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推荐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PPT课件(课件+学案+教案孔子与老子等75份) 岳麓版13
今诚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 文、武、周、孔之道,俾西人不敢蔑视中华。
──薛福成《筹详刍议·变法》
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 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冯桂芬《校庐抗议·采西学议》
●一条“马路” 洋务派:学习西学,维护中学。
“中体西用”
岳麓版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第21课 西学东渐
李树全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致函乾隆皇帝
在皇帝陛下的统治下,贵国国家兴盛,为周围 各国所敬仰。如今我们国家同世界各国和睦相处, 本国王认为正是谋求我们两大文明帝国友好往来的 好时机。本国臣民曾经常到贵国经商,无疑双方都 能因此受益。但双方往来需要行为规矩而不至于违 反对方国家的法律和风俗。希望我的臣民不会在外 生事,当然,我们也希望他们不会受委屈。故此希 望特派一位有权柄之人常驻贵国,管束我国臣民的 行为,有委屈也可以保护他们。这样的办法可保诸 事平安。
●一本“新书”
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 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
── 魏源《海国图志·议战》 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即款之后,是宜 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 魏源《海国图志·议战》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制,为以夷 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一场“辩论”
至清国有今日之败者,故非君相一己之罪,其墨 守常经不谙通变之所由致也。
夫取士必由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 大臣,必由文艺以相升擢;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耳, 其足济夫实效?……前三十载,我日本国事,遭若何 之辛酸,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制,因时制宜, 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 以不去旧谋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苟其遵之,则国 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PPT课件(课件+学案+教案孔子与老子等75份) 岳麓版21
莫 奈 自 画 像
1872年,莫奈创作了《日出· 印象》。这幅油画描绘的是 透过薄雾观望港口日出的景象。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 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 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
莫奈作品欣赏
《干草堆》
《鲁昂大教堂》
莫 奈 《 睡 莲 》
通过对莫奈作品的欣赏,我们可以 看出莫奈作品的特点: 他在同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对同一主 题进行写生,描绘出不同的光景与 气氛,呈现出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及 鲜明感,交织成光与色的华丽交响 曲。
·
《 睡 莲 夜 间 效 果 》
(4)印象派崛起的历史意义(影响、艺术价值) 印象派的崛起,开辟了欧美绘画与音乐语言的 新天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为艺术家发挥 个性提供了新途径 孕育了20世纪初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
思考:印象派绘画和印象派音乐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者的共同特点是追求个人感受,强 调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艺术
1892年,创作《牧神午后》,这部作品,以细腻的 笔触渲染出朦胧的气氛:描写一个牧神在炎热的阳光下, 昏昏欲睡时产生的种种幻觉。这首乐曲最初确立了印象主 义音乐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德彪西可以说是印象主 义乐派的鼻祖。(音乐语言)
3、现代音乐: • 原因: • 20世纪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迅猛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心理和思维 方式,推动了音乐的进一步发展,现代主义音乐 兴起 • 派别: • 新古典主义,表现主义,序列音乐,具体音乐, 电子音乐,空间音乐, 机遇音乐,偶然音乐, 摇滚乐等等 • 特点:派别众多,各式各样,风格独特,创新与 现代科技相结合。
7、关于印象派音乐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印象派绘画的兴起影响了印象派音乐的产生 B、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贝多芬 C、德国的德彪西为印象派音乐做出了重大贡献 D、《牧神午后· 前奏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 8、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是 A、莫奈 B、凡高 C、塞尚 D、毕加索 9、下列作品中属于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是 A.《日出· 印象》 B.《埃斯泰克的海湾》 C.《坐在椅子上的女人》 D、《干草堆》
山西省昔阳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共33张PPT)
新儒学
阴阳家 黄老之学 法家
材料一: “天者,百神之大君也……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 天不生。……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 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 此天意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 君,天意之所予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王道以教化为大务,以刑罚为辅。”
汉边,不可胜数。
──《史记·匈奴列传》
现实社会的三大问题:
1.王国问题 治
2.土地问题
国 思
3.边境问题 想
黄老
儒家
之道 治国思想 学说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董仲舒,河北广川人, 汉代唯心主义思想家,儒 学代表,大学问家,生活 在汉文帝、景帝、汉武帝 的时代,上承孔子,下启 朱熹。三次应对,得到汉 武帝赏识。著作:《天人 三策》、《春秋繁露》, 创立新儒学体系。
