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国人办报简况
近代报刊的发展
近代报刊的发展:一、外国人办报: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纸,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1827年创办了《广州纪录报》,1833年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前者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英文报纸,后者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纸。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治外法权保护下,继续在中国办报。
先后创办了《遐迩贯珍》(1853,香港)、《六合丛谈》(1857,上海)、《万国公报》(1868,上海)、《中西闻见录》(1872,北京)、North China Daily News(1850,上海,中文名《字林西报》)、The Peking Tientsin Times(1894,天津,中文名《京津泰晤士报》)及《申报》(1872,上海)、《新闻报》(1893,上海)、《顺天时报》(1901,北京)等一大批中外文报刊。
其中,《万国公报》由英国传教士林乐知(1836~1907)主编,是广学会的会报。
《字林西报》由奚安门(?~1856)等主编,有“英国官报”之称,出版达一百零一年,是在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外文报纸。
《顺天时报》由中岛真雄主办,是日本外务省的喉舌。
《申报》由英国人美查(生卒年不详)创办,《新闻报》长期由美国人福开森(1866~1945)主持,都是“学了中国人口气”办给中国人看的外商中文日报。
这两家报纸后来为中国人接办,其中,《申报》出版了七十八年,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
二、国人办报: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一批近代报纸 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开始办报。
1858年在香港创办了《中外新报》,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伍廷芳曾经参加过它的编辑工作。
这以后,陆续创办的有《羊城采新实录》(1872,广州)、《昭文新报》(1873,汉口)、《循环日报》(1874,香港)、《汇报》(1874,上海)、《述报》(1884,广州)等。
中国新闻史第三章__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1)
一、国人早期办报主张 (一)林则徐的译报活动
林则徐(1785-1850)是近代中国“睁眼看 世界”第一人,也是最早认识到报刊社会功能的 中国人。
提出“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定控制之 方”。并组织翻译班子,译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了解敌情,以便制定对地策略。译报的内容包括 在华外报有关政治、军事、贸易等方面的报道。
郑观应:1842-1922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教育家、实 业家。中国近代史上主张变法自强的杰出代表。 1893年出版的《盛世危言》影响极大,提出了对 中国社会进行全方位改革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 1922年病逝于上海。郑观应的新闻思想主要有: 1、日报是“通民隐,达民情”的有力工具, 广设日报是西方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枢纽。 2、创办报纸是中国变法自强的重要手段。 3、呼吁清政府允许国人办报。 4、主张制定报律规范报业,明确提出了新闻立 法的建议。
(三)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洪仁玕(1822—1864),太平天国后期 领导人、卓越政治家。1852年,广东起义受 挫后逃往香港。1859年来到天京被封为干王, 总理朝政。并向洪秀全进呈治国纲领《资 政新篇》,其中包含了洪仁玕的新闻思想 和对报纸功能的观点。 1、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新闻主张:①设新闻馆; ②准卖新闻篇;③兴新闻官;④只须实写。 2、报纸的功能:
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到1898,全国各地出 版的中文报刊有120种,多数为中国人自办, 而又以维新派创办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这些报刊积极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打 破了在华外报的优势,成为中国社会舆论 的主要力量。
一、强学会时期的资产阶级报刊(18951896) 1895年“公车上书”活动后,资产阶级 政治改良运动进一步开展。8月,康有为、 梁启超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刊 《万国公报》。强学会成立后,该报即成 为强学会的机关报。
两次国人办报的高潮
二、上海强学会机关报《强学报》 上海强学会机关报《强学报》1896年1月12日创刊,由康有 为的学生徐勤、何树龄主编。 《强学报》的政治色彩较《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更浓。 首先,它采用孔子纪年而不采用清朝年号,以此“托古改 制”,其次,他旗帜鲜明地倡导变法,发出“穷则变,变则 通,通则久,不变则不能就矣”的警告;第三,他明确提出 “明定国是”、“开设议院”的政治主张;第四,它在《开 设报馆议》一文中阐述了报纸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 《中外纪闻》和《强学报》的意义:首先,强学会的成立, 标志着从王韬就开始的变法维新宣传变为有组织的政治活动; 其次,维新派三家报刊的出版,冲破了封建统治的言禁,开 创了民议朝政局面,拉开了国人办报高潮的序幕;第三,培 养和锻炼了维新派骨干,为维新派以后的板报活动的全面开 展打下了基础。
在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剧烈的变化的 情势下,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了两大派: —— 处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资 产阶级改良派。
—— 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资产阶级革 命派。
第一节 概 述 二、方兴未艾的改良派报刊
方兴未艾?
