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登泰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合集下载

《登泰山记》注释、翻译、简答题【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注释、翻译、简答题【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姚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注释默写:①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姚鼐(1732-1815),字姬传,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散文家。

④【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⑤【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⑦【以】在。

⑨【乘】这里是“冒”的意思。

⑩【齐河、长清】齐河县、长清县,都在山东省。

⑪【限】界限。

⑫【是月丁未】这个月的丁未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⑬【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

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

⑭【磴】石阶。

⑮【环水】水名,又名“梳洗河”。

郦道元《水经注·汶水》:“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

”⑯【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山。

⑰【道少半】路不到一半。

⑱【中岭】山名,又名“中溪山”。

⑲【崖限当道者】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

限,门槛。

⑳【云】助词,无实义。

㉑【几】几乎。

㉒【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负,背。

烛,照。

㉓【城郭】指城市。

㉔【徂徕】山名,在泰安城东南。

㉕【居】停留。

㉖【戊申晦】戊申日月底这一天。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㉗【五鼓】五更。

㉘【日观亭】享名,在日观峰上。

㉙【漫】弥漫。

㉚【稍】逐渐。

㉛【樗蒲】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蒲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

㉜【极天】天边。

㉝【采】同“彩”。

㉞【丹】朱砂。

㉟【东海】泛指东面的海。

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并不能看见东海。

㊱【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

㊲【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

绛,大红。

皓,白。

驳,杂。

㊳【偻】脊背弯曲的样子。

引申为鞠躬的样子。

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说“若偻”。

㊴【岱祠】东岳大帝庙。

㊵【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㊶【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

㊷【显庆】唐高宗的年号(656-661)。

《登泰山记》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高一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高一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姚鼐精品习题及答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高考阅读训练】一、重点注释默写:①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姚鼐(1732-1815),字姬传,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散文家。

④【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⑤【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⑦【以】在。

⑨【乘】这里是“冒”的意思。

⑩【齐河、长清】齐河县、长清县,都在山东省。

⑪【限】界限。

⑫【是月丁未】这个月的丁未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⑬【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

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

⑭【磴】石阶。

⑮【环水】水名,又名“梳洗河”。

郦道元《水经注·汶水》:“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

”⑯【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山。

⑰【道少半】路不到一半。

⑱【中岭】山名,又名“中溪山”。

⑲【崖限当道者】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

限,门槛。

⑳【云】助词,无实义。

㉑【几】几乎。

㉒【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负,背。

烛,照。

㉓【城郭】指城市。

㉔【徂徕】山名,在泰安城东南。

㉕【居】停留。

㉖【戊申晦】戊申日月底这一天。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㉗【五鼓】五更。

㉘【日观亭】享名,在日观峰上。

㉙【漫】弥漫。

㉚【稍】逐渐。

㉛【樗蒲】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蒲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

㉜【极天】天边。

㉝【采】同“彩”。

㉞【丹】朱砂。

㉟【东海】泛指东面的海。

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并不能看见东海。

㊱【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

㊲【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

绛,大红。

皓,白。

驳,杂。

㊳【偻】脊背弯曲的样子。

引申为鞠躬的样子。

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说“若偻”。

㊴【岱祠】东岳大帝庙。

㊵【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姚鼐《登泰山记》赏析

姚鼐《登泰山记》赏析

姚鼐《登泰山记》原文与译文‎[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去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

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

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登泰山记》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高考阅读训练】一、重点注释默写:①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姚鼐(1732-1815),字姬传,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散文家。

④【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⑤【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⑦【以】在。

⑨【乘】这里是“冒”的意思。

⑩【齐河、长清】齐河县、长清县,都在山东省。

⑪【限】界限。

⑫【是月丁未】这个月的丁未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⑬【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

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

⑭【磴】石阶。

⑮【环水】水名,又名“梳洗河”。

郦道元《水经注·汶水》:“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

”⑯【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山。

⑰【道少半】路不到一半。

⑱【中岭】山名,又名“中溪山”。

⑲【崖限当道者】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

限,门槛。

⑳【云】助词,无实义。

㉑【几】几乎。

㉒【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负,背。

烛,照。

㉓【城郭】指城市。

㉔【徂徕】山名,在泰安城东南。

㉕【居】停留。

㉖【戊申晦】戊申日月底这一天。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㉗【五鼓】五更。

㉘【日观亭】享名,在日观峰上。

㉙【漫】弥漫。

㉚【稍】逐渐。

㉛【樗蒲】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蒲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

