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质控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实施方案报告
单病种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实施方案报告一、背景和目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是指以特定病种为管理单元,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医疗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疾病诊疗的质量和效果。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和医疗质量的重视,单病种质量管理已经成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实施方案旨在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本实施方案遵循以病人为中心,全面、全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原则,坚持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注重病种管理的共性和特性的结合,以及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1. 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主任、质控办主任等担任副组长和成员。
2. 设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协调工作,由医务科专人担任办公室主任。
3. 各临床科室设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负责本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自查监督。
四、工作内容和要求1. 确定单病种: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医疗质量控制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种进行管理和控制。
2. 制定诊疗规范:依据相关医疗规范和指南,制定单病种的诊疗规范和流程,明确诊断、治疗、护理、检查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和质量要求。
3.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单病种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单病种诊疗质量数据,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4. 实施质量控制措施:通过定期检查、抽查、病例审查等方式,对单病种诊疗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诊疗行为符合规范要求。
5. 持续改进:根据质量控制结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持续优化诊疗流程和质量。
五、工作流程和时间安排1. 病种选择和分组:由单病种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办公室负责,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确定病种选择和分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 制定诊疗规范:由各临床科室负责人牵头,结合相关医疗规范和指南,制定本科室单病种的诊疗规范和流程。
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
No:1。
2。
3。
1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强化医疗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质量,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根据卫计部、省卫计厅及市卫计局有关要求,医院决定继续在全院开展部分单病种疾病诊治质量的控制工作。
特制定《威宁东风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探索医院管理有效方法,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贴近医改,满足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单病种管理,规范单病种疾病临床路径,可以对部分单病种从诊断、检查、治疗用药、效果评价以及成本费用进行全面的监控,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着重控制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医疗成本、治愈好转率等指标,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不合理费用,充分利用卫计资源,增强服务效益为目的.三、工作内容根据卫计部公布的第一、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我院在原单病种管理基础上把乡镇获得性肺炎等8个疾病或手术列入单病种疾病管理的范围。
(三)依据卫计部已公布的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2.0版)》及我院制定的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实施科室制订出实施细则和诊疗常规进行执行。
(四)质量控制指标:按卫计部公布的第一、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和临床标准执行。
(五)单病种质量控制病种同属临床路径试点病种者,实施临床路径表单以卫计部公布的临床路径表单为准.(六)主要措施:1、严格执行单病种质量管理规定、诊疗常规和技术规范。
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控制无效住院日。
3、使用适宜与成熟的医疗技术,保证医疗安全,防止过度医疗。
4、合理用药,控制医院感染。
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6、合理检查,不断改善和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及技术项目。
(七)注意事项:1、实行病人首诊负责制,严禁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2、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放在首位,要建立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和相关规章制度,严禁在单病种质量管理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
5个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5个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针对其中一特定疾病的质量控制和改进工作,旨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下面是五个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示例:
1.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和指南:针对特定疾病,制定标准化的治疗流程和指南,明确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要求。
同时,也要定期更新指南,保持其与最新的临床实践相一致。
2.建立多学科团队:组建由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共同制定和执行单病种治疗方案。
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和交流,能够综合各种专业知识和经验,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治疗和关怀。
3.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机制,包括对临床操作的监测和审核、对医疗文件的审查、对药物使用的监控等。
同时,也要定期进行病例讨论和质量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不足之处。
4.加强患者教育和康复指导:针对特定疾病的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
通过宣传教育和个体指导,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病程、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和康复能力。