方兴未艾的改良派报刊基本情况如何呢?
——以1903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节 概 述 三、风起云涌的革命派报刊
1、从1900年到1904年。 2、1905年到1907年。
3、1908年到1911年底。
第一节 概 述 三、风起云涌的革命派报
?
1894 -- 1904
视频:孙中山
第二节 戊戌政变以后梁启超的报刊活动 与 思 想
一、梁启超戊戌政变后的报刊活动 (一)梁启超与《清议报》
1899年7月, 保救大清国光绪皇帝会在加拿大成立, 简称保皇会。
一、革命派早期的宣传活动
近代报业兴起中办报人的社会地位变化研究
个 时期 为 1 8 6 4 — 1 8 9 4年 。办 报人 无论 意识 还是 行 为都
是 被动 的 , 第 二个 时期 1 8 9 4 — 1 8 9 8 年, 是 在 民族危 机加 深
的背 景下 展 开 的 , 这 时 候 的办 报人 开 始 主动 利 用报 刊 宣 传 自己 的政治 理想 。 在 这 个 过 程 中早 期 办 报 人 的 身 份 也 发 生 了 微 妙 的 变化 . 在 早 先 的 时候 知识 分 子 是依 赖 于 君权 体 制 而存 在
炮 打 开 了古 老 中 国 的大 门 , 同时各 种 的 西方 思 潮也 在 不 断 的涌 入 , 传 统 知 识 分 子 的 价值 体 系开 始 崩 溃 , 向西 方 学 习的 热潮 开 始兴 起 ,一 大 批 的 翻译 著作 开 始诞 生 , 拒 不 完 全统 计 , 在 1 8 1 0 — 1 8 6 7年 间 , 翻译 的著作 就 多 达 7 9 5
将其视为“ 落拓文人 , 疏 狂学 子 ” , 所 以近 代 报 业 兴 起 中
办 报人 社会 地位 的变化 也是 一个 非常 值得 探究 的话 题 。
一
、
第 一次 办 报高 潮期 间 国办报 人的 社会 地位
常到福 音教 堂 听牧师 传经 布道 ,此后 就 读 于香港 圣保 罗 书院 , 在《 香港 中外 新 报》 的传 播 中起 到了重 要 的影响 。 这 些 较 早 的 新 闻从 业 者 都 与外 国传 教 士 及 其 机 构 接 触 密
近 事 录 编》 , 成为 了 中国报 业 的开 端 , 但 是 并 没有 多 少 的
记 载 。王韬 真 正成 为一 名彻底 的新 闻从 业者 还是 在 1 8 7 4 年 创 办《 循 环 日报 》 之后 , 加 上他 有 关洋 务 的社 论 和 著 述 得 到 同代人 愈来 愈多 的承 认 , 报 纸 的影 响 力 非 常 大 , 他 的 报 刊活 动 给当 时和 以后 的社会 带来 巨大 冲击 。 此外 . 对 于 近 代 日报做 出 了重要 贡献 的还 有伍 廷芳 .他 在年 少时 经
中国近代国人办报简况
1906年-1907年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报刊大论战
Biblioteka §论战的问题: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统治; 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 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论战的结果:
1906年7月《新民丛报》求和,《民报》不允 1907年11月,《新民丛报》停刊
§逐渐成熟于1898年出版《清议报》
§达到顶峰于1902年《新民丛报》上发表 《新民说》、《少年中国说》等一系列文章
梁启超等维新派报刊政论家在创作实践中, 继承了早期维新思想家王韬、郑观应等人的政 论传统,创造出一种通俗自由新颖的政论文体, 当时人称为“时务文体”、“新文体”或“报 章文体”。
陈少白 (1869—1934) 原名闻绍, 字少白, 广东新会人。 《中国日报》 第一任社长
主要宣传内容:
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 宣传反清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
革命党人宣传舆 论阵地,重要的 活动据点
中国日报馆还出 版《中国旬报》
* “苏报案” (1903.6.29-1903.7.7)
前情:推荐宣传邹容《革命军》 导火线: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 两江总督魏光焘派人到上海﹐会同租界当 局对《苏报》进行迫害。 陈范﹑章士钊等先期走 避﹐章太炎﹑邹容等6人 被捕。章太炎被判监禁 3年﹐邹容被判监禁2年。 《苏报》也被查封。
《万国公报》1895.8.17创,双日刊,每期刊论 说1、2篇,发达最高3000份,出版3个月,45册。
中国近代史报纸总结
中国近代史报纸总结一:初创期(1815-1840)(1)外国人办报由于中国封建制度和自足自己的自然经济影响,中国古代的报纸没有能够直接演进成为近代报纸,近代报刊是需是从西方引进的泊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英伦敦布道会传教士威廉.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办的。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也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其中一篇记述出现在马六甲地区祭祀痘娘娘活动的报道,附的一幅插图《事痘娘娘悬人环运图》,是我国报刊史上最早发表的新闻插图。
《杂闻篇》是马礼逊与1833年4月29日在澳门创办的中国最早的近代中文报刊,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马礼逊于1833年5月1日创办的《传教者与中国杂报》是中国首份以中、英文两种文字合刊的报刊。
1833年8月1日,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1州出版《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是外国人在中国领土办的第一份中文月刊。
之后,1838年10月18日,麦都思在广州创办并主编了中文月刊《各国消息》。
综上所述,这些报刊本质上都是宗教性报刊,其基本内容一是阐发教义,二是宣传西方文化。
后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这些报刊的宗教色彩渐趋淡薄,而政治、经济色彩则日益浓厚。
特别是对新闻信息传播的日益重视,使这些报刊的新闻传播性质日益凸显。
