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病理切片形态观察步骤
肝切片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肝组织切片,了解肝脏的正常结构;2. 学习肝脏病变的病理学特征;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病理学诊断能力。
二、实验材料1. 肝组织切片;2. 显微镜;3. 玻片、盖玻片、切片夹、滴管等实验器材;4. 试剂:苏木素、伊红、酒精、盐酸等。
三、实验方法1. 肝组织切片的制备:取新鲜肝组织,经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等步骤,制成肝组织切片。
2. 显微镜观察:(1)低倍镜观察:观察肝组织切片的切面,了解肝脏的大体结构,包括肝小叶、肝索、门脉区等。
(2)高倍镜观察:观察肝小叶的内部结构,包括肝细胞、肝血窦、胆小管等。
3. 染色方法:(1)苏木素染色:将肝组织切片放入苏木素溶液中染色,以显示细胞核;(2)伊红染色:将肝组织切片放入伊红溶液中染色,以显示细胞质;(3)水洗:将肝组织切片放入清水中清洗,去除多余染料;(4)脱水:将肝组织切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脱水;(5)透明:将肝组织切片放入透明剂中透明;(6)封片:将肝组织切片放入封片剂中封片。
四、实验结果1. 正常肝组织切片:(1)肝小叶:呈六角形,中央静脉位于小叶中心,肝索呈放射状排列;(2)肝细胞:呈多边形,胞质丰富,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3)肝血窦:位于肝索之间,血管壁薄,内皮细胞呈扁平状;(4)胆小管:位于肝细胞之间,管腔狭窄,壁由肝细胞构成。
2. 肝细胞脂肪变性:(1)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2)病变严重时空泡增大,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
3. 肝硬化:(1)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索紊乱;(2)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假小叶;(3)肝细胞变性、坏死。
4. 肝癌:(1)肿瘤细胞呈多形性,排列紊乱;(2)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增多;(3)可见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等。
五、实验讨论1.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其结构和功能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通过观察肝组织切片,可以了解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以及肝脏病变的病理学特征。
组织切片操作流程(肝脏切片)
组织切片操作流程(肝脏切片)组织切片操作流程(肝脏切片)
介绍
这份文档将介绍组织切片操作流程,特别是在肝脏切片方面的
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
1. 准备工作:
- 确保工作区域整洁,清除任何不必要的杂物。
- 检查所需的材料是否齐全,包括肝脏样本、切片刀、蜡块等。
- 清洗并消毒工具和材料,以确保无菌环境。
2. 样本准备:
- 选择合适的肝脏样本,注意样本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 将样本固定在适当的中,使用合适的固定液进行处理,以保
护样本结构。
3. 样本切片:
- 将样本从固定液中取出,置于切片刀上。
- 调整切片刀的切割厚度,通常根据实验需求而定。
- 按照所需切割的方向,轻轻切割样本,确保切割的准确性和
均匀性。
4. 切片处理:
- 将切割好的样本片放入适当的处理中,以进行后续处理步骤。
- 可以选择对切片进行染色或特殊处理,以便观察所需的结构
或分子标记。
5. 数据分析:
- 根据实验目的,使用合适的显微镜或成像设备观察切片。
- 分析和记录切片所展示的结构或标记,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注意事项
-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和实验室规范,佩戴适当的防护
手套和眼镜。
- 肝脏切片操作需要注意刀具的锋利度,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 确保所有工具和材料的无菌性,以避免样本污染和交叉感染。
- 在进行切片处理和数据分析时,仔细阅读实验方法和数据解释的相关文献,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组织切片操作流程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器官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器官切片观察实验报告观察和研究不同器官的切片,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实验设备和材料:1. 活体组织切片:包括肝脏、肺、肾脏等;2. 显微镜;3. 盖玻片、载玻片;4. dropStar(电脑软件);5. 荧光显微镜。
实验步骤:1. 将肝脏、肺、肾脏等活体组织切片进行观察;2. 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并记录所见到的结构和细胞形态;3. 利用dropStar软件进行图像捕捉和分析;4. 进一步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切片,并观察细胞内的染色体、细胞器等。
实验结果及分析:1. 肝脏切片观察:- 可见肝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有窄而长的血窦;- 细胞内可见大量的肝细胞核及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肝细胞内染色体呈现条状结构,且具有明显的荧光信号。
