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登泰山记》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汶(wèn)水济(jǐ)水徂(cú)徕B.绛(jiàng)皓石罅(xià)膝(qī)齐C.若偻(lǚ)少圜(yuán)摴蒱(chū pú)D.须臾(yú)山巅(diān)姚鼐(nài)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纵一苇之所如如:往正襟危坐危:焦急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白露横江横:笼罩C.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乘D.崖限当道者当:横在自京师乘风雪乘:冒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思,说法正确的一项是①凌万顷之茫然②哀吾生之须臾③而不知其所止④方其破荆州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C.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D.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5.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阳、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郭,古时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C.晦,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即桐城派。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
文章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的雄奇景象。
B.文章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泰山日出变化迅速的画面。
C.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
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时“半山居雾若带然”和在日观亭时“自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
姚鼐《登泰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姚鼐《登泰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上文作者(人名),是(朝代)桐城派古文家。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3分)A.上文加点的“其”和“之”所指代的对象一样。
B.作者登山没有经过东谷,而是沿中谷直走到山顶。
C.“磴几不可登”的“几”读“ji”,意思是“石阶”D.作者艰难登山是为饱览雪后泰山的雄浑瑰丽奇观。
参考答案8.姚鼐清朝(2分,各1分)9.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天门。
(3分)10.D (3 分)翻译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中溪).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黄岘xiàn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峰).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赏析:《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
《登泰山记》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8分)
登泰山记(节选)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8、本文作者是清朝________派古文家。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极天云一线异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风........皆云满漫”用风雪交加、云雾弥漫创造了日出前的环境和气势。
B.文中“若摴蒱”、“若偻”以小喻大,突出了泰山的雄伟。
C.作者“回视日观以西峰”的视角是由近向远的平视。
D.整段文字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8-10题(9分)
8、桐城派,姚鼐(1+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9、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奇异的颜色。
(3分)(“极”、“异”语句通顺)10、C(3分)。
文言文《登泰山记》必会知识汇总(十六)含答案
文言文《登泰山记》必会知识汇总(十六)含答案(1)姚鼐的《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2)《赤壁赋》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泰山雪景不同凡响,登上峰顶后作者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4)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概括了泰山雪景的特点。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出了泰安城的夕照美景。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6)写泰山夕照如画,山闲水静,雾若飘带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7)“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日出前山顶的风雪袭人的情况。
大风扬积雪击面(8)作者描写泰山日出前风雪交加、云雾弥漫的苦寒环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9)用比喻的手法写拔地参天的山峰竟然小如樗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10)文中写日出之前天边的云霞变化美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文言文《登泰山记》必会知识汇总(五)含答案
文言文《登泰山记》必会知识汇总(五)
1.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写了登上泰山之巅,极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看到“,”的美景。
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2.姚鼐《登泰山记》中的“”句写出了登上泰山之巅所看到的山间云雾温柔飘逸美的特殊神韵。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3.好的比喻往往取材生活,巧于运思,如《登泰山记》中“”,用衣带喻环绕山腰的云雾。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4.《登泰山记》中,用俯视角度看到半山腰停留着如飘带般的雾的句子是:“。
”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5.干支月相兼用法。
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如《登泰山记》:
“,,,。
”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6.《登泰山记》中,描写姚鼐与子颍在日观亭等待日出时看到的风雪交加、云雾弥漫的瑰丽景象的句子是:“。
”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7.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以简练的笔调,用远近结合的方法,摹写了“。
”的近景,凸显了泰山日出前风雪交加、云雾弥漫的环境和气势。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8.姚鼐《登泰山记》中“。
”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9.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在泰山顶上观日出,“”一句对天气的描写与前文“迷雾冰滑”照应,再次突显了天气的恶劣。
大风扬积雪击面
10.《登泰山记》中写诸人在日观亭中等待日出,“”描写出大风的猛烈。
大风扬积雪击面。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登泰山记》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复习之课内文言文:《登泰山记》巩固练习制卷时间:2018年4月一、文学、文化常识:1、作家:姚鼐,清代桐城派古文家。
2、作品:记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写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课内我们还学过描绘泰山的作品是唐朝杜甫的《望岳》。
二、课文分析1.线索: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
2.主旨:通过记叙自己在农历除夕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与友人一起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绘了壮丽雄浑的泰山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内容梳理:●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泰山周边环境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地理位置。
●第二部分(第2、3段):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艰难登山的经过。
(京城到泰安的旅程→艰险的登山过程→到达山顶时所见明丽的景色)●第三部分(第4段):观日出的过程及日出时雄浑壮丽的景象。
(按待日出、日将出、日正出和日出后的顺序,极写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象。
)●第四部分(第5段):写泰山的古迹(建筑群与石刻),反映其悠久历史与人文气息。
●第五部分(第6段):总结泰山的景物特征和冬季景色特点。
