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思维导图 知识点 过关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第第17明朝的灭亡 (共25张ppt)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第第17明朝的灭亡 (共25张ppt)
2.清军入关后满汉地主的联合镇压
课堂小结:
明朝灭亡的原因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部编版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 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 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想一想: 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1)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2)起义军纪律严明。不许枉杀一人,不得侵占民 房,严禁抢掠;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李自成大顺政权印信
崇祯帝自缢之处
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 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末皇帝崇祯帝在 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 翻了。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 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 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 叫大小都欢悦。”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明朝的灭亡
1.明朝灭亡的原因
政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 治 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 腐 角,纷争不已,大臣们更是 败 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 社会动 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宦官、官僚、
荡 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 离失所
反抗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明朝末年,陕西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 无收,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崔征如故,灾难深重的广 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纷纷发动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 1627年,明末农民战争首先在陕北爆发。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明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_2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_2

的历史意义?
【答案】意义:这一口号已经触及封建
土地所有制,标志着农民起义已经达到
迎闯王图
了一个新的水平,大大丰富了古代农民 起义的内容。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明王朝被农民起义军推翻的原因 (1)连年天灾导致百姓生活困苦。 (2)明政府在天灾之下不仅不体恤民情,反而加重赋税和徭役。 (3)土地兼并恶性发展,使农民不得不离开土地破产逃亡。 (4)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更激化了社会矛盾。 (5)起义军大部分由农民组成,他们提出的“均田免赋”的口号受到 了当时广大民众的支持。
①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⑤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①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⑤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8.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讲了这样几个关键信息:女真首领、八旗制度、举兵反明。
与这几个关键信息有关的人物是 ( )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 (1)满洲贵族和汉族官僚地主的联合进攻。 (2)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拥兵百万,流动作战,没有根据地。领导者 没有统筹全局的观念,没有高屋建瓴的政治智慧,没有高瞻远瞩的政治 谋划。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随堂 · 即时演练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材料一 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土地7
万顷;明熹宗时,一次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 11.明末农民起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是因为
13.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内忧外患,又遇天灾,最终导致农民起义和明朝灭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一、明朝简介1. 明朝历时276年(1368年-1644年)。

2. 宋朝灭亡后,元朝建立。

明朝由朱元璋建立,首都在南京。

3. 明朝分两个时期:永乐时期(1402年-1424年)和嘉靖、万历时期(1522年-1627年)。

4. 明朝的良好治理和强大军队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二、明朝的灭亡1.明朝最终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内部腐败和贪腐。

2. 内部腐败和贪腐造成了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困难等问题。

3. 明朝后期还面临着民间起义和外来入侵的问题。

4. 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攻打北京,崇祯帝自杀,明朝亡国。

5. 清朝建立后,清朝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方法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三、明朝的成就1. 明朝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如文化、艺术、科技、农业、商业等方面。

2. 明朝亦产生了很多伟大的文化和艺术家,如唐伯虎、文征明、徐渭、仇英等。

3. 明朝的科技成就包括造船、火药、印刷术、天文学等。

4. 农业方面,明朝推广水稻种植、发展棉花种植、改良麦子种植等。

5. 明朝也发展了很多商业活动,如银行业、盐业、航海业等。

四、清朝的建立1. 清朝始于1644年,是由满洲族人愈后发起排满革命,其领袖为努尔哈赤。

2. 清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标志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

3. 清朝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统一中国并控制地方官员,控制地方军队,并与外国接触。

4. 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清朝政府实行了很多措施,如改革农村经济、发展手工业、修筑运河等。

5. 但是,清朝建立后的前200年左右,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清朝最终在19世纪后期被西方列强所挑战,导致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衰败。

五、小结1.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王朝,其成就在许多领域都位于世界前列。

2. 明朝的灭亡是由内部腐败和贪污以及面临的外部压力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朝政
土地
李自成 李自成 1644 城 北京
努尔哈赤
皇 太极 吴三桂
A
D
A
C B
答:明代中后期,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政治日益 腐败。由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最终发动了农民 起义。
答: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 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他还规定了 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 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盘剥。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 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灾难深重的 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发动起义,最终推 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答:李自成。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 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 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 贫苦民众发放钱粮。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 湖广等10余省。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 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 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 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A
B
C
A
A
【解析】A项,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金政权,史称后 金。
C
【解析】根据题干中“知这段材料讲述的是努尔哈赤的故事。
D
答:材料一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皇帝多是沉迷享乐, 疏于朝政。 材料二反映了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答:是的。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 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