2. 肺切片观察:- 可见肺泡结构及血管网络;- 细胞形态基本规则,有明显的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分层;-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肺泡细胞核的染色体呈现条状结构。
3. 肾脏切片观察:- 可见肾小管、肾小球等结构;- 肾小管壁呈现不同程度的褶皱,增加其表面积;- 肾小球内可见毛细血管及其周围的肾小球小管。
实验结论:通过对不同器官的切片观察,我们发现不同器官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细胞形态。
肝脏切片显示出肝细胞紧密排列,含有丰富的核和细胞器。
肺切片显示肺泡结构和血管网络,细胞形态呈现分层结构。
肾脏切片显示肾小球和肾小管等结构,肾小管壁具有褶皱增加其表面积。
同时,在荧光显微镜的观察中,我们发现肝细胞和肺泡细胞内的染色体呈现条状结构,且具有明显的荧光信号。
这进一步验证了器官切片观察的结果,即活体组织呈现不同器官特有的形态和结构。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生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生物科学奠定了基础。
同时,实验还展示了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的技术手段,如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图像分析软件的应用,为今后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肝组织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肝脏的组织结构;2. 观察肝细胞、血管、胆管等组织成分;3. 掌握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的技巧。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肝脏组织、4%甲醛溶液、乙醇、蒸馏水、苏木精、伊红、酒精、二甲苯等;2. 实验仪器:显微镜、切片机、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剪刀、镊子、解剖针等。
三、实验方法1. 取新鲜肝脏组织,固定于4%甲醛溶液中;2. 梯度酒精脱水:将固定好的肝脏组织依次放入70%、80%、90%、95%、100%酒精中,各处理30分钟;3. 石蜡包埋:将脱水后的肝脏组织放入二甲苯中脱蜡,然后进行石蜡包埋;4. 切片:将石蜡包埋的组织进行切片,厚度为5微米;5. 染色:将切片依次放入苏木精染液、伊红染液中进行染色;6. 洗涤:将染色后的切片依次放入蒸馏水、酒精中进行洗涤;7. 复水:将洗涤后的切片放入二甲苯中进行复水;8. 观察与绘图:在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结构,并进行绘图。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肝小叶结构: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肝细胞组成。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肝小叶呈六角形,中央为中央静脉,周围为肝细胞索,肝细胞索之间为门管区。
2. 肝细胞:肝细胞是肝脏的主要细胞类型,具有分泌、代谢、解毒等功能。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肝细胞呈多边形,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
3. 肝窦:肝窦是肝细胞之间的空隙,是血液与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肝窦呈不规则形,血管内皮细胞之间有较大的间隙。
4. 胆管:胆管是肝脏分泌胆汁的管道,分为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胆管呈圆形或椭圆形,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构成。
5. 肝血管:肝血管包括肝动脉和肝静脉,分别供应肝细胞和引流肝细胞代谢产物。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肝动脉和肝静脉呈圆形或椭圆形,管壁由平滑肌细胞构成。
6. 门管区:门管区是肝细胞、胆管、肝血管汇集的区域。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门管区内有三联管,即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
组织切片操作流程(肝脏切片)
组织切片操作流程(肝脏切片)---本文旨在介绍肝脏切片的操作流程,为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肝脏切片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切片技术,在研究肝脏病变、疾病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肝脏切片的操作流程。
准备工作1. 样本采集:从实验动物或患者中获得肝脏样本。
确保样本新鲜且符合研究要求。
2. 样本固定:将肝脏样本放入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中进行固定。
固定时间一般为24小时,可根据需求适当延长。
3. 脱水:将固定的肝脏样本进行脱水处理,依次放入浓度递增的乙醇中(例如70%、80%、90%、95%、100%),每次脱水时间约为1小时。
切片操作1. 组织包埋:将脱水的肝脏样本置于熔点为60摄氏度左右的石蜡中,温度控制在55-60摄氏度,使其充分浸渍石蜡。
2. 石蜡固化:将包埋的肝脏样本在冷却台上冷却,使石蜡固化。
3. 切片:使用旋转式切片机将石蜡固化的肝脏样本切割成薄片,常见厚度为3-5微米。
4. 切片传送:用切片刷将切好的肝脏切片均匀地传送到预涂玻片上。
5. 干燥:将玻片置于60摄氏度的烤箱中进行干燥,通常需要2-3小时,直至切片完全贴附于玻片上。
6. 染色:根据需要进行染色处理,在肝脏切片上滴加适当染色剂,如血液学染色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剂等。
7. 盖片:将已染色的肝脏切片背面朝上覆盖玻片盖片,确保切片封装完整。
8. 固定:使用适当的固定剂(如蜡胶)将玻片和盖片固定在一起。