三、习题A套阅读《登泰山记》第四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本文作者是_____,他与方苞、刘大櫆等同属_____派作家。
(2分)2.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大风扬积雪击面”中一个“击“字,生动地表现了高山上寒风猛烈之状。
B.“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这里主要表现了四周群峰的高耸巍峨。
C.“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写云海形成一片红光,烘托着上升的红日,画面壮观。
D.“戊申晦”其中“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B套阅读《登泰山记》第四至六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选文的作者是(朝代)的。
(2分)(2分)2.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描写了太阳升起后变化万千的景象。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诗词篇目全解:登泰山记(含课文理解、基础演练、中考精选和全部答案)doc
登泰山记第一部分:课文理解填空1.本文是作者姚鼐辞官离京回籍的前几个月写的,记叙了的经过,描绘了的景象,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2.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清楚地写出了时日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景色的变化。
简略地写,而细致地写,抓住了泰山的特点,详略得当的写出了。
3.全文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3段):。
这部分先叙述从,接着写,再写到的景色。
第三部分(第4段):。
第四部分(第5段):介绍泰山的。
第五部分(第6段):写所见泰山的。
4. 本文语言简洁、精工,富有表现力。
如作者连用“、、、、”五个动词,便写出旅途跋涉情景,用词相当精准。
5.描绘山顶晚景,“”是以动写静,显出雪的;“”“”等词,以人拟物,赋予生物以灵性;“”“”“”等比喻,以小喻大,突出了泰山的。
6.古代的“记”是。
这种文体,,目的往往在于,阐述。
7.初中阶段所学过许多“记”这种文体。
如《小石潭记》是写景,借抒发;《核舟记》是状物,通过对,赞扬;《桃花源记》是叙事和写景,表现作者对;《岳阳楼记》则是借的机会写景抒情,表明作者;《登泰山记》是记游,描写,抒发作者。
第二部分:基础演练一.词语解释1.自京师乘风雪乘:2.极天云一线异色极:3.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漫:其远古刻尽漫失漫:4.苍山负雪负: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5.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以:余始循以入以:6.其阴,济水东流其:当其南北分者其:其远古刻尽漫失其:二、句子翻译1.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3.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4.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5.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6.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三、内容理解1.作者与友人登泰山是在冬季,“”,两句最能反映当时气候之恶劣,登山之艰难。
文中能表明冬季特征的句子还有:(1)(2)(3)2.本文记叙了作者与友人在泰山顶上观日出的情景,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和四个层次。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登泰山记》含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登泰山记》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①。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②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③。
道中迷雾冰滑,磴④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⑤、徂徕⑥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登泰山记》,有删改)[注]①天门:泰山峰名。
②限:门槛,这里指像一道门槛。
③云:语气助词。
④磴:石阶。
⑤汶水:今指大汶河。
⑥徂徕[cú lái]:山名,在泰安东南四十里。
209.解释加点字。
(1)乘奔.御风( )(2)泉水激.石( )(3)古谓之.天门溪水 ( )(4)及既.上 ( )210.翻译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211.用斜线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212.在《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写水急的“猛浪若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本文中也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09.飞奔的马冲击,撞击代词,它已经210.(1)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2)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211.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212.比喻汶水、徂徠如画(或“半山居雾若带然”“崖限当道者”)【解析】20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骑着快马,驾着风。
奔,飞奔的马。
(2)句意:泉水冲击着石头。
激,冲击、撞击。
(3)句意:古时候人们称它为“天门溪水”。
之,代词,它。
(4)句意:等到已经登上山顶。
《登泰山记姚鼐》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登泰山记姚鼐》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B.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C.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D.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2. 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阳、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登泰山记》(分层作业)解析版
《登泰山记》基础巩固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写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掷具的句子是“,”。
(2)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夜色已退,晨曦初现,太阳的形体未现,光芒已可见的句子是“,”。
(3)姚鼐《登泰山记》中“,”两句,描述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
(4)姚鼐《登泰山记》中“,”两句,写高高耸立的日观峰的所在位置,为下面观日出的主要活动埋下伏笔。
(5)姚鼐《登泰山记》中“,”两句,通过云雾障目和冰滑难登突出了登山之艰险,进一步点明了风雪中登山的特点。
(6)姚鼐《登泰山记》中“,,”三句,写作者在山顶上远望所见到的景象。
(7)姚鼐《登泰山记》中“,,”三句,通过描摹色彩,把太阳跃动而雄浑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
【答案】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樗蒱、采、磴、徂徕”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山麓.(lù)雕砌.(qiè)山巅.(diān)B.悬崖.(yá)石磴.(dèng)须臾.(yú)C.戊.申(wù)岱祠.(cí)姚鼐.(lài)D.膝.盖(qī)石罅.(xià)绛皓.(hào)【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雕砌”的“砌”应读为“qì”。
C.“姚鼐”的“鼐”应读为“nài”。
D.“膝盖”的“膝”应读为“xī”。
故选B。
能力进阶3.其他重点实词和虚词(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词性并解释其含义)①自京师乘.风雪②越长城之限.③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④磴几.不可登⑤苍山负.雪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答案】动词,这里是“冒”的意思名词,界限副词,逐渐副词,几乎动词,背动词,停留【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后附答案)
《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
1.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描写登到山顶后所见青山白雪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泰山记》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半山雾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泰山记》中描写作者等待看日出时环境恶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泰山记》中描写日出前天边云彩颜色各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泰山记》中写日观峰以西的山峰颜色错杂,好像在像日观峰鞠躬致敬的样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云雾障目和山路冰滑难登的角度写登山之艰险。
《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有答案)