5.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全面、准确的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和分析特定疾病的相关数据。
通过数据的分析和比对,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改进。
这些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方案的实施,旨在提高特定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风险和并发症发生。
同时,也能够促进医院的管理优化和服务水平的提升,符合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
我国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要求与技术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要求与技术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通过构建基于病种诊疗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和评价体系进行医疗质量管理,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方法。
我委自2009年起在全国开展了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建立了“单病种质量监测平台”,持续监测单病种质控指标并发布质控结果,对提升医疗质量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更好地推动医疗机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现就进一步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提高对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指定专人负责本辖区单病种质控工作,将单病种质控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切入点,不断扩充单病种质控工作覆盖范围,逐步将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和常见手术、技术纳入单病种质控,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程度。
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指导和培训,组织医疗机构以病种为单元开展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并按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质控组织要求报送相关数据信息。
二、各医疗机构要将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作为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管理部门和责任,充分发挥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作用,加强人员培训,利用信息化手段统计、分析、反馈单病种相关质量监测信息,指导临床持续改进诊疗质量。
指定专人负责信息上报等日常工作,确保及时、准确、完整地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质控组织报送相关数据信息。
三、各级各专业质控中心要积极研究制订本专业代表性病种和技术的单病种质量监测信息项,加强单病种质控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提出改进本专业单病种质控工作的意见建议,在行业内加强培训与信息反馈,指导医疗机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并为本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开展单病种质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四、我委建立全国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和信息平台,确定国家监测的单病种范围和监测技术方案(见附件1,2),收集、分析全国单病种诊疗信息,并定期向行业内反馈监测结果和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安全相关要求。
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一、单病种选择标准1、单一病种: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按照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的诊疗规范或临床路径,对某一特定疾病进行全过程诊疗的疾病。
2、质量控制标准:指针对单一病种在诊疗过程中所涉及的医疗行为、医疗流程、医疗结果等进行评价和监测的标准。
二、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1、依据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的诊疗规范或临床路径,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2、质量控制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标准:对疾病进行明确诊断的相关检查、检验及诊断流程。
(2)治疗标准:对疾病进行治疗的相关药物、手术、非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流程。
(3)护理标准:对疾病进行护理的流程及规范,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等。
(4)感染控制标准:对疾病治疗过程中所涉及的感染预防及控制的相关流程及规范。
(5)健康宣教标准:对疾病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的流程及规范。
(6)随访标准:对疾病治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的流程及规范。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的实施1、医疗机构应按照制定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对临床科室及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掌握并遵循标准。
2、医疗机构应建立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相关制度,包括考核、奖惩等,确保标准的实施。
3、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其与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的最新诊疗规范或临床路径保持一致。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的监督与评估1、医疗机构应设立单病种质量控制监督小组,负责对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2、监督小组应定期对临床科室及相关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遵循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3、对于发现的问题,监督小组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相关科室及人员整改。
4、医疗机构应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的实施情况,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和指导。
五、总结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是医疗机构提高诊疗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制定并实施针对单一病种的质量控制标准,医疗机构可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推进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本方案结合医院近5年的开展情况制订。
其指导思想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工作目标是在巩固2012年至2015年单病种质控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通过加强医院科学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严格执行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逐步扩展单病种病种数量,有效提高疾病的诊断符合率、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和平均住院日,合理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最大限度地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