存储和保存1. 标记:在玻片上标记样本信息,如标本编号、日期等。
2. 包装:使用专用的玻片包装袋将肝脏切片包装好,避免切片受损。
3. 存储:将包装好的肝脏切片存放在冷藏箱中,温度控制在4摄氏度左右,确保切片的保存时间。
4. 归档:按照项目或实验的顺序对肝脏切片进行归档,便于后续查找和分析。
以上是组织切片操作流程(肝脏切片)的详细步骤。
在进行实际操作时,请严格按照实验室的安全规范操作,并根据具体实验要求适当调整流程。
希望本文对您的科研工作有所帮助。
肝脏病理切片解读
肝脏病理切片解读
肝脏病理切片解读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析肝脏组织切片的方法,以诊断和了解患者是否患有肝脏疾病。
这一过程通常由病理学家(病理医生)来完成。
以下是一般的肝脏病理切片解读过程:
1.组织结构观察:
•病理学家首先会观察肝脏组织的整体结构,包括肝小叶、肝细胞、肝窦等。
正常的肝脏组织通常具有有序的结构。
2.病变和病变程度:
•病理学家会寻找任何异常的细胞结构或病变,如肝细胞坏死、炎症、纤维化等。
他们还会评估这些病变的程度和分
布。
3.炎症反应:
•观察是否存在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炎症的类型和程度。
炎症可能是急性的或慢性的,且有助于确定肝脏的疾病过程。
4.纤维化和硬化:
•评估肝脏组织中是否存在纤维组织增生,以及其程度。
纤维化是肝疾病进展的指标,可能导致肝硬化。
5.肿瘤和肿块:
•寻找是否存在任何肝脏肿瘤,如肝细胞癌或其他类型的肿瘤。
评估肿瘤的类型、大小和分布。
6.胆管和胆道检查:
•检查胆管和胆道是否存在任何异常,如胆管炎或结石。
7.铁沉积和脂肪堆积:
•评估肝脏组织中是否有铁的沉积或脂肪的堆积,这可能是一些肝脏疾病的指示。
8.免疫组化:
•在需要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进一步确认或排除某些类型的病变,如肝细胞癌。
这种病理切片解读过程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切片并在光学水平上进行分析的,以帮助诊断肝脏疾病。
最终的诊断可能包括病理学家的结论,以及其他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的综合分析。
肝脏切片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肝脏切片是病理学实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肝脏组织的切片观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肝脏的结构、功能和病变情况。
本次实习是在XX医学院病理学实验室进行的,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肝脏切片的基本技术,并学会观察和分析肝脏切片。
二、实习目的1. 掌握肝脏切片的基本操作流程。
2. 了解肝脏的组织结构和正常形态。
3. 学会观察和分析肝脏切片,识别常见的肝脏病变。
三、实习内容1. 实验材料- 肝脏组织块- 切片机- 切片刀- 水合剂- 乙醇- 甲醇- 透明剂- 树脂包埋剂- 显微镜- 染色剂(苏木精、伊红)2. 实验步骤(1)取材:将新鲜的肝脏组织块放入4%的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固定,以防止组织自溶。
(2)脱水:将固定后的肝脏组织块依次放入不同浓度的乙醇中脱水,以去除组织中的水分。
(3)透明:将脱水后的组织块放入透明剂中,使组织变得透明。
(4)浸蜡:将透明后的组织块放入熔蜡中,使组织块被蜡浸透。
(5)包埋:将浸蜡后的组织块放入预热的包埋剂中,使其凝固。
(6)切片:将包埋好的组织块放入切片机中,切成5-10微米的薄片。
(7)展片:将切片从切片机上取下,展平在载玻片上。
(8)染色:将展平的切片放入染色剂中染色,以突出组织的形态结构。
(9)封片:将染色后的切片封存在封片剂中,以便于观察。
3. 观察与分析(1)观察肝脏组织的结构:正常肝脏组织由肝小叶构成,肝小叶呈放射状排列,中央为中央静脉,周围为肝细胞索。
肝细胞索由肝细胞组成,肝细胞呈多边形,核圆居中。
(2)观察肝脏病变:常见的肝脏病变有脂肪变性、肝硬化、肝癌等。
脂肪变性表现为肝细胞内出现脂肪滴;肝硬化表现为肝小叶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肝癌表现为肝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肝脏切片实习,我掌握了肝脏切片的基本操作流程,了解了肝脏的组织结构和正常形态,并学会了观察和分析肝脏切片。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习的几点体会:1. 肝脏切片是病理学实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观察肝脏切片,可以了解肝脏的结构、功能和病变情况。
病理组织切片标本的一般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描述
病理组织切片标本的一般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描述、诊断亦是由于各器官系统或各种疾病而有所不同,需要在学习各章节、各该疾病时逐步学习和掌握之。
这里仅就观察切片的一般原则予以扼要的介绍。
1.肉眼观察:以手持所要观察的切片先用肉眼进行观察以下内容:(1)是什么组织或器官:大部分切片以肉眼即可判定出是什么组织或器官,如心肌、肝、脾、肾、肺、脑等。
分辨各组织器官对初学者也不大容易,需要反复大量观察,有了一定经验之后就容易了。
(2)切片的质度、颜色等是否一致:这种一致与否,不是指正常结构中不同部位上的差异而是异常改变造成的:“是否一致”。
如一致可能是无病变,亦可能是一致性的病变;如有明显不一致的地方,如果不是正常的结构上的不同,便很可能是病灶所在之处了。
在用显微镜观察时尤其是要注意此处。
2.低倍镜观察:用肉眼观察后,辨别出切片的上下面(有极薄的盖玻片那面向上),再放入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1)观察方法:实质器官一般由外(被膜侧)向内,空腔器官由内向外逐层观察。
观察每层时亦应从一端开始一个视野挨一个视野地连续观察,以免遗漏小的病变。
这种观察可以快一点粗略地观察一遍,若是一致性改变,然后再任选较清晰处进行详细观察;若是局灶性病变,全面观察后,便可回到病灶处详细观察。
(2)观察内容:①是何组织、器官以印证肉眼判定的是否对,以便总结提高。
