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案例) PPT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第二章PPT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第二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7ead66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3.png)
(4)图中A-F各城市,由于 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冬季 采暖季长,又以重工业最为 集中,所以环境污染以大气 污染 最为突出。
(5)从以上事例,可以总结 得出,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 明显的地域 性特征,这主要 是由于各地区的社会经济不 同,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差 异所致。
❖目标:
建立一个健康、合理的人类可持续发展 模式----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解决人类 生存危机。
耕地减少: ❖ 国土资源部公布全国城镇存量建设用地专
项调查结果,截至2004年底,全国城镇规划范 围内共闲置、空闲、批而未供土地近400万亩。
❖ 国土资源部介绍,从1996年到2004年,全 国耕地减少1亿多亩;与此同时,大量土地被粗 放利用,甚至浪费.
人类工程活动沙 新形成的沙丘 漠化趋势增强
追求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提高。
❖ 18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代,随着生 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类创造的财富成倍增加,生 活日益舒适;但人口迅速增加,资源剧烈消耗、 环境严重污染,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导致生 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生存。所以:
❖“可持续发展战略”――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 和发展大会提出
④温室效应,臭气层空洞扩大:
温室效应:是由于能原过度消耗,导致地球表面气温上 升,全球变暖,冰川后撤,海平面上升。 ❖ 臭气层空洞扩大:煤、石油过度消耗是温室和酸雨形成 的元凶,加速臭气层的破坏――使地球失去了保护。酸 雨面积超过国土40%,南方城市81.8%出现过酸雨。 ❖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四年以来,南极上空臭气 层空洞面积扩大一倍,大约为2000万km2,并有消失的 可能。 ❖ 臭气层是人类的保护伞;酸雨危害人体健康、损害生态 系统、导致土地酸化、影响建筑材料和结构寿命。
城市轨道交通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利用
![城市轨道交通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45b6b89f71fe910ef12df8f9.png)
Technology Forum︱346︱2017年1期 城市轨道交通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利用张 义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0000摘 要:我国目前的经济处于高速的发展阶段,城市一体化在不断的推进,国民的收入也在稳步的提升。
但相应的城市的交通则随着机动车与行人数量的日益增多而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有效的解决此类事件就成为了如今的一大难题。
而发展轨道交通与地上地下空间的一体化,将会对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考途径。
如今的城市规划与轨道交通规划中,一体化已经成为了主流的趋势,相关的部门需要积极的做好地下空间开发的工作与规划,要进行资源的科学合理分配,并要对地上与地下空间的协调性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估。
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经验,针对目前的地上地下一体化的开发利用展开深入的讨论,以期待可以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性的帮助与见解。
关键词:城市轨道;地上空间;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利用中图分类号:U2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1-0346-01我国目前的城市交通状况很严峻,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中的机动车的数量也呈现出了激增的态势,往往为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与出行。
