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的教学设计
实验学校历史《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的教学设计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的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明白“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教材分析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它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具有开创性,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课以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其影响为中心讲述秦朝政治制度史,教学内容包括“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始皇帝与三公九卿”、“废分封,置郡县"等三目,实际上主要讲述“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两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影响、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错误!理解:理解中央集权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错误!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错误!探究: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等媒介资料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纳分组讨论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甄别材料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意义,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确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通过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的讲述,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表现2:皇位世袭②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作用:三公九卿,各司其职,又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国大权完全操控在皇帝一人手中,确保了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③建立地方机构:废分封,置郡县阅读教材第9页【解析与探究】,回答问题: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考虑表格: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不同?④制定选官制度⑤颁布严苛的秦律特点:细密、严苛指导思想:轻罪重刑,法家思想实质: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工具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①统一文字; ②修建长城,驰道、直道;③修建灵渠。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定-岳麓书社版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教案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定-岳麓书社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教案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探讨大一统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文明历程的影响,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理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课程内容一、大一统大一统是指通过征服和统一诸侯国,实现国家的大一统,其中以秦国的嬴政为代表。
1. 秦国的实力秦国在嬴政前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并不突出,但嬴政借助强大的赵国军力和诸侯国之间的矛盾,逐渐壮大自己的实力。
2. 征服六国嬴政先后征服了楚国、魏国、燕国、赵国、韩国和齐国,通过大规模的屠杀和迁徙,消灭了各个国家之间的独立性。
3. 修建基础设施嬴政在统一六国后,采取系列措施,如大兴土木修建基础设施、推行郡县制等,加强国内的控制和管理。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时期的一大创举,成为中国政治文明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建立郡县制秦朝时期,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也让中央政权有了更加完善的管理机构。
2. 推行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成为秦朝的官方思想,秦朝通过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建设,让人们归顺于中央政权,并尽可能地消灭私人势力。
3. 建立半公半私的管理人员秦朝在行政管理方面,采用了半公半私的方式,让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相互制约,从而达到中央集权的效果。
课程方法本课程采用大讲堂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作业和考试,作业部分主要考察学生思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考试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国政治文明历程中的关键事件,和政治变革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历史)教学设计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历史)教学设计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建立的条件: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的割据混战局面。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中央:皇帝制度: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规定:皇位世袭皇帝独尊中央官制: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御史大夫负责和。
太尉地方:郡县制郡县制出现在时期,全国推行特点:郡县的长官由直接任命,官位不世袭,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作用和影响:①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例如秦朝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字等);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秦朝的短命而亡。
*分析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分封制郡县制实施的条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官吏的产生及权利诸侯王位世袭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由皇帝任命,官位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地位及影响诸侯国有很大的独立性容易发生为格局势力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评价检测一选择题:下列事件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有①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②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③小宗取代大宗的事情时有发生④有的诸侯国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①②①③①②③①②③④(年天津文综卷,)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取代了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扩大了统治基础君主控制了用人权实现了选贤任能秦朝直接掌握郡守任命权的是皇帝丞相县令御史大夫秦朝建立了一套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其中地位最高,属于"三公"的三个官职是丞相奉常卫尉御史大夫郎中令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卫尉御史大夫廷尉后人习惯上常以"三公九卿"概括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的是御史大夫太尉卫尉廷尉下列哪种制度与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结构在形式上有类似之处的:分封制等级制三权分立制宗法制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是以什伍为基层单位职位由嫡长子继承以编户为基层单位直接接受朝廷任命和监督秦朝时期,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①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执掌群臣奏章③管理军事④下达皇帝诏令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①②⑤①③④②④⑤③④⑤下列有关郡县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郡县制是对先秦政治制度的发展废分封立郡县是秦二世灭亡的重要原因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交通的发展疆域的拓展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二非选择题: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
岳麓版必修一政治史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讲授新课域增加、〝诸侯不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等方面〕;2.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分封权益下移〔〝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三家分晋:春秋早期,晋国的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专权。
公元前490年,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
公元前458年,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尽为韩、赵、魏、智氏四家瓜分。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结合击败智氏,平分其地,区分树立韩、赵、魏三个政权。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正式供认了他们诸侯的位置。
