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响应能力开拓华为国际化之路
从危机管理看华为的成功之道
![从危机管理看华为的成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20f0b54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17.png)
从危机管理看华为的成功之道华为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无论是在技术创新、国际市场拓展还是危机处理方面,华为都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和韧性。
近年来,华为不断遭遇来自国际市场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如美国政府的制裁和打压、国际贸易摩擦等。
华为却在危机中不断逆袭,稳步发展,并不断刷新着自己的业绩和历史。
那么,华为的成功之道究竟是什么?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来看,究竟是什么让华为能够在诸多危机中锐意进取、屡创佳绩呢?在此,我们将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华为的成功之道,探讨华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采取的战略和策略。
一、快速反应和决策机制华为在危机管理中最大的成功之道之一在于其快速反应和敏捷决策的机制。
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挑战,华为总是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无论是产品技术的升级优化,还是市场营销策略的调整,华为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决策并快速实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所带来的影响。
在美国政府对华为的制裁和打压之后,华为立刻启动了备用计划,积极调整国际市场策略,寻找替代解决方案,并在技术上加大研发力度,以确保公司业务的持续发展。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华为机制灵活的决策机制和高效的执行力。
二、产品品质和技术创新在危机管理中,一个企业最有效的武器就是出色的产品品质和持续的技术创新。
华为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产品品质和技术创新,不断推出领先市场的产品和技术,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
在面对危机时,这些优势成了华为的强大后盾,成为抗衡危机的重要力量。
在遭遇美国制裁和打压之后,华为的5G技术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认可和欢迎。
其稳定的网络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让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并成功地与竞争对手进行了角逐。
华为依靠产品品质和技术创新,不断扩大了市场份额,稳定了业务基础。
三、国际化布局和本土化战略在面对危机时,华为的国际化布局和本土化战略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华为在国际市场上有着丰富的运营经验和广泛的渠道资源,可以在危机时很快地调整市场策略和开展业务。
从追赶到领先——华为战略升级与转型路径解析
![从追赶到领先——华为战略升级与转型路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28f8d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f.png)
从追赶到领先——华为战略升级与转型路径解析从追赶到领先——华为战略升级与转型路径解析近年来,华为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科技巨头。
这家中国公司在通信设备和智能手机市场上崭露头角,不断刷新人们对中国科技公司的认知。
然而,华为的崛起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需要经历多年的探索、战略升级和转型。
一、追赶时期华为成立于1987年,当时是一家致力于提供通信设备解决方案的小公司。
在90年代初期,通信产业正在飞速发展,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在此背景下,华为面临着西方巨头的竞争和技术壁垒。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意识到,要想在这一行业获得成功,需要拥有核心竞争力。
华为在追赶时期主要采取的是高速扩张和技术引进的策略。
华为扩大了自身的研发能力,与国内外的高校以及研究机构合作,引进各种新技术,提升自己的研发实力。
同时,华为加大了产品的市场投放力度,通过降低价格、提升品质、优化售后服务等措施,不断满足客户需求,赢得市场份额。
二、差异化战略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华为逐渐认识到,单纯的追赶已经不再足够,必须找到自己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华为开始加大在核心技术上的研发投入,并在2000年成功推出了第一款全球领先的4G通信解决方案——UMTS。
这一举措让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逐渐摆脱了厂商角色。
差异化战略的核心是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特定客户群体的需求。
华为积极投资于研发和创新,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来提供解决方案,提升客户体验。
此外,华为还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了调整,建立了多样化的团队,引入了国外专业人士,加强了公司的全球化经营。
三、全球化战略在差异化战略的基础上,华为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战略。
1997年,华为在海外市场的销售占比只有1%,而到了2015年,已经提升到了约66%。
华为积极进军发达市场,与全球500强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全球化战略的核心是深入理解和融入当地市场,并以当地化的方式进行运营。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策略研究论文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策略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809234376baf1ffc4fad5d.png)
华为公司国际化策略研究华为公司国际化策略研究摘要:当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国内市场容量有限或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寻找更好的资源、追逐更高的利润,或者为了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国际化经营就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
本文通过对华为公司国际化动因和策略的分析,找出其成功以及不足之处,也对华为公司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并对中国企业国家化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国际化策略、动因、竞争力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现状及问题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目前谈论焦点不是要不要国际化的问题,而是如何国际化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战略选择上已经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及教训。
