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技术实现路径及实践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互联网技术实现路径及实践的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对个人与公司的决策选择、国家的政策制定均产生影响。信息经济学是运用信息科学和经济学的方法从信息和经济的各个方面研究信息经济的基本理论、发展规律、运行机制和运作方法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的重点之一是信息对经济的影响。信息经济学认为,市场信息的透明是建立完全竞争市场的基础,市场信息流通越充分,资源将越趋近于最优化配置。
互联网正是一种快捷的传递信息的手段,有助于降低和消除信息的不对称。2015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希望进一步激发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促进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会产生交易成本,互联网可以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量,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信息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继而达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目标。目前,在我们身边成功运用互联网改造行业发展业态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阿里巴巴、京东、滴滴等,其成
功的核心均是利用互联网打造平台战略,通过互联网零边际成本、规模效应的特点,培育客户消费习惯,提高客户对公司产品及服务的需求粘度,降低中间成本和交易成本。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尽管能源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经济性始终是能源的首要特征。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需求巨大,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能源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互联网的突出优势和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成功实践,互联网与能源的结合也逐渐成为传统能源行业自我改造及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1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能源互联网的提出经历过几个阶段。自20 世纪以来,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的大量变革创新,为能源领域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各种技术的推动下,能源领域先后出现了智能电网,综合能源系统与多能源系统以及能源互联网。目前较为主流的看法有三种能源互联网模式。
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中心的能源互联网
美国学者里夫金先后在其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到的能源互联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一次能源,产销一体成为能源生产与消费主要形式,由于可再生
能源低能量密度、分散式的特点引发了产销者之间的合作意识,从而使得基于互联网技术建立开放网络、实现广域能源共享成为必然;这种网络支持超大规模分布式发电系统与分布式储能系统自由接入网络。其所倡导的能源互联网的内涵大体就是:从化石能源走向可再生能源,从集中式生产走向分布式生产,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产权独占走向协同共享。
以跨区域电力输送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方案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它是以特高压电网构建骨干电网,跨国输送清洁能源为主。该方案积极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提高中国在国际能源领域影响力的首要举措,是未来能源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是,国际间的任何能源合作与网络互连,均涉及复杂的政治博弈,其实现的壁垒不在技术层面。该方案在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较低。
以综合能源系统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
综合能源系统及多能源系统(以下统称综合能源系统)就是对能源系统中存在的不同能源形式进行优化组合,如热电冷联供发电机组通过高低品位热能的协调优化,以达到提升燃料利用效率的目的。因此,综合能源系统就是在规划、建设和运行等过程中,通
过对能源的产生、传输与分配(能源网络)、转换、存储、消费等环节进行有机协调与优化后,形成能源产供销一体化系统。按能源形式划分,综合能源系统主要由电力系统、天然气系统(含氢系统)、热力系统(含供热、供冷)以及未来电气化后的交通系统等子系统构成。
2 符合我国能源禀赋特点的能源互联网
综合已有的各种定义与诠释,能源互联网实现了电力系统、天然气系统、供热系统和交通系统的耦合、互通和融合,如图1 所示。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最终形态是实现大能源系统的重塑与融合。电力是各种形式能源产品的最重要的消费方式,是经济、能源市场发展的晴雨表,同时控制手段丰富。因此,未来汇聚多种能源系统的能源互联网必将以电力系统为核心,其他系统为辅的复杂网络形态。
现阶段,能源互联网在中国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通过能源互联网中“ 源- 网- 荷-储”中“ 源源互补”、“ 源网协调”、“ 网荷储互动”3 种方式实现协调优化,从而扩大可再生能源并网规模,克服供应侧与负荷侧双侧随机性带来的挑战,弥补我国目前电源结构中灵活性资源不足的缺陷;二是通过互联网手段改造我国的电、气、热以及交通等传统行业,提高市
场透明度,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用能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从发展方向来看,一方面,在不同能源形式的纵向产业链上面,通过消除和简化能源生产、运输、配送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非必要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不同能源之间构建横向平台,梯级利用能源,发挥不同能源品位高低的特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但是,在能源互联网的探索中,美国、欧洲、日本对能源互联网均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因此我国也应该以国家的资源禀赋条件为前提实践能源互联网。未来的能源必然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风能、太阳能、水能将成为主要的一次能源。在我国中东部地区,能源需求强度高,但是各种自然资源非常有限,风能、太阳能由于自身能量密度较低,所以,可再生能源供给方式无法满足中东部地区的能源需求;在我国西北部地区,不仅集中了我国主要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资源,而且蕴含着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因此我国未来的能源互联网将形成以中东部可再生能源优先就地平衡、西北部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管网集中单向输送的格局。
3 能源互联网的技术实现路径
能源互联网不同于其他行业+ 互联网,其突出的
特征是保持供给侧与负荷侧、生产侧与消费侧的实时平衡。结合能源实时平衡的特征,根据上述能源互联网的现实意义,现阶段能源互联网的实现路径可分为3 大类:一类是通过大能源系统的降阶简化,将寻求整体解决方案转为局部问题优化,各能源互联网局域网络、本地化网络在内部能源消费供给自平衡的基础上,再寻求外部能源的支撑;另一类是通过储能环节实现供给侧与负荷侧的解耦,利用储能环节缓冲供给侧的随机波动性,按需配给负荷侧对能源的需求,同时保证供给侧的持续高效生产,提高供给侧产能利用率;第三类是通过跨能源种类的优化,发挥不同能源各自的优势,以综合能源效率最高的形式,解决能源供给侧与负荷侧的实时平衡。
能源微网
能源微网的建立实际是通过局部优化替代整体决策。集中决策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全局的整体优化,但其实现的前提是需易于建立研究对象数学模型。从控制论的观点来看,集中决策的特点在于准确获取对内控制对象、对外扰动信息,依据这些信息集中进行控制决策。因此,当整个系统阶数较低、数学模型较简单时,系统外部扰动信息没有动态变化,决策中心有能力掌握绝大部分系统信息时,整体决策是科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