2.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描写登到山顶后所见青山白雪景象的句子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登泰山记》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半山雾气的句子是: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3.《登泰山记》中描写作者等待看日出时环境恶劣的句子是:大风扬积雪击面。
4.《登泰山记》中描写日出前天边云彩颜色各异的句子是:极天云一线异色。
5.《登泰山记》中写日观峰以西的山峰颜色错杂,好像在向日观峰鞠躬致敬的样子的句子是: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6.《登泰山记》中“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两句从云雾障目和山路冰滑难登的角度写登山之艰险。
文言文姚鼐《登泰山记》《游灵岩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一)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姚鼐《登泰山记》)(二)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
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
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
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
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
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
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
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趋,帷张而军行。
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
僧出器,酌以饮余。
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中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云。
《登泰山记》阅读答案
《登泰山记》阅读答案《登泰山记》阅读答案《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登泰山记》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也。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登泰山记》阅读题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历:经过B.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停留C.崖限当道者当:挡住D.其远古刻尽漫失漫:弥漫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②余之力尚足以入B.①古谓之天门溪水②蚓无爪牙之利C.①其级七千有余②其孰能讥之乎D.①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
文言文《登泰山记》必会知识汇总(九)含答案
文言文《登泰山记》必会知识汇总(九)
1.《登泰山记》中,用简练的笔法写出日出时的壮丽景观的两句是:
“,。
”
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2.姚鼐《登泰山记》中“”一句把太阳初升时跃动而雄浑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奔放豪迈。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3.姚鼐《登泰山记》中“,,,”描写了日出后日观亭以西诸峰的景象。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4.姚鼐的《登泰山记》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西边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雄峻的句子是:“,。
”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5.《登泰山记》中,“,”描写日观峰以西诸峰,在晨光的照耀下,红白交错,宛如鞠躬致敬。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6.姚鼐《登泰山记》中描写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映照下的色彩和形貌的两句是:“,。
”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7.在《登泰山记》中,“,”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乎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8.《登泰山记》中“,”两句不仅写出了朝阳下日观峰以西诸峰颜色错杂的特点,更赋予了山峰以人的神态,形象生动。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9.《登泰山记》中写日出之后,作者回头西望,日观峰以西诸山,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呈现出的颜色是“”,晨曦中红白错杂相间
的群山“”,有杜甫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效果。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0.《登泰山记》中描写刚刚升起的太阳的颜色是“”,而沐浴在朝阳中的日观峰以西山峰的颜色则是“”。
正赤如丹;绛皓驳色。
文言文《登泰山记》必会知识汇总(十四)含答案
文言文《登泰山记》必会知识汇总(十四)1.《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变得五彩缤纷。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2.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写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掷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3.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夜色已退,晨曦初现,太阳的形体未现,光芒已可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4.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5.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高高耸立的日观峰的所在位置,为下面观日出的主要活动埋下伏笔。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6.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云雾障目和冰滑难登突出了登山之艰险,进一步点明了风雪中登山的特点。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7.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作者在山顶上远望所见到的景象。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8.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通过描摹色彩,把太阳跃动而雄浑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9.作者在《登泰山记》中开篇以“___,___;___,___”交代了泰山的地理环境。
文言文《登泰山记》必会知识汇总(十三)含答案
文言文《登泰山记》必会知识汇总(十三)1.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2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3.姚鼐的《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要出时的景色是“_______,______”,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五彩缤纷。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4.《登泰山记》一开篇即介绍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山川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以此统摄全篇,使读者对泰山有个总体印象。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5.《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云雾障目和冰滑难登中突出了登山之艰难。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6.《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7.《登泰山记》中描写作者登上山顶看到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天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8.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9.《登泰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日出前,天边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色。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10.《登泰山记》中用博戏的掷具形容所见到的山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上海市中考题)
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估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蹬几不可登
10.这段文字主要写
了和。
(4分)
答案:
8.B
9.石级几乎不能(难以、无法)登上去10.登山过程所见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