我国许多企业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从全球角度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使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这些企业在国家化的道路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他们为我国许多企业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虽然近年来,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涌现了不少成功案例,但总体看,与国际一般趋势比较,不仅总量滞后,而且在结构、合作领域、合作方式、企业跨国经营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与差距;包括与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相比,也存在某些不足。
具体说来,有以下问题:企业国际化动机和发展战略不够清晰;管理体制落后;投资决策过程不科学,投资风险大;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较大问题等。
因而推进企业国际化经营仍然任重而道远。
在确立国际化发展战略方面,最成功的当属华为公司。
二、华为公司国际化策略案例分析㈠、华为概况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 1/3的人口。
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315位,与上年相比上升三十六位。
华为公司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化战略方面给中国企业带来很多启示。
华为在国际化战略下的市场拓展研究
![华为在国际化战略下的市场拓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8b455c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4.png)
华为在国际化战略下的市场拓展研究第一章:引言当前,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技术、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企业也在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华为作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领军企业,在经过多年的国内市场布局后,正面临着国际市场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国际市场中迅速拓展业务,是华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篇文章主要从华为在国际化战略下的市场拓展研究的角度,分析华为在国际市场上所采取的策略和实践,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第二章:华为在国际化战略下的市场拓展2.1 华为的国际化战略华为在国际化战略下,主要采取了“突破型创新”战略。
其主要特点是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行业规律,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
如华为在无线通信领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研发了全球领先的5G技术,其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0%以上,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同时,华为还注重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与全球多家领先科技企业、运营商、政府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业务的发展。
2.2 华为在国际市场的战略布局华为在国际市场的战略布局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建立区域总部,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当地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快速响应当地市场需求。
华为已经在全球各地建立了19个区域总部,如美国、欧洲、非洲等,为华为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第二层是与本地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业务拓展。
在国际市场上,政策、文化、市场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企业面临很多挑战,因此与本地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情况,提高业务拓展的效率。
例如,华为在欧洲与当地的运营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5G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共赢。
第三层是与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海外市场,华为也注重与当地政府建立合作关系,与政府共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例如在泰国,华为与泰国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数字经济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华为的国际化经营
![华为的国际化经营](https://img.taocdn.com/s3/m/aa23fa0c79563c1ec5da719b.png)
案例分析报告课程名称: 跨国公司管理案例名称: 跨国公司发展新趋势班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0903姓名: 左聪、凌晓燕、杨升、曾深焕潘冬、陶贤正****: ***华为的国际化经营策略与问题分析——跨国公司发展新趋势引言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的引擎”,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促使跨国公司进行一系列的战略调整与管理变革,以新的竞争规则和创造价值的方式,适应已经改变了的经营环境,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增强国际竞争力,求得更大更好的发展。
当今跨国公司的经营趋势主要是跨国并购、组织网络化变革、战略联盟和海外营销,文章以华为公司为案例比较国际化初期的环境和策略以及现时的环境,将其与跨国公司在90年代前后的环境相结合得出一般性的趋势。
研究借鉴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对加快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华为海外营销PEST IPD ISC DFX CRM一、案例简介华为的崛起之路在竞争激烈的通信设备市场上,华为堪称是中国成功通信厂商的代表。