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的方案的提出,将会针对此类问题有了一个很好的解答。
此类方法的原理就是通过挖掘地上地下空间之间的关联性,根据其自身的特性与功能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实现地上地下空间的双重开发,已达到提升地下空间利用率、促进城市商业发展以及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目的。
1 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的现状与前景 1.1 未来二十年我国的城市概况 (1)未来二十年我国的城市人口很有可能突破九亿大关,巨大的人口压力对交通事业也是一次空前的挑战。
(2)未来二十年我国的城市一体化将会进展到一个峰值的水平,城市建筑面积有望达到300亿平方米,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城市可利用空间的面积将会越来越小。
六个案例带你初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TOD项目
![六个案例带你初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TOD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6c9d3c9b25c52cc58ad6bed6.png)
六个中国城市轨道交通TOD项目初探一、公园悦府1、项目概况项目所在的平西府车辆段隶属地铁8号线,位于昌平区,回龙观文化居住区北侧。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融合了住宅、商业、交通枢纽等多元化复合型物业而被打造成一体化城市综合体,使其成为区域的宜居示样板。
图1:平西府车辆段上盖物业项目效果图2013年1月18日,市根底设施投资和京投置地联合体一举拿下玉渊潭乡地块和昌平东小口地块,分别是地铁6号线慈寿寺车辆段和8号线平西府车辆段用地。
平西府车辆段项目处于地铁8号线、13号线、昌平线三轨交汇的位置,多轨道路网纵横,交通便利。
2、物业构成项目作为集合“公交枢纽+公租房+住宅+商业+公寓+公园+教育〞,和16.5米三个标高,分别为落地区、咽喉区和上盖区。
项目住宅涵盖上盖区域9栋11层与22层住宅楼,西贴区域5栋8层住宅楼〔去除3层底商〕,落地区域7栋14-27层住宅楼与29层公租房住宅楼;项目配备6万平方米办公和商业配套,包括2万平方米集中商业、千米特色商业街、多元化商业与写字楼,项目商业涵盖西贴区域3层底商,上盖区域局部4层综合体,P+R楼,3层的,落地沿街商业与街商业;平方米的社区私属中央公园,配备有篮球场和儿童游乐区域,满足了不同年龄层业主的休闲娱乐需要。
此外,项目自身配备专属幼儿园与学校,教育体系较为完善。
图33:平西府车辆段物业分布项目住宅产品名为公园悦府,主力户型为80-90m²2居、100-125m²3居。
一期于2014年5月开盘。
目前,项目一期和二期已全部售罄,三期于2018年2月25日开盘,均价58500元/m²,推售楼栋为27层产品,两梯四户,主力推售产品为:约87m²2居,112-135m²3居。
截至2019年5月12日,公园悦府项目累计销售突破100亿元。
二、徐泾天空之城1、项目概况万科天空之城即徐泾车辆段项目位于青浦区徐泾镇,是由万科集团与申通地铁联袂打造的全新地铁上盖综合体〔17号线徐盈路站〕,车辆段呈东西方向,东侧为徐盈路,西侧为徐乐路,南侧为诸陆西路,北侧为崧泽大道,项目采用世界主流的TOD〔轨道交通主导〕模式,依托虹桥轨道交通枢纽,住宅、商业、办公、体育公园、幼儿园多重业态共融共生。
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案例
![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e88fdd53c1ec5da51e27000.png)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国际化趋势与中国的发展战略(摘要)?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国际化趋势(一)、欧洲(1)、英国伦敦的经验: 大力发展城市地铁1845年,英国伦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
从此,大城市、特大城市围绕着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而建设了大量的地铁。
目前世界上有地铁运营的国家和地区有44个,城市99个,线路总长约5900km,还有许多正在进行地铁线路的勘测、规划设计和施工。
(2)、法国巴黎的经验:废弃矿穴资源的利用与立体化城市法国巴黎最早的地下空间开发为废弃矿穴的再利用。
利用几个世纪之前挖掘的废弃矿井布置城市下水道、共同沟、防空防灾设施,并1890年成功用于巴黎世博会中国馆与印度馆的设置,取得了轰动效应。
巴黎城中心地区的雷亚诺中央广场改造实行立体化再开发,把贸易中心改造成一个综合功能的公共活动广场,在强调保留传统建筑艺术特色的同时,开辟一个以绿地为主的步行广场,为城市中心区增添一处宜人的开敞空间;与此同时,将交通、商业、文娱、体育等多种功能都安排在广场的地下空间中,形成一个大型的地下城市综合体。
?巴黎的另一个成功案例为拉德芳斯新城的立体开发。
在拉德芳斯的地下,建立了庞大的地下道路系统。
将到发交通与通过式交通一并安置在道路地下。
地面全部绿化、广场,俨然一座公园式的城市,人行环境舒适安全。