(2)国人办报:中国近代报刊的开端是以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开始的,但是国人在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的身影较早出现在中国近代报刊历史上的是中国刻工梁发。
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报刊,《塞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主编米怜的主要助手便是梁发。
国人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办报活动的兴起,是始于禁烟运动时期林则徐的译报活动。
在19世纪末期,在外国人在中国报刊、新闻传播理念等的影响下,贯穿中国南北的外报网基本上形成,但是这种新式的传播媒介并没有得到国人的重视。
在中国,最先发现并重视这种近代报刊的官员是林则徐,由于林则徐被罢官免职,他只能组织人员去翻译这些外国人办的报。
国人办报的两次高潮
概 述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经历了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三次 大的思想解放高潮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产生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批近代报刊。 戊戌变法时期,在维新派的带动下,国人自办报刊如雨后春笋般 地在各地涌现,形成国人创办近代报刊的第一个高潮。从1895年 到1898年,国人新办报刊达94种,分布于20多个城镇,其中最有影 响的是《时务报》。
王韬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 论文章,充满战斗精神,语言铿强有韵,文如泉 涌,情似海潮;他将古今政论家的优点熔于一炉, 成为近代报刊政论时代的开拓者,对以后改良派 的报刊活动和报刊政论文体的发展影响深远。 王韬的办报思想和他所开创的报刊政论文体,对 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 作用。
——维新派掀起了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从1895年到1898 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一百一二十种。其中80%左右 是中国人自办的。
二、康有为与强学会的三个报刊
1、康有为:维新领袖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怡,字 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人们尊 称为康南海或南海先生。 维新思想家,著名报刊政治家。 “公车上书”:1895年春,康有为偕梁 启超等人再度赴京会试。时值中国在 甲午战争中失败,清廷同日本签订极 其苛刻的《马关条约》。当时在京的18 个省的举人,纷纷响应康有为的号召, 决定联名上书。 提出变法维新的主张,创办报刊、组 织团体,积极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开展
简评:第一段王韬在平易朴实的叙述对比中,形象地向读者揭示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缩小差距呢?在第二段中他提出学习西方,变法自强
第二节 维新报刊:以笔为旗
中国新闻史第三章 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中国新闻史第三章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维新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为中国社会和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国人办报热潮涌动,各种新闻媒体迅速崛起,为中国政治变革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平台。
本文将从维新运动背景、国人办报的格式与内容、以及对中国新闻史的影响等方面细致探讨。
一、维新运动背景与意义维新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危机。
中国人民对帝制政权的腐败与腐朽感到不满,对西方文化和知识的渴求与追求也日益增长。
因此,中国开始涌现出一批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们寻求改革与进步的道路,这就是维新运动的起源。
维新运动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封建思想的束缚,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相融合,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而国人办报热潮则成为了维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象征,为中国社会注入了新的力量与活力。
二、国人办报的格式与内容在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式与内容。
早期的国人报刊多采用官话或方言进行刊载,其中,北方方言报刊以白话字报为主,南方方言报刊则多以文言文为主。
这种格式的多样性反映了当时社会语言环境的复杂性和国人办报的地域性特点。
国人办报的内容也丰富多样,既有政治、军事、经济等重大时事新闻的报道,也有社会民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文章。
其中,一些新闻媒体还创办了文艺版或刊登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为当时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国人办报对中国新闻史的影响国人办报对中国新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中国的新闻传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促进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报纸成为了当时社会中流行的信息来源,国人通过报纸了解新闻动态,刺激了新闻文化的繁荣。