㉜【极天】天边。

㉝【采】同“彩”。

㉞【丹】朱砂。

㉟【东海】泛指东面的海。

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并不能看见东海。

㊱【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

㊲【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

绛,大红。

皓,白。

驳,杂。

㊳【偻】脊背弯曲的样子。

引申为鞠躬的样子。

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说“若偻”。

㊴【岱祠】东岳大帝庙。

㊵【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㊶【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

㊷【显庆】唐高宗的年号(656-661)。

姚鼐《登泰山记》原文翻译注释

姚鼐《登泰山记》原文翻译注释

姚鼐《登泰山记》原文翻译注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姚鼐《登泰山记》原文翻译注释登泰山记姚鼐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登泰山记》注释、翻译、高考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注释、翻译、高考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高考阅读训练】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姚鼐(1732-1815),字,桐城(今属安徽)人,散文家。

④【阳谷】。

⑤【当其南北分者】。

⑦【以】。

⑨【乘】。

⑩【齐河、长清】。

⑪【限】。

⑫【是月丁未】。

⑬【朱孝纯子颖】。

⑭【磴】。

⑮【环水】。

⑯【循以入】。

⑰【道少半】。

⑱【中岭】。

⑲【崖限当道者】。

限,。

⑳【云】。

㉑【几】。

㉒【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负,。

烛,。

㉓【城郭】。

㉔【徂徕】。

㉕【居】。

㉖【戊申晦】。

晦,。

㉗【五鼓】。

㉘【日观亭】。

㉙【漫】。

㉚【稍】。

㉛【樗蒲】。

㉜【极天】。

㉝【采】。

㉞【丹】。

㉟【东海】。

㊱【或得日或否】。

㊲【绛皓驳色】。

绛,。

皓,。

驳,。

㊳【偻】。

㊴【岱祠】。

㊵【碧霞元君】。

㊶【行宫】。

㊷【显庆】。

㊸【漫失】。

㊹【圈】。

二、重点句子翻译: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2、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3、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4、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5、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6、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7、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9、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10、或曰,此东海也。

1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2、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13、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白蘋洲五亭记[唐]白居易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

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

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①为荒泽。

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登泰山记》姚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登泰山记》姚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登泰山记》姚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

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

作品原文登泰山记泰山之阳1,汶水2西流;其阴,济水3东流。

阳谷4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5,古长城6也。

最高日观峰7,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8乾隆三十九年9十二月,自京师乘10风雪,历齐河、长清11,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12,至于泰安13。

是月丁未14,与知府朱孝纯子颍15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16,其级17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18也。

余始循以入19,道少半20,越中岭21,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22。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23,世皆谓之天门云24。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25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6;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27如画,而半山居28雾若带然。

戊申晦29,五鼓30,与子颖坐日观亭31,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32。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33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34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35。

日上,正赤如丹36,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37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38,绛皓驳色39,而皆若偻40。

亭西有岱祠41,又有碧霞元君42祠;皇帝行宫43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44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45。

僻不当道者46,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47。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48,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49,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词句注释1、阳:山的南面。

2、汶(Wèn)水:也叫汶河。

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东。

3、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

《登泰山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登泰山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登泰山记》阅读答案附翻译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也。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历:经过B.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停留C.崖限当道者当:挡住D.其远古刻尽漫失漫:弥漫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②余之力尚足以入B.①古谓之天门溪水②蚓无爪牙之利C.①其级七千有余②其孰能讥之乎D.①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

文章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

文言文:《登泰山记》原文译文注释

文言文:《登泰山记》原文译文注释

【导语】姚鼐⼀⽣勤于⽂章,诗⽂双绝,书艺亦佳。

下⾯是分享的⽂⾔⽂:《登泰⼭记》原⽂译⽂注释。

欢迎阅读参考! 《登泰⼭记》 清代:姚鼐 泰⼭之阳,汶⽔西流;其阴,济⽔东流。

阳⾕皆⼊汶,阴⾕皆⼊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观峰,在长城南⼗五⾥。

余以乾隆三⼗九年⼗⼆⽉,⾃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越长城之限,⾄于泰安。

是⽉丁未,与知府朱孝纯⼦颍由南麓登。

四⼗五⾥,道皆砌⽯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正南⾯有三⾕。

中⾕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也。

余始循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遂⾄其巅。

古时登⼭,循东⾕⼊,道有天门。

东⾕者,古谓之天门溪⽔,余所不⾄也。

今所经中岭及⼭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不可登。

及既上,苍⼭负雪,明烛天南;望晚⽇照城郭,汶⽔、徂徕如画,⽽半⼭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与⼦颖坐⽇观亭,待⽇出。

