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的生活习性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知识点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知识结构]一、线形动物1、代表动物: 主要包括蛔虫、秀丽隐杆线虫(自由生活的)、钩虫、丝虫、蛲虫等。
2、蛔虫:(蛔虫适于寄生的特点4条,红色字)①生活习性: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②形态:蛔虫它的身体呈圆柱形。
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具有角质层(保护作用)。
雄性蛔虫尾部钩状,雌性尾部尖直,雄虫比雌虫略短。
③消化: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作用:消化食糜)。
④生殖: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雌虫每天可产卵约20万粒,蛔虫的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大约经过两周。
⑤运动: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⑥感染:通过口腔进入⑦预防蛔虫病:首先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⑧儿童容易得蛔虫病的原因: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喜欢吃生冷食物;喜欢伏地玩耍,喜欢吮吸手指;抵抗能力差。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二、环节动物1、代表动物:蚯蚓、沙蚕、蛭2、蚯蚓:①形态结构: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前端有环带(具有生殖的作用),蚯蚓前端到环带一共13 节。
②运动:体壁有较发达的肌肉,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
刚毛在玻璃上无法发挥作用,故蚯蚓在玻璃上无法产生运动。
(刚毛位于腹面,作用是支持和固定身体,协助运动)③生活习性: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土壤里,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
取食地面上的落叶④呼吸: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壁(分泌粘液)完成呼吸(气体交换)。
粘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
(实验时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维持正常呼吸,不能用凡士林擦拭)⑤食物:土壤中的有机物,包括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化产物⑥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土壤活动,疏松土壤;拉出的粪便,提高土壤的肥力;身体富含蛋白质是优良的饲料(益处)在土壤活动,破坏植物的根(坏处)⑦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地面的原因:蚯蚓通过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雨后地里灌满了雨水,氧气少,蚯蚓无法完成呼吸,爬出来地面呼吸3、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蛔虫实验报告

蛔虫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蛔虫进行实验,观察其生长发育过程,了解其生活习性和对人体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蛔虫、培养皿、玻璃片、显微镜、显微镜玻片、显微镜盖玻片、显微镜溶液、显微镜标本夹、显微镜刷、生理盐水、显微镜标本盒。
2. 实验方法:a. 将蛔虫置于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
b. 观察蛔虫的外部形态和运动特征。
c. 将蛔虫置于显微镜玻片上,加入显微镜溶液,盖上显微镜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蛔虫的微观结构。
二、实验结果。
1. 蛔虫外部形态,蛔虫呈长圆柱形,表面光滑,身体呈淡红色,两端尖尖,中间略微膨大,表面有细小的皱纹。
2. 蛔虫运动特征,蠕动缓慢,呈蛇形爬行,头部稍微前伸,尾部跟随。
3. 蛔虫微观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蛔虫体表覆盖着细小的刺状突起,内部器官清晰可见,包括消化道、生殖器官等。
三、实验分析。
1. 蛔虫的生活习性,蛔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消化道内,通过寄生吸收养分。
在人体内,蛔虫会不断生长,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2. 蛔虫对人体的影响,蛔虫寄生在人体内会导致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腹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人体器官功能。