②根据组织学和病理学知识判定该组织是正常的?部分正常部分异常?还是全部异常?③如有病变再进一步观察、描述它是什么改变,属于哪种病变(如血液循环障碍?物质代谢障碍?炎症?肿瘤……)3.高倍镜观察:应当指出,必须在利用低倍镜全面观察之后,为了进一步清楚地观察某些病变的更微细的结构才能换用高倍镜观察。
因为直接用高倍镜观察既容易因调不好焦距而损坏镜头或切片,又容易漏掉病变而误诊(因倍率高同时看到的面积小,不容易看清全局)所以一般是在低倍镜下找到你需要用高倍镜的地方之后,把该处移到低倍镜的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你所要观察的内容。
正常肝脏切片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23年4月10日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正常肝脏切片,了解肝脏的解剖结构、组织学特征以及肝小叶的组成,并学习肝脏的基本功能。
实验材料:1. 正常肝脏组织样本2. 切片机3. HE染色试剂盒4. 显微镜5. 图像采集系统实验方法:1. 样本处理:取新鲜正常肝脏组织样本,去除脂肪和结缔组织,用生理盐水清洗,并用刀片切成约2mm厚的组织块。
2. 切片制作:将组织块固定于切片机上,使用切片机将组织块切成连续切片,厚度约为5μm。
3. 染色:将切片放入染色缸中,按照HE染色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染色,包括苏木精染色、盐酸酒精分化、伊红染色和酒精脱水等步骤。
4. 显微镜观察:将染色后的切片用显微镜观察,使用10倍和40倍物镜观察肝小叶的组成、肝细胞的结构和肝内胆管等。
实验结果:1. 肝小叶结构:正常肝脏切片显示肝小叶呈多角棱柱体,由中央静脉、肝索和肝窦组成。
肝索由肝细胞构成,呈放射状排列,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央。
2. 肝细胞结构:肝细胞呈多边形,具有明显的细胞核和丰富的细胞质。
细胞质中可见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3. 肝内胆管:肝内胆管呈细长的管状结构,与肝细胞相连,负责分泌胆汁。
4. 肝血窦:肝血窦是肝细胞与血液之间的通道,血液中的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通过肝血窦与肝细胞进行交换。
讨论:1. 正常肝脏切片显示的肝小叶结构是肝脏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肝细胞、肝血窦和中央静脉组成。
肝细胞是肝脏的主要细胞类型,具有代谢、解毒、储存和分泌等功能。
2. 肝细胞内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对于肝细胞的代谢和功能至关重要。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内质网负责蛋白质的合成和修饰,高尔基体则参与蛋白质的分泌和转运。
3. 肝内胆管在肝脏的胆汁分泌和排泄中起着重要作用。
胆汁是肝脏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含有胆盐、胆固醇、胆色素等成分,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4. 肝血窦是肝细胞与血液之间的界面,负责物质交换。
肝构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肝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观察肝脏的微观形态和结构。
3. 掌握肝脏的解剖学知识。
二、实验材料1. 新鲜猪肝组织一块。
2. 10%甲醛溶液。
3. 刀片、剪刀、镊子、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三、实验步骤1. 标本准备取新鲜猪肝组织一块,用生理盐水清洗,去除表面血迹和脂肪。
2. 肝脏大体观察观察肝脏的外形、颜色、质地等特征,记录下来。
3. 肝脏切片制作将肝脏组织切成1-2mm厚的切片,放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
4. 肝脏切片染色将固定后的肝脏切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常规染色。
5. 显微镜观察将染色后的肝脏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肝脏的微观结构。
6. 肝脏组织结构观察(1)观察肝小叶: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单位,呈多边形,中央有一条中央静脉。
(2)观察肝细胞:肝细胞呈多角形,有细胞核,细胞质丰富。
(3)观察肝血窦:肝血窦是肝细胞之间的空隙,有丰富的血窦。
(4)观察胆管:胆管呈树枝状,连接肝细胞和中央静脉。
7. 实验结果记录详细记录实验观察到的肝脏结构特征,包括肝小叶、肝细胞、肝血窦、胆管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肝脏大体观察猪肝呈红褐色,质地柔软,有光泽,表面光滑,边缘锐利。
2. 肝脏切片染色肝脏切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肝细胞呈红色,细胞核呈蓝色,肝血窦呈红色。
3. 显微镜观察(1)肝小叶:观察到的肝小叶呈多边形,中央有一条中央静脉。
(2)肝细胞:肝细胞呈多角形,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丰富。
(3)肝血窦:肝血窦呈红色,有丰富的血窦。
(4)胆管:胆管呈树枝状,连接肝细胞和中央静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肝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了肝脏的解剖学知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肝小叶、肝细胞、肝血窦、胆管等结构,进一步加深了对肝脏的认识。
本次实验的成功完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肝脏在人体中的重要功能,为今后的临床医学研究提供基础。