该公司成立于1988年,由退役军人任正非创立于深圳,是由员工持股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在全球通信业具有领导地位的供应商之一,从事通信运营商提供固定网、光网络、移动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络解决方案从事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创新的、客户化的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实现客户的潜在增长,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数据,华为2009年的销售额达218.21亿美元(149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达26.72亿美元(183亿元人民币),成为继联想集团之后,成功闯入世界500强的第二家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也是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排名第397位。
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发布,华为排名上升至351位,营业收入27355.7百万美元。
华为国际化
![华为国际化](https://img.taocdn.com/s3/m/a08e4cd47f1922791688e8a6.png)
2005
2006
2008
2009
2011
2012
2013
1987
1999
2000
2001
2004
成立
在印度班 加罗尔设 立研发中 心
在瑞典首 都斯德哥 尔摩设立 研发中心
在美国设 立四个研 发中心。 加入国际 电信联盟 (ITU)。
国际化概况
2013年 • 全球财务风险控制中心在英国伦敦成立, 监管华为全球财务运营风险,确保财经业 务规范、高效、低风险地运行; • 欧洲物流中心在匈牙利正式投入运营,辐 射欧洲、中亚、中东非洲国家。 • 作为欧盟 5G项目主要推动者、英国5G创 新中心 (5GIC) 的发起者,发布 5G 白皮书, 积极构建 5G 全球生态圈,并与全球 20多 所大学开展紧密的联合研究; • 华为对构建无线未来技术发展、行业标准 和产业链积极贡献力量。 • 400G路由器商用方案得到 49个客户的认 可并规模投入商用; 此外,华为还率先发布了骨干路由器 1T 路由 线卡,以及40T超大容量的波分样机和全光交 换网络AOSN新架构。 持续领跑全球LTE商用部署,已经进入了全球 100多个首都城市,覆盖九大金融中心。 发布全球首个以业务和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敏捷 网络架构及全球首款敏捷交换机 S12700 ,满 足云计算、BYOD、SDN、物联网、多业务以 及大数据等新应用的需求。 以消费者为中心,以行践言(Make it Possible) 持续聚焦精品战略,其中旗舰机型华为 Ascend P6实现了品牌利润双赢,智能手机业 务获得历史性突破,进入全球TOP3,华为手 机品牌知名度全球同比增长110%。
华为在韩国和香港设立了代表处和技术服务中心,本地员工达到70%。 总部设在埃及开罗,下设20个代表处,本地员工比例超过50%。 1996年开始开拓独联体市场。目前,华为在独联体地区10个国家设有代表处,本地员工比例超过 80%。 2001年华为进入欧洲市场,总部设在英国的Basingstoke。目前在26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 1998年开拓南部非洲市场,总部设在南非。目前50%的雇员为当地员工。 总部设在得德萨斯州的Plano。2001年3月成立北美地区的子公司FutureWei。 1997年进入拉美市场,总部设在巴西圣保罗。目前10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本地员工比例为73%。
华为发展之路
![华为发展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22566168bed5b9f3f90f1cb1.png)
4.“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有益经验都要学习”,结合多家知名企业的管理经验 ,形成华为的“任氏管理”
1.上海贝尔,依托总部实力,在国内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 。华为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以低价格和高服务的 优势,采取大面积“包抄”战术,一步步蚕食上海贝尔的 市场份额。1999年华为销售额突破100亿,将上海贝尔摔 在身后。
7.李一男,研发部的天才,正在积极研发新产品的时候被任正非吊到市场部锻炼,任正 非的人才管理,所有的华为人,都要懂市场。此时李一男闹情绪,2000年12月,离开华 为,带着任正非给他的1000万分红存款,另起炉灶,创立港湾网络公司,期初是代理华 为产品,但是李一男了解华为研发的薄弱环节-数据通讯领域,并开始研发产品。随着中 国互联网兴起,数据通讯发展迅猛,2001年销售额1.47亿,02年突破4亿,03年突破10亿 。此时李一男想和华为抗衡,引进外资,壮大自己。 8.此时任正非认识到李一男不怀好意,专门成立“打港办”,最终击垮并收购港湾,李 一男再为。
7.华为征服了法国和英国,华为信心大增,下一站荷兰 。荷兰2000万人口,却拥有五家移动通讯运营商,荷兰 本土两家, Telfort和荷兰皇家电信集团,其他三家是 法国、德国和英国的公司。其中Telfort实力最弱。此公 司2000年就拿到了3G牌照,但由于技术等原因,始终没 开通业务。任正非看到了这一点,2004年底任正非亲赴 海牙,与Telfort总裁签订了WCDMA的合作合同,价值2亿 欧元。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了解决方案, Telfort总裁 说,他看中了华为对合同的执行的承诺和快速反应能力 。华为价格有优势,但不是最低的。完美合作后,其他 电信都主动合作。华为以快速的反映能力,迅速击败爱 立信、阿尔卡特等供应商,成为荷兰全国骨干传输网的 唯一合法供应商。由于和荷兰的合作,荷兰皇家电信集 团2006年收入超过120亿欧元。
华为的发展历程及战略
![华为的发展历程及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85b6a3cf195f312b3169a5c1.png)
扎实稳健的国际化 经营战略(二)
为增加海外机构的经济效益,跨国公司对海外机构的员工都是激 励为主,同时由于“山高皇帝远”,很多海外机构往往容易出现财务 控制过松、成本上升和滋生腐败等问题。面对上述问题,华为的做法 是实行全球一致的管理和工作流程,其对海外30多个分机构的管理都 是基于公司统一的管理平台。华为对全球各地员工的管理是公开并且 一视同仁的。华为与IBM公司合作,建立集成产品开发流程(IPD)和 集成供应链(ISC)。同时,华为公司财务的IT建设全面展开。IT系统 已覆盖到公司主要业务运作以及整个公司的办公自动化操作。华为 Intranet网络专线连接了国内所有机构及拉美、独联体、南部非洲及 海外研究所等海外机构。可以说,华为总部的触角能很方便地到达每 一个海外的分机构。
华为的企业文化
认识华为,了解到它的存在和优秀,很多人是从华为掌门人任正非开始的。 一个异常低调、调教出华为“狼性文化”的舵手,赋予了华为不断拼搏的文化 底蕴。 创立20年来,任正非及其团队牢牢把握了住了电信设备行业的本质和发 展趋势,技术立足,从一开始就立志做电信解决方案的供应商;面对电信行业 不断向信息化、网络化靠拢,华为适时提出了实现业务和网络的融合,进行全 业务运营的新思维。这才是华为可怕之处,因为它已然洞悉了行业未来的走向, 并切实融合到了公司运营当中。
2006
2007
2008
•以8.8亿美元的价格出 售H3C公司49%的股份。
•与摩托罗拉合作在上海 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开 发UMTS技术。
•推出新的企业标识,新 标识充分体现了华为聚 焦客户、创新、稳健增 长和和谐的精神。
。
•与赛门铁克合作成立合 资公司,开发存储和安 全产品与解决方案。
•与Global Marine合作成 立合资公司,提供海缆 端到端网络解决方案。
华为企业文化浅谈
![华为企业文化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f0f9b77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a.png)
华为企业文化浅谈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而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之一,华为成为了世界各地企业的学习对象。
华为企业文化作为华为公司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值得深入探讨。
本文将从华为企业文化的定义、精神内涵、核心价值观、文化传播等方面,对华为企业文化进行浅谈。
一、定义华为企业文化是指华为公司内部所秉持的精神,包括公司的价值观、使命、愿景和遵循的原则。
它是华为员工行为的指南,同时也是公司发展的基石和根基。