统治者吸收秦亡教训, 采用休养生息政策。
汉高祖 汉惠帝 汉文帝 汉景帝
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从汉高祖到武帝即 位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 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黄老之学的影响
1.恢复和发展了经济,使西汉初年社会迅速 恢复元气,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景象。
2.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 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
有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 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 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罢黜百家,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儒术”的影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PPT课件(课件+学案+教案孔子与老子等75份) 岳麓版19
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 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 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可能是( )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 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 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打赌
催生电影技术
(1895-1927)
1895年
1895年
1895年
法国 卢米埃尔兄弟
《他重对 党的大电默 同代改影片 伐表革制时 异作而作代 》《被和的 。一誉摄一
个为影位 国 技总 家 术要 的 进导 诞 行演 生 进, 》 行因 和过
1875—1948
菲 斯 ( )
• 美国 卓别林(1889-1977)
《 流 浪 者 》
•1936年,卓别林出品了他的最后一部无声片《摩登时代》,标志着无声片 的寿终正寝。
摩 登 时 代 》
通过这段影片,你能描 述一下卓别林的外在形象特 征吗?
美国奥斯卡奖杯(1928年)
戛纳金棕榈(lǘ)奖杯(1946年)
台湾金马奖(1962年)
香港金像奖(1982年)
世界上第一部香味电影: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 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 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同学们,再见!
一九六○年在美国首次放映的 《奇怪的香味》
世界上放映时间最长的影片:
日本一九六一年十月摄制的 《人的处境》
世界上所用胶卷最多的影片:
美国拍摄的 《地狱启示录》
世界上最长的电影片名 :
一九六七年三月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发行的影片 《在萨德侯爵率 领下,由夏朗东收容所的囚犯所表演的让·保尔·马拉迫害和谋 杀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PPT课件(课件+学案+教案孔子与老子等75份) 岳麓版1
3. 宋代是我国儒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理学 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辩化 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 B.理是人生来就固有的思想观念 C.理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D.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4.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 A.仁政思想 B.伦理道德 B C.性恶论 D.唯物思想
朱熹(1130—1200)
(1)主张: ①“天理”在社会上就是儒家伦理道德; 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2)认识:一方面用理性原则来作为社会普遍道德法则, 另一方面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 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 贯通明理。
天理(核心思想)
(2)二程认为“理”与“物”的关系是什么?应怎样来认识 “理”?
理先于物而存在,又可以通过物来体现;
格物致知
1.程朱理学
材料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 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中朱熹的主张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他 的这些思想主张?
以上材料反映了理学什么样的影响?
四、对中国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积极影响: 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 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2)陆王心学之王守仁:
材料一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人胸中 各有个圣人。”“满街人都是圣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PPT课件(课件+学案+教案孔子与老子等75份) 岳麓版2
孔子的思想
要做到仁,行为上就必须遵 守礼的规范。
孔子追求的“礼”,是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
为了实现“礼”,孔子提出
“克己复礼”
孔子的思想
《论语‧颜渊》: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讲解:意思是要克制自己,使 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 一切非礼的视、听、言、行
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视 (社会秩序稳定时,孔子往往受到重视)。
一、孔子的学说
5、孔子及其思想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圣人”、 “万事师表” 影响世界 、世界文化名人
6、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孔 子 思 想 的 影 教 育国 家 管 理
这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实质是什 么?应该怎样看待?