«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剖析史料,引导先生积极思索,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先生回答:略。
经过史料剖析,增强先生剖析、总结、归结史料的才干。
补充相关史实,协助先生构成系统史观。
讲授新课韩虔为诸侯……"。
田氏代齐:田氏代齐,指中国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姓吕氏成为齐侯(齐威王始称齐王)的事情。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方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位置。
公元前379年,齐康公逝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吕氏从此参与统治齐国的历史舞台。
史称田氏代齐。
3.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时(春秋争霸、战国兼并,P6小字);4.各国纷繁变法图强,秦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为秦一致奠定了基础〔引见商鞅变法有关内容〕。
〔二〕秦的一致1.秦灭六国:前230年灭韩、前228年灭赵、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先生阅读教材,识读地图,归结总结。
培育先生剖析教材,增强识读地图的才干。
前221年灭齐。
至此六国之地尽归与秦。
思索:秦的疆域范围只要六国之地吗?秦是如何扩展一致范围的?又是如何稳固一致的?2.扩展一致范围: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征岭南,修灵渠,置桂林、象、南海郡三郡;至此秦的疆域东到东海,南到南海,北到长城,西到陇西。
岳麓版必修1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岳麓版必修1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及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知道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通过对中央集权制度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特点;知道郡制,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在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以上一节课学校过的有关内容导入新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民间故事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探究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央集权制度在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它更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使学生体会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对今天的政治改革仍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教学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导入新课:导言提问{第一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我国古代早期”指哪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最为典型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类制度本身所固有的不足最终导致它被哪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所取代?时期:①我国古代早期:指夏商西周时期②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强调部族血缘关系及权力的世袭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时候知道,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是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并且诸侯国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处或处在战略要地,周王封给诸侯不仅有土地,同时还有大量的物资、武装和人口等。
但当过了100年以后,周王和诸侯的血缘关系就变得很疏远了,当诸侯国的实力与周王室的实力相当或高于周王室的实力时,诸侯国还会愿意被周王统治吗?如果不愿意,那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这种局面又会不会结束呢?这节课我们将要来探讨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杜牧的《阿房宫赋》和李白《古风·其三》思考回答问题)思考:为何完成统一大任的会是秦王嬴政?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春秋时期开始。
岳麓版必修一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岳麓版必修一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教师姓名罗宇学科历史班级 1.7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选官制度、秦法的内容。
通过学案预习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表达观点能史论结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中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加强提炼材料关键信息,分析材料的方法课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信息交流与团队合作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合适的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上所发挥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分析郡县制在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教学方法四步教学法第 2 页第 3 页【导课阶段】教师活动:简单回顾前课内容,迅速进入主题。
【悟学阶段】教学内容(一)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自主学习】教学目标:学生能说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大致了解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教师活动1: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三公九卿制的作用。
3.地方管理制度:郡县制【合作探究,材料分析】教学目标:知道郡县制的内容,分析郡县制是否能够加强中央集权,对比分封制与郡县制。
教师活动1:播放视频资料,展示朝堂在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上的意见分歧。
教师活动2: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分析材料,论证观点。
学生活动1:观看视频,阅读教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灭六国后,就国家应推行哪一种地方管理体制,朝堂之上出现两种意见。
宰相王绾主张向西周一样实行分封制;廷尉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
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请你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并根据所学知识及结合以下两则材料论证你的观点。
资料1:秦朝初封建时,分天下为36郡,郡设计理念导课阶段回顾前课,承上启下。
悟学阶段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材料,自主思考,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秦国:(1)宰相:最高行政长官、最高军事首领,可率兵出征。
(2)无御史大夫、太尉官职秦朝:三公九卿制第 4 页设守、尉、监。
高一历史一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1)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目标】1、了解“始皇帝力的来历和郡县制的建立等史实,认识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影响,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始皇帝嚣的来历及对比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加深对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的理解,熟悉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4、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5、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重点与难点】重点: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特点。
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商鞅舌战守旧大臣图、万里长城图.“六国蔑秦,不与会盟。
"是秦国国耻;“大出天下,一统华夏”是秦国国誓。
秦国是如何洗雪国耻的?又是如何实现国誓的?这和前面的图片又有什么样的联系?本课将为你揭晓这些答案.新课学习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展示平王东迁图与春秋争霸图。
问题: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西周灭亡,春秋时始.春秋两百年,相继出现五个霸主,旧有的统治秩序被打乱,那么,旧有的统治是什么?它被打乱的表现是什么?有什么影响?学生:阅读教材,自己寻找答案.(教师总结)旧有的统治秩序指的就是通过宗法分封制的“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这样的严格的等级序列。
而宗法分封制被打乱的表现有以下这些方面:一、原为周王垄断的分封权力下移,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二、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频繁发生;三、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这样,到了公元前475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到了战国时代.问题:为何春秋时期周王室却开始衰微了?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当时周天子必须有威望和实力,大部分诸侯必须拥戴周天子,才能有能力维持国家的一统.但后来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国力量逐渐强大,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2019-2020年《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WORD教案设计
轻。“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楚庄王为什么敢这么做?我们从前面的课了解到,是楚大还是周大呀.(引
导)楚是周分封的诸侯,楚对周有什么义务呢?(学生回答)这楚国是吃了熊
心豹子胆了,非但不尽义务,还和老板较上了.