华为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华为公司成功的核心因素之一。
二、精神内涵1. 快速响应:华为要求员工不能在“舒适区”中生存,要时刻保持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快速的决策能力,才能随时面对世界变化的挑战。
2. 持续创新:华为鼓励员工创新,推崇技术领先,并建立研发机制,以满足客户的不断需求和市场变化。
3. 责任与奉献:华为的责任与奉献精神囊括了个人、团队和社会三个层面,从企业角度讲,华为致力于以科技创新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世界的发展建立更多迅速而高效的桥梁。
4. 精益求精:华为特别注重细节的改进和完美的追求,在产品研发、销售、服务等领域都要求达到极致。
三、核心价值观1. 双赢:华为坚信只有当员工、客户和公司都可以受益时,才能实现永续的发展。
2. 创新:创新是华为竞争优势的来源,公司将珍视每一个创新的机会。
3. 诚信:华为在所有业务中都坚持诚信的态度,将诚信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4. 坚韧不拔:华为在经济强国如美国也坚持了30年,秉承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公司将始终不改变其发展的方向。
四、文化传播华为企业文化是通过华为公司内部的各个方面推广的。
首先,它融入到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之中。
公司倡导“体制内格子”和“体制外格子”的平等,所有员工进入公司后都是“最佳状态”,即最能表现出成长潜力的。
其次,在公司内部教育和培训过程中,华为展示了它的文化价值观,然后将其转化为员工的行动指南。
此外,华为每年都会举办一些提交企业文化的活动,如学术研讨会、文化比赛、优秀员工的表彰大会、审计等。
华为国际化分析
![华为国际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5733f283d049649b6658bb.png)
华为国际化分析作者:徐明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29期作为我国著名的民营跨国公司,华为经过20年的发展,由一家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为通信设备跨国巨头,崛起速度之快举世瞩目。
本文通过分析华为的组织结构变化和华为在国际化发展中的优势,找到华为跨国经营成功的秘诀。
同时分析华为在新时代所遇到的跨国经营的挑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一、华为国际化发展现状华为开始进行国际化始于1996年。
1996年,华为与长江实业旗下的和记电讯进行合作,成功打入香港市话网,这标志着华为国际化的开始。
之后华为将跨国业务逐步扩展到俄罗斯、南美、东南亚、中东、非洲和欧美,如今的华为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通讯设备制造商、第三大手机制造商,其产品涉及程控交换机、传输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宽带多媒体设备、电源、无线通信设备、微电子产品、软件、系统集成工程、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终端设备及相关通信信息产品、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及配套产品等,经营范围遍及五大洲,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巨头。
二、华为进行跨国经营的原因自1987年,华为创立后一直积极地去拓展国内的通信设备市场。
经过八年的发展,华为已在国内市场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但1995年,我国的通信市场格局却有了重大变化。
由于通信设备关税较低,使得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而当时的国际市场需求下滑,众多的通信设备跨国巨头转入中国市场,通过价格战与华为等中国本土企业争夺中国市场。
面对资金雄厚的跨国巨头,华为遭受了巨大的发展压力,面临着生存下去的“压力”。
在这样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华为开始了自己的国际化道路。
三、华为国际化成功的优势在华为20年的跨国经营过程中,华为十分注重于国际市场的开拓,形成了独特国际市场开拓战略,主要包含以下六点:(一)锲而不舍的精神许多跨国公司的成功都離不开坚持不懈的精神,华为也不例外。
华为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遇到了许多困难,华为正式凭借着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次又一次战胜困难,成为著名的国际通信设备跨国巨头。
成功不是神话:华为国际化的坎坷历程
![成功不是神话:华为国际化的坎坷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f1a4e2dbc8d376eeaeaa31b2.png)
成功不是神话:华为国际化的坎坷历程兰涛lantao2ted@ 2015.9.05在大环境相当不景气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华为销售收入达到创纪录的1759亿,逆向增长30%,其中海外业务收入占比2/3。
亮丽数据的背后,饱含着太多的艰辛曲折。
十八年的国际化之路,华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才成就了今天的全球化格局。
一、内外交困下的奋力突围时针拨回到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不久,全球电信市场一片凋零。
华为主流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均已超过30%,急于突破的2G无线通信市场则被强大的国际巨头爱立信、诺基亚等牢牢把持,华为遭遇增长的天花板。
虽然华为在国内厂商中率先开发出3G产品,但苦等3年,等到的却是政策主导下的“小灵通”。
这种落后的PHS无线技术,以年平均200亿左右的设备市场规模,持续建设了4年,加上配套的手机终端市场,养肥了当年华为最大的国内竞争对手UT和中兴,他们将攫取的利润大举用于3G攻关和推进海外市场,与华为的差距逐渐缩小。
与此同时,更危险的港湾网络也步入竞争者的行列。
2002年,华为的IPD管理变革进入深水期,当时要求年底所有产品线必须完全按照PDT2.0的流程运作。
变革的阵痛加剧,但成效又没有显现。
雪上加霜的是国际对手思科也在控告华为侵犯其知识产权。
正如任正非所言:“2001~2002年华为处在内外交困、濒于崩溃的边缘”。
从财务数据上看,2002年华为历史上首次出现负增长。
内忧外患之下,任正非眉头紧锁,苦心思考着如何走出才能困境?从市场格局上分析,只剩华山一条路——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任正非坦言:“我们不尽快使产品全球覆盖,其实就是投资的浪费,机会的丧失。
”“我们总不能等待没有问题才去进攻,而是要在海外市场的搏击中,熟悉市场,赢得市场,培养和造就干部队伍。
我们现在还十分危险,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
若三至五年之内建立不起国际化的队伍,那么中国市场一旦饱和,我们将坐以待毙。
”二、成功,偶然之中的必然华为人的“眼高”:早在1994年,任正非就喊出了“十年之后,世界通信制造业三分天下,必有华为一席”的“狂言”。
华为的企业文化分析
![华为的企业文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35131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6.png)
华为的企业文化分析引言概述:华为作为全球率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其成功的暗地里离不开其独特的企业文化。
本文将对华为的企业文化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华为的发展和成功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一、华为的价值观1.1 以客户为中心:华为始终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通过不断创新和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1.2 追求卓越:华为鼓励员工追求卓越,不断挑战自我,通过持续学习和不断创新来提升个人和公司的能力。