其次,国人办报推动了新闻业的专业化与商业化发展。
许多办报者具备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和专业素养,他们积极引进西方新闻理念和技术,提高了报道的质量。
同时,一些办报者还将经营报纸作为商业经营的手段,为中国新闻产业的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报刊发展
1853 1857 1868 1872 North China Daily News 1850 The Peking Tientsin Times The Peking Tientsin Times 1894 1872 , 上 海 ) 、 《 万 国 公 报 》 ( ( , 上 海 , 中 文 名 《 字 林 西 报 》 ) 名 、 , 北 京 ) 、 , 香 港 ) 、 《 六 合 丛 谈 》 ( , 天 津 , 中 文 , 上 海 ) 、 , 上 海 ) 、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 文报纸
内容是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是套 内容是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 用“孔子加耶稣”模式进行宣传的。目的:《东西洋考》 孔子加耶稣”模式进行宣传的。目的: 东西洋考》 就是为更快地打开中国的大门,为帝国主义侵华政策服务 就是为更快地打开中国的大门, 的。内容:宗教内容虽然还有,但不像《察世俗》列为根 内容:宗教内容虽然还有,但不像《察世俗》 本要务,伦理道理的分量也逐渐减弱,它主要是为商业服 本要务,伦理道理的分量也逐渐减弱, 务。科学文化的内容大大增强。在业务上:设立新闻专栏, 科学文化的内容大大增强。在业务上:设立新闻专栏, 还选录《京报》,刊出中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价目表,这 还选录《京报》 刊出中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价目表, 两项属中文近代报刊首创。 两项属中文近代报刊首创。
北 京 ) 等 一 大 批 中 外 文 报 刊 。
《 新 闻 报 》 ( 1893 , 上 海 ) 、 《 顺 天 时 报 》 ( 1901 ,
《 京 津 泰 晤 士 报 》 ) 及 《 申 报 》 (
《 中 西 闻 见 录 》 (
(
办 了 《 遐 迩 贯 珍 》 (
论在中国近代报业的兴起中外国人办报成功的原因
论在中国近代报业的兴起中外国人办报成功的原因摘要:中国近代化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活动而产生的。
从1815年到19世纪末,在清政府依旧实行专制统治且有诸多限禁的情况下,第一批基督教传教士来华办报,由此揭开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序幕。
自那时起,不断有外国人远道来华办报,至19世纪末,逐渐形成以英美报刊为主干,以香港、澳门、上海为基地,辐射广州、汕头、福州、厦门、台湾、宁波、烟台、天津、北京、九江、汉口等大城市的在华外报网络,出现了一大批由外国传教士和商人主办的、影响深远的中外文报刊。
外国人在中国共创办了近200中汉文、外文报刊,占我国当时报刊总数的80%以上。
它们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发展态势,以致中国新闻史上出现了一个独特的“外报时期”。
而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序幕为什么由外国人首先揭开?是因为政治,还是经济的原因?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做出讨论。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世界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中国有世界新闻传播史上最早的报纸,特别是最早写在纸上的报纸和印刷在纸上的报纸都诞生在中国。
但同时,中国古代的报纸受到封建统治者的严密控制,其历史基本是一部封建统治阶级掌握传播媒介、控制舆论工具、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历史。
中国古代的报纸发展缓慢,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形式和内容都没有太大变化。
但社会在发展,旧式的邸报和《京报》从形式到内容都已经完全僵化,根本无法适应发展的社会,因此它们的命运只能是被新型报纸所取代。
这就是中国古代报纸的最后结局。
当旧事物褪去,必将有新事物代替它,但什么样优势让外国报纸带领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兴起。
(一)政治方面清朝是报禁苛繁的一个朝代,清廷对新闻出版活动的控制历来十分严格。
拿官报来说,谕旨和臣僚奏章哪些应抄发,哪些不应抄发,通过何种渠道抄发,往往由皇帝作最后的决定。
对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亦有诸多限制。
如康熙五十三年公布“各省提塘除传递公文本章并奏旨科抄事外,其余一应小抄,概行禁止”;雍正六年公布“未经御览批发之本章,一概严禁,不许刊刻传播”;乾隆十一年公布“直隶、江南、浙江等省在京提塘,将不发之事件,钞寄该督抚等,似此行私报密,甚为浅陋,传谕申饬”等。
中国近代报纸_政党化_特色的历史成因及其影响
LMN ’ 近 代 报 纸 ,% 政 党 化 & 特 色 , 历 史 成 因 , 影 响 7OPQRK%&#"!!!!!!!! STUVWK’!!!!!!!!SXYRK(##$) $"$*+&,,!-,$) ,,&!) ,"
!!!!!!!! 根 据 报 纸 的 内 容 和 性 质 ! 人 们 往 往 把 报 纸 分 为 机 关 类
四报刊政党化特色及其影响可以说中国社会是在受由西方引入的新学影响之下逐渐走上近现代化变革的历程的而其问新闻传播媒介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文化的浸润濡染方面同时也由于其自身的影响而显示出新闻媒介对现代社会形成的重要意义由此在关注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时我们不能忽视报刊这种媒介的作用
第 &* 卷 第 $ 期
bcd& "#$%&’(!#)!*$&+,&-
3456&*21746$ 174861&##!