2020七年级历史下人教版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2020七年级历史下人教版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 C )7.历史学家郭沫若这样评价李自成:“他是农民革命史 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 转战十余年。”他的主要事迹包括 A.提出“反清复明”的口号 B.建立了“大周”政权 C.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D.为了抗击清军而起义
( A )8.《明史》记载:“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 鸣钟集百官,无至者。(崇祯)乃复登煤山。书衣襟为遗诏, 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这里“皇城不守”的原因是 A.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北京 B.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 C.皇太极率领清军攻入京城 D.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城
返回
他的部队接纳了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并采取他们的意见笼 络人心,因此李自成的军队受到了当时广大民众的支持。
2.本课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轴
3.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 C )9.李自成统一指挥百万大军,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 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在绝望中自缢的明朝皇帝是 A.明神宗 B.明熹宗 C.明思宗 D.明成祖
( C )10.“从陕北发动革命,以‘均田免赋’为号召,转战十 余年,推翻明朝的统治,但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人 所趁,遭受了失败。”上文评述的是 A.大泽乡起义 B.黄巢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安史之乱
合作探究
阅读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材料 明王朝旷日持久的战争和矿监税吏的胡作非为,使生 存压力极大的老百姓走向了官逼民反的道路。早在万历二 十三年(1594年) 与二十四年(1595年), 山东、河南一带就 出现过严重饥荒,在河南新蔡、沈丘、裕州、叶县、舞阳、 沁阳各地陆续爆发过大规模的聚众起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知识梳理+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知识梳理+练习题

第一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84-85页)1.政治腐败(1)时间:明代中后期(2)表现①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当时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农民生活困苦的原因(1)法纪松弛: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兼并土地: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85-85页)1.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1)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2.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力量的壮大:(1)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2)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

(3)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李自成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1)大顺政权的建立: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2)推翻明朝统治的时间:1644年4月(3)明朝末帝:崇祯(4)意义: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满洲兴起(1)女真壮大: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2)建立政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3)与明交战①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

②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继续进攻明朝。

(4)清朝建立: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人教统编版历史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统编版历史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共26张PPT)

排挤打击正直官员, 明朝政治更加混乱腐败
宦官专权黑暗:
庙号 英宗 年号 正统 宦官 王振 主管 司礼监
宪宗
武宗 熹宗
成化
正德 天启
汪直
刘瑾
锦衣卫
司礼监
魏忠贤 司礼监
2.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互为因果关系
表现:
①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②土地兼并严重——人民流离失所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02
起义原因/背景:
张居正 海瑞 戚继光
明神宗万历
九龙九 凤冠
金丝翼善冠
金丝翼善冠
乌纱翼善冠
乌纱翼善冠
明武宗
明熹宗
宦官专权:
明朝中期以来,先后出现王振、刘瑾和魏忠贤等大宦官 表现:
影响: 东林党人的反宦官斗争
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 ,并讲学其中。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 ,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这些 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 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 激烈的党争局面。
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1.根本原因: 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③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④后金的崛起,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2.直接原因: 陕西连年大旱,爆发农民起义 李自成队伍成为主力军,最终攻陷北京,推翻了明王朝
03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根本原因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 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直接原因
起义口号: “均田免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思维导图 知识点 过关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思维导图 知识点 过关训练)(含答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政治腐败的原因:皇帝疏于朝政,皇室内部纷争不已,大臣们__________ ,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的表现:各级官吏______ ,对民众百般盘剥;统治阶级疯狂__________ ,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_______ 异常尖锐,天灾进一步导致农民生计难以维持。

2.主要经过:(1)陕北起义后,起义军进入中原,并提出“_______ ”的口号。

(2)1644年,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_______ 。

(3)1644年4月,攻破北京,______皇帝自缢身亡,明朝灭亡。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满洲的兴起:______年,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______,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________ 。