1.3 诚信朴重:华为秉持诚信和朴重的原则,坚守道德底线,建立了可信赖的企业形象。
二、华为的团队合作精神2.1 共同目标:华为鼓励员工树立共同目标意识,通过协作和合作来实现团队的成功。
2.2 开放沟通:华为倡导开放的沟通氛围,鼓励员工坦诚交流,分享知识和经验,促进团队的协同合作。
2.3 共享成果:华为重视团队的共享成果,通过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激励员工共同努力,分享企业的成功。
三、华为的创新文化3.1 鼓励创新:华为注重员工的创新能力,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推动公司的创新发展。
3.2 投资研发:华为在研发领域投入巨大资源,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
3.3 快速响应:华为秉持快速响应的原则,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及时推出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四、华为的人材培养4.1 人材优先:华为视人材为最珍贵的资源,注重人材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4.2 学习型组织:华为倡导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进修,提升个人和组织的能力。
4.3 公平公正:华为注重公平公正的人材评价和晋升机制,激励员工积极进取,实现个人价值。
五、华为的社会责任5.1 可持续发展:华为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致力于构建可持续的社会。
5.2 回馈社会:华为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各种公益活动和捐赠,回馈社会,关爱弱势群体。
5.3 全球合作:华为倡导全球合作,与全球火伴共同推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全球互联互通。
华为出海,奋战全球化
![华为出海,奋战全球化](https://img.taocdn.com/s3/m/c07b044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2.png)
华为出海,奋战全球化作者:许惠文来源:《销售与市场·营销版》2023年第12期如今的华为可谓红得发紫,华为已然成为显学,阐述华为“成功之道”,华为CBG(消费者事业部)手机成功之道的文章何其多也。
有人说“学华为是找死”,现在的华为规模多大,你的企业规模多大?有人说“华为你学不会”,华为的研发能力、市场能力、企业文化机制不经过几十年打造根本不可能学得来。
有华为的管理顾问说:华为不是不能学,而是要学彼时的华为,而非当下的华为;要学华为之道,而非华为招式。
秉承此意,我们翻开华为尘封已久的出海“青葱岁月”,看华为自1996年高管出国探访“游学”到2005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流着热泪说“华为出海终于成功了”,看华为如何践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营销再到中国品牌的全球化之路。
本文通过分析标杆出海企业华为CNBG(运营商业务)出海之路案例,力争为广大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全球化经营提供思考与思路。
1996年年初,华为公司仅有1个海外代表处,即莫斯科代表处,华为公司派到海外的常驻人员总共才2名。
2003年,华为公司整个国际系统人员加上为国际市场服务的中方用服人员和研发人员,已经突破2500人。
2005年,华为全球销售总额达82亿美元,其中海外市场销售额达47.5亿美元,华为国际市场的销售额首次超越国内市场;而国内市场也被华为重新定位为中国地区部,和海外的8个地区部平级。
华为的出海之路,从1996年计到2005年整整10年。
从混战“七国八制”(当时的中国电信市场被国外品牌和标准充斥,形成了著名的各种制式、各种标准的“战国”局面)到位居国内电信设备提供商之首,从中国香港产品的代理商到低价低质的模仿者再到高性价比的自主研发制造者,华为走出了一条从中国制造走向海外市场进而构筑中国品牌之路。
华为出海并非为了抢夺国外市场,而是为了未雨绸缪,应对国内电信市场的激烈竞争。
华为有“惶恐的危机主义生存哲学”,即便在1994年研制出对华为发展有重大意义的“08万门机”(数字程控交换机)之后,任正非还是说:“国内市场饱和了,华为怎么办?”华为需要在国内市场之外开辟新的市场“奶酪”。
华为常考面试题及答案解析
![华为常考面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1cb62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b.png)
华为常考面试题及答案解析1. 请介绍一下华为公司的发展历程。
华为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ICT解决方案供应商。
公司起初专注于通信设备的制造和销售,随着市场的发展,逐渐扩展到电信网络、企业网络、消费者业务等多个领域。
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伙伴网络,为全球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2. 请介绍一下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创新能力:华为在ICT领域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 全球化运营能力: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 人才优势:华为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经验丰富的团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 业务多元化:华为业务涵盖了电信网络、企业网络、消费者业务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多元化的业务发展,降低了市场风险。
3. 请谈谈你对5G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前景。
5G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密度。
它将为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和机遇。
在应用前景方面,5G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等领域。
它将加速工业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改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实现车联网和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连接更多的物联网设备,实现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应用。
总之,5G技术将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4. 请谈谈你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学科。
它通过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和思维过程,实现了诸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功能。
在应用前景方面,人工智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应用于医疗健康、金融、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实现风险评估和智能投资;在智能交通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智能驾驶和交通管理。
华为是怎样打开欧洲市场的?