同时,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锻炼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了实验技能。
人体肝脏切片实验报告
1. 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解肝脏的组织结构。
2. 学习肝脏切片的制作方法。
3. 掌握肝脏常见病理变化的基本形态学特征。
二、实验原理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由肝小叶组成。
肝小叶内含有肝细胞、胆小管、门静脉、肝动脉和肝静脉等结构。
本实验通过制作肝脏切片,观察其组织结构,以了解肝脏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人体肝脏组织样本2. 石蜡3. 刀片4. 梯度乙醇5. 二甲苯6. 苏木精染液7. 伊红染液8. 蒸馏水仪器:1. 显微镜2. 切片机3. 水浴锅4. 烧杯5. 吸管1. 切片制作1. 将肝脏组织样本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24小时后取出。
2. 将固定后的肝脏组织样本进行石蜡包埋,制成石蜡块。
3. 将石蜡块切成5μm厚的切片。
4. 将切片放入梯度乙醇中,依次浸泡30秒,去除石蜡。
5. 将切片放入二甲苯中,浸泡5分钟,去除残余的石蜡。
6. 将切片放入苏木精染液中,染色5-10分钟。
7. 将切片放入蒸馏水中,漂洗。
8. 将切片放入伊红染液中,染色1-2分钟。
9. 将切片放入蒸馏水中,漂洗。
10. 将切片放入梯度乙醇中,依次浸泡30秒,去除多余的染液。
11. 将切片放入二甲苯中,浸泡2分钟,透明化。
12. 将切片放入树脂中,封片。
2. 显微镜观察1. 将切片放置于显微镜载玻片上,加盖盖玻片。
2. 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记录观察到的结构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肝脏组织1. 肝小叶结构清晰可见,呈放射状排列。
2. 肝细胞呈多边形,排列紧密,胞浆丰富,含有较多的糖原。
3. 胆小管位于肝细胞之间,管腔较窄,含有胆汁。
4. 肝血窦位于肝小叶中央,含有肝细胞分泌的代谢产物。
2. 病理变化1. 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细胞核被挤压。
2. 肝细胞坏死:肝细胞肿胀、变性,胞浆中出现坏死物质。
3. 肝纤维化:肝细胞周围出现胶原纤维,肝小叶结构破坏。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作了人体肝脏切片,并观察到了肝脏的正常组织结构和常见病理变化。
肝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肝切片的制作过程。
2. 观察肝组织的正常结构和病理变化。
3. 了解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硬化和肝癌等常见肝脏疾病的基本病理特征。
二、实验原理肝切片观察实验是通过制作肝组织切片,利用显微镜观察肝组织的结构,从而了解肝脏的正常结构和病理变化。
通过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硬化和肝癌等病变,了解肝脏疾病的基本病理特征。
三、实验材料1. 新鲜肝组织样本2. 乙醇、甲醇、甲醛、水等试剂3. 石蜡、切片机、显微镜等设备四、实验方法1. 肝组织固定:将新鲜肝组织样本放入10%的甲醛溶液中固定24小时。
2. 肝组织脱水:将固定后的肝组织依次放入70%、80%、90%、95%和100%的乙醇溶液中脱水,每级脱水时间约为1小时。
3. 肝组织透明:将脱水后的肝组织放入纯甲醇溶液中透明,时间为1小时。
4. 肝组织包埋:将透明后的肝组织放入石蜡中,用切片机进行切片,切片厚度约为5微米。
5. 肝组织染色:将切片放入苏木素溶液中染色,时间为10分钟,然后用盐酸酒精分化,最后用伊红复染。
6. 肝组织封片: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入封片剂中,制成肝切片。
7. 肝切片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肝切片,记录肝组织的正常结构和病理变化。
五、实验结果1. 正常肝组织:肝小叶呈六边形,由中央静脉、肝细胞和门脉三部分组成。
肝细胞呈多边形,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丰富,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2. 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肝小叶的中央带和中间带改变较明显。
病变严重时空泡增大,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
3. 肝硬化: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排列紊乱,出现假小叶。
肝细胞萎缩、变性,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纤维间隔。
4. 肝癌:肝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增大、深染,出现异型性。
癌细胞团块状生长,侵犯周围组织。
六、实验讨论1. 通过肝切片观察实验,我们了解了肝脏的正常结构和病理变化,掌握了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硬化和肝癌等常见肝脏疾病的基本病理特征。
肝脏病理切片形态观察步骤
肝脏病理切片形态观察步骤肝脏病理切片形态观察1﹑冲洗取出已用10%甲醛固定的肝组织,用小刀将其切成小块,置包埋盒(可放多个),用纱布包裹,放于塑料瓶中,流水冲洗一晚。
2﹑脱水透明浸蜡50%乙醇 30min60%乙醇 30min70%乙醇 30min80%乙醇 30min90%乙醇 30min95%乙醇Ⅰ 30min95%乙醇Ⅱ 30min无水乙醇Ⅰ20min无水乙醇Ⅱ20min 脱水二甲苯Ⅰ 5min二甲苯Ⅱ 5min 透明石蜡Ⅰ10min石蜡Ⅱ10min 浸蜡(提前开启水浴锅80度,待石蜡几乎融解完全后调至60度)3﹑包埋提前开启包埋机,预热半小时融解石蜡,将上一步已经透蜡的组织放入保温缸待用(或室内常温正常放置)。
取组织至于铁包埋框,用镊子调整位置是其位于中间,上面放置包埋盒,滴入融解的石蜡进行包埋(期间同样需调组织与蜡块中间位置),待冷却后取出包埋盒,置-10度冰箱备用。