(二)、北美(1)美国波士顿的经验:道路的地下化波士顿中央大道,经历了由高架道路到地下道路的地下化过程。
这个工程被称为美国有史以来工程量最大、工期最长、资金投入最多的市政工程,验证了城市道路及高架道路的地下化趋势。
(如下图所示)?(2)加拿大的经验:蒙特利尔的地下城市加拿大蒙特利尔由于寒冷的气候,居民地面出行多有不便。
又依靠1972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的成功举行,开发了大规模的地下综合体。
如今蒙特利尔已经建成了世界最长的地下步行系统。
(三)、亚洲(1)日本东京的经验:共同沟共同管道,又名综合管廊,或者共同沟,最早形成于法国巴黎。
市政工程轨道交通及地下空间建造技术及工程案例PPT
![市政工程轨道交通及地下空间建造技术及工程案例PPT](https://img.taocdn.com/s3/m/e15134912e3f5727a4e96241.png)
图1 工程平面位置
燕塘站设计里程范围为YCK0-500.525至YCK0-631.525(三号线), YCK20+788.979至YCK20+874.579(六号线)。站区周边场地极为紧张, 而且路面高差起伏较大,地面高程约27.5m~41m,最大高差达6~7m。地 貌形态为低山丘陵地貌。地形西部高,东部低平。周围建筑物较为密集。
从施工方案的优化等角度来讲,还必须进行事先控制,这就要求预先 要对变形值的发展情况做出模拟或预测。
对深基坑工程施工变形计算的主要方法有安全系数法、经验公式法、 数值方法(包括正分析和反分析)、地层损失法、系统分析等方法,到目 前为止,以上各种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均有应用。对于大型复杂的深基坑工 程,则以数值方法为主。
轨道交通及地下空间建造技术 及工程案例
4.1 地铁车站深基坑复合支护技术及变形控制
1 工程背景
1.1 地铁深基坑施工安全
地铁施工风险较大,经常会出现一些地铁基坑坍塌等重大工程事故, 如2004年4月1日,广州地铁沥滘站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突然塌方造成车站 北端周边范围内一定的沉降;2003年10月7日,北京地铁五号线崇文门车站 工程工地发生临时钢管架体倒塌事故,造成3死1伤的重大责任事故;2007 年3月28日,当时尚在建的北京地铁10号线某施工段发生塌方,造成6人丧 生;2008年11月中旬,杭州地铁发生重大塌方事故,酿成10余人死亡的重 大安全事故;2009年8月2日,西安一条在建地铁发生坍塌事故,两人当场 死亡。
深基坑主动支护包括水泥土墙支护、土钉墙支护、喷锚支护、冻结支 护、拱形支护等支护型式,是一种从物理、化学和几何等途径以充分发挥 和提高基坑周围土体自支撑能力的新型支护方法。
此外,在一些传统支护结构的基础上,近些年来也有一些新的施工方 法得到应用,如SWM工法、MC桩,以及多种支护结构的组合施工方法等。
【精选】地下空间规划详解PPT课件
![【精选】地下空间规划详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6400796bec0975f565e216.png)
⑴ 计算机品牌选择 · • 国外品牌目前有IBM、HP、Compaq、SUN、NEC、Dell等; • 国内品牌目前有联想、新浪潮、方正等。
⑵ 计算机购置的基本原则: • 能够满足MIS的设计和运行的基本要求
⑶计算机的环境要求 • 机房要安装双层玻璃门窗,并且要求无尘。 • 硬件通过电缆线连接至电源,防止静电感应。 •防止由于突然停电造成的事故发生,应安装备用电源设备,如 功率足够的不间断电源(UPS)。
地下空间的高防护性
日本地震后某地区地上、 地下建筑物破损情况对比
作用之四: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地下空间的高防护性
日本地震后某地区地上、 地下建筑物破损情况对比
上海世博会园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地下空间部分规划总面积40万平 方米,统一规划,分期建设。
➢世博大道下大型地下综合体; ➢生态型市政基础设施; ➢多处地下停车场; ➢园区各地铁车站换乘系统等。
采用顺序结构、循环结构、选择结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来编写程序的方法。 1、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表示含有多个连续的处理步骤,按照书写的先后顺序执行。
入口
A
Int i=0
Int s=1
B
S=100+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出口
2、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是由一个或几个模块构成,程序运行时重复执行,直到 满足某一条件为止。
入口
F P T S
地下空间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综合症”的有效途径,对 城市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土地资源 有效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减少地面噪音 增加地面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扩充基础设施容量 保护历史建筑 提高城市总体防灾抗毁能力等
地下空间工程施工案例