教 学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新的一课:(点击切换)中央集劝制度的确立,来找其
过 程
导 权威的象征.但是,历史上却发生了这么一件事。(点击切换)这几句话的意
入 新
思是:楚庄王八年(前 606),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一直到达洛阳。周定王
课 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乘机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没有回答
三 分 钟
楚庄王,而只是说夏代兴盛的时候,用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夏亡迁于
商,商灭迁于周,并说如果本质美好光明,鼎虽小而犹重,反之,虽大犹
了却没有敌兵,美人必然会笑!” 这位老兄居然还真的点起了烽火,
四
正 课
从前面的课我们知道.诸侯有出兵的义务.于是他们从四面八方浩浩
十 分
荡荡的杀到郦山下,可那里来的敌人呀,只见幽王与褒妃在城上饮酒 钟
十 分 钟
作乐,诸侯面面相觑,卷旗而回。这样来来去去好几次,褒姒见各路
军马擎火炬漫山遍野奔跑的狼狈像,不禁嫣然一笑。幽王”还真以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王室丢在了一边,自个打自个的,做的好的呢,还打了个旗,叫“尊王攮
夷”有的呢,就像开头那位老兄,干起了问鼎中原的勾当.可周王有能
怎么办呢, 宗法制存在的前提是宗主国的强大.周天子.一没钱,二没
兵,只能受这窝囊气了.
诸侯们都这样了,他的手下的那些卿呀,大夫呀,当然也学着了,
你们知道 “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由来吗? 点击它出自《论语·八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定-岳麓书社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教案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定-岳麓书社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教案一、学习目标•掌握秦朝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理解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在秦朝建立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二、学习内容2.1 秦朝大一统的形成秦朝的境地虽小,但是经过秦始皇的努力,秦朝终于实现了大一统。
秦始皇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成就了中华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
大一统的形成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
秦朝的大一统是由军事力量与文化政策相互结合形成的。
秦朝统一的过程中,持续的战争不断削弱着藩国的力量,同时秦朝通过推行法家政策使其他国家逐渐消失,大片土地落入秦朝的实际掌握之中。
2.2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定在秦朝大一统的过程中,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于稳定政局、确保统一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秦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中央集权制的确定:1.推行郡县制:以郡县作为秦朝最小的行政区划单位,实行地方行政机构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结合。
2.统一度量衡:采取十进位制的度量衡系统,作为中央掌控商业的重要手段。
3.统一文字:推行小篆,实行统一化的写法,使秦朝的行政机构有了更加系统和规范的文字表示方式。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秦朝垂帘听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西汉和东汉时期,统一的中央控制权是能够稳定政局、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保障。
2.3 中央集权对秦朝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中央集权政策是秦朝形成大一统的重要因素。
秦朝有着严格的专制性,中央集权使得国家政权垂直集中,极大程度地削弱了地方豪族的权力,减少了地方上发生的意见分歧与政治动荡。
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实施,秦朝政权体系逐渐变得严密和完善。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也对秦朝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变化。
度量衡和文字统一的铁面政策,极其有效地推动了行政和经济的规范化,促进了交通、商贸、农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但是同时也对地方的产业和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缩小。
三、学习方法1.讲解式授课:讲述秦朝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化过程,整理出相关思路,同学们进行听课并做好笔记;2.讨论式学习:引导同学们讨论中央集权制度对于秦朝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以及这种制度在后来历史进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标: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雄才。
”设问:这首诗是李白描述秦始皇的雄才伟略的,李白为何如此盛赞秦始皇,他有何功绩?让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详细了解一下。
(3min)【讲授新课】我们上节课讲到西周的统治者将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建立了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的统治秩序,那么这套制度有何弊端,秦始皇是建立中央集权的背景是怎样的?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并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探究:1、宗法分封制为什么会崩溃?2、秦国为什么能在诸侯中脱颖而出并统一全国?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0min)1、宗法分封制被破坏表现: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原因:周王室衰微,血缘疏远2、春秋争霸春秋五霸(提问)诸侯国数量变化:初期800→中期只余近100→末期七大国3、战国社会剧变eg: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收效最为明显)4、秦国的强大及统一(秦的强大得益于商鞅变法,它的战略则是秦能统一六国的重要原因)战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张仪)过程:韩赵魏楚燕齐(强调顺序)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的政权称为秦朝,秦朝与秦国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秦始皇建立的一整套史无前例中央集权制度,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文第二与第三部分的内容,并想一想这两个问题:1、“始皇帝”的称号是怎样来的?2、三公九卿中的三公各自的职责是什么?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20min)含义: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1、中央:①皇帝制度—皇权至上(提问1,皇帝称号取自三皇五帝)皇权至上表现在皇帝总揽军政大权,自称朕,命令称诏,印称玺。
避讳举例:“政月”→“正月”,“楚”→“荆”。
另一方面,强调皇位继承制,秦始皇设想:“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②三公九卿制(提问2三公职能,建议用树状图辅助记忆)2、地方:郡县制(李斯)郡→县→乡→里看课后《解析与探究》,采用同桌讨论形式合作探究,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对王绾、李斯二人主张的解读,理解秦始皇选择郡县制的理由: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与中央争权,诸侯割据混战,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教学设计
第二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导入一:思考:这两篇文学作品隐含的最主要历史信息是什么历史事件? 生:。
是的,隐含的主要历史事件是秦灭六国,实现天下一统。