4﹑切片﹑展片﹑烤片将包埋好的组织修整后置于切片机,调整位置且设切片厚度为4μm,连续切片(备刀片、毛笔),切好后放于白纸上,取已用30%乙醇超声漂洗后的载玻片(于烧杯乙醇浸润),在长条切片中切段依次放入装有30%乙醇小盒子中展开,几秒后用载玻片取出再放入40度水浴锅中展开,待切片展开完全整齐无褶皱后载玻片捞起放于塑料托盘中(或铁制载玻片架),于60度恒温箱烘片3h,备用。
5、染色二甲苯Ⅰ3min二甲苯Ⅱ3min 脱蜡无水乙醇Ⅰ3min无水乙醇Ⅱ3min95%乙醇Ⅰ3min95%乙醇Ⅱ3min75%乙醇3min30%乙醇3min蒸馏水(于60度水浴)2min 复水苏木素-伊红染色核染液染色7.5min,水洗3-5s浆染液染色3min,增色液冲洗1-2次滤纸吸干(或放铁制载玻片架自然晾干)6、封片待载玻片组织周围残余液体晾干后,立刻滴入一滴中性树胶于组织上,盖上盖玻片自然覆盖,平放,固定后显微镜观察。
肝脏切片制备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肝脏切片制备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 简介肝脏切片制备是研究肝脏病理学的重要工具,可以用于观察肝脏的组织结构和病变情况。
本文档旨在提供肝脏切片制备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帮助研究人员正确进行肝脏病理学研究。
2. 操作流程2.1 标本采集- 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或人体标本进行研究。
- 使用无菌器械采集肝脏标本,注意避免任何污染。
2.2 组织固定- 将采集的肝脏标本放入含有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的中,固定时间一般为24小时。
2.3 组织处理- 从固定的肝脏标本中取出小块样品,去除多余的脂肪和结缔组织。
- 将样品逐渐浸入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完成脱水处理。
- 将样品逐渐浸入不同浓度的蜡溶液,完成包埋处理。
2.4 切片制备- 使用旋转式切片机将包埋的肝脏样品切成薄片,厚度一般为5微米。
- 将切好的肝脏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
2.5 染色处理- 使用适当的染色剂(如血液学染色剂、免疫组化染色剂等)对肝脏切片进行染色处理,以突出组织结构和病变。
2.6 封片- 将染色后的肝脏切片覆盖玻片,使用合适的封片剂将其封闭。
- 将封好的肝脏切片标记并储存在适宜的条件下。
3. 评分标准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分标准示例:3.1 病理评分- 根据病理学特征对肝脏切片进行评分,如纤维化程度、变性程度、肿瘤分级等。
3.2 组织结构评分- 根据肝脏组织结构的完整性、细胞排列的规律性等对切片进行评分。
3.3 免疫组化评分- 根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肝脏切片中特定标志物的表达程度进行评分。
3.4 血液学评分- 根据血液学染色结果对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进行评分。
请根据具体实验需求制定适合的评分标准,并在研究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分和分析。
以上是肝脏切片制备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的简要介绍。
根据实际操作需求,可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在进行任何操作前,请确保已具备相关安全常识和操作技能,并遵守实验室规范和伦理要求。
肝脏切片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肝脏的组织结构;2. 研究肝脏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形态变化;3. 掌握肝脏切片的制作和观察方法。
二、实验原理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具有代谢、解毒、储存和分泌等多种功能。
通过肝脏切片实验,可以观察肝脏的组织结构,了解其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形态变化,从而为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兔肝脏、固定液、脱水剂、透明剂、染色剂、切片机、显微镜等。
2. 仪器:解剖显微镜、切片机、水浴锅、烘箱、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取材:取新鲜兔肝脏,去除血管、脂肪等非肝脏组织,将其固定于固定液中。
2. 石蜡包埋:将固定后的肝脏组织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步骤,制成石蜡块。
3. 切片:将石蜡块置于切片机上,制成肝脏切片。
4. 染色:将切片放入染色剂中,进行染色处理。
5. 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肝脏切片,记录其组织结构和形态变化。
五、实验结果1. 正常肝脏切片:可见肝小叶、中央静脉、肝细胞等结构,肝细胞排列整齐,形态正常。
2. 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肝小叶的中央带和中间带改变较明显。
3. 肉芽组织: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大量炎细胞组成。
表浅部新生毛细血管的方向大致与肉芽的表面垂直;间质疏松水肿,有较多炎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此外可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纤维母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常为有突起的星形或梭形,胞浆丰富略呈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疏松,染色浅,核仁明显。
4. 慢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致使肺泡壁增厚。