2.清兵入关:明朝将领_________ 降清,引清兵入关。

______ 交战失利后,李自成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难点释疑1.明王朝被农民起义军推翻的多方面原因①连年天灾导致百姓生活困苦。

②明政府在天灾之下不仅不体恤民情反而加重赋税和徭役的力度。

③土地兼并恶性发展,使农民不得不离开土地破产逃亡。

④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更激化了社会矛盾。

⑤起义军大部分由农民组成,特别是李自成率领的部队。

他的部队接纳了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并采取他们的意见笼络人心,因此李自成的军队受到了当时广大民众的支持。

2.本课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轴3.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过关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明朝中后期,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材料中体现的危机表现为()A.土地兼并严重B.皇帝昏庸腐朽C.奸臣把持朝政D.宦官徇私枉法2.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处游玩。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思维导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思维导图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思维导图(1--21课)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共17张PPT) (共17张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共17张PPT) (共17张PPT)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3日星期五上午10时41分54秒10:41:5421.8.13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上午10时41分21.8.1310:41August 13, 2021
明朝的灭亡
人物扫描
李自成幼年曾被舍入寺庙为僧, 后来又到地主家放羊。成年之后应募 到本县川驿充当驿卒,备受官府和豪 绅的欺辱。崇祯二年(1629年), 明廷下令裁减驿站经费,李自成被迫 离开驿站。
第二年,陕西灾荒严重,陕北米 价高涨,饥民大批流亡外地,不少人 投奔起义军。李自成遂率领本村饥民 ,投奔高迎祥,号称“闯将”。后来 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明末农民大起义 的杰出领袖。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0:41:5410:41:5410:418/13/2021 10:41:54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1310:41:5410:41Aug-2113-Aug-21
明朝的灭亡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李自成为首的大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严肃军纪,稳定社会秩序。入城前“军兵入城,有敢伤 一人者斩,以为令”,入城后“敢有擅掠民财者,凌迟 处死”;
2.打击明朝的贵族官僚。将宦官司尽行驱逐出城,厂卫机 构一概废除。三品以上文武大官不予录用,严刑追赃, 追赃共得银7000万两;四品以下官员多数授职录用,让 他们自动捐输助饷;
清兵入关
清兵入关是明末农民起义从胜利走向失败的 一个转折点,也是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开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共22张PPT)

脖树见证了他的死亡,他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崇祯帝
D.努尔哈赤
7. 下列各项,哪些与明朝灭亡有直接
的关系,请在□内画√。 √□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土地兼并严重 √□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元朝和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由两个少数名族建立的统
2、清朝建立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 努尔哈赤第八子,在八 大贝勒中排名第四,又 被称为四贝勒。皇太极 12岁丧母,20岁带兵打 仗,35岁登极,在位17 年,52岁去世,是清朝 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爱新觉罗·皇太极
1592年--1643年
和清兵入 清兵入关: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李自成失败
当堂检测:
1.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皇帝昏庸无能
B.政治腐败
C.天灾人祸
D.满清强大
2.李自成起义提出的口号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C.均田免赋 D.大楚兴,陈胜王
3.下列关于明朝末年社会状况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第17 课 明朝的灭亡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皇帝沉迷享乐, 疏于朝政。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 已,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2.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官 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等疯狂 兼并土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李—自李成自成起起义义的的直直接接原原因因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选择题1.“万历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

崇祯三年,又加赋一百六十万两,共六百八十万,谓之辽饷。

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明朝这个天下,自然是无从收拾了。

”由此可推断()A. 明朝末年经济发展缓慢B. 明朝末年朝廷赋税沉重C. 明朝末年军事实力增强D. 农民大力支持朝廷剿匪2.据史书记载,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部交给宦官魏忠贤。

这说明()A. 明朝皇帝疏于朝政B. 皇室内部勾心斗角C. 明朝大臣结党营私D. 明朝机构瘫痪3.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加深,具体表现在()①宦官专权②奸臣当道③藩王割据④土地兼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明朝末年,统治愈加腐朽,终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最先爆发于()A. 陕西北部B. 河南中部C. 四川地区D. 东北地区5.明末民通“朝求升,符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这里的“闯王”是指( )A. 陈胜B. 吴广C. 张献忠D. 李自成6.“左图右史”这一传统说法,说明了历史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