为保证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了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工作范围包括全院各相关职能科室和我院单病种管理病种涉及的临床科室,其中临床科室包括呼吸内科、普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心内科、妇产科、儿科和手术室。
病种范围包括全国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的20个病种,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脑梗死等。
具体实施方案是以20个单病种为单位,分别与全院主要收治该种疾病的科室进行调查工作,了解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召开全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向临床相关专科和职能科室汇报单病种的收治情况,动员相关收治科室做好单病种的质量管理和上报工作,并与职能科室落实在单病种管理中的职责。
另外,还将召开专题培训,对各专业人员进行说明,使医、护和其他各科室人员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职责。
同时,医院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单病种管理实施的意义和进展情况,包括向社会、病人和家属说明所开展的服务的目的和相关内容。
三)为了实现单病种的质控管理,需要按照原卫生部制定的标准化医嘱进行操作。
在单病种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病情评估、治疗、检验、饮食、活动、护理、健康教育、出院计划和变异记录等方面进行适用性的评估,以符合原卫生部公布的质控评价指标。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方案背景 (2)1.2 方案目标 (3)1.3 适用范围 (4)二、医护人员培训与职责 (5)2.1 培训范围及内容 (6)2.2 责任及考核 (7)三、病例录入与管理 (9)3.1 病例信息标准 (9)3.2 病例录入方式 (10)3.3 数据备份及安全 (12)四、质控指标体系 (13)4.1 质量指标体系概述 (14)4.2 主要质量指标 (16)4.2.1 诊断准确率 (16)4.2.2 治疗成功率 (17)4.2.3 并发症发生率 (18)4.2.4 患者满意度 (19)4.3 指标监测和分析 (19)五、不良事件监测与管理 (22)5.1 不良事件定义及分类 (22)5.2 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23)5.3 不良事件调查处理 (25)六、持续改进机制 (26)6.1 质量管理会制度 (27)6.2 问题反馈机制 (28)6.3 方案修订与完善 (29)一、前言伴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已成为医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风险的重要举措。
本方案针对医院(填入医院名称)的(填入单病种名称)诊疗服务,旨在通过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流程,加强数据监测和分析,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本方案内容包括单病种诊疗质量指标体系建设、流程规范、数据监测与分析、风险管控、持续改进等方面,旨在促进(填入单病种名称)诊疗服务整体水平提升,打造智慧、规范、高效的医疗服务品牌。
建议您根据实际情况,在以上模板基础上修改完善,并在“(填入医院名称)”和“(填入单病种名称)”处填写具体内容。
1.1 方案背景在当前医改深入发展和医疗质量提升的背景下,医院需要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具体控制,从而达到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医疗服务安全性的目的。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的提出,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旨在通过标准化病种诊断与治疗流程,确保每次医疗服务的高效性和一致性。
【实用】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单病种
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院整体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医疗工作效率及费用控制等医疗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疗评价标准》,《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经讨论研究,制定《**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一、单病种质量控制的指标以医疗质量的过程质控指标为主,同时考核重要的终末质控指标: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一周内再住院率;3、住院日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4、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每床日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总住院费用。
二、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评价方法以临床科室作为评价单位,用“达标率”作为总体的评价指标,即评估各质控指标的实际值是否达到质控标准。
达标率能综合反映临床科室的医疗质量水平,并且可以横向比较。
达标率的计算方法为:达标率=单病种达标指标数/单病种总指标数×100%四、单病种质控流程1.单病种患者入住专科,主管医师首先确定是否符合单病种管理病例标准,按单病种诊疗规范、质控要求诊治。
并在病历中如实记录每一个质控节点是否按规范执行,如未能执行,必须在病历中说明理由。
科主任或三级医师通过业务查房认真审查每份病历的诊疗过程是否符合质控要求,督促、指导下级医师诊疗工作,及时发现诊疗缺陷并予以纠正,不断强化各级医护人员的自我监控意识。
病人出院后一周内,科室指定专人及时网上直报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
对在实施过程中因流程等原因致使不能达到质控标准者,应及时向单病种质量管理指导评价小组报告。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病种质量管理是指医疗机构针对特定疾病,通过制定标准化的诊疗流程、规范化的操作和监控方法,提高疾病诊疗的质量和效果。
本方案旨在通过有效的组织、指导和控制,提高我院病种诊疗效果,提升医疗质量。
二、目标与原则目标:提高病种诊疗的质量和效果,减少患者的感染率和并发症,提高病人满意度。
原则:以患者为中心,以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手段,以数据为依据,以全员参与为前提。
三、实施步骤1.明确责任主体明确质控委员会牵头负责,配合相关科室定期开展质控工作。
质控委员会成员由不同科室的主任和相关医务人员组成,由质控委员会主任统一协调。
2.制定管理方案制定病种质量管理指南和操作规程,明确诊疗流程、护理操作、药品使用等细节。
并将制定的方案及时传达给相关科室,确保全员学习和遵守。
3.培训与教育为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包括提供诊疗流程、操作规范等培训材料,并组织相关科室的培训课程。
定期开展学习交流以及病例讨论,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质控意识。
4.执行与监控按照诊疗方案和操作规程执行工作,对每位患者建立电子健康记录,实时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
同时,由质控委员会定期对各科室进行监控与评审,对存在问题的科室提出改进措施和要求,并进行跟踪。
确保诊疗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5.评估与总结定期评估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的效果,进行数据分析与总结。
通过统计并比较相关指标,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改进工作的依据,不断优化病种管理的质量。
6.改进与优化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并推广。
及时修订管理方案,完善诊疗流程和操作规程。