⼤风扬积雪击⾯。

亭东⾃⾜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若摴蒱数⼗⽴者,⼭也。

极天云⼀线异⾊,须臾成五彩。

⽇上,正⾚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此东海也。

回视⽇观以西峰,或得⽇,或否,绛皓驳⾊,⽽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有碧霞元君祠;皇帝⾏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观道中⽯刻,⾃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多⽯,少⼟;⽯苍⿊⾊,多平⽅,少圜。

少杂树,多松,⽣⽯罅,皆平顶。

冰雪,⽆瀑⽔,⽆鸟兽⾳迹。

⾄⽇观数⾥内⽆树,⽽雪与⼈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译⽂】 泰⼭的南⾯,汶河向西流去;泰⼭的北⾯,济⽔向东流去。

南⾯⼭⾕的⽔都流⼊汶⽔,北⾯⼭⾕的⽔都流⼊济⽔。

处在那阳⾕和阴⾕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的⽇观峰,在古长城以南⼗五⾥。

我在乾隆三⼗九年(年)⼗⼆⽉从京城⾥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西北⾯的⼭⾕,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这⽉⽇,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脚登⼭。

攀⾏四⼗五⾥远,道路都是⽯板砌成的⽯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清姚鼐《登泰山记》翻译及赏析

清姚鼐《登泰山记》翻译及赏析

清姚鼐《登泰山记》翻译及赏析原文:登泰山记清·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翻译: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登泰山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登泰山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登泰山记》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

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

学者王克煜将这篇散文和杨朔的《泰山极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冯骥才的《挑山工》并称为现代泰山四大著名散文。

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原文:登泰山记清代-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登泰山记》文言现象、翻译、阅读【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文言现象、翻译、阅读【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姚鼐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班级:姓名:一、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至于..泰安:古今异义,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②是.月丁未:古今异义,是,古义:这,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③复.循西谷:古今异义,复,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④戊申晦.:古今异义,晦,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昏暗,夜晚⑤多平方..:古今异义,平方,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⑥其级七千有.余:通假字,“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⑦少圜.:通假字,“圜”通“圆”,圆形的,指山石⑧汶水西.流: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向西⑨济水东.流: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向东⑩崖限.当道者: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2、一词多义当:当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词崖限当道者:挡住,动词僻不当道者:面对,动词余: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词其级七千有余:几,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数词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在……的时候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顺承,连词回视日观以西峰:连接方位名词,用法同现代汉语,连词限:越长城之限:界限,名词崖限当道者:门槛,名词道:道皆砌石为磴:路,名词道少半:走,走路,动词有:其级七千有余: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有,与“无”相对,动词及: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和,连词及既上:等到,介词皆不及往:赶得上,动词云:世皆谓之天门云:语气助词,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雾,名词日: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太阳,名词或得日,或否:阳光,名词是日:天,名词3、判断文言句式: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判断句,以上两句用固定格式“……者,……也”表示判断。

2.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所不至也。

:判断句,以上两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主语“此”省略。

3.此东海也。

:判断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

登泰山记姚鼐原文及翻译

登泰山记姚鼐原文及翻译

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登泰山记翻译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这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

《登泰山记》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高一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高一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①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姚鼐(1732-1815),字姬传,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散文家。

④【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⑤【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⑦【以】在。

⑨【乘】这里是“冒”的意思。

⑩【齐河、长清】齐河县、长清县,都在山东省。

⑪【限】界限。

⑫【是月丁未】这个月的丁未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⑬【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

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

⑭【磴】石阶。

⑮【环水】水名,又名“梳洗河”。

郦道元《水经注·汶水》:“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

”⑯【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山。

⑰【道少半】路不到一半。

⑱【中岭】山名,又名“中溪山”。

⑲【崖限当道者】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

限,门槛。

⑳【云】助词,无实义。

㉑【几】几乎。

㉒【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负,背。

烛,照。

㉓【城郭】指城市。

㉔【徂徕】山名,在泰安城东南。

㉕【居】停留。

㉖【戊申晦】戊申日月底这一天。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㉗【五鼓】五更。

㉘【日观亭】享名,在日观峰上。

㉙【漫】弥漫。

㉚【稍】逐渐。

㉛【樗蒲】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蒲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

