接顺当, 行车安全.2. 左转匝道:左转匝道车辆须转约90-270度越过对向车道, 除环圈式匝道外在匝道上至少需要一座跨线构造物. 左转匝道又分为直接式, 半直接式, 间接式.(1) 直接式:又称定向式或左出坐进, 左转弯车辆直接从行车道左侧驶出, 左转约90度, 到相交道路行车道的左侧驶入.优点:匝道长度最短, 可降低营运费用;没有反向迂回的运行, 自然顺畅; 适应车速高,通行能力较大.缺点:跨线构造物较多, 需要单向跨线桥二层式二座或三层式一座;相交道路的双向行车之间必须要有足够的间距, 以便上升(或下降)一定高度跨越(或穿越)对向行车道;对行车道右侧行驶的重型车和慢速车必须加速横移到左侧高速驶出是困难的, 到相交道路由行车道左侧高速驶入困难且不安全.(2) 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I. 左出右进式:左转车辆从行车道左侧直接驶出后左转弯, 到相交道路时由行车道右侧驶入.II. 右出左进式:左转车辆从行车道右侧右转弯驶出, 在匝道上左转弯, 到相交道路后直接由行车道左侧驶入.III. 右出右进式:左转车辆都是由行车道右侧右转弯驶出和驶入, 在匝道上左转改变方向. 这是最常用的左转匝道形式.(3) 间接式:又称环圈式. 左转车辆驶过正线跨线构造物后向右回转约270度达到左转的目的,在相交道路的右侧驶入.(二) 按匝道横断面车道类型分类:1. 单向单车道匝道2. 单向双车道匝道3. 对向双车道匝道4.对向分离式双车道匝道(一)汽车在匝道上的行驶特性1. 不收费立交匝道的行驶特性(1) 分流行驶过程:汽车从正线I的直行车流中开始分离行驶, 横移到减速车道的行驶过程.(2)减速行驶过程:汽车从正线I车流分流后开始减速, 行驶至出口的行驶过程.(3) 匀速或变速行驶过程:汽车从驶出道口的出口开始,行驶到驶入道口入口的行驶过程.(4) 加速行驶过程:当正线II设加速车道时, 是指汽车从驶入道口的入口加速开始, 到与正线II合流之前的行驶过程.(5) 合流行驶过程:汽车由加速车道开始横移, 到完全汇入正线II直行车流的行驶过程.(二)匝道的平面线形1. 安全性分析及对线形的要求:分流减速行驶过程容易发生汽车撞在前面突然减速车辆尾部的尾撞事故(减速车道入口);驶出道口的出口端和匀变速段的曲率半径最小点附近容易发生因减速不及而导致的恶性翻车事故(出口端和曲率半径最小点);入口端的驶入角比较大而且通视条件不好时, 容易发生与直行车辆碰撞的交通事故(入口端);加速合流行驶过程中容易发生与直行车辆侧向挤撞事故(车道出口);二. 左转匝道的布置特点 1. 独立性:每一种左转匝道都具有单独使用的特性, 即一座立交的所有左转弯方向只采用一种左转匝道形式.2. 对称性:自身斜轴对称, 相互轴对称.3. 组合性:各种基本形式的左转匝道, 可以相互组合成许多斜轴或半轴对称的立体交叉或组合成完全不对称的立体交叉.4. 可达性:任何一个行车方向需左转的车辆, 均可在所有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行.5.局域性:所有行驶方向左转的车辆, 均可在部分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行.三. 匝道的组合设计:互通式立交的不同形式,就是各种左转匝道和右转匝道的不同组合.1.三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组合:常用左转匝道形式有左出左进直接式I, 左出右进半直接式II,左出右进间接式III.2. 直行车道局部改线处理:由于直接式左转匝道在直行车道上存在左出或左进的运行, 双向直行车道之间必须有足够大的间距以满足跨线纵坡的要求.常用处理方法是将某一直行方向的车道进行局部改线, 以拉开适当距离提供足够的间距3. 左转匝道交叉点移动处理4. 左转匝道交叉点避开处理5. 左转匝道交织处理6. 左转匝道平面交织处理第三节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主要有立交的等级, 计算行车速度, 设计交通量, 通行能力.立交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划分为三级.二. 计算行车速度:1. 满足最佳车速要求2. 按匝道的不同形式选用3. 适应出入口行驶状态要素4. 考虑匝道的交通组织(一)匝道圆曲线半径:最小半径的大小取决于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 同时应考虑经济性, 安全性和舒适性.(二) 匝道回旋线参数:反向曲线的两个回旋参数宜相等, 不相等时其比值应小于1.5.回旋线的长度还应同时满足超高过度的需要(三)匝道的横断面及加宽:匝道的横断面由车道, 路缘带, 硬路肩(城市道路不设)组成, 对双向分离双车道匝道还应包括中间带部分.匝道的车道, 硬路肩宽度与正线不同时, 应在匝道范围内设置渐变率1/20--1/30的过渡段.1. 匝道平面线形要素:直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2. 匝道平面线形组合形式与要求(1) 多心复曲线和卵形曲线(2)反向曲线和S型曲线(3)同向曲线和C型曲线(4) 单曲线和凸型曲线(5)复合型曲线端部:指匝道两端分别与正线相连接的道口, 包括出入口, 变速车道, 辅助车道.一. 车道平衡设计1. 基本车道数:是指一条道路或某一区段内, 根据交通量和通行能力的要求所必需的一定数量的车道数. 目的是防止因修建立交而可能形成瓶颈或导致不必要的浪费.2. 车道平衡原则(1)两条车流合流以后正线上的车道数应不少于合流前交汇道路上所有车道数总和减一;(2) 正线上车道数不少于分流后分叉道路的所有车道数减一;(3) 正线上的车道数每次减少不应多余一条.3. 辅助车道:在分, 合流处, 既要保持车道数平衡, 又要保证基本车道数, 如果二者发生矛盾时, 可通过在分流前与合流后的正线上增设辅助车道的办法来解决.二. 变速车道设计1. 变速车道的形式(1)平行式:是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2) 直接式:由正线斜向渐变加宽, 形成一条与匝道连接的附加车道.1.