![地下空间工程施工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3ecd97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2.png)
地下空间工程施工案例——以天津市津秦客专滨海站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地下空间工程为例一、工程背景天津市津秦客专滨海站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地下空间工程,是天津市滨海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工程,位于滨海西站附近,工程主要包括地下两层连续多跨箱型结构,总建筑面积约为23266平方米。
该工程主要为天津市轨道交通B1、Z2、B3线提供预留地下通行区间、接收地铁盾构机。
工程分为一期和二期,一期为建设公共区域部分,二期为地铁线路的线间距过渡及盾构施工预留。
二、施工难点1. 工程位于繁忙的交通枢纽,施工场地狭小,施工期间需保证周边交通的顺畅。
2. 工程地质复杂,地下水位较高,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
3. 工程主体结构为地下两层连续多跨箱型结构,施工精度要求高。
4. 施工过程中需克服疫情、汛期、劳动力短缺、原材料紧张等诸多困难。
三、施工措施1. 针对施工场地狭小的问题,项目团队合理规划施工场地,优化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期间不影响周边交通。
2. 针对地质复杂、地下水位较高的问题,采用降水施工技术,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3. 针对施工精度要求高的问题,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4. 针对疫情、汛期、劳动力短缺、原材料紧张等问题,项目团队积极与政府部门、供应链企业沟通,争取政策支持,确保施工资源充足。
四、施工成果天津市津秦客专滨海站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地下空间工程,在克服种种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显著的施工成果。
工程于2022年12月顺利完成中板施工,标志着项目主体结构施工进入收尾阶段。
接下来,项目团队将继续推进装饰装修施工及机电安装工程,确保项目高标准履约。
五、项目意义天津市津秦客专滨海站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地下空间工程,是天津市滨海新区标志性项目,对改善天津市滨海新区交通条件、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项目的顺利施工,将为天津市轨道交通B1、Z2、B3线提供预留地下通行区间、接收地铁盾构机,进一步提升滨海新区的城市品质,为市民提供便捷的交通出行体验。
地下空间规划案例分析总结课件ppt
![地下空间规划案例分析总结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d0a9c6adf90f76c661371adf.png)
一、世界各地城市发展特点
(一)、欧洲 (2)、法国巴黎的经验:废弃矿穴资源的利用与立体化城市
11
一、世界各地城市发展特点
(二)、北美 (1)美国波士顿的经验:道路的地下化
波士顿的中央大道每天的 交通拥堵时间超过10小时, 交通事故发生率是其他城 市的4倍,通向机场的隧 道境况也相同。据估算, 由于堵塞、事故、油料浪 费、尾气污染、时间延误 等因素所造成的实际损失 超过5亿美元。
12
一、世界各地城市发展特点
(二)、北美 (1)美国波士顿的经验:道路的地下化
由于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建设地下道路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 一手段,所以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方案。在现有的中央大道 下面修建一条8-10车道的地下快速路,替代现存的6车道高 架桥,同时保证施工期间的正常交通,建成后,拆除地上 拥挤的高架桥,代之以绿地和可适度开发的城市用地。 13
14
一、世界各地城市发展特点
(二)、北美 (2)加拿大的经验:蒙特利尔的地下城市
加拿大蒙特利尔由于寒冷的 气候,居民地面出行多有不 便。又依靠1972年蒙特利 尔世博会的成功举行,开发 了大规模的地下综合体。如 今蒙特利尔已经建成了世界 最长的地下步行系统。
15
一、世界各地城市发展特点
(二)、北美 (2)加拿大的经验:蒙特利尔的地下城市
1
一、世界各地城市发展特点 二、我国地下空间发展现状 三、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2来自一、世界各地城市发展特点
(一)、欧洲 (1)、英国伦敦的经验: 大力发展城市地铁
1845年,英国 伦敦建成了世 界上第一条地 铁。从此,大 城市、特大城 市围绕着解决 城市交通问题 而建设了大量 的地铁。
3
一、世界各地城市发展特点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ppt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ppt](https://img.taocdn.com/s3/m/6734de6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0d.png)