肺泡腔可见较多巨噬细胞和心力衰竭细胞,后者胞浆内含多量棕色颗粒。
部分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及淡粉色的蛋白质水肿液。
5. 混合血栓:闭塞静脉内可见粉染带状、条索状或块状的血小板梁,有分枝相互连接,其间有粉染丝状纤维素网,网眼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
血栓周边可见肉芽组织长入。
肝脏组织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肝脏组织切片,了解肝脏的微观结构,掌握肝脏细胞的基本形态和分布,以及肝脏的血液循环特点。
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实验材料:1. 人肝脏组织切片2. 染色剂(苏木精-伊红染色液)3. 显微镜4. 显微镜切片5. 生理盐水6. 纱布实验步骤:1. 切片制备:将肝脏组织固定后,进行切片处理,厚度约为5微米。
2. 染色:将切片放入苏木精染液中染色5-10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去除多余的染料。
3. 复染:将切片放入伊红染液中复染1-2分钟,再用生理盐水冲洗。
4. 脱水:将切片用95%酒精脱水,然后用无水酒精脱水。
5. 透明:将切片放入二甲苯中透明。
6. 封片:将透明后的切片用中性树胶封片。
7. 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肝脏组织切片,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1. 肝小叶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可见肝脏组织呈红褐色,具有典型的肝小叶结构。
肝小叶由中央静脉开始,呈放射状分布,由肝细胞、胆小管、肝血窦和肝内管道组成。
2. 肝细胞:肝细胞呈多边形,细胞质丰富,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肝细胞之间有丰富的间隙,称为肝窦。
3. 胆小管:胆小管呈细长的管道,位于肝细胞之间,与肝细胞相连。
胆小管内含有胆汁,通过胆小管将胆汁输送到胆管。
4. 肝血窦:肝血窦是肝脏内的微血管系统,位于肝细胞和胆小管之间。
肝血窦内充满血液,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通过肝细胞进行处理。
5. 肝内管道:肝内管道是连接肝小叶和肝静脉的管道,负责将肝小叶内的血液输送到肝脏的静脉系统。
实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肝脏组织的微观结构,了解了肝脏细胞的基本形态和分布,以及肝脏的血液循环特点。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肝脏组织切片观察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肝脏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观察到了人肝脏组织的微观结构,包括肝小叶、肝细胞、胆小管、肝血窦和肝内管道等。
人肝切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肝的组织结构特点。
2. 观察人肝切片的显微镜下形态。
3. 掌握肝切片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具有分泌胆汁、代谢、解毒、储存能量等多种功能。
肝脏组织结构复杂,由肝小叶组成,肝小叶又由肝细胞、肝血窦、中央静脉等组成。
通过观察人肝切片,可以了解肝脏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人肝组织、酒精、盐酸、苏木精、伊红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切片机、烘箱、显微镜载物台、切片刀、剪刀等。
四、实验方法1. 肝组织固定:将新鲜人肝组织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24小时。
2. 肝组织脱水:将固定后的肝组织放入酒精中,依次进行70%、80%、90%、95%、100%酒精脱水,每次30分钟。
3. 肝组织透明:将脱水后的肝组织放入二甲苯中,依次进行两次,每次30分钟。
4. 肝组织切片:将透明后的肝组织放入切片机,制成5微米厚的切片。
5. 肝组织染色:将切片放入苏木精染液中染色3-5分钟,水洗;然后放入伊红染液中染色1-2分钟,水洗。
6. 肝组织封片: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入封片机,用中性树胶封片。
7. 显微镜观察:将封片后的肝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肝细胞、肝血窦、中央静脉等结构。
五、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肝切片,可见以下结构:1. 肝小叶:呈六边形,由肝细胞、肝血窦、中央静脉等组成。
2. 肝细胞:呈多边形,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丰富,含有许多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
3. 肝血窦:位于肝小叶之间,血管丰富,与中央静脉相连。
4. 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央,收集肝血窦的血液。
六、实验结论1. 通过观察人肝切片,可以了解肝脏的基本结构,包括肝小叶、肝细胞、肝血窦、中央静脉等。
2. 肝脏具有分泌胆汁、代谢、解毒、储存能量等多种功能,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3. 实验过程中,掌握了肝切片的制作方法,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持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病理教学切片的观察方法
病理教学切片的观察方法病理教学切片的观察方法病理教学切片观察是病理实验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病理切片教学是病理学传统教学方法,病理教学切片观察直接关系到病理实验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验教学计划的完成。