•2
一、孔子的学说
4、孔子的思想 ①伦理思想:“仁”和“礼”(核心)
②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③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的思想
敬畏: 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不足 远之:强调关注现实社会,把处理现实问题放在首位
敬鬼神而远之
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 先位置,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
孔子30岁左右开始讲学,
培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弟
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在地域
上,弟子们来自各诸侯国。就
学生而言,有“闻一知十”的
高材生颜渊,也有“难与言”
的外乡人;就成份而言,除了
孔子讲学图
孟懿子、司马牛等少数学生出
身贵族外,大部分都是平民,
如子贡是做生意的,子张是农
以上材料反映了孔子 民,颜渊“穷居陋巷”,曾参
从孔子这段名言,看出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套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全套课件
第1 课孔子与老子.ppt(4.22M)
第2 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ppt(1.45M)
第3 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pt(635K)
第4 课宋明理学.ppt(707K)
第5 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ppt(852K)
第6 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ppt(1.60M)
第7 课汉字与书法.ppt(4.63M)
第8 课笔墨丹青.ppt(2.61M)
第9 课诗歌与小说.ppt(1.21M)
第9 课诗歌与小说.ppt(1.26M)
第9 课诗言志歌咏言.ppt(4.72M)
第10 课文以载道.ppt(1.98M)
第10 课从传奇到小说2.ppt(2.34M)
第11 课梨园春秋.ppt(4.23M)
第12 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2.ppt(837.50K)
第12 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ppt(1.65M)
第12 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ppt(368.50K)
第13 课文艺复兴巨匠的文人风采.ppt(1.20M)
第14 课挑战教皇的权威.ppt(356K)
第15 课理性之光2.ppt(1.32M)
第15 课理性之光.ppt(1.19M)
第16 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ppt(2.05M)。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PPT课件(课件+学案+教案孔子与老子等75份) 岳麓版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 背景是什么?提出者是谁?
汉武帝时期 一君一臣:汉武 帝和董仲舒
汉武帝
董仲舒
1、背景: ①政治上:汉初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了中央,汉武帝需 要有所作为,强化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具备了强 化中央集权的物质基础。 ③思想上:黄老之说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 的需要;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整合出一套为中 央集权服务的理论体系。 2、汉来武源帝:为以了《开公拓羊发春展秋大》一为统基的础事,业融,合采阴纳阳了家董、仲黄舒 老“之罢学黜、百法家家,思独想尊而儒成术。”的建议。
3、特点: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③宣扬“天人感应” ,带有神学倾向。
4、目的: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 治秩序。
5、实质: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 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什么影响?
①在当时为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 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儒学独尊,使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逐步成为封建 统治思想; 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④董仲舒的新儒学带有神学色彩,导致两汉神学迷信 思想的长期泛滥; ⑤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 文化的发展。
事也不要去想,因为你无法决定将来。我们所能做的是享受当下,人必须全然地活在此时此刻,其余的都是妄念。二十四、每个人都会幻想各种美好的未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为之付诸行动,这大概就是你与这些人的不同!一、身为一个人,水倒七
分满,话留三分软。不清楚我的路子,就别打听我的底线。二、喜欢一个人并不是回复他所有的动态,而是研究下面的可疑评论。三、车子有油、手机有电、卡里有钱!这就是安全感!指望别人都是扯淡!再牛的副驾驶,都不如自己紧握方向盘。四、 道不同不相为谋,你讨厌我,我也未必喜欢你,何必咄咄逼人费了口舌也讨人嫌,你闲得慌但是我没空陪你。
2020最新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 技
2020最新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82页 0160页 0233页 0294页 0321页 0359页 0418页 0433页 0475页 0518页 0569页 0614页 0631页 0680页 0713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4课 宋明理学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4课 理性之光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PPT课件(课件+学案+教案孔子与老子等75份) 岳麓版14
未名湖
岳麓版必修Ⅲ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时 空 视点 FOCUS CHINA ——1915 VISION
Ø财经播报
快报1: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 士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 1915年张裕葡萄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 会获金奖。
快报2: 1895—1911年间,全国注册 厂矿企业687万家,1912—1915年间, 迅速激增至2300万家,年均办厂79家
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思想: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但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 4.政治:袁世凯倒行逆施,
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封建专制 尊孔复古
民主政治 启蒙思想
[新意盎然]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自主学习] 围绕《新青年》杂志,了 解其创刊时间、创刊地点、 创刊人、撰稿人、搬迁情 况、所宣传的各类主张、 社会反响?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时 空 视点 FOCUS CHINA ——1915 VISION