那秦师怎样实现统一的呢?面对这样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秦又实行怎样的制度呢?带着疑问,让我们一起走入第二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问题导学:1,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的表现? 2,秦为何能统一? 3,秦统一的意义?展示课件:为了更清晰得了解这一时段的内容,我们看下面的这幅图表展示课件:秦统一的条件1、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纷争,战乱频仍,人民渴望安宁,统一成为历史潮流2、各国竞争,纷纷变法图强,秦国的有效变法(_商鞅变法)极大地提升了秦国实力3、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伟略等 秦统一的意义1、 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2、 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示课件:秦帝国版图东到东海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人口达2000万过渡:面对这样一个幅员广阔的版图,秦该怎么统治呢?随着疆域的扩大,国家的统一,雄才大略的秦王赢政大胆进行创新,实行了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史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与宗法分封制比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新在了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对比五组画面,了解制度创新。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板书: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2中央机构 3地方政权 4法律制度 5选官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境遇非常尴尬,而秦始皇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威严。
尴尬的周天子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
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
后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
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
1.春秋时期,周王的政治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威严的秦始皇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史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料教学设计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授课年级:高一授课班级:1班一、课标规定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学习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同时让学生学习历史地、辩证地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秦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意义,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2)明确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三、学情分析:虽然初中时期学生对于本课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还比较肤浅片面对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条理,同时分析问题缺乏广度和深度,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紧抓住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的特点,围绕本课的主线,以小组问题探究为主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史料的进一步分析,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条理性、系统性形,成对知识的全面性理解。
但是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在知识的拓展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四、教材分析1.本课地位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在本单元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上承夏商周三代,下启两汉,对于学生全面学习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以及在今后的各个朝代中不断完善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本课内容与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相映成趣,使学生对于东西方早期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对比。
2.知识点和线本课主要围绕着中央集权制度这个中心线索,主要介绍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秦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秦律》的颁布、长城、驰道的修筑、统一度量衡等措施)以及最后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等内容。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定
分析
本科内容的部分史实学生在初中学过,但是内在联系不明确,所以本课主要滤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来龙去脉。
教学策略与方法
1.师生互动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演绎法、引导、点拨: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尝试自我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主动参与学习
2.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经济现象,营造一个形象生动的课堂气氛
②讨论任务:
对探究点和疑问点进行讨论并提出质疑
6.点评、质疑过程中老师适时点拨、引导、提升
1.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
2.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引导、点拨、提升
明确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予以改正和完善导学案
形成知识框架
学生讲解
互相补充
任务分工
高效完成
(1)感受探究情境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①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行的必要性及其宗法分。②通过做真题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和解题能力,注重知识的整合与联系,并 学会运用知识。
3.通过本课学习,体会秦朝的统一是历史的潮流,反应人民的愿望
内容
分析
第一目: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主要交代统一的背景,学生可以结合初中知识连历史事实。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二目:“始皇帝”与三公九卿,学生从课本汲取的新知识需要记忆。第三目:废分封,设郡县,本课难点需要探究得出措施。
3.[2015·浙江卷]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4.[2015·江苏单科,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高中历史教案-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高一历史教案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及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知道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通过对中央集权制度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特点;知道郡县制,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以上一节课学校过的有关内容导入新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民间故事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探究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它更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使学生体会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对今天中国的政治改革仍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教学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时候知道,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是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并且诸侯国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处或处在战略要地,周王封给诸侯不仅有土地,同时还有大量的物资、武装和人口等。
但当过了1xx年以后,周王和诸侯的血缘关系就变得很疏远了,当诸侯国的实力与周王室的实力相当或高于周王室的实力时,诸侯国还会愿意被周王统治吗?如果不愿意,那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这种局面又会不会结束呢?这节课我们将要来探讨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春秋时期开始。
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
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原为周王垄断的分封权力下移,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