Page 19
贮藏设施
充分发挥地下空间封闭性、热稳 定性的优势,保持仓储空间恒温、 恒湿,而且安全、节能。
Page 20
商业设施
•地下商业设施空间一 般包括商店(商场) 式购物空间、餐饮等 盈利性单元: ✓吸引投资; ✓弥补建设运营成本; ✓为换乘时提供休憩、 购物方便。
Page 21
其他设施
•Page 5
✓ 地下空间资源含义 ① 天然存在的资源总量:海洋以下7km;一
般表面以下33km,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地球表 面积5.1×108km2,空间总量7.5×1018m3。
② 一定技术条件下可以合理开发利用的资源 总量;目前技术2km为宜。考虑留安全间距即洞 室尺寸的1-1.5倍岩体保留,则总量为 4.12×1017m3。(技术因素制约)
•Page
易封闭性——储存
• 由于地下空间为岩土介质所包围,所以地下空 间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封闭,对于良好的岩石 围岩介质,只要加以适当的开发可直接用于存 储各类物质甚至是液体物质。对土层介质加以 改造与加固,也可用于各类物质的储存,如对 天然形成的围岩介质空间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 则可形成具有良好封闭性的人工空间。
①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可以开发利用。 ②分为一次性资源,多次循环利用的资源。 ③自然资源:天然形成(常见)。包括水资源、矿 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天然气、石油、煤 炭等能源资源。 ④地下空间也是一种资源:新观念、新认识(随经 济、技术发展,逐步形成的观念)。 ⑤应科学规划、依法保护、安全有效合理开发利 用。
•防灾措施
•自然灾害
•人为灾害
•地震、台风、 洪水等
•二次灾害
•火 灾 、 战 争 、 放 射能、核辐射、化
地下铁道与地铁工程ppt课件
![地下铁道与地铁工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03293d33d4b14e8424687e.png)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与形式
城市轻轨
精选课件ppt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与形式
地铁
精选课件ppt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与形式
4.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
(1)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快捷、安全、准时、 舒适等特点,是解决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交通问 题最有效的手段,同时也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
地铁现在已经被作为展示城市在经济实力、 社会文化、服务水平的指标。
精选课件ppt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与形式
3. 地铁与轻轨的区别:
地铁与轻轨的本质区别在于其运输能力的 大小和车辆等设备制式,而非其是否在地下和 高架(地面)。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 中的规定:线路远期单向每小时运力在3万人次 以上的为地铁,在3万人次以下的为轻轨。
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运载市 内通勤乘客,是城市解决交通堵塞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机动化的背景下,交通拥堵、能 耗、污染加剧。根据国内外大城市的实践,优先发展公共 交通,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是解 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
精选课件ppt
u 发展前景
较成熟与完整的轨道交通系统。
精选课件ppt
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与展望
4. 地铁修建的必要条件与发展潜力
现阶段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应达到下述基本条件:地方财 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 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 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
精选课件ppt
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与展望
项目
已建城市 (27座)
城市
北京、香港、天津、上海、广州、长春、 大连、武汉、重庆、深圳、南京、沈阳、 成都、佛山、西安、苏州、昆明、杭州、 哈尔滨、郑州、长沙、宁波、无锡、青 岛、南昌、福州、东莞