Ø社会花絮
简讯1:西方启蒙思想随着新式学堂的建 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被进一步介绍到中国, 陈独秀尤其推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布的 《人权宣言》即自由、民主、平等;
简讯2:广东某富豪家有胡椒树108株, 每年收入极丰,于是他纳妾108位,每 妾各收1株之利,用于饮食服饰 。专为 女子创办的杂志《女子世界》,近日该杂 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妻
审视:新文化运动期间的碰撞与冲突 观察一:民主科学与专制愚昧之争 观察二:新道德与旧道德之争 观察三:新文学与旧文学之争
【 分 合组 作讨 学论 习 】
[除旧布新]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ppt(课件+学案+教案孔子与老子等75份) 岳麓版4
材料2:清朝的军机处
材料3:明清科举考场
材料4
知识·梳理·总结
李
反传统、反教条、反权威意识
贽
①最精彩之处——批判君主专制:
黄
政治:反对专制
明
宗 ②具体制度——限制君权的主张
末 归纳三羲人的进③步经思济想思主想—张—反对重农抑商
清 初 的 思
政经主 张治济上上::顾炎武 反重对视主君手张主工经世专 业致制和用独商,明裁业道,,救提提世倡倡““人经民世为致主用强””调。。经世致用
失节事大
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
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
衣与饭类耳。
论题一:李贽思想
朱熹:
朱熹
论坛发起人:不准灌水……
李贽
浪仔水晶:人之皆性有,私使,个每性个自人 由都 发可 展以 、顺 男其 女自 平然 等
论坛发起人: 朱熹:“万物皆生于理”
李贽:“万物皆生于两”
论题一:李贽思想
(2)材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什么经济思想?反映了什么? 反对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反映了明末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资萌出现, )
三)、顾炎武思想
人物档案
的启蒙精神 姓名:顾炎武(亭林先生)
性别:男
时代:明末清初
出生地:江苏昆山 经历:参加复社反对宦官专权
参加科举考试落地;
参加过抗清斗争失败;
但是大家谁也不敢多言,怕附近有东厂特务、锦 衣卫,赶快离开是非之地
八股取士 ,限制了思想的自 由。吴必中一边赶路一边还不忘死记硬背四书 五经,把要考的文章死死的记住。终于来到北 京,他看到大街很是热闹,大街两边都是做买 卖的。最吸引他的是地上摆卖的西洋玩意,他 实在爱不惜手于是买了一个望远镜。
2021最新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教学课件(所有课时)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2021最新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教 学课件(所有课时)
第4课 宋明理学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 技
2021最新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教 学课件(所有课时)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2021最新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教 学课件(所有课时)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021最新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教 学课件(所有课时)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2021最新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教 学课件(所有课时)
2021最新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 教学课件(所有课时)目录
0002页 0066页 0145页 0180页 0245页 0295页 0337页 0375页 0406页 0476页 0517页 0543页 0593页 0645页 0647页 0707页 0782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4课 宋明理学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4课 理性之光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7页 0130页 0188页 0269页 0320页 0403页 0471页 0548页 0606页 0675页 0753页 0842页 0857页 0884页 0938页 0983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4课 宋明理学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4课 理性之光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 技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4课 宋明理学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以李贽、黄
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的思想家为代表。儒家经典
必修③
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2.儒家思想的兴衰
(1)儒家思想的形成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仁”和“礼”,他对“仁”有许多解释,主张以仁爱之 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政治思想方面,主张以德治 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岳 麓 版 历 史
相互渗透的趋势。
必修③
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至唐代,统治者尊孔崇儒的同时容纳佛、道。佛教在唐代
势力不断膨胀,儒学大师韩愈从尊崇儒学的角度,即以天
命论和封建纲常为根据,反对佛、道。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4)宋明理学
宋明时,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道家思想形
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君 主专制中央集权,提倡法治和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 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互补性,分别强调了不 同的情况。事实上到了汉武帝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均采
岳 麓 版 历 史
用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
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治国模式,而且相互渗透,影响深远。
第一单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PPT课件 课件(课件+学案+教案孔子与老子等75份) 岳麓版15
角色:A 革命党 B 地主 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 孙中山说:“三民主义是救国主义。”在三 C 农民 D 列强 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民主义的指导下,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怎样的 没有规定民众的基本权利 进展?