![华为是怎样打开欧洲市场的?](https://img.taocdn.com/s3/m/57b669d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3.png)
华为是怎样打开欧洲市场的?2019-08-271995年,当程控交换机在中国市场正处于⽕红年代的时候,任正⾮就发出“如果中国的交换机市场饱和了,华为吃什么”的感叹。
为此,1996年1⽉市场部集团⼤辞职运动结束后,他任命原⼭东办事处主任李利为海外市场部总监,开始筹划国际市场的拓展事宜。
但在当时,华为除了参加过北京和⽇内⽡两次规模很⼩的国家电信展以外,对于如何打⼊国际市场⼀⽚茫然。
价格利器打开欧洲之门“海外营销容不得投机取巧,坚决不能有合同呼啦啦就来了,没合同呼呼呼就⾛了,⽽是⼀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持久战。
只要我们在跨国竞争中表现出⾃⼰的优势,踏踏实实做到质量优、价格低、服务好,那么,国际市场的⼤门则迟早会被我们撞开。
”任正⾮的这段话,在华为被普遍视为海外营销和跨国竞争的⾏动指南。
在1999年到2000年的两年时间⾥,华为紧紧抓住了“亚洲⾦融风暴”之后东南亚客户普遍追求⾼投资回报率的⼼理需求,凭借⽐竞争对⼿低30%的价格优势,先后拿下了越南、⽼挝、柬埔寨和泰国的GSM市场。
随后,华为⼜以同样的⼿段把优势逐渐扩⼤到中东地区和⾮洲市场。
但在巨⼈林⽴的欧洲,华为很清楚⾃⼰的⼒量还⾮常薄弱,所以没有向沃达丰、英国电信、德国电信和法国电信等世界级运营商发起正⾯攻击,⽽是按照“由农村包围城市”的迂回战术,通过价格利器向⼀些刚刚起步、⾮常注重性价⽐的规模较⼩的运营商发动进攻,并很快在这个领域掀起了不⼩的波澜。
拥有“度假天堂”美誉的葡萄⽛是西欧的⼀个海滨国家,每年前往这⾥度假和打⾼尔夫的世界各地的有钱⼈超过2 000万。
INQUAM是⼀家总部设在英国的中等规模的跨国移动运营商,尽管较早地在英国、罗马尼亚、法国、葡萄⽛和摩洛哥等国家部署了GSM⽹络,但是由于投资规模和运营能⼒的局限,在移动市场上的竞争⼒有限。
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他们了解到很多度假者抱怨在葡萄⽛⽆法接听CDMA电话的事实之后,开始积极筹划投资⽅案,并主动地向朗讯、北电和摩托罗拉3家北美电信巨头发出了招标邀请函,但结果却令INQUAM⼤失所望――报价远远超出了预算。
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189a04a45177232f60a2a4.png)
华为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一、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先进的技术。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行业的特点要求其必须具备先进的技术,华为公司具有强大的研发团队(近40000名研发人员),保证了其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技术是其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先进的技术也使得华为公司的产品具有了卓越的品质。
2、良好的企业文化。
华为人普遍认为,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在企业物质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只有靠文化资源,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获得发展。
华为公司的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为人们提供最先进的电信设备和服务,成为全球最先进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使命是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战略是以客户为中心。
华为良好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主要有: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判、开放进取、至诚守信、团队合作、聚焦、创新、稳健、和谐。
华为内部面向市场的态度是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
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团队之间合作的一致性提供了内在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内耗,使得协同效应达到最大化,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推动了华为公司的发展。
3、合理的组织结构。
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分布呈哑铃型结构,研发和市场各占40%,行政和生产人员只占20%;在华为公司内部实行二维结构,即按战略性事业划分的事业部和按地区战略划分的地区公司,同时又建立了完善的沟通机制,保证了组织的灵活性。
这样构筑了华为卓越的研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结合就构成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能力,极大地推动了华为公司的发展。
4、最普遍的客户关系,即卓越的客户响应。
华为公司把战壕修到离客户最近的地方去,在每个地市建立客户服务中心,加强在地市一级城市的营销服务网络,以前的销售经理转变为客户代表,也就是代表客户来监督提高华为的服务水平。
04-华为公司业务变革与IT治理实践
![04-华为公司业务变革与IT治理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72a798aab8f67c1cfad6b88a.png)
华为公司业务变革与IT治理实践华为公司持续有效增收,过去五年收入复合率达12%,率润率的贡献来源于业务变革,而业务变革与华为公司的IT建设与治理实践密不可分。
一、华为公司的治理架构华为公司的治理结构,股东会下面有董事会,董事会下面有人力资源委员会、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在具体的运作上公司采用轮值CEO的制度,有三个轮值CEO每年都要轮到。
公司股东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对公司增资、利润分配、选举董事/监事等重大事项作出决策。
董事会是公司战略和经营管理的决策机构,对公司的整体业务运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公司在战略和运作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董事会下设人力资源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协助和支持董事会运作。
监事会主要职责包括检查公司财务和公司经营状况,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和董事会运作规范性进行监督。
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轮值CEO制度,轮值CEO在轮值期间作为公司经营管理以及危机管理的最高责任人,对公司生存发展负责。
在具体的组织结构上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上看华为:1、第一个维度是华为的文化以客户为中心,在组织上也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华为公司三个业务集团就是以客户群来划分的:第一个业务集团是运营商BG,第二个业务群是政府和企业BG,第三个业务群是家庭消费者BG。
2、第二个维度是从区域上看华为,我们分成16个地区部,地区部下有代表处(170)。
3、第三个维度是从产品与解决方案上看华为。
华为公司对这三个维度进行考核的时候都要考核订货、收入、利润这些经营指标,但权重有所不同。