&,,! 年 (( 月
789:%; ( <=>- ?@ABCDEF/GH
杨芳芳
* 湖 北 教 育 学 院 中 文 系 ! 湖 北 武 汉 !"##$#+
I
JK 中 国 近 代 报 刊 诞 生 之 际 就 承 担 了% 救 亡 & 重 担 ! 创 办 近 代 报 刊 是 政 治 家 们 从 事 政 治 活 动 的 重 要 方 式 ! 因 而 中
’"(
!"#$%&’ ( )*+,- ./012 ( 34- 56
众 所 周 知 !近 代 报 刊 在 我 国 的 出 现 是 与 西 方 国 家 的 入 侵 和 我 国 的 半 殖 民 地 化 同 时 开 始 的 $ 在 此 之 前 !我 国 本 土 也 存 在 着 报 纸 !但 那 多 是 类 似 于 官 文 书 式 的 官 方 文 件 的 汇 编 !读 者 对 象 仅 限 于 官 僚 士 大 夫 阶 层 $ 最 先 用 中 文 出 版 的 近 代 报 刊 !最 先 在 我 国 境 内 出 版 的 近 代 报 纸 !都 是 外 国 人 首先创办起来的! 然后才过渡到有中国人自己办的报纸$ 因 而 !在 一 定 意 义 上 可 以 这 样 说 ’我 国 的 近 代 报 刊 走 了 一 条% 曲 线 入 国 & 之 路 ’ 由% 中 文 报 纸 & 到% 中 国 报 纸 & $
中国新闻史概论 第三章国人办报的两次高潮
梁启超的“新文体”给我们报章写作的启示:
(1)直陈时弊,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感 而发; (2)语言丰富,半文半白,平易畅达、深入浅 出,条理明晰 ;
(3)感情充沛,富于煽动性,这是文章最能打 动读者之所在。
三、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1、喉舌论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 表达新闻思想的文章《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无论是“时务体”还是“新民体”,都是以 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在报刊文章写作上 的突破,所以也被称为“新文体”或 “报章体”
• 黄遵宪曾评价梁启超的文章: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 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 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
《少年中国说》(1900年) 节选:
(4)于右任的四份报纸 (1907—1910年) 第一份报纸: 《神州日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 1907年4月2日创刊,创办80天之后,报馆 被焚,停办
第二份报刊: 《民呼日报》
1909年5月重新集资创办, 92天之后被查封
第三份报纸: 《民吁日报》 《民呼日报》 被查封20天之后 于右任又创办了《民吁日报》 但是仅存48天,又被查封
2、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允 许 民间办报,有限度的开放报禁。
二、这一时期主要的办报活动 1、改良派的代表报刊
(1)《清议报》(1898年;日本横滨) 是维新派在海外创设的第一份报刊 。 是维新派人士转向保皇和改良的一个转折点。
《清议报》的办报宗旨? 美化光绪皇帝,维护封建制度
(2)《新民丛报》(1902年;日本横滨) 是梁启超一生中创办时间最长的一份报纸 《新民丛报》的办报宗旨? 鼓吹保皇立宪,为社会改良的政治主 张服务。
中新史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重点难点归纳】一、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1.国人对早期近代报刊的认识与接触(1)林则徐的译报活动1839年3月,前往广东禁烟的钦差大臣林则徐抵达广州后,立即提出了“采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的主张,并组织专人翻译外报。
①林则徐的译报活动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其后的梁启超、严复等人,就曾主张报纸上应“广译五洲近事”,其思想和林则徐相通。
②魏源积极弘扬林则徐的译报思想。
1841年6月,已被革职的林则徐将翻译的《四洲志》、《澳门月报》和《粤东奏稿》等资料交给魏源,让他编纂《海国图志》。
1842年,魏源完成了50卷本《海国图志》的撰述,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
(2)太平天国的办报构想近代中国最早系统阐述自己的办报思想的,是太平天国的玕王洪仁玕。
1859年,洪仁玕在其向天王洪秀全进呈的《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卖“新闻篇”(即报纸)等主张。
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提出了以下有关报纸和办报活动的观点:①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可以通过报纸“禁朋党之弊”及消除种种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
②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可以通过报纸这一桥梁,实现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和民众之间的沟通。
③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
④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
(3)王韬的新闻思想1870年后,王韬与友人黄平甫集资购得英华书院的印刷设备,组成中华印务总局,接着又创办《循环日报》,自任主笔,主持该报笔政达10年之久。
1884年,王韬回上海定居,曾担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创办弢园书局,并尽其余力从事撰作,著有《弢园文录》、《瓮牖余谈》、《弢园文录外编》等,1897年病逝。
王韬在《倡设日报小引》、《本局日报通告》、《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和《论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等文章中,论述了以下几个重要问题:①办报的目的与意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
电影媒介的特点: 1、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 体验; 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 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3、时效性不强。