教材小字部分关于东周王室窘迫情形的描绘,认识周王室与诸侯力量对比的变化,认识周王室与诸侯关系的变化,加深对“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这一历史结论的理解。
教案-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案.doc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学习实际,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在授课中坚持基础性、时代性,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在注重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基础上,教师起到引领作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新课程理念和生本教育理念。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屮,学习从史料屮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來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当时是进步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认识秦朝统一的重大作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难点: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设置情景、设疑引思及自主学习的模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手段:自制的教学课件:PPT【教学课时】一课时【知识链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并不完全等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主要是指最高统治者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利,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主要指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是紧密结合的。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教案]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标解读】课标阐述: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课标领会:要求学生掌握主干知识如秦统一六国、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基本事实。
分析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使学生了解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本课分析】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形成和发展又与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相映生辉。
因此,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提高学生阅读、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文字材料,看图片、视频等,预习学案,;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提高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明确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重大意义,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客观、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课重点: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
难点:全面掌握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听故事学历史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把大军开至东周的首都洛阳,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继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王孙满去慰劳。
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很有取而代之的意味。
王孙满委婉的说:“一个国家的兴旺在与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
”楚庄王很不服气的说:“你不用自持有九鼎,我楚国有的是铜和铁,只要我们斩断戈戟的刃尖,足以铸成九鼎。
”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
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
后来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
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的教学设计北京市第11中学尹文一、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教材分析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它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具有开创性,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课以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其影响为中心讲述秦朝政治制度史,教学内容包括“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始皇帝与三公九卿”、“废分封,置郡县”等三目,实际上主要讲述“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两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影响。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②理解:理解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③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④探究: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图片、影视资料等媒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采用分组讨论学习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筛选材料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意义,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确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通过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讲述,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本课知识结构西周王室衰微与宗法分封制遭破坏大一统与从群雄割据皇帝制和中央机构秦朝中央到大统一集权制度争霸战争与诸侯国的兼并的确立战国时的政局变化与变法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地方政权和其他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师导入:通过幻灯片出示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请学生回答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
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第一个问题: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字幕出示)(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秦统一的背景师设问:秦的统一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现的?引导学生读课本的第一部分“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归纳概括。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用大屏幕逐一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战争频繁;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国家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战国时各国纷纷改革;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逐渐强大起来。
这样,秦国不但具备了统一的实力,而且在客观上历史的发展也趋向于一个统一国家的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正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屏幕显示《秦朝疆域图》,请学生指出秦朝的疆域四至。