区域利润考核的权重更大,客户群规模的考核权重更大,产品与解决方案更注重竞争力。
同时,为了防止相关的战略层有短期行为,还有15%的战略考核,不能只看今天,要看未来。
华为还有2012实验室、首席供应官、华为大学、华为内部服务这几个组织,我们称之为服务型的组织,他要向区域、产品与解决方案以及客户群提供服务,他是价值中心,要服务好三个维度的经营业务。
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10bda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a.png)
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华为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其核心竞争力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全球领先的技术研发实力:华为在全球范围内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并建立了全球竞争力的研发体系和创新机制。
公司通过自主的核心技术研发,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使其具备了在信息通信领域持续领先的能力。
2.强大的人才资源和团队合作能力:华为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一支由顶尖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
公司注重人才选拔和培养,并搭建了一套完备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以保证技术和创新实力的持续发展。
此外,华为倡导开放的创新文化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员工积极分享和合作,为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宽广的全球市场渠道和客户基础: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营销和服务网络,并拥有大量的合作伙伴。
公司与全球通信运营商、企业客户、政府机构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全球市场中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
华为在提供信息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方面的经验和优势,使其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并在全球市场中保持持续增长。
4.高效的运营管理能力:华为致力于建立灵活高效、客户导向的运营管理体系,以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研发和制造效率、提升售后服务质量等措施,持续降低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
华为运营管理的高效能力使其在全球市场中具备了快速响应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
5.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战略:华为不仅在技术创新上保持领先地位,还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战略调整。
公司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和混合云战略,致力于构建全新的ICT基础设施、创造新的数字化服务和业务模式,并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华为的创新商业模式和战略有助于公司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
总之,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其核心竞争力源于全球领先的技术研发实力、强大的人才资源和团队合作能力、宽广的全球市场渠道和客户基础、高效的运营管理能力以及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战略。
华为的国际化逻辑
![华为的国际化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fbead237f111f18583d05a51.png)
走出去就是机会!目前的华为已经开始从卖产品到卖方案和服务,从拼价格到树品牌,从非主流到跻身主流设备提供商名单的嬗变。
今年24岁的辛文,只有在7月8日来泰国曼谷参加彩铃业务国际研讨会之前,才有机会将一年来蓄起来的大胡子刮掉。
辛文刚毕业两年,就被华为派往沙特阿拉伯做业务。
尽管长期驻外,少有娱乐活动,但来到曼谷以后辛文仍很少单独出去逛街。
因为他这次来曼谷决不是休闲度假,他必须寸步不离地陪同华为在沙特阿拉伯的一个重要电信运营商客户。
7月8~9日,一个由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家运营商参加的彩铃业务国际研讨会在泰国曼谷举行。
在这次“案例学习”活动中,华为派驻各国的市场人员悉数与会,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贴身”陪同自己所在国家的运营商客户们进行一次“学习型公务旅行”。
华为在做国际市场时,把其在国内注重客户关系的传统拷贝到了一个更广泛的客户圈和更高层次的市场模式中。
辛文只是华为这一策略的众多执行者之一。
拷贝国内经验“中国的电信市场规模巨大,而且一开始就面对的是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可以说竞争非常激烈。
所以,中国市场摸爬滚打的经验可以给华为走向国际市场提供难得的经验。
”1996年就开始在俄罗斯拓展市场的华为常务副总裁费敏回忆说。
华为是一家善于学习的企业,也是一家善于拷贝经验的企业。
华为在泰国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000年华为刚进入泰国时,本希望在泰国卖GSM相关设备。
但是,当时的泰国移动通信市场,GSM网络已经被国外几家大的设备商瓜分得差不多了。
华为只能做一些边际网的补充解决方案,有点类似于在别人大块吃肉后只能喝点剩下的汤。
华为当然不甘心。
在认真分析形势后,华为认为,进入泰国初期面临的形势,有点类似于华为在国内移动通信市场的地位,所以国内的创新经验可为打开泰国市场提供帮助。
2000年华为刚好与中国移动签下了一笔价值8亿元人民币的智能网合同,中国移动智能网当时已快速发展到接近3000万户的容量,其中一期工程华为为中国移动在150多个城市建立短消息和其他智能网业务,重点拓展预付费即神州行业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速响应能力开拓华为国际化之路
华为国际化进程“节节高”缘自于企业的整体战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机制。
3月末,华为在英国东南部的Basingstoke市设立了欧洲总办事处,迈出了向海外进军的重要一步。
与此同时,华为还计划在英国设立一家研发中心。
分析人士认为,华为此举充分体现了中国企业向海外扩张的战略。
而其3G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的突破,更改变了中国厂商在西方社会眼里的一贯形象,即中国的产品是低价和“千篇一律”的代名词。
据记者了解,去年,华为先后拿到了阿联酋、香港两笔3G合同,其中,阿联酋的商用3G网络已经开通。
这意味着在当今国际电信界技术最前沿、竞争最激烈的3G领域,我国企业首战告捷。
华为不仅成为全球少数几个实现了3G商用的厂商,跻身全球移动通信领域第一方阵,而且中国企业的自主品牌也随着华为的成功,在最前沿的高技术领域有了一席之地。
3G是移动通信最前沿的技术,全球各跨国公司已经投入成百上千亿美元“豪赌”3G。
在如此残酷的竞争中,华为何以能在国际上打响自主品牌?记者就此对华为傅军进行了专访。
记者:上月末,华为在英国东南部的Basingstoke市设立了欧洲总办事处,主要是基于哪方面考虑?