基于轨道交通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策略研究——以深圳市龙华区人民路为例
![基于轨道交通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策略研究——以深圳市龙华区人民路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abccff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5.png)
基于轨道交通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策略研究——以深圳市龙华区人民路为例摘要:现代城市发展和建设多强调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以现状或规划的轨道交通线位为主要发展轴,在轨道站点周边分类分层开发地上地下空间,复合使用城市用地。
本文以深圳市龙华区人民路为例,探讨基于轨道交通建设,开发大型城市副中心的策略问题,以期为此类开发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策略概述:龙华区位于深圳市原特区外,地处深圳市地域中轴,北邻光明区,东连龙岗区,南接福田、罗湖、南山区,西靠宝安区。
人民路位于龙华区中部龙华超级商圈规划区域范围,是商圈的南北中轴线,全线长约5km,两侧多分布为住宅小区,传统的临街商业氛围浓郁。
1.人民路周边现状问题分析1.1片区路网级配结构不合理,次支路密度不足以规划龙华超级商圈为研究范围,范围内现状支路、次干路供给不足,主次支路结构倒挂,次支路路网密度远低于深圳市标准规范;路网失衡导致大量中短距离交通出行由人民路等主干路承担,各类型交通流相互干扰,造成人民路常发性道路拥堵,人民路现状道路为双向4车道,道路通行能力严重不足。
1.2片区公共交通覆盖率低,公交接驳运力缺口较大范围内在营轨道线路仅有地铁4号线和地铁6号线,现状轨道站点仅6座,站点500m覆盖率仅为53%,相较深圳市其他市级商圈差距较大,其中福田中心区轨道站点500m覆盖率为92%,罗湖金三角片区为85%;范围内公交线路主要集中在主次干路,人民路作为主要的公交走廊,公交路权优先不足,缺乏公交专用道,公交服务效率低下,吸引力不足。
1.3慢行交通建设滞后,沿线道路供不应求慢行交通核心客群主要来自于片区内部,慢行出行需求较高,慢行系统不连续未成网,服务品质有待提升,部分次支路存在人行道破损缺失、人行道过窄、施工占道、停车占道等现象,影响行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人民路沿线仅一座立体过街设施,机动车与行人冲突点多。
2.发展契机2.1多条轨道线路规划建设依据深圳市轨道远期规划,龙华超级商圈未来将汇集3条地铁线5个地铁站,一是在营4号线,二是规划25号线和6号线支线南延线,其中25号线在人民路上设有龙华公园站、龙华站、丰润站,6支南延线在人民路上设有龙华站和工业路站,在营龙华站将成为4号线、6支南延线及25号线的三线换乘车站。
地下空间利用案例研究PPT课件
![地下空间利用案例研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5b3d2dfab069dc51220109.png)
2001年日本政府颁布实施的《大深度地下空间公共使用特别措 施法》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部“限定土地拥有者的空间权限,规范 有序地引导人类开发利用私有土地地下深层空间服务于国家和城市 社会公益公用事业建设新途径”的新法典。 荷兰阿姆斯特丹将在运河下面建设地下城 于了2新01的这8领年个域开耗。始资。10水亿下英地镑下的空工间程的,开名发字,叫为“城阿市姆地福下拉空”间,的预发计展该开项辟目
2021
13
2021
14
2021
15
2021
16202117日本地下街特点:
(1)传统的出入口设计感
(主出入口设计主要是下沉广场和舞台展示广场,使地下与地上空间融 通,自然光直接引入地下;舞台(多媒体)展示,吸引消费者进入地下商 业街的几率)
(2)创意性的地下空间组织
(地下有不同创意性的休息景观节点,设了5处休息空间,有爱之广场、 镜之广场、光之广场、水之广场、绿之广场(大阪虹之町地下街景观),8 个广场:水钟广场、观月广场、瀑布广场等(大阪长堀地下街景观))
地下层次平面图
地下空间剖面图
2021
5
波士顿中央大道的改造
特点:(1)拆除地上高架道路、发展地下快速路。 (8—10车道的地下快速路)
(利用高架桥飞方式破坏了城市整体环境,造成了城市隔离,丑化
了城市空间, 浪费了城市地上空间。而规划在地下可是地面空间的视野开阔,
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工程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工程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8f755072cc7931b765ce156a.png)
论文THESIS1362018.20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工程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文/上海轨道交通十四号线发展有限公司 马忠政上海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郭思铖本文从地下交通衔接、土地集约化利用及与周边物业开发相结合等方面,论述和分析了14号线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情况,提出了地铁线路地下空间利用的相关建议。