3. 对实验结果的思考,通过实验观察,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蛔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体的危害。
这对于预防和治疗蛔虫感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蛔虫的外部形态、运动特征和微观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蛔虫对人体的危害。
希望通过这些了解,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蛔虫感染,保障人体健康。
五、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不仅增加了我们对蛔虫的了解,也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希望通过今后的实验学习,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的奥秘,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参考文献。
1. 《生物学实验指导》,XXX,XXX出版社,2018年。
2. 《寄生虫学实验手册》,XXX,XXX出版社,2019年。
以上为本次蛔虫实验的报告内容,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育儿知识:蛔虫晚上几点会爬出来

蛔虫晚上几点会爬出来其实在生活的世界当,每个地方都是有细菌,有寄生虫的,尤其人类每天吃这不同的食物,更容易导致寄生虫的存在。
最常见的就是蛔虫,蛔虫会使人肚子痛,吃一些打虫药就会从肛门拉出来。
那么蛔虫晚上几点会爬出来?下面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
蛔虫晚上几点会爬出来在晚上十二点之后,蛔虫可以从口、鼻、耳、肚皮上、腹股沟、肚脐眼等多个部位钻。
因为蛔虫有钻孔、游走习性,容易在五脏六腑等各个器官异位寄生,导致多种并发症和后遗症,如果钻到大脑、心脏、肝、胆道、胰腺等,甚至危及生命,不可等闲视之。
蛔早人体主要通过几个途径1、食物感染主要是吃附有虫卵的生菜、水果,或食入被带有蛔虫卵的苍蝇和尘土污染的食物。
2、经手感染小儿生性妇动,对一些新鲜的喜欢东摸摸、本抓抓,同时又喜欢在地玩耍,蛔虫卵很容易沾在手上和指甲疑内。
而且小儿又不易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有些婴幼儿还有手指的飞快,因此蛔虫卵很容易被带进口中,得蛔虫病的机会要比成人多。
3、饮水感染一些农村饮用浇水或池塘水,容易到虫孵的污染。
有些农村的孩子有喝生水的飞快,因而这也是一条主要的感染途径。
4、呼吸道感染尘土中的蛔虫卵可被吸入呼吸道,然后再被吞入消化道感染人体,国外有人调查发现3.2%的小儿鼻内有蛔虫卵。
早刚的卵必须土壤中成内含幼虫的虫留言,变成具有感染能力的虫卵。
蛔虫晚上几点会爬出来上面已经简单解答。
这个是没有准确的几点,只是在身体存在蛔虫的时候,蛔虫可能是在肛门松弛的时候爬出。
蛔虫作用是通过菜和水果进入肚子里面,还有通过呼吸的尘埃造成的,所以平时的一定要注意饮食上的卫生。
怀孕8周孕囊小怎么办怀孕8周的时候,已经到了孕两个月的时候。
这个时候的孕囊已经发育得比较大了,可以在b超中看到孕囊了。
但是有的时候怀孕8周孕囊会出现偏小的情况。
这种情况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怀孕8周孕囊到底多大算是正常的呢?孕囊偏小怎么办?首先,由于情绪紧张等原因导致孕妇月经推迟、排卵期错后、受孕时间晚,从而出现孕囊较实际停经天数小。
《蛔虫鞭虫》课件

目 录
• 蛔虫和鞭虫的简介 • 蛔虫和鞭虫的形态特征 • 蛔虫和鞭虫的生活习性 • 蛔虫和鞭虫的传播途径 • 蛔虫和鞭虫对人类的危害 • 如何预防蛔虫和鞭虫感染
01
蛔虫和鞭虫的简介
蛔虫和鞭虫的定义
蛔虫
蛔虫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 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中,以肠 道内的食物为食。
长度
鞭虫的长度通常在30-50厘米之间, 具体长度取决于其种类和生长环境。
01
颜色
一般为深棕色或黑色。
02 03
形状
长条形,头部较尖,尾部逐渐变细。
尾部结构
尾部具有多对鞭毛,用于在寄主肠道 内移动。
05
04
头部结构
头部具有一对口吸盘和一对侧吸盘, 用于吸附寄主肠道。
蛔虫和鞭虫的鉴别特征
01
大小
蛔虫通常比鞭虫小。
动物宿主
某些动物可作为蛔虫和鞭虫的宿主,通过与这些动物的接触而传播 。
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
在某些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也可能导致蛔虫和鞭虫的传 播。
05
蛔虫和鞭虫对人类的危害
蛔虫对人类的危害
肠道刺激
蛔虫在肠道内移行和寄生 ,可引起肠道机械性刺激 ,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 。
营养不良
蛔虫寄生在肠道内,吸取 人体营养,可能导致营养 不良、贫血等症状。
食物储存
食物应该存放在清洁干燥的地方,避免与有害动 物接触。
煮熟食物