组织相关科室开展内部培训和交流。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病种管理的效率和流程。
7.持续改进定期组织病种管理工作的培训与交流,分享医务人员的经验与教训。
通过持续改进的方式,不断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四、资源保障1.质控委员会:由医院领导组成,定期召开会议,指导、协调和推进病种质量管理工作。
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
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患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单病种质量控制成为了医疗领域的重要议题。
单病种质量控制是指对单一病种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以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本文将探讨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的重要性、实施策略及效果评估。
一、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的重要性1、提高治疗效果:通过针对单一病种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能够集中医疗资源,优化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提升患者满意度:单病种质量控制有助于减少医疗差错,提高患者诊疗的精准度和及时性,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3、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单病种质量控制有助于发现并解决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策略1、制定诊疗规范:针对单一病种,制定详细的诊疗规范,包括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疗效评估等,以确保治疗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强化医护人员培训:针对单一病种,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对病种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3、实施质量控制: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监督和检查单一病种的治疗过程和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建立患者反馈机制:建立患者反馈机制,收集患者对治疗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的效果评估1、疗效评估:通过对单一病种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了解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效果。
可以采用量化指标如治愈率、好转率等进行评价。
2、患者满意度评估: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包括医疗服务质量、医护人员态度、治疗效果等方面。
3、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根据质量控制小组的检查结果和患者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总结: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和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单病种质量控制需要制定诊疗规范、强化医护人员培训、实施质量控制和建立患者反馈机制等措施。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一病种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推动医疗质量的全面提升。
中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及考核实施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ⅩⅩ市中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及考核实施方案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效降低医药费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ⅩⅩ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协议》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ⅩⅩ市中医院关于实行单病种质量控制及考核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病人为中心,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医疗工作的第一位,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工作目标加强医院科学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有效提高疾病的诊断符合率、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和平均住院日,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
三、工作措施1、精心选择我院限价病种。
依据我院专科特色,按以下五条原则确定限价病种:①确实为单纯性疾病,没有其他并发症、疗效确切;②科室技术过硬,服务好,治疗该疾病技术可靠;③科室负责人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④为常见病、多发病;⑤选择的病种名称,原则上与医院目前使用的疾病分类标准(ICD-9、ICD-10)一致。
经我院学术专家委员会讨论,确定:腹股沟疝、胆囊疾病、白内障、肛肠疾病(混合痔、肛瘘、肛痈)、子宫肌瘤、异位妊娠、椎间盘突出、剖宫产、卵巢良性肿瘤、急性阑尾炎、自然临产阴道分娩等11种疾病纳入我院限价管理的单病种范围。
2、科学确定临床路径。
组织学术委员会,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整合原有诊疗方案,根据卫生部《病种质量控制标准》(试行)和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制定该病种最基本的规范化、标准化治疗方案(临床路径)及临床护理路径;制定纳入标准;剔除标准;出院标准;诊疗程序。
3、测算单病种费用。
按绵阳市物价局、绵阳市卫生局下发的《绵阳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试行)》标准,以规范化、标准化治疗方案为基础,计算出相应费用。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一、目的为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现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624号)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通过构建基于病种诊疗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和评价体系进行医疗质量管理,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方法。
三、制订依据1.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江西省实施细则第二部分第四章、第三部分2.1.20.1;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624号)。
四、适用范围全院各科室。
五、条款1.单病种质量管理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运用在诊断、治疗、转归方面具有共性和某些重要的医疗质量指标,用数据进行质量管理评价。
通过单病种质量管理,对疾病诊疗过程及终末质量进行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诊疗技术水平,评价和规范医师诊疗行为。
2.单病种质量管理应坚持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第一原则,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原则,信息数据上报应遵循及时、准确、全面的原则。
3.单病种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两级管理。