病理教学切片的观察方法:一、肉眼观察:病理教学切片对着桌灯观察,观察切片组织块,大小、边缘、组织块致密度,病变部位范围等。
组织致密应考虑,心脏、肝脏、肾脏、脾脏、脑等实质器官。
组织疏松应考虑,肺脏、大网膜、绒毛等器官。
空腔管状结构应考虑阑尾,支气管、动脉、静脉、输卵管等空腔器官。
粘膜表面缺损应考虑溃疡肿块组织表面有包膜应考虑良性肿瘤,无包膜应考虑恶性肿瘤。
肉眼观察可初步判断组织来源,病变部位,性质。
二、低倍镜观察:10X10(一)观察方法:整块组织或零星组织,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全部观察,切勿遗漏。
(二)辨认组织脏器,肿瘤组织来源。
1、组织中特别是边缘组织或病变组织间残存的正常组织,根据正常组织的组织结构可辨认组织器官。
2、肿瘤组织若组织中找不到正常器官组织,可根据肿瘤的分化,即与起源组织相似性来辩认组织来源。
(三)病变组织观察:根据各种组织的病变特点进行观察,如慢性肺淤血,(1)肺泡壁血管扩张充血,(2)肺间质胶原纤维增生,(3)肺泡腔水肿,有大量含铁血黄素细胞(心衰细胞)(四)根据上述观察作出初步病理诊断如慢性肺淤血三、高倍镜观察:10X40(一)观察方法,高倍镜主要用于观察细胞或组织结构不清楚的病变组织,一般在低倍镜观察的基础上才使用高倍镜。
(二)细胞观察1、病变细胞—细胞大小、形态、胞浆、胞核、核膜、染色质。
2、肿瘤细胞—细胞及细胞核异型性的表现3、炎性细胞—各种炎性细胞特点四、病理诊断:通过上述肉眼低倍镜、高倍镜观察,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
诊断依据:1、2、3…鉴别诊断:可进行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电镜、分子杂交。
肝脏标本辨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认识并掌握肝脏的解剖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
2. 学习肝脏标本的辨认方法,提高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增强对肝脏疾病病理变化的了解,为临床医学实践打下基础。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器材1. 肝脏标本2. 解剖显微镜3. 解剖图谱4. 解剖记录本5. 针、刀、剪等解剖工具五、实验步骤1. 观察肝脏的表面形态- 观察肝脏标本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地。
- 比较左右两叶的大小和形态差异。
- 观察肝脏表面的沟、裂和肝门。
2. 辨认肝脏的主要结构- 观察肝右叶的膈面,辨认胆囊窝、腔静脉沟和下腔静脉。
- 观察肝左叶的脏面,辨认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和胃左静脉。
- 观察肝门,辨认肝动脉、门静脉和肝管。
3. 观察肝脏的内部结构- 切开肝脏标本,观察其内部结构。
- 观察肝小叶的形态、分布和结构。
- 观察肝静脉和肝动脉的走向。
4. 辨认肝脏的病理变化- 观察肝脏标本是否存在炎症、肿瘤、脂肪变性等病理变化。
- 分析病理变化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六、实验结果1. 肝脏标本的表面形态- 肝脏呈不规则的楔形,分为左右两叶。
- 右叶较大,位于膈下,脏面凹凸不平,有胆囊窝、腔静脉沟和下腔静脉。
- 左叶较小,位于胃左静脉左侧,有肝圆韧带和镰状韧带。
2. 肝脏的主要结构- 肝门处有肝动脉、门静脉和肝管。
- 肝静脉走向肝门,汇入下腔静脉。
3. 肝脏的内部结构- 肝小叶呈六边形,由中央静脉和肝细胞构成。
- 肝静脉和肝动脉走向肝门。
4. 肝脏的病理变化- 观察到肝脏标本存在脂肪变性,表现为肝细胞脂肪滴增多。
- 分析认为,脂肪变性可能与饮食、代谢等因素有关。
七、实验讨论1.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代谢、解毒、免疫等。
2. 肝脏的病理变化与多种疾病有关,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3. 通过本实验,加深了对肝脏解剖和病理的认识,为临床医学实践奠定了基础。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肝脏标本的观察和辨认,掌握了肝脏的解剖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病理切片形态观察
1﹑冲洗
取出已用10%甲醛固定的肝组织,用小刀将其切成小块,置包埋盒(可放多个),用纱布包裹,放于塑料瓶中,流水冲洗一晚。
2﹑脱水透明浸蜡
50%乙醇 30min
60%乙醇 30min
70%乙醇 30min
80%乙醇 30min
90%乙醇 30min
95%乙醇Ⅰ 30min
95%乙醇Ⅱ 30min
无水乙醇Ⅰ20min
无水乙醇Ⅱ20min 脱水
二甲苯Ⅰ 5min
二甲苯Ⅱ 5min 透明
石蜡Ⅰ10min
石蜡Ⅱ10min 浸蜡(提前开启水浴锅80度,待石蜡几乎融解完全后调至60度)
3﹑包埋
提前开启包埋机,预热半小时融解石蜡,将上一步已经透蜡的组织放入保温缸待用(或室内常温正常放置)。
取组织至于铁包埋框,用镊子调整位置是其位于中间,上面放置包埋盒,滴入融解的石蜡进行包埋(期间同样需调组织与蜡块中间位置),待冷却后取出包埋盒,置-10度冰箱备用。
4﹑切片﹑展片﹑烤片
将包埋好的组织修整后置于切片机,调整位置且设切片厚度为4μm,连续切片(备刀片、毛笔),切好后放于白纸上,取已用30%乙醇超声漂洗后的载玻片(于烧杯乙醇浸润),在长条切片中切段依次放入装有30%乙醇小盒子中展开,几秒后用载玻片取出再放入40度水浴锅中展开,待切片展开完全整齐无褶皱后载玻片捞起放于塑料托盘中(或铁制载玻片架),于60度恒温箱烘片3h,备用。
5、染色
二甲苯Ⅰ3min
二甲苯Ⅱ3min 脱蜡
无水乙醇Ⅰ3min
无水乙醇Ⅱ3min
95%乙醇Ⅰ3min
95%乙醇Ⅱ3min
75%乙醇3min
30%乙醇3min
蒸馏水(于60度水浴)2min 复水
苏木素-伊红染色核染液染色7.5min,水洗3-5s
浆染液染色3min,增色液冲洗1-2次
滤纸吸干(或放铁制载玻片架自然晾干)
6、封片
待载玻片组织周围残余液体晾干后,立刻滴入一滴中性树胶于组织上,盖上盖玻片自然覆盖,平放,固定后显微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