㉜【极天】天边。

㉝【采】同“彩”。

㉞【丹】朱砂。

㉟【东海】泛指东面的海。

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并不能看见东海。

㊱【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

㊲【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

绛,大红。

皓,白。

驳,杂。

㊳【偻】脊背弯曲的样子。

引申为鞠躬的样子。

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说“若偻”。

㊴【岱祠】东岳大帝庙。

㊵【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㊶【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

㊷【显庆】唐高宗的年号(656-661)。

㊸【漫失】模糊或缺失。

㊹【圈】同“圆”。

二、重点句子翻译: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登泰山记》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①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十四。

姚鼐(1732-1815),字姬传,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散文家。

④【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⑤【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⑦【以】在。

⑨【乘】这里是“冒”的意思。

⑩【齐河、长清】齐河县、长清县,都在山东省。

⑪【限】界限。

⑫【是月丁未】这个月的丁未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⑬【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

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

⑭【磴】石阶。

⑮【环水】水名,又名“梳洗河”。

郦道元《水经注·汶水》:“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

”⑯【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山。

⑰【道少半】路不到一半。

⑱【中岭】山名,又名“中溪山”。

⑲【崖限当道者】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

限,门槛。

⑳【云】助词,无实义。

㉑【几】几乎。

㉒【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负,背。

烛,照。

㉓【城郭】指城市。

㉔【徂徕】山名,在泰安城东南。

㉕【居】停留。

㉖【戊申晦】戊申日月底这一天。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㉗【五鼓】五更。

㉘【日观亭】享名,在日观峰上。

㉙【漫】弥漫。

㉚【稍】逐渐。

㉛【樗蒲】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蒲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

㉜【极天】天边。

㉝【采】同“彩”。

㉞【丹】朱砂。

㉟【东海】泛指东面的海。

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并不能看见东海。

㊱【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

㊲【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

绛,大红。

皓,白。

驳,杂。

㊳【偻】脊背弯曲的样子。

引申为鞠躬的样子。

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说“若偻”。

㊴【岱祠】东岳大帝庙。

㊵【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㊶【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

㊷【显庆】唐高宗的年号(656-661)。

㊸【漫失】模糊或缺失。

㊹【圈】同“圆”。

二、重点句子翻译: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登泰山记》注释、翻译、默写、文言现象、选择、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注释、翻译、默写、文言现象、选择、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姚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姚鼐(1732-1815),字,桐城(今属安徽)人,散文家。

④【阳谷】。

⑤【当其南北分者】。

⑦【以】。

⑨【乘】。

⑩【齐河、长清】。

⑪【限】。

⑫【是月丁未】。

⑬【朱孝纯子颖】。

⑭【磴】。

⑮【环水】。

⑯【循以入】。

⑰【道少半】。

⑱【中岭】。

⑲【崖限当道者】。

限,。

⑳【云】。

㉑【几】。

㉒【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负,。

烛,。

㉓【城郭】。

㉔【徂徕】。

㉕【居】。

㉖【戊申晦】。

晦,。

㉗【五鼓】。

㉘【日观亭】。

㉙【漫】。

㉚【稍】。

㉛【樗蒲】。

㉜【极天】。

㉝【采】。

㉞【丹】。

㉟【东海】。

㊱【或得日或否】。

㊲【绛皓驳色】。

绛,。

皓,。

驳,。

㊳【偻】。

㊴【岱祠】。

㊵【碧霞元君】。

㊶【行宫】。

㊷【显庆】。

㊸【漫失】。

㊹【圈】。

二、重点句子翻译: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2、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3、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4、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5、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6、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7、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9、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10、或曰,此东海也。

1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2、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13、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三、理解性默写:1、在《登泰山记》中赋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表现了冰雪之盛的句子是“”。

2、表现雪光与日光争辉的奇景的句子是“”。

《登泰山记》注释、翻译、默写、文言现象、选择、课外阅读【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注释、翻译、默写、文言现象、选择、课外阅读【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姚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一、重点注释默写:①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十四。

姚鼐(1732-1815),字姬传,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散文家。

④【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⑤【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⑦【以】在。

⑨【乘】这里是“冒”的意思。

⑩【齐河、长清】齐河县、长清县,都在山东省。

⑪【限】界限。

⑫【是月丁未】这个月的丁未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⑬【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

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

⑭【磴】石阶。

⑮【环水】水名,又名“梳洗河”。

郦道元《水经注·汶水》:“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

”⑯【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山。

⑰【道少半】路不到一半。

⑱【中岭】山名,又名“中溪山”。

⑲【崖限当道者】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

限,门槛。

⑳【云】助词,无实义。

㉑【几】几乎。

㉒【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负,背。

烛,照。

㉓【城郭】指城市。

㉔【徂徕】山名,在泰安城东南。

㉕【居】停留。

㉖【戊申晦】戊申日月底这一天。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㉗【五鼓】五更。

㉘【日观亭】享名,在日观峰上。

㉙【漫】弥漫。

㉚【稍】逐渐。

㉛【樗蒲】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蒲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