下图反映的史实是()A.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B. 清军入关推翻明朝C. 明末农民起义的进军路线D. 张献忠农民军推翻明朝7.明末的民谣唱道:“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这首民谣反映的是()A. 君王昏乱,奸臣当道B. 宦官专权,打击忠臣C. 明朝刑法严酷D.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8.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的理解,正确的是()A. 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 反映了农民要求减免赋税的愿望C. 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 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采用的方案9.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其根本原因是()A. 明末土地高度集中,赋税沉重B. 广大农民觉悟高,拥护起义军C. 均田免赋促使农民加入起义军D. 均田免赋是农民起义的目的10.1644年,百万大军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

原创-初一历史下学期(人教版)思维导图

原创-初一历史下学期(人教版)思维导图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727年
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这是真正原创和完全意义的思维导图,为广大学习中的孩子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的学习方法。它改变了传统思维导图用线条和文字来编辑的形式(这种形式,无法让孩子在头脑中形成清晰易记的画面,难以形成深刻的记忆),而真正实现全部用画面的形式,让孩子将整本书联想起来。这种完全采用画面的形式,会让孩子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个印象深刻的图像,进而对学习内容形成非常深刻的记忆,多少年以后都不会忘记。
辽灭金
1127年
金灭北宋,南宋建立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1368年
元朝灭亡,明朝建立
1405-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406-1420年
营建北京城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倭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清军入关
本导图最好在课后复习和总复习时使用。使用时,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让孩子尽量不看文字(文字作了特殊淡化处理),完全借助画面来进行知识点联想。通过画面的启发来进行发散式联想,力争联系出所有相关的知识点;最后,达到通过画面,就可以将整本书联想起来的程度。这种学习,会使孩子在大脑中形成同样的画面感以及和知识点的联系。相比于文字,这种画面感会使孩子更容易联系并记住知识点;而且会形成清晰、深刻和牢固的记忆。这样,整本书就可以通过少量、简单的图片进行联系和记忆,真正实现“将书学薄”。
时间
事件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朝统一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共35张PPT)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共35张PPT)

2. 造成的后果 (1)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官吏贪赃枉法 (2)地主阶级兼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
明《流民图》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 起义原因 (1)明末,政治腐败越发严重 (2)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3)天灾导致农民无以为生
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此时的明 朝处于明朝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 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 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 降”。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 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 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 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 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
探究: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
首先是满洲贵族和汉族官僚地主的 联合进攻。
其次是农民阶级局限性,拥兵百 万,流动作战,没有根据地。再次是没 有统筹全局的观念,没有高屋建瓴的政 治智慧,没有高瞻远瞩的政治谋划。
政治腐败与社 会动荡
明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造成的后果: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
起义原因
4.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引清兵入
关,夹攻李自成的军队,最后起义军失败。这里
的“将领”是( )
A.张献忠
B.吴三桂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5、大一统王朝屡屡被农民起义推翻,一 再印证了“舟水之喻”。秦末和明末农
民起义的共同点是( C )
A以民间宗教为组织形式 B带有反对民族压迫的特色 C为反对苛政而举兵 D以平等的口号相号召
二、清朝的建立:
1、皇太极的主要历史活动是什么?
(1)改革内政,重视发展生产
(2)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皇

(3)改国号为清:1636年 极

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 后改称盛京。1636年,皇太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26张PPT)
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材料中,当时受灾百姓生存状况怎样?
答:因天灾人祸,百姓生存环境极其恶劣。
2.起义经过
结合书本内容和起义形势图,说一说李自成起义经过(85-86)
经过
陕北起义 进军中原: 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得到百姓拥护,
队伍100万人。
“均田免赋”:反映广大农民“平均土地,减免赋税”迫切愿望,因此得到广大 农民的热烈拥护。
明熹宗朱由校就是那个传说中 的木匠皇帝。在他执政期间, 外有金兵侵扰,内有农民起义, 是国家最动乱的时期。但他依 然不务正业,把朝政交给宦官 魏忠贤,一心只想做木匠,从 而致使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 “九千岁”。
我承认我是一个好木匠, 不是个好皇帝.
阅读书本P85内容及下图 ,请归纳明朝中后期社会动荡的表现。
社会动荡表现:
①朝政混乱,造成____中__央_对__社__会_的__控_制__力__不_断__下_降___, 法纪松弛,各级__官__吏_贪__赃__枉_法__,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__兼__并_土__地__, 肆意侵占民田,致使__大__量_农__民_流__离__失_所___。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巩固练习:下列各项,哪些与明亡有直接关系,请在□内画√。(P87)
□√ 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 土地兼并严重 □√ 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社会动荡