3.1.院级单病种质量管理组织为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3.1.1.研究制定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相关制度;3.1.2.根据卫健委下发的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组织实施;3.1.3.制订单病种质量管理培训计划;3.1.4.督导、检查各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情况;3.1.5.对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
3.2.科级单病种质量管理组织为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组长为临床科室主任,成员由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组成。
履行下列职责:3.2.1.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的实施;3.2.2.负责上报单病种质量控制信息;3.2.3.提出科室在单病种质量控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3.2.4.讨论研究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改善措施,持续改进单病种医疗质量;3.2.5.对本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
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为了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流程和标准,包括病例管理、手术操作、药物使用等方面的规范,确保医疗行为符合规定和标准。
2. 强化医务人员培训:通过组织培训课程、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医务人员对单病种的认识和理解,使其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诊断和治疗相应疾病。
3. 设立专门的质控小组:成立由专家组成的质控小组,负责监督和评估单病种的质量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 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制定并实施符合国家标准的临床路径,明确疾病的诊疗流程和标准,降低医疗误差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5.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广使用医院信息系统,建立电子病历和病案管理系统,实现医疗过程的数字化和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
6. 强化患者教育和宣传: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单病种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7. 建立医患沟通机制: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理解,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
8. 定期开展质量评估与改进:定期组织质量评估和绩效考核,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踪落实情况,确保持续改进和优质服务。
以上是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一些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2023年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2023年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____年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单病种质量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手段,可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提升医患满意度。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有效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案对于提升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单病种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提升医患满意度。
2. 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协同性、全员参与。
三、工作内容与措施1. 建立质量管理团队:由医院管理层、临床科室主任和质控专家组成的质量管理团队,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单病种的质量管理工作。
- 成立专门的单病种质量管理委员会,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
- 指定专人负责单病种质量数据统计和分析。
2. 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 制定单病种质量管理相关政策、制度和流程,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责和要求。
- 建立并完善单病种质量管理指南、操作规程和数据报送标准。
3. 开展专业人员培训:- 组织专业人员参加单病种质量管理相关培训和学术研讨会。
- 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病例讨论和经验交流,提高诊疗技术水平。
4. 加强数据采集与分析:- 建立健全的单病种质量数据采集和统计系统,包括入组条件、数据采集要求和时间节点等。
- 对单病种的质量数据进行定期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评估疗效,并及时采取对策。
5. 推进临床路径管理:- 制定并实施针对单病种的临床路径,明确诊治流程、病程观察和转归评估等关键环节。
-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诊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
6. 强化宣传和教育:- 宣传单病种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
-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单病种治疗的理解和配合度。
7. 加强评估和监督:- 定期进行单病种质量管理的评估和考核,对各级医疗机构进行绩效排名和奖惩。
单病种质控方案
陵县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现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组织领导(一)为加强对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的领导,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总体研究和协调工作:组长:李丰新副组长:宿长军、穆秀瑞成员:周风彩、赵思贵、杜桂英、王明阳、孙学智单病种质控员:周爱军、于永青、董金芳、栾淑花、王祥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质量控制科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
(二)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三、具体工作职责:“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在单病种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提出政策支持及奖励建议;审核单病种实施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提出政策支持及奖励意见。
专家组职责: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改进与修订服务流程、制度及诊疗规范的建议;规范所负责病种的临床诊疗行为,组织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努力达到该病种的质量控制标准。
质控员职责:认真执行相关诊疗规范,杜绝相关病种诊断和治疗的随意性,提高出院诊断准确率;准确完整地记录住院病历的相关信息,保证病案信息、医嘱信息的准确与完整性;加强随访及健康教育工作。
四、工作目标通过学习和实践单病种的临床诊疗常规和质量控制指标,逐步掌握如何应用医院优化服务管理工具,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进医院的服务流程,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规范单病种的临床医疗行为,争取将单病种质量指标总体达标率达到70%以上。