食物应该彻底煮熟,特别是肉类、鱼类和蛋类。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1 2
垃圾处理
正确处理垃圾,避免污染水源和食物。
清洁环境
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清扫和消 毒。
人体寄生虫学似蚓蛔线虫

似蚓蛔线虫概述俗称蛔虫人体最常见肠道寄生虫人体内寄生的最大线虫形态成虫线状,长圆柱形,似蚯蚓活体淡黄色,死后灰白色雌雄异体雌虫长20-35cm,宽3-6mm雄虫长12-30cm,宽2-4mm完整消化道前端有口,口周围有三片唇瓣排列成“品”字形末端雌虫开口于肛门雄虫通入泄殖腔生殖系统双管形末端汇合成一阴道,开口于虫体腹面前中1/3交界处的阴门生殖系统单管形尾部向腹面卷曲,末端有一对镰刀状交合刺虫卵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脱壳蛔虫卵长约60μm,宽45μm棕黄色,椭圆形卵壳较厚,分3层受精膜壳质层蛔甙层卵壳外有一层由虫体子宫分泌物形成的蛋白质膜,被胆汁浸染而呈棕黄色内含一大而圆的卵细胞卵细胞两端与卵壳之间有明显新月形间隙80μm×40μm,较受精蛔虫卵细长壳质层较薄卵内没有卵细胞,内容物为大小不一的折光颗粒无色透明由受精/未受精蛔虫卵脱去蛋白质膜而形成生活史蛔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以肠内容物为食雌雄交配后雌虫在肠腔内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受精卵在外界温暖潮湿环境发育约2周→卵细胞发育为一幼虫→经1周,卵内幼虫蜕皮一次→感染期虫卵→人体摄入→宿主小肠内幼虫释放孵化液,消化卵壳而孵出→侵入肠粘膜,钻入小静脉→经门静脉到肝脏→经下腔静脉汇入右心→经肺动脉到肺部,穿肺毛细血管入肺泡→停留1周,蜕皮2次→经气管移行至咽部→随吞咽动作进入消化道→在小肠内第4次蜕皮发育为成虫日产卵约24万成虫收寿命约1年致病幼虫致病成虫致病主要致病阶段血肺移行机械性损伤超敏反应e.g.蛔蚴性肺炎咳嗽、哮喘,咯血痰,呼吸困难,荨麻疹等以半消化食物为食,掠夺宿主营养机械性损伤肠粘膜代谢产物刺激肠粘膜引起消化道症状:消化不良、脐周疼痛。
儿童感染常由夜惊、磨牙等症状机制虫体代谢产物被人体吸收而引发超敏反应→荨麻疹、皮肤瘙痒等引发并发症钻孔习性→经十二指肠乳头钻入胆总管→胆道蛔虫症(最常见)大量虫体寄生→虫体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摄入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驱虫药剂量不足)→刺激虫体异常活动→扭结成团→机械性肠梗阻→救治不及时可能肠穿孔、肠坏死胆道感染、胰腺炎、胆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诊断粪便中检获虫卵即可确诊产量大→首选直接涂片法三张涂片检出率达95%饱和盐水漂浮法对受精蛔虫卵检出率较高疑似感染者可试验性驱虫→排出成虫也能确诊疑似蛔蚴性肺炎→痰中查获蛔虫幼虫即可确诊流行世界性分布热带、亚热带、温带广泛流行在温暖湿热气候条件下感染率更高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特点原因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土源性蠕虫雌虫日产卵量大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不良的卫生习惯虫卵抵抗力强盐碱酸等不易通过蛔甙层防治治疗阿苯达唑(肠虫清)甲苯达唑(安乐士)预防普查普治,控制传染源加强粪便管理,切断传播途径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
人蛔虫

人蛔虫简 介简介简称蛔虫(round worm)是寄生人体的肠道线虫中体形最大者,感染率高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引起蛔虫病(scariasis)1.成虫( Adult ):长圆柱形,头尾两端略细♀较长,约30cm,尾直钝圆♂较短,约20cm,尾端向腹面弯曲一、形 态口孔为三唇瓣,呈“品”字形2. 虫卵( Eggs):受精卵、未受精卵和感染期卵•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外有波浪状蛋白膜(有时可脱去蛋白膜)受精蛔虫卵:内含受精卵,圆形的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新月形间隙受精蛔虫卵及其内容物未受精蛔虫卵:内含大小不等的卵黄颗粒未受精蛔虫卵及其内容物感染期蛔虫卵:内含幼虫内含幼虫的感染期蛔虫卵1. 成虫寄生在人的肠道内,虫卵随粪便排出2. 虫卵有两种形态,未胚胎化的虫卵不能继续发育3. 胚胎化的虫卵发育到含有第二期幼虫的感染性虫卵4. 感染性虫卵被人吞食5. 在肠道,幼虫孵出6. 幼虫钻肠粘膜经血液到达肺泡7. 在肺泡发育到一定程度,幼虫移行到咽部,被人吞食后到达小肠发育为成虫二、蛔虫生活史三、流 行原因 1. 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2. 雌虫产卵量大3. 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分布广,感染率高,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4. 虫卵易扩散5. 卫生习惯不良四、致病主要引起蛔蚴性肺炎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哮喘、血痰等幼虫也可引起肝、脑、肾、甲状腺、脾等器官的异位损害(一)幼虫致病1. 掠夺营养与影响吸收l 蛔虫以人体肠腔内半消化物为食l 代谢产物毒性刺激l 损伤肠粘膜→消化和吸收障碍l 临床表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间歇性脐周疼。