永驻丰碑 ——三民主义的实践
1、发动辛亥革命:
清帝退位诏书
大 总 统 誓 词
颁布了宪法 建立了共和 推翻了专制
国父纪念歌
我们国父,首创革命,革命血如花,
Fg sf
推翻了专制,建设了共和,产生了民主中华。
民国新成,国事如麻,国父详加计划,
重新改造中华。 畅所欲言:一提到 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真理细推求 。 孙中山,你知道他 一世的辛劳,半生的奔走,为国家牺牲奋斗。 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国父精神,永垂不朽,如同青天白日 什么吗? 千秋万世长留。
恢复中华
地位 前提 核心 补充发展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决……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 孙 中 山 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纲领性) 的 ②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要求( 时代性) 三 ③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 民 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爱国性); 主 ④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义”
外资企业
请思考:三幅图片反映了中国怎样的现状? (提示:政治、经济方面)
紧追潮流 ——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时间: 1894年,孙中山 上书李鸿章,提出: “人能尽其才, 地能尽其利,物 能尽其用,货能 畅其流”……但 是遭到李鸿章的 冷遇。
革 命 改 良 与 行 医
1905年,中国同盟会
材料一
• • • • • • • • • • • • • • • • • • •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上课课件 30
•
4.浊雾笼罩下的财富不夜城,不仅侵 蚀了星 星的亮 光,而 且泯灭 了心灵 的光芒 ,使我 们的眼 睛近视 、散光 且老花 ,失去 了辨别 真伪、 美丑、 善恶的 天然能 力,使 我们的 心迷茫 且苦闷 。生活 在城市 ,我们 几乎忘 了:夜 ,本该 是黑的 ,本该 是有星 星的, 本该是 安静的 ,本该 带着人 们心安 理得地 歇息的 。
以育人才,教育学生爱国救民,开启心智 劳动子弟上不起学,不少人对学堂恐疑
甲班秀才班,乙班收童生,五年一贯制
封建教育
现代教育
一、没落王朝 衰败书院新建学堂(明清——1906)
学生课本剧
时空观念
一 明清书院——1906年“宁夏府中学堂”—— 1913年 易名为“朔方高等小学” 中 史
二、蹉跎岁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忠爱大义践行不缀(1912——1949)
时空观念
辛亥 革命, 移风 易俗
1912
国共 对峙, 军阀 混战
1927
全面 抗日, 救亡 图存
1937
解 放 战 争
1945
新中国成立, 毛:全面教 育方针
1949
1913朔方高等学校 1929宁夏省立第一中学 1919五师八中
1942宁夏中学
三、枯木逢春,孜孜不倦勤勉治学(1949——1978)
一、没落王朝 衰败书院新建学堂(明清——1906)
银川书院(明——1906)
宁夏府中学堂(1906——1912)
教学内容 读四书五经、写八股文、送试帖诗
教学目的 生源 教学组织
科举取士
局限较大,多豪门士绅子弟
没有班级班次,没有统一进度, 没有学年学期
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 理、算学、博物、物理化学、体操、图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说课稿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学霍玉侠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大连二十三中学的霍玉侠。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我说课的思路如大屏幕所示。
●说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认为:历史课程要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即:转变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说课标:对于本课,课标要求是: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近代报刊、电影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应该能讲述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理解掌握导致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并形成一定的认识。
●说学情经过在高一上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对于历史事物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因此,对于他们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说教材一、教材地位:《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中的第12课,本单元的前5课是以经济近代化为主线,介绍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
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则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和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全面把握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深化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如大屏幕所示):(一)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和阅读、分析教材,了解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深化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认识,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运用相关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参与探究、讨论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运用各种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激发爱国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情我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如下:(一)重点:1、知识:结合教材和相关史料了解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二)难点:探讨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认识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和中国近代化之间的关系。
●说教法与学法(一)教学方法的确定: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决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情境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在主动阅读、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感悟历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积极创新等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发展。
(二)学法指导: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运用阅读理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去感知历史、认识历史。
●说教学过程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分析课标、学情、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做到有的放矢。