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其他设计包括:互通式立体交叉范围内的正线线形和跨线构造物,收费站和广场设计,排水设计,照明设计,交通设施设计,人行天桥与地道设计,以及景观设计和服务设施2.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跨线构造物一般要求:(1)跨线构造物要顺应道路线形(2)跨线构造物不应影响驾驶员的视觉(3)跨线构造物应造型美观(4)主要道路上跨和下穿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地形和道路条件(5)跨线构造物下的排水设计一般采用自流排水,不宜采用动力排水3.人工收费:在每个收费室由收费员完成对通过车辆的收费,程序为识别车辆,收取费用,发给收据,方形车辆4步。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笔记
15.纵断面设计:纵坡、坡长、竖曲线。
16.城市快速路出入口分类:与立交匝道相接的出入口(A型)、与辅路相接的出入口(B型)。出入口一般应设在主线车行道的右侧。
17.超高渐变率:旋转轴与行车道外侧边缘之间相对升降的比率。(有公式)
4.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5.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类型:明沟系统、暗管系统、混合式系统。
6.雨水管渠系统布置的原则: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天然水体;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结合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合理布置出水口……
7.雨水管道的布设:城市道路雨水管线应平行道路的中心线或规划红线,雨水干管一般设置在街道中间或一侧,并宜设在快车道以外。
12.横断面布置:地面整体式横断面、高架整体式横断面、高价分离式横断面。
13.快速路平面线形设计:(1)直线:快速路平面线形中的最大直线长度为20倍的设计车速,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为6倍设计车速,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为2倍的设计车速;(2)圆曲线:与设计车速相关联,且最大半径不超过10000m;(3)缓和曲线:当快速路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缓和曲线半径时,应设缓和曲线,缓和曲线为回旋线。
第八章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设计
1.城市中需要汇集排除的水体:雨、雪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2.排水制度:雨、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排除,还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通常称为排水制度(体制),它可分为合流与分流制。
3.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系统内排除的系统形式。
4.交叉口竖向设计:竖向设计时,通常以相交道路中线交点的高程作为控制高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立交(1—6章)第一章✹城市道路分为哪几类?依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和交通功能以及道路对沿线的服务功能。
1、快速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主要对外公路等,提供交通量大、距离长的快速交通服务。
最高车速一般在60--80km/h。
2、主干道: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最高车速一般不超过60km/h。
3、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最高车速一般不超过40km/h。
4、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部分主要支路用以补充干道网的不足,最高车速一般不超过30km ✹设计车速影响哪些设计指标设计车速的大小对道路弯道半径、弯道超高、行车视距等线形要素的取值及设计起着决定作用;道路横断面尺寸、侧向净宽及道路横坡度有关。
设计车速直接反映出道路的类别、等级的高低,与道路造价直接相关。
✹道路红线、道路建筑界限的概念道路红线: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生产用地及其他备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道路建筑界限:为了保证城市道路上车辆与行人的交通安全,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
第二章✹城市道路网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其特点与适用场合?1,方格网式:适用于平坦地区的中、小城市;2,放射环式路网:适用于大、特大城市;3,自由式路网:没有固定规则的形状,随波就势。
一般是由于城市地形起伏,道路结合地形变化呈不规则形状而形成的。
✹城市道路网规划四项主要技术指标是什么?明确其基本含义。