2、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请学生根据《秦朝疆域图》并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简要概括秦统一的历史意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总结: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二)“始皇帝”与三公九卿过渡: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请大家读课文,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学生读课文后回答: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为代表的中央官制、郡县制、法律制度,以及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等。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学习。
1、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大屏幕显示材料,学生结合课本根据材料思考问题: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这是因为古代的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一年的政事。
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赢政”,就把“政月”改为“正月”。
“正月”的“正”不再读政而读作“征”了。
而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
于是把楚地改为“荆”。
(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秦始皇至尊的地位。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皇帝制度具有哪些特点?师根据学生回答简要总结:权力的高度集中,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1)引导学生读课本,并回答以下问题:哪三公?他们各自的职责是什么?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九卿的职责又是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公九卿制的基本特点: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既配合又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三)废分封,置郡县1、为什么要设置郡县?大屏幕出示材料一,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秦统一之初,王绾向赢政建议:“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请回答:王绾向赢政建议实行什么样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分封制)大屏幕出示材料二,请学生读后回答:为此,丞相李斯向赢政建议:“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o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请回答:李斯对此持怎样的主张?(实行郡县制)读材料三:最后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候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请思考并请同学们相互讨论:秦始皇最后赞成谁的看法?如果你是秦朝的一位大臣,你会建议秦始皇采取哪种统治方式治理地方呢?为什么?(采用郡县制。
因为分封制不利于长治久安,秦若再实行封邦建国,无疑是自寻动乱。
若实行郡县制,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2、郡县制的设立请同学们读课文,掌握郡县制的具体内容。
教师特别强调: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大屏幕出示思考题请学生回答:1.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选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皇帝任命D.地方推荐2.秦始皇创立的郡县制之所以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郡县的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的官吏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C.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D.郡县的官吏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不得世袭答案:C、D3、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四)选官制度和法律制度1、选官制度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秦朝的选官制度,以及考核官员的两种方式(课文小字)2、法律制度(1)请学生读课文,简要归纳秦朝法律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秦帝国制定的法律十分细密、严苛,是赢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苦难。
大屏幕出示材料:《汉书·刑法志》描述秦朝刑罚的残酷说:“赭(zhe)衣塞路(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囹圄(lin yu)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请学生思考: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秦朝的法律十分严苛,对巩固中央集权措施的实行起了保障作用,但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痛苦。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请同学们观察课本第8页“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分析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的权力集中到皇帝身上——一句话:权力的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大屏幕打出)(五)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1、先让学生思考并归纳后回答。
2、教师给予总结: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其对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课堂小结1、大屏幕出示材料:千秋功过,你我评说:明朝思想家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教师再进一步指出暴政是秦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
那么根据对本课的学习,你是如何认识的?学生们共同讨论探究,如果手中有资料的同学可直接参考资料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功绩:①结束长期的战乱纷争统一中国②建立一套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影响中国2000多年③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过错:①修皇陵建阿房宫滥用民力②焚书坑儒钳制文化③法律严苛导致农民起义。
结论:功大于过2、请同学们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叫中央集权?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总结: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是相对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与中央。
教师并补充: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是一种中央内部的决策方式,即一切事务由中央的某一人来决断。
在古代主要体现在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上。
字串3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采用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就是削弱地方的权力,削弱宰相的权力,加大皇权。
也就是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内部一直存在着两对主要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七)随堂练习(以大屏幕展示)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C.肯定了秦朝的赋税制度D.否定了秦朝的郡县制2、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与分封制相比,特点是()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爵位世袭制③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④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4.“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这表明论者的观点是()A.力主推行分封制B.反对分封制C.实行郡国并行制D.推崇世袭制5.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
”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A.皇帝B.太尉C.御史大夫D.丞相(八)课后作业——以讲仪的形式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一《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一《史记·秦始皇本纪》。