痛等重度感染的儿童,可引起 发育障碍。
(二)成虫致病常见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肠穿孔、肠梗阻等。
蛔虫的特性:钻孔习性,喜酸厌碱,扭曲成团。
2. 并发症五、诊断诊断 1.粪检查虫卵,生理盐水涂片法,饱和 盐水浮聚法。
2. 痰中查蛔蚴,肺蛔虫症或蛔虫幼虫 引起的过敏性肺炎的诊断3. 驱虫治疗性诊断驱虫后排出大量蛔虫六、防 治查治病人和带虫者加强粪便管理个人防护: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
蛔虫

• 二、生活史 • 卵 幼虫 成虫。 发育过程中最显著的特征是蜕皮 生活史类型:土源性线虫,生物源性线虫 • 三、致病 • 1.消化道寄生线虫:肠黏膜、肠绒毛损害-消化吸收障碍 • 2.组织内寄生线虫:淋巴系统、神经系统、肌肉
线虫常见种类
似蚓蛔线虫(蛔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1758;roundworm)
• 五、流行病学 • (一)地理分布 世界性(热带、亚热带、温带),估计全球12.83亿,中国感染率平均 12.72%。
(二)流行因素 1.传染源 排受精蛔虫卵者。 2.传播途径与感染方式 虫卵污染: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施肥,
儿童随地排便。 3.易感人群 蛔虫感染十分普遍的主要原因是: ①生活史简单:直接型,无需中间宿主 ②感染方式简单:经口 ③产卵量大:24万/天/雌 ④虫卵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⑤用未经处理的人粪做肥料和随地大便使蛔虫卵 污染土壤 ⑥人群不良的卫生习惯
由Ig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引起
(3)并发症(主要危害)
钻孔习性+扭结成团
刺激虫体活动力增加 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
各种并发症
(1)胆道蛔虫症
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成
虫钻入胆总管引起。 引起:胆道大出血, 肝脓肿 , 胆结石、胆囊破裂,
胆汁性腹膜炎。
钻入胆总管 的蛔虫
(2)蛔虫性肠梗阻
回肠多见。
未受精蛔虫卵
蛔虫虫卵:卵壳厚而透明
受精卵 未受精卵
3. 脱蛋白质膜蛔虫卵
感染性蛔虫卵
卵内可见一条盘曲的幼虫。
生 活 史
LIFE CYCLE
蛔虫生活史小结
1. 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属直接发育型(土源
性线虫),人是唯一的宿主。
犬蛔虫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犬蛔虫病是犬类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严重危害犬类健康和生长发育。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观察犬蛔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感染犬类后的症状,加深对犬蛔虫病的认识,提高防治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熟悉犬蛔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2. 掌握犬蛔虫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3. 学会犬蛔虫病的防治措施。
三、实训内容1. 犬蛔虫形态特征犬蛔虫病主要由犬弓首蛔虫和狮弓首蛔虫引起。
虫体呈淡黄白色,形似蚯蚓。
雄虫长5-10厘米,尾端弯曲;雌虫长9-18厘米,尾端伸直。
虫卵呈长圆形至椭圆形,大小约为0.05-0.08毫米。
2. 犬蛔虫生活习性犬蛔虫成虫寄生于犬的小肠和胃内,虫卵随犬的粪便排出。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虫卵孵化成幼虫,幼虫在外界环境中发育至感染阶段,犬类通过吞食感染性幼虫而感染。
3. 犬蛔虫病临床症状犬蛔虫病主要表现为消化紊乱、消瘦、生长发育不良、贫血等症状。
严重时,犬类可出现腹泻、呕吐、腹痛、脱水等急性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4. 犬蛔虫病诊断方法根据犬类的临床症状、粪便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如虫卵检测、幼虫培养等)可确诊犬蛔虫病。
5. 犬蛔虫病防治措施(1)加强犬类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理犬舍,避免犬类接触感染源。
(2)加强犬类粪便管理,及时清理粪便,避免粪便污染环境。
(3)定期给犬类驱虫,选用高效、低毒的驱虫药物,如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