1958年诞生 电视 原因
改革开放后大发展
表现
如果突然没有了电视,你的生活将如何?
【资料回放】 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 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 解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中共机关报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二 ) 发展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阶段 影响: 解放思想,宣传改良、革命、民主、科
(报纸)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学、马克思主义,制造舆论、唤醒民众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色中华》《新华日报》 《解放日报》 影响: 发动群众、指导革命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影响: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讨论题: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会不会影响其他媒介
的发展?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报纸总印数 (亿份) 广播台时间 (小时) 电视台时间 (小时) 互联网用户 (人数)
246.8
280799
211.3
647762
263.3
2332164
318.4
2931682
329.3
二、中国影视事 业的发展
电影的故乡在哪儿? 你知道中国的电影是
什么时候诞生的? 诞生之初有声音吗?
标志着电影诞生
1895.12,法国的卢米埃 尔兄弟为他们发明的“连续摄 影和放映的机器”申请了专利
中国第一部电影: 《定军山》 (1905)
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1931年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左翼电影为主流 的中国电影相当发达。 《渔光曲》 剧照 1934年
清末至五四时期国人办报的三次高潮
清末至五四时期国人的三次办报高潮——1143401052 新闻二班黄菲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时间:维新运动时期历史背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割地赔款,名族危机日益严重,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变法维新的主张,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在此期间,报纸报刊起到了重要的启迪民智,社会舆论的作用,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次国人办报的高潮。
起因:1:维新运动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热情创办报刊,启迪民智;2:“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准许官民办报的儿诏书,“报禁”、“言禁”逐步削弱,促进各地报刊的发展;3:清政府在经济上推出了一些扶助报业发展的措施,如减低报纸的邮寄费用、对书籍报纸实行免税;4:吸取总结外国人办报的经验并且第一批国人办报为此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报刊:《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万国公报》: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刊,是维新派首先创办的报刊,也是维新派创立的学会——强学会的机关报。
所刊内容以讲论洋务为主,涉及工商、铁路、邮政、兵制、学校、报馆等。
该报于同年12月16日改名为《中外纪闻》,其除了论说外,增加了外电、外报选译和国内各报摘录及上谕等,报刊从创办起受到了维新思想人士及倾向于维新变革的政府官员的支持,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打响了维新运动再度兴起的第一炮。
梁启超担任主笔。
所刊内容包括政论、谕折、京外处事、域外报译等,在当时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曾一度得到部分地方官员的支持,成为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报人:康有为梁启超康有为:戊戌时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维新思想家、报刊政论家。
他提出“纵民开设”报馆的建议,认为要开通风气,“非要合大群不可”,而要合大群“非要开会不可”,主要办报思想是“设报达聪”。
梁启超:清末影响较大的资产阶级报刊政论家,思想家,提出了“去塞求通”、“耳目喉舌”的办报思想,并创造了一种新的报刊文体——时务体,倡导新闻报道应是通俗、自由、新颖。
2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出现和发展
广州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各国消息》。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大陆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组成,显示了与 《察》的继承关系,在业务上初具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
1835年由“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续办,1838年停刊。
二、主要报刊
1、外文报刊 30余种英文报刊
代表:《字林西报》 其他外报:60年代出版了葡文、70年代出版了法文、 80年代出版了德文、90年代出版了日文报刊。 特征:大多数是商人创办的商业报刊,但在政治上都 站在其国家立场上,维护该国在华利益。
多语种外报在上海的出版,显示了中国近代报业 的半殖民地色彩。
文体多样,既有千字以上的长篇论说、几百字的短论和三言两语的杂 句,有故事、寓言、七言诗,也有书信和编者按。没有新闻专栏,只 在第二期登载过一篇题为《月食》的预告性新闻,是中文近代报刊上 的第一条消息。 雕版印刷、书册式;
米怜的办刊思想:注意研究和迎合读者。
考虑到东南亚华人多属下层劳动者,文化程度不高但关心祖国,因 而主张刊物内容要简短、通俗、生动。 传教文章大量引用中国儒家语录,以增加亲近感和说服力,并采用 对话、讲故事的方式,以求更易于被读者接受,长篇文章则往往采 用中国古典小说的章回体裁,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天文地理等介 绍科学知识的文章,配有插图,生动易懂。