五、工作内容和安排以每项单病种为单位,组织临床各专科开展规范单病种诊疗常规和单病种上报工作。
子宫肌瘤单病种质控方案
子宫肌瘤单病种质控方案子宫肌瘤单病种质控方案引言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生率在妇女中相当高。
虽然子宫肌瘤在多数情况下是无症状的,但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它会带来许多痛苦和不适。
为了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子宫肌瘤单病种质控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深入探讨子宫肌瘤的发生机制和诊断方法,并介绍子宫肌瘤单病种质控方案的重要性与应用。
一、子宫肌瘤的发生机制1. 子宫肌瘤的定义子宫肌瘤即子宫平滑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肿块。
它可以单发或多发,大小和位置也各异。
子宫肌瘤通常发生在育龄期的女性身上,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2. 子宫肌瘤的发生机制子宫肌瘤的发生机制包括遗传因素、激素因素和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是子宫肌瘤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具有家族聚集性。
激素因素也被认为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有关,特别是雌激素和黄体酮的水平变化。
环境因素,如饮食、生活方式和环境污染等,也可能对子宫肌瘤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3. 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子宫肌瘤的诊断通常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病史是了解患者病情的重要依据,体格检查可以发现子宫肿大以及其他与子宫肌瘤相关的症状。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方法有超声波、MRI和CT等,它们可以准确地显示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和数量。
二、子宫肌瘤单病种质控方案的重要性子宫肌瘤单病种质控方案对于提高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本人对子宫肌瘤单病种质控方案的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1. 早期发现和诊断子宫肌瘤单病种质控方案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诊断。
从病史、体格检查到影像学检查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子宫肌瘤。
早期发现和诊断可以帮助患者更及时地接受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
2. 个体化治疗方案子宫肌瘤单病种质控方案注重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所以治疗方法也应该因人而异。
根据患者的芳龄、妊娠意愿、子宫肌瘤的大小和位置等因素,医生可以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为了加强以病例为单元的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疗费用。
根据《陕西省卫生厅单病种质量管理办法》,特制定我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并定期检查实施情况。
一、目的:1.建立一套具有理论科学、技术先进、实用可行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模式,促进我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建立一种科学的病种分类方法,制定病种质量参考标准,有效的规范和约束医疗行为。
3.建立病种医疗质量指标体系和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医院质量评价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二、意义:1、有利于提高医生的质量意识和医疗过程的规范管理。
2、有利于解决传统医疗质量指标评价缺乏可比性和质量评价片面性问题,合理评价医疗工作绩效和病种费用。
3、有利于评价负责医师的工作质量。
4、有利于加强对各类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的指导。
5、有利于卫生管理部门提供大量而有价值的资料信息,帮助决策部门对医院卫生资源进行科学的宏观管理和评估。
各科室要按照卫生部颁发的《病种质量管理标准》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为依据,制定和落实各项控制措施及考核指标,对医院规定的35种病种开展质量控制。
三、考核与督查控制指标: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同病种一周内再住院率。
3、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4、常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
5、要求单病种质控指标评价指数≥全区同级医院平均值(或中位数)。
四、主要措施:1、严格执行专科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
2、坚持三级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3、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4、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5、使用适宜技术,合理检查,提高诊疗水平。
6、加强医技科室服务流程,一般检验项目:急诊检查项目2小时内出报告;平诊、病房检查项目24小时内出报告;放射科普通平片:急诊30分钟内出报告;平诊2小时出报告;部分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住院日≤72小时,控制无效住院日。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与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与实施方案目录1.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2)1.1 制度目的 (3)1.2 制度范围 (4)1.3 制度依据 (5)1.4 制度责任 (6)1.5 制度流程 (7)2. 实施方案 (8)2.1 实施目标 (8)2.2 实施步骤 (9)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11)3.1 管理手册 (12)3.2 程序文件 (13)3.3 工作指导书 (14)3.4 记录表单 (16)4. 人员培训与考核 (17)4.1 培训内容 (18)4.2 培训方式 (20)4.3 考核标准 (21)4.4 考核周期 (22)5. 质量风险管理 (23)5.1 风险识别 (25)5.2 风险评估 (26)5.3 风险控制措施 (27)5.4 风险应对策略 (29)6. 质量监控与改进 (30)6.1 监控指标体系 (30)6.2 监控方法与工具 (32)6.3 问题分析与解决 (33)6.4 不断改进机制 (34)1.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以患者为中心: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确保医疗服务的技术性与人文关怀相融合。
持续改进:要求医院不断优化改进单病种管理策略,提升医疗服务的标准化与信息化水平。
医院应当建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委员会(下称“质管委”),作为单病种管理的领导和决策机构,具体职责如下:医院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单病种管理流程进行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环节:病种识别与选择: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医疗需求及相关政策,选择适宜的病种实行质量管理。
管理数据分析:运用临床路径、患者流出数据等方法收集和分析病种数据,诊断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实施与监督:确保各项改进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
反馈与反馈循环:通过定期的质量评估结果反馈,确保质量改进措施的持续效果,形成质量管理闭环。
医院应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单病种质量管理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实施相应的激励与惩戒措施。
