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点评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点评艺术

孟庆明

彰驿中学

2009年3月

课堂点评艺术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传统的评价模式与新课程的理念之间的冲突,并发展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障碍。课堂是教育活动的主阵地,课堂学生评价因此成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鉴于此,我们教师应多去鼓励孩子,启发诱导,关注孩子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发现生命的灿烂,分享合作的和谐。

关键词:学习评价课堂评价有效性

去年我很幸运参加了市级语文公开课比赛,上完公开课回来后我心情一直不能平静下来。可谓是满兴而来、扫兴而归啊!由于是到异校上课,对班级、对学生都不太熟悉,在选班上课的时候,有位老师就告诉我说,这个班的学生上课不回答问题,当时我就很纳闷,这个班学生的成绩比较好,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我很想去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课前,在熟悉学生时,我极力的鼓励他们去发言,学生也是满口答应的很好,但是课堂上我真是感受到了什么叫独角戏。整堂课一直是启而不发,学生们很乖很乖得坐

在那里,也不闹也不说,连回答问题的时候也是在用摇头。课后我跟校长及教导主任聊天时才有所感悟,学生都需要被肯定,这点我忽略了,我没有及时给予他们想要的,所以课堂上他们才会感到无趣或是不想回答问题。

纵观当前中学课堂教学教师的语言评价现状,很多老师因为受教学参考书的限制;或是成人固有的思维方式;或是让孩子便于应付考试,往往把统一的答案强行灌输到孩子的头脑中去,平白错失了教育的契机,打断了孩子智慧的火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评价的主要手段。课堂作为师生交往最频繁的场所,课堂评价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课堂气氛,教学效果,也关系到学生的终生发展。面对一颗颗聪慧与特性并存的脑瓜子,我们不得不深思,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中,如何去做好课堂“评价”这一“新亮点”。

一、注重点评的情感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热情的点评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已逐步在教师的头脑中形成。但是,有的学生却不配合,被动地等待教师的灌输。有的老师就进行辛辣地讽刺、无情地打击。此时教师的态度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一个研讨课上的例子让人深思。一个学生得出“4+5=8”的结论,老师用了三句话加以点评:“很好!”“很接近!“谁还有不同意见?”第一句话是对学生敢于发表意见的赞赏,第二句话是对学生积极思考的肯定,第三句话则揭示了回答不正确的信息。教师用富有感情、精炼的语言去点评,会如柔柔的春风、融融的阳光吹拂温暖学生的心灵,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涟漪,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为此,老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倾听意味着平等与尊重。首先我们要更新观念,舍得让学生说,因为只有学生会说了,学生得到发展了,课堂才算找到了最终的落脚点。其次,我们要沉得住

气,要让学生说完,不急于打断学生的发言。当然,新课程也不拒绝指正性、否定性的点评。对于处在成长期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多激励,少批评,但教师过度的激励、赏识会造成学生自我感觉太好,对学习、工作的困难性产生低估,同时使激励性评价贬值。马卡连柯说“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量多提出坚定、明确、公开的要求。”但是,指正性、否定性评价要以尊重学生人格、不伤害其自尊心为前提。

二、注重点评的适应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即“评价要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赞美学生的一切结果,保持和激励学生一切创造的欲望。”为了更好地发挥点评的作用,我们必须做到适时、适度、适人地评。所谓适时是指课堂点评应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疑难时。如学习《鸟的天堂》时,经过自主学习后,学生问道:“作者巴金为什么第一次到大榕树的时候没见到鸟而第二次却看见鸟呢?”教师首先进行肯定“你真会认

真观察!”,然后及时指出:这是因为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去的时间不一样。这样的点评,既解决了学生的疑问,又为下文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谓适度就是指教师能正确估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并科学引导。既不能放任自流,任学生信口开河;也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如学习《书法艺术》的“文字的变化”时,让学生看书本上的文字的演变后,分小组探究一下“文字变化的趋势”时,有一小组代表提出:虽然文字看起来越来越简单,然后有些书法家写字时,却用隶书,小篆来表示,而且我们觉得书法家的作品很好看,有的还很值钱,这是为什么?教师不能因为这问题“离题”而不理不睬,给学生一个赞赏:你们组与众不同的见解真是让人耳目一新!接着让各小组接着讨论分析:文字的最根本的用途是什么?最后得出结论:文字的最根本的用途是为了传播文化,而书法家“写隶书”不是为了传播之用,书法是一种艺术。艺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表达书法家的追求。所谓适人,就是我们在对待不同层

次的学生时,要用不同的角度进行点评。对一些优秀的“强势群体”的学生以指正性点评为主,对一些较差的“弱势群体”的同学以鼓励性、赏识性点评为主。因为这些学生多半是怕羞的,心理退缩的,在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时易于受到挫折。“你试一试,相信你一定能成功”“你大有进步,再加油。”“希望你再接再励!”

三、注重点评的全面性。

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有时不应只局限于答案的正确与否。学生答题时出现偏颇在所难免,此时教师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简单以答案的对错来下结论,而应全面看待学生的回答。可以对他们的思路、语言、体态等做出具体分析,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学生某一方面、某种程度的肯定。“你答题时总是在带微笑,好像没有什么能难倒你,如果再思考思考,得出一个完美答案,你会笑得更开心。”“你是如此聪明,做的不理想也没关系,尽你的全力做!好好努力,你知道关键就在这里!”

四、注重点评的多样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评价要多元化,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要关注学习主体的处境和需要。发展性评价提倡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拿起尺子衡量自己,衡量同学,甚至可以衡量老师,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传统的课堂点评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点评学生,似乎是天经地义,但学生却始终处于被点评的客体地位,等待着老师的指点、评说,很少有自主展现的机会。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是具有生命的人;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指令者”。把点评的过程当作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自我调控和自我塑造的过程,让学生在点评中学会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自己。比如,在小组学习中,让不同的小组展开竞赛,互相提问。或者让老师提问后由学生进行点评。学习转变单向性的点评方式,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构建一种多维的点评“互联网”,使学生不仅能积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