近代新教传教士更侧重于“藉文字来宣传基督教”。
除直接宣教外,更多地采用了译书、兴学、办报等间接传教的手段。 尽管这类活动的目的仍在于为宣传基督福音铺平道路,但正是通过 这些世俗性的活动,西方文化经传教士之手大量传入中国,对近代 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传教士从事的世俗性活动中,他们又尤其看重创办报刊。仅从19 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外人先后在华创办了近170种中外文报刊, 其中大部分是以教会或传教士个人的名义创办。
中国近代国人办报简况共74页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中国近代国人办报简况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1.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兴起
2.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发展
(1)《民报》创刊
1905.11.26. 东京 孙中山《发刊辞》 同盟会机关报
宗旨:
宣传“三民主义” 的政治纲领 1910.2.终刊,共26期
2.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发展
二、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1.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 等维新派报刊的创办 2.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 3.变法流产与流亡报刊
《清议报》(旬刊),1898年梁启超创办于日本 横滨,改良派在海外的第一个机关报。 《新民丛报》(半月刊),1902创刊梁启超创办 于日本横滨,白报纸印刷,改良派最有影响的机 关报。
§逐渐成熟于1898年出版《清议报》
§达到顶峰于1902年《新民丛报》上发表 《新民说》、《少年中国说》等一系列文章
梁启超等维新派报刊政论家在创作实践中, 继承了早期维新思想家王韬、郑观应等人的政 论传统,创造出一种通俗自由新颖的政论文体, 当时人称为“时务文体”、“新文体”或“报 章文体”。
1.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兴起
(3)国内革命派报刊的出现 §《大陆》 1902.12.9. 上海 “大陆云者,盖深有痛于大陆之事,而 特为大声疾呼,以觉我大陆也。” 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在国内第一份报刊 §《国民日日报》、《警钟日报》等 上海 § 白话文报刊《中国白话报》等 § 沪杭地区影响最大者《苏报》
王韬 1874.2.4.在香港创刊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华资 中文日报——《循环日报》,并任第一任主笔, 因此被尊为“中国第一报人”、“中国第一位 报刊政论家”。王韬及《循环日报》,是国人 自办报纸的一个承前启后里程碑。 1875年发表《变法自强上》、《变法自强中》、 《变法自强下》三篇政论,在中国历史上首次 提出“变法”的口号。王韬无疑是中国变法维 新运动的先行者。 近代中国第一个提出报刊言论自由思想的维新 报人。
二、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5.维新派报刊的历史作用与对中国报业的贡献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在中国近代 史上发挥的进步作用 资产阶级思想启蒙;救亡图存;变法… (2)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 发展做出的贡献 冲破“言禁”;政治家办报;报章新文 体…
一、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阶段 二、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三、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三、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1.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兴起
(1)香港《中国日报》 (1900.1.5)
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
辛亥革命后迁至广州
1913.8.被袁世凯广东代理人查封 孙中山(1866-1925)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2)《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
1906年-1907年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报刊大论战
§论战的问题:
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统治; 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 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论战的结果:
1906年7月《新民丛报》求和,《民报》不允 1907年11月,《新民丛报》停刊
英敛之在创刊号上发表《<大公报>序》
取名由来:“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
办报宗旨:“开风气,牖(yǒu)民智,挹(yì )
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
主持《大公报》十年
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变法维新,以敢议论
朝政,反对袁世凯著称,成为华北地区引人
注目的大型日报。
英氏家族历经晚清、 民国、国共之争、新 中国成立、反 右、“文革”、改革 开放等时期,因为 “吃洋饭”,这个家 族总是身处中西交锋、 中西矛盾、中西交流 的第一线……
二、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1.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 等维新派报刊的创办 2.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 3.变法流产与流亡报刊 4.官报复兴