评价指标:设定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住院患者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疾病治愈率等。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2.科室对临床路径及单病种开展质量监控。
3.质量考核与督查的控制指标:(1)诊断质量指标。
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15日内再住院率。
(3)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
(4)常用指标。
平均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
4.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1)严格执行专科诊疗常规和技术规范。
(2)坚持三级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3)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4)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5)使用适宜技术,合理检查,提高诊疗水平。
(6)调整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5.由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定期检查临床路径径及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和考评奖惩。
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控制由科室质控小组负责执行。
6.质量控制实行“检查、备案和督查”制度。
每月、每季度按医院质控要求填报月报表及季度报表,每月定期开展质量控制活动进行质控督查、整改。
第二篇: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一、成立单病种质量控制小组,承担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
二、指定专人负责单病种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三、按季度对单病种质量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和信息反馈。
四、按季度对单病种质量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出现缺陷的科室或个人要求限期整改。
五、定期进行单病种质量控制会议。
六、按照部、厅相关政策、文件对临床路径进行修订,切实贯彻政策精神,提高单病种质量控制水平。
七、认真听取医保、新农合部门对医院单病种质量评价,针对提出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三篇:单病种质量管理和费用控制(省必修)项目编号:xx-16-01-005项目名称:单病种质量管理和费用控制(省必修)dbbdda1.北京全市实施的9个单病种管理不包括(单选题)a、急性阑尾炎、b、白内障c、胆结石d、肾结石2.欧洲医疗保险的起始时间(单选题)a、1921年b、1922年c、1923年d、1924年3.目前国际上实行的医疗服务收费的主要方式不包括(单选题)a、按服务项目收费b、按医院级别收费c、按住院床日收费d、按单病例收费e、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定额(drgs)收费4.关于单病种管理办法的排除条件以下哪项描述不正确(单选题)a、一个年度内医疗费用超大额医疗互助资金最高支付数额的参保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陵县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现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组织领导(一)为加强对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的领导,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总体研究和协调工作:组长:李丰新副组长:宿长军、穆秀瑞成员:周风彩、赵思贵、杜桂英、王明阳、孙学智单病种质控员:周爱军、于永青、董金芳、栾淑花、王祥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质量控制科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
(二)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三、具体工作职责:“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在单病种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提出政策支持及奖励建议;审核单病种实施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提出政策支持及奖励意见。
专家组职责: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改进与修订服务流程、制度及诊疗规范的建议;规范所负责病种的临床诊疗行为,组织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努力达到该病种的质量控制标准。
质控员职责:认真执行相关诊疗规范,杜绝相关病种诊断和治疗的随意性,提高出院诊断准确率;准确完整地记录住院病历的相关信息,保证病案信息、医嘱信息的准确与完整性;加强随访及健康教育工作。
四、工作目标通过学习和实践单病种的临床诊疗常规和质量控制指标,逐步掌握如何应用医院优化服务管理工具,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进医院的服务流程,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规范单病种的临床医疗行为,争取将单病种质量指标总体达标率达到70%以上。
五、工作内容和安排以每项单病种为单位,组织临床各专科开展规范单病种诊疗常规和单病种上报工作。
(一)基线调查和动员工作1、分别与全院主要收治单病种规定病种的科室进行调查和动员工作,了解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动员相关科室人员积极参与单病种质量控制。
2、根据单病种的ICD编码,检索收治情况,初步了解我院实施单病种的基本质量控制指标。
3、召开全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动员相关收治科室做好单病种的质量管理和上报工作,并与职能科室落实在单病种管理中的职责。
4、对各专科单病种信息上报人员进行培训。
(二)策划和落实单病种质量管理是多学科、多科室、多专业协作完成的诊疗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受阻,都会影响单病种质量管理的顺利完成。
如何保证单病种的质量控制尽快达到卫生部要求的核心质量控制指标,需要各科室加强协调与沟通,特别是加强医疗、护理、医技及行政后勤的跨部门合作。
尤其是“接口”流程的衔接、绿色通道的建立、各项辅助检查的时限完成等,需要打破部门壁垒,建立团队合作,保证所有环节和人员都能按照规定时间和要求完成任务。
1、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临床各专科和相关的医技辅助科室在医院部署的总体要求下,认真分析医院或科室工作中存在的未能达到单病种质量控制要求的问题,对照目前的工作测算需要的资源投入,制定“单病种质量管理”的诊疗规范或流程改造的计划和方案,并落实执行。
2、积极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诊疗规范和上报工作,强化科室单病种管理。
(1)各专科成立单病种质量控制实施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科主任、护士长、医生及护士等。
主要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诊疗规范的具体执行和落实工作。
(2)确定单病种质量控制信息上报专人负责制度,并将信息报送人名单告之质量控制科。
3、逐步建立和完善我院单病种质量控制体系(1)由质量控制科协同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监督工作。
采用定期督查;限期整改;纳入科室绩效评估进行质量控制。
(2)加强单病种医疗质量的统计分析和质量控制,制定系统的监控细则,对所有符合上报条件的病例,进行检查和考评。
根据预先制定的评价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该病种是否已达到规定标准,进行状态分析和反馈,促使临床科室不断改进。
六、要求各科室要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统筹组织,广泛动员,全员参加,各负其责,抓好落实,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完成。