㉜【极天】天边。

㉝【采】同“彩”。

㉞【丹】朱砂。

㉟【东海】泛指东面的海。

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并不能看见东海。

㊱【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

㊲【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

绛,大红。

皓,白。

驳,杂。

㊳【偻】脊背弯曲的样子。

引申为鞠躬的样子。

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说“若偻”。

㊴【岱祠】东岳大帝庙。

㊵【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㊶【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姚鼐《登泰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
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
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
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
带然。

8、上文作者(人名),是(朝代)桐城派古文家。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3分)
A.上文加点的“其”和“之”所指代的对象一样。

B.作者登山没有经过东谷,而是沿中谷直走到山顶。

C.“磴几不可登”的“几”读“ji”,意思是“石阶”
D.作者艰难登山是为饱览雪后泰山的雄浑瑰丽奇观。

参考答案
8.姚鼐清朝(2分,各1分)
9.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天门。

(3分)
10.D (3 分)
翻译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中溪).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黄岘xiàn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峰).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
带似的.
赏析: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


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
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
古文的名篇。

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进行,同时穿插对泰山特点的记述和对所
见景观的描绘。

正文共五段。

第一段先从地理环境落笔:山南有汶水西流,山北济水东去,名山傍水,分外壮观。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的两个“皆”字,顿挫有力,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
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

横亘在阳谷与阴谷
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

接着点出泰山最高点日观峰,为后文埋下伏笔。

这一段文字,是在作者登泰山之前,用粗笔写出了山、水、古长城、日观峰等几样景色,勾画了泰山有层次、有色彩、动静交
织的总貌。

简略的轮廓勾勒,线条清楚。

[3][6][7]
第二段,写他于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离京师,乘风雪,历经数县,
抵达泰安的经过,以及在这个月的丁未日(即二十八日),与朱子颖登
泰山的初程、日期和天气状况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他们从南面山麓登山。

山道“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瞪,其级七千有徐”。

作者选择的路线是
循中谷人,“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看似轻描淡写,但读至下文“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
可登”,顿有“成如容易却艰辛”之感。

作者一登上山巅,望座座青峰
披着皑皑白雪,照亮南天。

俯瞰泰安城,汉水和祖徕山、沐浴在夕照中,宛如图画;环绕山间的云雾,就像轻柔的腰带。

作者用很少的笔墨描绘
的泰山夕照图,景色逼真,意境开阔,有风雪初霁的光辉,有晚日照城
郭山水的美景,尤其是“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神来之笔,它使这幅
雪山晚晴图神采顿现,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
特殊风韵,这一笔给整个画面以无限的生机和情趣。

这一切令作者心旷
神怡,而作者的兴奋和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

第三段是全文的中心。

作者于二十八日傍晚登上山顶,第二天即除
夕日(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夕即与朱子颖到日观峰上的日观亭,坐
候日出。

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风雪交加,一与泰山道上“迷
雾冰滑”照应,一派寒冬景象。

自日观亭向东望去,山谷中云雾弥漫,
即所谓“云海”。

太阳出来前是,“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作者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这是从对面落笔写出日观亭
位于最高处。

“白”字写出了白雪覆盖群山的概貌。

“稍见”呼应了
“五鼓”,说明天色尚暗,一切景象还不清晰,只是朦胧可辨。

这太阳
未出的昏暗景象对日出奇景起了烘托作用。

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极天
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成为五彩缤纷。

这时夜色已退,晨曦初现,
太阳的形体未现,光芒已可见。

很快这一线异色不断扩张、变幻,成五
彩纷呈。

这霞光的背景为欲出的太阳蓄了势。

太阳出来时是“日上,正
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这几句描写了太
阳正出来,颜色赤红,有红光托着。

作者没有写红云幻成半圆形,以极
快速度跃出海面的景象,只用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生气和
力量。

旭日如丹,倒映在海面上,上下辉映,一片红艳艳,海浪翻滚,
红波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

这富有想象力的描写,把太阳的形象
表现得气势磅礴。

写日出还不就此为止。

作者回头西望,日观峰以西诸山,阳光照射到的,呈红色;照不到的,依然白色。

晨曦中红白错杂相
间的群山,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有如杜甫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