七年级历史(下)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二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三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7课明朝的灭亡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历史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的兴起: (1) 1616 年, 努尔哈赤 基本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 政权,国号 大金 ,史称后金。 (2)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 大清 。 2.清兵入关:明朝将领 吴三桂 降清,引清兵入关。
山海关 交战失利后,李自成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一)知识点: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 B )1.(明朝后期)“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 复急”。上述材料说明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 A.政治腐败,宦官擅权 B.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C.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D.土地兼并严重
·历史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 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 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故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 题意,排除。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C NTENTS
01 目标导航 02 思维导图 03 知识要点 04 历史图片 05 解题技巧 06 课堂探究 07 过关训练
·历史
课程 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 标准 危机。
1.了解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表现。(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学习 2.掌握李自成起义的原因、经过及结果。(唯物史观、 目标 历史解释) 3.了解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的概况。(时空观念、历史 解释)
·历史
答案: 领导人:李自成。不足之处:“均田免粮”这种极端 平均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口号,只能进一步导致大顺军用拷 掠追饷来筹集军费,以致在进军北京途中,特别是进入北京 后,大肆对明朝的政要、权贵、富商、绅士等严刑拷打,勒 索钱财,造成社会混乱,人心动荡。
·历史

导图课件|七下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导图课件|七下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导图课件|七下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学生疑点: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对“均田免赋”口号的理解
明朝灭亡的原因
明朝灭亡的标志
清朝的建立者
教学
目标
1.通过分析地图、图片及研读史料,在总结明朝中后期的内忧外患的过程中,探究明朝灭亡的原因,学生提高史料实证的意识及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学生识读李自成起义形势图,知道李自成起义的经过,提高读图识图的能力。

3.学生通过史料对比明朝军队和李自成军队的表现,分析李自成军队顺利进军的原因,理解民心向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材料】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一场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范围最大的大旱突降大地,千年不遇的大饥荒相期而至。

1628年,地处黄北高原的陕西北部地区首先遭到大旱的袭击;1640年-1641年,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

“三百年未有之奇荒”。

而明朝廷照旧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贪官污吏横征暴敛。

——《崇祯十七年》
【材料】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
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材料】城下,贼秋毫无犯,自成下令曰:“杀一人者,如杀吾父;淫一女者,如淫吾母。

”得良有司礼而用之,贪污吏及豪强富室,籍其家以赏军。

——张岱《石匮书后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思维导图
知识要点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的原因:皇帝疏于朝政,皇室内部纷争不已,大臣们__________ ,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的表现:各级官吏______ ,对民众百般盘剥;统治阶级疯狂__________ ,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_______ 异常尖锐,天灾进一步导致农民生计难以维持。

2.主要经过:
(1)陕北起义后,起义军进入中原,并提出“_______ ”的口号。

(2)1644年,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_______ 。

(3)1644年4月,攻破北京,______皇帝自缢身亡,明朝灭亡。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的兴起:______年,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______,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________ 。

2.清兵入关:明朝将领_________ 降清,引清兵入关。

______ 交战失利后,李自成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难点释疑
1.明王朝被农民起义军推翻的多方面原因
①连年天灾导致百姓生活困苦。

②明政府在天灾之下不仅不体恤民情反而加重赋税和徭役的力度。

③土地兼并恶性发展,使农民不得不离开土地破产逃亡。

④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更激化了社会矛盾。

⑤起义军大部分由农民组成,特别是李自成率领的部队。

他的部队接纳了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并采取他们的意见笼络人心,因此李自成的军队受到了当时广大民众的支持。