我的教学设计包括下列环节:(大屏幕展示)教学环节一:我行我“究”---学生课前探究教学环节二:引生入境---一句话导入,直奔主题教学环节三:我行我“秀”---探究展示、课堂小结、板书教学环节四:我行我“思”---提高、升华教学环节五:我行我“练”---巩固、训练教学环节六:我行我“论”---课后作业,撰写小论文具体设计如下:(一)教学环节一:我行我“究”---学生课前探究◆具体做法:将学生分组,印发课前探究学案(详见说课稿附件),让学生以教材为依托,通过图书馆、网络、社会调查等多种途径收集资料进行整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并把搜集的有效图片、文字等资料和探究成果整理成ppt,以备在课堂上做展示交流。
探究学案设计的问题如大屏幕所示:第一组:1、近代中国服饰变化的趋势是什么?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如何理解“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第二组:1、我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其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列举近代中国几部著名的电影,并指出其主要题材是什么?3、近代报刊和电影对近代社会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三组:近代中国日常礼仪、婚姻风俗和丧葬礼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设计依据和意图: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依靠发现,应当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使学生能像一名史学家那样思考历史。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的学习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认识历史,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环节二:引生入境---一句话导入,直奔主题◆具体做法:教师直接一句话导入:“进入19世纪中期,随着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接踵而来,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设计依据和意图:因为学生已经进行了课前探究,直接一句话导入,简单明了,引导学生的思维直奔本课的主题。
(三)教学环节三:我行我“秀”---探究展示、课堂小结、板书预计20分钟左右◆具体做法:第一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自课前探究的情况,包括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探究过程和探究成果。
第二步:教师加以点评,引导学生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总结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原因,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与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的关系。
同时,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生成板书(如大屏幕所示)。
◆设计依据和意图: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教师的点拨,使学生对自己课前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精神,同时又有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主干知识。
(四)教学环节四:我行我“思”---提高、升华预计10分钟左右◆具体做法:第一步:教师大屏幕展示相关材料和问题(如大屏幕所示);材料一: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与中国传统消费方式和文化有很大差异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也开始在当时中上阶层出现。
如留声机、自鸣钟、电影、霓虹灯、火车、电报、机动车等新技术产品的出现,商业与娱乐方式的变化;广告和时尚杂志的出现,从时间、空间、感官、概念上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中产人群开始以看电影、喝咖啡、品西餐、穿西装、举行西式婚礼、开舞会等形式展开社交活动,形成不同群体的社交场域。
——郁方《中国的中产阶级与他们的消费文化》材料二:近代中国的上流社会活跃这样一些人,他们身上流着中国人的血,却手持文明棍,西装革履,吃着西餐,满嘴洋文,恨不得自己生成蓝眼珠、黄头发、高鼻梁,对中国的传统文明嗤之以鼻,这是一种很尴尬的现象。
材料三:茅盾先生在他著名的长篇小说《子夜》中,曾有这样一段描写:"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30 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问题:1、材料一中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出现了“西化”的趋势?你认为材料中的“中产阶级”接受西方消费文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中的“很尴尬的现象”指的是什么?材料三中的吴老爷为什么会昏死过去?3、结合材料和课前探究,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外来文明的冲击。
第二步: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中去,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指导和规范;第三步:学生代表发表讨论结果,教师点拨,并适当进行学法指导。
第四步:展示相关图片,播放歌曲《中国人》,创设情境,激发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设计依据和意图:新的课程理念认为,通过历史学习,要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再一次为学生创造了开放、民主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潜移默化当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以实现教学目标。
(五)教学环节五:我行我“练”---巩固、训练在这一环节,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做五道有一定思维含量、涉及本课重点知识的选择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完成,弥补学生对某些知识点认识的不足,进行必要的教师进行必要解题指导,使学生巩固和深化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课堂训练:1、“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蹩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
”这首诗所描写的社会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2、以下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中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出现这样婚礼的原因不包括A.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B.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C.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D.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3、上海是近代人们生活习俗变化最大的地方,这主要是因为上海A.经济发达B.交通便利C.开放早,受外国影响大D.人才集中4、(08年江苏高考试题)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
……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5、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近代中西文明、新旧文化冲突激烈B. 西方先进文明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冲击程度受到中国社会条件的制约C.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革既有进步性,也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D.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革比政治制度变革更加复杂和滞后(六)教学环节六:我行我“论”---课后作业,撰写小论文题目如大屏幕所示:撰写论文:结合你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的认识,谈谈你对当前“哈韩”、“哈日”现象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