工程背景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是上海新一轮建设规划中重要的市区级线路,作为新一轮建设规划中唯一的8A 大编组线路,车站土建规模相对较大;部分车站存在富余空间,具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潜力。
开发原则设计理念轨道交通站点设计应站在城市设计的高度统筹考虑,充分考虑轨道交通同周边商业区、交通枢纽、居住区的关系,利用地铁建设打造城市综合体,实现与城市肌理的有机接驳。
轨交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结合周边规划,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
设计要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按商业建筑标准进行消防设计,开发建设需确保地铁正常运营的安全需求。
涉及结建的地下空间开发应尽早确定开发方案,明确地铁与地块项目的界面划分和责任范围,不应影响地铁建设正常推进。
涉及结建的地下空间开发应尽可能实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减少施工工期和施工时的相互影响。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尽可能贯通周边地块的地下空间,配合区域交通规划,实现地区商业的互联互通。
开发案例根据上述原则,14号线根据各站点不同情况,在地下空间开发中采用了多种协作模式。
结建模式(如表3)基本覆盖了大多数开发和结建项目,较好的满足了地铁和周边结建项目的需求。
其中豫园站案例提供了地铁建设与地块开发进度差异较大时的一种建设思路。
14号线豫园站位于上海豫园西北角人民路北侧下方,站位北侧现状为吉安里、吉如里老式住宅区,整个地块作为旧改项目,已完成收储并拟进行地块开发。
由于14号线豫园站主体和大量附属进入北侧地块,形成对地块土地占用。
而北侧地块位于市中心核心地带,土地收储成本高昂,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拟规划超高层建筑。
刘纯洁-上海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建设
![刘纯洁-上海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215df8ab680203d8ce2f24d9.png)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Shanghai Metro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刘纯洁2017.1123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与运营1上海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问题与思考上海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建设•运营线网概况•在建线网概况•网络客流特征(1)运营线网概况运营长度617公里工作日日均客流量1065万乘次运营线路15条运营车站367座上海排名第一,纽约(532公里)排名第二上海排名第三,仅次于纽约(469座)、巴黎(386座)。
2016年客流量33.97亿乘次上海排名第二。
北京(36.59亿乘次)、纽约(26.81亿乘次)。
(1)运营线网概况络形成的地下空间近500万平方米l地下线网长度约400公里,约占总线网长度的2/3l地下车站共272座,约占运营车站总数的3/4(2)在建线网概况p 其中8号线三期、17号线、9号线三期将于2017年年底通车试运营在建项目5号线南延伸段13号线三期8号线三期14号线9号线三期东延伸15号线10号线二期17号线13号线二期18号线p 共10个项目,216公里,140座车站(1)在建线网概况l在建轨道交通地下空间总面积约为200多万平方米l在建地下线路长度约174公里,约占在建线路总长度约80%l在建地下车站共119座,约占在建车站总数的85%地下线(3)客流特征p 客流总量持续快速增长•1993-2003年11年间,日均客流量增长100万乘次,至111万乘次。
•2004-2007年4年间,日均客流量增长100万乘次,至222万乘次。
•2007年之后,网络化形态基本形成,日均客流量年均增长76万乘次,目前日均客流近1000万乘次。
2年2年4年2年2年1年半2017.6200320072009201120132015 199310年(3)客流特征p 客流时空分布差异明显平峰高峰• 客流时间分布不均衡:线路高峰高断面客流量是平峰时段客流量的3倍左右。
• 客流空间分布不均衡:高峰高断面满载率大多超过100%,但全线平均满载率基本处于30%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设施
PATH有37.16万平米商业空间,1200多家 商铺,提供超过5000人就业,每年进行全世 界最大规模的地下sideway sale
加拿大多伦多PATH地下空间开发
地下结构示意图 轨道交通线
轨道站点
地下空间基本网络
枢纽站union站,共有5条相 对独立的通道引导人流,平 均每条宽6米,百米内到达 bus terminal、铁路、street car等公交枢纽
上海静安公园规划总平图
静安公园周边地铁线路及站点示意图
R2
M6
M7
上海静安公园地铁枢纽地下空间开发
地下空间开发具体目标
过街通道规划图