(4)对病犬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对犬蛔虫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犬蛔虫病对犬类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犬类饲养管理,定期驱虫,是预防和控制犬蛔虫病的关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应用所学知识,为犬类健康保驾护航。
(字数:15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蛔虫的生活习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里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2.蛔虫的形态:蛔虫身体呈圆柱状,大约长20到35厘米,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成体略带粉红或黄色,雄虫尾部常卷曲,比雌虫略小。
3.蛔虫的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只能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蛔虫的生殖:蛔虫雌雄异体,雌雄虫在小肠里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以产下二十多万个虫卵。
5.蛔虫的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慢慢蠕动。
6.蛔虫感染人的途径:人吃了沾有蛔虫卵的生的蔬菜,或用占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虫病的预防: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管理好粪便。
8.其他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9.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0.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11.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只能靠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的体表密布着
毛细血管,氧气可以融入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12.蚯蚓的运动:蚯蚓靠肌肉和刚毛协调运动
13.蚯蚓的形态结构:身体呈长圆筒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4.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水蛭等。
15.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运动。
2.蛔虫的生活习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里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2.蛔虫的形态:蛔虫身体呈圆柱状,大约长20到35厘米,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成体略带粉红或黄色,雄虫尾部常卷曲,比雌虫略小。
3.蛔虫的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只能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蛔虫的生殖:蛔虫雌雄异体,雌雄虫在小肠里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以产下二十多万个虫卵。
5.蛔虫的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慢慢蠕动。
6.蛔虫感染人的途径:人吃了沾有蛔虫卵的生的蔬菜,或用占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虫病的预防: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管理好粪便。
8.其他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9.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0.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11.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只能靠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的体表密布着
毛细血管,氧气可以融入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12.蚯蚓的运动:蚯蚓靠肌肉和刚毛协调运动
13.蚯蚓的形态结构:身体呈长圆筒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4.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水蛭等。
15.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