附件: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附件: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病种的选择原则:根据我国人群发病和患病情况、危害程度,对医疗资源消耗情况。
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常见与多发疾病的诊疗过程(核心)质量。
可以用作考核医院总体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管理状况。
单病种过程质量指标的选择:以国内、外权威的指南为依托,专家具有共识。
选择具有循证医学结论——经多中心、大样本论证推荐的1 类A、B 级指标为重点的核心质量为指标。
参考国际上目前在使用的核心质量指标。
邀请本专业权威专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讨论,并在医院实地临床试用与验证。
对于每个病种的每一项指标的设置理由、指标类型、表达方面、信息采集范围、分子与分母、排除病例、信息分析流程图等内容,可详见《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2.0 版2010 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以下仅是指标设置理由的简述。
【监测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4,I21.9)AMI-1 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的时间☆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内的环氧化酶使凝血烷A2(血栓素A2,TXA2)合成减少,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AMI-2 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AMI-2.1 左心室功能评价:在病历记录中患者入院24 小时内、出院前均有左(右)心室功能评估。
包括X 线胸片与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内径和射血分数(LVEF),并说明左(右)心室功能障碍程度。
AMI-2.2 危险评分:STEMI 危险评分方法。
AMI-3 实施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EMIST)☆再灌注治疗适应证:仅限于心电图(ECG)有ST 段抬高或左束支阻滞(LBBB)的AMI 患者。
AMI-3.1 到院后实施溶栓治疗的时间(有适应证,无禁忌证)来医院(急诊室)至溶栓的时间在(door-to-needletime<30’)30 分钟以内。
AMI-3.2 需要急诊PCI 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转院的时间确保患者能获得规范的诊疗服务。
AMI-4 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的时间☆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体循环血压和减弱心肌收缩力来减少心肌耗氧量,对改善缺血区的氧供需失衡,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急性期病死率有肯定的疗效。
未使用者,病历中对具体禁忌证有记录。
AMI-5 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未使用者,病历中对具体禁忌证有记录。
AMI-6 住院期间血脂评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应进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与评估,对于LDL-C(≥100mg/dL)升高的患者应进行降脂治疗。
AMI-7 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未使用者,病历中对具体禁忌证有记录。
AMI-8 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戒烟健康辅导、再灌注治疗的护理与教育、控制危险因素、坚持二级预防。
AMI-9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出院时情况。
AMI-10 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二)急性心力衰竭(ICD-10 I05-I09,I11-I13,I20-I25,伴+I50)FH-1 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左心室功能评价:在病历记录中患者入院24 小时内、出院前均有左(右)心室功能评估。
包括:X 线胸片与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内径和射血分数(LVEF),并说明左(右)心室功能障碍程度。
心功能评估:实施NYHA 心功能分级或6 分钟步行试验。
HF-2 到达医院后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时间(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能使心力衰竭病死率降低25%~30%。
HF-3 出院时继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CE/ARBs。
☆能使心力衰竭病死率降低。
HF-4 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病及瓣膜病(包括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建议;实施控制危险因素的指导;戒烟、戒酒、限盐、适量饮食、控制液体等宣教指导有记录。
HF-5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出院时情况。
HF-6 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三)A、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ICD-10 J13-J15,J18.1)CAP-1 到达医院后首次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时间与结果判定是否符合住院标准(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或收住ICU 标准)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严重指数PSI 评分,或CURBC-66 评分)。
CAP-2 重症患者、入住ICU 患者实施氧合评估的时间☆低氧血症是严重肺炎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吸氧可以降低低氧血症肺炎患者的病死率。
患者至少在住院前或住院24 小时内(吸氧前)接受动脉血气分析或指脉血氧仪检查。
CAP-3 重症患者、入住ICU 患者实施病原学检查的时间☆危重肺炎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与诊断可以提供重要的微生物学信息,帮助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降低患者病死率。
CAP-4 起始抗菌药物种类(经验性用药)选择☆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开始24 小时抗菌药物选择要符合指南要求。
CAP-5 入院后患者接受首剂抗菌药物治疗的时间☆抗生素治疗要尽早开始,首剂抗生素治疗争取在诊断肺炎后4 小时内使用,以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CAP-6 初始治疗后评价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的时间初始治疗72 小时无效定义为:症状无改善或一度改善又恶化。
对于这种患者,要重复病原学(包括痰、胸水、支气管灌洗液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和抗酸杆菌检查;或尿抗原检查;或双份血清抗体检查),审慎调整抗菌药物,并排除并发症或非感染因素。
CAP-7 抗菌药物(输注、或注射)使用天数要符合指南要求。
CAP-8 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肺炎的健康辅导的内容与时机吸烟的肺炎患者在住院期间要接受健康教育与咨询。
CAP-9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出院时情况。
CAP-10 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B.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ICD-10 J13-J15,J18,不含新生儿及1-12 个月婴儿肺炎)1. 住院时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2. 氧合评估。
3. 病原学检测。
☆4. 抗菌药物使用时机。
☆5. 起始抗菌药物选择符合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