2.本课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轴
3.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过关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明朝中后期,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肆意侵占民田,致
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材料中体现的危机表现为()
A.土地兼并严重
B.皇帝昏庸腐朽
C.奸臣把持朝政
D.宦官徇私枉法
2.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处游玩。

这句话反映出明朝中后期呈现的政治问题是()
A.皇帝疏于朝政
B.皇室钩心斗角
C.大臣争权夺利
D.土地兼并严重
3.《陕西通志》载,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早灾,“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草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这一社会现象诱发了()
A.大规模农民起义
B.崇祯皇帝自缢而亡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4.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

古代中国历史上提出“均田免赋”口号的农民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5.“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材料中的“闯王”是指()
A.陈胜
B.岳飞
C.文天祥
D.李自成
6.他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称“李闯王”,由他建立的农民政权是()
A.张楚
B.大顺
C.大蜀
D.大齐
7.历史学家郭沫若这样评价李自成:“他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
人物。

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

”他的主要事迹包括()
A.提出“反清复明”的口号
B.建立了“大周”政权
C.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D.为了抗击清军而起义
8.《明史》记载:“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者。

(崇祯)乃复登煤山。

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

”这里“皇城不守”的原因是()
A.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北京
B.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
C.皇太极率领清军攻入京城
D.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城
9.李自成统一指挥百万大军,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在绝望中自缢的明朝皇帝是()
A.明神宗
B.明熹宗
C.明思宗
D.明成祖
10.“从陕北发动革命,以‘均田免赋’为号召,转战十余年,推翻明朝的统治,但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人所趁,遭受了失败。

”上
文评述的是()
A.大泽乡起义
B.黄巢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安史之乱
11.下面年代尺中,表示明朝时期的是( )
A.A段
B.B段
C.C段
D.D段
12.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重创大明王朝,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
A.阿骨打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13.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次年,将国号由后金改为清的历史人物是( )
A.崇祯帝
B.皇太极
C.努尔哈赤
D.李自成
14.著名清史专家李治亭评价某位历史人物时说:在明清之际的大舞台上,他以迎清军入关而名噪一时,30年后又举兵叛清,一度割据
西南。

这位历史人物是( )
A.吴襄
B.吴三桂
C.李自成
D.袁崇焕
15.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女真族后来发展成新民族共同体是( )
A.匈奴
B.党项
C.回族
D.满族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统率政府百官,职权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牵制帝王的独断专行。

自古以来,皇权与相权始终存在着矛盾。

朱元璋认为,所有大权都控制在皇帝手中,江山才能稳固。

于是,他以谋反罪杀掉丞相胡惟庸后,宣布不再设丞相一职。

——摘自中图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起义军发布《剿兵安民檄》称:明朝昏主不仁,宠宦官,重科第,贪税敛,重刑罚,不能救民水火;日罄师旅,掳掠民财,奸人妻女,吸髓剥肤。

本营十世务农良善,急兴仁义师,拯民涂炭。

——(清)彭孙贻《平寇志》材料三吴三桂本来见明朝大势已去,为保住身家产业已向农民军投降,后传来其父吴襄被起义军追赃拷打“索饷二十万”和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所占的消息,盛怒之下突袭夺占山海关,降而复叛。

李自
成闻讯,亲率大军前往山海关招抚平叛。

吴三桂转而乞求满洲贵族派兵入关合击农民军。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朱元璋为“稳固江山”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末农民起义发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农民起义军中影响力最大的是谁的队伍。

(3)根据材料三分析,吴三桂面对时局做出了怎样的选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吴三桂的历史选择直接促成了怎样的历史结果。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知识要点】
一、1.结党营私
2.贪赃枉法兼并土地
二、1.阶级矛盾
2.(1)均田免赋(2)大顺(3)崇祯
三、1.1616 努尔哈赤大金清
2.吴三桂山海关
【过关训练】
1.A
2.A
3.A
4.C
5.D
6.B
7.C
8.A
9.C 10.C 11.C 12.C 13.B 14.B 15.D 16.(1)措施: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影响:进一步强化皇权,巩固明朝统治。

(2)原因:政治腐败、朝政混乱、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领导人:李自成。

(3)选择:吴三桂对农民起义军降而复叛,转而降清并引清兵入关,在山海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结果:李自成起义军最后失败,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