从1905年五大臣出国考察到1911年6年间共计新 办报刊800余种,其中近半数为立宪派所办。 1908年颁布的《大清报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部新闻法。
“时务文体”特点(梁启超语): §“纵笔所至不检束” §“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 韵语及外国语法” §“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
“介乎仅为少数学者所懂的 文,及劳动者所能了解的俗语之 间。” ——【英】李提摩太
二、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1.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 等维新派报刊的创办
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 工具,可以通过报纸去“禁朋党之弊”,以消除 种种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
报纸是实现民主统治的手段可以通过报纸这一桥 梁,沟通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和民众之间的公议。 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
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要求报纸内容真实, 文风朴实。 设立新闻馆,设臵新闻官, “准卖新闻篇”等主张。
陈少白 (1869—1934) 原名闻绍, 字少白, 广东新会人。 《中国日报》 第一任社长
主要宣传内容:
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 宣传反清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
革命党人宣传舆 论阵地,重要的 活动据点
中国日报馆还出 版《中国旬报》
1.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兴起
(1)香港《中国日报》
(2)留日学生的革命宣传活动
§《开智录》 1900年 横滨
郑贯公、冯自由、冯斯栾等创办
§《译书汇编》 1900.12 东京
励志会创办,“专以编译欧美法政名著为 宗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 此外,较有影响的报刊还有《国民报》、 《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江苏》等以 及一些革命宣传小册子如陈天华《猛回头》、 邹容《革命军》。
* 思考:《民报》获胜的原因何在?
§论战的意义:
政党报刊论战 真正的战斗的民主主义宣传 资产阶级革命派向保皇派发动的一次全面 的政治进攻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得到传播,三民主义深 入人心,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论战培养和锻炼了大批革命骨干 政论文和驳论文空前发展
* “苏报案” (1903.6.29-1903.7.7)
前情:推荐宣传邹容《革命军》 导火线: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 两江总督魏光焘派人到上海﹐会同租界当 局对《苏报》进行迫害。 陈范﹑章士钊等先期走 避﹐章太炎﹑邹容等6人 被捕。章太炎被判监禁 3年﹐邹容被判监禁2年。 《苏报》也被查封。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期的 中国新闻传播事业
一、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阶段 二、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三、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阶段 1.先声 (1)林则徐 译《四洲志》 “了解夷情” “以夷制夷” 战, & 魏源 编《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知己知彼,可款可 匪证奚方,孰医瞑眩” (2)洪仁玕《资政新篇》及其主要新闻观点 (3)王韬《循环日报》及其办报主张
二、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1.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 等维新派报刊的创办 2.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 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的国人办报活动,显著特 点:报刊数量大、办报地区广、报刊品种多。 (1)数量骤升
1896-1898的3年间,国人新办中文报刊105种。 * 对比:1873年(昭文新报创刊)-1895年的22年 间,国人创办中文报刊不到20家。
办报的目的与意义:
“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
报纸的功能和作用:
“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
内事于外,通外情与内”;
新闻自由的思想、报纸的文风、报纸编辑
人员的条件等。
一、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阶段
1.先声—— 林则徐、魏源,洪仁玕,王韬,郑观应等的 新闻活动及新闻思想 2.上海、广州等地国人自办报刊的出现 译报活动&国人自办报纸(如:《昭文新 报》、《汇报》、《述报》、《公论报》等) 3.《循环日报》与早期香港国人自办报刊 4.《申报》——“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2)队伍中的大多数,为维新派所办
* 数据:维新派在全国创办学会30多个, 创办报刊50多种,开设学校50多所。
(3)所办新报数量最多的地方——上海
1896-1898年间,上海创办40余种,占同 时期全国所办报刊总量的40%以上。以《时务 报》影响最大。
* 对比:从1857年上海第一家中文刊物《六 合丛谈》到1895年间,国人上海所办报刊仅5种。
《万国公报》1895.8.17创,双日刊,每期刊论 说1、2篇,发达最高3000份,出版3个月,45册。
1895.11.京师强学会成立,改《万国公报》为 《中外纪闻》,成为正式机关报,创刊于12月16 日。1896.1.20查禁强学会及《中外纪闻》。
1895.11,上海强学会成立,机关报《强学报》于 1896.1.12创刊
三、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1.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兴起
2.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