建立地铁RZ 、M6 和M7 三站之间的换乘体系
组织地区有序的交通体系:以地铁站为中心组织过街人车分流,组织公
共停车与地铁换乘
建立地铁站通勤购物体系,促进地区商业网络形成
环境
运用下沉广场以增加地下空间的地面感
地下商业规划平面图
地下商业规划轴测图
上海静安公园地铁枢纽地下空间开发
上海静安公园地铁枢纽地下空间开发
地面景观
下沉广场
地下商业
案例2:北京商务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
开发背景
北京商务中心区位于北京城东朝阳区内,西起东大桥路、东至西大望路 ,南起通惠河、北至朝阳路之间,CBD核心地区规划用地规模约4平方公 里 为使商务中心区尤其是公共设施最集中的区域形成有机的整体,规划要 求在东三环路两侧的核心地带,各地块的地下公共空间要相互连通并形 成系统。主要将地下一层连通作为人行系统,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6米 。有条件的地段地下车库尽可能连通,以减少地面交通压力,同时进一 步研究建设地下输配环的可能性
地下商业开发规模约30万平方米左右
北京商务中心区规划总平面图
北京商务中心区核心区效果图
北京商务中心区规划鸟瞰图
北京商务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
规划结构:“一轴、一区、两点(远期实现三点)、三线”
一轴——地下公共空间发展轴:东三环路南北向地下空间发展轴线 一区——地下空间核心开发区域:以地铁国贸换乘枢纽为带动,重点 开发建设东三环路两侧、长安街与光华路之间的商务中心区核心区与国 贸一、二、三期工程下的地下空间 两点——地下空间主要集散点:地铁1号、10号线国贸换乘站,地铁10 号线光华路车站(远期有地铁14号线光华路车站) 三线——地下空间主要公共联络线:建国门外大街及建国路地下联络 线,光华南路地下联络线,商务中心区东西街地下联络线
基本情况
面积:58000平方米地下零售空间 设施:中高档零售及餐厅 连通性:与京王广场、新宿政府大楼、伊势丹高级 购物中心和地铁站区地面购物组团相连。 特点:新宿车站地下空间是东京最大的交通枢纽, 共有9条地铁线路通过,地下交通服务与各项商业服务 在新宿车站区形成复杂而功能强大的地下空间体系。
地下空间网络 周边用地功能
交通组织
疏散通廊:PATH位于多伦多TTC地铁线路U型凹口之间, 长27公里,连接6个地铁站,和公共交通枢纽,每天疏散数 十万的通勤人流和游客 连通性:超过125个接口可通往中心区任一地点,链接50 多个商务楼,20个停车场,2个百货公司,6个酒店以及铁 路、码头、多伦多重要景点
TORONTO中心区
PATH是位于多伦多中心区的大型地下空间,不仅拥有世界 最大的地下商业综合体,商业设施服务整个TORONTO, 同时四通八达,是TORONTO中心区的地下疏散通廊
规划原则
改善地面交通的拥挤状况,为商务中心区提供必要的商 业、文化等辅助服务设施 生态:引入阳光与绿色,地下地上空间融为一体 科学连通:地下空间的格局不拘泥于地面的方格街区, 而是更注重人行的便捷和连通,并辅以明显的标识 预留:为未来扩展预留接口,PATH规划扩展至60公里
构筑地下地上一体化的休闲、商业购物空间
改建静安公园,形成立体化的生态型城市公共绿地
地下空间开发设计策略
公园地下负二层建立地铁三站的持票换乘系统
公园地下负一层建立地铁进站、购物和过街的公共活动空间网络层
地下空间由静安公园的地下向四周扩展组织地下公共空间网络
以32 棵成行古树为轴创造地面地下结合、地形起伏、立体化生态景观
案例1:上海静安公园地铁枢纽地下空间开发
区域背景
静安寺地区位于上海中心城的西侧,是上海中心城西区的中心。静安寺 地区的发展有诸多有力条件支撑,同时存在很多劣势,首先是商业空间 严重不足,其次是交通严重超负荷。区域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旨在解决 上述问题。
区域交通
静安寺地区有3 条地铁线路通过,现状R2 线在静安公园北侧设站;规划 M7 线在常德路设站;规划M6 线沿华山路通过并设站。
案例4:日本新宿车站地下空间开发
背景
新宿(Shinjuku),素有东京副都心之称,现已成为 东京的重要商业和办公中心。由于CBD区域用地紧张 ,地下街从单纯的商业性质演变成具有多种城市功能 。新宿车站地下空间就是其中的典型,其交通、商业 和其他设施共同组成功能相互依存的城市综合体。
交通区位
新宿车站位于新宿中心,是汇集了JR线、地铁、私营 铁路共十数条电车的日本最大的枢紐站,每天乘客多 达80万人次,站內进出口极多,与地上商业设施结为 一体,犹如一座巨大的迷宫
北京商务中心区交通规划图 北京商务中心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图
功能布局
地下一层主要为商业设施 地下二层主要为内部管理停车及设备用房,并在通道的过街处,设置少 量地下二层商业,以保持地下商业网络的连续 地下三层、四层主要为停车及设备用房,以满足商务中心区内较高的 机动车停车位指标要求
案例3:加拿大多伦多PATH地下空间开发
地下空间开发原则
节约土地资源的生态原则; 文物古树的有效保护原则; 结合地铁站进行地下空间开发能促进城市的综合发展,包括有序的交 通组织、商业的集约系统化和地面绿色化等; 土地资源的立体使用,规划特别注重地下公共空间开发通过地下公共 空间将城市的地下要素和地上要素整合成一体包括地铁站、地下车库、 地下商场、地下过街道等和地上的道路、园林绿化,商场、公和私的建 筑等; 力求城市要素的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特别要注意地下与地上空间, 以及自然生态、交通和商业等要素系统的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