傅军:一方面,是市场布局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客户,从而与外界的战略合作伙伴更好地合作。
记者:华为公司的合作者覆盖了多个层面,华为挑选国际化伙伴的标准是什么?您是怎样看待国际化伙伴作用的?
傅军:谈不上标准吧。
不过首先是要与合作伙伴互利互补,现在的企业之间基本上是存在竟合的状态,因此,“双赢”是合作的基本原则。
华为与众多的合作者展开了多方面的合作,在研发发面,我们会考虑对方最先进的以及未来要开发的技术能不能和我们研发的方向有个结合点,使得我们实验室开发的产品能不断满足最新的需求。
记者: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华为就迈出了进军国外市场的步伐,到去年,公司的海外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占到整体销售额的近1/3。
这一时期华为的国际化策略主线是什么?其间是否进行调整的过程?
傅军:我国的通信制造业可以说是最早开放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华为在国内的竞争对手都是跨国公司。
华为进军国际市场,只是“舞台”换了,“班子”没换。
很早以前任总就表示“国际市场拒绝机会主义”,对华为而言,国际化是个长期投入的过程,华为国际化是实在投资,目标明确,与只想捞一把就走的公司有着本质的区别。
到目前为止,华为已在中东、亚太、南非、拉美、独联体和欧洲分别建立6个地区总部及32个分支机构,可以说华为已经从早期的国际拓展期演进到现在的拓展、收获期并存。
记者:能谈谈华为国际化战略吗?
傅军:同国内“农村包围城市”一样,我们先从发展中国家开始,逐步将产品打入发达国家市场。
这是一个品牌认可的过程。
如早期在俄罗斯时,我国的高科技的品牌基本上无人认可,那个时候却正好是我国消费类品牌如玩具、羽绒服大行其道的时期。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许多跨国大公司此时都离开俄罗斯市场,国际大公司都对俄罗斯失去信心,但是华为坚持下来了,我们的品牌也逐渐得到了认可。
此外,一方面,我们让客户来中国看看华为是不是长期保持着对业界的投入,华为的成长是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从而提高品牌信任度;另一方面,我们力争做到管理人员本地化。
一直以来,华为的外籍员工都十分认可华为文化。
记者:在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过程中,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是否是最关键的因素?
傅军:确实,核心技术是最关键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的技术能力代表着与合作企业交换许可的话语权。
如我们现在与思科能坐下来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
在华为,普通的工程师只要两到三年就可以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对自己研发的领域有着独到的看法,而业内一般最少需要四年。
目前,华为在全球有5个研究所,分别设在美国硅谷、美国达拉斯、瑞典、印度、俄罗斯,其3G等产品实现了全球同步开发;华为2万多员工中,有46%从事研究开发,每年销售额的10%以上用于研究开发;华为是少数通过了CMM5级国际认证的高科技企业之一;华为是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目前我们共申请了4000多项专利。
现今的高科技领域,不仅仅是中国公司OEM国外公司的产品,别人也在OEM 我们的产品。
如:国外某著名公司就OEM我们GSM的产品。
产品方面,在早期主要是做国内产品适应性开发(即本地化),使得华为的产品能更好地进入当地市场;目前,我们的产品则定位于全球通用,尽量推出全方位方案解决方案。
记者:华为一季度的财报显示,国外营收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华为进军国际市场“节节高”是否有什么“秘诀”?
傅军:我觉得主要是长期的坚持和整体实力的积累,不存在什么“秘诀”。
但是我们有一点做的很好,那就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同时,我们的产品卖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
此前,华为用很短的时间、有限的成本为香港和记电信做到了“号码移动”,在香港站稳了脚跟。
这么多年来,和记电信一直和华为保持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进入2000年以来,经历了IT泡沫的国内外大公司开始更加理性化。
他们拟降低自己的运营成本,用有限的钱做更多的事。
此外,客户最关注的是你能否按照要求推出相应的业务。
事实已经证明华为响应客户要求的能力,如BT集团的技术长布莱恩-利维在一次发言中就曾指出:“我相信通过与华为的合作能够进一步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我们有一种共同的文化,即:倾听用户声音。
”
记者:请您谈谈企业国际化的关键所在?
傅军: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市场、研发等方面的国际化,仅仅是国际化的表象问题,管理水平的国际化和资本运作的国际化,才是华为实现国际化的重要举措。
职业化管理和国际化人才是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必要条件。
华为从1997年开始,就与国际著名管理顾问公司合作,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了以职位体系为基础、以绩效与薪酬体系为核心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使员工的职业化素质得到了明显加强。
在职业化管理和核心业务流程重整的基础之上,从2003年开始,华为又进行组织机构的重大调整,将公司组织向产品线/准事业部制改变,化小利润中心,加快决策速度,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增强“以小搏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