1,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2,道路面积密度: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3,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人口总数之比值;4,非直线系数: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
道路起、终点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值。
最好在1.1到1.2,不能超过1.4。
第三章✹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分隔带、路侧带(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类型、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1 ,单幅路(一块板):优点:占地少,投资省;缺点:车辆混合行驶,不利于交通安全。
适用于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及用地困难路段2,双幅路(二块板):优点:减少了对向车辆的干扰,提高了车速;分隔带可用作绿化、布设照明、管线等。
缺点:非机动车、机动车混行,不利于交通安全。
适用于:机动车多、非机动车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郊区道路;横向高差大、地形特殊的路段。
3,三幅路(三块板):优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有利于交通安全;在分隔带进行绿化,有利于夏天遮阴防晒、减少噪音、设置公交车站和布置照明。
缺点:占地较大,红线宽度需大于、等于40米。
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较多的城市道路优先考虑。
4,四幅路:优点:安全、车速优于三幅路;缺点:占地大,行人过街不方便。
适用于:机动车速高,机、非交通量大的快速路、主干路。
5,不对称路幅:适用于特殊的地形限制路段。
✹概念:不对称路幅、路拱、超高、行车视距、合成坡度不对称路幅:由于地形限制、交通特点、交通组织等,将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等设计成标高不对称、宽度不对称或上、下行分幅设计。
路拱:为了利于道路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中央高两边低的拱形。
超高:为了减小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的形式称为超高。
行车视距:为了行车安全,驾驶人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面,一旦发现前方道路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碰撞,这一必须的安全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平曲线道路加宽的原因,加宽值的组成。
加宽原因: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内侧后轮轨迹半径最小,偏向曲线内侧,沿着曲线行驶要比沿直线行驶占用更宽的位置;为了保证曲线与直线的路面对车辆具有同样的侧向安全净空。
组成:静态加宽值,动态加宽值。
✹超高的作用、超高的横向过渡方式。
超高作用:全部或部分抵消离心力,提高行车稳定性与舒适性。
1,无中间带道路:绕内侧边缘旋转;绕中线旋转;绕外边缘旋转。
2,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绕各自车行道中线旋转。
✹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优、缺点及最大、最小长度的规定。
三要素:平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优点:路线最短、美学特征较好、操作驾驶容易、施工、测设方便;缺点:宜引起驾驶员疲劳麻痹,或容易超速;目测出现误差;增加夜间眩光危险;景色单调,线形呆板,灵活性差。
✹缓和曲线定义、形式、最小长度的要求。
定义:设置于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当设计速度≥40km/h应设缓和曲线形式:一般为回旋线。
依驾驶员操作反应时间(3s)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最大纵坡是根据哪些因素确定的。
最大纵坡的有关要求。
最大纵坡是根据标准车型的汽车动力性能、道路类别、自然条件以及工程、运营经济因素等确定的。
要求:桥上与桥头路线:小桥涵同路线大、中桥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不宜大于5%;紧接大、中桥桥头两段的引道纵坡应与桥上纵坡相同。
隧道:不应大于3%;紧接隧道的路线纵坡应与隧道内纵坡相同。
非机动车道:适当放缓,不大于3.5%。
✹限制合成坡度的意义意义: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防止因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的横向滑移和行车危险,保证车辆在弯道上安全而舒适地行驶。
✹纵断面设计基本要求(1)线型平顺。
设计坡度平缓,坡段较长,起伏不宜频繁,在转坡处以较大半径的竖曲线衔接。
(2)路基稳定、土方基本平衡。
(3)尽可能与相交的道路、广场和沿路建筑物的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
(4)道路及两侧街坊的排水良好。
道路路缘石顶面应低于街坊地面标高及道路两侧建筑物的地坪标高。
(5)考虑沿线各种控制点的标高和坡度的要求。
包括如相交道路的中心线标高,重要地—厂建筑物的标高,与铁路交叉点的标高,河岸坡度和河流最高水位、桥涵立交的标高等。
(6)必须满足规范的有关规定。
平纵组合的要点☆1、平包纵,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合比较好,竖曲线包括在平曲线内更好,可以诱导驾驶员的视线,线形平顺、优美;☆2、不要将小半径平曲线地起(终)点放在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对于凸形竖曲线,这种组合失去了引导视线的作用,到达顶部才发现平曲线,再急转方向,很危险☆3、对于凹曲线,则道路象是扭曲的,竖曲线的起讫点要放在两个缓和曲线之间;☆4、暗弯与凸曲线组合;☆明弯与凹曲线组合;☆避免急弯陡坡。
第四章概念:可能通行能力、渠化、服务水平、集散车道、变速车道、辅路、辅助车道可能通行能力:在通常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一条车道或道路上某一点可能通过的最大小客车数(pcu/h)。
渠化:渠化是在道路上划线,或用绿带按交通量来分隔车道,使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像渠道内的水流那样,顺着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
服务水平: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集散车道:城市附近的高速公路,为了减少进出高速公路的车流交织和进出口数量在高速公路的一侧或两侧修建的与高速公路平行而又分离供车辆进出的专用车道。
变速车道:是指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外侧的车道,供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出入高速公路加减速的车道。
辅路:是为了解决快速路沿路两侧单位及街区机动车与快速主路交通出入联系而设置的道路,同时承担沿线非机动车与行人交通。
辅助车道:在快速路的分合流处,为使车道数的平衡与基本车道数两者不产生矛盾,必须附加适当长度的辅助车道。
快速路服务水平分级与服务水平等级的选用。
依据:运行速度和运行时间;车辆行驶的自由程度(通畅性);交通受阻或受干扰的程度;行车的安全性(事故率和经济损失等);行车的舒适性和乘客的满意程度;经济性(行驶费用)。
其中,路段的运行时间及速度和通畅性是划分公路服务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道路使用者感受最为敏感的方面。
分为一,二,三,四级服务水平。
城市道路服务水平等级的选用:主线C级,匝道D级;公路采用的服务水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二级公路、三级公路三级。
✹快速路横断面分类及适用场合。
整体平地式:适于地势平坦的平原城市中规划红线较宽,横向交叉道路间距较大的城市外围与高等级公路相连接的地段或新建地区用地较富于地段;高架(地道)分离式:适于特大城市或大城市地价昂贵的建筑密集区,用地拆迁收限制,红线宽度较窄,交通流量又大的快速路,或者相交道路交叉口间距较小,横向交通干扰较大的路段。
✹快速路出入口位置选择要点1,出入口处平、竖曲线采用大半径;2,出口尽量设在跨线桥等构造物之前,如设在跨线桥后,距桥的距离应大于150m;3,入口应设在主线的下坡路段,以便于重型车辆利用下坡加速,并使汇流车辆汇入主线之前保持充分的视距;4,主线与匝道的分流处,当需给误行车辆提供返回余地时,行车道边缘应加宽一定的偏置值,并用圆弧连接主线和匝道路面边缘。
5,型出入口应用缘石等与其它道路明显地区别开来,以便能明显确认其存在位置✹快速路出入口间距组成出入口间距由变速车道长度、交织距离(入-出类型)及安全距离组成。
✹车道平衡公式N C≥N F+N E-1Nc--分流前或合流后的主线车道数N F--分流后或合流前的主线车道数N E--匝道车道数✹高架路匝道形式,匝道平行高架道路的优点与缺点。
1,匝道平行高架道路;2,上、下匝道直接布置在横向道路上;3,上、下匝道对称跨越横向道路交叉口;4,上、下匝道布置在上、下行高架道路之间。
优点:较好地沟通高架与地面道路的联系;构造简单、占地少、投资较省;简单实用,在国内大城市高架道路大量使用。
缺点:增加地面交叉口的压力;当匝道落地位置离交叉口较近时,导致进、出口匝道的车辆与地面交通通流频繁交织,易造成交叉口内部的交通混乱,影响到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第五章✹平交的几何类型。
根据几何形状,有十字型、X型、T型、Y型、多路交叉及畸形交叉口。
✹交叉口平面线形与纵断面设计要求。
1.平面交叉路线宜采用直线并尽量正交,必须斜交时,交叉角不宜小于45°;2.平曲线起终点离交叉口中心距离应根据道路等级、计算行车速度等确定,不应太短;3.两条道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坡宜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的纵坡做调整;4.交叉口进口道的纵坡度,宜小于或等于2%;5.桥梁引道处尽量避免设平交口.✹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形式。
按地形及相交道路纵坡方向,竖向设计有六种基本形式:1),处于凸形地形上,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均背离交叉口;2),处于凹形地形上,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都指向交叉口;3),处于分水线地形上,有三条道路纵坡方向背离,一条指向交叉口;4)处于谷线地形上,有三条道路纵坡度方向指向交叉口而一条背离;5)处于斜坡地形上,相邻两条道路纵坡指向交叉口而另两条背离;6)处于马鞍形地形上,相对两条道路纵坡指向交叉口面另两条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